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还在头疼如何劝谏崇祯千万别这么搞。

  十张网虽然没有在三个月内奏效,但随着时间的持续也显现出来了他的威力。

  “十年不解之局”似乎看到了希望。

  河南那里已然传来捷报。

  闯塌天刘国能在湖广率先投降熊文灿,部下只有五千人跟随他一同投降。

  大部分自走或遣散归了老回回以及革里眼贺一龙。

  他投降朝廷后,甘为鹰犬,掉过头来镇压起义军。

  张献忠想要智取河南,冒充官军,驻扎在南阳城外。

  左良玉已然是军阀作风了,出现在老子的地盘上竟然不来拜码头,你他娘的是哪支部队的?

  故而派人叫张献忠这支官军队伍的主将前来拜见。

  张献忠害怕暴露,不敢拜见,直接拔营而走,结果被左良玉领兵追上。

  一箭射中他的眉心,又一箭贯穿了张献忠正在拉弓反击的手指。

  不仅如此,左良玉靠近后,张献忠的脸也被他划了一刀,血流如注。

  幸亏有一堵墙孙可望相助,奋力抵抗,张献忠这才得以脱身。

  张献忠受伤严重,汇合老回回、革里眼等人拥兵十万转入湖广等地。

  他发现周遭并无多少盟友,短时间内再也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战事。

  结果又被熊文灿派人袭击,左良玉又追到湖广境内以作威慑,熊文灿才派人前去劝降。

  张献忠犹豫不决,又逃走。

  洪承畴则是下令追击。

  熊文灿认为如今的情况是贼势微我军连胜,可以招抚(张献忠)。

  我军未曾战胜则不可招抚(贺今朝),请朝廷下诏书,招抚张献忠,让他去与贺今朝自相残杀。

  以此来做考验,否则便围剿不招抚。

  在熊文灿几次招抚下,张献忠觉得短时间内无法跟官军对峙,也想要趁机修养,遂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招安。

  听闻贺今朝都要打到四川去了,朝廷就是想要平定湖广在进入四川围剿。

  张献忠觉得自己在前方顶着朝廷官军的进攻,旁边没有人策应。

  李自成扛起闯王的大旗,直接被打废了,自己也受了这么严重的伤。

  反倒是贺今朝那里平安无事,反倒地盘越来越大,这让张献忠觉得心里极为不平衡。

  暂且的伏低做小,让朝廷把矛头指向贺今朝,是他的军师给出的主意。

  群贼当中,唯有贺今朝的实力够强,他不顶在前头跟着官军作战,一直躲在后面,让咱们顶在前头,实在是个卑鄙小人!

  按照反贼的传统理念,谁最强才会容易招惹朝廷的围攻。

  先前的王二、王嘉胤、紫金梁、高迎春、李自成等人不都是吃了朝廷的大亏!

  接下来只有贺今朝被朝廷官军重创,八大王到了那个时候才能真正的主宰天下。

  为了今后大计,为何不伪降?

  如此才能换取喘息之机,甚至让朝廷去消灭自己的竞争对手。

  八大王才是最能当皇帝的那个人。

  至于朝廷要调拨咱们去镇压其他起义军,那便是听调不听宣。

  张献忠深以为然。

  自从掘了皇陵,又跟李自成抢皇帝的仪仗和“皇家乐队”,又自称皇帝。

  他早就不是曾经的那个小反贼了,开始奔着定鼎天下的方向发展。

  当然谋士自是没有跟他说,自古以来当皇帝的都极为有“天子像”。

  像他这种眉心受创,脸上被划了一刀,今后结痂之后,怕是也极为影响面容。

  似乎这种破了相的人,按照术士的理论,是极为难当皇帝的。

  纵然是当了皇帝,怕也是不会一统天下。

  张献忠派兵占据谷城,贴出告示,愿意解甲归朝,拘役集和了谷城的乡绅为他作保,要求朝廷允许招安。

  为此找到了颇有渊源的宿将陈洪范。

  此人是熊文灿手底下的唯二总兵,但实力与左良玉丝毫没有可比性,他手中只有两千出头的人马,还不都是精锐。

  张献忠派人带了珍宝美女去见陈洪范,什么大恩未报,今后愿追随将军之类的。

  陈洪范自然大喜过望,想他征战多年,参与了明末许多战役,如入朝作战,萨尔浒之战,京师保卫战、平定吴桥兵变等等。

  再加上又与吴三桂同里戚谊的关系,可谓是老资格了。

  但年老越大,实力越弱,别看挂着总兵的名字,可一点都不开心。

  但他也想着建立奇功,听到张献忠主动来投,自然大喜过望,出面与熊文灿斡旋。

  所以面对张献忠的投降,熊文灿极为开心。

  自从出任总理之后,就想法子招抚,如同郑芝龙一样。

  先前印发了大量的檄文,就是为了招抚。

  如今人家主动送上门来,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闯塌天的早一步投降,还愿意率部从军赎罪,更是让熊文灿觉得张献忠是真的。

  杨嗣昌在前线回复刘国能投降的时候,告诉熊文灿一个原则。

  那就是刘国能可以对标白广恩、张妙手之类的,官至参将、都司。

  如刘士杰、马俊才在左良玉军中效命,官至守备,可以准许。

  刘国能是真的投降,还说什么奉母之命,极为有悔过之一,在请降的时候还顿首说,愚民陷于不义,蒙大明给机会改过自新。

  愿意率领麾下为总理在军中效死力。

  如此珠玉在前,让熊文灿如何能不兴奋?

  只要招抚了这个实力最强悍的,其余反贼如何能不投降?

  到时候全部驱赶到四川去与贺今朝打生打死,所以自是把这个功劳上书。

  尤其是张献忠在他军师的谋划下,还懂得了些许官场规则。

  自是要派人给熊文灿送去一批珍宝,以此来拉进双方的关系。

  熊文灿更加开心,既可以搞定荡平之功,今后还能继续有如此进项。

  熊文灿本人是没啥作战本事的,当初完全是被崇祯派来的太监给架在话头上。

  就在崇祯为贺今朝入川大为恼火的时候,也接到了五省总理熊文灿的上书。

  当他听闻张献忠请求招抚的时候,心里止不住的想要宰了这个人。

  但目前的形势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挖掘了他祖坟的主要凶手之一。

  在与张献忠这个小贼周旋,那大贼头贺今朝就要全占四川了。

  特别是当他听到锦衣卫传来,傅宗龙避战,贺今朝已经全占整个成都府,俘虏蜀王。

  傅宗龙拱手相让整个四川,就是为了不被贺今朝所杀等谣言。

  就算不是真的,但傅宗龙避战这件事是跑不掉的。

  要不然消息不可能迅速传到山西,定然是贺今朝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所以才会大肆宣扬。

  让山西的反贼尽管放心。

  此等谣言不会无根萍就传出来,傅宗龙作战不力,导致今天这种局面,崇祯恨不得立即派遣锦衣卫去四川把他抓回来关进诏狱里问罪。

  还有监军邵捷春,他是做什么吃的?

  亏得朕对他极为放心,可还不是让贺今朝那个小驿卒钻了空子?

  杨嗣昌却对这种谣言不去理会,只能说明傅宗龙让贺今朝无从下口,才会选择不远千里的来京师附近传播谣言。

  毕竟傅宗龙的求援信,以及贺今朝大破四川的谣言也就前后脚到的。

  除了贺今朝之外,谁会闲的传傅宗龙的谣言?

  按照官场的旧历,山陕之地皆是无人愿意去当官。

  如今贺今朝入侵四川,朝廷的官员除非脑子有泡,才愿意去四川当大官呢。

  故而杨嗣昌极力解释这定然是锤匪贺今朝派人散播,就是为了迷惑皇帝的。

  崇祯当即就反应过来了,极为暴躁的反问杨嗣昌,你就觉得朕是那种容易上当的人?

  那贺今朝在四川大杀四方,傅宗龙毫无办法是不是事实?

  杨嗣昌只得先赞同崇祯,然后才解释,说傅宗龙是为了把贺今朝困在四川,故意示弱。

  只有这样,才能让贺贼长久的远离山陕之地的老地盘。

  到时候朝廷大军入川,再那堵死贺今朝。

  崇祯这才收了自己的暴脾气,表示赞同。

  他就喜欢杨嗣昌这种什么事都能给出解决办法,而不是温体仁那种陛下什么事都自己做主。

  虽然第二种的感觉更爽,但总得有个人出主意不是?

  “那你的意思是同意招抚张献忠,调洪承畴去入川围剿贺今朝?”

  杨嗣昌没有立即回答。

  得益于他那个好爹杨鹤招抚失败的经验,他是不相信招抚的。

  故而他再次上奏道:“陛下,当让总督洪承畴全权处理此事,毕竟前方战机一触即发。”

  崇祯处理这么多年的朝政,对于大臣话里的意思,他是能明白。

  杨嗣昌没有直接表态,就是在拒绝。

  洪承畴全权处理此事做什么?

  还不是让他把张献忠等人全都给宰了。

  指定不能招抚!

  或者说主张以招抚为幌子,把张献忠这群贼寇全都暗中宰了。

  洪承畴这招玩的经验极为丰富。

  崇祯下意识的觉得不妥,反驳道:

  “岂有他来降,便一味剿杀之理,今后岂不是让天下人觉得朕说话是在放屁一样?”

  天子的话,当然是一言九鼎,如何能说了又改?

  杨嗣昌咽了咽口水,把话憋回去了。

  所以他才想要让洪承畴全权处理此事,事的洪承畴办得,骂名自然是由他背。

  此事当然与皇帝无关!

  至于跟反贼讲什么信誉,他们根本就没有信誉。

  先前冬天偷渡黄河,再加上陈奇瑜的招抚,哪一次他们讲信誉了。

  不管你说什么,张献忠之流都在拿你的话当放屁的。

  如此清醒的认知,杨嗣昌自然是觉得眼前的皇帝是没有的,故而只能把真话给咽进去。

  “陛下,洪承畴在前方战事才更清楚情况,且熊文灿虽然有些本事,但才能不如洪承畴。”

  杨嗣昌再次拱手道:“臣私以为,还是由洪承畴处理此事。”

  崇祯也开始变得迟疑起来,在剿抚当中举棋不定,若是招抚了张献忠,催促他入川绞杀贺今朝,官军在后督战,也能让他们杀出真火来。

  再加上原先反贼高杰、刘国能都在对待朝廷反贼当中,立下汗马功劳。

  崇祯挥挥手,让杨嗣昌下去,他要好好思考一二。

  但是随着前方太监刘元斌的返回,极力劝招抚张献忠之类的,好处极大。

  到时候也能让贺今朝没有盟友,再加上张献忠嫉妒贺今朝,定然会为朝廷效力。

  用张献忠诓骗贺今朝,他们两方发生火并,朝廷大军坐收渔翁之利,那岂不是一战功成?

  关键是朝廷还不用出一文钱,就能办成大事。

  节约成性的崇祯被说动了。

  但是他在圣旨上依旧写着剿抚并用。

  可刘远斌带着圣旨回去,就与熊文灿达成一致的目的,那就是大胆招抚。

  有什么问题,陛下给咱们当靠山呢。

  至于总督洪承畴想要杀人,完全都不用管他,直接被刘元斌的圣旨给送到四川去。

  洪承畴对于此事极为恼怒,再次上书,希望皇帝能够准许他在前方自决行事。

  换源app】

  莫要让总理熊文灿私自做主。

  杨嗣昌明知道造反者在不利的时候往往以受降为名以屈为伸,很少有真心实意,但又不能抗拒圣意。

  他只好再次提出要张献忠先去剿杀其他各股农民军,然后才可以招安,否则还应乘机砺兵严剿。

  崇祯却深受着太监所言不用增兵增饷就能大获全胜的诱惑,再次当面批驳杨嗣昌:

  “岂有他来投降,便说一味剿杀之理,此事勿要再提?

  且好好准备入川围剿锤匪贺今朝,争取一次灭了他!”

  张献忠被朝廷封为副总兵,屯师于襄阳西面的谷城,解散所部一万八千余人归农,仍留精兵万余名名,表示听候熊文灿调遣。

  张献忠对于投降并没有诚意,且不同于刘国能的真正投降,他自恃实力强大,不肯交出兵权。

  可熊文灿却把张献忠认为是闯塌天刘国能第二,只要招抚成功,他就能卸任总理,直接回广东养老去了。

  当张献忠在谷城举行请降仪式的时候,熊文灿派遣监军道张大经代表他受降。

  湖广巡抚按御史林铭球、分巡道王瑞与左良玉密谋,说张献忠一到就立即逮捕,熊文灿对此极为反对。

  说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莫要额外生事。

  左良玉气得一甩衣袖直接走了。

  如今贼寇受抚,他也用不着看左良玉的脸色,熊文灿对另外两个官员让他们去府城接受张献忠的请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驿卒开始当皇帝,从驿卒开始当皇帝最新章节,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