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和平安两人,也同样是满是意外。
这高丽,弹丸之地还是真能搞事情。
已经整这么多事情来了,居然还有别的!
“据咱所知道的消息,高丽这边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根本原因,是他将辛盹这个大权臣处死之后,释放了之前被辛盹打压的大部分军功阶层。
这算是认了输了,标志着他和那些朝臣们之间的斗法,落入了下风
但作为一个老国王,他并不甘心就此失败,手里面的权力被人夺走。
所以,很快便有了新一步的动作。
他挑选了很多年轻帅气的世家贵族子弟,让他们入宫,组成护卫,并给他们放了很大的权力。
想要用他们,和那些朝臣们对抗。
自然比不过当初给那个和尚辛盹所放的权力。
但他们的存在,对于那些高丽的朝臣们而言,也值得警惕。
辛盹之事后,有很多人都不想再经历一次类似的事。
所以这些人便动手了。
表面上看,高丽老国王的死因,是发现他所招这些年轻的护卫队之人,在后宫中乱搞。
其中有一个,还让他的后宫有了身孕。
大怒之下,将此人给处死,并且言语之中还暗示,要将举报的太监崔万秀也给一并处死。
崔万秀不想死,恐惧之下,就联合了一些人,先下手为强,把高丽的老国王给剁死了。
可实际,这只是一个直接原因和表面原因。
其后面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高丽的军功阶层等掌权之人怕被分权。
所以便将其给弄死,然后扶一个八岁的孩子上来当国王。
如此他们便可为所欲为,不用再担心那么多了……”
朱元璋所说这些,一部分是上辈子时知道的,高丽那边的相关消息。
另外一部分,则是从后世所看的高丽历史的相关记载。
高丽那边对抗也激烈,不安稳,不甘寂寞的人同样很多。
上辈子时,关于高丽这一次的政变,他是到了后面很长时间才逐渐知道原因。
高丽那边请求册封高丽王隅这么个新国王的请求,一直等到十来年后的洪武十八年时,自己才算是同意。
用这个办法,好好的拿捏了高丽一番。
高丽那里弄死高丽老王,除了政事堂的李仁任等之外,在他们背后还有北元鞑子的影子。
北元鞑子那边也同样不老实,一直在插手高丽那边的政务。
想要拉拢高丽让他们,让高丽和他们一心。
高丽的老王经历过不少的事,且当初元末天下大乱时,还组织人对抗元朝,想要趁机摆脱对元朝对他们的控制。
后面又降服了自己大明。
北元鞑子想要这样的人,带着高丽再次臣服于他们,并不容易。
所以,他就死了。
换上了这么一个八岁的孩子来登做新高丽王。
其目的不言而喻。
自然而然便是想要把高丽给争取到他们那边。
高丽国内,也同样有着大批亲元朝的人存在。
甚至于,亲元朝的人远比亲大明的人多。
出现这么一幕倒也正常,高丽作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多年。
认元朝为宗主国的时间不短,甚至于为其驸马藩属国。
如今北元那边虽然残喘,可是手里面的力量还不小,至少对于高丽而言,依然是个不能太过于惹的庞然大物。
可是这样的情况,显然并不是朱元璋所想要看到的。
上辈子时,在发生了这些事情后,他这边对高丽多加斥责。
比如在高丽那边,按规定向大明这边进贡五十匹马。
但有两匹马在路途之中死掉了。
那负责送过马的高丽使者,就私自弄两匹司马补充进去,补足了五十之数。
而自己这边在知道后,对高丽大加斥责。
说他们侍君不诚,有欺君罔上嫌疑,把他们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说他们若是不知悔改,就要动兵征讨,好好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礼。
并让他们把这马给带回去,重新弄马过来。
紧接着又因为高丽进贡时,所带的礼品过多,自己又对他们进行了一番的斥责。
说他们弄的东西太多,让他们改为三年一朝贡。
并再一次提到,若是还不知悔改,不老实,便出兵攻打高丽。
自己真的会因为这么点小事,就对他们大发雷霆吗?
当然不会。
无非就是通过外交上面的这些小漏洞,小题大作,敲山震虎,让他们变得老实。
对高丽老王身死这件事情里,有北元鞑子的影子在,还有他们后来对北元派遣使者臣服北元这事,自己都同样知道。
不过,却都没有提及。
之所以如此,还是想着给双方都留一定的回旋的余地。
不把这层窗户纸给捣破了。
有些时候,这层窗户纸还在,那事情就好说。
可一旦把这层窗户纸戳破了,那么出于种种的考虑,都不得不用强。
会把很多的后路都给堵死了。
而且,高丽那边也很有可能会因此,直接倒向北元那边去。
对自己灭北元的大计,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所以,自己才会采取这样的办法。
直到后面将纳哈出这些都给扫荡,让北元的势力越来越弱,且高丽那边,也在自己一次次次的训斥下,对待大明进贡的物品越来越多,端正态度之后。
才正式册封那王禑为高丽王。
但这辈子重新来过,朱元璋不想再这样做了。
上辈子自己的做法,证明了当时的策略还是很有效的。
但终究是有些无力,不够敞亮,没有打出威风来。
所以,这辈子他要派沐英和平安过去,对高丽那边好的清扫一下。
让高丽变成大明的形状。
不仅如此,在朱元璋的设想中,最终要把高丽那里给彻底的变成大明的领土,如此才好。
上辈子时,不知道那边的人居然那样恶心
等到现代生活了后,才发现这些棒子是真的极其无耻!
不断的窃取中华文化,还有各种的发明历史。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这么一位存在,到了他们那里都得被射瞎一只眼,落荒而逃,铩羽而归。
他们更是大宇宙国一样的存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是从他们那里而起,是以他们为中心,一层层的推进。
他们才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后面华夏文化都是受他们影响才出现的。
连屈原都要抢。
种种行为,令人作呕,也令人火冒三丈!
如今重回大明,自己还是皇帝,那有些事儿就必须要做了。
朱元璋觉得,高丽棒子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等玩意儿的存在,就是来恶心人的。
如今自己大明,所面对的局面和上辈子时所面对的局面,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自己手里面的钱财不多,北元那边龟缩于草原之上,不和大明进行大规模的交战。
西南有梁王,东北有纳哈出,草原上的部族,也都听从北元的号令。
想要将北元给彻底瓦解,给弄死,给解决掉,并不容易。
所以自己才会采用相对较为缓和的外交手段,来拉高丽,不让它彻底倒向北元。
可现在,事情却不同了。
经过自己的布置,用经济手段搅乱了草原。
让草原上的这些人疲于应对,打到了他们的痛处。
手里面的钱财也不少,如今老四,已经将剿灭海寇,所获得的很大一部分收获,让人给运了回来。
市舶司也正式开始远航,今后将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入大明。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对策自然而然也要跟着改变。
高丽那边,干出来了这等事儿,再让自己如同上辈子那样,只对他们用外交手段进行训斥,而没有真的对他们用强是不可能的。
这辈子就让他们明白,杀大明使者的后果!
倭国也好,高丽也好,今后别管是什么国也好,只要敢不知天高地厚,斩杀大明使者,都必须要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头悬北阙!
如此才不负大明之威!
上辈子是自己认知不到位,想着这些边远之地,国小民穷,过于贫瘠。
又山高路远,打他们不会有什么好处,反而容易让大明陷入战争泥潭,得不偿失。
所以,就列了很多的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要对这些地方动手。
但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现在朱元璋早已改变了主意。
这些地方,还是握在手里比较好。
如若不然,在今后就会被别的人所占据,还会危害华夏。
目的不同,那么所用的手段自然也将会随之变化。
永远都不要嫌领土太多。
沙俄这个从北元这里,学了一些大国管理经验的地方,都能拥有那么多的领土,还能降之给守住,那么大明也一定能行。
“好狗胆!居然敢暗地里和北元如此勾搭,眉来眼去,狗高丽已有取死之道!”
平安怒骂出声,看得出来高丽所干出来的这些事儿,把他彻底给惹毛了。
北元乃是他们死磕的对象,有不共戴天之仇。
结果现在,狗高丽不知天高地厚,杀大明使者,居然还要勾搭北元!
这怎么能让他忍受的了?
沐英并未说话,但从其神态上的变化也能看得出来,对于这一个事情,他同样很气愤。
显然已经动了真怒。
“哦,对了,那被杀的高丽老王,也同样有着各种的传闻。
比如他生不出来儿子,无人继承王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喜欢男的,有龙阳之好。
甚至于还有传言说,他早年在北元那边当质子时被玩坏了。
之前那个名叫辛盹的和尚,之所以会那么受他的重视,甚至于能让其代行王权,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和尚貌美。
至于后面,他召集那些年轻的贵族子弟们入皇宫当侍卫,有给他们权力,通过他们来制衡朝臣的目的。
除此之外,也有龙阳之好的原因在作祟……”
还能这样?玩的真花!
听了朱元璋所言,朱标,沐英,平安几人都是目瞪口呆。
有被这个消息给惊到了。
蛮夷果然是蛮夷,真真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当然,这些咱只是那么一说,至于保不保真,咱也不太清楚。
咱姑且一说,你们姑且一听,心里面有个印象也就算了。
他是不是有这样的癖好,对于接下来高丽之行,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沐英平安用力点头,表示记住。
至于平安……看他的神情就知道,一时半会儿大部分的心思,还沉浸在这突然间所听到的劲爆消息里没有回过神来。
“咱这次让你们往高丽那边去,是在为接下来对北元用兵做打算。
对北元用兵已经快了,最多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里面,会对其发起总攻,一举将其给彻底击破。”
刚刚还大部分心神沉浸在高丽老王玩的真花的事情里,没有走出来的平安。
闻言立刻就将这点心思,给抛到了九霄云外。
“陛下,臣请令,愿为先锋,破灭北元!”
他们这边,和元鞑子打了这么多年,偏偏到了最后的关头,北元朝廷逃到了草原上。
导致了灭北元的事儿没有尽全功,想想就让人遗憾。
他们这些武将里,又有几人不想着把北元给灭了?
此时从陛下这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那又怎么能忍得住?
自然是要在第一时间请战。
“看你这次在高丽那边的表现吧,要是表现的可圈可点,那咱在今后灭北元之战里,给你一个先锋当当也而不是不可能,”
朱元璋随口画饼。
当然,也不全是画饼。
平安若真的在这次高北元之行表现的还可以,证明了他已经是个成熟体的平安,那让他当个先锋也不是不行。
靖难之役,他已经用实打实的战绩,表明了他有这个能力。
朱元璋唯一所忧虑的,就是平安这个时候,到底有没有靖难时的那种水平。
平安听到自己家义父的话,一时间都有些惊到了。
话说,他刚才请为先锋,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
灭北元的事,别说是当先锋了,就算是让他当个小卒,他都乐意,都要参与。
哪能想到自己一开口,陛下居然给了这么一个回答,这让他如何不激动?
惊喜!实在是太惊喜了!
“陛下放心,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一定会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陛下,臣也愿意为灭北元出力!”
比较淡然的沐英,这次也不再淡然了。
他真着急了。
早知道陛下在这次的事情上,会如此大方,那他说什么也要赶紧请战。
灭北元之战,谁不想在里面出一份力?
“准了,你们把高丽那边的事情完成后,接下来咱会优先考虑你们参与北原之战,职位还不会太低。”
朱元璋望着沐英,给出了确定的回答。
灭北元的战斗,是蓝玉的成名之战。
但是蓝玉的性格,着实是有些不怎么行。
且这辈子和上辈子时情况也大为不同。
上辈子到了洪武二十几年时,天德,文忠,邓愈等这些能打的名将,都去世的差不多了。
而文英在云南那边镇守,也没有办法出手。
所以才让蓝玉领兵,打了这么一战。
可现在不一样,如今才洪武九年。
天德,邓愈,文忠等这些人都还在,西南那边,还没有着手进行对付。
文英这孩子也能抽得出手。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北元之战自然而然是轮不到蓝玉挂帅。
若无意外,将会是天德挂帅出征,总揽全局。
蓝玉的性格不行,还是先磨砺磨砺吧。
今后再给他找合适的出路。
如今还在锦衣卫当中任职的蓝玉,并不知道悄然之间,他的命运便已经被朱元璋另有安排。
“对了,你们这次去高丽那边,别的不说,这耽罗岛需要将之给占领下来,为我而大明所有。”
朱元璋指着地图上的那一块岛屿,对沐英和平安两人说道。
耽罗岛在后世也叫济州岛,是一处极好的岛屿,地理位置很优越。
可以说基本上处于高丽,倭国,还有大明这边的中间位置了。
简直就是对高丽,倭国用兵的桥头堡,为不会沉没的航母。
将之给拿下来,并在那里屯兵,意义重大。
“据咱所知,这里如今还属于北元,北元在上面设立了机构,主要负责为北元养马。
不过,现在应该会有一些高丽人在上面插手。
你们过去之后,不能被他们给迷惑了。
认为那是高丽的地方。”
沐英平安用力点头,将之给记下……
接下来朱元璋又给他详细的说了,他这次针对高丽那边的计划。
以及所知道的,更为详细的一些高丽的情报。
战略上蔑视敌人,但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
哪怕高丽不过弹丸之地,他这边想要对其动手,也必须要做出万全之策。
如此才能避免事情出现什么意外。
沐英平安也都随之郑重起来,或者说沐英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轻视……
一直到中午,马皇后那边差人前来,说坤宁宫那边已经做好饭了,让他们去吃。
朱元璋朱标,和沐英平安几人一起离去,结束了这次谈话。
在坤宁宫那边吃过饭后,朱元璋,朱标,沐英平安几人再度对高丽的事情进行商讨。
一直持续到了吃晚饭之时……
……
五天之后,大明前往高丽的使团出发……
武英殿内,朱元璋手指在御案上轻轻的敲击,目光有些悠远,带着期待。
文英和保儿两人此番出使高丽,不知道能碰撞出什么样精彩的火花……
这高丽,弹丸之地还是真能搞事情。
已经整这么多事情来了,居然还有别的!
“据咱所知道的消息,高丽这边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根本原因,是他将辛盹这个大权臣处死之后,释放了之前被辛盹打压的大部分军功阶层。
这算是认了输了,标志着他和那些朝臣们之间的斗法,落入了下风
但作为一个老国王,他并不甘心就此失败,手里面的权力被人夺走。
所以,很快便有了新一步的动作。
他挑选了很多年轻帅气的世家贵族子弟,让他们入宫,组成护卫,并给他们放了很大的权力。
想要用他们,和那些朝臣们对抗。
自然比不过当初给那个和尚辛盹所放的权力。
但他们的存在,对于那些高丽的朝臣们而言,也值得警惕。
辛盹之事后,有很多人都不想再经历一次类似的事。
所以这些人便动手了。
表面上看,高丽老国王的死因,是发现他所招这些年轻的护卫队之人,在后宫中乱搞。
其中有一个,还让他的后宫有了身孕。
大怒之下,将此人给处死,并且言语之中还暗示,要将举报的太监崔万秀也给一并处死。
崔万秀不想死,恐惧之下,就联合了一些人,先下手为强,把高丽的老国王给剁死了。
可实际,这只是一个直接原因和表面原因。
其后面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高丽的军功阶层等掌权之人怕被分权。
所以便将其给弄死,然后扶一个八岁的孩子上来当国王。
如此他们便可为所欲为,不用再担心那么多了……”
朱元璋所说这些,一部分是上辈子时知道的,高丽那边的相关消息。
另外一部分,则是从后世所看的高丽历史的相关记载。
高丽那边对抗也激烈,不安稳,不甘寂寞的人同样很多。
上辈子时,关于高丽这一次的政变,他是到了后面很长时间才逐渐知道原因。
高丽那边请求册封高丽王隅这么个新国王的请求,一直等到十来年后的洪武十八年时,自己才算是同意。
用这个办法,好好的拿捏了高丽一番。
高丽那里弄死高丽老王,除了政事堂的李仁任等之外,在他们背后还有北元鞑子的影子。
北元鞑子那边也同样不老实,一直在插手高丽那边的政务。
想要拉拢高丽让他们,让高丽和他们一心。
高丽的老王经历过不少的事,且当初元末天下大乱时,还组织人对抗元朝,想要趁机摆脱对元朝对他们的控制。
后面又降服了自己大明。
北元鞑子想要这样的人,带着高丽再次臣服于他们,并不容易。
所以,他就死了。
换上了这么一个八岁的孩子来登做新高丽王。
其目的不言而喻。
自然而然便是想要把高丽给争取到他们那边。
高丽国内,也同样有着大批亲元朝的人存在。
甚至于,亲元朝的人远比亲大明的人多。
出现这么一幕倒也正常,高丽作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多年。
认元朝为宗主国的时间不短,甚至于为其驸马藩属国。
如今北元那边虽然残喘,可是手里面的力量还不小,至少对于高丽而言,依然是个不能太过于惹的庞然大物。
可是这样的情况,显然并不是朱元璋所想要看到的。
上辈子时,在发生了这些事情后,他这边对高丽多加斥责。
比如在高丽那边,按规定向大明这边进贡五十匹马。
但有两匹马在路途之中死掉了。
那负责送过马的高丽使者,就私自弄两匹司马补充进去,补足了五十之数。
而自己这边在知道后,对高丽大加斥责。
说他们侍君不诚,有欺君罔上嫌疑,把他们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说他们若是不知悔改,就要动兵征讨,好好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礼。
并让他们把这马给带回去,重新弄马过来。
紧接着又因为高丽进贡时,所带的礼品过多,自己又对他们进行了一番的斥责。
说他们弄的东西太多,让他们改为三年一朝贡。
并再一次提到,若是还不知悔改,不老实,便出兵攻打高丽。
自己真的会因为这么点小事,就对他们大发雷霆吗?
当然不会。
无非就是通过外交上面的这些小漏洞,小题大作,敲山震虎,让他们变得老实。
对高丽老王身死这件事情里,有北元鞑子的影子在,还有他们后来对北元派遣使者臣服北元这事,自己都同样知道。
不过,却都没有提及。
之所以如此,还是想着给双方都留一定的回旋的余地。
不把这层窗户纸给捣破了。
有些时候,这层窗户纸还在,那事情就好说。
可一旦把这层窗户纸戳破了,那么出于种种的考虑,都不得不用强。
会把很多的后路都给堵死了。
而且,高丽那边也很有可能会因此,直接倒向北元那边去。
对自己灭北元的大计,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所以,自己才会采取这样的办法。
直到后面将纳哈出这些都给扫荡,让北元的势力越来越弱,且高丽那边,也在自己一次次次的训斥下,对待大明进贡的物品越来越多,端正态度之后。
才正式册封那王禑为高丽王。
但这辈子重新来过,朱元璋不想再这样做了。
上辈子自己的做法,证明了当时的策略还是很有效的。
但终究是有些无力,不够敞亮,没有打出威风来。
所以,这辈子他要派沐英和平安过去,对高丽那边好的清扫一下。
让高丽变成大明的形状。
不仅如此,在朱元璋的设想中,最终要把高丽那里给彻底的变成大明的领土,如此才好。
上辈子时,不知道那边的人居然那样恶心
等到现代生活了后,才发现这些棒子是真的极其无耻!
不断的窃取中华文化,还有各种的发明历史。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这么一位存在,到了他们那里都得被射瞎一只眼,落荒而逃,铩羽而归。
他们更是大宇宙国一样的存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是从他们那里而起,是以他们为中心,一层层的推进。
他们才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后面华夏文化都是受他们影响才出现的。
连屈原都要抢。
种种行为,令人作呕,也令人火冒三丈!
如今重回大明,自己还是皇帝,那有些事儿就必须要做了。
朱元璋觉得,高丽棒子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等玩意儿的存在,就是来恶心人的。
如今自己大明,所面对的局面和上辈子时所面对的局面,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自己手里面的钱财不多,北元那边龟缩于草原之上,不和大明进行大规模的交战。
西南有梁王,东北有纳哈出,草原上的部族,也都听从北元的号令。
想要将北元给彻底瓦解,给弄死,给解决掉,并不容易。
所以自己才会采用相对较为缓和的外交手段,来拉高丽,不让它彻底倒向北元。
可现在,事情却不同了。
经过自己的布置,用经济手段搅乱了草原。
让草原上的这些人疲于应对,打到了他们的痛处。
手里面的钱财也不少,如今老四,已经将剿灭海寇,所获得的很大一部分收获,让人给运了回来。
市舶司也正式开始远航,今后将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入大明。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对策自然而然也要跟着改变。
高丽那边,干出来了这等事儿,再让自己如同上辈子那样,只对他们用外交手段进行训斥,而没有真的对他们用强是不可能的。
这辈子就让他们明白,杀大明使者的后果!
倭国也好,高丽也好,今后别管是什么国也好,只要敢不知天高地厚,斩杀大明使者,都必须要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头悬北阙!
如此才不负大明之威!
上辈子是自己认知不到位,想着这些边远之地,国小民穷,过于贫瘠。
又山高路远,打他们不会有什么好处,反而容易让大明陷入战争泥潭,得不偿失。
所以,就列了很多的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要对这些地方动手。
但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现在朱元璋早已改变了主意。
这些地方,还是握在手里比较好。
如若不然,在今后就会被别的人所占据,还会危害华夏。
目的不同,那么所用的手段自然也将会随之变化。
永远都不要嫌领土太多。
沙俄这个从北元这里,学了一些大国管理经验的地方,都能拥有那么多的领土,还能降之给守住,那么大明也一定能行。
“好狗胆!居然敢暗地里和北元如此勾搭,眉来眼去,狗高丽已有取死之道!”
平安怒骂出声,看得出来高丽所干出来的这些事儿,把他彻底给惹毛了。
北元乃是他们死磕的对象,有不共戴天之仇。
结果现在,狗高丽不知天高地厚,杀大明使者,居然还要勾搭北元!
这怎么能让他忍受的了?
沐英并未说话,但从其神态上的变化也能看得出来,对于这一个事情,他同样很气愤。
显然已经动了真怒。
“哦,对了,那被杀的高丽老王,也同样有着各种的传闻。
比如他生不出来儿子,无人继承王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喜欢男的,有龙阳之好。
甚至于还有传言说,他早年在北元那边当质子时被玩坏了。
之前那个名叫辛盹的和尚,之所以会那么受他的重视,甚至于能让其代行王权,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和尚貌美。
至于后面,他召集那些年轻的贵族子弟们入皇宫当侍卫,有给他们权力,通过他们来制衡朝臣的目的。
除此之外,也有龙阳之好的原因在作祟……”
还能这样?玩的真花!
听了朱元璋所言,朱标,沐英,平安几人都是目瞪口呆。
有被这个消息给惊到了。
蛮夷果然是蛮夷,真真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当然,这些咱只是那么一说,至于保不保真,咱也不太清楚。
咱姑且一说,你们姑且一听,心里面有个印象也就算了。
他是不是有这样的癖好,对于接下来高丽之行,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沐英平安用力点头,表示记住。
至于平安……看他的神情就知道,一时半会儿大部分的心思,还沉浸在这突然间所听到的劲爆消息里没有回过神来。
“咱这次让你们往高丽那边去,是在为接下来对北元用兵做打算。
对北元用兵已经快了,最多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里面,会对其发起总攻,一举将其给彻底击破。”
刚刚还大部分心神沉浸在高丽老王玩的真花的事情里,没有走出来的平安。
闻言立刻就将这点心思,给抛到了九霄云外。
“陛下,臣请令,愿为先锋,破灭北元!”
他们这边,和元鞑子打了这么多年,偏偏到了最后的关头,北元朝廷逃到了草原上。
导致了灭北元的事儿没有尽全功,想想就让人遗憾。
他们这些武将里,又有几人不想着把北元给灭了?
此时从陛下这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那又怎么能忍得住?
自然是要在第一时间请战。
“看你这次在高丽那边的表现吧,要是表现的可圈可点,那咱在今后灭北元之战里,给你一个先锋当当也而不是不可能,”
朱元璋随口画饼。
当然,也不全是画饼。
平安若真的在这次高北元之行表现的还可以,证明了他已经是个成熟体的平安,那让他当个先锋也不是不行。
靖难之役,他已经用实打实的战绩,表明了他有这个能力。
朱元璋唯一所忧虑的,就是平安这个时候,到底有没有靖难时的那种水平。
平安听到自己家义父的话,一时间都有些惊到了。
话说,他刚才请为先锋,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
灭北元的事,别说是当先锋了,就算是让他当个小卒,他都乐意,都要参与。
哪能想到自己一开口,陛下居然给了这么一个回答,这让他如何不激动?
惊喜!实在是太惊喜了!
“陛下放心,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一定会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陛下,臣也愿意为灭北元出力!”
比较淡然的沐英,这次也不再淡然了。
他真着急了。
早知道陛下在这次的事情上,会如此大方,那他说什么也要赶紧请战。
灭北元之战,谁不想在里面出一份力?
“准了,你们把高丽那边的事情完成后,接下来咱会优先考虑你们参与北原之战,职位还不会太低。”
朱元璋望着沐英,给出了确定的回答。
灭北元的战斗,是蓝玉的成名之战。
但是蓝玉的性格,着实是有些不怎么行。
且这辈子和上辈子时情况也大为不同。
上辈子到了洪武二十几年时,天德,文忠,邓愈等这些能打的名将,都去世的差不多了。
而文英在云南那边镇守,也没有办法出手。
所以才让蓝玉领兵,打了这么一战。
可现在不一样,如今才洪武九年。
天德,邓愈,文忠等这些人都还在,西南那边,还没有着手进行对付。
文英这孩子也能抽得出手。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北元之战自然而然是轮不到蓝玉挂帅。
若无意外,将会是天德挂帅出征,总揽全局。
蓝玉的性格不行,还是先磨砺磨砺吧。
今后再给他找合适的出路。
如今还在锦衣卫当中任职的蓝玉,并不知道悄然之间,他的命运便已经被朱元璋另有安排。
“对了,你们这次去高丽那边,别的不说,这耽罗岛需要将之给占领下来,为我而大明所有。”
朱元璋指着地图上的那一块岛屿,对沐英和平安两人说道。
耽罗岛在后世也叫济州岛,是一处极好的岛屿,地理位置很优越。
可以说基本上处于高丽,倭国,还有大明这边的中间位置了。
简直就是对高丽,倭国用兵的桥头堡,为不会沉没的航母。
将之给拿下来,并在那里屯兵,意义重大。
“据咱所知,这里如今还属于北元,北元在上面设立了机构,主要负责为北元养马。
不过,现在应该会有一些高丽人在上面插手。
你们过去之后,不能被他们给迷惑了。
认为那是高丽的地方。”
沐英平安用力点头,将之给记下……
接下来朱元璋又给他详细的说了,他这次针对高丽那边的计划。
以及所知道的,更为详细的一些高丽的情报。
战略上蔑视敌人,但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
哪怕高丽不过弹丸之地,他这边想要对其动手,也必须要做出万全之策。
如此才能避免事情出现什么意外。
沐英平安也都随之郑重起来,或者说沐英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轻视……
一直到中午,马皇后那边差人前来,说坤宁宫那边已经做好饭了,让他们去吃。
朱元璋朱标,和沐英平安几人一起离去,结束了这次谈话。
在坤宁宫那边吃过饭后,朱元璋,朱标,沐英平安几人再度对高丽的事情进行商讨。
一直持续到了吃晚饭之时……
……
五天之后,大明前往高丽的使团出发……
武英殿内,朱元璋手指在御案上轻轻的敲击,目光有些悠远,带着期待。
文英和保儿两人此番出使高丽,不知道能碰撞出什么样精彩的火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最新章节,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最新章节,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