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明白了,一个乱臣贼子,皇帝怎就这么信任他!”
回到府中的魏城气地在堂中来回踱步,“许氏死前都亲口承认了,人证确凿,皇帝居然视而不见!”
“何止信任。”其子魏荣附和,“还重用他,连军权都给了他。”
这可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魏荣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魏城坐下身,眸心凝结,自新帝登基后不仅不再重用魏氏一族,对他的建议一次也不曾采纳,他感觉的出来,新帝在有意疏远自家。
女儿在宫中不受宠,被太后的外甥女分去了协理六宫之权不说,太后还一心捧着柳妃,想尽法子撮合她和皇帝,意欲让那女人早日生子。
所有局面都对自家不利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想我戎马半生,为楚国立下汗马功劳,而今却如此不得天子重视。”
魏城一口闷气堆积在胸口。
————
琳琅找到了自己亲人,令颐也为她高兴,自然也没有将之继续留在身边的理由,于是让她回去跟生母团聚。
琳琅不舍这位对自己有恩情的主子,不过想到现在的王府内再无任何对主子不利的人和事,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拜别主子后,同母亲在外置办了处宅子,母女俩相依相伴。
这些天令颐总是郁郁寡欢,起初越王以为她是为琳琅的离开难过,可渐渐发现,她是别有心事。
“那日嫡公主跟我说什么南临赵氏,罪奴,还说我双亲死在了流放地,夫君,这到底怎么回事?”
越王压下心头的紧张,嘴角保持着笑意,“不要搭理她,那就是个疯婆子。”
令颐还是纠结,“可她说得有板有眼,不像是骗人。”
“不许瞎想。”越王叮嘱道,“华阳自归国后神智不正常,无中生有,惹是生非,她的话不需理会,你只要听夫君的就是。”
那日一闪而过的画面时不时跳到令颐脑子里,越王不告知真相,府中人也早被授了意,人人嘴巴严得很,根本问不出什么来,令颐心情闷闷的。
两个多月后,南缃回到了京城。
司马明朗深知爱徒有过在西夷的经历,哪怕再是清白外人也不会相信,回去后的免不了面对流言蜚语,可又知她心系家族,不可能一直待在异国他乡,只好忍痛将人送回。
南缃探望过堂姐和姑丈后本想去看望令颐,跟她报个平安,可近来令颐时常心不在焉,独自出神,越王知晓这不是好兆头,未免她想起旧事,他不敢让姐妹俩见面,只将南缃平安的消息带到,让妻子放心。
又过了一个月,裴逸从边关探亲归来,这次回来,还带回了晚凝。
“先说好了,你母亲若对我客气,我也会给她体面,她要是还像过去那般,就别怪我也不客气了。”
裴逸朗声笑着,“放心吧,你俩真闹起来,母亲不是你对手,要我说其实她更怕你些。”
裴逸离开军营后特意去了趟南临,面对少年的真心,晚凝也不再执拗,不是她的她不会强求,但若上天给了她这份幸福,她也坦然接受。
到了裴家门前,晚凝脚步停下,“你确定想好了?”
“你怎么又提这个。”裴逸不高兴,“怎么着,都到家门口了难不成要反悔?”
“我是提醒你。”晚凝说道:“我知道我有不堪的过去,但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不会因为这个就自卑,也不会因此就对你心有亏欠,以后过日子低你一头。”
“你要是反悔现在还来得及,别往后遇到不痛快就拿我过去说事。”
裴逸翻了个白眼,抓起她手朝大门走去,“姑奶奶,我还怕你反悔呢。”
裴老爷和妻子看到小儿子回来了很高兴,得知大儿子在边关一切尚好,小儿子往后会留在京城驻守,十分欣慰。
可在听到他要娶晚凝时,孙氏顿时变了脸,不顾众人在场,拍桌子喊道。
“休想!以为我们裴家落败了,就可以放低姿态娶她?做梦!我们家就是再败落,好歹也是清白门户,绝不会要一个残花败柳!”
“少说几句吧。”裴老爷开口打断。
小儿子对晚凝的执着他看在眼里,知晓孩子的决心,这回不愿再为难他们。
“既然孩子已经确定了心意,他们高兴就好,这门婚事我同意了。”
裴逸很高兴,谢过父亲成全,眼见妻子又有发作,裴老爷让儿子和晚凝先去侧房歇息。
“老爷你疯了吗!”
只剩夫妻二人后孙氏脾气爆发,“我无论如何不会同意那女人嫁进来,儿子又是娶不上媳妇,何必放低身份!”
“我们现在还有什么身份。”裴老爷劝道,“逸儿脾气你还不清楚吗,看看先前太师府婚事闹的,他是铁了心了,随他去吧。”
“我不同意,绝不同意!”孙氏冲到房门处,朝着侧屋方向喊道:“脏东西也敢嫁进我家?不看看自己什么货色!”
裴老爷赶忙将妻子拉回来,“行了,赵氏遭遇那种事不是她的错,她也只是个受害的可怜女子而已。”
孙氏不认同,还在破口大骂,“错是不在她,可她但凡是个有气性的,早该已死明志,厚脸皮活着不说,还想登堂入室做人家妻子,不要脸!”
“真不知赵家是怎么教养的,弄出这种没有廉耻尊严的女儿。”
“谁家要摊上这种女儿媳妇,祖宗八辈子的脸都要丢尽!”
裴老爷一再劝说,孙氏仍怒火难消,忽的听到窗外传来女子哭声,这声音分外耳熟,夫妇二人一愣。
猜到了会是何人,孙氏屏住呼吸,紧紧捂着胸口,待听到外头二儿子的那声妹妹,孙氏眼前一白。
“女儿,是女儿!”
妇人跌跌撞撞走出房间,四下望去,“女儿回来了是不是,她在哪儿?”
立在院中二公子转回身,幽怨地看了眼母亲,重重叹了声息。
孙氏赶忙凑过去,询问女儿是不是回来了。
“回来了,又走了。”二公子没好气。
知道女儿定是听到了那些话,孙氏慌得不知所措。
“母亲你又在干什么!”二公子不想对母亲发脾气,可实在是恼恨。
“我多次想带妹妹回家探望,可她自觉愧对家人,始终不敢回来,好不容易这次劝说终于听了,您可倒好,这……唉。”
回到府中的魏城气地在堂中来回踱步,“许氏死前都亲口承认了,人证确凿,皇帝居然视而不见!”
“何止信任。”其子魏荣附和,“还重用他,连军权都给了他。”
这可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魏荣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魏城坐下身,眸心凝结,自新帝登基后不仅不再重用魏氏一族,对他的建议一次也不曾采纳,他感觉的出来,新帝在有意疏远自家。
女儿在宫中不受宠,被太后的外甥女分去了协理六宫之权不说,太后还一心捧着柳妃,想尽法子撮合她和皇帝,意欲让那女人早日生子。
所有局面都对自家不利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想我戎马半生,为楚国立下汗马功劳,而今却如此不得天子重视。”
魏城一口闷气堆积在胸口。
————
琳琅找到了自己亲人,令颐也为她高兴,自然也没有将之继续留在身边的理由,于是让她回去跟生母团聚。
琳琅不舍这位对自己有恩情的主子,不过想到现在的王府内再无任何对主子不利的人和事,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拜别主子后,同母亲在外置办了处宅子,母女俩相依相伴。
这些天令颐总是郁郁寡欢,起初越王以为她是为琳琅的离开难过,可渐渐发现,她是别有心事。
“那日嫡公主跟我说什么南临赵氏,罪奴,还说我双亲死在了流放地,夫君,这到底怎么回事?”
越王压下心头的紧张,嘴角保持着笑意,“不要搭理她,那就是个疯婆子。”
令颐还是纠结,“可她说得有板有眼,不像是骗人。”
“不许瞎想。”越王叮嘱道,“华阳自归国后神智不正常,无中生有,惹是生非,她的话不需理会,你只要听夫君的就是。”
那日一闪而过的画面时不时跳到令颐脑子里,越王不告知真相,府中人也早被授了意,人人嘴巴严得很,根本问不出什么来,令颐心情闷闷的。
两个多月后,南缃回到了京城。
司马明朗深知爱徒有过在西夷的经历,哪怕再是清白外人也不会相信,回去后的免不了面对流言蜚语,可又知她心系家族,不可能一直待在异国他乡,只好忍痛将人送回。
南缃探望过堂姐和姑丈后本想去看望令颐,跟她报个平安,可近来令颐时常心不在焉,独自出神,越王知晓这不是好兆头,未免她想起旧事,他不敢让姐妹俩见面,只将南缃平安的消息带到,让妻子放心。
又过了一个月,裴逸从边关探亲归来,这次回来,还带回了晚凝。
“先说好了,你母亲若对我客气,我也会给她体面,她要是还像过去那般,就别怪我也不客气了。”
裴逸朗声笑着,“放心吧,你俩真闹起来,母亲不是你对手,要我说其实她更怕你些。”
裴逸离开军营后特意去了趟南临,面对少年的真心,晚凝也不再执拗,不是她的她不会强求,但若上天给了她这份幸福,她也坦然接受。
到了裴家门前,晚凝脚步停下,“你确定想好了?”
“你怎么又提这个。”裴逸不高兴,“怎么着,都到家门口了难不成要反悔?”
“我是提醒你。”晚凝说道:“我知道我有不堪的过去,但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不会因为这个就自卑,也不会因此就对你心有亏欠,以后过日子低你一头。”
“你要是反悔现在还来得及,别往后遇到不痛快就拿我过去说事。”
裴逸翻了个白眼,抓起她手朝大门走去,“姑奶奶,我还怕你反悔呢。”
裴老爷和妻子看到小儿子回来了很高兴,得知大儿子在边关一切尚好,小儿子往后会留在京城驻守,十分欣慰。
可在听到他要娶晚凝时,孙氏顿时变了脸,不顾众人在场,拍桌子喊道。
“休想!以为我们裴家落败了,就可以放低姿态娶她?做梦!我们家就是再败落,好歹也是清白门户,绝不会要一个残花败柳!”
“少说几句吧。”裴老爷开口打断。
小儿子对晚凝的执着他看在眼里,知晓孩子的决心,这回不愿再为难他们。
“既然孩子已经确定了心意,他们高兴就好,这门婚事我同意了。”
裴逸很高兴,谢过父亲成全,眼见妻子又有发作,裴老爷让儿子和晚凝先去侧房歇息。
“老爷你疯了吗!”
只剩夫妻二人后孙氏脾气爆发,“我无论如何不会同意那女人嫁进来,儿子又是娶不上媳妇,何必放低身份!”
“我们现在还有什么身份。”裴老爷劝道,“逸儿脾气你还不清楚吗,看看先前太师府婚事闹的,他是铁了心了,随他去吧。”
“我不同意,绝不同意!”孙氏冲到房门处,朝着侧屋方向喊道:“脏东西也敢嫁进我家?不看看自己什么货色!”
裴老爷赶忙将妻子拉回来,“行了,赵氏遭遇那种事不是她的错,她也只是个受害的可怜女子而已。”
孙氏不认同,还在破口大骂,“错是不在她,可她但凡是个有气性的,早该已死明志,厚脸皮活着不说,还想登堂入室做人家妻子,不要脸!”
“真不知赵家是怎么教养的,弄出这种没有廉耻尊严的女儿。”
“谁家要摊上这种女儿媳妇,祖宗八辈子的脸都要丢尽!”
裴老爷一再劝说,孙氏仍怒火难消,忽的听到窗外传来女子哭声,这声音分外耳熟,夫妇二人一愣。
猜到了会是何人,孙氏屏住呼吸,紧紧捂着胸口,待听到外头二儿子的那声妹妹,孙氏眼前一白。
“女儿,是女儿!”
妇人跌跌撞撞走出房间,四下望去,“女儿回来了是不是,她在哪儿?”
立在院中二公子转回身,幽怨地看了眼母亲,重重叹了声息。
孙氏赶忙凑过去,询问女儿是不是回来了。
“回来了,又走了。”二公子没好气。
知道女儿定是听到了那些话,孙氏慌得不知所措。
“母亲你又在干什么!”二公子不想对母亲发脾气,可实在是恼恨。
“我多次想带妹妹回家探望,可她自觉愧对家人,始终不敢回来,好不容易这次劝说终于听了,您可倒好,这……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