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霍光也有理由说的,别人教的都是什么书,你这些又是些什么书?你这六年义务制教育国家免费教,是有道理的,但是人家教的东西那么好,不是谁都能学的,收点学费怎么了?”
霍光提出教育收费化,私有化,是有很多人支持的。
自从梅黑夫写书开始,商人、工人写书就很正常了。
而从科学报推出开始,科学类书籍的出现,就不奇怪了。
这么多年过去,科学报合订版年刊都已经出了这么多本了,更不要说专业领域的书籍了。
从《母猪的产后护理》到《丝袜编织技术》,什么行业还不能出书了?
你别看这些书名字听起来不咋的,但可是实打实的贵!
那些普通的学习新学的,真要是临时要说找个工作,无非就是帮人写信读信,或是去做账目简单的店铺的账房什么的。
真要找高工资的工作,那还要学习的。
而深入学习的各种技术,不少都是有核心技术门槛的。
而这些核心技术,大多写在各种各样的书上。
甚至于,很多书的价格高到离谱。
目前儿童六课合订版,价格差不多是十来大钱的样子,如果是旧书,两三大钱也就买到了。
但《钢制木工工具加工工艺》这样一本书,市价是,五万五千大钱一套。
不只是贵,还写的特别拗口,特别复杂,光是买一个单本,你不见得看得懂。
这些人已经有了知识付费的思路了。
而书,是摆在那儿的谁都能买谁都能看,甚至可以租用,长安现在不是没有藏书楼图书馆。
但有些东西,不亲耳听,光看书是看不会的,没有实操过的老师傅教,听都听不懂。
甚至有时候,老师傅教也没用,必须手把手带。
这些,都是教育产业。
这些产业代表的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也就是所谓的精英。
因为除了他们之外,谁还能写出这些书?谁还有资格为人师?
所以,霍光提出来的教育商业化,迅速得到了支持。
别看普通人还看不明白,但这些各行各业精英,可是掌握着话语权的。
不说别的,普通人有资格在大汉日报上发文章?
但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可都是专栏板块的老手了。
他们当然是要发声支持教育商业化。
而且,声量特别大。
大汉日报,霍海也看,看到满是为教育商业化站台的文章后,霍海把报纸贴在了大司农衙门的公告牌上。
路过的人,都以为这是什么新命令,都跑去看。
然后才发现那就是报纸,自己一开始没看错。
看到这些文章,他们也搞不清楚霍海是什么意思。
但,毕竟还是有人才的。
黄霸很快就会意,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大汉日报上。
作为第二届科考的状元,黄霸可是很出名的。
第一届的时候,考生少,参加的长安普通人多,所以居元很有传奇性,却有一点说不上是全国最厉害的考生,因为当时的产考人员的确不是举国而来的。
而第三届的状元,年龄不小,小三十才考上。
黄霸呢?黄霸作为第二届的状元,至今才不到二十岁。
几乎是每个新学老师教育学生的榜样性人物。
黄霸加入新商改后,很快就来到了大司农衙门任大司农中郎,霍海曾经夸奖黄霸‘你不是黄霸,你是学霸。’后来学霸直接成了夸所有读书厉害的人的标准词汇。
黄霸愿意写文章,当然很轻易就刊登在了大汉日报上。
文章叫做《如果教育商业化》。
黄霸的文章没有答案,全是问题。
【如果教育商业化,如果九年前还是少年的大司农霍海的白纸价格是一万大钱一叠,今日大汉是怎样?】
【如果教育商业化,如果当年新学不是免费教给良家子们,新学能否在长安传播开?】
【如果教育商业化,如果新学小学入学学费高达一万大钱,如今大汉能有多少读书人?】
【如果大汉没有那么多读书人,会不会有如今这么多书,会不会有人站出来支持教育商业化?】
【如果大汉没有那么多读书人,会不会有那么多新研究成果,会不会有现在的科技昌明,经济发达?】
【如果不是经济发达,会不会有教育商业化?】
【如果不是科技昌明,谁需要去读书?】
黄霸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问满了一整篇文章。
每一个问题,答案都是一定的,看的人既然看得懂问题,就该知道答案。
一整篇的问题,把同期的给教育商业化站台的人的全部文章,都给压住了。
看报纸的新学学生们也回过味来了。
一开始,精英们的说法是,他们搞了很久才搞出的研究成果不应该免费教,他们辛苦这么多年,吃了这么些年的苦,才搞出了成果,如果免费教,那算什么?
那学的人以后自己搞出了了不起的成果,却依旧穷困潦倒,岂不是白学了?
从学的人的角度看,这个说法很有市场。
学的人,谁不相信自己能崛起?谁一开始学,就觉得自己肯定学不会?
既然觉得能学好,那学的人虽然还很菜,但已经幻想上自己成了一方大佬的日子了,他们自然想着这种权益的确该保护。
这种思维,和农民工人孩子读了两天书,把自己当文人士族是一个道理。
但也有不同之处。
这个说法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在黄霸的问题之后,这一切就不太一样了。
从目前来看,大汉能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霍海把自己的东西,免费或者超低价格的公布给大众。
但就算是超低价甚至免费,霍家依旧成了举国最富的人。
所以,为什么呢?
有些聪明人,从黄霸的问题里,看出了答案。
实际上,精英们把书订成什么价格,都不会少赚。
把书订成一万大钱一套,无非就是买的人少一些,贵一些,总共是赚那么多钱。
订成二十一本,一套十本,一共二百大钱,便宜些,买的人自然就多了,总共还是赚那么多钱。
那么,教育商业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是控制从业者人数。
就比如木工工具生产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工具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设计成这样是为了实现木工哪一种工作哪一种技术,设计成这样需要什么强度的钢材,使用时有什么脆弱的地方,容易断开,钻头角度是多少更容易钻入木头,多少角度又最不容易断裂。
如果不懂这些,光是看了一把木工工具就去学着做,做出来基本上是不可能能使用的,就算能,那也是很快就会坏掉的。
如果不买这本书,基本不可能自己生产木工工具,如果买了,就可以生产。
那么,控制这本书的价格,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少一点竞争,作者需要保证自己厂里的工具是最好卖的。
那问题来了。
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写书?干脆谁都不教,自己家传不就行了!?
家传?那不就是以前用的办法?
那写书又不给人看,是为了什么?
想一想其实就明白了。
写书是为了名,不让人看是为了利。
名利名利,名能带来更大的利,但要舍得一定的利,才能出名。
这本书的作者,写出这本书后,基本上就是这个行业的泰斗,倘若以后有一个学生,学成了这方面的设计,很有才能,但他又没有起步资金,只能给别人打工。
他会怎么选?
当然是加入自己的偶像,加入这个行业泰斗,加入这本书的作者的厂。
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这些人都会成为这个厂的动力,不断地给这个厂提供技术专利,一步步把这家厂变成这个行业不可逾越的高峰。
这只是‘名利’中最简单的一种表现形式。
出一本书,还能有很多很多的好处。
所以,才会出现既写书,又不给看的情况。
在黄霸写文章后,霍光这边的人,短暂的失声后,又开始发各种文章了。
无非就是不断地强化那些观点。
现实就是,别人不一定都看过黄霸的文章,但倘若支持教育商业化的文章多了,看过的人自然也会变多。
……
在霍海面前,黄霸询问:“大司农,我有一点很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提出教育商业化?”
霍海头都没抬:“护城河。”
黄霸:“护城河?”
霍海:“大商人就像住在城中,和只要有点售卖贩卖技巧就能做小商人不同,大商人们需要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越是保密,而产品越是普遍化,那这个大商人的身价自然就越高,地位就越不可动摇。”
“如果有人能掌握每个人都需要用的技术,但这项技术又只有他掌握,那他就会成为世上数得着的富翁。”
比如……饭碗。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的是,霍海所有产业中,除了无中生有的经济手段之外,真正的实体商业行中,利润最高收益最好最稳定的是瓷器厂。
人家里可以没有透明的玻璃窗户,可以不用穿棉布衣服,可以不用砖头做房子,但很难不用碗吃饭。
不用碗,难不成用石头敲一口石碗?
黄霸听懂了护城河是什么意思却没有领悟阶级的含义。
所以黄霸问出了第二个问题:“拦着别人不能过河?”
霍海放下笔,走到旁边,提起一盒麻将,倒在桌子上。
然后码放了一排,摆放整齐:“规则是,上一层不能完全承载在某一个下层身上,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两个下层才能抗一个上层。”
“规则二是,从第二层开始,每一个麻将需要自身层数N加1的空格空间才能生存。”
“你摆吧。”
黄霸看了一眼,就按照规则开始码放。
第一层所有基座是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
但是第二排开始首先就是一个麻将要占据三格,其次第二层不能是单个麻将承载,就跟砌砖墙一样,必须不能对缝。
也就是说,至少要四格底座,才能放一个麻将。
第二层放上后,如何放第三层成了问题。
很快黄霸领悟了,又加了一排密密麻麻的底座,又把第二层摆放的一样。
这样,两个底座两个第二层,就能扛起一个第三层了。
看着底座,又看着上面空间巨大的第三层麻将,黄霸反应了过来:“这是……”
霍海抬头看了看黄霸,又回到自己的桌案上继续处理公文。
黄霸参悟了阶级,也明白了金字塔结构。
更明白了护城河是什么意思。
因为第三层空间有限,就能容纳那几个。
如果进来一个新的,那就得被挤下去一个。
原来如此。
黄霸:“那为什么他们还愿意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写成书?”
霍海:“如果没有规则,谁愿意在最下面那层?为什么要讲规则?是因为下层的人觉得自己能爬上去。”
黄霸感觉,霍海简短的两句话,已经触及了自己的灵魂。
黄霸猛然间醒悟,自己愿意来大司农衙门,不正是因为一切的新商改规则都是大司农制定的么?
技术和规则是绑定的。
行业技术和行业规则是绑定的。
黄霸:“我知道怎么打击他们了。”
霍海抬头:“你说说看。”
黄霸:“权利分离。”
“技术上我们不是一直在讨论专利权么?专利权就是用来保护技术的拥有权的,而技术产生的利益由技术的拥有权带来,但权利不只是技术拥有权,还有使用权,还有学习传播权,还有署名权……等等等等,我们把这些权和利分别做区分。”
“其中,学习传播的权,属于朝廷。”
“学习的利,属于所有学生。”
听到黄霸这么说,霍海笑了笑。
科举状元,真不给你开玩笑。
霍海已经怀疑黄霸就算不科举,也应该是历史上的某个著名官员了。
有点厉害。
他提出的这个方法,道理很简单。
行业技术和行业规则是绑定的。
但不代表行业规则是一体的。
行业规则是可以拆分的。
拆分之后,留下可以足够支撑这个阶级结构的存在,而把其中一些朝廷需要的东西抽取出来,这些规则不能让技术拥有者制定,而应该是朝廷制定。
这样一来,朝廷就强势插入了行业规则和行业技术架构之中,并且起到了主要地位。
————
新年快乐兄弟们!!!
霍光提出教育收费化,私有化,是有很多人支持的。
自从梅黑夫写书开始,商人、工人写书就很正常了。
而从科学报推出开始,科学类书籍的出现,就不奇怪了。
这么多年过去,科学报合订版年刊都已经出了这么多本了,更不要说专业领域的书籍了。
从《母猪的产后护理》到《丝袜编织技术》,什么行业还不能出书了?
你别看这些书名字听起来不咋的,但可是实打实的贵!
那些普通的学习新学的,真要是临时要说找个工作,无非就是帮人写信读信,或是去做账目简单的店铺的账房什么的。
真要找高工资的工作,那还要学习的。
而深入学习的各种技术,不少都是有核心技术门槛的。
而这些核心技术,大多写在各种各样的书上。
甚至于,很多书的价格高到离谱。
目前儿童六课合订版,价格差不多是十来大钱的样子,如果是旧书,两三大钱也就买到了。
但《钢制木工工具加工工艺》这样一本书,市价是,五万五千大钱一套。
不只是贵,还写的特别拗口,特别复杂,光是买一个单本,你不见得看得懂。
这些人已经有了知识付费的思路了。
而书,是摆在那儿的谁都能买谁都能看,甚至可以租用,长安现在不是没有藏书楼图书馆。
但有些东西,不亲耳听,光看书是看不会的,没有实操过的老师傅教,听都听不懂。
甚至有时候,老师傅教也没用,必须手把手带。
这些,都是教育产业。
这些产业代表的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也就是所谓的精英。
因为除了他们之外,谁还能写出这些书?谁还有资格为人师?
所以,霍光提出来的教育商业化,迅速得到了支持。
别看普通人还看不明白,但这些各行各业精英,可是掌握着话语权的。
不说别的,普通人有资格在大汉日报上发文章?
但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可都是专栏板块的老手了。
他们当然是要发声支持教育商业化。
而且,声量特别大。
大汉日报,霍海也看,看到满是为教育商业化站台的文章后,霍海把报纸贴在了大司农衙门的公告牌上。
路过的人,都以为这是什么新命令,都跑去看。
然后才发现那就是报纸,自己一开始没看错。
看到这些文章,他们也搞不清楚霍海是什么意思。
但,毕竟还是有人才的。
黄霸很快就会意,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大汉日报上。
作为第二届科考的状元,黄霸可是很出名的。
第一届的时候,考生少,参加的长安普通人多,所以居元很有传奇性,却有一点说不上是全国最厉害的考生,因为当时的产考人员的确不是举国而来的。
而第三届的状元,年龄不小,小三十才考上。
黄霸呢?黄霸作为第二届的状元,至今才不到二十岁。
几乎是每个新学老师教育学生的榜样性人物。
黄霸加入新商改后,很快就来到了大司农衙门任大司农中郎,霍海曾经夸奖黄霸‘你不是黄霸,你是学霸。’后来学霸直接成了夸所有读书厉害的人的标准词汇。
黄霸愿意写文章,当然很轻易就刊登在了大汉日报上。
文章叫做《如果教育商业化》。
黄霸的文章没有答案,全是问题。
【如果教育商业化,如果九年前还是少年的大司农霍海的白纸价格是一万大钱一叠,今日大汉是怎样?】
【如果教育商业化,如果当年新学不是免费教给良家子们,新学能否在长安传播开?】
【如果教育商业化,如果新学小学入学学费高达一万大钱,如今大汉能有多少读书人?】
【如果大汉没有那么多读书人,会不会有如今这么多书,会不会有人站出来支持教育商业化?】
【如果大汉没有那么多读书人,会不会有那么多新研究成果,会不会有现在的科技昌明,经济发达?】
【如果不是经济发达,会不会有教育商业化?】
【如果不是科技昌明,谁需要去读书?】
黄霸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问满了一整篇文章。
每一个问题,答案都是一定的,看的人既然看得懂问题,就该知道答案。
一整篇的问题,把同期的给教育商业化站台的人的全部文章,都给压住了。
看报纸的新学学生们也回过味来了。
一开始,精英们的说法是,他们搞了很久才搞出的研究成果不应该免费教,他们辛苦这么多年,吃了这么些年的苦,才搞出了成果,如果免费教,那算什么?
那学的人以后自己搞出了了不起的成果,却依旧穷困潦倒,岂不是白学了?
从学的人的角度看,这个说法很有市场。
学的人,谁不相信自己能崛起?谁一开始学,就觉得自己肯定学不会?
既然觉得能学好,那学的人虽然还很菜,但已经幻想上自己成了一方大佬的日子了,他们自然想着这种权益的确该保护。
这种思维,和农民工人孩子读了两天书,把自己当文人士族是一个道理。
但也有不同之处。
这个说法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在黄霸的问题之后,这一切就不太一样了。
从目前来看,大汉能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霍海把自己的东西,免费或者超低价格的公布给大众。
但就算是超低价甚至免费,霍家依旧成了举国最富的人。
所以,为什么呢?
有些聪明人,从黄霸的问题里,看出了答案。
实际上,精英们把书订成什么价格,都不会少赚。
把书订成一万大钱一套,无非就是买的人少一些,贵一些,总共是赚那么多钱。
订成二十一本,一套十本,一共二百大钱,便宜些,买的人自然就多了,总共还是赚那么多钱。
那么,教育商业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是控制从业者人数。
就比如木工工具生产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工具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设计成这样是为了实现木工哪一种工作哪一种技术,设计成这样需要什么强度的钢材,使用时有什么脆弱的地方,容易断开,钻头角度是多少更容易钻入木头,多少角度又最不容易断裂。
如果不懂这些,光是看了一把木工工具就去学着做,做出来基本上是不可能能使用的,就算能,那也是很快就会坏掉的。
如果不买这本书,基本不可能自己生产木工工具,如果买了,就可以生产。
那么,控制这本书的价格,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少一点竞争,作者需要保证自己厂里的工具是最好卖的。
那问题来了。
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写书?干脆谁都不教,自己家传不就行了!?
家传?那不就是以前用的办法?
那写书又不给人看,是为了什么?
想一想其实就明白了。
写书是为了名,不让人看是为了利。
名利名利,名能带来更大的利,但要舍得一定的利,才能出名。
这本书的作者,写出这本书后,基本上就是这个行业的泰斗,倘若以后有一个学生,学成了这方面的设计,很有才能,但他又没有起步资金,只能给别人打工。
他会怎么选?
当然是加入自己的偶像,加入这个行业泰斗,加入这本书的作者的厂。
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这些人都会成为这个厂的动力,不断地给这个厂提供技术专利,一步步把这家厂变成这个行业不可逾越的高峰。
这只是‘名利’中最简单的一种表现形式。
出一本书,还能有很多很多的好处。
所以,才会出现既写书,又不给看的情况。
在黄霸写文章后,霍光这边的人,短暂的失声后,又开始发各种文章了。
无非就是不断地强化那些观点。
现实就是,别人不一定都看过黄霸的文章,但倘若支持教育商业化的文章多了,看过的人自然也会变多。
……
在霍海面前,黄霸询问:“大司农,我有一点很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提出教育商业化?”
霍海头都没抬:“护城河。”
黄霸:“护城河?”
霍海:“大商人就像住在城中,和只要有点售卖贩卖技巧就能做小商人不同,大商人们需要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越是保密,而产品越是普遍化,那这个大商人的身价自然就越高,地位就越不可动摇。”
“如果有人能掌握每个人都需要用的技术,但这项技术又只有他掌握,那他就会成为世上数得着的富翁。”
比如……饭碗。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的是,霍海所有产业中,除了无中生有的经济手段之外,真正的实体商业行中,利润最高收益最好最稳定的是瓷器厂。
人家里可以没有透明的玻璃窗户,可以不用穿棉布衣服,可以不用砖头做房子,但很难不用碗吃饭。
不用碗,难不成用石头敲一口石碗?
黄霸听懂了护城河是什么意思却没有领悟阶级的含义。
所以黄霸问出了第二个问题:“拦着别人不能过河?”
霍海放下笔,走到旁边,提起一盒麻将,倒在桌子上。
然后码放了一排,摆放整齐:“规则是,上一层不能完全承载在某一个下层身上,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两个下层才能抗一个上层。”
“规则二是,从第二层开始,每一个麻将需要自身层数N加1的空格空间才能生存。”
“你摆吧。”
黄霸看了一眼,就按照规则开始码放。
第一层所有基座是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
但是第二排开始首先就是一个麻将要占据三格,其次第二层不能是单个麻将承载,就跟砌砖墙一样,必须不能对缝。
也就是说,至少要四格底座,才能放一个麻将。
第二层放上后,如何放第三层成了问题。
很快黄霸领悟了,又加了一排密密麻麻的底座,又把第二层摆放的一样。
这样,两个底座两个第二层,就能扛起一个第三层了。
看着底座,又看着上面空间巨大的第三层麻将,黄霸反应了过来:“这是……”
霍海抬头看了看黄霸,又回到自己的桌案上继续处理公文。
黄霸参悟了阶级,也明白了金字塔结构。
更明白了护城河是什么意思。
因为第三层空间有限,就能容纳那几个。
如果进来一个新的,那就得被挤下去一个。
原来如此。
黄霸:“那为什么他们还愿意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写成书?”
霍海:“如果没有规则,谁愿意在最下面那层?为什么要讲规则?是因为下层的人觉得自己能爬上去。”
黄霸感觉,霍海简短的两句话,已经触及了自己的灵魂。
黄霸猛然间醒悟,自己愿意来大司农衙门,不正是因为一切的新商改规则都是大司农制定的么?
技术和规则是绑定的。
行业技术和行业规则是绑定的。
黄霸:“我知道怎么打击他们了。”
霍海抬头:“你说说看。”
黄霸:“权利分离。”
“技术上我们不是一直在讨论专利权么?专利权就是用来保护技术的拥有权的,而技术产生的利益由技术的拥有权带来,但权利不只是技术拥有权,还有使用权,还有学习传播权,还有署名权……等等等等,我们把这些权和利分别做区分。”
“其中,学习传播的权,属于朝廷。”
“学习的利,属于所有学生。”
听到黄霸这么说,霍海笑了笑。
科举状元,真不给你开玩笑。
霍海已经怀疑黄霸就算不科举,也应该是历史上的某个著名官员了。
有点厉害。
他提出的这个方法,道理很简单。
行业技术和行业规则是绑定的。
但不代表行业规则是一体的。
行业规则是可以拆分的。
拆分之后,留下可以足够支撑这个阶级结构的存在,而把其中一些朝廷需要的东西抽取出来,这些规则不能让技术拥有者制定,而应该是朝廷制定。
这样一来,朝廷就强势插入了行业规则和行业技术架构之中,并且起到了主要地位。
————
新年快乐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