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突然的变故。
面对这个东昏县,跟过来的大臣,都低下了头。
他们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能想到这件事情的政治影响有多坏,根本不会参与其中的发言。
义纵,此时可以说是代理廷尉,目前是廷尉丞。
因为廷尉无人,所以他就是主缆廷尉这个工作的。
义纵抬起头,正要开口,就看到自己的朋友郑安泰,抿着嘴,嘴角向下,摆了两下头。
义纵又退了回去,等刘彻去指挥别的事情时,义纵才走到郑安泰身边:“为什么阻止我提意见?”
郑安泰:“你真的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吗?”
义纵:“此事有大蹊跷啊,现在每个县都有警察大队,陛下和御使大夫的商号遍布每一个县城,按道理来说,他们应该早就知道了才对。”
“事情没有传到长安,说明被派到这儿的警察,迅速就被腐蚀了,来到这里的霍氏商号的经理还有皇家各个商铺的掌柜经理,全都被腐蚀了。”
“他们一个县可以做到密不透风,那天下还有没有类似的县?这说明制度有问题啊!”
郑安泰看了看义纵:“哦,有问题是有问题,如何处理?”
义纵:“当然是严打,严查,杀!”
“抓捕起来,审查之后,秋后问斩!”
说着,义纵比了一个手刀的手势。
义纵虽然这些年来已经习惯了科学的法律精神,但却依旧不改酷吏本色。
遇到这种问题,思路一定是严打严查。
郑安泰:“我问你,此行陛下来干什么的?”
义纵:“视察啊。”
郑安泰:“我是问,陛下怎么会跑到开封西北这样一个小地方,来到古郑之地?”
义纵:“是要去……封禅。”
郑安泰:“好,那我问你,既然是封禅,如今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新商改成果斐然,却在这个时候出现反面例子,如何处理?”
义纵不说话。
郑安泰:“你真当陛下不知道东昏县有大贪?陛下什么地方不视察,刚好来到北路亭?刚好询问到了东昏县,然后跑到这儿来?”
“就算陛下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在来的路上,前队侍卫早已过来探查,发现不对劲之后,路上就告知陛下了,陛下封禅不要节外生枝的话,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还执意来到东昏县?陛下得知消息后,直接打道回府,坐上火车,继续去泰山封禅,然后派遣绣衣使者,暗中继续调查东昏县不好吗?”
义纵:“这……”
这把义纵稳住了。
按照郑安泰的分析,刘彻要么就是主动要来这个地方找事儿,其目的就是和封禅有关,甚至有可能这是封禅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目要表演。
如果刘彻不知道这儿,事前不知道,但是来之前那半个小时肯定已经知道了,却没有离开,依旧到来,那就是想到了如何利用东昏县。
郑安泰讲明白这个问题后,又看向义纵:“如果只是查,那霍大人在这方面比你厉害百倍,他为什么不提意见?”
“还有,以霍大人的聪慧,我能想到的事情,霍大人会想不到?”
义纵:“你是说,御使大夫……”
郑安泰:“既然事前陛下就知道东昏县有问题,那霍大人也应该知道。”
“道理很简单,如果是十年前,一县之地经营的上下铁板一块,固若金汤,别人是发现不了这儿有问题的。”
“但是现在,大汉最大的产业不是别的,而是运输业,这东昏县处在黄河边上,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千安铁路,中间夹着郑国公路。”
“这是一个交通要冲之地。”
“就算本地人铁板一块,没有消息传出来,来来往往的客商,会不把事情传出去?”
“本地愚蠢的东昏县县令还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实际上霍大人那儿应该早就知道这儿的问题了,甚至比县令本人了解的都清楚。”
义纵:“但是霍大人也没有提前说,这是……”
郑安泰:“我问你,监察百官是谁的责任?”
义纵:“御使大夫。”
郑安泰:“管账是谁的责任?”
义纵:“御使大夫……”
郑安泰:“管理诏狱是谁?明典法律是谁?起草新法是谁?审理大案是谁?巡查地方是谁?”
义纵:“御使大夫……”
郑安泰:“那既然如此,你还要上去说什么?如果你说错一句话,就是打乱霍大人的部署啊。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霍大人早就知道东昏县的事情了,霍大人想要借这件事情,加上封禅的事情,提出监察天下,查新商改,典法律,明冤案。”
“而陛下要拿这个事情开刀,当反面例子反面教材,在封禅大讲特讲,甚至专门留着这件事情,就是为了更严苛的提出更严厉的规章,并且立碑为典。”
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案子,刘彻如何发飙?如何提出对官员更大的限制?
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案子,霍海如何开溜?如何离开朝堂躲开这一轮的发展?
当这个案子发生时,刘彻和霍海就开始了互相之间的讨价还价。
刘彻是不想霍海离开的,霍海主导新商改这么多年了,还有谁比霍海对新商改更熟悉?
但霍海就是想要开溜了,他身上功劳太多了,他现在不想要了。
此时霍海年龄正好,却也要开始‘变老’了,所以,霍海想要去这个天下看一看,放下手中的事情。
如今司马相如加上卜式的配置,简直是绝配。
既没有酷吏,又能干事实儿,又对百姓足够温和,足够发展经济了。
他们的缺陷无非就是下不去狠手。
可如果霍海在天下监察,随时可能出现在任何郡县,又有几个人敢瞎整?
大汉日报每每报道霍海又在哪儿打掉了什么豪族与官员的权钱勾结,谁又敢为了过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好日子而冒风险?
这样实际上霍海对于这一轮的商改依旧贡献最大,但功劳簿上却显现不出来。
霍海,要抛开权利了。
原因就是那次霍海做俯卧撑居然把腰闪了。
突然感觉到年少不再之后。
人就会有变化的。
霍海突然感觉到自己也会老,也是要死的,所以就想要去走走看看了。
去看看最原始的部落的风光,去看看还在奴隶制的山蛮之地。
去看看发展还没波及的偏远县城,去看看刚刚开始商改发展的那些地方。
看看还没有被破坏的那些风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星夜鲸群促长歌。
什么时候霍海会回来?
司马相如什么时候站不下去这班岗,要交接时,霍海就回来。
等霍海回来时,就是一鼓作气,一统全球之时。
届时,霍海应该就下定决心,选择好究竟如何去做了。
义纵听完郑安泰的分析,才知道自己差点干蠢事。
回头一看,在场这些不愧是公卿王侯,居然没有一个站出来的,不像自己,这么冲动。
郑安泰听了义纵说自己侥幸的话后摆头:“他们是跟着陛下久了,自然就知道了,是年龄大,而不是真的比你厉害,既然你现在在这个位置上,就说明陛下觉得你不比他们差。”
义纵虽然是个普通人出身,但现在不普通了。
他姐姐是义妁,是新商改中很重要的领军人物。
他姐夫路博德,也是卫霍群将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怎么看也不比普通贵族差,更比考上来的人背景厉害的多,有什么好担忧的?
很快,县令,还有在这个县城的两个豪族族长被缉拿归案。
整个县城一共有四十三个警察,全部被拿下。
还在北路亭等地方的豪族,早在刘彻往东昏县来的时候就想跑。
但是他们怎么可能跑得掉。
天空轰隆一声雷,让大家惊叹不已,怎么会有冬雷?
懂行的人才知道,那是雷管爆了。
有什么有人不想让人查的东西,炸了。
但,一切都是徒劳的。
很快就有御林军骑着高头大马,在雨中疾驰而来。
雨衣棉甲不沾雨水,雨水顺着滑落。
御林军在刘彻刚刚回到大行驾队伍时赶到,翻身跪下:“报!陛下,南路亭豪族意图炸毁私自挖矿铸币的矿场,已经全部被拿下。”
刘彻背负着手,没有回头,只是侧头:“爆炸是怎么回事?”
羽林卫低头:“还是晚了一点,炸药被点燃了,不过臣等把炸药拖了出来,抛到空地才爆炸,并没有炸毁证据。”
刘彻点头:“辛苦了,升奉车都尉。”
转过头去,刘彻:“启程,边走边审。”
另一边,霍海也不再骑马,钻进了卫长公主的车驾里。
卫长公主刚刚生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不久,很久没有出门散心了,现在一场冬雨落下,霍海也是专门进来,关上了门,坐在旁边,看了看自己老婆的情况,然后才一起烤火。
卫长公主拉了拉霍海的衣袖:“真的要这样吗?”
霍海:“我以前希望司马老头能多活几年,是因为不想他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没有留下子嗣。”
“我现在希望司马老头能再多活几年,帮我个忙。”
有些发展,真的压制不住。
为了降低可能黑化的刘彻,可能对天下大局的影响,霍海这次出来,把所有研究有线电的人,全部给带来了。
如果让他们留在长安,最多不出三个月,有线电就该问世了。
一旦这个东西问世,那就不好说刘彻会变成什么样了。
当这个历史上集权最厉害的皇帝,权力最大的皇帝,拥有了口头指挥每个村儿的能力后‘战壕左边第二把机枪往右移动三米’可就不只是光头笑话了。
当然了,前提是,刘彻如同历史上那样,晚年黑化,晚年权力控制欲再度爆发再上一个台阶。
前世时间线历史上,刘彻一生都在斗,最终晚年搞定了自己的太子。
有了这位开了个好头之后,历史上的雄主,合在一起都凑不出一个正经继位当几年皇帝的太子。
但别忘了,历史上的雄主,一般都会在晚年,带走那些能力太强的大臣。
如果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个事情的话。
那就是在这些雄主活着时,有某种完不成的伟业需要继续。
那自然就不存在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问题了。
所以,霍海要先溜一段时间了。
车队前进着,霍海在炉子上烤着手,很快车厢外传来了敲击声。
霍海掀开窗帘看了出去。
是蒋不疑。
霍海给卫长公主把围巾拉高,挡住脸,然后才打开马车的车窗。
蒋不疑:“骠骑将军听说东昏县的事情后,从前路回归,要不要……”
霍海摆头:“随大哥怎么做都行。”
蒋不疑点头:“明白了大人。”
霍海:“蒋不疑,你今年多少岁了?”
蒋不疑愣了一下,低头:“二十七。”
霍海:“差不多了,你给我推荐个车夫,我要给你安排点别的事情做去了。”
蒋不疑愣了一下想要拒绝的,车窗已经关上了。
当初项绪就是这么大出去的,出去后成了安洛铁路的总经理,五年之后三十二岁,上任交通部归正。
位列九卿。
蒋不疑出去,也是准九卿职务。
等回过神来时,马已经落后车子好远了,蒋不疑才哭笑不得,自己去哪儿给大人物色一个新马夫?
蒋不疑把这辈子见过的青年才俊都想了个遍。
才想到有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
不过,自己如果要离开大人了,应该是要离开长安一段时间了,是不是应该跟老师打个招呼?
很快,蒋不疑来到了太子行驾旁边。
太子的护卫本来准备阻拦来人,看到是蒋不疑后,就没有行动。
蒋不疑敲打车窗。
车里的刘据早就发现是蒋不疑了,不准备开窗户,也不准备拉开窗帘,只是支支吾吾:“谁~谁啊。”
蒋不疑:“老师,从长安出发的时候,就看到您了。”
这一次刘彻出发,没有在长安留下储君。
按道理,出门应该是要把储君留下的。
但是,刘彻对帝国的把控已经强到了不需要监国的程度。
但凡有任何事情,消息都会沿着铁路线三天内传到刘彻耳朵里。
刘彻从任何道路节点,调集十万大军,最多需要不到一周。
加上羽林卫核心这个枪械水平高出其他持枪队伍至少一倍代差的火枪队,没有任何人能威胁刘彻。
所以,刘彻封禅,带上了刘据。
只是,到时候登山不会带上刘据,而是要让刘据守在山下行宫。
没错,刘彻在泰山下,修建了行宫,反正钱多的没地方用,能烧就烧,就当创造就业了。
毕竟一座宫殿需要上千个工作人员,往外撒钱就轻松了。
听到蒋不疑的话,刘据:“哎呀,你还是发现了啊。”
蒋不疑:“果然是老师你,我只是诈一下,没想到真是。”
窗帘拉开,车窗打开,刘据:“咦?!你耍诈!”
“算了,知道就知道吧,反正瞒久了没意思。”
以前刘据教蒋不疑这个学生,是好玩儿,后来隐藏成了一种游戏了,再后来,就没啥意思了。
而且压力巨大。
蒋不疑这种身份的人,要对他隐藏,太麻烦了。
蒋不疑拱手:“太子殿下,武侯大人让我准备出去工作了,所以……”
刘据:“我想让你留下,建立一家我们的电车厂,然后击败他们的内燃机车。”
刘据想过,自己发展电车。
但是,这一次封禅,来的是火三轮。
这让刘据非常懊恼。
火三轮的出现仿佛就是在嘲讽刘据:“你的车不行吧,来不了吧?”
蒋不疑:“老师,我们那一套底盘,虽然结构上和研究院的不同,但实际上使用起来,效果区别不大。”
“我们开创这个厂,或许能起来,但实际上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并不大。”
“就算成了,也只是在原有的车子的几十分评分上,多加几分而已。”
刘据:“不!我选的路线,代表的是另外一个路线,内燃机代表的是私有能源的分化使用,电能是集中能源的使用,这本质上就是两回事。”
蒋不疑其实很想说,这个问题他已经偷偷问过霍海了。
霍海高速蒋不疑,的确是这样。
但是,在目前区别不大。
蒋不疑问霍海,什么时候区别才大。
霍海说人均发电量五千度的时候。
蒋不疑震住了。
目前长安人均发电量十二度,全大汉人均发电量不到一度!
要发展到五千度,那岂不是需要五千亿度电?
霍海摆头说不是,因为达到这个目标时,大汉起码五亿人口,所以应该是二万五千亿度电。
蒋不疑真的震住了。
因为,目前电机织布机效率是工人手工的一百倍!也就是一天能织布一千三百米,需要耗费的电费是四到九度电。
就按照七度电来计算。
也就是说,二万五千亿度电,能织布四百六十万亿米,也就是四千六百亿公里。
根据目前的科学计算,地球赤道长度是四万公里多一丁点,也就是说……
一年织的布,能围绕赤道一千万圈。
蒋不疑又换算了一下,千安铁路一共一千三百八十公里长,那么,这些布,能够在这条铁路上,垫三亿多层。
五万米厚。
而五万米,已经超出了地球底层太空了。
蒋不疑算过这笔账之后,就只想告诉刘据:“老师,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目标是对的,但是,以现在的生产力是不可能达到的,起码要上百年时间。”
刘据:“百年就百年!”
蒋不疑:“百年后我们已经死了,老师。”
刘据:“蒋不疑,你是不是要欺师灭祖?!”
蒋不疑:“老师,学生这就辞职回家。”
刘据:“这倒不必,你可以做太子宫詹事,兼任京兆尹。”
蒋不疑愣了一下。
刘据:“以前我年龄小,不懂。现在父皇希望我和表哥竞争,你说老师应该怎么办?”
蒋不疑低头:“既然是陛下的想法,那就应该实现。”
刘据:“那你来帮我。”
蒋不疑低头:“老师,学生愿意,只是武侯大人那边。”
刘据:“等一个机会。”
车队抵达铁路边,大家再次回到火车上后。
霍海在蒋不疑过来安排这一节车厢乘务的时候询问:“太子给你安排了什么职务?”
蒋不疑愣了一下,思索了一下,才开口:“海哥……”
霍海打断:“工作的时候称职务,爵位也行。”
蒋不疑:“武侯大人,太子给安排了京兆尹和太子府詹事。”
霍海点头:“那太子的班底就是,石德是太子少师,主内,你是詹事加京兆尹,主外。”
蒋不疑低头不语。
霍海:“你去做吧。”
蒋不疑低声:“武侯大人,如果我……岂不是不忠?”
霍海:“没有让你不忠,没有让你干任何事情,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蒋不疑很清楚,既然霍海都知道太子的安排了,肯定也知道陛下让太子和他竞争的事情。
“可是,武侯大人!”
霍海:“去吧,车夫的事情想好了吗?”
蒋不疑点头:“四年前我遇到了一个铁路家庭的小孩,看到这个小孩,就想起了当初的自己。”
“这个小孩叫做答,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他父母都是修建铁路的工人,但是因为一次意外,结果都没了。”
“他被项绪大人安排在长安读书,给了他一大笔抚恤金,但有人盯上了这比抚恤金,当初项绪大人让我照看一下,我才认识了这个孩子。”
“如今这个孩子已经十八岁了。”
霍海:“答,没有姓氏?”
蒋不疑摆头。
霍海:“哪儿人?”
蒋不疑:“扬州。”
霍海:“那就姓吴吧,吴答。”
“从长安调过来。”
蒋不疑惊讶:“大人,您……不回去了?”
霍海:“多新鲜,如果我回去的话,换车夫干嘛。”
蒋不疑思索:“可是,如今局势一天一个样,您要是不回长安,可就不是上一次在南国那番光景了,未来……”
蒋不疑想要说的是,在自己的帮助下,太子可就把长安的一切都抓在自己手里了。
霍海:“当年我带你走的时候,项绪也是那么说的。”
“我倒希望你能努力点,帮太子把长安打造的铁板一块,最好是完全把我忘掉。”
……
火车最终来到了泰山脚下,并没有去千乘。
刘彻准备封禅后,再去千乘看一看,看一看那些去往北美的船,去往澳岛的船,去往天竺甚至更远的地方探索航线的船。
不过,现在的任务是登泰山封禅。
这一次,封禅有两个环节。
一个是封禅祭天,一个是祭祀大地。
祭天用好消息,祭地用人头。
祭天要口诵祭天文,祭地要立信德碑。
所有人从火车下来,乘坐马车,从宽大的沥青马路往泰山走。
在以前刘彻的计划中,本来是应该十月过年的时候祭天,刚刚入冬,冷的有限。
而现在,是大年三十。
冷的恐怖。
泰山上还有厚厚的积雪。
当然,上去的道路修建了石阶梯,石阶梯是打扫干净的。
如果有必要,明天可以铺上地毯都行。
车队往前走着。
大山里突然传来了:“万岁!”
“万岁!”
群马皆惊。
霍海一溜烟就骑着马来到了刘彻行驾前,笑嘿嘿:“山呼万岁,山呼万岁!”
刘彻:“朕从在显微镜里看到洋葱细胞的时候,就不相信长生了。”
霍海愣了一下。
刘彻:“那么小个玩意儿,能坚持十天半个月不坏就算是本事,就算所谓新陈代谢,人这辈子能换多少个细胞?倘若人是铁板一块,骨头就是骨头,肉就是肉,朕还真信了长生。”
“你在泰山里安排了多少人,居然喊得这么大的声儿?一会儿雪崩把你埋了。”
霍海比出三根手指:“臣发誓,绝不是我安排的。”
刘彻点头:“明白了,罗烈安排的。”
“赶路吧。”
到了泰山脚下,刘彻直接把东昏县抓来的县令,陈留太守,当地十七个豪族,几百颗人头,祭了大地。
刘彻提前写好的碑文,也是雕刻了出来,立在泰山脚下。
大概意思就是,经济乃是经天纬地救济民生,谁要有胆子贪,也要有命花才行。
依靠政策,从中攫取利益的人有多少,朝廷一清二楚,眼下时代发展,朝廷也要慢慢的查,慢慢的处理。
但那为了利益丧心病狂,居然把好处独吞的,有取死之道。
未来出现这种情况,必须严打。
任何吃到好处的人,休想过上好日子。
发配澳岛放牛挖矿!连累三代人不许回大汉!
就算三代后回来,户口本上也要记录五代!
刘彻这个碑文摆在那儿就俩意思。
你贪过分了马上就要死。
你要是贪得不过分,朝廷也不是不管你,不是不管你,而是按部就班的查。
你小子贪了也没用,查到了就给你没收,就属于朝廷了。
你确定要用自己和后代的最基础的当汉民的权利,去帮朝廷赚钱?
你要是有这个想法,那你尽管去,朝廷给你三代流放五代刺青记录你的丰功伟绩。
这个事情,其实早八百年就已经确定好了要做了。
霍海一直在发展经济,但一直在疯狂的展现商人有钱之后会有多坏,官员如果变贪婪是有多厉害。
资本会异化靠近的一切这也不是乱说的,刘彻这些年仔细的观察过,各行各业,各种位置各种环节,就没有不挨的。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的自控能力不足的问题。
有些人明知道这事儿做不得,但就是抱着侥幸心理。
所以,这事情必须重罚。
罚轻了没用。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因为这样的人是杀不光的。
就好像市场上的小偷是除不尽的一样。
所以,刘彻要把这个事情在泰山封禅祭天这么重要的仪式上摆出来,就是要表明态度。
除非天下再有什么大变故,否则后面的皇帝肯定是要记得这个事情的。
做完了这个事情,刘彻才登山。
和之前计划的一样,刘据去了山下的泰山行宫守着。
霍海在周围提点刑狱视察。
刘彻则是带着霍炎,登山。
不过不同的是,骠骑将军作为安保,一路作陪。
所以,刘彻带着自己的养子,还有自己的外孙,一起登山封禅了。
上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他们说了什么,都没人知道。
只有司马迁跟着,跟的还很远,只能勉强知道他们想让自己知道的对话。
对话也不多,全是刘彻关照霍炎累不累啊,霍去病关照刘彻累不累啊,这样的话语。
一直到封禅结束。
这一路花的时间不少。
等刘彻下山的时候,在那堆脑袋旁边,又跪了两个。
是霍海去提点刑狱刚抓的。
刘彻:“算你们赶上了,本来你们没资格青史留名的,现在够遗臭万年了。”
“砍了。”
霍海这才:“陛下,一路走来,天下虽然气象万千,百姓生活富足,但还是有一些地方的人被贪官污吏所困顿,生活贫困不似大汉子民。”
“大汉朝廷是大汉所有子民的朝廷,哪怕一个贪官,朝廷也要查举,以示效尤。”
“如今臣为御使大夫,希望能请旨提点天下刑狱,监察天下民生,为泰山封禅献礼,为百姓请命。”
刘彻也只能答应:“去吧。”
这一去,谁都没想到会那么久。
司马相如,太能活了。
面对这个东昏县,跟过来的大臣,都低下了头。
他们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能想到这件事情的政治影响有多坏,根本不会参与其中的发言。
义纵,此时可以说是代理廷尉,目前是廷尉丞。
因为廷尉无人,所以他就是主缆廷尉这个工作的。
义纵抬起头,正要开口,就看到自己的朋友郑安泰,抿着嘴,嘴角向下,摆了两下头。
义纵又退了回去,等刘彻去指挥别的事情时,义纵才走到郑安泰身边:“为什么阻止我提意见?”
郑安泰:“你真的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吗?”
义纵:“此事有大蹊跷啊,现在每个县都有警察大队,陛下和御使大夫的商号遍布每一个县城,按道理来说,他们应该早就知道了才对。”
“事情没有传到长安,说明被派到这儿的警察,迅速就被腐蚀了,来到这里的霍氏商号的经理还有皇家各个商铺的掌柜经理,全都被腐蚀了。”
“他们一个县可以做到密不透风,那天下还有没有类似的县?这说明制度有问题啊!”
郑安泰看了看义纵:“哦,有问题是有问题,如何处理?”
义纵:“当然是严打,严查,杀!”
“抓捕起来,审查之后,秋后问斩!”
说着,义纵比了一个手刀的手势。
义纵虽然这些年来已经习惯了科学的法律精神,但却依旧不改酷吏本色。
遇到这种问题,思路一定是严打严查。
郑安泰:“我问你,此行陛下来干什么的?”
义纵:“视察啊。”
郑安泰:“我是问,陛下怎么会跑到开封西北这样一个小地方,来到古郑之地?”
义纵:“是要去……封禅。”
郑安泰:“好,那我问你,既然是封禅,如今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新商改成果斐然,却在这个时候出现反面例子,如何处理?”
义纵不说话。
郑安泰:“你真当陛下不知道东昏县有大贪?陛下什么地方不视察,刚好来到北路亭?刚好询问到了东昏县,然后跑到这儿来?”
“就算陛下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在来的路上,前队侍卫早已过来探查,发现不对劲之后,路上就告知陛下了,陛下封禅不要节外生枝的话,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还执意来到东昏县?陛下得知消息后,直接打道回府,坐上火车,继续去泰山封禅,然后派遣绣衣使者,暗中继续调查东昏县不好吗?”
义纵:“这……”
这把义纵稳住了。
按照郑安泰的分析,刘彻要么就是主动要来这个地方找事儿,其目的就是和封禅有关,甚至有可能这是封禅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目要表演。
如果刘彻不知道这儿,事前不知道,但是来之前那半个小时肯定已经知道了,却没有离开,依旧到来,那就是想到了如何利用东昏县。
郑安泰讲明白这个问题后,又看向义纵:“如果只是查,那霍大人在这方面比你厉害百倍,他为什么不提意见?”
“还有,以霍大人的聪慧,我能想到的事情,霍大人会想不到?”
义纵:“你是说,御使大夫……”
郑安泰:“既然事前陛下就知道东昏县有问题,那霍大人也应该知道。”
“道理很简单,如果是十年前,一县之地经营的上下铁板一块,固若金汤,别人是发现不了这儿有问题的。”
“但是现在,大汉最大的产业不是别的,而是运输业,这东昏县处在黄河边上,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千安铁路,中间夹着郑国公路。”
“这是一个交通要冲之地。”
“就算本地人铁板一块,没有消息传出来,来来往往的客商,会不把事情传出去?”
“本地愚蠢的东昏县县令还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实际上霍大人那儿应该早就知道这儿的问题了,甚至比县令本人了解的都清楚。”
义纵:“但是霍大人也没有提前说,这是……”
郑安泰:“我问你,监察百官是谁的责任?”
义纵:“御使大夫。”
郑安泰:“管账是谁的责任?”
义纵:“御使大夫……”
郑安泰:“管理诏狱是谁?明典法律是谁?起草新法是谁?审理大案是谁?巡查地方是谁?”
义纵:“御使大夫……”
郑安泰:“那既然如此,你还要上去说什么?如果你说错一句话,就是打乱霍大人的部署啊。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霍大人早就知道东昏县的事情了,霍大人想要借这件事情,加上封禅的事情,提出监察天下,查新商改,典法律,明冤案。”
“而陛下要拿这个事情开刀,当反面例子反面教材,在封禅大讲特讲,甚至专门留着这件事情,就是为了更严苛的提出更严厉的规章,并且立碑为典。”
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案子,刘彻如何发飙?如何提出对官员更大的限制?
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案子,霍海如何开溜?如何离开朝堂躲开这一轮的发展?
当这个案子发生时,刘彻和霍海就开始了互相之间的讨价还价。
刘彻是不想霍海离开的,霍海主导新商改这么多年了,还有谁比霍海对新商改更熟悉?
但霍海就是想要开溜了,他身上功劳太多了,他现在不想要了。
此时霍海年龄正好,却也要开始‘变老’了,所以,霍海想要去这个天下看一看,放下手中的事情。
如今司马相如加上卜式的配置,简直是绝配。
既没有酷吏,又能干事实儿,又对百姓足够温和,足够发展经济了。
他们的缺陷无非就是下不去狠手。
可如果霍海在天下监察,随时可能出现在任何郡县,又有几个人敢瞎整?
大汉日报每每报道霍海又在哪儿打掉了什么豪族与官员的权钱勾结,谁又敢为了过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好日子而冒风险?
这样实际上霍海对于这一轮的商改依旧贡献最大,但功劳簿上却显现不出来。
霍海,要抛开权利了。
原因就是那次霍海做俯卧撑居然把腰闪了。
突然感觉到年少不再之后。
人就会有变化的。
霍海突然感觉到自己也会老,也是要死的,所以就想要去走走看看了。
去看看最原始的部落的风光,去看看还在奴隶制的山蛮之地。
去看看发展还没波及的偏远县城,去看看刚刚开始商改发展的那些地方。
看看还没有被破坏的那些风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星夜鲸群促长歌。
什么时候霍海会回来?
司马相如什么时候站不下去这班岗,要交接时,霍海就回来。
等霍海回来时,就是一鼓作气,一统全球之时。
届时,霍海应该就下定决心,选择好究竟如何去做了。
义纵听完郑安泰的分析,才知道自己差点干蠢事。
回头一看,在场这些不愧是公卿王侯,居然没有一个站出来的,不像自己,这么冲动。
郑安泰听了义纵说自己侥幸的话后摆头:“他们是跟着陛下久了,自然就知道了,是年龄大,而不是真的比你厉害,既然你现在在这个位置上,就说明陛下觉得你不比他们差。”
义纵虽然是个普通人出身,但现在不普通了。
他姐姐是义妁,是新商改中很重要的领军人物。
他姐夫路博德,也是卫霍群将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怎么看也不比普通贵族差,更比考上来的人背景厉害的多,有什么好担忧的?
很快,县令,还有在这个县城的两个豪族族长被缉拿归案。
整个县城一共有四十三个警察,全部被拿下。
还在北路亭等地方的豪族,早在刘彻往东昏县来的时候就想跑。
但是他们怎么可能跑得掉。
天空轰隆一声雷,让大家惊叹不已,怎么会有冬雷?
懂行的人才知道,那是雷管爆了。
有什么有人不想让人查的东西,炸了。
但,一切都是徒劳的。
很快就有御林军骑着高头大马,在雨中疾驰而来。
雨衣棉甲不沾雨水,雨水顺着滑落。
御林军在刘彻刚刚回到大行驾队伍时赶到,翻身跪下:“报!陛下,南路亭豪族意图炸毁私自挖矿铸币的矿场,已经全部被拿下。”
刘彻背负着手,没有回头,只是侧头:“爆炸是怎么回事?”
羽林卫低头:“还是晚了一点,炸药被点燃了,不过臣等把炸药拖了出来,抛到空地才爆炸,并没有炸毁证据。”
刘彻点头:“辛苦了,升奉车都尉。”
转过头去,刘彻:“启程,边走边审。”
另一边,霍海也不再骑马,钻进了卫长公主的车驾里。
卫长公主刚刚生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不久,很久没有出门散心了,现在一场冬雨落下,霍海也是专门进来,关上了门,坐在旁边,看了看自己老婆的情况,然后才一起烤火。
卫长公主拉了拉霍海的衣袖:“真的要这样吗?”
霍海:“我以前希望司马老头能多活几年,是因为不想他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没有留下子嗣。”
“我现在希望司马老头能再多活几年,帮我个忙。”
有些发展,真的压制不住。
为了降低可能黑化的刘彻,可能对天下大局的影响,霍海这次出来,把所有研究有线电的人,全部给带来了。
如果让他们留在长安,最多不出三个月,有线电就该问世了。
一旦这个东西问世,那就不好说刘彻会变成什么样了。
当这个历史上集权最厉害的皇帝,权力最大的皇帝,拥有了口头指挥每个村儿的能力后‘战壕左边第二把机枪往右移动三米’可就不只是光头笑话了。
当然了,前提是,刘彻如同历史上那样,晚年黑化,晚年权力控制欲再度爆发再上一个台阶。
前世时间线历史上,刘彻一生都在斗,最终晚年搞定了自己的太子。
有了这位开了个好头之后,历史上的雄主,合在一起都凑不出一个正经继位当几年皇帝的太子。
但别忘了,历史上的雄主,一般都会在晚年,带走那些能力太强的大臣。
如果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个事情的话。
那就是在这些雄主活着时,有某种完不成的伟业需要继续。
那自然就不存在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问题了。
所以,霍海要先溜一段时间了。
车队前进着,霍海在炉子上烤着手,很快车厢外传来了敲击声。
霍海掀开窗帘看了出去。
是蒋不疑。
霍海给卫长公主把围巾拉高,挡住脸,然后才打开马车的车窗。
蒋不疑:“骠骑将军听说东昏县的事情后,从前路回归,要不要……”
霍海摆头:“随大哥怎么做都行。”
蒋不疑点头:“明白了大人。”
霍海:“蒋不疑,你今年多少岁了?”
蒋不疑愣了一下,低头:“二十七。”
霍海:“差不多了,你给我推荐个车夫,我要给你安排点别的事情做去了。”
蒋不疑愣了一下想要拒绝的,车窗已经关上了。
当初项绪就是这么大出去的,出去后成了安洛铁路的总经理,五年之后三十二岁,上任交通部归正。
位列九卿。
蒋不疑出去,也是准九卿职务。
等回过神来时,马已经落后车子好远了,蒋不疑才哭笑不得,自己去哪儿给大人物色一个新马夫?
蒋不疑把这辈子见过的青年才俊都想了个遍。
才想到有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
不过,自己如果要离开大人了,应该是要离开长安一段时间了,是不是应该跟老师打个招呼?
很快,蒋不疑来到了太子行驾旁边。
太子的护卫本来准备阻拦来人,看到是蒋不疑后,就没有行动。
蒋不疑敲打车窗。
车里的刘据早就发现是蒋不疑了,不准备开窗户,也不准备拉开窗帘,只是支支吾吾:“谁~谁啊。”
蒋不疑:“老师,从长安出发的时候,就看到您了。”
这一次刘彻出发,没有在长安留下储君。
按道理,出门应该是要把储君留下的。
但是,刘彻对帝国的把控已经强到了不需要监国的程度。
但凡有任何事情,消息都会沿着铁路线三天内传到刘彻耳朵里。
刘彻从任何道路节点,调集十万大军,最多需要不到一周。
加上羽林卫核心这个枪械水平高出其他持枪队伍至少一倍代差的火枪队,没有任何人能威胁刘彻。
所以,刘彻封禅,带上了刘据。
只是,到时候登山不会带上刘据,而是要让刘据守在山下行宫。
没错,刘彻在泰山下,修建了行宫,反正钱多的没地方用,能烧就烧,就当创造就业了。
毕竟一座宫殿需要上千个工作人员,往外撒钱就轻松了。
听到蒋不疑的话,刘据:“哎呀,你还是发现了啊。”
蒋不疑:“果然是老师你,我只是诈一下,没想到真是。”
窗帘拉开,车窗打开,刘据:“咦?!你耍诈!”
“算了,知道就知道吧,反正瞒久了没意思。”
以前刘据教蒋不疑这个学生,是好玩儿,后来隐藏成了一种游戏了,再后来,就没啥意思了。
而且压力巨大。
蒋不疑这种身份的人,要对他隐藏,太麻烦了。
蒋不疑拱手:“太子殿下,武侯大人让我准备出去工作了,所以……”
刘据:“我想让你留下,建立一家我们的电车厂,然后击败他们的内燃机车。”
刘据想过,自己发展电车。
但是,这一次封禅,来的是火三轮。
这让刘据非常懊恼。
火三轮的出现仿佛就是在嘲讽刘据:“你的车不行吧,来不了吧?”
蒋不疑:“老师,我们那一套底盘,虽然结构上和研究院的不同,但实际上使用起来,效果区别不大。”
“我们开创这个厂,或许能起来,但实际上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并不大。”
“就算成了,也只是在原有的车子的几十分评分上,多加几分而已。”
刘据:“不!我选的路线,代表的是另外一个路线,内燃机代表的是私有能源的分化使用,电能是集中能源的使用,这本质上就是两回事。”
蒋不疑其实很想说,这个问题他已经偷偷问过霍海了。
霍海高速蒋不疑,的确是这样。
但是,在目前区别不大。
蒋不疑问霍海,什么时候区别才大。
霍海说人均发电量五千度的时候。
蒋不疑震住了。
目前长安人均发电量十二度,全大汉人均发电量不到一度!
要发展到五千度,那岂不是需要五千亿度电?
霍海摆头说不是,因为达到这个目标时,大汉起码五亿人口,所以应该是二万五千亿度电。
蒋不疑真的震住了。
因为,目前电机织布机效率是工人手工的一百倍!也就是一天能织布一千三百米,需要耗费的电费是四到九度电。
就按照七度电来计算。
也就是说,二万五千亿度电,能织布四百六十万亿米,也就是四千六百亿公里。
根据目前的科学计算,地球赤道长度是四万公里多一丁点,也就是说……
一年织的布,能围绕赤道一千万圈。
蒋不疑又换算了一下,千安铁路一共一千三百八十公里长,那么,这些布,能够在这条铁路上,垫三亿多层。
五万米厚。
而五万米,已经超出了地球底层太空了。
蒋不疑算过这笔账之后,就只想告诉刘据:“老师,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目标是对的,但是,以现在的生产力是不可能达到的,起码要上百年时间。”
刘据:“百年就百年!”
蒋不疑:“百年后我们已经死了,老师。”
刘据:“蒋不疑,你是不是要欺师灭祖?!”
蒋不疑:“老师,学生这就辞职回家。”
刘据:“这倒不必,你可以做太子宫詹事,兼任京兆尹。”
蒋不疑愣了一下。
刘据:“以前我年龄小,不懂。现在父皇希望我和表哥竞争,你说老师应该怎么办?”
蒋不疑低头:“既然是陛下的想法,那就应该实现。”
刘据:“那你来帮我。”
蒋不疑低头:“老师,学生愿意,只是武侯大人那边。”
刘据:“等一个机会。”
车队抵达铁路边,大家再次回到火车上后。
霍海在蒋不疑过来安排这一节车厢乘务的时候询问:“太子给你安排了什么职务?”
蒋不疑愣了一下,思索了一下,才开口:“海哥……”
霍海打断:“工作的时候称职务,爵位也行。”
蒋不疑:“武侯大人,太子给安排了京兆尹和太子府詹事。”
霍海点头:“那太子的班底就是,石德是太子少师,主内,你是詹事加京兆尹,主外。”
蒋不疑低头不语。
霍海:“你去做吧。”
蒋不疑低声:“武侯大人,如果我……岂不是不忠?”
霍海:“没有让你不忠,没有让你干任何事情,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蒋不疑很清楚,既然霍海都知道太子的安排了,肯定也知道陛下让太子和他竞争的事情。
“可是,武侯大人!”
霍海:“去吧,车夫的事情想好了吗?”
蒋不疑点头:“四年前我遇到了一个铁路家庭的小孩,看到这个小孩,就想起了当初的自己。”
“这个小孩叫做答,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他父母都是修建铁路的工人,但是因为一次意外,结果都没了。”
“他被项绪大人安排在长安读书,给了他一大笔抚恤金,但有人盯上了这比抚恤金,当初项绪大人让我照看一下,我才认识了这个孩子。”
“如今这个孩子已经十八岁了。”
霍海:“答,没有姓氏?”
蒋不疑摆头。
霍海:“哪儿人?”
蒋不疑:“扬州。”
霍海:“那就姓吴吧,吴答。”
“从长安调过来。”
蒋不疑惊讶:“大人,您……不回去了?”
霍海:“多新鲜,如果我回去的话,换车夫干嘛。”
蒋不疑思索:“可是,如今局势一天一个样,您要是不回长安,可就不是上一次在南国那番光景了,未来……”
蒋不疑想要说的是,在自己的帮助下,太子可就把长安的一切都抓在自己手里了。
霍海:“当年我带你走的时候,项绪也是那么说的。”
“我倒希望你能努力点,帮太子把长安打造的铁板一块,最好是完全把我忘掉。”
……
火车最终来到了泰山脚下,并没有去千乘。
刘彻准备封禅后,再去千乘看一看,看一看那些去往北美的船,去往澳岛的船,去往天竺甚至更远的地方探索航线的船。
不过,现在的任务是登泰山封禅。
这一次,封禅有两个环节。
一个是封禅祭天,一个是祭祀大地。
祭天用好消息,祭地用人头。
祭天要口诵祭天文,祭地要立信德碑。
所有人从火车下来,乘坐马车,从宽大的沥青马路往泰山走。
在以前刘彻的计划中,本来是应该十月过年的时候祭天,刚刚入冬,冷的有限。
而现在,是大年三十。
冷的恐怖。
泰山上还有厚厚的积雪。
当然,上去的道路修建了石阶梯,石阶梯是打扫干净的。
如果有必要,明天可以铺上地毯都行。
车队往前走着。
大山里突然传来了:“万岁!”
“万岁!”
群马皆惊。
霍海一溜烟就骑着马来到了刘彻行驾前,笑嘿嘿:“山呼万岁,山呼万岁!”
刘彻:“朕从在显微镜里看到洋葱细胞的时候,就不相信长生了。”
霍海愣了一下。
刘彻:“那么小个玩意儿,能坚持十天半个月不坏就算是本事,就算所谓新陈代谢,人这辈子能换多少个细胞?倘若人是铁板一块,骨头就是骨头,肉就是肉,朕还真信了长生。”
“你在泰山里安排了多少人,居然喊得这么大的声儿?一会儿雪崩把你埋了。”
霍海比出三根手指:“臣发誓,绝不是我安排的。”
刘彻点头:“明白了,罗烈安排的。”
“赶路吧。”
到了泰山脚下,刘彻直接把东昏县抓来的县令,陈留太守,当地十七个豪族,几百颗人头,祭了大地。
刘彻提前写好的碑文,也是雕刻了出来,立在泰山脚下。
大概意思就是,经济乃是经天纬地救济民生,谁要有胆子贪,也要有命花才行。
依靠政策,从中攫取利益的人有多少,朝廷一清二楚,眼下时代发展,朝廷也要慢慢的查,慢慢的处理。
但那为了利益丧心病狂,居然把好处独吞的,有取死之道。
未来出现这种情况,必须严打。
任何吃到好处的人,休想过上好日子。
发配澳岛放牛挖矿!连累三代人不许回大汉!
就算三代后回来,户口本上也要记录五代!
刘彻这个碑文摆在那儿就俩意思。
你贪过分了马上就要死。
你要是贪得不过分,朝廷也不是不管你,不是不管你,而是按部就班的查。
你小子贪了也没用,查到了就给你没收,就属于朝廷了。
你确定要用自己和后代的最基础的当汉民的权利,去帮朝廷赚钱?
你要是有这个想法,那你尽管去,朝廷给你三代流放五代刺青记录你的丰功伟绩。
这个事情,其实早八百年就已经确定好了要做了。
霍海一直在发展经济,但一直在疯狂的展现商人有钱之后会有多坏,官员如果变贪婪是有多厉害。
资本会异化靠近的一切这也不是乱说的,刘彻这些年仔细的观察过,各行各业,各种位置各种环节,就没有不挨的。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的自控能力不足的问题。
有些人明知道这事儿做不得,但就是抱着侥幸心理。
所以,这事情必须重罚。
罚轻了没用。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因为这样的人是杀不光的。
就好像市场上的小偷是除不尽的一样。
所以,刘彻要把这个事情在泰山封禅祭天这么重要的仪式上摆出来,就是要表明态度。
除非天下再有什么大变故,否则后面的皇帝肯定是要记得这个事情的。
做完了这个事情,刘彻才登山。
和之前计划的一样,刘据去了山下的泰山行宫守着。
霍海在周围提点刑狱视察。
刘彻则是带着霍炎,登山。
不过不同的是,骠骑将军作为安保,一路作陪。
所以,刘彻带着自己的养子,还有自己的外孙,一起登山封禅了。
上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他们说了什么,都没人知道。
只有司马迁跟着,跟的还很远,只能勉强知道他们想让自己知道的对话。
对话也不多,全是刘彻关照霍炎累不累啊,霍去病关照刘彻累不累啊,这样的话语。
一直到封禅结束。
这一路花的时间不少。
等刘彻下山的时候,在那堆脑袋旁边,又跪了两个。
是霍海去提点刑狱刚抓的。
刘彻:“算你们赶上了,本来你们没资格青史留名的,现在够遗臭万年了。”
“砍了。”
霍海这才:“陛下,一路走来,天下虽然气象万千,百姓生活富足,但还是有一些地方的人被贪官污吏所困顿,生活贫困不似大汉子民。”
“大汉朝廷是大汉所有子民的朝廷,哪怕一个贪官,朝廷也要查举,以示效尤。”
“如今臣为御使大夫,希望能请旨提点天下刑狱,监察天下民生,为泰山封禅献礼,为百姓请命。”
刘彻也只能答应:“去吧。”
这一去,谁都没想到会那么久。
司马相如,太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