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第207章 二零六 战前

小说:崇祯七年 作者:竹下梨 更新时间:2024-08-19 16:04:22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大明朝的军户们还能挣扎着生存下来,真真是生命力顽强无比了。 [棉花糖]若是换成两宋那些兵,你们文官瞧不起俺是吧?没事儿,只要给的铜够就行!腰间有铜,管你看得起看不起俺!

  但若是敢短了俺一个元丰通宝,俺定得闹将起来,让你朝廷也没脸!

  总体来说,董策制定的这被他称为《战阵军法九章》的九条禁约,是以戚继光的军法为基础,又加上了自己的一些变通和理解。比如说戚继光的军法之中,连坐制度,能够从甲长一直连坐到队长、乃至于哨官,而董策军中现在还没有这么多的人,这么复杂的编制,是以连坐到都头这一级别,也就差不多了。

  这军法九章肯定还不是最完善的,其中定然还有许多未曾顾虑到的地方,但是这是作为一个基础存在的。

  大的方面基本上都顾虑到了,以后所要做的,无非就是修修补补而已。

  当然,这只是在战阵方面的,以后随着队伍的扩张,人数的增多,乃至于作战环境的变化,还需要制定一些针对其他方面的军法制度。比如说《野外扎营军法九章》、《训练军法九章》之类的这种东西。

  董策这样做,就相当于是把明朝笼统的军法给细分成了几个类别,更加的详细,解释的也更加的透彻,规定的也更加的具体。

  比起明军那笼统的军法来,不消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然后董策向旁边示意了一下,站在他身后的张寒出来,给士卒们又用大白话解释了一遍。方才说的那些,是要录在纸上,存档保留,乃至于以后刊印下发的,半文半白,其实正是这个年代许多书的风格。诸如金瓶梅,如意君传这种,其实也是用的这种文风。

  张寒仔细解释了一边,士卒们便是基本上都弄得很清楚了。

  白忠旗站在一边,手里捧着的正是早前董策就已经写好的草稿,他盯了张寒的后背一眼,目光中隐隐有些嫉妒。这等出风头的人事情,他还从来未曾干过呢!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和张寒是没得比的。张寒显然是被大人当成谋士的,而自己呢?不过是个书吏而已。

  “书吏就书吏吧,反正咱也没什么本事,大人说什么咱就做什么吧!以后总能攒下一份儿家业,留给子孙。说起来,我年纪也不小了,早些年一直在马贼里头混迹,什么也捞不着,也该寻个媳妇儿了,传宗接代这才是大事。”

  白忠旗叹了口气,眼睛看似很认真的盯着前方,心里却已经是胡思乱想开来。

  待张寒说完,董策上前道:“好了,该说的,本官也都说了,便都散了吧,回去好生睡觉!”

  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本官知道你们肯定睡不着,只说一句话――这一次对付的敌人,并不怎么强,你们训了这么久,每日累死累活的,又有坚甲利兵,又有胯下骏马,又有本官带着你们,还怕什么?”

  看着面前傲然屹立的董策,张寒眼中闪过一抹掩不住的惊诧。

  越是和董策接触,就越是能发现此人的不凡之处,当初在许如桀面前,尚是一介白丁的他犹自可以侃侃而谈,面不改色,从容的逼迫许如桀定下城下之盟,然后全身而退。

  短短时间已经成长到如此的地步,其发迹之速,晋升之快,直让人瞠目结舌。而当看到董策制定出来的这份军法的时候,张寒已经是无法掩饰自己的震惊了。

  这个年代,文官制定战略,武将负责执行。

  能打好仗,带好兵的武将,就已经是可以称之为武将之顶尖!而明规矩,定方圆,制军法,是什么人干的?那是戚继光,吴起,李广,乃至于冒顿这等几可说是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帅才才能做出来的事情!

  虽然董策的这一份手稿是基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而编订出来的,虽然其中还有一些漏洞和遗漏,虽然有那么多的虽然……但是董策这种体现出来的潜力,已经是让张寒震惊不已。

  同时又是庆幸不已。

  此子,日后绝对不可限量、

  ……

  正如董策预料的一样,当夜回去之后,家丁们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睡着的。

  无论他们是兴奋,是恐惧,亦或是忐忑,总归是心潮难平――要打仗了!杀人,或者是被人杀!所有人心头萦绕的都是这个念头。

  以至于第二天起来之后,他们都是蔫儿蔫儿的,不少人都是哈欠连天,很没有精神。

  但是训练的强度丝毫没有因为这个而减弱――恰恰相反,耶律斡里和王浑这几个人都是打老了仗的,根本不把即将到来的战斗放在眼里,却是最见不得这些家丁们的这蔫儿样儿,因此把训练量都给加大了四五成之多!

  人们其实往往都有这种心理,一件事儿若是他自己觉得很容易,当被人觉得很难的时候,就会很不耐烦。

  当天被操练的********的家丁们一个个回去之后略略擦拭了一下身子之后,都是倒头便睡。

  人累到了极处,也就什么都不会想了。

  第二日则是休息。

  十月二十二。

  这是董策的家丁队自从成立以来第一个全休日。

  之前几次休息,也不过是一个下午或者是一个晚上的半休日而已,不可同日而语。

  家丁们训练的累到了极点,苦到了极点的时候都是万分的盼着休息,但是这么一休息下来,却是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这段时间他们过得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基本上只有三件事――训练,睡觉,吃饭。

  现下陡然闲了下来,便觉得空空落落的。

  见到这般,董策干脆便安排王通带着一部分想要回磐石堡的人回去转转。

  他们和磐石堡的流民本就是一体的出身,互相之间多半都是亲友的关系,一听说要回去,都是兴高采烈的换了簇新的衣服,骑着高头大马去了。

  董策几乎可以想象到,他们回去之后,一定会得到周围的人艳羡的目光,还有国人从来不会吝啬的好话如潮一般涌来。每个月都能拿到的一笔不菲的饷银,管吃管住,骑着骏马,穿着鲜衣,这一切,已经让他们跟那些百姓们很大的分隔开来。

  他们,已经成为了让别人羡慕的群体中的一员。

  董策这么做,自然不是让他们探亲访友这般简单,而是有其深刻用意在里面的。

  他们在别人的恭维和羡慕中,自信心和自豪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让他们发自内心的为自己骄傲。这实际上就是士气的提升,而战前士气的提高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之意义,不言而喻。

  当然,也有些人没去,而是选择留下来洗洗衣服,整理整理内务什么的。

  董策让张寒也跟着一起去了,并且安排他先在那边熟悉一下民政,跟着几个保长多看看多听听,多学学。张寒明白,董策这是还未对他完全的信任,因此在这样重要的行动之前要把他给支开。

  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

  总有一些人,是能给自己找到事做的。

  安乡墩东北,是一大片连绵的丘陵,丘陵不高,也就是十米二十米左右,但是面积很大,一座接着一座,一直蔓延到极远的所在,足有数十里的方圆。上面长满了茂密的森林,多半都是白桦,杨树,槐树,松树这种耐寒耐旱的树种。

  这片丘陵,一直蔓延到边墙之外,和那连亘的山峦相接壤。

  树林是一片光秃秃的,叶子早就掉光了,在地上积累了厚厚的一层,一眼望去,只见一片白灰相间的颜色,一直蔓延到远方。

  这种大片大片的树林,在晋北并不罕见,事实上,在明朝的官方和民间的多类典籍中,都提到过――晋北多林。相对于由于人烟极度繁茂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来说,山西是江北诸省中在森林保持方面唯一能和西南各省相媲美的。

  这里是两座丘陵夹出来的一条谷道,两边是平缓的山坡,上面生满了白桦树,从地上厚几乎达到一尺的落叶就知道这里已经多久未曾有人来过了。

  安乡墩以及周围几个边墩的墩军都会来这里收拾落叶枯柴回去当做柴火使用,但是外围的那些就足够他们用不知道多少年的了,里面几乎是没人来,尤其是盛传这里头其实也有一些猛兽潜伏之后。

  而这会儿,两个人正行走其间,脚踩在落叶上,嘎吱嘎吱的作响。

  这两个人都是很高大的身材,长相也颇为相似,都是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只不过一个身子削瘦挺拔,另外一个则是有些发胖。

  正是董毅英董毅华兄弟。

  董毅华嘟嘟囔囔道:“咱上这儿来喝风啊?让我说,回去大被一卷,好生睡一觉才是真的。”

  “就你话多!”董毅英回头瞪了他一眼。

  看得出来,对这个哥子,董毅华还是很有几分畏惧的,脑袋一缩,不再说话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七年,崇祯七年最新章节,崇祯七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