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过处,婴孩啼哭,荒宅老妇,众生枯骨,九幽下黄泉杳无,三尺棺我主臣服……”
寂静夜色里,昏黄烛火微微摇曳,海奉明抑扬顿挫,提起阴府之主,话音略显沉重,透着一股愤怒与凝重。
“阴府之主初次现身,是在四百年前,那时候,她寡居于乡野,拒绝再嫁,每日起早贪黑地务农、织布,含辛茹苦地拉扯大独子。
后来儿子娶妻,夫妻俩对她孝敬有加,本以为苦尽甘来,想不到她越活越长,等待她八十岁时,已然五世同堂。
那时候,儿子寿至甲子,年老体弱,阴府之主病魔缠身,家里人将寿棺都备好,可她偏偏撑着一口气,始终不离世。”
看了眼窗外皎月,海奉明继续道:“富贵人家都有可能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贫民百姓,耗光金钱后,儿子对阴府之主越来越不耐烦,等她宛如返老还童般长出新牙时,儿子更是恐惧。
恰逢重孙生病,久治难愈,儿子听信术士之言,竟觉得是老母在吸食子孙福泽,欲要将老母丢弃荒野,阴府之主疼爱子孙,接受其安排,独宿早已挖好的瓦罐坟中,一日一食,一食一砖。
阴府之主已经接受命运,想不到儿子时来运转,因帮助贵人,意外发了笔横财,全家都搬到镇上居住,做起买卖。
阴府之主饿地实在受不了,就让路人带话,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之余,她就让人告诉儿子,临死前,她想再吃一顿团圆饭,想看孩子们最后一眼。
结果儿子怕见面后,自家来之不易的福气再被母亲夺去,只身前来,虽遗憾没见到子孙,但见到儿子,尤其是他带来了自己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丰盛美食,阴府之主依旧欢喜。
然而,儿子走后不久,她便口吐白沫,腹痛难忍,她本以为是自己久不食荤腥,大鱼大肉下才会这般,年老体弱,恐怕受不了这遭折磨,已然接受死亡。
想不到弥留之际,儿子去而复返,在她坟前哭诉,言他是被迫无奈,才不得不下药,并亲手堵上了最后几块砖,将坟墓彻底封死。”
海奉明语气唏嘘:“本来坦然赴死的阴府之主万万想不到她十月怀胎又亲手养大的孩子竟这么迫不及待地要置自己于死地,本来逆来顺受的她,心中生出一股怨气,最终七窍流血,不甘而亡。”
———
“人死有执,即化为鬼!阴府之主灵魂徘徊不去,她虽恨儿子,但起初未曾想过害他,只想再看一看子孙,没想到头七没过,就被儿子带人连夜挖坟,剔除腐肉,将骨头研磨成粉,卖给城中一位渴望通过吞食长寿者骨粉延寿的老爷。
亲眼目睹这一幕的阴府之主彻底疯了,死后百日,她借怨气化为厉鬼,当着儿子面,亲口将子孙生吞入腹,任凭其哀求,都无动于衷,后又将那购置骨粉的富家老爷全家杀害,只留下悔不当初的儿子自焚于墓前,她则杳无音讯。”
轻抿一口茶水润一润喉,见玄明听得入神,是一个合格听众,海奉明满意之余,想起后续之事,不由咬牙道:
“阴府之主再出现时,已是两百年前,那时候,她已是一位练气圣胎境大鬼,实力滔天,在各地犯下大案,索要童男童女,广法司数次追捕,都被其逃之夭夭,甚至出动一位练神真君,都被其带伤逃脱。
一百五十年前,她再次现世,联合阴山宗,以七万童男童女为祭,一城百姓为牲,进阶练神,道化阴府,正式称阴府之主。
此事一出,陛下雷霆大怒,责令广法司严查,天地院与乾坤楼等协理,务必要将阴山宗与阴府连根拔起。
事后,阴山宗虽覆灭,但阴府之主狡诈,竟逃入幽冥之地,此事只能暂时搁置。
时隔一百五十余年,阴府卷土重来,此事已上报朝廷,陛下再次下令严查。
这案牵连甚广,除了我风阳郡,周遭数郡均波及在内,有练神前辈猜测,是那位阴府之主修行到了关键时刻,才需要孩童献祭。”
玄明疑惑道:“各地神灵竟对此事一无所知?”
不满地冷哼一声,海奉明道:“那阴府之主神通广大,似乎掌握一件秘宝,能够瞒天过海,时间一长,连记忆都会被抹去。
加上处事小心,专门找下县下手,土地社公被闭塞耳目,又有某些阴神受不住诱惑,与其同流合污,渴望入阴府修行,为其扫尾,再有人族拍花子做幌子,阴神不涉阳间人事,种种因素叠加,欺上瞒下,这才隐瞒十年之久。”
———
解惑之余,玄明心起波澜。
对阴府之主的前尘往事,他不做评判,只叹了一句:“人心难测,世事无常。”
生前有多可怜,死后有多可恨。
对与错,早就不能轻易概论,不过来日若他有能力又遇上,依旧会毫不犹豫地镇杀,既因结下恩怨,又因道心难平。
不管是海奉明,还是玄明,都没在这个话题上再论,此事如何,要看后续,海奉明提起此事,也是提醒玄明暗自小心。
一盏茶见底,仔细思量刚才谈话,过滤掉其他内容,玄明抓住另一个重点。
“敢问道友,何为道化阴府?练神秘要可在由法升道?”
对练神,玄明有时会思量。
既然练精重术,练气重法,那么练神是否是重道?由表及里,重重剖析与升华?便如练精于下,练气于中,练神于上,层层递进?
过去,他只能自己思索,上次见过海奉明后,知晓其已触摸到练神门槛儿,玄明便惦记上他,想要寻个机会问清楚。
这也是他赴约前来的原因之一。
如今机会正好,他正好提出来,能得到答案最好,没答案也不强求,车到山前必有路,或许等他修为臻至圣胎境或参悟出《黄庭经》另外两部,便可水到渠成地知晓。
大有深意地看了眼玄明,海奉明低头思量,玄明也没出声打扰,直到片刻,这位法家大修才道:“道友猜的没错。”
起身仰天望月,海奉明负手而立,背影在月光映衬下显得高大挺拔,他解释道:
“法、道、儒、墨、兵、佛等百家虽修行法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在修精气神,上品道基方有练神之望,皆因练神要以道基承载自身大道,演化道域,唯有上品才可载道,如此才算是真正道有所成。
道域之外,万道齐辉;道域之内,一道独尊,勉强称得上一方天地,至于大小,与道基、底蕴、悟性、道心等都息息相关,阴府便是阴府之主的道域。
各家对道域称呼不尽相同,法称法地,道称仙乡,佛称净土,儒称书山,医称杏林,墨称桃源,农称阡陌。”
似乎想起什么,海奉明语气变得古怪,有种又爱又恨之感:“武夫与兵家就有些混杂,纯粹兵家弟子称道域为止戈,也有些兵将是纯正武夫,多是走以力破万法之路,哪怕成就练神,亦无道域,或者说拳头、兵刃,便是他们的域。
武夫多桀骜不驯,自古逞匹夫之勇者不知凡几,一怒之下血溅五步者更是不计其数,与墨家游侠一样,都胆大包天,以武犯禁,不受朝廷青睐。”
顿了顿,海奉明添上几句:“可不得不承认,他们确有可取之处。”
跟玄明对视一眼,感受到这位道友认同的目光,海奉明满意,再接再厉:
“百家道域特色不同,法以严,道最玄,佛慈悲,儒广博,墨机巧,医生机最盛,兵杀伐最利,农知足常乐,武攻击第一,道域无有高下,倘若交锋,只看大道长短远近。”
观月思忖,海奉明道:“练神同样有四境,只是我只听师父讲过第一境,凝道域,上玄关,化灵为神,这一境为阴神境,修成之后,也夜间出游,上天入地,一夜遨游三千里。
当日睡中论道,我便是以凝聚的一点神念,引你灵觉入太虚。”
沉默数息,他再道:“武者游侠以三尺剑抒心中意气,神道有举头三尺有神明之说,我法家也以三尺法护天下黎民。
人间法度三尺地,我的道域是三尺法典,寰宇三尺,既是君王、臣子与百姓,又是庙堂、江湖与市井。”
海奉明语气骤然严肃:“目无三尺者,皆可捉可困可杀。”
此话一出,森然杀机一闪而逝,玄明都生出一股压力,瞬间毛骨悚然,虽稍纵即逝,但海奉明的决心,他感受到了。
眼见海奉明没了继续讲述的兴致,玄明起身而立,对他稽首一拜:“多谢道友解惑,此恩贫道铭记于心。”
转身,海奉明扶起玄明:“道友不必如此,即便我不说,道友日后也会知晓,海某算是看道友顺眼,才交浅言深。”
玄明笑而不语,没说其他话,听着墙外传来孩童嬉闹声,海奉明提议两人出去走一走,玄明欣然答应,带着重化为驴的灵鹿,与海奉明、海延年一起,刚出院就在巷口遇上一口白牙。
确切地说,是肤色与夜色融为一体的包仁义,这小子一直守在门口,盯着海宅,见到他们出门,他立刻蹿了出来。
将这小子放到毛驴身上,他们穿小巷,入长街:杂耍、喷火、变脸、杂戏、皮影、说书、梆子、小食……
看郡城热闹夜市,体会夜晚人间烟火,清明上河,夜风吹拂,送来桂花芳香,令人更沁人心脾,寂静与喧嚣并存,灯火与星辰辉映,如满天繁星洒落人间,大小灯火便是光亮不同的星辰,只是九天沉静,人间繁华。
由天星与人星,玄明想到人体窍穴,不由心中一动,生出别样感悟,已开窍穴运转更微妙,尚未开辟的窍穴有部分微微生光,只是眼下不是突破之时,被他压下。
纵然如此,玄明仍心花怒放,再看夜市人来人往,只觉人间值得,这大概便是红尘炼心的意义,先远离尘世定心,再入尘世炼心,成一颗无垢纯净的道心。
毛驴上,包仁义眨眼问道:“道长看上去很高兴。”
玄明点头,包仁义继续道:“我也高兴。”
看了眼前方那道背影,他咧嘴笑:“因为先生高兴。”
海奉明闻言一笑,身上气质都柔和几分,海延年小声道:“马屁精。”
啪一巴掌打在头上,海奉明瞪了眼海延年,后者后知后觉,立刻闭嘴。
毛驴上,包黑炭小孩得意一笑,下一刻就惊呼一声,差点儿被颠下去,忍不住附身抱住驴身两侧,海延年则哈哈大笑,朝毛驴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一起分过口水的兄弟!
玄鸟在一旁振翅鸣叫,唯恐天下不乱。
玄明与海奉明没理会后面四小只的打闹,只要有分寸,感情只会在打闹中慢慢加深,两人边走边聊,直到夜深才归家。
感谢言万物可揆度大大的200起点币打赏。
寂静夜色里,昏黄烛火微微摇曳,海奉明抑扬顿挫,提起阴府之主,话音略显沉重,透着一股愤怒与凝重。
“阴府之主初次现身,是在四百年前,那时候,她寡居于乡野,拒绝再嫁,每日起早贪黑地务农、织布,含辛茹苦地拉扯大独子。
后来儿子娶妻,夫妻俩对她孝敬有加,本以为苦尽甘来,想不到她越活越长,等待她八十岁时,已然五世同堂。
那时候,儿子寿至甲子,年老体弱,阴府之主病魔缠身,家里人将寿棺都备好,可她偏偏撑着一口气,始终不离世。”
看了眼窗外皎月,海奉明继续道:“富贵人家都有可能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贫民百姓,耗光金钱后,儿子对阴府之主越来越不耐烦,等她宛如返老还童般长出新牙时,儿子更是恐惧。
恰逢重孙生病,久治难愈,儿子听信术士之言,竟觉得是老母在吸食子孙福泽,欲要将老母丢弃荒野,阴府之主疼爱子孙,接受其安排,独宿早已挖好的瓦罐坟中,一日一食,一食一砖。
阴府之主已经接受命运,想不到儿子时来运转,因帮助贵人,意外发了笔横财,全家都搬到镇上居住,做起买卖。
阴府之主饿地实在受不了,就让路人带话,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之余,她就让人告诉儿子,临死前,她想再吃一顿团圆饭,想看孩子们最后一眼。
结果儿子怕见面后,自家来之不易的福气再被母亲夺去,只身前来,虽遗憾没见到子孙,但见到儿子,尤其是他带来了自己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丰盛美食,阴府之主依旧欢喜。
然而,儿子走后不久,她便口吐白沫,腹痛难忍,她本以为是自己久不食荤腥,大鱼大肉下才会这般,年老体弱,恐怕受不了这遭折磨,已然接受死亡。
想不到弥留之际,儿子去而复返,在她坟前哭诉,言他是被迫无奈,才不得不下药,并亲手堵上了最后几块砖,将坟墓彻底封死。”
海奉明语气唏嘘:“本来坦然赴死的阴府之主万万想不到她十月怀胎又亲手养大的孩子竟这么迫不及待地要置自己于死地,本来逆来顺受的她,心中生出一股怨气,最终七窍流血,不甘而亡。”
———
“人死有执,即化为鬼!阴府之主灵魂徘徊不去,她虽恨儿子,但起初未曾想过害他,只想再看一看子孙,没想到头七没过,就被儿子带人连夜挖坟,剔除腐肉,将骨头研磨成粉,卖给城中一位渴望通过吞食长寿者骨粉延寿的老爷。
亲眼目睹这一幕的阴府之主彻底疯了,死后百日,她借怨气化为厉鬼,当着儿子面,亲口将子孙生吞入腹,任凭其哀求,都无动于衷,后又将那购置骨粉的富家老爷全家杀害,只留下悔不当初的儿子自焚于墓前,她则杳无音讯。”
轻抿一口茶水润一润喉,见玄明听得入神,是一个合格听众,海奉明满意之余,想起后续之事,不由咬牙道:
“阴府之主再出现时,已是两百年前,那时候,她已是一位练气圣胎境大鬼,实力滔天,在各地犯下大案,索要童男童女,广法司数次追捕,都被其逃之夭夭,甚至出动一位练神真君,都被其带伤逃脱。
一百五十年前,她再次现世,联合阴山宗,以七万童男童女为祭,一城百姓为牲,进阶练神,道化阴府,正式称阴府之主。
此事一出,陛下雷霆大怒,责令广法司严查,天地院与乾坤楼等协理,务必要将阴山宗与阴府连根拔起。
事后,阴山宗虽覆灭,但阴府之主狡诈,竟逃入幽冥之地,此事只能暂时搁置。
时隔一百五十余年,阴府卷土重来,此事已上报朝廷,陛下再次下令严查。
这案牵连甚广,除了我风阳郡,周遭数郡均波及在内,有练神前辈猜测,是那位阴府之主修行到了关键时刻,才需要孩童献祭。”
玄明疑惑道:“各地神灵竟对此事一无所知?”
不满地冷哼一声,海奉明道:“那阴府之主神通广大,似乎掌握一件秘宝,能够瞒天过海,时间一长,连记忆都会被抹去。
加上处事小心,专门找下县下手,土地社公被闭塞耳目,又有某些阴神受不住诱惑,与其同流合污,渴望入阴府修行,为其扫尾,再有人族拍花子做幌子,阴神不涉阳间人事,种种因素叠加,欺上瞒下,这才隐瞒十年之久。”
———
解惑之余,玄明心起波澜。
对阴府之主的前尘往事,他不做评判,只叹了一句:“人心难测,世事无常。”
生前有多可怜,死后有多可恨。
对与错,早就不能轻易概论,不过来日若他有能力又遇上,依旧会毫不犹豫地镇杀,既因结下恩怨,又因道心难平。
不管是海奉明,还是玄明,都没在这个话题上再论,此事如何,要看后续,海奉明提起此事,也是提醒玄明暗自小心。
一盏茶见底,仔细思量刚才谈话,过滤掉其他内容,玄明抓住另一个重点。
“敢问道友,何为道化阴府?练神秘要可在由法升道?”
对练神,玄明有时会思量。
既然练精重术,练气重法,那么练神是否是重道?由表及里,重重剖析与升华?便如练精于下,练气于中,练神于上,层层递进?
过去,他只能自己思索,上次见过海奉明后,知晓其已触摸到练神门槛儿,玄明便惦记上他,想要寻个机会问清楚。
这也是他赴约前来的原因之一。
如今机会正好,他正好提出来,能得到答案最好,没答案也不强求,车到山前必有路,或许等他修为臻至圣胎境或参悟出《黄庭经》另外两部,便可水到渠成地知晓。
大有深意地看了眼玄明,海奉明低头思量,玄明也没出声打扰,直到片刻,这位法家大修才道:“道友猜的没错。”
起身仰天望月,海奉明负手而立,背影在月光映衬下显得高大挺拔,他解释道:
“法、道、儒、墨、兵、佛等百家虽修行法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在修精气神,上品道基方有练神之望,皆因练神要以道基承载自身大道,演化道域,唯有上品才可载道,如此才算是真正道有所成。
道域之外,万道齐辉;道域之内,一道独尊,勉强称得上一方天地,至于大小,与道基、底蕴、悟性、道心等都息息相关,阴府便是阴府之主的道域。
各家对道域称呼不尽相同,法称法地,道称仙乡,佛称净土,儒称书山,医称杏林,墨称桃源,农称阡陌。”
似乎想起什么,海奉明语气变得古怪,有种又爱又恨之感:“武夫与兵家就有些混杂,纯粹兵家弟子称道域为止戈,也有些兵将是纯正武夫,多是走以力破万法之路,哪怕成就练神,亦无道域,或者说拳头、兵刃,便是他们的域。
武夫多桀骜不驯,自古逞匹夫之勇者不知凡几,一怒之下血溅五步者更是不计其数,与墨家游侠一样,都胆大包天,以武犯禁,不受朝廷青睐。”
顿了顿,海奉明添上几句:“可不得不承认,他们确有可取之处。”
跟玄明对视一眼,感受到这位道友认同的目光,海奉明满意,再接再厉:
“百家道域特色不同,法以严,道最玄,佛慈悲,儒广博,墨机巧,医生机最盛,兵杀伐最利,农知足常乐,武攻击第一,道域无有高下,倘若交锋,只看大道长短远近。”
观月思忖,海奉明道:“练神同样有四境,只是我只听师父讲过第一境,凝道域,上玄关,化灵为神,这一境为阴神境,修成之后,也夜间出游,上天入地,一夜遨游三千里。
当日睡中论道,我便是以凝聚的一点神念,引你灵觉入太虚。”
沉默数息,他再道:“武者游侠以三尺剑抒心中意气,神道有举头三尺有神明之说,我法家也以三尺法护天下黎民。
人间法度三尺地,我的道域是三尺法典,寰宇三尺,既是君王、臣子与百姓,又是庙堂、江湖与市井。”
海奉明语气骤然严肃:“目无三尺者,皆可捉可困可杀。”
此话一出,森然杀机一闪而逝,玄明都生出一股压力,瞬间毛骨悚然,虽稍纵即逝,但海奉明的决心,他感受到了。
眼见海奉明没了继续讲述的兴致,玄明起身而立,对他稽首一拜:“多谢道友解惑,此恩贫道铭记于心。”
转身,海奉明扶起玄明:“道友不必如此,即便我不说,道友日后也会知晓,海某算是看道友顺眼,才交浅言深。”
玄明笑而不语,没说其他话,听着墙外传来孩童嬉闹声,海奉明提议两人出去走一走,玄明欣然答应,带着重化为驴的灵鹿,与海奉明、海延年一起,刚出院就在巷口遇上一口白牙。
确切地说,是肤色与夜色融为一体的包仁义,这小子一直守在门口,盯着海宅,见到他们出门,他立刻蹿了出来。
将这小子放到毛驴身上,他们穿小巷,入长街:杂耍、喷火、变脸、杂戏、皮影、说书、梆子、小食……
看郡城热闹夜市,体会夜晚人间烟火,清明上河,夜风吹拂,送来桂花芳香,令人更沁人心脾,寂静与喧嚣并存,灯火与星辰辉映,如满天繁星洒落人间,大小灯火便是光亮不同的星辰,只是九天沉静,人间繁华。
由天星与人星,玄明想到人体窍穴,不由心中一动,生出别样感悟,已开窍穴运转更微妙,尚未开辟的窍穴有部分微微生光,只是眼下不是突破之时,被他压下。
纵然如此,玄明仍心花怒放,再看夜市人来人往,只觉人间值得,这大概便是红尘炼心的意义,先远离尘世定心,再入尘世炼心,成一颗无垢纯净的道心。
毛驴上,包仁义眨眼问道:“道长看上去很高兴。”
玄明点头,包仁义继续道:“我也高兴。”
看了眼前方那道背影,他咧嘴笑:“因为先生高兴。”
海奉明闻言一笑,身上气质都柔和几分,海延年小声道:“马屁精。”
啪一巴掌打在头上,海奉明瞪了眼海延年,后者后知后觉,立刻闭嘴。
毛驴上,包黑炭小孩得意一笑,下一刻就惊呼一声,差点儿被颠下去,忍不住附身抱住驴身两侧,海延年则哈哈大笑,朝毛驴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一起分过口水的兄弟!
玄鸟在一旁振翅鸣叫,唯恐天下不乱。
玄明与海奉明没理会后面四小只的打闹,只要有分寸,感情只会在打闹中慢慢加深,两人边走边聊,直到夜深才归家。
感谢言万物可揆度大大的200起点币打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最新章节,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最新章节,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