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圣》上映13天,票房就突破了3000万。

  之前在报纸上打出的“赌圣一出,所向披靡”的霸气口号,可以说是一语中的,而且照着这种接连三次逆跌的涨势,很有可能成为继《英雄本色》之后,第二部达到4000万票房的香江电影。

  不管是对邵氏,还是对TVB,都无疑是扬眉吐气。

  假如后续的赌片都能有《赌圣》一半的的成绩,邵氏自此就拥有真正的招牌顶梁柱,不必再担心停工减产,放弃院线业务,甚至由《赌圣》掀起的赌片狂潮,可以反哺TVB的电视剧业务。

  TVB的编剧们正在借方言创作的新赌片模版,想方设法地编出一系列以赌博为题材的港剧。

  而赌王贺新在看到《赌圣》给赌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自然迫不及待地想拍赌片的系列作。

  为此,携爱女贺超穹亲自参加了由邵氏举办的《赌圣》庆功宴,风头一时盖过了再次翻红的林清霞、一片成名的周星池,只不过整个庆功宴惟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方言这个最大的功臣却并不在场。

  就在三天前,方言便已经返回内地,处理积压在手头上的一堆事。

  比如,《人民文学》、《推理世界》最新一期的组稿工作,以及制定87年的编辑出版计划。

  又比如,打电话通知上影厂和西影厂,准备筹划《黄飞鸿》第二部和《霸王别姬》的合拍工作。

  更不必说,林清霞一家托自己转交给林清霞叔叔、姐姐的信件,第一时间照地址邮寄了过去。

  忙前忙后,当然最重要的要属《大决战》剧本创作碰头会。

  时隔一个多月之久,方言终于在老地方,再次把创作小组里的联合编剧召集到一块开会。

  王军、李平分等人挨个地汇报各自分工的工作进度,三大战役的资料搜集如何如何、当事人的采访情况如何如何,总之,事无巨细,好在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目前没有出丝毫的岔子。

  “《大决战》的创作能如此顺利地推进,真的辛苦各位了。”

  方言环顾四周,由衷说道。

  “这也多亏了方老师把地基打的这么牢靠。”

  李平分的话,深得众人的同意。

  他在出发去国外之前,早早地就确定好了《大决战》三部曲的故事大纲和剧情走向,相当于已经塑造好了骨架,他们所做的无非就是按照总编剧设计好的创作方向,往里面填充血肉,注入灵魂。

  “照现在的进度来看,预计87年我们就能完成第一部《辽沈战役》的剧本。”

  方言敲了敲桌面,“如果进展得够快的话,或许还能写出淮海、平津战役的初稿也说不定。”

  此话一出,一个个脸上无不充满喜悦激动之色,屋内外顿时充满着欢快的空气。

  又讨论了一会儿,方言作为总编剧交代完各项创作后,便郑重其事地宣布道:

  “那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散会吧!”

  “吱呀。”

  伴随着椅子摩擦地面发出的声响,陆陆续续地有人离开了会议室。

  李平分却叫住了方言,说邓在君拜托自己,等他回京以后,务必请两人去一趟中央台。

  方言大为意外,但很快就猜出了邓在君的用意,“是为了今年的春晚吧?”

  “是啊,今年春晚的总导演是邓导。”李平分说:“她希望我们两个春晚创作小组的前顾问去趟中央台,有关春晚节目的一些事想找我们商量,其实准确地说,她想商量的对象应该是你。”

  方言沉吟片刻,“什么时候?”

  李平分道:“这周之内,随时欢迎。”

  “那就现在吧。”

  方言接下来准备去人文社,正好顺路去一趟中央台。

  ………………

  中央台的演播室里,此时春晚节目正在进行最后一轮的彩排。

  秘书脚步匆匆地走来,把方言和李平分即将到来的消息通知给邓在君他们。

  “老茅,方老师来了!”

  陈佩厮和朱时茅离得近,听得一清二楚。

  眼见着邓在君指名道姓地让姜坤几个陪同,两人全都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去大楼门口迎接方言。

  于是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下了楼,过了五六分钟,就见一辆雪铁龙缓缓地驶进他们的视线中。

  方言下了车,和李平分拾级而上,刚到门口,就受到了邓在君、姜坤、陈佩厮等人的热情接待。

  被簇拥着迎进了演播室,一路上,邓在君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希望方言能帮自己出谋划策。

  “邓导这么说,莫非春晚的节目出了什么问题吗?”

  “你猜的一点儿都没错,的的确确出了些纰漏。”

  “邓导,你我也合作过好几回春晚了,算得上是熟人,能帮上忙的地方我一定会帮忙。”

  “那我可就说了。”

  “但说无妨!”

  “其实这些事说大也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就是处理起来没有经验,非常棘手。”

  邓在君如实相告,“时代在发展,中央台应该了解观众的需求,尤其要掌握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娱乐需求变化,所以今年的春晚我们做了大胆的尝试,在你给之前春晚定的‘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把主题延伸到两岸三地、全球侨胞上,所以这次在歌曲类节目上,不仅请了代表香江的歌手,也请了能代表宝岛、代表海外华人的歌手……”

  “这是好事啊!”

  方言一问才知,请的代表宝岛的歌手是费祥。

  姜坤以为方老师不认识他,于是简单地介绍了一番,他的母亲来自宝岛,父亲却是美国人,所以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华人,也正因为此,在讨论会上就有人反对让费祥上春晚。

  “结果还是我力排众议,排版让他上的。”

  邓在君说:“他也是炎黄子孙的后代,也有为同胞献歌的心愿,就应该给机会!”

  方言好奇不已,“既然不是身份上的问题,那他的问题出在哪儿呢?”

  邓在君说在选歌上出了麻烦。

  一开始,费祥被定下的歌曲是《故乡的云》,但包括自己在内,创作组里有不少人觉得要与时俱进,应该让费祥加唱《冬天里的一把火》,毕竟这首歌很有时代感,而且舞曲风格在全国相当流行。

  但问题就出在,当时的央妈有规定,每个歌手上春晚,只能唱一首歌。

  “这有何难。”

  方言建议把两首歌通过间奏编排在一起,也是让《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以歌曲串烧形式地来演出,而且在唱《冬天里的一把火》时,最好能加入迪斯科舞蹈,边唱边跳,引爆舞台。

  上辈子《冬天里的一把火》能火爆全国,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费祥那魔性动感的舞蹈。

  “的确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邓在君不禁意动,但耳畔边立刻传来姜坤善意的提醒:

  “可是中央台有明确规定,任何节目都不允许播迪斯科舞蹈,认为是太过张扬,有伤风化。”

  “姜老师说得对,如果加入迪斯科舞曲,反而可能让费祥的整个歌唱节目被毙掉。”

  秘书也跟着劝说邓在君。

  但显然低估了邓在君的决心,为了节目不被砍掉,准备偷偷地藏了个心眼,在节目的最终审查时,就让费祥彩排的时候先别跳了,等正式演出时再跳,如此就可以“蒙混过关”。

  毕竟,《故乡的云》可是符合春晚主题的抒情歌,领导们肯定会审核通过。

  “这会不会不太好啊?”

  姜坤等人面面相觑,不免迟疑。

  “上有审查,下有对策,就这么办,我是总导演,出了什么情况,就由我负责好了。”

  邓在君语气认真道:“当务之急,是通知费祥为《冬天里的一把火》设计些跳舞动作,来配合歌曲节奏,无论如何,我都要让这个节目,真真正正地在春晚这个喜庆的冬日里,在全国人民的心里点上一把火,红红火火地过个大年!”

  ……………

  在讨论完歌曲类节目后,紧接着就是语言类节目。

  今年春晚的小品和相声,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一点儿不比往届的差。

  小品有陈佩厮、朱时茅压轴的《羊肉串》,相声有马纪率领冯恭等人演出的《五官争功》。

  倒是以往非常活跃的姜坤,尽管接替了马纪担任了广播说唱团团长,而且当选了曲艺家协会的副主xi,还在去年当选了“全国十大笑星”,但是巅峰之后,就是衰落,他也很快地陷入创作瓶颈。

  说到底,这种抖包袱逗人笑的语言类节目,非常需要创作者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因为现在是广播电视的年代,任何一个小品一个相声,在媒体的传播发酵下,很快就能在全国广而告之,不像以前天桥说书的那样,一个故事一个相声就是压箱底的绝活,可以在线下各地巡演。

  强如陈佩厮、赵丽榕、赵本善三代“小品之王”,也有灵感枯竭、不招人笑的时候。

  之所以如今的春晚小品相声节目不好笑,并不缺少表演者,而是没有足够优秀的创作者。

  恰恰姜坤也是这种情况,他一个半路出家的相声演员,急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剧本合作者。

  “老姜,这人你就别瞎找了,你要找的不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嘛!”

  说话间,陈佩厮把目光投向方言。

  朱时茅、邓在君等人深以为然,尽管方言从来没写过相声的本子,可是他帮陈佩厮、朱时茅创造出了“相声剧”升级版本的小品,所以想必能协助姜坤,在短时间之内写出一个不错的相声。

  姜坤道:“本来我想找的也是方老师,可不是方老师那阵子到国外出差了嘛。”

  方言问:“那后来又找了谁?现在有着落了吗?”

  “托人介绍,我和谌蓉同志接触了下。”

  姜坤说,这两天她就邀请自己到家里一聚,准备向他推荐自己的短篇《减去十岁》,这是一部具有黑色喜剧内涵的作品,的确有改编成相声喜剧作品的可能。

  方言挑了挑眉,谌蓉不就是写《我爱我家》、《小偷公司》等作品的梁佐的母亲嘛!

  “这能行吗?”

  陈佩厮紧皱眉头,“《减去十岁》的我虽然没看过,但是电影我还是见过,虽然很荒诞幽默,但我觉得并不适合改编成小品和相声。”然后环顾众人,向方言、朱时茅等人投去问询的目光。

  听着一个个看衰的回答,邓在君问道:“方老师,你怎么看?”

  方言点了点头:“这本我看过,太过于文学,改编成相声的难度恐怕不小。”

  “不瞒各位,我也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好歹是谌蓉同志的一片好意,我也不好推辞。”

  姜坤苦笑连连。

  方言道:“其实相比于《减去十岁》,我倒觉得或许有其它的更适合你。”

  姜坤又惊又喜,忙不迭道:“方老师,您说的这具体叫什么?大概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方言道:“说来也巧,这正好是谌老师儿子的作品。”

  众人无不惊愕,几乎从来没听说过谌蓉的儿子竟然也从事文学工作,还能入了方老师的法眼!

  方言笑而不语,并没有细说谌蓉曾经有意推梁佐一把,在给《人民文学》投稿的同时,在信件里夹带着自己儿子的作品,当然这年头的作家还是讲脸面的,并没有搞强行捆绑发表这一套。

  不像贾平洼的女儿,简直是脸都不要了,“屎尿屁”体也敢称之为诗。

  “方老师,那他的作品……”

  姜坤言语里透着几分期待。

  “这么说,也许上《人民文学》可能还差一些火候,但这些里的故事,却非常适合改变成相声,我记得不差的话,有关于耗子的,有关于老太太和年轻小伙子结婚的,还有小伙子掉进老虎洞和老虎聊天的。”方言道,“奇思妙想,妙趣横生,我想你肯定会喜欢这些故事的。”

  “既然方老师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不错的!”

  陈佩厮让姜坤借着去谌蓉家的机会,干脆也跟梁佐接触交流一番。

  “如此甚好,不过我还有个不情之请。”

  姜坤希望能拉方言、陈佩厮、朱时茅三人,陪他一同去趟谌蓉家,替自己参谋一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