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缙振坐在皇位上,又问。

  “孤现在坐着这个位置,还有谁反对吗?”

  斩杀下界仙人,隔着天上人间,两剑压得一尊合道境的仙道巨擘,被称为什么天之帝君的存在低头退走那一刻。

  朱缙振的心态就已发生了变化。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道理,不想说,那些反对的人也不配听。

  满朝文武,尽是沉默。

  反对?

  现在还有一个敢站出来反对吗?

  大明的确不缺有骨气,硬气的文臣,如今文官集团虽已初见糜烂之势,但到底还没有历史上万历以后的东林党那般软骨头。

  这一次的奉天靖难,和百年前的一模一样。

  仍旧是朱家内部的事情。

  区别只是当初朝堂文武都不看好建文帝,而是将赌注压在了燕王朱棣的头上,才会出现后来士林之首的方孝孺这样的臣子。

  今时不同往日。

  朱缙振的奉天靖难,真正内幕是什么,朝中文武大多知晓。

  不管其中有多少阴谋伎俩,利益妥协。

  终归,朱缙振手上的确拿着朱厚照这个皇帝的圣旨,名正言顺的起兵靖难的。

  如今皇帝既死,也无子嗣传承。

  再加上朱缙振手握的大势莫说是大明称帝,就算是将天下诸国吊起来来回碾压几次都够了,

  刀在朱缙振的手上,真理和正义自然也在他手上。

  反对?

  有!

  就在刚才,全死了。

  群臣都在等,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站出来,然后,他们便能心安理得的奉云从景附,朱缙振为大明新主。

  刑部尚书何鉴,上前一步,躬身道:“太祖曾留有遗训,朝中若有奸臣作乱,各地藩王尽可领兵进京,勤王锄奸,确保大明基业,传至千秋万代。”

  “而今朝中有朱无视此等奸佞,胆敢谋权篡位,甚至于敢生大逆之心,谋害皇帝。”

  “殿下奉皇明祖训,为国靖难。”

  “陛下又已遇害,无有传嗣之人。”

  “故,那个位置由殿下来做。臣,刑部尚书何鉴,并无异议。”

  有了何鉴开头,其他朝臣也纷纷附和。

  “肃王殿下,实天命所归,而今陛下遇害,正是需要一位能执掌朝纲,稳定天下之人,微臣私以为,殿下为不二人选。”

  “微臣附议。”

  “为大明江山社稷计,微臣斗胆,请殿下灵前既位,替陛下昭雪,以安天下民心。”

  “国一日不可无君,家一日不可无主,臣也以为殿下可继大统,承我大明江山之重,为我大明新君。”

  朝中文武大臣,一个个争先恐后开口,都想在朱缙振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尤其是武将勋贵,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更加激烈。

  人心倾倒,就在一瞬。

  云罗郡主立在群臣之前,看着面前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神情黯然,心中满是苦涩:“皇兄,这便是你最向往的吧?一语可令天下,百官莫不服从!”

  对于朝堂局势,云罗郡主并非全然不懂。

  无数次听过朱厚照一人黯然神伤,默默叹息提及的话。

  周旋于百官和各地藩王势力,以帝王之术极力维持各方的平衡,缓缓图之等朱厚照的雄心壮志,亦如昨日一般历历在耳。

  但,就是她皇兄废寝忘食努力想要做到的事情。

  只因为现在坐在皇位上的朱缙振一声询问,满朝文武皆生怕落于人后一般,纷纷附和,甚至为朱缙振一下罗列出了数十上百种他登基称帝的理由。

  “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云罗郡主似懂非懂的望着面前一幕,心里觉得既可悲又可笑。

  人人都知道朱缙振靖难的目的是皇位。

  可在如今满朝文武的歌颂下,仿佛他真的只是为了奉诏讨贼,靖国难,清君侧之恶,扫朝堂佞臣之奸邪而来。

  就算坐在皇位上,百官也为他找好了各种天花乱坠的理由。

  幸好此时百官不清楚云罗郡主心里的想法,不然一定恨不得拉着对方大倒苦水。

  他们是愿意表现得这么没骨气吗?

  呃……确实有阿谀奉承新君的意思。

  可真正让他们能够不顾脸面为朱缙振吹嘘的原因,还是那一个。

  刀,在朱缙振的手上。

  奉天殿内驻扎的苍云军和天策将士,在朱缙振又问那一句后,都已经把手搭在了他们的武器上,靠得后一些的甚至能听到某些天策将士,攥紧长枪时发出的声音。

  有前面那几个前车之鉴。

  他们岂还会不明白,今日站队,不,是言语之间稍有落后,态度之间稍有不对,可能明年今日就是他们,甚至于包括他们全家的忌日。

  这等情形之下,他们没有当场跪下来跪舔朱缙振,都算是有几分文人风骨或者武人傲骨了。

  ……

  奉天殿上。

  朱缙振望着百官如此聪明的抉择,面上亦不禁露出一丝笑容,道:“诸位臣公所言,可是发自肺腑,可千万莫要有违心之言呐!”

  果然,言语如刀,终究不如握着真正的刀。

  只要他足够强,只要他的刀足够利。

  那句‘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就会照进现实。

  无论他是否遵照礼法,是否逾越礼数,是否肆意妄为。

  别人都会穷尽词汇的来粉饰他的行为。

  “臣等字字句句,皆发自肺腑,绝无虚假,请殿下明鉴。”

  满朝文武齐刷刷的躬身回道。

  低下头的他们,有些脸皮薄点的一脸汗颜。

  发自肺腑是真的。

  只不过是迫于,要么他们发自肺腑,要么等着被戳穿肺腑。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肺腑之言呢?

  “既如此,待今日事毕。”

  “择选良辰吉日,百官随孤刀太庙祭拜等诸事。”

  “众位爱卿也没意见吧?”

  “臣等无有异议,理当如此。”群臣齐声回道。

  既然承认了朱缙振的正统性,后面挑选良辰吉日,百官拜见,太庙祭祀等等登基称帝的流程自然也不会有傻子再跳出来反对。

  毕竟,那除了找死外,毫无意义。

  但就在此时,刑部尚书何鉴,却再次站了出来:“殿下,前礼部尚书严嵩勾结番邦,通敌卖国,私自伪造兵符,伙同兵部尚书调动四边兵马,欲与蒙元联手除掉殿下等阴谋败露后,已被东厂和锦衣卫锁拿下狱。”

  “此案中,礼部和兵部上至尚书,左右侍郎,下至员外郎,主食,都有不少参与其中,或受到牵连之人。”

  “如今礼部空缺的官员大半,殿下要太庙祭拜,择选良辰等等祭祀礼仪,还需要殿下重新任命新的礼部尚书和侍郎,以主持大局。”

  何鉴不是要反对,而是据实直说。

  经他提醒,朝中文武大臣也纷纷想起,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靖难戍边,称霸天下,大明:靖难戍边,称霸天下最新章节,大明:靖难戍边,称霸天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