每每想到自己苦心专研数年的儒家圣典,甚至早已经养成了习惯,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现在让自己放弃儒家圣典,转行去研究格物致知,自己哪里还有这样的精力?

  所以,这些儒家学子中,绝大部分人始终希望,这些大儒们发力,取得此次辩论大会的胜利。

  然后重新恢复八股制度,这样的话,他们就不用学习格物致知,还有机会凭借八股制度参加科考。

  至于城内也好,城外也罢,那些听到消息后赶来凑热闹的百姓们,心中自然不会有那么多弯弯绕。

  就是单纯的过来凑热闹,数千大儒齐聚一堂的场面,以往听都没有听说过。

  如今此等壮举就摆在自己的面前,自己若是不过来参合一下的话,回家后,恐怕觉都睡不好。

  从而导致出这样一个结果,那就是一众大儒们与皇孙朱雄英等人到来之前。

  整个会场就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了。

  更有不少的小商贩,眼光独到,直接在人群中开始摆起了小摊,做起了小生意。

  这种追逐利益的态度,直接让众多大儒们皱起了眉头。

  此等做法,与他们所学的儒家做派截然相反,实在是有辱斯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大儒们在人群中走了出来,直奔会场的中央。

  不得不说,这些大儒们,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一群头发花白,走路还算硬朗的糟老头子,身着儒家衣衫,看起来,还真的挺唬人的。

  围观人群之中的那些苦读八股文的学子们,见状,各个神采飞扬起来。

  平日之中,想要见一位大儒都是十分困难的。

  如今,数千大儒一下子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瞬间给予他们一种底气十足的错觉。

  于是乎,当这些大儒们在这些学子们身边经过的时候,这些儒生们纷纷恭敬的执行弟子礼。

  这些远道而来的大儒们见状,纷纷流露出欣慰之色。

  自己年纪大了,但还有这么多的年轻人在追寻儒道。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一趟没有白来。

  天下间,还是有着众多学子们一心学习儒道学说的。

  当数千大儒步入会场,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坐下后。

  便一言不发,等待着皇孙殿下的到来。

  很快,朱雄英就带着杨士奇等人来到了会场上。

  会场周围的百姓们,见状后,纷纷大礼参拜道:“参见皇孙殿下!”

  望着人挤人,人挨人的场面,朱雄英笑道:“诸位不必多礼,起来吧!”

  听到这样的话语后,百姓们的感谢皇孙殿下的同时,这才缓缓起身,只是眼底的热忱,并未降低半分。

  直到朱雄英带着几位年轻人落座后,再次开口道:“本皇孙今日举办这个论道大会,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辩论一下,格物学与儒学,哪一个更加适合现在的大明!”

  “当然,此次辩论,只为明理,不为名利,望诸位能够明白本皇孙的意思!”

  对于这样的说法,一众年轻臣子们自然不会有任何的异议,纷纷施礼道:“我等谨记皇孙殿下的教诲!”

  微微点头后,朱雄英这才看向对面的数千大儒们。

  直接开口道:“第一轮,文武之论!”

  “不知,诸位哪一个出战?”

  随着朱雄英的话语声落下,人群之中便站起来一个老者。

  对着朱雄英微微拱手道:“皇孙殿下,这第一轮就由老朽来辩论!”

  这数千大儒与以往那些沽名钓誉之流不同。

  他们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只不过每一个人所学知识的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所以,他们各自都有着自己擅长的领域。

  来到皇城这几日,这些大儒们一直在商量,该如何应对皇孙殿下举行的这场论道大会。

  同时,也在各个角度的问题上,做出相应的对策。

  因此,现在起身的这位大儒,也是在此领域中颇有建树之流。

  望着起身的老者,朱雄英只是微微点头道:“李明浩,这第一场,便由你来!”

  李明浩虽然年轻,但其名声却不小。

  但对面的老头神色却不是很好看,皇孙殿下此举,是不是有些看不起自己?

  就算不自己亲自下场与自己论道,也该派遣一位资历差不多的官员才是,派遣一个年轻的娃娃算是咋回事?

  难不成自己专研大半辈子,还不如一个嘴上没毛的娃娃?

  只不过朱雄英懒得去过问对方,即便是对方主动开口质疑自己。

  朱雄英也只会淡然的笑道:“本皇孙不是看不起你自己,而是看不起你们在座的每一位!”

  老者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不爽,这才对李明浩拱手一礼。

  不管怎么说,对方都是朝廷大员,身份尊贵。

  尤其是前不久还进入了凌烟阁,于情于理,自己都应该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不过论道时,自己绝对不会对其防水。

  至于繁冗的礼仪,也不适用这个场合。

  只见老者率先发问道:“这位大人,何为华夷?”

  而此言论最初起于孔子,那可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心中的圣人。

  而儒道经典更是“华夏入夷狄者则夷狄之,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意思就是如果落后的人一直是文明进步的,那么就可以把这些人当做是先进的人来看待。

  要是反过来,只要不是中原人不上进,不知进取的话,皆可打上落后的标签。

  到了现在,异国他乡之人,只要进入中原地区,那么,他们就变成了中原人。

  而中原地区的人,进去到其他过度后,那么他们便不再是中原人,变成其他国度的人。

  如此潜移默化的转变思想,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不知所谓,更是十分的危险。

  通过这些问题,从而引出儒家的另一个观念,那就是“外圣内王!”

  简单的理解就是,以武力征服其他国家不是上策,应该以仁德去感化对方,方为上策。

  最具代表的人物就是之前的皇孙太傅黄子澄之流,哄骗朱允炆,让其自认自己是圣君的典范。

  根本就不顾忌大明的现状,一心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只注重自己的个人利益,时刻想着自己能够在史书中留下浓厚的一笔。

  言归正传。

  李明浩听到大儒这般问,神色瞬间浮现出一抹嘲讽。

  倘若没有经历过出使大越国的事情,他或许还会认可这样的话语。

  但现在听到这样的话语,那就是一个笑话,还没有一个屁有味!

  大明对周边这些番邦小国还不够好吗?给予他们的帮助还不够多吗?

  即便是他们拿着破烂前来,大明也会给予他们足够的财物当做回礼。

  可是最终换来的结果是什么?

  对大明的不尊重?

  还是他们的狼子野心?

  又或者说是他们一直在伺机而动?

  当初自己的天真浪漫,在大越国对大明使团展开屠杀的时候,便已经消失殆尽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最新章节,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