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卢泰友与禁军的动向,此时全都落在薛承乾的眼中。
宋兵极擅利用地形,他亲自带领的探察队,早就占据了极隐秘的观察位置,将禁军的大营尽收眼底。
禁军虽然提防薛承乾耍花样,却只是提防他们大股军队的突袭,似几个隐秘的探子,根本无从提防。
“大人,卢泰友虽然嚣张,而且不懂用兵,可是忠胜军中多有老将,咱们现在似是错失了最好的偷袭机会了。”
“难道,接下来只能按手书所写,排出阵势跟禁军硬打一场吗?”
薛承乾听出宋兵语气中的不安,微笑道:“据你们观察,禁军的粮道可有弱点?”
“没有。”
宋兵很是无奈地摇头。
“山道之中,虽是不利于运粮,可是忠胜军的兵力实在是太多了,他们能派出富余的兵力守在后方险要隘口,我们若是想经强断其粮道,很可能会被拖住,之后同样会演变成正面的决战。”
“哪怕我们能及时脱离,但是必定要赔上不少的兄弟,跟禁军打兵力消耗,我们同样会居于劣势。”
宋兵等人只能把面临的困难摆出来,却想不出什么好点子。
假如,他们只有镇义营这数千兄弟,反而好办了。
把此处大营房舍直接弃掉,化明为暗,就借着此处的地势天险跟禁军捉迷藏,一直拖到禁军晕头转向,他们便可以从任何角度发起突袭,而且一触即走,绝不拖延。
最多两三个月,忠胜军便要被他们打得士气全无,若其露出破绽,便可一战而定,若其不露破绽,也能逼他们无功而返,这也算是己方胜利。
可是,谁让他们还要带着数万流民呢!
进行开矿生产之时,这数万流民乃是极宝贵的财富,哪怕其中多有老弱妇孺,但是也能做些缝补饭灶之类的工作。
能挑选出来的劳力,则大大加快了他们建设工坊的时间。
可现在,他们是绝对不可能随着镇义营灵活地转移,这么多人一起行动,很容易被禁军发现行踪。
薛承乾点头道:“好,既是如此,那你便带领五百弟兄,化为五队,每队百人,轮番偷袭禁军粮道好了。”
“啊?少帅,刚刚属下是说,禁军对粮道防卫严密,我们难以得手,这,这不是白送了兄弟们的性命吗?”
薛承乾微微一笑。
“我何曾说过你们要跟禁军硬拼的,只要你们频繁出现在敌军粮道附近,禁军一到,你们立即退回山上,只要能让禁军发现你们时常出没,而且疲于奔命便可。”
宋兵微微松了一口气。
薛承乾分派的任务并不困难,甚至可以说相当轻松,这里毕竟是他们熟悉的地盘。
可是,他的心里更加疑惑。
“这样当然能避免伤亡,可是少帅您足足分出了五百弟兄,却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啊。只要禁军加派人手防备后方,多进行轮换,连疲兵之计都难以达成。”
宋兵却是误会了薛承乾的意图。
薛承乾直接摇头道:“我并非要采用疲兵之计,只是想让卢泰友和傅晓义误以为我想打他们粮道的主意,将注意力转到后方粮道之上。”
“而正面,便让兄弟们开始演练阵型,而且故意让禁军的探子发现,让他们明白,我们真的想与其列阵而战。”
虽然颇有些兄弟感到疑惑,这样的用兵并不像薛承乾的风格。
但是,经过了动员之后,没有将士表现出害怕恐惧的情绪。
他们已经在心里憋了太长时间的愤怒,正好需要一次痛快的大战发泄出来。
同时,薛承乾派出项锐为使,与禁军的校尉,敲定了正面大战,就在十日之后!
双方都想决战的情况下,十日之期实在是太远了点儿。
不过,双方的主帅却似是极有默契,故意把时间推迟了些。
卢泰友自然是想等到其他士族子弟进入军中,好让他们亲历自己大获全胜的英姿。
项锐和魏箫等人发现,薛承乾竟然也是打着同样的心思。
他将前来与镇义营私下合作的各商会和家族使者留下,刻意卖弄起玄虚,让他们尽可能地呆到决战之日。
虽然大部分的商会之人都没有这份胆子,却也真的人人富贵险中求,既表现出他们对于镇义营的重视,又押宝薛承乾真的能扛过这次禁军的围剿。
赫连部族在此时派出赫连辛为使,想要商谈后续合作,见到有大战可观摩,直接不走了。
赫连辛乃是赫连月的族叔,同时也是部族中有名的老将,一生征战无数,自然不会被这种“小场”吓住。
他自己便极是机警,而临行之时更是得到赫连月的密令,让他尽可能地观察薛承乾的能耐。
他当然要搞清楚,面对十倍于己的禁军,薛承乾到底要如何应对。
表面上,他则是摆出“盟友”的同仇敌恺,甚至大方地表示自己所带的赫连部族骑兵也可以为薛承乾所用。
薛承乾一眼就看穿了赫连部族表面情义下的真正意图。
何况,在山势中作战,骑兵的作用大打折扣,他作为抗击北蛮铁骑的北境英雄,更加不能明着跟草原骑兵合作。
北境刚刚被北蛮铁骑劫掠,最是仇恨和警惕草原部族,薛承乾可不想为了他们这些起不了太大作用的援兵,惹得一身骚。
薛承乾已经有完整的破敌之计,就只是让他们隐在暗处观战便了。
虽然多拖了十日,但是决战之期依然一天天临近。
傅晓义领着一万精兵,四处警戒,已经断定薛承乾不可能有其他突袭手段,欲要带着军队参与决战,至少也要混个军功,却不曾想,他们的后方出现敌军想要袭扰粮道。
卢泰友自认为已经看穿了薛承乾的计划。
那就是,趁着己方三万大军深入山地,后方山道难行,以断粮为主,只要能成功断粮,便能打击他们的军心士气,大大有利于正面决战。
卢泰友直接把回到大营的傅晓义与一万将士调到后方,分散到几处山口要点,提防贼人袭拢粮道去了。
卢泰友等人可是连日奔波,连休整的时间都没有啊,他看准了卢泰友是不想自己这个高阶将领分薄他的军功,狠一赌气,真的带兵离开,把一切都交给卢泰友自己!
宋兵极擅利用地形,他亲自带领的探察队,早就占据了极隐秘的观察位置,将禁军的大营尽收眼底。
禁军虽然提防薛承乾耍花样,却只是提防他们大股军队的突袭,似几个隐秘的探子,根本无从提防。
“大人,卢泰友虽然嚣张,而且不懂用兵,可是忠胜军中多有老将,咱们现在似是错失了最好的偷袭机会了。”
“难道,接下来只能按手书所写,排出阵势跟禁军硬打一场吗?”
薛承乾听出宋兵语气中的不安,微笑道:“据你们观察,禁军的粮道可有弱点?”
“没有。”
宋兵很是无奈地摇头。
“山道之中,虽是不利于运粮,可是忠胜军的兵力实在是太多了,他们能派出富余的兵力守在后方险要隘口,我们若是想经强断其粮道,很可能会被拖住,之后同样会演变成正面的决战。”
“哪怕我们能及时脱离,但是必定要赔上不少的兄弟,跟禁军打兵力消耗,我们同样会居于劣势。”
宋兵等人只能把面临的困难摆出来,却想不出什么好点子。
假如,他们只有镇义营这数千兄弟,反而好办了。
把此处大营房舍直接弃掉,化明为暗,就借着此处的地势天险跟禁军捉迷藏,一直拖到禁军晕头转向,他们便可以从任何角度发起突袭,而且一触即走,绝不拖延。
最多两三个月,忠胜军便要被他们打得士气全无,若其露出破绽,便可一战而定,若其不露破绽,也能逼他们无功而返,这也算是己方胜利。
可是,谁让他们还要带着数万流民呢!
进行开矿生产之时,这数万流民乃是极宝贵的财富,哪怕其中多有老弱妇孺,但是也能做些缝补饭灶之类的工作。
能挑选出来的劳力,则大大加快了他们建设工坊的时间。
可现在,他们是绝对不可能随着镇义营灵活地转移,这么多人一起行动,很容易被禁军发现行踪。
薛承乾点头道:“好,既是如此,那你便带领五百弟兄,化为五队,每队百人,轮番偷袭禁军粮道好了。”
“啊?少帅,刚刚属下是说,禁军对粮道防卫严密,我们难以得手,这,这不是白送了兄弟们的性命吗?”
薛承乾微微一笑。
“我何曾说过你们要跟禁军硬拼的,只要你们频繁出现在敌军粮道附近,禁军一到,你们立即退回山上,只要能让禁军发现你们时常出没,而且疲于奔命便可。”
宋兵微微松了一口气。
薛承乾分派的任务并不困难,甚至可以说相当轻松,这里毕竟是他们熟悉的地盘。
可是,他的心里更加疑惑。
“这样当然能避免伤亡,可是少帅您足足分出了五百弟兄,却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啊。只要禁军加派人手防备后方,多进行轮换,连疲兵之计都难以达成。”
宋兵却是误会了薛承乾的意图。
薛承乾直接摇头道:“我并非要采用疲兵之计,只是想让卢泰友和傅晓义误以为我想打他们粮道的主意,将注意力转到后方粮道之上。”
“而正面,便让兄弟们开始演练阵型,而且故意让禁军的探子发现,让他们明白,我们真的想与其列阵而战。”
虽然颇有些兄弟感到疑惑,这样的用兵并不像薛承乾的风格。
但是,经过了动员之后,没有将士表现出害怕恐惧的情绪。
他们已经在心里憋了太长时间的愤怒,正好需要一次痛快的大战发泄出来。
同时,薛承乾派出项锐为使,与禁军的校尉,敲定了正面大战,就在十日之后!
双方都想决战的情况下,十日之期实在是太远了点儿。
不过,双方的主帅却似是极有默契,故意把时间推迟了些。
卢泰友自然是想等到其他士族子弟进入军中,好让他们亲历自己大获全胜的英姿。
项锐和魏箫等人发现,薛承乾竟然也是打着同样的心思。
他将前来与镇义营私下合作的各商会和家族使者留下,刻意卖弄起玄虚,让他们尽可能地呆到决战之日。
虽然大部分的商会之人都没有这份胆子,却也真的人人富贵险中求,既表现出他们对于镇义营的重视,又押宝薛承乾真的能扛过这次禁军的围剿。
赫连部族在此时派出赫连辛为使,想要商谈后续合作,见到有大战可观摩,直接不走了。
赫连辛乃是赫连月的族叔,同时也是部族中有名的老将,一生征战无数,自然不会被这种“小场”吓住。
他自己便极是机警,而临行之时更是得到赫连月的密令,让他尽可能地观察薛承乾的能耐。
他当然要搞清楚,面对十倍于己的禁军,薛承乾到底要如何应对。
表面上,他则是摆出“盟友”的同仇敌恺,甚至大方地表示自己所带的赫连部族骑兵也可以为薛承乾所用。
薛承乾一眼就看穿了赫连部族表面情义下的真正意图。
何况,在山势中作战,骑兵的作用大打折扣,他作为抗击北蛮铁骑的北境英雄,更加不能明着跟草原骑兵合作。
北境刚刚被北蛮铁骑劫掠,最是仇恨和警惕草原部族,薛承乾可不想为了他们这些起不了太大作用的援兵,惹得一身骚。
薛承乾已经有完整的破敌之计,就只是让他们隐在暗处观战便了。
虽然多拖了十日,但是决战之期依然一天天临近。
傅晓义领着一万精兵,四处警戒,已经断定薛承乾不可能有其他突袭手段,欲要带着军队参与决战,至少也要混个军功,却不曾想,他们的后方出现敌军想要袭扰粮道。
卢泰友自认为已经看穿了薛承乾的计划。
那就是,趁着己方三万大军深入山地,后方山道难行,以断粮为主,只要能成功断粮,便能打击他们的军心士气,大大有利于正面决战。
卢泰友直接把回到大营的傅晓义与一万将士调到后方,分散到几处山口要点,提防贼人袭拢粮道去了。
卢泰友等人可是连日奔波,连休整的时间都没有啊,他看准了卢泰友是不想自己这个高阶将领分薄他的军功,狠一赌气,真的带兵离开,把一切都交给卢泰友自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流民到皇帝,朕这一生如履薄冰,从流民到皇帝,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从流民到皇帝,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流民到皇帝,朕这一生如履薄冰,从流民到皇帝,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从流民到皇帝,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