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
“练兵?”
“你这还挺怎么这么跳脱?”
“这一眨眼的功夫,你又跳到军制上来了!”
胡大老爷也是服了这个老六了。
真就是一不留神这话题就跳走了,关键是,转过去的话题还是你感兴趣的。
真就是随时随地转移话题呗。
朱元璋嘴角微微翘了翘,而后认真的答道。
“这也是咱这次带兵出来感受到的一个问题。”
“那便是各个卫所良莠不齐。”
“有的卫所,咱能挑出一半精兵,其他的也堪堪能用。”
“可有的卫所,咱挑来挑去就找不到几个合格的,都成了兵油子了。”
“所以,咱觉着,咱的卫所制,还是有弊病。”
“咱就想着,建立几个大营,练就一些精锐,成为大明的底气。”
“当然了,主要的灵感还是来自华夏国,至少你那个兵役制和征兵制结合一起的法子,咱还挺有好感的。”
“你是咋想的?”
“为何搞了那么个法子?”
胡大老爷恍然大悟。
果然!
难怪首提卫所制的朱元璋,居然要设立大营了。
他一时间还以为是历史上的永乐皇帝朱棣来了呢!
要知道,大明鼎鼎大名的三大营,可都是永乐皇帝朱棣建立的。
就这,还被不少人嚷嚷着说是违反了祖制呢。
要不是朱棣造反上位,且手段够硬的话,他还真不一定能压得住这帮子人的嘀咕。
而朱元璋就不一样了。
老东西之所以坚持卫所制,就因为这事儿省钱。
平日里耕种,必要之时上阵打仗,平素都不用掏钱去养活他们了。
这多好?
可如今,仅仅只是带兵出征刚出门没多久呢,朱元璋就感觉到不对了。
“其实,对于卫所制,我历来不看好!”
“嗯?这是为何,卫所制咱可是得意了许久的,省钱不说,还能维稳地方呢,多好!”
对于朱元璋的回答,胡大老爷是真的没感觉意外。
这老登虽然是农户出身,可偏偏那斤斤计较的模样特别像是个商贾。
凡事都喜欢琢磨一个划不划得来。
“你光说省钱了,可你想过没有,军队最重要的是打仗啊。”
“你若说省钱的话,那没有军队还更省钱呢,等到要打仗的时候临时招募,岂不是更好?”
“而你这卫所制,说白了,就是一块土地把整个卫所的人打发了。”
“那我问你,卫所的兵,能不听千户的麽?”
“不能!”
“那不就是了,这千户压着人干活,那捎带手的让人帮着自家种种地,咋了?”
“再进一步,想点法子,把这地吞到自家去,还让这些人继续干活,他们能反对?”
“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按照军法,把人直接打死或者整死,难道很难?”
“而且,按照你那规矩,他不仅自己是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那当地的卫所兵,哪怕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也得听那千户的吧?”
“那到时候,你这卫所到底是农户还是兵?”
“到时候,这兵,是听朝廷的还是听世世代代安排他们的千户的?”
朱元璋无语了。
他扭头看了胡大老爷一眼,而后忿忿不平的来了句。
“那千户会调走的!”
胡大老爷看都没看他,直接回了句:“千户是可以世袭的!”
“以后世袭的千户会越来越多。”
“因为这就是大明军功奖励的一部分。”
“就好比这次征战,到时候你能少得了世袭千户、百户的奖励?”
朱元璋不说话了。
默默的看着远处的城墙,跟个倔犟的小老头一模一样。
而胡老大爷同样扭头看了过去。
“至于咱们华夏国那里,那就不一样了。”
“兵役制,就代表,但凡是我华夏国居民,但凡成年的,就必须去军队给我服役三年。”
“三年时间,我管吃管喝,还给部分钱粮当俸禄。”
“这就是要让普通百姓也要学规矩、学纪律,同时也是扩充潜在兵源。”
“一旦大战开启,真到了全民作战的时候,这些服役过三年的百姓,几乎稍加训练就能进入部队。”
“当精兵有些难,但绝对超过那些个抓壮丁的!”
“这就是兵役制的好处!”
朱元璋默默点点头,显然他是知道这点的。
甚至他颇为认可服役制这点,除了服役的时候还要给钱粮这点。
“既然惟庸你都说了,这是所有百姓都要去的,那为何还要给钱粮?”
“咱都包他吃穿了,还要给钱粮作甚?”
看着这斤斤计较的小老头,胡大老爷真就哭笑不得。
“重八,咱不会给太多,但多少还是要给点的。”
“不说别的,一个壮劳力成年了,结果却不能给家里干活,反而给拉到军队里去了,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是大事。”
“咱不能干出人给人拉走,啥都不补偿的事儿来!”
“所以我的意思是,虽然不多,但还是要给。”
朱元璋咂咂嘴,不服不忿的答道:“随你吧!”
“反正那华夏国,咱就是个首相,这兵权你个国王自然是要抓到手里的。”
“反正兵饷也是你开,随你好了!”
“可那征兵制呢?”
“你既然都有服役制了,那让人多服役几年不就行了?”
胡大老爷摇摇头,坚决的说道。
“不行!”
“精兵,那就要花钱、花时间,专心致志的去练!”
“兵贵精不贵多!”
“真正的常设部队、精兵,那是需要抬高兵饷,让人觉着当兵是个好去处的。”
“所以一应福利待遇一定要给高,甚至还要考虑好,怎么让人能从大头兵变成军官!”
“说白了,得让人有盼头!”
“只有做到这些了,人才会给我卖命!”
朱元璋听到这儿,迷惑的看了胡大老爷一眼。
这话,怎么多少有些刺耳呢?
胡惟庸这狗东西是不是又在蛐蛐老子抠门了?
这狗东西已经是屡教不改了,动不动就蛐蛐老子。
抠门怎么了?
咱开国皇帝不省省,那以后的皇帝咋办?
哼,胡惟庸这狗东西大手大脚惯了,懂个屁!
“练兵?”
“你这还挺怎么这么跳脱?”
“这一眨眼的功夫,你又跳到军制上来了!”
胡大老爷也是服了这个老六了。
真就是一不留神这话题就跳走了,关键是,转过去的话题还是你感兴趣的。
真就是随时随地转移话题呗。
朱元璋嘴角微微翘了翘,而后认真的答道。
“这也是咱这次带兵出来感受到的一个问题。”
“那便是各个卫所良莠不齐。”
“有的卫所,咱能挑出一半精兵,其他的也堪堪能用。”
“可有的卫所,咱挑来挑去就找不到几个合格的,都成了兵油子了。”
“所以,咱觉着,咱的卫所制,还是有弊病。”
“咱就想着,建立几个大营,练就一些精锐,成为大明的底气。”
“当然了,主要的灵感还是来自华夏国,至少你那个兵役制和征兵制结合一起的法子,咱还挺有好感的。”
“你是咋想的?”
“为何搞了那么个法子?”
胡大老爷恍然大悟。
果然!
难怪首提卫所制的朱元璋,居然要设立大营了。
他一时间还以为是历史上的永乐皇帝朱棣来了呢!
要知道,大明鼎鼎大名的三大营,可都是永乐皇帝朱棣建立的。
就这,还被不少人嚷嚷着说是违反了祖制呢。
要不是朱棣造反上位,且手段够硬的话,他还真不一定能压得住这帮子人的嘀咕。
而朱元璋就不一样了。
老东西之所以坚持卫所制,就因为这事儿省钱。
平日里耕种,必要之时上阵打仗,平素都不用掏钱去养活他们了。
这多好?
可如今,仅仅只是带兵出征刚出门没多久呢,朱元璋就感觉到不对了。
“其实,对于卫所制,我历来不看好!”
“嗯?这是为何,卫所制咱可是得意了许久的,省钱不说,还能维稳地方呢,多好!”
对于朱元璋的回答,胡大老爷是真的没感觉意外。
这老登虽然是农户出身,可偏偏那斤斤计较的模样特别像是个商贾。
凡事都喜欢琢磨一个划不划得来。
“你光说省钱了,可你想过没有,军队最重要的是打仗啊。”
“你若说省钱的话,那没有军队还更省钱呢,等到要打仗的时候临时招募,岂不是更好?”
“而你这卫所制,说白了,就是一块土地把整个卫所的人打发了。”
“那我问你,卫所的兵,能不听千户的麽?”
“不能!”
“那不就是了,这千户压着人干活,那捎带手的让人帮着自家种种地,咋了?”
“再进一步,想点法子,把这地吞到自家去,还让这些人继续干活,他们能反对?”
“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按照军法,把人直接打死或者整死,难道很难?”
“而且,按照你那规矩,他不仅自己是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那当地的卫所兵,哪怕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也得听那千户的吧?”
“那到时候,你这卫所到底是农户还是兵?”
“到时候,这兵,是听朝廷的还是听世世代代安排他们的千户的?”
朱元璋无语了。
他扭头看了胡大老爷一眼,而后忿忿不平的来了句。
“那千户会调走的!”
胡大老爷看都没看他,直接回了句:“千户是可以世袭的!”
“以后世袭的千户会越来越多。”
“因为这就是大明军功奖励的一部分。”
“就好比这次征战,到时候你能少得了世袭千户、百户的奖励?”
朱元璋不说话了。
默默的看着远处的城墙,跟个倔犟的小老头一模一样。
而胡老大爷同样扭头看了过去。
“至于咱们华夏国那里,那就不一样了。”
“兵役制,就代表,但凡是我华夏国居民,但凡成年的,就必须去军队给我服役三年。”
“三年时间,我管吃管喝,还给部分钱粮当俸禄。”
“这就是要让普通百姓也要学规矩、学纪律,同时也是扩充潜在兵源。”
“一旦大战开启,真到了全民作战的时候,这些服役过三年的百姓,几乎稍加训练就能进入部队。”
“当精兵有些难,但绝对超过那些个抓壮丁的!”
“这就是兵役制的好处!”
朱元璋默默点点头,显然他是知道这点的。
甚至他颇为认可服役制这点,除了服役的时候还要给钱粮这点。
“既然惟庸你都说了,这是所有百姓都要去的,那为何还要给钱粮?”
“咱都包他吃穿了,还要给钱粮作甚?”
看着这斤斤计较的小老头,胡大老爷真就哭笑不得。
“重八,咱不会给太多,但多少还是要给点的。”
“不说别的,一个壮劳力成年了,结果却不能给家里干活,反而给拉到军队里去了,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是大事。”
“咱不能干出人给人拉走,啥都不补偿的事儿来!”
“所以我的意思是,虽然不多,但还是要给。”
朱元璋咂咂嘴,不服不忿的答道:“随你吧!”
“反正那华夏国,咱就是个首相,这兵权你个国王自然是要抓到手里的。”
“反正兵饷也是你开,随你好了!”
“可那征兵制呢?”
“你既然都有服役制了,那让人多服役几年不就行了?”
胡大老爷摇摇头,坚决的说道。
“不行!”
“精兵,那就要花钱、花时间,专心致志的去练!”
“兵贵精不贵多!”
“真正的常设部队、精兵,那是需要抬高兵饷,让人觉着当兵是个好去处的。”
“所以一应福利待遇一定要给高,甚至还要考虑好,怎么让人能从大头兵变成军官!”
“说白了,得让人有盼头!”
“只有做到这些了,人才会给我卖命!”
朱元璋听到这儿,迷惑的看了胡大老爷一眼。
这话,怎么多少有些刺耳呢?
胡惟庸这狗东西是不是又在蛐蛐老子抠门了?
这狗东西已经是屡教不改了,动不动就蛐蛐老子。
抠门怎么了?
咱开国皇帝不省省,那以后的皇帝咋办?
哼,胡惟庸这狗东西大手大脚惯了,懂个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最新章节,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最新章节,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