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到扶苏要带姜承奕离开诏狱出去看看时,嬴政便已经带着李斯悄然离场。

  他们二人。

  一个要将《秦律》乃至《秦效律》等几本大秦根基的立法之处做出修改,来收回民心。

  而另一个,则是要在这段时间头疼该怎么快速解决蝗灾一事,让百姓不要激起新的民怨。

  这两者看似毫无关联,却在这场蝗灾之下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只要其中一个方面出现了纰漏,恐怕整个大秦的基本盘。

  就要受到百姓的又一次冲击了!

  ......

  诏狱外。

  扶苏还不知道嬴政与李斯已经开始应对起了这场突如其来的蝗灾。

  他虽然还是坚信蝗虫是绝对不能吃的,但还是乖乖去唤人给姜承奕拿了他所要求的那些东西。

  就连抓了两盒蝗虫的蒙毅也好奇地围了过来。

  倒也不是真的为了学习怎么吃蝗虫。

  他一方面是想要看看姜承奕到底是怎么吃蝗虫的。

  另一方面则是要等姜承奕被蝗虫毒翻后,他能第一时间背起姜承奕送到太医署去。

  这样或许还能让姜承奕捡回一条命来。

  反正他们两人。

  今天就是饿死,也不会吃姜承奕一口虫子!

  但姜承奕却压根没去探究两人心里这点小心思,而是认认真真挑选着蝗虫。

  他先是抓起一只体型极大的黄褐色蝗虫,在蒙毅和扶苏面前战展示了一遍。

  随后看似自顾自说道:

  “这种蝗虫是群居性蝗虫,呈现棕褐色,体内有无论如何烹饪都无法溶解的剧毒,是不能吃的蝗虫。”

  说罢。

  他便将这只蝗虫扔进了刚刚搭建好的灶台当中。

  然后拿起另外一只:

  “这种蝗虫叫做中华稻蝗,乃是以水稻为食的蝗虫,也正是大秦蝗灾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蝗虫。”

  随后。

  他又指了指蝗虫的腹部:

  “中华稻蝗的腹部是黄褐色与绿色的,虽然生食有毒,但是通过油炸,炸制成熟之后就是无毒的,因此是可以食用的。”

  蒙毅和扶苏面面相觑。

  他们不知道姜承奕为何如此认真地给他们讲解这些看起来就有些让人生理不适的昆虫。

  但碍于讲解者是姜承奕,他们还是耐着性子听了下去。

  随后姜承奕又指了指另一种个头更小,且颜色明显更深的蝗虫:

  扶苏和蒙毅又是对视一眼,心中不由得不约而同地闪过一个荒谬的念头。

  姜承奕说得这么头头是道。

  莫非真的懂得怎么吃蝗虫?

  而扶苏也从这两句话当中,忽然想到了什么,赶紧问道:

  “老师,您说的油炸,莫非也是一种烹饪方式吗?”

  姜承奕点了点头:

  “所谓油炸,就是将油烧至滚烫,随后将食物倒入炸制。”

  “这样做出来的蝗虫不仅极其味美,而且体内毒素也会尽数消散!”

  他一边说着,一边迅速挑选出其中能吃的蝗虫。

  随后便叫人点燃了一个灶台内的灶火。

  一股热浪瞬间便拂过了扶苏和蒙毅的脸庞,让他们二人都不禁后退了半步。

  “老师,这火势为何如此凶猛,险些灼掉我的眉毛!”

  扶苏惊讶无比地问道。

  要知道。

  大秦时期还没有这种能将火力聚集和增强的灶炉。

  哪怕是埋锅造饭,也大多是在一个洞中生活烧锅。

  因此哪怕是生起火,也是发散的火焰,而不会像是在灶台中被聚拢起来的热浪。

  “这个东西叫灶台,可以将火焰的温度提升。”

  “想要油炸蝗虫,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火里!之前大秦的火力太差,是不可能将猪油烧开的。”

  “因此想要吃油炸蝗虫,灶台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设施。”

  姜承奕事无巨细地解释了一下油炸的原理,随后便熬煮起了猪肉。

  在大火的炙烤下。

  那块肥瘦相间的五花三层肉,很快便被熬煮出了猪油。

  香气四溢。

  这一幕看得扶苏和蒙毅面面相觑,忍不住同时咽了咽口水。

  大秦虽然没有植物油。

  但其实是已经是有了熬油的工艺的。

  可一般来说,这项工艺不光程序复杂,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所以就算是他们,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猪油的。

  可姜承奕仅仅是用了不到一刻钟,就熬出了香气十足的猪油。

  这无疑让他们觉得太过于离奇。

  但是在短暂的疑惑过后,扶苏的眼神却是越来越亮。

  他隐隐觉得。

  这个能聚拢火焰的灶台。

  价值恐怕并不比造纸术要差太多!

  至少对于百姓的民生而言。

  灶台简直就是他们埋锅造饭的利器!

  而且看姜承奕的举动。

  他似乎还有一些别的发明!

  一念至此。

  扶苏赶忙认认真真看向那口陶锅,开始学习起来炸制的工艺。

  里面的油此时已经开始冒起了小小的泡泡。

  “这就是聚拢火焰所能带来的效果,火力只要够大,烹饪方式就会变得更多一些。”

  姜承奕又解释了一句,随后一把将蝗虫全部倒进了锅中。

  瞬间就溅起大量的油点。

  吓得蒙毅和扶苏直往后窜。

  但随之。

  一股比之烧烤要更浓郁数倍的肉香味瞬间吸引了二人。

  让他们的脚像是钉在了地上一般,一步也挪不动!

  “比如油炸。”

  姜承奕接着上面自己的话头说了一句。

  看蝗虫都已经熟透了,他便将陶锅从火上端了下来。

  饶是见多识广的姜承奕都不由得感慨,老祖宗的工艺果然不是吹的。

  在这般大火和热油的炙烤下,这陶罐居然没有被烤裂开或是炸掉。

  质量比后世那些偷工减料的次品要好太多了!

  他的每一步动作都很仔细。

  是刻意做给扶苏和蒙毅去看的。

  而这时。

  已经不用姜承奕介绍,蒙毅和扶苏就都已经将头凑了过来,喉头滚动。

  若是吃了真的不会死的话。

  他们都不敢想,这些看起来阴森恐怖的害虫放在嘴里会有多香!

  姜承奕随手抓起一个,去掉头扔进嘴里解了解馋。

  猪油的香气和蛋白质的焦香瞬间在口中爆开!

  让他顿时有一种吃到了天下难得的美味的感觉。

  在烹饪方式和调料、食材都极为匮乏的大秦。

  这一锅由新鲜的猪油炸制出的蝗虫,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人间美味了。

  感受了一下后。

  姜承奕便转头去拿起了另一个陶罐儿。

  而蒙毅和扶苏面色凝重了一会儿。

  看见姜承奕好像没事后,他们才缓缓松了一口气。

  随后一人咬着牙尝了一口虫子。

  随后却是齐齐瞪大了双眼!

  彼此对视一眼,都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虽然没有咸淡口,但是猪油的香味和蝗虫本身蛋白质的香气却是在唇齿之间彻底绽放开来。

  此刻。

  他们已经可以确定。

  这蝗虫是一定能吃的!

  甚至比他们在皇宫当中吃过的任何山珍海味都要美味的多!

  但因为姜承奕还在忙碌的缘故。

  他们也只是忍着激动和馋意,看着姜承奕的下一步动作。

  他们本以为,姜承奕会将所要求的盐巴撒在这一锅蝗虫之上。

  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

  姜承奕的确拿起了扶苏带来的盐巴。

  却没有将其撒到油锅里。

  而是将粗盐一股脑倒进去捣碎,随后加入大量清水将其溶解。

  然后又捏起刚刚特意留下的,烧火剩下的草木灰,扔了进去。

  “老师,您这是在做什么?”

  “这盐巴也都很是珍贵,您这么一搞,就都不能吃了!”

  扶苏赶忙心急如焚地呼着,眼中满是心疼。

  盐巴的重要性和稀有程度,是可以堪比军需物资和稀有矿产资源的。

  就算是他和蒙毅,也不是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的。

  姜承奕却是毫不在意地摇了摇头:

  “这是提炼精盐的方法。”

  “你们吃的粗盐里有太多杂质,不仅会掺杂苦涩的风味,而且对身体有害,但精盐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看姜承奕这是又要搞新的发明。

  扶苏又是一时语塞,看向了蒙毅。

  蒙毅也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也没有听说过盐巴还有粗细之分。

  扶苏看蒙毅如此,眼中光芒却是更甚。

  在他看来,姜承奕今天恐怕是要展示一整套庖厨的新发明了!

  而姜承奕也没有让他失望。

  静置片刻后。

  刚刚混合好的盐水就已经沉淀出了内部的重金属盐杂质。

  转而在上层留下一层薄薄的清液。

  姜承奕将清液简单过滤后,便放在第二个陶罐当中大火熬煮了起来。

  很快。

  清液就在火焰的炙烤下挥发。

  陶罐中只剩了一块块的白色盐精。

  飘散出一种淡淡的盐巴的气味。

  等盐块凉了下来,扶苏和蒙毅便都伸手捻了一小块,将其放进嘴里。

  下一刻。

  两人就齐齐对视,心中的震惊更是溢于言表。

  被姜承奕提炼后的精盐,不但没有了原本的苦味和杂七杂八的味道。

  就连口感都细腻了许多!

  咸味也提升了很大一截!

  虽然在精炼后,原本够一家人吃许久的盐巴如今只够一人吃个几顿。

  但在味道和提味方面的巨大提升,绝对是要比这些不值一提的损耗要重要得多的!

  扶苏甚至都想立马离开,去向始皇帝禀报姜承奕今日的发明了。

  盐、铁、粮这类稀缺的矿产资源,并不仅仅是它们本身。

  同时也是市场之内流通的硬通货币。

  在某些时时刻,甚至要比真金白银还要好用!

  姜承奕今日将盐巴做成这等精美的精盐。

  一旦推行,会直接改变大秦的经济生态格局!

  可想归想。

  扶苏的脚步却没有丝毫挪动。

  因为姜承奕已经将制作完毕的蝗虫陶罐推到了他的面前。

  金黄的蝗虫配上雪白的精盐,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尝尝?”

  姜承奕问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最新章节,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