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混大唐 第489章 清平乐

小说:带着农场混大唐 作者:六皇子 更新时间:2024-08-18 17:56:01 源网站:顶点小说
  第489章 清平乐

  李愔有些默默的伤感,他要是没有来到此地,没有借助农场的话,或许在后世,也和无数奔波在城市中的小青年一样,为了一线生机而四处游走。

  片刻,便有下人捧着几张宣纸片筹,走到李愔跟前:“殿下,这是前院是之人新出的佳作。”

  李愔接过之后。煞有其事的看了几眼。别看他现在融入古代,已经可以看得懂文言文和各式繁体。

  但是就这诗词造诣,他还是古代书写蒙童的水平,哪有能力评议这些诗的好坏。

  好在虽然他不会评议,但读过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也总能看出高下来,真正遇到那些青描好词,李愔也能多关注两眼或深刻的点点头。

  当然点头完之后也不多做评述,而是传递给周围落座的大小官员们。

  这个时代还没有所谓的教育局局长,哪怕是后世明朝时期的教喻也并没有成型,很多时候,都是广州长史兼管一地的读书教化。

  因此,广州长史的文化水平在这几个人当中可以说是最高的。

  可问题是殿下都还没做评议,他又怎么敢说话,于是,不得不端起个老脸。眼观鼻,鼻观心。面无表情的将这些诗稿向周围的人传过去。

  场面一度非常宁静,大家都不敢先评议诗词。就在李愔想趁着解手的机会去吃一个记忆胶囊,获取关于诗经子集的技能之后,王忆歆却突然发话帮李愔解围。

  和崔莹莹一样,身为五姓七家的子弟。这种东西她再熟悉不过,打小的时候就躲在屏风的后面,看着那些风流才子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如今虽已嫁为人妇,但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依稀还在,因此不由得默默的念出声来。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在歌妓们有意控制乐器节奏之下。王忆歆或轻或缓的诵读。让整个诗充满了淡淡的意味。

  广州长史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拍手道“此诗意象深远,犹如画卷在眼前浮现,不过。诗中印象多是“雁”“离”“梦”的虚幻缥缈之物,想必定是经过人世沧桑,早已失去对繁华物欲世事的追求,必定是一老者。”

  王忆歆则摇摇头,放下诗稿轻声说:“以清平乐这个少有的词牌为名,整首诗讲的是雪,诵的是梅。更多的却是对世俗的摒弃,看似深沉老道,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失意少年而已。”

  “哦,”广州长史摸了摸胡子:“梁王妃,这是要和老夫比较一下喽。”

  李愔坐在台上伸出手。奴婢立刻将那张纸递在李愔手上,端祥一遍之后看着两人说:“既然如此,我们就赌一把,要是梁王妃输了。那我罚酒三杯,向您口中的老翁献上十两黄金,可要是长史大人输了,如不若请长史大人为我等再谱一曲咏梅,如何?”

  “好。”广州司马孙静唐大叫一声:“老夫武人出身,军中莽汉一个,对诗词也是牛嚼牡丹,今日倒要看看你们是如何凭着纸上三言两语来断定一个人。”

  广州长史和李愔对视了两眼,轻轻一笑:“既然殿下有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且看是哪位老翁有如此幸运,能得王爷垂青。”

  李愔点头示意,旁边的奴婢见了,匆匆下去两人请那诗词的作者。

  李愔对此事倒毫不担心,并不是他舍得这十两金子,而是在那张纸递上来的时候,台下的奴婢便向他使了个眼色,一看就是良王妃赢了。这才让李愔有了说话的底气。

  这平日里,长史也是一个混吃等死的角色。李愔公布的公路政策本由他负责一部分,结果,他平日里虽处在官衙,却效率极低。

  今日要能借这机会挫一挫他的锐气,说不定,能让他清醒的明白自己不是那个脱离尘的老者,而是那个仍旧在红尘翻滚的少年,受这煌煌天子摆布。

  片刻之后,那婢女果然带上了一个面色乌青,双眼虚浮的读书人。王忆歆看了之后便暗暗颔首,李愔知道,这诗和人是对上了。

  “先生何人。今日读君之清平乐,便觉梅盛开眼前,却遭风雪侵扰,还望先生为小王解惑一二。”

  李愔对待文人向来是宽宥的,无论这世代如何更迭,最重要的人就是这群掌握着基本文化核心的文人们。

  因此在公共场合,李愔从来不做对文人过度羞辱的事情。这诗篇他虽然不喜欢,但也的确极具冬日梅之洁感,其实李愔本人读时都觉得这是一个老者所做。

  台下长史却不乐意了,冲着李愔叫道:“梁王殿下,你可不能因为这事在孙家别院暗通关系请来了一个失意落魄少年郎。”

  又指责那个读书人说:“兀那后生,这诗词果真是你所作?”

  那读书人揖首,向广州长史鞠了一躬,也不答话。

  李愔默默看在眼里,这种人本质应该颇为文静,不喜交流,因此也极易遭到他人排挤,从诗词中大约可以看出此人客居他乡,失意落魄。

  李愔也很好奇,便向他挥了挥手:“来吧,说说为何这如日中天的年纪,在这首诗中却充满了如此之多的老成之话,须知读书人父母健在,便不可远游,我关你诗句,尽是思乡之情。还望先生回答一二。”

  那读书人又将身子转向了李愔处,向他行了一个跪拜礼之后,站起身来,扶了扶自己的帽子,看着李愔说:“草民自幼家贫,母亲因病早逝,只余父子二人苟活于世,家族长辈皆因家道中落而欺我。幼时蒙学,竞不成有一日安静。”

  “是故这世间人暖。我再幼时便尝过了。因此写出来的诗句也大多伤春悲秋,不被友人所喜。”

  “虽是伤春悲秋,却向小王描绘了一幅寒冬傲雪梅,籍此,先生亦可在此地获得一席。来人,快给先生看座。”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农场混大唐,带着农场混大唐最新章节,带着农场混大唐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