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啊,姜先生!”

  扶苏这才回过味儿来,又急忙说道:

  “那要是这么说,既不能又要将藩王灭绝,又要施行郡国并行制,那这不是死棋了吗?”

  “藩国一定要有,不然郡国并行制就白实施了,可若是和平削藩,那就会让大秦国库被掏空,这......总不能武力削藩吧?”

  “我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办法了。”

  姜承奕摇了摇头:

  “藩国的确需要存续,但不能这么存续......而大秦也肯定不能用自己的支出去供养藩国,这二者之间也并不矛盾。”

  “这......”

  扶苏觉得姜承奕在说谜语。

  但是毕竟姜承奕说谜语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看姜承奕又开始享受起美食来,他也只能先自己思索姜承奕话语中的意思。

  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问题所在。

  藩国需要存续,这理应是基于大秦的角度想到的问题。

  说到底,他们应该只是为了大秦而服务。

  而大秦供养藩国,其实也不该是藩国思考的问题,而同样也应当是站在大秦的视角上所要去思考的问题!

  他之前找不到解决方法,其实是因为他下意识把藩国当成了主导,站在了藩国的角度去思考。

  他总是认为,这些拥有军功的人,或是那些勋贵的后代,就是理所应当要被大秦养着的。

  可他们本就应当为大秦效力!

  这份以劳动换来的荣誉和权力,让他们享受自然是没问题的。

  但却不应该让他们毫无建树的后代也一并享受!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重点,问道:

  “所以先生的意思是,要让大秦取消封地的世袭罔替的做法,将分封变成更适合大秦的分封?”

  姜承奕现在已经对扶苏的灵光一现见怪不怪了。

  他擦了擦嘴,说道:

  “不错,世袭制是最容易引发社会动荡的。这其实和现在大秦的朝堂制度一个道理,任贤选能总比世袭罔替、任人唯亲来得要好。”

  “你得知道,大秦不能永远仰仗开国和军功!”

  扶苏不动声色将自己的手伸进了袖口当中。

  他的手此时已经开始止不住地颤抖了。

  大秦不能永远仰仗开国和军功!

  这句话几乎瞬间让他的头脑彻底清醒了起来。

  整个大秦以武起家,老秦人更是全员尚武,所以对于军功和武勋这些东西格外看重。

  但是大秦现在已经是个大一统帝国了,不再需要那么多武人去打江山了。

  而是需要更多的文人去守成!

  不过想到这儿,扶苏又蔫吧了下来:

  “可是先生,七国征战数百年,除了勋贵之外,百姓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又怎么能为大秦做事?”

  “先生的想法是极好的,不过却是并无施行的可能......”

  扶苏心中生出一种挫败之感。

  他在想,或许大秦从一开始的路走的就是错的。

  以至于到了现在已经是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哪怕姜承奕给出了跳出国运周期律的法子,但还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不管是教育资源还是教育安排,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试错的。

  并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想到万全之策的。

  大秦如今青黄不接,若是不继续重用勋贵士官,却也无人可用啊!

  这大秦恐怕是注定要在某一日,因为某些他们心中清楚,却没法解决的问题而瞬间土崩瓦解了。

  扶苏如今的心中百味杂陈。

  他在想,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遇到姜承奕。

  那样或许还能解救大秦!

  可他没想到。

  姜承奕只是给了他一个白眼。

  姜承奕被气得血气上涌:

  “怎么就并无施行的可能了?你听我上课,不能听一节课忘一节课啊!我前面说的造纸术、藏书阁、学堂、夫子什么的,你全忘了?”

  姜承奕气的话都要说不利索了,开始把自己之前讲过的内容翻出来,报菜名一般全都说了出来。

  而扶苏则是先是一愣,随后大喜过望。

  姜承奕这一句,似乎又将他和大秦拉出了黑暗,让他看到了光明。

  他忽然像是明白了什么,赶忙问道:

  “莫非先生是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在之前告诉我这些能教导百姓读书的事情,从而让更好掌握的文人逐步取代和替换掉那些不安分的武人?”

  更好掌握?

  那倒也未必......

  姜承奕想到后期强盛如汉明,都无法处理掉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和文官集团的场面,心想扶苏还是有些太天真了。

  但他却也没反驳。

  毕竟如果只是从大秦的时代背景下去说的话,扶苏说的的确没什么问题。

  目前来看,大秦的大多数的文官的确是要比武将要更好掌控也更好调教的。

  所以他点头道:

  “不错。制度的改善,是必须要有合适的社会条件为基础的。”

  “若是我在之前没有给你讲造纸术、外儒内法这类基础技术和文化,而是直接让你将大秦的基本政治制度做出更改,那么大秦会立马分崩离析。”

  “不需要等到二世,可能明天就要亡了。”

  “但同样的。”

  “在我给你讲了那些东西之后,如果大秦的制度还不做出改变,那么有了学识的百姓也会慢慢意识到这个制度配不上当今社会,也会揭竿而起推翻大秦的统治。”

  他喋喋不休说了许多。

  但这次扶苏听得明明白白。

  制度、文化、思想、技术都是相辅相成的。

  一旦其中的一项发生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剩下的方面也要随之进步和发展。

  否则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结局就只有一项。

  毁灭。

  而扶苏也同样很清楚,这是道家的理论。

  此刻,姜承奕之前说过的理论形成了闭环。

  姜承奕之前做的所有铺垫都在这一刻将它们的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之前。

  他和嬴政在得到姜承奕传授的技术和政策后,都为它们的超前和完美而感到震惊,一定是对大秦有益的。

  可现在他才知道,那只不过是姜承奕传授的东西中最为普通的一个优点。

  在所有政策有条不紊推行下去后,甚至彼此之间相互串联,做到环环相扣,将整个大秦从内到外变得焕然一新!

  姜承奕只是在诏狱中说了几句话,便带来一个崭新的大秦!

  虽然说到底,现在的大秦只是搭起了一个外骨骼框架。

  但无论怎么说。

  仅仅是在这不到一周的时间的。

  大秦便从那个被百姓和百家诸子、六国贵族,乃至大秦的本朝官员都无比憎恶的苛政王朝,变成了现在这般生机勃勃的模样!

  百姓在被教化,甚至有不少百姓开始接触到了之前只有贵族能接触到的知识。

  百家诸子选择归顺大秦朝堂,有的醉心学问,有的则是选择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百姓和一些勋贵之子。

  六国贵族该低调的都低调下去了,至少在干陵县叛乱被抬手镇压后,短时间内肯定是不敢再闹出什么动静了。

  而且等到之前派遣下去安抚百姓、赈灾济民的团队完成任务后,他们恐怕也没这么好组建叛军队伍了。

  而朝堂官员也是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做,都对大秦重燃起了希望。

  这一切都要仰仗姜承奕在诏狱内的指点江山。

  ......

  脑海中迅速闪过这些想法。

  扶苏的眼神瞬间变得坚毅,行了个郑重的礼节:

  “感谢老师为我解惑!”

  “顺手的事。”

  姜承奕顺嘴回了一句,摆了摆手,示意他无需多礼。

  却不料扶苏并没有像是以往一般神神叨叨地急着离开。

  他的眼睛里还闪烁着探询的光芒。

  姜承奕其实想让他赶紧走,自己好欣赏一下只剩一天的死期。

  但他还是叹了口气: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就赶快问了吧。”

  扶苏一听这话,显得尤为兴奋。

  “姜先生,现在大秦是有人才了,可大秦并没有合适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但我知道,先生一定有办法。”

  “对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最新章节,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