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早朝之上。
嬴政拿着扶苏的奏疏宣布了大秦要改制的事情。
除了少数几个知晓内情的臣子以外,大家都有些错愕。
改制可是整个国家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
国家的制度就是国家的命脉!
若是制度合理,哪怕统治上出现问题,国祚也能长久。
但若是制度不合理,就算是秦皇汉武这样的绝代天骄也没法让国运超越原本就不高的上限。
而且改制这种事情,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现在的制度也只有两种,一种是分封制,另一种就是郡县制。
这二种制度便是必选其一的。
大家一听到奏疏是扶苏上的,就觉得他又是要倡导嬴政将大秦改回分封制了。
但是他们心里其实也直犯嘀咕。
他们寻思是不是嬴政老了,开始昏庸无道了。
不然怎么之前从未接受过的提议,现在却忽然搬上朝堂让他们商量了?
不过嘀咕归嘀咕。
该表态还是得表态。
很快有臣子连奏疏都不愿去看,便梗着脖子站出反对:
“陛下不可啊!公子扶苏一直想要仿古,但绝不适合我大秦国情,一旦改制,大秦危矣!”
“不错,郡县制乃大秦立国之本,若拘泥古人分封,这天下必将大乱!”
“若是陛下强行改制,我宁肯一头撞死在这柱子上,以表微臣之志!”
......
众人义愤填膺。
朝堂上没有了扶苏和淳于越两个食古不化的儒家老顽固之后,舆论风向就是一边倒。
而嬴政也早就猜到了他们会如此反应。
“莫非你们都觉得朕年老了,脑子昏了?连朕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就敢站出来反对了?”
“还是说,你们压根不在乎,只是想要反抗朕?”
嬴政厉声呵斥一句。
吓得朝臣们马上跪伏在地。
李斯冷冷瞥了朝臣们一眼,从赵高手中接过奏疏,随手递给了冯去疾。
“诸位不妨先看看这份奏疏的内容,再行决议。”
嬴政看着李斯的表现,轻轻点了点头。
他之前就是在敲打这些朝臣。
而李斯则是看敲打的效果差不多了后,给他唱个白脸。
这样既起到敲打的作用,又不撕破脸皮。
所以李斯这话看起来是蔑视那些朝臣,但实际上倒是给他们解了个围。
正所谓不知者不罪。
李斯的意思是,他们还没看到奏疏内容,刚才说的话、做的决议就权当是没做过。
大家都把这事揭过去。
等看完这份奏疏,若是还要决议反对的话,那就自求多福。
而这一小会儿功夫,冯去疾已经瞪大了双眼,将手中奏疏递给了身后的人。
但他的脑海中却是不断浮现着奏疏当中所规划的蓝图。
这何止是一次改制?
这简直就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壮举!
将两种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成一个新的制度!
这是他这个大秦丞相都没有想到的法子。
在他看来,这项制度绝对是能让大秦再上一层台阶的完美决策。
他不敢相信。
这真是扶苏那个二世祖能想出来的计策和制度!
他现在对扶苏的态度已经从看不上眼变成了无比的敬服!
仅仅是在狱中待了不到一个月,扶苏就能接二连三给大秦带来如此多的改革措施。
从百姓到官吏。
从地方到中央!
几乎每一项计策都是完美的计策。
甚至每一项计策都要比前一个计策更加有用、也更加完美!
而这一项新的计策,更是能直接改变整个大秦的政治形态,让大秦焕发新生。
就算是老子骑牛悟道也没有这么快的吧?
诏狱要是有这般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让他去诏狱呆两天他也愿意啊!
在冯去疾脑海中胡思乱想的时候,这份奏疏已经传遍了整个大殿。
回到了赵高手中。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觉得自己理应怀疑这份奏疏的来源并不是那个废物公子。
但在扶苏这一周的奇迹频出之后,他们下意识觉得,这奏疏是扶苏写的也是应所应当的。
甚至他们觉得。
除了扶苏以外,这天下应该也没有人能再写出这样的奏疏了。
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仅仅只是过了不到一周。
公子扶苏这四个字的地位在他们的心中已经飙升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十七位公子。
甚至直逼嬴政!
冯去疾最先反应过来,跪地道:
“公子扶苏此策对我大秦有利无弊,微臣支持陛下改制!”
“臣附议!如此改制,定能让我大秦千秋万代,国运绵延啊!”
“臣附议!”
“俺也一样!”
......
朝臣们迅速变脸。
他们刚刚拒绝改制的时候有多利索,现在同意改制的时候就有多后悔!
这样的制度,是他们终其一生都想不出来的完美制度!
这可不是什么沿袭周礼的分封制。
而是一个崭新的制度!
这个改革从上而下,对百姓和对官员的利益都是有利的,是功在千秋的。
他们自然不会拒绝。
“既然诸位爱卿都支持改革,那便事不宜迟。”
嬴政很满意。
虽然这个测试不能测试出他的臣子是不是都忠心耿耿。
但至少能看得出他的臣子们并没有无药可治的蠢货!
他环顾一周,看向冯去疾的父亲,本朝的御史大夫冯劫:
“冯劫,你为御史大夫,此后负责监察百官、下辖地方,朕许你发展从属,有便宜行事之权。”
“喏!”
冯劫跪地领命,心中大喜。
虽然他的官职已经做到头了,但是权力可没到头。
在之前,他仅仅只能负责监察百官。
而即使是抓到了某人的小辫子,也只能乖乖上疏,给嬴政打小报告,自己则是毫无行事的权力。
而且作为监察官,他需要脱离也不能和别的官员乃至皇子走得太近。
一旦逾矩,轻则告老还乡,重则全家不保!
不能发展关系网,不能八面玲珑手眼通天,这对于一个情报机关而言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他一方面要防止自己逾矩,惹怒嬴政,一方面还要完成自己的业绩。
以免有渎职之嫌。
因此他在朝中如履薄冰,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存在感。
曾经的他,说到底就是嬴政用于监察百官的一只眼睛。
还是被嬴政的别的眼睛盯着的眼睛!
但现在,嬴政放宽了他的一些管理从属的权限。
也就是说,他从此可以发展关系网,让自己的密探遍布每一处角落,及时知晓任何一个官员的举动。
这无疑让他的工作简单了无数倍!
而嬴政都看在眼里,却也不多说什么。
他之前不给冯劫这个权限,其实就是因为怕权力分散,会给自己和大秦带来威胁。
但在被姜承奕的一句“废物皇帝就别改制了”刺激过后,他便清楚了自己以前的想法其实是极其可笑的。
所以打定主意,要彻头彻尾进行改革!
他转头看向卫尉董翳:
“董翳,你便率兵出京,拱卫京师,平定流寇叛乱,与蒙恬守望相助。”
“喏。”
董翳领旨。
“将闾,你带人兴修船队,带粮种、兵马东寻徐福。一旦遇到,将其就地诛杀!那片地便是你的封国!”
公子将闾眼睛一亮。
“喏!”
他也没想到,自己这个不争王位的人,居然还能在大秦有外出封王的机会!
感谢大哥扶苏送来的封国!
“高,你便带兵前往南方的流沙一处,连通交通、教化蛮夷,那片地便是你的封国!”
公子高口中称喏。
他同样跃跃欲试,心中对于扶苏的感情也更深厚了些。
嬴政又点了几个人。
比如兴修水利的郑渠等人,但就都是一些民生和基础建设之事了,便略过不表。
交代完所有问题过后,嬴政便又说道:
“今日起,大秦的官员考校制度也会有所改变,例法也会有所改变。”
“犯法者,无论贵贱,皆以律法处置!”
“喏!”
众人齐声。
......
李斯觉得这个场面很是有趣。
大秦的第一次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的操刀人,被五马分尸了。
而大秦即将进行的第二次的政治改革的提出人,也是一个即将要被五马分尸的人。
或许大秦和五马有些渊源。
不过此时此刻,却和彼时彼刻并不太相同。
相比之下,商鞅的改革是被很多人强力反对的,因为不完美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而这位姜承奕不但指出了商鞅改革之后的社会的弊端。
而且他的策略是受到满朝文武的一致通过的。
也就是说姜承奕的思维,甚至比商鞅的思路还要完备得多。
可商君只有一个。
而大秦已经有他李斯,还需要再有一个姜承奕吗......
“李斯?你在想事情?”
一道雄浑的嗓音打断了他的思考。
他抬头环顾四周,才猛然惊觉。
大秦的朝堂上,满朝文武已经走空了。
他赶忙跪在地上解释:
“微臣刚刚的确在想一些事情,想得有些入迷了,还请陛下恕罪。”
“哦?那你说说,你在想些什么?”
嬴政挑了挑眉。
“微臣有些问题想要当面问问姜承奕。”
李斯干脆道。
有些事情,他还是要当面问问才能安心。
“这倒是没问题,但你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去见他才不会暴露呢?”
嬴政不解。
“陛下不必担心。”
“微臣早就给自己找好身份了!”
李斯抬起头。
目光灼灼。
早朝之上。
嬴政拿着扶苏的奏疏宣布了大秦要改制的事情。
除了少数几个知晓内情的臣子以外,大家都有些错愕。
改制可是整个国家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
国家的制度就是国家的命脉!
若是制度合理,哪怕统治上出现问题,国祚也能长久。
但若是制度不合理,就算是秦皇汉武这样的绝代天骄也没法让国运超越原本就不高的上限。
而且改制这种事情,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现在的制度也只有两种,一种是分封制,另一种就是郡县制。
这二种制度便是必选其一的。
大家一听到奏疏是扶苏上的,就觉得他又是要倡导嬴政将大秦改回分封制了。
但是他们心里其实也直犯嘀咕。
他们寻思是不是嬴政老了,开始昏庸无道了。
不然怎么之前从未接受过的提议,现在却忽然搬上朝堂让他们商量了?
不过嘀咕归嘀咕。
该表态还是得表态。
很快有臣子连奏疏都不愿去看,便梗着脖子站出反对:
“陛下不可啊!公子扶苏一直想要仿古,但绝不适合我大秦国情,一旦改制,大秦危矣!”
“不错,郡县制乃大秦立国之本,若拘泥古人分封,这天下必将大乱!”
“若是陛下强行改制,我宁肯一头撞死在这柱子上,以表微臣之志!”
......
众人义愤填膺。
朝堂上没有了扶苏和淳于越两个食古不化的儒家老顽固之后,舆论风向就是一边倒。
而嬴政也早就猜到了他们会如此反应。
“莫非你们都觉得朕年老了,脑子昏了?连朕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就敢站出来反对了?”
“还是说,你们压根不在乎,只是想要反抗朕?”
嬴政厉声呵斥一句。
吓得朝臣们马上跪伏在地。
李斯冷冷瞥了朝臣们一眼,从赵高手中接过奏疏,随手递给了冯去疾。
“诸位不妨先看看这份奏疏的内容,再行决议。”
嬴政看着李斯的表现,轻轻点了点头。
他之前就是在敲打这些朝臣。
而李斯则是看敲打的效果差不多了后,给他唱个白脸。
这样既起到敲打的作用,又不撕破脸皮。
所以李斯这话看起来是蔑视那些朝臣,但实际上倒是给他们解了个围。
正所谓不知者不罪。
李斯的意思是,他们还没看到奏疏内容,刚才说的话、做的决议就权当是没做过。
大家都把这事揭过去。
等看完这份奏疏,若是还要决议反对的话,那就自求多福。
而这一小会儿功夫,冯去疾已经瞪大了双眼,将手中奏疏递给了身后的人。
但他的脑海中却是不断浮现着奏疏当中所规划的蓝图。
这何止是一次改制?
这简直就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壮举!
将两种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成一个新的制度!
这是他这个大秦丞相都没有想到的法子。
在他看来,这项制度绝对是能让大秦再上一层台阶的完美决策。
他不敢相信。
这真是扶苏那个二世祖能想出来的计策和制度!
他现在对扶苏的态度已经从看不上眼变成了无比的敬服!
仅仅是在狱中待了不到一个月,扶苏就能接二连三给大秦带来如此多的改革措施。
从百姓到官吏。
从地方到中央!
几乎每一项计策都是完美的计策。
甚至每一项计策都要比前一个计策更加有用、也更加完美!
而这一项新的计策,更是能直接改变整个大秦的政治形态,让大秦焕发新生。
就算是老子骑牛悟道也没有这么快的吧?
诏狱要是有这般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让他去诏狱呆两天他也愿意啊!
在冯去疾脑海中胡思乱想的时候,这份奏疏已经传遍了整个大殿。
回到了赵高手中。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觉得自己理应怀疑这份奏疏的来源并不是那个废物公子。
但在扶苏这一周的奇迹频出之后,他们下意识觉得,这奏疏是扶苏写的也是应所应当的。
甚至他们觉得。
除了扶苏以外,这天下应该也没有人能再写出这样的奏疏了。
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仅仅只是过了不到一周。
公子扶苏这四个字的地位在他们的心中已经飙升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十七位公子。
甚至直逼嬴政!
冯去疾最先反应过来,跪地道:
“公子扶苏此策对我大秦有利无弊,微臣支持陛下改制!”
“臣附议!如此改制,定能让我大秦千秋万代,国运绵延啊!”
“臣附议!”
“俺也一样!”
......
朝臣们迅速变脸。
他们刚刚拒绝改制的时候有多利索,现在同意改制的时候就有多后悔!
这样的制度,是他们终其一生都想不出来的完美制度!
这可不是什么沿袭周礼的分封制。
而是一个崭新的制度!
这个改革从上而下,对百姓和对官员的利益都是有利的,是功在千秋的。
他们自然不会拒绝。
“既然诸位爱卿都支持改革,那便事不宜迟。”
嬴政很满意。
虽然这个测试不能测试出他的臣子是不是都忠心耿耿。
但至少能看得出他的臣子们并没有无药可治的蠢货!
他环顾一周,看向冯去疾的父亲,本朝的御史大夫冯劫:
“冯劫,你为御史大夫,此后负责监察百官、下辖地方,朕许你发展从属,有便宜行事之权。”
“喏!”
冯劫跪地领命,心中大喜。
虽然他的官职已经做到头了,但是权力可没到头。
在之前,他仅仅只能负责监察百官。
而即使是抓到了某人的小辫子,也只能乖乖上疏,给嬴政打小报告,自己则是毫无行事的权力。
而且作为监察官,他需要脱离也不能和别的官员乃至皇子走得太近。
一旦逾矩,轻则告老还乡,重则全家不保!
不能发展关系网,不能八面玲珑手眼通天,这对于一个情报机关而言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他一方面要防止自己逾矩,惹怒嬴政,一方面还要完成自己的业绩。
以免有渎职之嫌。
因此他在朝中如履薄冰,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存在感。
曾经的他,说到底就是嬴政用于监察百官的一只眼睛。
还是被嬴政的别的眼睛盯着的眼睛!
但现在,嬴政放宽了他的一些管理从属的权限。
也就是说,他从此可以发展关系网,让自己的密探遍布每一处角落,及时知晓任何一个官员的举动。
这无疑让他的工作简单了无数倍!
而嬴政都看在眼里,却也不多说什么。
他之前不给冯劫这个权限,其实就是因为怕权力分散,会给自己和大秦带来威胁。
但在被姜承奕的一句“废物皇帝就别改制了”刺激过后,他便清楚了自己以前的想法其实是极其可笑的。
所以打定主意,要彻头彻尾进行改革!
他转头看向卫尉董翳:
“董翳,你便率兵出京,拱卫京师,平定流寇叛乱,与蒙恬守望相助。”
“喏。”
董翳领旨。
“将闾,你带人兴修船队,带粮种、兵马东寻徐福。一旦遇到,将其就地诛杀!那片地便是你的封国!”
公子将闾眼睛一亮。
“喏!”
他也没想到,自己这个不争王位的人,居然还能在大秦有外出封王的机会!
感谢大哥扶苏送来的封国!
“高,你便带兵前往南方的流沙一处,连通交通、教化蛮夷,那片地便是你的封国!”
公子高口中称喏。
他同样跃跃欲试,心中对于扶苏的感情也更深厚了些。
嬴政又点了几个人。
比如兴修水利的郑渠等人,但就都是一些民生和基础建设之事了,便略过不表。
交代完所有问题过后,嬴政便又说道:
“今日起,大秦的官员考校制度也会有所改变,例法也会有所改变。”
“犯法者,无论贵贱,皆以律法处置!”
“喏!”
众人齐声。
......
李斯觉得这个场面很是有趣。
大秦的第一次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的操刀人,被五马分尸了。
而大秦即将进行的第二次的政治改革的提出人,也是一个即将要被五马分尸的人。
或许大秦和五马有些渊源。
不过此时此刻,却和彼时彼刻并不太相同。
相比之下,商鞅的改革是被很多人强力反对的,因为不完美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而这位姜承奕不但指出了商鞅改革之后的社会的弊端。
而且他的策略是受到满朝文武的一致通过的。
也就是说姜承奕的思维,甚至比商鞅的思路还要完备得多。
可商君只有一个。
而大秦已经有他李斯,还需要再有一个姜承奕吗......
“李斯?你在想事情?”
一道雄浑的嗓音打断了他的思考。
他抬头环顾四周,才猛然惊觉。
大秦的朝堂上,满朝文武已经走空了。
他赶忙跪在地上解释:
“微臣刚刚的确在想一些事情,想得有些入迷了,还请陛下恕罪。”
“哦?那你说说,你在想些什么?”
嬴政挑了挑眉。
“微臣有些问题想要当面问问姜承奕。”
李斯干脆道。
有些事情,他还是要当面问问才能安心。
“这倒是没问题,但你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去见他才不会暴露呢?”
嬴政不解。
“陛下不必担心。”
“微臣早就给自己找好身份了!”
李斯抬起头。
目光灼灼。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最新章节,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最新章节,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