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王维光、陈喜德等人来拜访过之后,时间好像过得越来越快。
一晃眼,夏收搞完了。
再一晃眼,7月下旬到了。
这期间除了六月份的时候村里来了一辆吉普车接了霍柏廷等三位老教授回京继续任教,陈国泰的生活中没有再发生其它狗屁倒灶的事情。
这一天,各大报纸上如期登出了陈国泰预料之中的那则重大消息:‘总设计师’在民心所向之下复出政坛,暂时主管科教文化工作。
陈国泰知道今年的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当即把伙伴们的学习催得更紧了一些。
特别是对孟浩的要求更加严格。
高考重开的通知本是要在十月底见报,但就在九月下旬,霍柏廷从京城给陈国泰写了信,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这件大事。
得知此事的‘学习小组’成员们的热情顿时更加高涨,学习的尽头更加充足。
基础最差的孟浩受此‘利好消息’刺激,更是每天只拿出五六个小时来吃喝拉撒和睡觉,其它时间都沉浸在学习之中。
也幸得陈国泰给他提供了无比可靠的物质基础,才让孟浩不但没有感到身体不适,还能每天都保持最佳的学习效率。
十月底,牵动了一千多万知识青年心绪的高考通知终于正式见报!
通知上对参考者的年龄和身份要求都相当宽松。只要是年龄没有超过35岁的正常花国人均可报名。
文科和理科都考四门科目。每门科目满分100分。总分共400分。
政治、语文、数学三科是文理科必考科目。
文科另考史地综合,理科另考理化综合。
外语类专业加考一门外语。
一时间举国震动。
凡是对自己稍微有一点信心的知识青年们都立即行动起来,到处寻找课本和学习资料,进行‘临时抱佛脚’一样的突击复习。
陈家村的社员们这时候全都为聚在陈国泰家里的那帮提前半年多时间就‘脱产学习’的年轻人们的好运气感到无比叹服。
这帮年轻人的命运实在是太好了。明明只是为不知道会不会有的招工考试做准备,谁知道却是等来了停滞了将近十一年时间的高考。
招工考试就算考上,也仅仅只是一个学徒期的工人。而高考一旦通过,马上就是干部编制。
现时期的大中专学校都是国家包揽一切费用,基本不用学子们自己操心。
两相对比,考大学肯定要比考工强上无数倍。
而陈国泰这一群人比别人多准备了六七个月时间,考上的机会不用说都比别人高出了太多太多。
“老六的命就是那么好。十多年前还能够高考时,他因为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而几次拒绝进考场。想不到兜兜转转回来,他的弟弟妹妹们全都长大了,高考的机会竟然再度降临到了他的身上。很明显他这次不但要进考场,还要带着他全家人一起进。以他们一家人的聪明程度,啧啧,很可能是满门大学生啊。”
最后结果都还没有出现,陈家村所有社员对陈国泰一家人的羡慕嫉妒恨就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然而这些都不关陈国泰等人的事。
看到通知之后,他们很快就去县里新设立的考试机构报名、过政审、拿准考证,然后再回家继续打磨知识,等待考期到来。
这一年因为各省市的具体情况不同,高考并不是全国统一命题,由各省文教部门自定。
各省的考试时间也不一致。
海岱省的考试时间设置为12月9日和12月10日两天。
12月1日,陈国泰带着要进考场的所有人,加上大伯娘和袁茜阿姨,浩浩荡荡地住进了城里的大宅子,在那里为考试做最后准备。
大伯娘和袁茜是去照顾所有人的生活。
家里的孩子一个都没带上,由二姐陈凌香和她的两个儿媳妇统一照顾着。
12月9日上午,一行人顶着飘飞的小雪早早到达考点,在考试开始之前信心百倍地踏进了灵江县考场,与海岱省三十万左右的报名参考者展开了公平竞争。
两天考试时间倏忽而过。
陈国泰这一群参考者几乎全都感觉良好。
就连考前心里很不安的孟浩,也因为看到无数考生出来之后痛哭流涕的场景而稍稍安心。
他把考题全部都做完了。没有把握的题有是有,却为数不多。
“接下来就回家等消息吧。从现在开始,咱们不用再紧张,可以想做啥就做啥。”
考完最后一场,陈国泰马上就带着众人回到‘阔别’十天之久的乡下,过起了闲散日子。
十二天之后的上午十点左右,邮递员给陈国泰送来了他预料之中的天大好消息。
今年海岱省高考的文科录取线是220分,理科录取线是200分。
连上陈国泰自己,他带进考场的一共十个人的成绩全都超过了录取线。
他们当中的楚秀云、艾小玲和孟浩三人报的是文科,最后成绩分别是442分、277分和235分,都获得了填报志愿的资格。
其他七个人受陈国泰这个‘理工男’的影响,报的都是理科。
而且他们每个人的成绩都排进了海岱省理科前二十名行列!
楚秀云的成绩则是排进了海岱省文科前五十名行列。
按照规定,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省内排名前100的考生都能够填报省外名校。
很自然的,除了艾小玲和孟浩自觉地选了一个省内学校,其他八个人全都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填报了京城的大学。
楚秀云填了文学圣地京城‘北大’,陈小珠填了京城‘理工大’。
陈国泰四兄妹以及两个妹夫则是毫不犹豫地填了国内最高理工学府‘清大’。
这个时候因为国家急缺人才,高考工作全是特事特办,速度非常快捷。
填报的志愿交上去才四天左右,艾小玲和孟浩就收到了省内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知青院的图青山竟然也收到了一张省内学校的报名通知。
他报的是文科,考了220分,刚好够文科录取线,无比幸运地扼住了他自身命运的咽喉。
又是三天之后,陈国泰八人同时收到了所报京城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全家进京的事情已经板上钉钉。陈国泰这才大手一挥,开始请客庆祝。
这场宴席的举行,代表着陈国泰马上就要带着全家人投入全新命运。
一晃眼,夏收搞完了。
再一晃眼,7月下旬到了。
这期间除了六月份的时候村里来了一辆吉普车接了霍柏廷等三位老教授回京继续任教,陈国泰的生活中没有再发生其它狗屁倒灶的事情。
这一天,各大报纸上如期登出了陈国泰预料之中的那则重大消息:‘总设计师’在民心所向之下复出政坛,暂时主管科教文化工作。
陈国泰知道今年的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当即把伙伴们的学习催得更紧了一些。
特别是对孟浩的要求更加严格。
高考重开的通知本是要在十月底见报,但就在九月下旬,霍柏廷从京城给陈国泰写了信,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这件大事。
得知此事的‘学习小组’成员们的热情顿时更加高涨,学习的尽头更加充足。
基础最差的孟浩受此‘利好消息’刺激,更是每天只拿出五六个小时来吃喝拉撒和睡觉,其它时间都沉浸在学习之中。
也幸得陈国泰给他提供了无比可靠的物质基础,才让孟浩不但没有感到身体不适,还能每天都保持最佳的学习效率。
十月底,牵动了一千多万知识青年心绪的高考通知终于正式见报!
通知上对参考者的年龄和身份要求都相当宽松。只要是年龄没有超过35岁的正常花国人均可报名。
文科和理科都考四门科目。每门科目满分100分。总分共400分。
政治、语文、数学三科是文理科必考科目。
文科另考史地综合,理科另考理化综合。
外语类专业加考一门外语。
一时间举国震动。
凡是对自己稍微有一点信心的知识青年们都立即行动起来,到处寻找课本和学习资料,进行‘临时抱佛脚’一样的突击复习。
陈家村的社员们这时候全都为聚在陈国泰家里的那帮提前半年多时间就‘脱产学习’的年轻人们的好运气感到无比叹服。
这帮年轻人的命运实在是太好了。明明只是为不知道会不会有的招工考试做准备,谁知道却是等来了停滞了将近十一年时间的高考。
招工考试就算考上,也仅仅只是一个学徒期的工人。而高考一旦通过,马上就是干部编制。
现时期的大中专学校都是国家包揽一切费用,基本不用学子们自己操心。
两相对比,考大学肯定要比考工强上无数倍。
而陈国泰这一群人比别人多准备了六七个月时间,考上的机会不用说都比别人高出了太多太多。
“老六的命就是那么好。十多年前还能够高考时,他因为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而几次拒绝进考场。想不到兜兜转转回来,他的弟弟妹妹们全都长大了,高考的机会竟然再度降临到了他的身上。很明显他这次不但要进考场,还要带着他全家人一起进。以他们一家人的聪明程度,啧啧,很可能是满门大学生啊。”
最后结果都还没有出现,陈家村所有社员对陈国泰一家人的羡慕嫉妒恨就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然而这些都不关陈国泰等人的事。
看到通知之后,他们很快就去县里新设立的考试机构报名、过政审、拿准考证,然后再回家继续打磨知识,等待考期到来。
这一年因为各省市的具体情况不同,高考并不是全国统一命题,由各省文教部门自定。
各省的考试时间也不一致。
海岱省的考试时间设置为12月9日和12月10日两天。
12月1日,陈国泰带着要进考场的所有人,加上大伯娘和袁茜阿姨,浩浩荡荡地住进了城里的大宅子,在那里为考试做最后准备。
大伯娘和袁茜是去照顾所有人的生活。
家里的孩子一个都没带上,由二姐陈凌香和她的两个儿媳妇统一照顾着。
12月9日上午,一行人顶着飘飞的小雪早早到达考点,在考试开始之前信心百倍地踏进了灵江县考场,与海岱省三十万左右的报名参考者展开了公平竞争。
两天考试时间倏忽而过。
陈国泰这一群参考者几乎全都感觉良好。
就连考前心里很不安的孟浩,也因为看到无数考生出来之后痛哭流涕的场景而稍稍安心。
他把考题全部都做完了。没有把握的题有是有,却为数不多。
“接下来就回家等消息吧。从现在开始,咱们不用再紧张,可以想做啥就做啥。”
考完最后一场,陈国泰马上就带着众人回到‘阔别’十天之久的乡下,过起了闲散日子。
十二天之后的上午十点左右,邮递员给陈国泰送来了他预料之中的天大好消息。
今年海岱省高考的文科录取线是220分,理科录取线是200分。
连上陈国泰自己,他带进考场的一共十个人的成绩全都超过了录取线。
他们当中的楚秀云、艾小玲和孟浩三人报的是文科,最后成绩分别是442分、277分和235分,都获得了填报志愿的资格。
其他七个人受陈国泰这个‘理工男’的影响,报的都是理科。
而且他们每个人的成绩都排进了海岱省理科前二十名行列!
楚秀云的成绩则是排进了海岱省文科前五十名行列。
按照规定,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省内排名前100的考生都能够填报省外名校。
很自然的,除了艾小玲和孟浩自觉地选了一个省内学校,其他八个人全都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填报了京城的大学。
楚秀云填了文学圣地京城‘北大’,陈小珠填了京城‘理工大’。
陈国泰四兄妹以及两个妹夫则是毫不犹豫地填了国内最高理工学府‘清大’。
这个时候因为国家急缺人才,高考工作全是特事特办,速度非常快捷。
填报的志愿交上去才四天左右,艾小玲和孟浩就收到了省内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知青院的图青山竟然也收到了一张省内学校的报名通知。
他报的是文科,考了220分,刚好够文科录取线,无比幸运地扼住了他自身命运的咽喉。
又是三天之后,陈国泰八人同时收到了所报京城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全家进京的事情已经板上钉钉。陈国泰这才大手一挥,开始请客庆祝。
这场宴席的举行,代表着陈国泰马上就要带着全家人投入全新命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最新章节,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最新章节,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