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五年冬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混乱之后,庆国的朝堂终于渐渐的稳定了下来。
整个京都都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
大庆太子李承乾一战击杀四顾剑,血洗剑庐,将东夷纳入了大庆的版图。
这是数十年未有之大喜之事,原来天下有四大宗师,两个是大庆的,一个是东夷,一个是北齐,形成了一种平衡,现在,天下还是四大宗师,但三个都在大庆,只有一个在北齐,攻守之势易也。
不管高层是什么样的想法,都改变不了实力对比出现巨大偏移这个事实,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讲,如今,大庆便是天下第一大国,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庆帝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祭天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繁复的礼节之后,回到了他忠诚的皇宫。
皇宫还是那个皇宫,临湖殿也还是那个临湖殿,但是气氛,却发生了些变化。
“赵家的事情,你做的有些过了。”庆帝看着前来请安的李承乾,遣退了所有的人。
“赵家的事情,做的恰到好处。”李承乾微微一笑,“现在全天下都看到了,所谓的七百年先哲世家是个什么样子,饿狗争食,也不过如此而已。”
庆帝也很头疼,摊上这么一个儿子,他能怎么办?
打又不能打,因为很可能打不过,骂也不能骂,人家也是宗师了,还是一个有着击杀宗师纪录的大宗师,总得给点面子。
那怎么办呢?
只能像普通的老父亲一样,苦口婆心的教育喽!
嗯,一个普通老父亲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他终于体会到了。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对读书人有那么大的陈见,可你要明白,即使你是大宗师,天下第一大宗师,武圣人,想要靠一个人治理天下是不可能的,还要靠那些读书人啊!”
“所以啊,父皇,我之前跟你说的那些,你都没有听进去吗?为什么只有靠读书人才能治理天下,武人就不行吗?”李承乾嘴角一撇,“马上争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这些,都是读书人告诉你的,就像你的脑子告诉你,身体上最重要的就是大脑一样,父皇,您这是偏听偏信哪!”
“不靠读书人治天下,难道还要靠那些武夫,他们懂什么?”
李承乾的话似乎彻底的惹恼了庆帝,语气有些激烈。
李承乾却是气定神闲,“还是那句话,这都是那些读书人教你的,可是,这个天下不是读书人的啊!”
看着庆帝似乎还要说什么,李承乾紧接着道,“父皇,您先别急,听我说说,看看有没有道理,怎么样?”
“好,你说,我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话来。”
“您登基之初,为了朝堂的稳定,便开始扶植读书人,四大书院这些年能够这么兴盛,离不开您的功劳,可是呢,你很快又发现,当这些文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之后,就开始抱团,结党,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您又扶持了林若甫这个不像读书人的读书人,至此,朝堂上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四大书院为主的清流,另外一派,则是以林若甫为首的浊流,对不对?”
“看来,这些年,你没少关注朝堂啊!”庆帝若有所思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笑了笑,继续道,“但是现在,你发现,随着林若甫渐渐成势,朝堂文官的力量越来越膨胀了,不是一边膨胀,而是两边一起膨胀,即使有监察院,你做起事情来,还是掣肘重重,想来,您现在也有废相的心思了吧?”
庆帝这一次没再说话,只是保持沉默。
“本来,以您的力量,想要压制他们很容易,但是你又不想,因为这天下间,除了文官之外,还有武者,特别是那几个宗师,拥有超越凡俗的力量,所谓侠以武犯禁,虽然这些文官掣肘你,但你更希望文官的力量能够压制武者的力量,从而达到一种平衡,这样,局面才不会失控,而文官,不管是清流还是浊流,都向你灌输一个道理,不能马上治天下,治天下还要靠读书人,渐渐的,连你都相信了他们的鬼话。”
“可是,读书人真的能治天下吗?看看他们读的那些书,有哪一样与治天下有关,他们懂算学吗,他们懂钱粮吗?他们懂兵法吗?他们懂后勤供应吗?他们懂工程吗?他们懂个屁!”
“朝廷六部之中,也就是礼部的事情他们能上手,其他各部,还有地方各地的府衙,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转,靠的不是官,是下面的胥吏,是地方的宗族,那些当官的,收收黑钱,谈谈风月,开开诗会,一任也就过去了,所以,他们真的懂治国吗?”
“胥吏奸滑,地方宗族势力不宜过大。”
“这我知道,在没有武者的前提下,您说的都成立,但这个世界是有武者的,是有超凡脱俗的力量的,你想以文道压武道是不可能的,因为追求力量是人类的本性,在宗师出现以前,这种局面或许可以勉强维持,但时代在进步,宗师级别的力量出现了,东夷也好,北齐也罢,宗师镇国,我们南庆呢,是不是也是这样?”
“宗师力量的出现代表着时代的变化,时代的洪流汹涌而来,堵是堵不住的,以前时代的四大宗师只是偶然,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已经打通了宗师武道,这个世界的武道,即将迎来新的时代,那么,父皇,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大庆,我们皇族,到时候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呢?”
庆帝猛的站了起来,目光灼灼的盯着李承乾,“你要将宗师武道传播出去?”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处在什么位置,要做些什么事情。”李承乾道,“但是,父皇,您迷茫了,您需要重新塑造自己的信念,不但要自己塑造,还要以自己的信念为核心,塑造全天下的信念,以前您都是读别人写的书,以别人的道理为自己的道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霸道的皇帝,但您想想,您真的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父皇,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您不但是皇帝,还是宗师,天下有几个人能比的上您,您比那些先圣、先哲们差吗?他们能挡的住你一根手指吗?
您为什么不能抛开别人的理念,以别人的理念为营养,塑造出自己的理念呢,您为什么不能让您的理念代替那些所谓的先圣、先哲,传遍天下,成为超越他们的哲人、圣人呢?我开创了武道宗师之路,难道您就不能开创王道宗师之路吗?用你的道理代替他们的道理,行遍天下,成就古今唯一的圣王之道呢?”
“这……”庆帝表情愕然,精神受到了无与伦比的重击,数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信念开始崩溃。
“其实,这并不难。”
“关键的不是朝廷的权力,也不是武力,关键的是要掌握话语权,现在天下的武力掌握在武者的手中,但是话语权却掌握在读书人的手里,所以您才会产生一种错觉,只有读书人才能治天下,这是不对的。
“我夷灭赵氏嫡脉,推动赵氏支脉相争,打压读书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削弱读书人的话语权,无论是民间的,还是朝堂上的。我们将话语权拿到手上,将武道宗师之路拿到手上,最后,将有利于我们的王道之路传遍天下,到时候,大庆不仅仅是一个王朝,一个帝国,还是一个神朝,我们,就是神!”
庆帝的呼吸变的粗重起来,不安的在御案后踱着脚步,微微有些红温。
李承乾嘴角微扬,这一刻,情绪价值拉满了。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混乱之后,庆国的朝堂终于渐渐的稳定了下来。
整个京都都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
大庆太子李承乾一战击杀四顾剑,血洗剑庐,将东夷纳入了大庆的版图。
这是数十年未有之大喜之事,原来天下有四大宗师,两个是大庆的,一个是东夷,一个是北齐,形成了一种平衡,现在,天下还是四大宗师,但三个都在大庆,只有一个在北齐,攻守之势易也。
不管高层是什么样的想法,都改变不了实力对比出现巨大偏移这个事实,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讲,如今,大庆便是天下第一大国,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庆帝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祭天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繁复的礼节之后,回到了他忠诚的皇宫。
皇宫还是那个皇宫,临湖殿也还是那个临湖殿,但是气氛,却发生了些变化。
“赵家的事情,你做的有些过了。”庆帝看着前来请安的李承乾,遣退了所有的人。
“赵家的事情,做的恰到好处。”李承乾微微一笑,“现在全天下都看到了,所谓的七百年先哲世家是个什么样子,饿狗争食,也不过如此而已。”
庆帝也很头疼,摊上这么一个儿子,他能怎么办?
打又不能打,因为很可能打不过,骂也不能骂,人家也是宗师了,还是一个有着击杀宗师纪录的大宗师,总得给点面子。
那怎么办呢?
只能像普通的老父亲一样,苦口婆心的教育喽!
嗯,一个普通老父亲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他终于体会到了。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对读书人有那么大的陈见,可你要明白,即使你是大宗师,天下第一大宗师,武圣人,想要靠一个人治理天下是不可能的,还要靠那些读书人啊!”
“所以啊,父皇,我之前跟你说的那些,你都没有听进去吗?为什么只有靠读书人才能治理天下,武人就不行吗?”李承乾嘴角一撇,“马上争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这些,都是读书人告诉你的,就像你的脑子告诉你,身体上最重要的就是大脑一样,父皇,您这是偏听偏信哪!”
“不靠读书人治天下,难道还要靠那些武夫,他们懂什么?”
李承乾的话似乎彻底的惹恼了庆帝,语气有些激烈。
李承乾却是气定神闲,“还是那句话,这都是那些读书人教你的,可是,这个天下不是读书人的啊!”
看着庆帝似乎还要说什么,李承乾紧接着道,“父皇,您先别急,听我说说,看看有没有道理,怎么样?”
“好,你说,我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话来。”
“您登基之初,为了朝堂的稳定,便开始扶植读书人,四大书院这些年能够这么兴盛,离不开您的功劳,可是呢,你很快又发现,当这些文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之后,就开始抱团,结党,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您又扶持了林若甫这个不像读书人的读书人,至此,朝堂上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四大书院为主的清流,另外一派,则是以林若甫为首的浊流,对不对?”
“看来,这些年,你没少关注朝堂啊!”庆帝若有所思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笑了笑,继续道,“但是现在,你发现,随着林若甫渐渐成势,朝堂文官的力量越来越膨胀了,不是一边膨胀,而是两边一起膨胀,即使有监察院,你做起事情来,还是掣肘重重,想来,您现在也有废相的心思了吧?”
庆帝这一次没再说话,只是保持沉默。
“本来,以您的力量,想要压制他们很容易,但是你又不想,因为这天下间,除了文官之外,还有武者,特别是那几个宗师,拥有超越凡俗的力量,所谓侠以武犯禁,虽然这些文官掣肘你,但你更希望文官的力量能够压制武者的力量,从而达到一种平衡,这样,局面才不会失控,而文官,不管是清流还是浊流,都向你灌输一个道理,不能马上治天下,治天下还要靠读书人,渐渐的,连你都相信了他们的鬼话。”
“可是,读书人真的能治天下吗?看看他们读的那些书,有哪一样与治天下有关,他们懂算学吗,他们懂钱粮吗?他们懂兵法吗?他们懂后勤供应吗?他们懂工程吗?他们懂个屁!”
“朝廷六部之中,也就是礼部的事情他们能上手,其他各部,还有地方各地的府衙,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转,靠的不是官,是下面的胥吏,是地方的宗族,那些当官的,收收黑钱,谈谈风月,开开诗会,一任也就过去了,所以,他们真的懂治国吗?”
“胥吏奸滑,地方宗族势力不宜过大。”
“这我知道,在没有武者的前提下,您说的都成立,但这个世界是有武者的,是有超凡脱俗的力量的,你想以文道压武道是不可能的,因为追求力量是人类的本性,在宗师出现以前,这种局面或许可以勉强维持,但时代在进步,宗师级别的力量出现了,东夷也好,北齐也罢,宗师镇国,我们南庆呢,是不是也是这样?”
“宗师力量的出现代表着时代的变化,时代的洪流汹涌而来,堵是堵不住的,以前时代的四大宗师只是偶然,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已经打通了宗师武道,这个世界的武道,即将迎来新的时代,那么,父皇,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大庆,我们皇族,到时候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呢?”
庆帝猛的站了起来,目光灼灼的盯着李承乾,“你要将宗师武道传播出去?”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处在什么位置,要做些什么事情。”李承乾道,“但是,父皇,您迷茫了,您需要重新塑造自己的信念,不但要自己塑造,还要以自己的信念为核心,塑造全天下的信念,以前您都是读别人写的书,以别人的道理为自己的道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霸道的皇帝,但您想想,您真的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父皇,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您不但是皇帝,还是宗师,天下有几个人能比的上您,您比那些先圣、先哲们差吗?他们能挡的住你一根手指吗?
您为什么不能抛开别人的理念,以别人的理念为营养,塑造出自己的理念呢,您为什么不能让您的理念代替那些所谓的先圣、先哲,传遍天下,成为超越他们的哲人、圣人呢?我开创了武道宗师之路,难道您就不能开创王道宗师之路吗?用你的道理代替他们的道理,行遍天下,成就古今唯一的圣王之道呢?”
“这……”庆帝表情愕然,精神受到了无与伦比的重击,数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信念开始崩溃。
“其实,这并不难。”
“关键的不是朝廷的权力,也不是武力,关键的是要掌握话语权,现在天下的武力掌握在武者的手中,但是话语权却掌握在读书人的手里,所以您才会产生一种错觉,只有读书人才能治天下,这是不对的。
“我夷灭赵氏嫡脉,推动赵氏支脉相争,打压读书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削弱读书人的话语权,无论是民间的,还是朝堂上的。我们将话语权拿到手上,将武道宗师之路拿到手上,最后,将有利于我们的王道之路传遍天下,到时候,大庆不仅仅是一个王朝,一个帝国,还是一个神朝,我们,就是神!”
庆帝的呼吸变的粗重起来,不安的在御案后踱着脚步,微微有些红温。
李承乾嘴角微扬,这一刻,情绪价值拉满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最新章节,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最新章节,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