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背负双手,斜眼瞥了一眼眼前的人:“在这儿你们叫我霍大叔,那我问你们,出去了,你们应该叫我什么?”
一群小孩蜂拥上来:“霍大爷?”
“霍师傅!”
“老辈子!”
“老汉儿!”
霍海大惊:“哎!哎!刘二狗,你不要乱认爹哈!”
“我都说了,出去了要叫我霍大哥,显得年轻。”
但几个小孩才不管这一套,直接拉着霍海的裤子,长裙摆,硬生生把霍海的手拉了下去,把霍海端着的一盘炸羊尾油拉了下来,一人一把,就抓走了。
霍海:“哎!我自己还没吃呢!”
霍海也就是上辈子看短视频看过这东西,自己真么吃过,这道菜虽然是叫炸羊尾油,但实际上是猪肥肉裹浆炸透,然后挂上糖霜,糖可以抵消油腻,油炸的油又很香,在后世已经快失传了,但是在这个时代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零食之一。
霍海看到盘子里只留了半颗渣渣,一群小孩都跑了。
“世风日下,世风日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欺我老无力啊!”
成都的城中心偏南,有两个地标文化。
一个是武侯祠,一个是杜甫草堂。
霍海最后选地方选了杜甫草堂的位置,在浣花溪畔,建立了一座草屋,修建了一个花园。
作为修身养性所在。
当然了,草堂后面,修建了一大片蜀地风格的建筑,作为卫长公主他们的居所。
草堂主要是学习杜甫的,装个逼。
毕竟霍海并没有像杜甫那么流落。
不过霍海过来后发现了一件事情。
在这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地方,实际上,并看不到西岭雪山,看到的那是四姑娘山。
在这个环境没有被怎么污染,晚上没有灯光的地方,能看到西去雪山,能看到天上银河。
住在这个地方,很难不写诗,霍海忍住了。
霍海住在这里,而车队已经去全国巡游去了,还是不要搞出什么动静来比较好。
尝了尝剩下半颗炸羊尾油,霍海舔了一下手指,甚是回味。
今天难得成都天气好,出大太阳,所以卫长公主和刘细君也没有待在那边,而是来到了霍海草屋这边。
这边有一大片草地,今天霍海在这儿支起了炉子,烤着肉。
一边用篷布支起了天幕,就当露营了。
太阳下,卫长公主穿着朴素的衣服,坐在椅子上,安静的看着水流。
坐在这里,回望过去,卫长公主才想起,到现在为止,自己居然已经认识霍海半辈子了。
自己十七岁的时候,认识的霍海,如今自己已经三十四了。
霍海此时正在用铁签子戳小番茄。
刺了一下,小番茄圆溜溜的滚走了,霍海非不用手,一定要用铁签子直接穿过去。
这铁签子又没有磨出尖儿,是钝头的。
霍海刺了一下不成功,又继续戳:“咦?”
看霍海用铁签子玩儿击剑,卫长公主看了一眼刘细君。
刘细君很无奈的也看了一眼卫长公主。
两人对视后,卫长公主笑了笑,笑出了慈祥的感觉。
能把霍炎带这么大,然后丢下手自己跑出来玩儿,很难不‘慈祥’。
来到成都,已经三年了。
三年间卫长公主当自己是普通妇人,就这么过了三年日子。
这个帝国,正在一个飞速发展,仿佛永远看不到上限的道路上前进。
所有人都在往上爬。
而卫长公主那个位置,比所有人努力的终点还要高出好几个级别。
但,卫长公主却又喜欢这普通人的日子。
终于,霍海还是把小番茄穿进去了,虽然穿得歪歪扭扭的。
在火上烤着。
十一年前,番茄被带回了大汉,开始种植,这些年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各地种植的番茄开始出现了自己的不同特征。
其中一些可能是因为基因变异的缘故,变得很不同。
对于现在的大汉农学来说,很看中变异,因为要定向培养,其实很艰难。
如果有一个变异的原始种,省去了半程苦工,再定向培养,就简单很多了。
霍海没事儿干也会试试这些东西变异出来的对不对味儿。
霍海说好,那就是真的好,能拿出去继续培养的。
可惜的是,西瓜什么的,短时间是培育不出来咯,霍海也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能不能吃上白菜和西瓜。
一家人正吃着烤肉呢,一个人影冒了出来,霍海一看来人一个头两个大。
公孙敬声。
当初,霍海直言不讳的告诉公孙贺,公孙敬声不是做官的料,留他在长安,只会害了他。
但是公孙贺也不敢把他放回封地,因为那样的话,公孙敬声不出一年,肯定就会变成残害百姓的贵二代。
这个道理很简单,他本来就不聪明,自控能力差,但他身上有权利。
只要他回去到了封地那种他说了算的地方,手底下的人为了往上爬,稍微撺掇他一下,他必不当人。
到时候,刘彻是砍他不砍?
所以,公孙贺,就让公孙敬声去做生意去了。
另一边两口子也在尝试再练一个小号。
不知道是不是前几年霍海让刘彻采鹿茸售卖的原因,不少生了一个再没动静的贵族,都生出了第二个第三个,公孙贺家,也成功生出了小小子。
而公孙敬声也是在商海……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他从小生意做起,做什么亏什么。
能在大汉这个环境下,做生意做亏本,他不容易的!
一般人真的做不到这一点!
但是公孙贺无所谓,只要公孙敬声不走上犯罪的道路,他爱干嘛干嘛!
亏点钱算什么。
卫霍家族有多少生意?
霍海那些赚钱的生意,除了涉及国本的之外,其他的也会给家里分成,霍去病卫青他们也在发展自己的生意,现在天下大量的教育都在霍去病手里,只要想赚钱,哪有赚不到钱的道理。
公孙贺那边也一样,每年分钱,分的钱要怎么花他都不清楚,只是一味地置办产业,准备等自己无了,给后代多留点。
到时候不干别的,光是吃利润,也能活一辈子。
特别是各种企业的股份。
公孙贺还买的很杂,不怕有些企业倒闭。
但公孙敬声,还是有一颗学徒的心,做生意嘛,亏了就东山再起。
再说了,坐在金字塔尖原地摔跤,再怎么摔跤也还是在巅峰,拍拍屁股站起来,起点还是比别人高得多。
一直到……两年前,公孙敬声在成都的大街上,遇到了一个人。
那天公孙敬声左手提溜着鸟笼,右手端着茶杯,去府河边占位置。
去晚了那些个钓鱼佬可不跟你客气的。
晒太阳的位子多难得啊。
那天,公孙敬声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了一个眼熟的人。
“表哥?!”
正在溜达的霍海看到公孙敬声都愣了一下,然后让他闭嘴。
可没什么人知道霍海定居在成都住着。
现在这个时代的成都还是太小了,这特么都能遇上。
公孙敬声虽然蠢,但也不笨。
他知道自己不会做生意,但表哥是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人。
于是公孙敬声就跟霍海询问做生意的办法。
霍海不说,他就缠着霍海。
霍海也就告诉他了一招。
在成都开茶馆。
不是霍海看不起他的话,他公孙敬声还没本事在成都开茶馆开亏本。
在成都,开茶馆,要是能开亏本,那肯定是杰出人才人中翘楚了,不送去罗马、安息为罗马效力,可惜了。
不过公孙敬声细问之下,得知开高档茶馆,要借用自己贵族的身份,来用群聚效应吸引顾客之后,就放弃了。
“表哥,我公孙敬声虽然笨,但是有骨气,我不是输不起,反正都已经开亏过这么多次了,输麻了,不在乎了。那用公孙家的名声,用卫霍家族的名声去做生意,算怎么回事儿?”
“表哥,你给我另外找个行当吧!”
霍海拍了拍公孙敬声的肩膀:“你放一万个心吧,以你的能力,很难能败坏卫霍家族在商业上的名声。”
公孙敬声笨就笨在认死理,硬是不干。
但是吧,霍海能把什么好行业,交给公孙敬声来做呢?那行业冥灯,那不是对这个行业不负责嘛。
所以,霍海一直不给出别的注意,就让公孙敬声去开茶馆。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后,公孙敬声都准备从了,然后听说大汉禁赌了,聚众赌博违法。
大汉现在只允许在西域的金城可以合法赌博,其他地方不允许赌博。
而成都的茶馆生意,就是牌馆的意思。
所以,公孙敬声又不干了。
霍海跟公孙敬声说,这禁赌的法律就是自己写的,小赌怡情,街坊邻居朋友之间玩一玩儿小金额,不算赌博,不抓。
但公孙敬声不干。
因为公孙贺和他老妈跟公孙敬声说过,他但凡敢违法乱纪,那家里的家产就全给他弟弟,一分都不给他分了。
你说公孙敬声笨吧,他还挺聪明,坚决不越线。
这样一来,他又开始求着霍海问了。
今天天气真好,阳光也好,霍海准备躺着晒太阳呢。
看到公孙敬声又来了,头都大了。
公孙敬声一来就非常嘴甜:“嫂子!小嫂子!”
卫长公主递了一串五花肉给公孙敬声,公孙敬声接过去就吃。
“哎哟,烫烫……”
公孙敬声去河边看了一眼,没烫出泡,又开开心心回来了。
霍海:“你是不是傻,那你看着刚从火炉子上拿下来的,你拿着就咬?”
公孙敬声:“嘿嘿,我看到嫂子在,跟嫂子打招呼,没注意。”
卫长公主又拿了几串烤串:“放凉一下再吃。”
霍海:“你别来天天问我了,要不你在成都开烧烤吧,在成都开烧烤亏不了,你比其他地方卖的贵五倍,都有人吃。”
公孙敬声:“烤串这东西谁不会啊,这也做不出品质来啊。”
霍海:“那不一样,成都这边的厨子对于复合调味敏感度高,味道方面稍微练一下,水平就能很高,要比在长安吃到的好吃点。”
公孙敬声他真不傻:“表哥,那开店开成功了是厨子厉害,不是我厉害,厨子直接跑了咋整?”
霍海:“跑了就跑了,跑了再养新厨子。”
公孙敬声一边撸串,一边:“表哥,你就教我一手吧。”
霍海:不是我不教你,教你对不起这个行业……
公孙敬声:“外面的人可都说了,表哥你是神仙人物,撒豆成兵……”
霍海:“打住,西游记和现实不要混为一谈。”
不过听到撒豆成兵,霍海有了一丝灵感。
对不起一个行业……
这种事情吧,也分情况。
比如有的东西,它有一体几面,只要有一面活下去,以后其他面就算做烂了,也能板正过来。
比如说……冒菜。
川菜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水煮系列。
就是辣汤烫肉,然后在上面额外加入刀口海椒,蒜蓉,辣椒段什么的,淋油,二度激发香味。
最经典就是水煮牛肉。
这水煮牛肉,也是整个江湖菜的鼻祖。
后来时间久了,这种做法,衍生出了冒血旺的吃法,后来又为火锅带来了灵感,成为了火锅。
而这种吃法往北上成都,又改变了成都本地的油烫系列菜,衍生出了冒菜。
所谓冒,是动词,就是把食物放在滚烫的水里,被翻腾的水给冲出来,用极致的高温把食物烫熟的的一种烹饪手法。
所以,这个系列衍生出的火锅,串串,冒菜等东西,各有各的特色。
而冒菜这东西,简化一下汤底,那就是麻辣烫。
用麻辣的汤底,把食物烫熟。
麻辣烫最开始出现在山城,在往外传播的时候,外乡人分不清成渝,就说这是成都的麻辣烫。
时间久了之后成都麻辣烫就闻名了。
后来人口流动起来,大家去成都一看,成都没有麻辣烫。
于是搞的麻辣烫又没有归属地了,于是就取消了抬头,既不叫山城麻辣烫,也不叫成都麻辣烫,就直接叫麻辣烫了,最后反而在北方发扬光大了。
这些东西,就是一体多面的。
要知道北方一开始不怎么吃太辣的东西,但是随着麻辣江湖菜文化开始流行,这一类型的东西趋同是必然的,因为销量高嘛。
所以,如果把麻辣烫教给公孙敬声,把冒菜教给成都其他厨子。
那么就算公孙敬声到时候把麻辣烫做烂了,时间久了,还是会被市场给扳回来,只要有传统的冒菜在,改两回正道是一定的。
这样就不怕公孙敬声这个行业冥灯的毁灭性打击了。
霍海咬了一口考川味香肠:“我教你一道菜,指定能火。”
公孙敬声激动:“苍天啊!大地啊!表哥终于松口了!”
霍海:“这道菜叫黄豆开会。”
公孙敬声:“?”
霍海:“黄豆你知道吧?我们下酒喜欢吃那个毛豆,就是黄豆青年时期,黄豆就是毛豆老年状态。”
公孙敬声提到喝酒就明白了:“这我知道。”
“霍海,好,黄豆加水发出来是黄豆芽,你记好了。”
“黄豆加水研磨就变成了豆浆。,豆浆表面凝固的薄膜,就是腐竹,豆浆加卤水凝固后就变成豆花。豆花放进模具压干水分凝固成老豆腐。”
“老豆腐切块油炸,就是油豆腐,油豆腐里可以掏空灌肉。”
“豆腐脑铺在磨具中薄薄的一层,用布隔开,就是千张豆腐皮。”
公孙敬声:“都记下了!”
霍海:“好,现在起一锅麻辣的汤底,下豆芽,下腐竹,下老豆腐,下豆花,下油豆腐,下肉灌油豆腐,下千张豆腐皮。你还可以起卤水,把稍微嫩一点的豆皮做成卤豆皮,然后也煮在汤底里。”
“这样一碗,加点点别的青菜,那叫一个蛋白质满满,简直是最适合劳工的大补餐。”
“你再另外打一个碗碟,用炒干的黄豆打成粉,混合辣椒面,作为蘸料。”
“无敌。”
公孙敬声:“能赚钱?!”
霍海:“那就是你的问题了。记住了,你开店要是没赚钱,你就说这叫黄豆开会。”
“要是赚了钱,你再打出招牌说是我发明的,叫做麻辣烫,再开连锁,到时候生意就成了。”
公孙敬声:“哇,表哥,你完全都不信任我,还取两个菜名儿!”
霍海:“做去吧。”
麻辣烫一般吃的比较素一点,油淡很多。冒菜吃的荤一点,油重不少。
这两个玩意儿看起来像,但是在这个时代,面向的客户群体完全不同。
前期应该不存在大规模的餐饮交流。
等公孙敬声做出来之后,再改名,然后开连锁,应该不会被冒菜挤压空间。
这麻辣烫都教给公孙敬声了,那冒菜肯定也是要教出去的。
霍海其实已经选好人选了。
文翁虽然巨能活,但是最近这些年给成都做出太多贡献了,又在科举发光发热,然后还继续考察长安的新变化,带领成都的发展。
如今年过七十五,已经传来了丧讯。
霍海想把冒菜的方法教给文家老二。
文翁这辈子绝对是典型的大公无私,如今再写汉书,这大汉好官排行榜榜一,依旧是他的。
但好人不能只落好名声。
文翁也不在成都经营势力,这些年都平稳过渡给了张骞。
现在霍海给文家后人一点好处,也算是报了当初科举时文翁帮忙背黑锅的恩情了。
虽然后来并没有发生多大的事儿,但保不齐有人怀恨在心,以后遇到文家后人踩一脚。
要是文家这些年能赚点钱,以后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公孙敬声离开后,霍海就把冒菜的配方给写了出来,让人去送给文家。
看霍海又开始忙正事儿了,卫长公主顺口问了一句:“现在全国的城市化都在进行中,城市人口已经到了四成,接近五成了,像五都三港这样的城市,城市化都七成以上了。”
“如今成都的本地财政,积累了海量的资金。”
“这三年,从天竺带回来的东西,利润越来越大,这些钱不花掉?”
“现在是不是时候修建成都到长安的铁路了。”
霍海拿起烤面粉肠吃了一口,回头:“这不是钱的问题,从成都修路到长安,不死个几千劳工,根本完不成,除非等技术进步,再等十年。”
卫长公主不开口的话,这件事情就一直在霍海心里。
按道理来说,到了霍海这个位置,几千人的生命,换一条大汉生命动脉,这很划算。
但是,这又似乎不那么划算。
但,如果没有这条路,成都一定会出问题。
当初霍海说服卫长公主留在这阴雨绵绵的小城,就是一句没人坐镇,成都必造反。
谁来都不好使,谁来谁造反。
派强力将领来这儿坐镇,是害了他们。
就好像当初赵佗和南越国,卫满和朝鲜一样。
实际上,有线电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霍海一直在观望,霍海怕刘彻老年真的会出现什么痴呆一类的情况,那搞出有线电绝对不智。
而如果有一条铁路,也能解决成都可能出现割据的情况。
毕竟成都之所以容易割据,是因为整个益州处在一个非常独立的地理单元内部,而中心的成都又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这天然的城墙,这天然的粮仓,不需要谁去领悟,是个将领到了这儿,自然而然就能懂朱元璋那句顶级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而且,都不需要你去做什么。
几千米高的墙就在益州四面八方,也不需要你去广积粮,成都的粮食,你养在这儿的人口怎么都吃不光。
粮越吃越多。
在前世现代科技还没发展起来的时期,为了压制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当时对于蜀地的征粮比例非常之高。
甚至导致天府之国这片地方,居然还出现了灾害饿死人的情况。
但这又是必须做的事情。
和现在霍海遇到的情况类似。
修建一条铁路,就能解决问题。
问题就是,修建这一条铁路,要死几千劳工。
霍海还是下不定这个决心。
其实等一等也行。
只要霍海一直待在成都,那么无论是谁坐在蜀郡太守的位置上,都不可能造反。
因为,他想造反的话,霍海会比他自己先知道。
只要霍海能在成都,能收到霍氏和皇室的一手情报,就没有任何人能造反。
问题是,霍海能在这儿待多久。
如果能待下去整整十年,那等搭建铁路的技术再进一步,再修建这条铁路也行。
现在北方正在修建铁路,甚至除了主干道,还有一些分支道路。
北方修建铁路的难度不比成都通长安简单。
那边也要死人。
但是,丁零那边,本来每年打仗就要死成千上万人甚至更多。
而且那样死人,大家还吃不饱饭。
现在有饭吃,有钱赚,修铁路而已,死当初一年死的四分之一的人就够了。
谁不愿意?
问题成都这边情况不同。
成都这边商改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生的小孩,一辈子都活在工业革命之中,对历史上的苦难一无所知。
他们两岁开始吃冰糖,三岁升级果糖奶糖,四岁就吃上了具有浓郁蜀地本地特色的麻椒糖,一辈子都是过的甜日子。
在这样的成都,如果要几千条人命才能修建一条铁路,那必然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一种创伤。
霍海不怕挨骂。
霍海怕的是给后来人留下任何闹事的借口,理由。
卫长公主背后,一直在犹豫的步羌,最终开口:“调集羌人部落。”
霍海:“现在没有羌人部落了,他们也是汉人了。”
步羌:“但是,他们生活在高山上,不会在乎这些,能够成为铁路工人,对他们反而是一种幸运。”
霍海看向步羌:“合适吗?”
步羌自己,就是羌人。
当初的小女孩长大了,现在依旧是卫长公主的丫鬟,不过陪嫁给霍海了,算霍海的妾室。
步羌在现在的羌人部落,或者说应该说是叫雪区山民中,地位很崇高。
如果按照步羌的提议来,未来搞不好被骂的是步羌。
霍海可没有让女人背黑锅的习惯。
还有,好不容消除了羌人的概念,让所有部落都认为自己就是汉人,只是生活在封闭山地之中,现在世界连通了,自己走出来了。
如果因为一条铁路,羌人概念又复苏了。
得不偿失。
步羌:“如果能成铁路工人,事后又怎么会骂呢?”
霍海抬头看了看步羌。
问题就在这儿。
没有永远的铁路工人。
人可以随水草而居,却不可能跟着铁路沿线一直迁徙。
人赚了钱之后,不可能带着老婆孩子一直搬家。
所以,铁路工人能做,但就那二十来年。
说到底,不是什么人能干这个事儿什么人不能干这个事儿的事情,不是高低贵贱之分。
而是话语权的问题。
一旦形成了群体标志,这个群体必然是要获得话语权的。
只是越是发达富裕地区的人话语权越高,对待起来越是要细致。
这才是现今大汉最难的难题。
刘细君:“可不可以尝试,给死者高额补偿。”
“不行。”霍海:“如果有人故意谋害,用这个方法赚钱怎么办?”
都不是如果,而是一定会产生,而且是海量的产生。
卫长公主犹豫了一下:“其实,还有一种可能,能规避这个问题。”
霍海也知道卫长公主说的什么意思。
其实很简单,蜀郡的人自己提出要建铁路,那再多的苦,也是自己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
霍海实际上稍微引导舆论,就能让蜀地的代表喊出修铁路的口号。
但,霍海不喜欢动舆论作假。
思索了一下,最终霍海还是决定用经济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让北方各地,加大对香油和茶叶的消耗。”
一旦茶叶和香油持续涨价,人力运输却又跟不上,铁路修建还是会被提出来。
这条铁路或许会是蜀地的人集资建设,霍海不参与营收。
但谁也不会知道,实际上这条路从规划到出现甚至是修建的契机,都是霍海在主导。
卫长公主捏着霍海的手:“放心去做吧,其实所有人都支持你,只是你考虑的太多了,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
霍海知道,但是,既然做了,为什么不做的好一点,更好一点呢?
一群小孩蜂拥上来:“霍大爷?”
“霍师傅!”
“老辈子!”
“老汉儿!”
霍海大惊:“哎!哎!刘二狗,你不要乱认爹哈!”
“我都说了,出去了要叫我霍大哥,显得年轻。”
但几个小孩才不管这一套,直接拉着霍海的裤子,长裙摆,硬生生把霍海的手拉了下去,把霍海端着的一盘炸羊尾油拉了下来,一人一把,就抓走了。
霍海:“哎!我自己还没吃呢!”
霍海也就是上辈子看短视频看过这东西,自己真么吃过,这道菜虽然是叫炸羊尾油,但实际上是猪肥肉裹浆炸透,然后挂上糖霜,糖可以抵消油腻,油炸的油又很香,在后世已经快失传了,但是在这个时代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零食之一。
霍海看到盘子里只留了半颗渣渣,一群小孩都跑了。
“世风日下,世风日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欺我老无力啊!”
成都的城中心偏南,有两个地标文化。
一个是武侯祠,一个是杜甫草堂。
霍海最后选地方选了杜甫草堂的位置,在浣花溪畔,建立了一座草屋,修建了一个花园。
作为修身养性所在。
当然了,草堂后面,修建了一大片蜀地风格的建筑,作为卫长公主他们的居所。
草堂主要是学习杜甫的,装个逼。
毕竟霍海并没有像杜甫那么流落。
不过霍海过来后发现了一件事情。
在这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地方,实际上,并看不到西岭雪山,看到的那是四姑娘山。
在这个环境没有被怎么污染,晚上没有灯光的地方,能看到西去雪山,能看到天上银河。
住在这个地方,很难不写诗,霍海忍住了。
霍海住在这里,而车队已经去全国巡游去了,还是不要搞出什么动静来比较好。
尝了尝剩下半颗炸羊尾油,霍海舔了一下手指,甚是回味。
今天难得成都天气好,出大太阳,所以卫长公主和刘细君也没有待在那边,而是来到了霍海草屋这边。
这边有一大片草地,今天霍海在这儿支起了炉子,烤着肉。
一边用篷布支起了天幕,就当露营了。
太阳下,卫长公主穿着朴素的衣服,坐在椅子上,安静的看着水流。
坐在这里,回望过去,卫长公主才想起,到现在为止,自己居然已经认识霍海半辈子了。
自己十七岁的时候,认识的霍海,如今自己已经三十四了。
霍海此时正在用铁签子戳小番茄。
刺了一下,小番茄圆溜溜的滚走了,霍海非不用手,一定要用铁签子直接穿过去。
这铁签子又没有磨出尖儿,是钝头的。
霍海刺了一下不成功,又继续戳:“咦?”
看霍海用铁签子玩儿击剑,卫长公主看了一眼刘细君。
刘细君很无奈的也看了一眼卫长公主。
两人对视后,卫长公主笑了笑,笑出了慈祥的感觉。
能把霍炎带这么大,然后丢下手自己跑出来玩儿,很难不‘慈祥’。
来到成都,已经三年了。
三年间卫长公主当自己是普通妇人,就这么过了三年日子。
这个帝国,正在一个飞速发展,仿佛永远看不到上限的道路上前进。
所有人都在往上爬。
而卫长公主那个位置,比所有人努力的终点还要高出好几个级别。
但,卫长公主却又喜欢这普通人的日子。
终于,霍海还是把小番茄穿进去了,虽然穿得歪歪扭扭的。
在火上烤着。
十一年前,番茄被带回了大汉,开始种植,这些年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各地种植的番茄开始出现了自己的不同特征。
其中一些可能是因为基因变异的缘故,变得很不同。
对于现在的大汉农学来说,很看中变异,因为要定向培养,其实很艰难。
如果有一个变异的原始种,省去了半程苦工,再定向培养,就简单很多了。
霍海没事儿干也会试试这些东西变异出来的对不对味儿。
霍海说好,那就是真的好,能拿出去继续培养的。
可惜的是,西瓜什么的,短时间是培育不出来咯,霍海也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能不能吃上白菜和西瓜。
一家人正吃着烤肉呢,一个人影冒了出来,霍海一看来人一个头两个大。
公孙敬声。
当初,霍海直言不讳的告诉公孙贺,公孙敬声不是做官的料,留他在长安,只会害了他。
但是公孙贺也不敢把他放回封地,因为那样的话,公孙敬声不出一年,肯定就会变成残害百姓的贵二代。
这个道理很简单,他本来就不聪明,自控能力差,但他身上有权利。
只要他回去到了封地那种他说了算的地方,手底下的人为了往上爬,稍微撺掇他一下,他必不当人。
到时候,刘彻是砍他不砍?
所以,公孙贺,就让公孙敬声去做生意去了。
另一边两口子也在尝试再练一个小号。
不知道是不是前几年霍海让刘彻采鹿茸售卖的原因,不少生了一个再没动静的贵族,都生出了第二个第三个,公孙贺家,也成功生出了小小子。
而公孙敬声也是在商海……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他从小生意做起,做什么亏什么。
能在大汉这个环境下,做生意做亏本,他不容易的!
一般人真的做不到这一点!
但是公孙贺无所谓,只要公孙敬声不走上犯罪的道路,他爱干嘛干嘛!
亏点钱算什么。
卫霍家族有多少生意?
霍海那些赚钱的生意,除了涉及国本的之外,其他的也会给家里分成,霍去病卫青他们也在发展自己的生意,现在天下大量的教育都在霍去病手里,只要想赚钱,哪有赚不到钱的道理。
公孙贺那边也一样,每年分钱,分的钱要怎么花他都不清楚,只是一味地置办产业,准备等自己无了,给后代多留点。
到时候不干别的,光是吃利润,也能活一辈子。
特别是各种企业的股份。
公孙贺还买的很杂,不怕有些企业倒闭。
但公孙敬声,还是有一颗学徒的心,做生意嘛,亏了就东山再起。
再说了,坐在金字塔尖原地摔跤,再怎么摔跤也还是在巅峰,拍拍屁股站起来,起点还是比别人高得多。
一直到……两年前,公孙敬声在成都的大街上,遇到了一个人。
那天公孙敬声左手提溜着鸟笼,右手端着茶杯,去府河边占位置。
去晚了那些个钓鱼佬可不跟你客气的。
晒太阳的位子多难得啊。
那天,公孙敬声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了一个眼熟的人。
“表哥?!”
正在溜达的霍海看到公孙敬声都愣了一下,然后让他闭嘴。
可没什么人知道霍海定居在成都住着。
现在这个时代的成都还是太小了,这特么都能遇上。
公孙敬声虽然蠢,但也不笨。
他知道自己不会做生意,但表哥是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人。
于是公孙敬声就跟霍海询问做生意的办法。
霍海不说,他就缠着霍海。
霍海也就告诉他了一招。
在成都开茶馆。
不是霍海看不起他的话,他公孙敬声还没本事在成都开茶馆开亏本。
在成都,开茶馆,要是能开亏本,那肯定是杰出人才人中翘楚了,不送去罗马、安息为罗马效力,可惜了。
不过公孙敬声细问之下,得知开高档茶馆,要借用自己贵族的身份,来用群聚效应吸引顾客之后,就放弃了。
“表哥,我公孙敬声虽然笨,但是有骨气,我不是输不起,反正都已经开亏过这么多次了,输麻了,不在乎了。那用公孙家的名声,用卫霍家族的名声去做生意,算怎么回事儿?”
“表哥,你给我另外找个行当吧!”
霍海拍了拍公孙敬声的肩膀:“你放一万个心吧,以你的能力,很难能败坏卫霍家族在商业上的名声。”
公孙敬声笨就笨在认死理,硬是不干。
但是吧,霍海能把什么好行业,交给公孙敬声来做呢?那行业冥灯,那不是对这个行业不负责嘛。
所以,霍海一直不给出别的注意,就让公孙敬声去开茶馆。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后,公孙敬声都准备从了,然后听说大汉禁赌了,聚众赌博违法。
大汉现在只允许在西域的金城可以合法赌博,其他地方不允许赌博。
而成都的茶馆生意,就是牌馆的意思。
所以,公孙敬声又不干了。
霍海跟公孙敬声说,这禁赌的法律就是自己写的,小赌怡情,街坊邻居朋友之间玩一玩儿小金额,不算赌博,不抓。
但公孙敬声不干。
因为公孙贺和他老妈跟公孙敬声说过,他但凡敢违法乱纪,那家里的家产就全给他弟弟,一分都不给他分了。
你说公孙敬声笨吧,他还挺聪明,坚决不越线。
这样一来,他又开始求着霍海问了。
今天天气真好,阳光也好,霍海准备躺着晒太阳呢。
看到公孙敬声又来了,头都大了。
公孙敬声一来就非常嘴甜:“嫂子!小嫂子!”
卫长公主递了一串五花肉给公孙敬声,公孙敬声接过去就吃。
“哎哟,烫烫……”
公孙敬声去河边看了一眼,没烫出泡,又开开心心回来了。
霍海:“你是不是傻,那你看着刚从火炉子上拿下来的,你拿着就咬?”
公孙敬声:“嘿嘿,我看到嫂子在,跟嫂子打招呼,没注意。”
卫长公主又拿了几串烤串:“放凉一下再吃。”
霍海:“你别来天天问我了,要不你在成都开烧烤吧,在成都开烧烤亏不了,你比其他地方卖的贵五倍,都有人吃。”
公孙敬声:“烤串这东西谁不会啊,这也做不出品质来啊。”
霍海:“那不一样,成都这边的厨子对于复合调味敏感度高,味道方面稍微练一下,水平就能很高,要比在长安吃到的好吃点。”
公孙敬声他真不傻:“表哥,那开店开成功了是厨子厉害,不是我厉害,厨子直接跑了咋整?”
霍海:“跑了就跑了,跑了再养新厨子。”
公孙敬声一边撸串,一边:“表哥,你就教我一手吧。”
霍海:不是我不教你,教你对不起这个行业……
公孙敬声:“外面的人可都说了,表哥你是神仙人物,撒豆成兵……”
霍海:“打住,西游记和现实不要混为一谈。”
不过听到撒豆成兵,霍海有了一丝灵感。
对不起一个行业……
这种事情吧,也分情况。
比如有的东西,它有一体几面,只要有一面活下去,以后其他面就算做烂了,也能板正过来。
比如说……冒菜。
川菜里面,有一个系列叫做水煮系列。
就是辣汤烫肉,然后在上面额外加入刀口海椒,蒜蓉,辣椒段什么的,淋油,二度激发香味。
最经典就是水煮牛肉。
这水煮牛肉,也是整个江湖菜的鼻祖。
后来时间久了,这种做法,衍生出了冒血旺的吃法,后来又为火锅带来了灵感,成为了火锅。
而这种吃法往北上成都,又改变了成都本地的油烫系列菜,衍生出了冒菜。
所谓冒,是动词,就是把食物放在滚烫的水里,被翻腾的水给冲出来,用极致的高温把食物烫熟的的一种烹饪手法。
所以,这个系列衍生出的火锅,串串,冒菜等东西,各有各的特色。
而冒菜这东西,简化一下汤底,那就是麻辣烫。
用麻辣的汤底,把食物烫熟。
麻辣烫最开始出现在山城,在往外传播的时候,外乡人分不清成渝,就说这是成都的麻辣烫。
时间久了之后成都麻辣烫就闻名了。
后来人口流动起来,大家去成都一看,成都没有麻辣烫。
于是搞的麻辣烫又没有归属地了,于是就取消了抬头,既不叫山城麻辣烫,也不叫成都麻辣烫,就直接叫麻辣烫了,最后反而在北方发扬光大了。
这些东西,就是一体多面的。
要知道北方一开始不怎么吃太辣的东西,但是随着麻辣江湖菜文化开始流行,这一类型的东西趋同是必然的,因为销量高嘛。
所以,如果把麻辣烫教给公孙敬声,把冒菜教给成都其他厨子。
那么就算公孙敬声到时候把麻辣烫做烂了,时间久了,还是会被市场给扳回来,只要有传统的冒菜在,改两回正道是一定的。
这样就不怕公孙敬声这个行业冥灯的毁灭性打击了。
霍海咬了一口考川味香肠:“我教你一道菜,指定能火。”
公孙敬声激动:“苍天啊!大地啊!表哥终于松口了!”
霍海:“这道菜叫黄豆开会。”
公孙敬声:“?”
霍海:“黄豆你知道吧?我们下酒喜欢吃那个毛豆,就是黄豆青年时期,黄豆就是毛豆老年状态。”
公孙敬声提到喝酒就明白了:“这我知道。”
“霍海,好,黄豆加水发出来是黄豆芽,你记好了。”
“黄豆加水研磨就变成了豆浆。,豆浆表面凝固的薄膜,就是腐竹,豆浆加卤水凝固后就变成豆花。豆花放进模具压干水分凝固成老豆腐。”
“老豆腐切块油炸,就是油豆腐,油豆腐里可以掏空灌肉。”
“豆腐脑铺在磨具中薄薄的一层,用布隔开,就是千张豆腐皮。”
公孙敬声:“都记下了!”
霍海:“好,现在起一锅麻辣的汤底,下豆芽,下腐竹,下老豆腐,下豆花,下油豆腐,下肉灌油豆腐,下千张豆腐皮。你还可以起卤水,把稍微嫩一点的豆皮做成卤豆皮,然后也煮在汤底里。”
“这样一碗,加点点别的青菜,那叫一个蛋白质满满,简直是最适合劳工的大补餐。”
“你再另外打一个碗碟,用炒干的黄豆打成粉,混合辣椒面,作为蘸料。”
“无敌。”
公孙敬声:“能赚钱?!”
霍海:“那就是你的问题了。记住了,你开店要是没赚钱,你就说这叫黄豆开会。”
“要是赚了钱,你再打出招牌说是我发明的,叫做麻辣烫,再开连锁,到时候生意就成了。”
公孙敬声:“哇,表哥,你完全都不信任我,还取两个菜名儿!”
霍海:“做去吧。”
麻辣烫一般吃的比较素一点,油淡很多。冒菜吃的荤一点,油重不少。
这两个玩意儿看起来像,但是在这个时代,面向的客户群体完全不同。
前期应该不存在大规模的餐饮交流。
等公孙敬声做出来之后,再改名,然后开连锁,应该不会被冒菜挤压空间。
这麻辣烫都教给公孙敬声了,那冒菜肯定也是要教出去的。
霍海其实已经选好人选了。
文翁虽然巨能活,但是最近这些年给成都做出太多贡献了,又在科举发光发热,然后还继续考察长安的新变化,带领成都的发展。
如今年过七十五,已经传来了丧讯。
霍海想把冒菜的方法教给文家老二。
文翁这辈子绝对是典型的大公无私,如今再写汉书,这大汉好官排行榜榜一,依旧是他的。
但好人不能只落好名声。
文翁也不在成都经营势力,这些年都平稳过渡给了张骞。
现在霍海给文家后人一点好处,也算是报了当初科举时文翁帮忙背黑锅的恩情了。
虽然后来并没有发生多大的事儿,但保不齐有人怀恨在心,以后遇到文家后人踩一脚。
要是文家这些年能赚点钱,以后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公孙敬声离开后,霍海就把冒菜的配方给写了出来,让人去送给文家。
看霍海又开始忙正事儿了,卫长公主顺口问了一句:“现在全国的城市化都在进行中,城市人口已经到了四成,接近五成了,像五都三港这样的城市,城市化都七成以上了。”
“如今成都的本地财政,积累了海量的资金。”
“这三年,从天竺带回来的东西,利润越来越大,这些钱不花掉?”
“现在是不是时候修建成都到长安的铁路了。”
霍海拿起烤面粉肠吃了一口,回头:“这不是钱的问题,从成都修路到长安,不死个几千劳工,根本完不成,除非等技术进步,再等十年。”
卫长公主不开口的话,这件事情就一直在霍海心里。
按道理来说,到了霍海这个位置,几千人的生命,换一条大汉生命动脉,这很划算。
但是,这又似乎不那么划算。
但,如果没有这条路,成都一定会出问题。
当初霍海说服卫长公主留在这阴雨绵绵的小城,就是一句没人坐镇,成都必造反。
谁来都不好使,谁来谁造反。
派强力将领来这儿坐镇,是害了他们。
就好像当初赵佗和南越国,卫满和朝鲜一样。
实际上,有线电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霍海一直在观望,霍海怕刘彻老年真的会出现什么痴呆一类的情况,那搞出有线电绝对不智。
而如果有一条铁路,也能解决成都可能出现割据的情况。
毕竟成都之所以容易割据,是因为整个益州处在一个非常独立的地理单元内部,而中心的成都又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这天然的城墙,这天然的粮仓,不需要谁去领悟,是个将领到了这儿,自然而然就能懂朱元璋那句顶级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而且,都不需要你去做什么。
几千米高的墙就在益州四面八方,也不需要你去广积粮,成都的粮食,你养在这儿的人口怎么都吃不光。
粮越吃越多。
在前世现代科技还没发展起来的时期,为了压制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当时对于蜀地的征粮比例非常之高。
甚至导致天府之国这片地方,居然还出现了灾害饿死人的情况。
但这又是必须做的事情。
和现在霍海遇到的情况类似。
修建一条铁路,就能解决问题。
问题就是,修建这一条铁路,要死几千劳工。
霍海还是下不定这个决心。
其实等一等也行。
只要霍海一直待在成都,那么无论是谁坐在蜀郡太守的位置上,都不可能造反。
因为,他想造反的话,霍海会比他自己先知道。
只要霍海能在成都,能收到霍氏和皇室的一手情报,就没有任何人能造反。
问题是,霍海能在这儿待多久。
如果能待下去整整十年,那等搭建铁路的技术再进一步,再修建这条铁路也行。
现在北方正在修建铁路,甚至除了主干道,还有一些分支道路。
北方修建铁路的难度不比成都通长安简单。
那边也要死人。
但是,丁零那边,本来每年打仗就要死成千上万人甚至更多。
而且那样死人,大家还吃不饱饭。
现在有饭吃,有钱赚,修铁路而已,死当初一年死的四分之一的人就够了。
谁不愿意?
问题成都这边情况不同。
成都这边商改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生的小孩,一辈子都活在工业革命之中,对历史上的苦难一无所知。
他们两岁开始吃冰糖,三岁升级果糖奶糖,四岁就吃上了具有浓郁蜀地本地特色的麻椒糖,一辈子都是过的甜日子。
在这样的成都,如果要几千条人命才能修建一条铁路,那必然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一种创伤。
霍海不怕挨骂。
霍海怕的是给后来人留下任何闹事的借口,理由。
卫长公主背后,一直在犹豫的步羌,最终开口:“调集羌人部落。”
霍海:“现在没有羌人部落了,他们也是汉人了。”
步羌:“但是,他们生活在高山上,不会在乎这些,能够成为铁路工人,对他们反而是一种幸运。”
霍海看向步羌:“合适吗?”
步羌自己,就是羌人。
当初的小女孩长大了,现在依旧是卫长公主的丫鬟,不过陪嫁给霍海了,算霍海的妾室。
步羌在现在的羌人部落,或者说应该说是叫雪区山民中,地位很崇高。
如果按照步羌的提议来,未来搞不好被骂的是步羌。
霍海可没有让女人背黑锅的习惯。
还有,好不容消除了羌人的概念,让所有部落都认为自己就是汉人,只是生活在封闭山地之中,现在世界连通了,自己走出来了。
如果因为一条铁路,羌人概念又复苏了。
得不偿失。
步羌:“如果能成铁路工人,事后又怎么会骂呢?”
霍海抬头看了看步羌。
问题就在这儿。
没有永远的铁路工人。
人可以随水草而居,却不可能跟着铁路沿线一直迁徙。
人赚了钱之后,不可能带着老婆孩子一直搬家。
所以,铁路工人能做,但就那二十来年。
说到底,不是什么人能干这个事儿什么人不能干这个事儿的事情,不是高低贵贱之分。
而是话语权的问题。
一旦形成了群体标志,这个群体必然是要获得话语权的。
只是越是发达富裕地区的人话语权越高,对待起来越是要细致。
这才是现今大汉最难的难题。
刘细君:“可不可以尝试,给死者高额补偿。”
“不行。”霍海:“如果有人故意谋害,用这个方法赚钱怎么办?”
都不是如果,而是一定会产生,而且是海量的产生。
卫长公主犹豫了一下:“其实,还有一种可能,能规避这个问题。”
霍海也知道卫长公主说的什么意思。
其实很简单,蜀郡的人自己提出要建铁路,那再多的苦,也是自己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
霍海实际上稍微引导舆论,就能让蜀地的代表喊出修铁路的口号。
但,霍海不喜欢动舆论作假。
思索了一下,最终霍海还是决定用经济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让北方各地,加大对香油和茶叶的消耗。”
一旦茶叶和香油持续涨价,人力运输却又跟不上,铁路修建还是会被提出来。
这条铁路或许会是蜀地的人集资建设,霍海不参与营收。
但谁也不会知道,实际上这条路从规划到出现甚至是修建的契机,都是霍海在主导。
卫长公主捏着霍海的手:“放心去做吧,其实所有人都支持你,只是你考虑的太多了,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
霍海知道,但是,既然做了,为什么不做的好一点,更好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