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检讨,练主事。”
谢昀、沈砚之等人起身,拱手作礼。
黄子澄春闱虽没有位列一甲二甲,只中了个三甲,还是第二十八名,相当在后面了,按理说,这样的进士进不了翰林院,甚至也不应该留在金陵。
可偏偏黄子澄文章出色,被破格录入翰林院,作了一名检讨。
检讨、编修、编纂,都属于翰林院史官,只不过地位上不如编修、编纂。
可即便如此,那也是前程似锦。
黄子澄有自傲的资本,毕竟文章被皇帝夸过,自来熟地坐了下来,招呼伙计安排碗筷,拿起酒杯自斟一杯,又递给了练子宁,对谢昀、沈砚之等人道:“方才路过,听闻你们说起官员弹劾镇国公之事不当,在下不敢苟同你等观点。”
齐麟紧锁眉头,反问道:“怎么,黄检讨认为应该弹劾镇国公?”
黄子澄一饮而尽,放下酒杯,肃然道:“何止应该弹劾,还应该鼓励弹劾,大力弹劾,甚至我们也应该加入弹劾之中。句容的事告诉了世人,镇国公名望太高,很容易威胁到朝廷,为了促使镇国公兢兢业业,不敢越雷池一步,当保持这种官员讨伐的胁迫之威。”
沈砚之凝眸看着黄子澄,嘴角动了下,端起酒杯没说话。
谢昀抬手,反驳道:“黄兄,句容之事分明是他人居心不良,有意构害镇国公,这一点你看不清?”
黄子澄拿着酒壶:“我自然看得清楚,只是,我更看到了句容百姓动作之下隐藏的威胁。就因为别有用心的一句话,顷刻之间便有数千百姓化民为兵,这若是镇国公亲至,那整个句容百姓岂不是成了他的私兵?”
眼神中带着几分心有余悸,黄子澄继续说道:“我知道,镇国公对朝廷对陛下忠诚。可诸位不要忘记了陈桥驿之变,何况镇国公手握兵权,身负奇才,若有朝一日,也有人给他黄袍加身,那这大明江山——”
噗!
酒水打在黄子澄的脸上,顿时飞溅开来。
黄子澄惊讶不已。
练子宁也瞠目地看着沈砚之。
谢昀、齐麟等人也没想到平日里性子温和的沈砚之,竟发起了脾气。
沈砚之捏着空了的酒杯,冷冷地看着黄子澄:“黄兄,镇国公与水师将士为了这天下苍生,豁出性命远航,妻儿丢下,生死抛之!你来告诉我,他们这样做是有私心,是为了谋逆?”
黄子澄冷着脸,拿出手帕擦着脸上的酒渍:“我没这样说,只是以史为鉴,但忧虑长远。”
沈砚之愤怒地将酒杯丢在桌上,酒杯撞在了碟子上:“以史为鉴,那你也要分清状况。赵匡胤是什么身份,镇国公是什么身份,赵匡胤手中攥着的是孤儿寡母,镇国公面对的可是开国皇帝!赵匡胤手中有大批他的兵将,可镇国公手里有谁?”
“黄子澄,读史书可以,但不能读糊涂了,读傻了!若是你再敢这般放肆言语,污蔑了镇国公,我便与你割袍断义,你我从此为敌!”
这番话,极是严厉。
练子宁站在一旁,看了看两人,打圆场道:“黄兄也是随口一说,他只是认为施压些压力,有利稳定,讨论归讨论,莫要伤了和气才是。”
沈砚之坐了下来,拿起筷子吃了两口:“官场之上的人,岂能随口一说?何况镇国公有功于江山社稷,却沦落到这般被小人狂吠,我修身三十年,见不得如此行径!”
“你说谁是小人狂吠?”
黄子澄火气上来了,将手中的帕子丢下:“沈砚之,难道我说错了吗?镇国公已是功高震主,现如今又是民心在野,他若是有个野心,谁能阻他?即便阻了,剩下一个满目疮痍,尸山遍野,你甘心吗?”
“没错,你会说镇国公没这个野心,可难道我们作为臣子的,不应该为社稷安稳多考虑一些,将不安分之人摁住,让这社稷稳如泰山吗?曹家信任司马,司马呢?三千人可篡国,镇国公在水师上下有多少侯伯将士,是两万多!”
“我去你大爷!”
沈砚之抓起一旁的酒坛子就朝着黄子澄砸去,谢昀手疾眼快,拦了下来,齐麟也抓住了沈砚之,对黄子澄喊道:“你实在是太过分了,打着为国的幌子,却要害了为民无数的忠臣,如此不分是非,不配与我们坐在一起吃酒!”
黄子澄指着沈砚之:“缺少教化的蛮夫,你也能入仕,是我等之耻!”
谢昀、齐麟、王达三人不乐意了。
说沈砚之缺少教化,是个蛮夫,那我们都出自山西,那也是缺少教化,是蛮夫之流了?
黄子澄见沈砚之等人怒容满面却说不出话,踢开凳子,喊道:“一旦朝廷有权臣,必有危国之事。镇国公是个权臣,还是个外戚,现如今句容的事证明了一点,镇国公轻而易举便能拉起一支民兵,若不加以钳制,削其权威,控其力量,朝廷必有大乱!”
沈砚之双臂被架住,一口唾沫飞了出去:“黄子澄,镇国公为百姓做了那么多事,又拿来了土豆、番薯,开了大明盛世之基,百姓爱戴一下,担忧一下,你就认为百姓是乱民,镇国公是乱党?”
“按你这般说辞,那三国诸葛,一次次领兵北伐,手握大军,军心民心俱在,那也是应该黄袍加身了?岳飞所过之处,万民敬仰,无数百姓愿意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岳家军里去,那岳飞也是奸臣了?”
黄子澄气得哆嗦:“镇国公怎能与诸葛武侯、岳武穆相提并论,他们没私心,不意味着镇国公没私心——”
“所以,无论如何,镇国公都是有私心,该死喽?”
一道声音从黄子澄身后传出。
黄子澄转过身看向来人,有些眼熟,但总感觉没见过,当即回道:“死倒不需要,但镇国公应该交出所有兵权,闲居金陵,不得出金陵一步。唯有如此,可两全也。”
沈砚之、谢昀将目光投向来人,不认识,但这声音很熟啊,目光扫向来人身后,一个吃着桃子的大汉,腰间配着刀,一脸悠闲,这个人认识。
谢昀有些不确定,喊了声:“你是——张不二?”
谢昀、沈砚之等人起身,拱手作礼。
黄子澄春闱虽没有位列一甲二甲,只中了个三甲,还是第二十八名,相当在后面了,按理说,这样的进士进不了翰林院,甚至也不应该留在金陵。
可偏偏黄子澄文章出色,被破格录入翰林院,作了一名检讨。
检讨、编修、编纂,都属于翰林院史官,只不过地位上不如编修、编纂。
可即便如此,那也是前程似锦。
黄子澄有自傲的资本,毕竟文章被皇帝夸过,自来熟地坐了下来,招呼伙计安排碗筷,拿起酒杯自斟一杯,又递给了练子宁,对谢昀、沈砚之等人道:“方才路过,听闻你们说起官员弹劾镇国公之事不当,在下不敢苟同你等观点。”
齐麟紧锁眉头,反问道:“怎么,黄检讨认为应该弹劾镇国公?”
黄子澄一饮而尽,放下酒杯,肃然道:“何止应该弹劾,还应该鼓励弹劾,大力弹劾,甚至我们也应该加入弹劾之中。句容的事告诉了世人,镇国公名望太高,很容易威胁到朝廷,为了促使镇国公兢兢业业,不敢越雷池一步,当保持这种官员讨伐的胁迫之威。”
沈砚之凝眸看着黄子澄,嘴角动了下,端起酒杯没说话。
谢昀抬手,反驳道:“黄兄,句容之事分明是他人居心不良,有意构害镇国公,这一点你看不清?”
黄子澄拿着酒壶:“我自然看得清楚,只是,我更看到了句容百姓动作之下隐藏的威胁。就因为别有用心的一句话,顷刻之间便有数千百姓化民为兵,这若是镇国公亲至,那整个句容百姓岂不是成了他的私兵?”
眼神中带着几分心有余悸,黄子澄继续说道:“我知道,镇国公对朝廷对陛下忠诚。可诸位不要忘记了陈桥驿之变,何况镇国公手握兵权,身负奇才,若有朝一日,也有人给他黄袍加身,那这大明江山——”
噗!
酒水打在黄子澄的脸上,顿时飞溅开来。
黄子澄惊讶不已。
练子宁也瞠目地看着沈砚之。
谢昀、齐麟等人也没想到平日里性子温和的沈砚之,竟发起了脾气。
沈砚之捏着空了的酒杯,冷冷地看着黄子澄:“黄兄,镇国公与水师将士为了这天下苍生,豁出性命远航,妻儿丢下,生死抛之!你来告诉我,他们这样做是有私心,是为了谋逆?”
黄子澄冷着脸,拿出手帕擦着脸上的酒渍:“我没这样说,只是以史为鉴,但忧虑长远。”
沈砚之愤怒地将酒杯丢在桌上,酒杯撞在了碟子上:“以史为鉴,那你也要分清状况。赵匡胤是什么身份,镇国公是什么身份,赵匡胤手中攥着的是孤儿寡母,镇国公面对的可是开国皇帝!赵匡胤手中有大批他的兵将,可镇国公手里有谁?”
“黄子澄,读史书可以,但不能读糊涂了,读傻了!若是你再敢这般放肆言语,污蔑了镇国公,我便与你割袍断义,你我从此为敌!”
这番话,极是严厉。
练子宁站在一旁,看了看两人,打圆场道:“黄兄也是随口一说,他只是认为施压些压力,有利稳定,讨论归讨论,莫要伤了和气才是。”
沈砚之坐了下来,拿起筷子吃了两口:“官场之上的人,岂能随口一说?何况镇国公有功于江山社稷,却沦落到这般被小人狂吠,我修身三十年,见不得如此行径!”
“你说谁是小人狂吠?”
黄子澄火气上来了,将手中的帕子丢下:“沈砚之,难道我说错了吗?镇国公已是功高震主,现如今又是民心在野,他若是有个野心,谁能阻他?即便阻了,剩下一个满目疮痍,尸山遍野,你甘心吗?”
“没错,你会说镇国公没这个野心,可难道我们作为臣子的,不应该为社稷安稳多考虑一些,将不安分之人摁住,让这社稷稳如泰山吗?曹家信任司马,司马呢?三千人可篡国,镇国公在水师上下有多少侯伯将士,是两万多!”
“我去你大爷!”
沈砚之抓起一旁的酒坛子就朝着黄子澄砸去,谢昀手疾眼快,拦了下来,齐麟也抓住了沈砚之,对黄子澄喊道:“你实在是太过分了,打着为国的幌子,却要害了为民无数的忠臣,如此不分是非,不配与我们坐在一起吃酒!”
黄子澄指着沈砚之:“缺少教化的蛮夫,你也能入仕,是我等之耻!”
谢昀、齐麟、王达三人不乐意了。
说沈砚之缺少教化,是个蛮夫,那我们都出自山西,那也是缺少教化,是蛮夫之流了?
黄子澄见沈砚之等人怒容满面却说不出话,踢开凳子,喊道:“一旦朝廷有权臣,必有危国之事。镇国公是个权臣,还是个外戚,现如今句容的事证明了一点,镇国公轻而易举便能拉起一支民兵,若不加以钳制,削其权威,控其力量,朝廷必有大乱!”
沈砚之双臂被架住,一口唾沫飞了出去:“黄子澄,镇国公为百姓做了那么多事,又拿来了土豆、番薯,开了大明盛世之基,百姓爱戴一下,担忧一下,你就认为百姓是乱民,镇国公是乱党?”
“按你这般说辞,那三国诸葛,一次次领兵北伐,手握大军,军心民心俱在,那也是应该黄袍加身了?岳飞所过之处,万民敬仰,无数百姓愿意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岳家军里去,那岳飞也是奸臣了?”
黄子澄气得哆嗦:“镇国公怎能与诸葛武侯、岳武穆相提并论,他们没私心,不意味着镇国公没私心——”
“所以,无论如何,镇国公都是有私心,该死喽?”
一道声音从黄子澄身后传出。
黄子澄转过身看向来人,有些眼熟,但总感觉没见过,当即回道:“死倒不需要,但镇国公应该交出所有兵权,闲居金陵,不得出金陵一步。唯有如此,可两全也。”
沈砚之、谢昀将目光投向来人,不认识,但这声音很熟啊,目光扫向来人身后,一个吃着桃子的大汉,腰间配着刀,一脸悠闲,这个人认识。
谢昀有些不确定,喊了声:“你是——张不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寒门辅臣,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大明:寒门辅臣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寒门辅臣,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大明:寒门辅臣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