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猴子?”刘彻:“太子在研究如何换代动力,吃掉机械动能市场,赚更多的钱。”
刘据现在在研究有轨电车,别人不知道,刘彻一清二楚。
电机的发展因为捂在研究院内部,所以发展的很缓慢。
而刘据舍得花钱投入研究,而禁令对他这个太子又没用,所以他在偷时间,研究真正的可以载人可以长期使用的汽车。
刘据认为方向应该是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太规矩了,太规矩了就缺少变化,所以刘彻不看好,但刘彻看得出来,刘据研究有轨电车是为了赚钱。
刘彻更清楚:“青珂在研究猴子?不,青珂在研究女儿如何在生物学上和儿子具有同样的意义。”
“准确的说她在研究如何获得皇位继承权。”
此话一出,抚摸着大肚子的卫子夫愣住了。
刘彻后悔了。
他说要带霍炎上泰山。
仅仅一天后,霍海就顺杆往上爬了。
自己放的信号,霍海吃的信号。
但是霍海装傻,装作没看懂自己的信号,而理解出现了偏差。
但就这么一来一回,刘彻和霍海都完成了自己的试探。
霍海让卫长公主做两手准备。
一个叫做杂交,一个叫做李代桃僵。
是让刘彻选,选愿意接哪个。
前者的意思是,卫长公主可以称皇,事后把皇位传回刘家其他人。
后者的意思是,卫长公主可以称皇,事后把皇位传给她自己的儿子,一枚梨子味儿的苹果。
看刘彻能接受哪个。
为什么要接受?因为杂交和扦插,产量把原生植物吊起来打。
并且,卫长公主正在证明这一点。
刘彻此时犹豫的是,卫长公主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还是这一切只是霍海打出来的一张牌?
现在的问题是,刘彻要承认杂交豌豆是豌豆吗?要承认梨子味儿的苹果是苹果吗?
世界变化太快了,快到刘彻这样一个在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都有了看不清而迷茫的时刻。
霍海想干什么?
他对皇位绝对没有兴趣,否则绝不会展露出‘杂交’和‘扦插’。
他明牌打出来,就算有什么目的,那也是字面意思,如果有别的意思,也不会是为了换庄。
那他是为了什么?
昨天,刘彻还在想明年封禅,六年后在亚细亚之西的大海上巡游。
今天,刘彻看向了自己的子女。
他们清楚明白竞争已经开始了吗?
刘彻要做试验。
试验很简单。
一碗最近很流行的豌豆炖肥肠,清炖。
按道理,这想象起来是一道极其恐怖的菜,味儿可能很逆天。
但实际上尝试过的人,才知道豌豆的软糯和肥肠的口感,味道都是绝配。
一碗豆汤肥肠端到面前。
吃了一口。
没有任何区别。
和普通豌豆一模一样。
如果不看实验过程,任谁也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差别。
放下筷子,刘彻沉思上了。
刘彻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困境,霍海专门给他安排的困境。
准确的说,应该是新兴的生物学理论,说服了刘彻,让刘彻意识到了卫长公主和刘据,对于传承基因来说是一样的。
而卫长公主的问题是,她的孩子不会信刘,没法传宗。
但倘若卫长公主真的继承大统,而几十年后又愿意还政,并且一定会还政,那么,这是不是可以尝试的呢?
如果是在其他朝代,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现在还是汉初,这就是还没有试验过的事情。
虽然现在刘彻的史官写历史的时候不会写吕后统治的时期,但是谁都知道吕后统治过大汉很长时间。
而吕后的问题是,她不姓刘。
那算是女人当政的第一次尝试,现在有一个刘姓的女人要尝试,给不给机会呢?
从刘彻的角度讲,他有点心动了。
因为卫长公主从小就忧国忧民,但她又不是那种仁慈到犯傻的人。
而同时刘据从小没有展现那么强的天赋。
虽然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对比秦朝当初的奋六世之余烈,刘彻很清楚,自己大汉最多四世了。
不能要求刘据太多。
刘墨?更不可能。
包括刘墨,还有卫子夫肚子里的孩子,刘彻都算是要当做北美的封王,罗马封王培养的。
现在摆在刘彻面前的问题。
就是已经吃了一桌大席。
最后一道菜,是一枚还不错的橘子,和一个精致的小蛋糕,究竟选谁的问题。
而且这个小蛋糕,端上桌后,附送黄金底座。
刘彻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刘据接班,霍海就算出力,也不可能太出力了。
现在霍海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几年后必定要上任丞相的。
如果等刘据接班,那时候霍海都什么地位了?那不就是曹参plusmaxpro加强版么?
不让他出力吧,到时候刘据怎么玩儿的转?
真让他出力吧,刘据又会不高兴。
一个比曹参还强势的丞相,在大汉举国之中地位都非常崇高,威信无以复加。让霍海发力,那不就是把刘据架空了?
但倘若是刘怜接任。
那问题就不存在了。
就当霍海当了个没有名义的假皇帝副皇帝好了。
但刘彻现在还是在想,霍海到底是为什么要放出这种风来,让自己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是其他大臣参与夺嫡之事,会死的不能再死。
而霍海这么做,反而让刘彻再三思虑。
因为霍海首先这么表露出来,就说明了不会造反,而是为了别的。
不过刘彻再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霍海之所以这么干,是认为他刘彻会老糊涂。
但这就是刘彻,怀疑过一切,也不会怀疑到自己头上。
……
霍光乘车回家。
沿途都有商人跟霍光打招呼。
有人喊着:“霍议员,霍议员!”
霍光转头过去,就听见那人:“霍议员,现在咱们长安人口越来越多了,但是穿城的城内火车,就只有北面那一条,是不是在南面也修一条啊?”
“咱们这边能像煤矿那边一样,加一些官营的大棚马车吗?”
路上从来不缺车夫,无论是人力的还是马车,都不缺。
但是,两人座的马车太贵了。
如果是一辆车能坐十几二十个人那种,虽然走固定路线,但是便宜好多。
来到城南住的人,全都是为了赚钱,为了积累钱,然后去做自己家的小生意,很多人还要付房租,还房贷,自然比较节省一些。
霍光思索了一下,才开口回答:“可以纳入议题之中,具体商议后看结果吧。”
这种事情似乎花不了多少钱,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兼顾。
马车回到了家门前,霍光才下车。
霍光家住在一个没有独立院子的联排区域。
附近的人,要么是地方上的富商上来,要么就是城中中等偏下的收入的居民。
以霍光现在的官职,住在这儿确实是委屈了。
邻居们也问过这件事情,霍光的说法也让人很信服。
霍光说,如果是五十岁的光禄大夫,当然存了很多钱,买田买地买房,但我一个二十来岁的光禄大夫,不贪不骗,从哪儿存钱呢?
现在大家都知道霍光和霍家大哥二哥分家了,自然知道霍光除了自己赚钱之外也很拮据。
但大多数人会劝说“要我说您这样真没必要,霍家如日中天,您搬出来吃苦,何必呢?”
面对这种话,霍光只能回答:“天上只有一个太阳。”
等关上门,霍光才松了一口气。
但依旧按照每日都要做的,一丝不苟的把外套挂在门上钉上,又取下了一件麻布素衣,穿在身上,然后才提着今天带回来的东西进屋。
看一楼没人,霍光就知道老婆在二楼。
把吃的放在厨房,霍光来到二楼。
元宛正在洗衣服。
看到霍光,元宛把手上的肥皂泡沫在水中清了一下,又甩了一下手上的水,在素裙上擦拭了一下,起身:“你回来啦。”
霍光从裤腰带里,取出一枚顶针:“是这个吗?”
元宛看了一下:“真笨,这是铜的,不实用,要铁的才好用。”
霍光笑了笑:“这下知道了。”
一生不犯错的霍光,在生活上能犯下任何形式的错误,只是不足为外人道而已。
元宛:“我想明天跟弟弟谈一谈,让他去经商,我入一股,这样以后生活压力能小很多。”
霍光摆了摆头:“我已经跟弟弟谈过了,他想要读书,以后做官,那就读书吧,不要因为我,而让他去做生意。”
霍光要名声,才能走这条路。
但没钱的日子,元宛能过,霍光能过吗?
元宛就想让她弟弟去做生意,她做大股东,这样赚了钱,自然而然就能有钱用了,生活也不会这么拮据了。
霍光很清楚,别说现在有自己独立小楼的时候,当初元宛一路从宛城来到长安,日子好过吗?在霍府,虽然没人欺负她,但也没人格外关照她,那时候元宛当然住的不是独立小楼。
如今的日子,对元宛来说是好日子。
唯独对霍光来说是坏日子。
所以,元宛想要让自己的弟弟去经商。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霍光很清楚元宛的弟弟如果去经商,就不太可能融汇贯通新学,然后做官了。
而有自己教育,他还是很有机会的。
元宛:“你能过一天苦日子,能过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你能过一辈子吗?”
霍光搂了搂元宛:“我能追求一天成就不世之功,也能追求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难道不能追求一辈子?”
“人生真的很漫长,短则三五十载,长六七十载,不到死的那一天,怎么能判断自己不会成功呢?”
“只要还保函有成功的希望,那过的是苦日子吗?过的不是需要掰手指头倒计时的苦日子,而是每天都有盼头的好日子。”
看了看元宛的手指,因为洗衣服而泡的起了褶子。
霍光揉搓着元宛的手指:“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的。”
“只要拿下议会大多数选票,把我的目标再推进一步,我就真正的站上了帝国核心舞台了。”
可是元宛始终是不放心:“二哥他……”
当初元宛还是个倔强的小丫头片子,是被霍海亲手提溜上马,带回霍福德。
元宛太清楚霍海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要和霍海争,很难很难。
而现在,整个帝国舞台上,战争已经推到了很远的边境之外,普通人已经感受不到战争了。
只有部分做市场开发和国际贸易的商人,一直紧紧地盯着国外。
现在大汉的内需太过于旺盛了,大量普通商人根本不关注战争了。
这种情况下,就只有一件事情能摆在帝国的中央舞台上。
那就是新商改。
而要在新商改上搞出名堂,就需要对抗甚至反抗霍海。
真的能行吗?
面对忧心匆匆的元宛,霍光只是轻笑:“不用担心。”
元宛:“怎么能不担心?这么多年来,从没有人能在二哥手底下走一个回合。”
霍光笑了:“你知道吗,二哥最近的六年制义务教育推动,全方位的背着我的人。”
“所以,我距离成功更近了。”
如果不是忌惮,又怎么会一定要背着霍光的人呢。
元宛看着霍光:“真的一定要和二哥打擂台吗?再说,会有人支持咱们吗?”
“那些人虽然在议会上跟着你,但是真到了关键时刻,不见得还会跟着。”
霍光饶有深意的看着元宛,小声:“你怎么知道我做的一切,不是二哥吩咐我做的呢?”
元宛愕然。
霍光继续:“商人们又怎么知道我做的一切不是二哥故意让我做的呢?”
“人心永远思不齐,信的,站在二哥那头,不信的站在我这头。”
“不是吗?”
听霍光说完后,元宛还在想那句话,‘你怎么知道我做的一切不是二哥吩咐我做的呢?’
元宛听了这句话,猛然间醒悟。
她听霍光讲起过在平阳老家的故事。
霍海,就像一棵突然诞生在荒野中的葵花。
如此醒目,和其他的花完全不同。
霍光和霍海一起干过很多事情,甚至被霍海带去过妓院。
如此有一段时间后,霍海告诉霍光:“这些事情真没意思。”
霍光问:“什么是有意思的事情?”
霍海没给霍光答案,只告诉霍光,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伟大的人。
一种是改变了世界的人。
一种是为了世界改变自己的人。
霍光说自己如果要挑战的话,肯定是做为了世界改变自己的人。
那才有意思。
就是一个永远一成不变的人,干这件事情才有挑战性。
霍光,会在什么时候,变成那个伟大的人?
或者,他已经是了?
他主动去犯了一个错误?
这边,霍海的六年制义务教育还没公布。
那边,霍光组织人马,大力宣传教育商业化。
刘据现在在研究有轨电车,别人不知道,刘彻一清二楚。
电机的发展因为捂在研究院内部,所以发展的很缓慢。
而刘据舍得花钱投入研究,而禁令对他这个太子又没用,所以他在偷时间,研究真正的可以载人可以长期使用的汽车。
刘据认为方向应该是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太规矩了,太规矩了就缺少变化,所以刘彻不看好,但刘彻看得出来,刘据研究有轨电车是为了赚钱。
刘彻更清楚:“青珂在研究猴子?不,青珂在研究女儿如何在生物学上和儿子具有同样的意义。”
“准确的说她在研究如何获得皇位继承权。”
此话一出,抚摸着大肚子的卫子夫愣住了。
刘彻后悔了。
他说要带霍炎上泰山。
仅仅一天后,霍海就顺杆往上爬了。
自己放的信号,霍海吃的信号。
但是霍海装傻,装作没看懂自己的信号,而理解出现了偏差。
但就这么一来一回,刘彻和霍海都完成了自己的试探。
霍海让卫长公主做两手准备。
一个叫做杂交,一个叫做李代桃僵。
是让刘彻选,选愿意接哪个。
前者的意思是,卫长公主可以称皇,事后把皇位传回刘家其他人。
后者的意思是,卫长公主可以称皇,事后把皇位传给她自己的儿子,一枚梨子味儿的苹果。
看刘彻能接受哪个。
为什么要接受?因为杂交和扦插,产量把原生植物吊起来打。
并且,卫长公主正在证明这一点。
刘彻此时犹豫的是,卫长公主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还是这一切只是霍海打出来的一张牌?
现在的问题是,刘彻要承认杂交豌豆是豌豆吗?要承认梨子味儿的苹果是苹果吗?
世界变化太快了,快到刘彻这样一个在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都有了看不清而迷茫的时刻。
霍海想干什么?
他对皇位绝对没有兴趣,否则绝不会展露出‘杂交’和‘扦插’。
他明牌打出来,就算有什么目的,那也是字面意思,如果有别的意思,也不会是为了换庄。
那他是为了什么?
昨天,刘彻还在想明年封禅,六年后在亚细亚之西的大海上巡游。
今天,刘彻看向了自己的子女。
他们清楚明白竞争已经开始了吗?
刘彻要做试验。
试验很简单。
一碗最近很流行的豌豆炖肥肠,清炖。
按道理,这想象起来是一道极其恐怖的菜,味儿可能很逆天。
但实际上尝试过的人,才知道豌豆的软糯和肥肠的口感,味道都是绝配。
一碗豆汤肥肠端到面前。
吃了一口。
没有任何区别。
和普通豌豆一模一样。
如果不看实验过程,任谁也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差别。
放下筷子,刘彻沉思上了。
刘彻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困境,霍海专门给他安排的困境。
准确的说,应该是新兴的生物学理论,说服了刘彻,让刘彻意识到了卫长公主和刘据,对于传承基因来说是一样的。
而卫长公主的问题是,她的孩子不会信刘,没法传宗。
但倘若卫长公主真的继承大统,而几十年后又愿意还政,并且一定会还政,那么,这是不是可以尝试的呢?
如果是在其他朝代,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现在还是汉初,这就是还没有试验过的事情。
虽然现在刘彻的史官写历史的时候不会写吕后统治的时期,但是谁都知道吕后统治过大汉很长时间。
而吕后的问题是,她不姓刘。
那算是女人当政的第一次尝试,现在有一个刘姓的女人要尝试,给不给机会呢?
从刘彻的角度讲,他有点心动了。
因为卫长公主从小就忧国忧民,但她又不是那种仁慈到犯傻的人。
而同时刘据从小没有展现那么强的天赋。
虽然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对比秦朝当初的奋六世之余烈,刘彻很清楚,自己大汉最多四世了。
不能要求刘据太多。
刘墨?更不可能。
包括刘墨,还有卫子夫肚子里的孩子,刘彻都算是要当做北美的封王,罗马封王培养的。
现在摆在刘彻面前的问题。
就是已经吃了一桌大席。
最后一道菜,是一枚还不错的橘子,和一个精致的小蛋糕,究竟选谁的问题。
而且这个小蛋糕,端上桌后,附送黄金底座。
刘彻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刘据接班,霍海就算出力,也不可能太出力了。
现在霍海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几年后必定要上任丞相的。
如果等刘据接班,那时候霍海都什么地位了?那不就是曹参plusmaxpro加强版么?
不让他出力吧,到时候刘据怎么玩儿的转?
真让他出力吧,刘据又会不高兴。
一个比曹参还强势的丞相,在大汉举国之中地位都非常崇高,威信无以复加。让霍海发力,那不就是把刘据架空了?
但倘若是刘怜接任。
那问题就不存在了。
就当霍海当了个没有名义的假皇帝副皇帝好了。
但刘彻现在还是在想,霍海到底是为什么要放出这种风来,让自己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是其他大臣参与夺嫡之事,会死的不能再死。
而霍海这么做,反而让刘彻再三思虑。
因为霍海首先这么表露出来,就说明了不会造反,而是为了别的。
不过刘彻再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霍海之所以这么干,是认为他刘彻会老糊涂。
但这就是刘彻,怀疑过一切,也不会怀疑到自己头上。
……
霍光乘车回家。
沿途都有商人跟霍光打招呼。
有人喊着:“霍议员,霍议员!”
霍光转头过去,就听见那人:“霍议员,现在咱们长安人口越来越多了,但是穿城的城内火车,就只有北面那一条,是不是在南面也修一条啊?”
“咱们这边能像煤矿那边一样,加一些官营的大棚马车吗?”
路上从来不缺车夫,无论是人力的还是马车,都不缺。
但是,两人座的马车太贵了。
如果是一辆车能坐十几二十个人那种,虽然走固定路线,但是便宜好多。
来到城南住的人,全都是为了赚钱,为了积累钱,然后去做自己家的小生意,很多人还要付房租,还房贷,自然比较节省一些。
霍光思索了一下,才开口回答:“可以纳入议题之中,具体商议后看结果吧。”
这种事情似乎花不了多少钱,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兼顾。
马车回到了家门前,霍光才下车。
霍光家住在一个没有独立院子的联排区域。
附近的人,要么是地方上的富商上来,要么就是城中中等偏下的收入的居民。
以霍光现在的官职,住在这儿确实是委屈了。
邻居们也问过这件事情,霍光的说法也让人很信服。
霍光说,如果是五十岁的光禄大夫,当然存了很多钱,买田买地买房,但我一个二十来岁的光禄大夫,不贪不骗,从哪儿存钱呢?
现在大家都知道霍光和霍家大哥二哥分家了,自然知道霍光除了自己赚钱之外也很拮据。
但大多数人会劝说“要我说您这样真没必要,霍家如日中天,您搬出来吃苦,何必呢?”
面对这种话,霍光只能回答:“天上只有一个太阳。”
等关上门,霍光才松了一口气。
但依旧按照每日都要做的,一丝不苟的把外套挂在门上钉上,又取下了一件麻布素衣,穿在身上,然后才提着今天带回来的东西进屋。
看一楼没人,霍光就知道老婆在二楼。
把吃的放在厨房,霍光来到二楼。
元宛正在洗衣服。
看到霍光,元宛把手上的肥皂泡沫在水中清了一下,又甩了一下手上的水,在素裙上擦拭了一下,起身:“你回来啦。”
霍光从裤腰带里,取出一枚顶针:“是这个吗?”
元宛看了一下:“真笨,这是铜的,不实用,要铁的才好用。”
霍光笑了笑:“这下知道了。”
一生不犯错的霍光,在生活上能犯下任何形式的错误,只是不足为外人道而已。
元宛:“我想明天跟弟弟谈一谈,让他去经商,我入一股,这样以后生活压力能小很多。”
霍光摆了摆头:“我已经跟弟弟谈过了,他想要读书,以后做官,那就读书吧,不要因为我,而让他去做生意。”
霍光要名声,才能走这条路。
但没钱的日子,元宛能过,霍光能过吗?
元宛就想让她弟弟去做生意,她做大股东,这样赚了钱,自然而然就能有钱用了,生活也不会这么拮据了。
霍光很清楚,别说现在有自己独立小楼的时候,当初元宛一路从宛城来到长安,日子好过吗?在霍府,虽然没人欺负她,但也没人格外关照她,那时候元宛当然住的不是独立小楼。
如今的日子,对元宛来说是好日子。
唯独对霍光来说是坏日子。
所以,元宛想要让自己的弟弟去经商。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霍光很清楚元宛的弟弟如果去经商,就不太可能融汇贯通新学,然后做官了。
而有自己教育,他还是很有机会的。
元宛:“你能过一天苦日子,能过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你能过一辈子吗?”
霍光搂了搂元宛:“我能追求一天成就不世之功,也能追求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难道不能追求一辈子?”
“人生真的很漫长,短则三五十载,长六七十载,不到死的那一天,怎么能判断自己不会成功呢?”
“只要还保函有成功的希望,那过的是苦日子吗?过的不是需要掰手指头倒计时的苦日子,而是每天都有盼头的好日子。”
看了看元宛的手指,因为洗衣服而泡的起了褶子。
霍光揉搓着元宛的手指:“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的。”
“只要拿下议会大多数选票,把我的目标再推进一步,我就真正的站上了帝国核心舞台了。”
可是元宛始终是不放心:“二哥他……”
当初元宛还是个倔强的小丫头片子,是被霍海亲手提溜上马,带回霍福德。
元宛太清楚霍海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要和霍海争,很难很难。
而现在,整个帝国舞台上,战争已经推到了很远的边境之外,普通人已经感受不到战争了。
只有部分做市场开发和国际贸易的商人,一直紧紧地盯着国外。
现在大汉的内需太过于旺盛了,大量普通商人根本不关注战争了。
这种情况下,就只有一件事情能摆在帝国的中央舞台上。
那就是新商改。
而要在新商改上搞出名堂,就需要对抗甚至反抗霍海。
真的能行吗?
面对忧心匆匆的元宛,霍光只是轻笑:“不用担心。”
元宛:“怎么能不担心?这么多年来,从没有人能在二哥手底下走一个回合。”
霍光笑了:“你知道吗,二哥最近的六年制义务教育推动,全方位的背着我的人。”
“所以,我距离成功更近了。”
如果不是忌惮,又怎么会一定要背着霍光的人呢。
元宛看着霍光:“真的一定要和二哥打擂台吗?再说,会有人支持咱们吗?”
“那些人虽然在议会上跟着你,但是真到了关键时刻,不见得还会跟着。”
霍光饶有深意的看着元宛,小声:“你怎么知道我做的一切,不是二哥吩咐我做的呢?”
元宛愕然。
霍光继续:“商人们又怎么知道我做的一切不是二哥故意让我做的呢?”
“人心永远思不齐,信的,站在二哥那头,不信的站在我这头。”
“不是吗?”
听霍光说完后,元宛还在想那句话,‘你怎么知道我做的一切不是二哥吩咐我做的呢?’
元宛听了这句话,猛然间醒悟。
她听霍光讲起过在平阳老家的故事。
霍海,就像一棵突然诞生在荒野中的葵花。
如此醒目,和其他的花完全不同。
霍光和霍海一起干过很多事情,甚至被霍海带去过妓院。
如此有一段时间后,霍海告诉霍光:“这些事情真没意思。”
霍光问:“什么是有意思的事情?”
霍海没给霍光答案,只告诉霍光,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伟大的人。
一种是改变了世界的人。
一种是为了世界改变自己的人。
霍光说自己如果要挑战的话,肯定是做为了世界改变自己的人。
那才有意思。
就是一个永远一成不变的人,干这件事情才有挑战性。
霍光,会在什么时候,变成那个伟大的人?
或者,他已经是了?
他主动去犯了一个错误?
这边,霍海的六年制义务教育还没公布。
那边,霍光组织人马,大力宣传教育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