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不是一个好招惹的存在。

  龙虎山张家,更是从汉代张道陵之后,一直传承至今,号称天师。

  为道教正统祖庭之所在。

  江西那边,正是其势力范围。

  边上的好几个县,基本上都成为其田产。

  不缴纳钱粮。

  除了龙虎山之外,还有其下众多大大小小奉其为正统的道观,一样是田产众多。

  道教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江西那边,许许多多人都信奉道教。

  在民间,乃至于官场之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特别是在民间,那真的是被许许多多的善男信女奉为神明。

  龙虎山上的天师,更是被许许多多人,神话成为了陆地神仙一般。

  除了拥有无与伦比的声望,号召力之外。

  还实实在在拥有大量的田产,乃至于是众多的武装力量。

  龙虎山在那边说话,要比朝廷好使,也比地方官府好使。

  可以说,那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土皇帝!

  到江西那边清丈田亩,建立黄册,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他们。

  是个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其影响,以及难啃程度,在朱标看来,丝毫不亚于山东孔家。

  父皇进行清丈田亩,头一把火便直接烧到江西,烧到龙虎山的头上,着实是有些让人意想不到。

  “标儿,无妨,就是要拿他们来开刀,以正视听。

  告诉全天下人,这个田亩要清丈。

  就用江西那边打个样。

  别管是谁,挡在清丈田亩这条国策之前都不行!

  别管是谁,都得遵守大明的律法。

  别管是道祖,还是佛祖,亦或者是孔丘,都得服管教,守律法。

  不然,咱这边就要问一问,他们手里有几个师了!

  杀鸡儆猴,效果不如杀猴儆鸡。

  就先让咱看看江西那边,这次能干出什么事儿来,能有多大的反应。

  敢不敢给咱尥蹶子!”

  朱元璋坐直了身体。

  说这话时,他面色平静,但朱标却能感受到一股子的杀气,以及极其坚决的信念透体而出。

  “父皇说的对,是孩儿有些小家子气了。

  总是习惯性的想要先易后难。

  还是父皇这先难后易更好。打赢了这场攻坚战,后面再去清丈别的地方,那些人就都能老实一些。

  掂量掂量他们能不能比过龙虎山。”

  朱标思索之后,对着自己家父皇竖起了大拇指。

  气魄胸怀,这些好多是天生的,一般人想要去学,那是真不容易学。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

  他选择直奔江西那边做事,除了和朱标所说的这些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上辈子的时候,他选择清丈田亩时,同样也是选择先对江西那边动手。

  再然后……在那边被打了脸。

  清丈田亩,进行了一段时间后,遭受了很大的挫折。

  作为典型的代表,就是那被自己派到那边主持清丈田亩工作的刘伯温的儿子刘琏,被胡惟庸的同党等人,联手做局,给害死了。

  也就是说,上辈子时,胡惟庸这狗东西一手害死了刘伯温以及刘伯温的长子。

  而刘琏身死,也造成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影响。

  让江西那边的清丈田亩,陷入停滞。

  另外一方面,也极大地助长了江西,乃至于一些全国众多地方。那些反对清丈田亩之人的嚣张气焰。

  同时,刘琏身死,以及江西那边清丈田亩,也成为了后面胡惟庸造反,以及自己把胡惟庸给拍死的一个重要的导火索。

  而上一辈子事的经历,也证明了把江西这块儿难啃的硬骨头给啃下来之后,又将山东孔家那边的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确实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人心的效果。

  令得各个地方清丈田亩之事,推行之时都要顺畅上很多。

  虽然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整体上是顺畅的。

  如今,再次清丈田亩,他这边自然而然还是会将目标放在江西这边。

  一方面是上辈子时,已经证明了如此做的超好效果。

  另外一方面,也是要一雪前耻。

  且看看这次胡惟庸,以及他那边的那些同党,能不能再把自己派去做事的人给害了。

  且看看谁的手段更强。

  上辈子清丈田亩,刘琏身死后,自己派人前去,在那边杀了个人头滚滚。

  这次,他不介意一开始就先杀个人头滚滚

  死那些人,要比死自己这边办事的人要好。

  当然,朱元璋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清丈田亩,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国子学,又培养了一批在算术上面有所精进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接下来的清丈田亩之中,将会成为主力军。

  属于技术型人才。

  毕竟清丈田亩需要计算田亩面积,需要相应的人才。

  上辈子时,自己培养这样的人才用时很长。

  可这辈子,由自己带来并推广的数学在,算数的难度,和之前相比那要低上很多很多。

  也是因此,继去年在空印案发生后,一大批的人补充到各地去任职,填补空缺后,又有一批的国子学学子可以用。

  接下来,参与到清丈田亩之中的国子学生,表现优异的话,可以提前升官任职。

  如今是国朝初立,各方面的人才都缺,官员空缺多。

  他们属于赶上了时代的红利。

  这些事,对他们而言是个挑战,但更多的是机会。

  过了这个时期,今后再想找这样的时机,如此这般快的,从国子学,直接跳到官场之上,并在接下来升官那是不可能的。

  今后只会越来越严,越来越慢……

  ……

  “这田亩该清丈了,要摸摸咱们的家底了。

  看看咱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土地。

  这些田亩,又都在谁手里。”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望着群臣开了口。

  听到朱元璋这话,群臣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心头为之一颤,变了颜色。

  又有不知多少人,在这瞬间暗中交换了多少的眼神。

  这事儿,着实是有些太突兀,而且也太大了。

  不过,却也有一些人丝毫不意外。

  比如刘伯温,比如李善长,再比如胡惟庸,汪广洋……

  清丈田亩,可以说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君都会去做的。

  如今的皇帝,虽出身寒微,却胸有大志。

  观其种种作为,都是想着让这天下变得更好,让大明能走得更长远。

  那么清丈田亩这事必然不会被落下,不过是或早或晚罢了。

  唯一让胡惟庸有些意外的是,居然会来的这么早。

  原本他还以为,朱元璋会先把北元王庭给打了,将西南那边给收复了之后,没了外患,才会着手来解决这些。

  哪能想到,竟然不按常理出牌,要先清账田亩。

  “陛下,清丈田亩确实有必要,只有把田亩给清丈了,才能知道我大明各方面的情况

  胡惟庸开了口:“就是不知,上位准备如何清丈?”

  “胡相觉得该如何清丈?”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反问。

  胡惟庸沉吟一下道:“这事儿,臣觉得必须得做。

  只是……臣觉得是否应当往后推上一推?

  如今并不是清丈田亩的好时机,大明还有诸多的事情迫切要做。

  先缓上两年,把各种需要做的事情给做了,把北元给收复了,再清丈田亩也不迟。

  没了外患,才好解决内忧。”

  清丈田亩他自然是不想的。

  让皇帝把地方上都给摸清楚了,他们这边又如何浑水摸鱼?

  地方上的那些人又如何拿钱?

  他们不拿钱,自己这个丞相,以及上上下下那么多人,又该怎么来拿钱?

  但是他也知道,就朱元璋这么个狗性子,既然说了要清丈田亩,那么就绝对会做。

  这事是不容置疑的,在这上面进行反对,不会起到什么效果,只会让皇帝对自己有意见。

  那么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想办法把这个事儿别往后使劲的拖延上几年。

  多拖一拖,还是有利的。

  拖一年,就有一年的收获。

  而自己若是能把这个事儿给办成了,那么在今后,自己又能收好大一波的好感。

  让很多人承自己的恩情。

  “胡丞相此言差矣!

  什么叫做需往后推上一推?

  什么叫做现在不是清丈田亩的时候?

  清丈田亩这事刻不容缓,关乎国家,关乎百姓。

  早一天做,就能让国家早好一点!

  什么事能比清丈田亩还重要?清丈田亩就是最应该做的!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刻!

  上位,臣请立刻对于全国各地,一同清丈田亩,将我大明有多少人,有多少田地,全部都给造册,记载清楚。

  这事,容不得有半分的马虎!”

  胡惟庸声音刚落下,立刻就有人昂然出列。

  对胡惟庸大加驳斥。

  丝毫不顾胡惟庸的面子。

  众多朝臣,根本不用去想,就明白了开口之人是谁。

  自然而然就是铁骨铮铮韩国公李善长。

  除了他,又有谁敢如此和胡惟庸这个丞相对着干。

  丝毫面子都不给?

  胡惟庸顿时气结,咬牙切齿。

  李善长这老狗,怎么还不死?

  当真可恶!

  都这么一把年纪了,黄土埋到下巴了,他就是不死!

  当即便进行反驳。

  马上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朝堂之上变的很热闹。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并不着急着开口。

  就看着他们在那里打嘴仗,相互纠缠。

  李善长这条老狗,被自己打断了脊梁骨,成为纯臣之后,现在可能是越来越老实,越来越好用了。

  面对胡惟庸,以及很多人的驳斥,李善长那是欲战欲勇,丝毫不落下风。

  等到他们争论够了,朱元璋这才清了清嗓子。

  顿时,吵吵嚷嚷的朝堂,随之安静了下来。

  “韩国公说的对,这清丈田亩之事,确实需要立刻进行,刻不容缓。

  如今最大的事情,就是清丈田亩,建立黄册!”

  朱元璋对这事儿定下了基调。

  此言一出,包括胡惟庸在内的不少人的心里,都是咯噔一下。

  “不过,这事儿,倒也不能真的如同韩国公所说的那样办,一下子在全国各地同步推行,事太大了。

  且以往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真这么做了,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咱觉得,还是现在一个地方清清丈。

  等把这里清丈完毕了,再往别的地方进行推广,逐步进行,如此方才稳妥。”

  朱元璋这话说出,相当于进行了一个折中。

  没有采用李善长所说的,全国各地同步推行。

  也没有同意胡惟庸所说的,延后几年再开始了。

  朱元璋能够明白,李善长方才和人战斗的那般神勇,并且一力坚持要在全国范围内同步推行。

  这其实是故意为之。

  为了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好让自己也在接下来折中。

  不得不说,他这样的老臣,真的全心为自己着想,乖乖听话,各方面的事情,那都能做得挺很好。

  让人挺舒服。

  果然,在朱元璋开了口后,关于这事的争端,直接就没了。

  虽然并没能如意,让皇帝推迟几年再进行。

  但这个结果,相对于李善长所说的,立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清障。

  也已经挺不错了,并非那般的让人难以接受。

  李善长率先开口:“上位圣明,考虑周全!”

  胡惟庸见此,已经明白,这件事只能如此了。

  继续往下争,不会再起到什么作用。

  反而还会让朱元璋这个狗东西,对自己有很大的意见。

  所以,就一边在心里面大骂李善长,一边满是恭敬的开口,表示对这事的认可。

  此事,就此被定下。

  “不知上位,准备先在哪里施行?”

  胡惟庸又一次开口进行询问。在哪里先实行,这事同样重要,牵扯很大。

  “江西布政使司吧,咱觉得那里就挺合适。”

  胡惟庸闻言,心里面又是咯噔一下。

  又被朱元璋狠狠的捅了一刀。

  一时之间,直接想要骂娘。

  他之前在地方上为官时,在江西那边时间不短。

  在那边,可谓是有着很深的根基。

  在朱元璋开了海禁,建立市舶司,将那众多海商的腿都给打断,同时又规范了税收转运后。

  如今他每年的钱,最多的就是从江西那边获得。

  结果现在,狗皇帝清丈田亩,又先一刀砍在了江西。

  他这是存心和自己过不去啊!

  心里面就这个事儿,大骂皇帝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思索对策,斟酌着开了口。

  想让皇帝改变主意。

  很可惜,反对无效。

  最终,事情还是按照朱元璋一开始时,所设想的那样,就此被定下。

  “咱这里还有个事儿,人头税在清丈田亩之后,要取消了!”

  嗯???!!!

  朱元璋此言一出,朝堂之上,许多人纷纷心头震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最新章节,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