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这场团圆饭,最先撤桌子的是小孩那一桌,其次是女人那一桌。
而喝酒喝多的却只有两个,陈兴邦和李安国。
他们两个在别人打通关的时候个个输,自己在打通关的时候也基本上输,喝的最多,喝到最后,陈兴邦都开始哭了,哭着说到了这边过上了好日子,他有空一定要回趟老家,让老家那边的人也知道,他出息了,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这算不算富不归乡如锦衣夜行?
李龙倒没笑话姐夫和二哥,只是觉得可能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可能也会压抑,也有释放不出来的郁闷,在家里喝了一顿酒之后,压力释放出来,就好了。
这很正常。
后世释放的渠道很多,这时候大概率就是一顿酒。
而且这时候男人的责任感还是很强的。哪怕压力再大,好面子也只是自己顶着,不能给妻子媳妇说,也就只有喝酒了。
好在房子多,这时候还不是很冷,很容易就把人安顿下来了。
陈兴邦喝多了,李霞倒没觉得啥,只是埋怨两句就去照顾了,而陈丽蓉就有些尴尬和不好意思。
顾晓霞过去说两句话宽了宽她的心,然后就安排住的地方。
这一顿酒从中午喝到下午,李龙虽然没醉但也喝了不少,送了顾博远回自家院子后,就没再开车,直接在自己家里休息了。
孩子们还在院子里玩着,一会儿跑到这里一会儿跑到那里,每个人都提供着自己会的喜欢的玩的游戏,在院子里玩了个遍,甚至把邻居的孩子都吸引了过来加入了进来,后来嫌院子面积小,干脆就去了外面的大路上。
这时候路上几乎没车,宽敞,所以玩起来格外畅快,加上十月初天气转凉已经没蚊子了,一直玩到天黑黑的,淡淡的月牙儿在天上显露不出来光芒,对面见人只有黑影子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散去——明明昊昊不在此例,他们俩个早早的就瞌睡了,被顾晓霞带着睡觉去了。
第二天陈兴邦和李安国两家人都要走,李建国一个拖拉机就把两家子都拉走了。三个女孩儿还想坐吉普车,只是坐不下,两家的父母也都管着,所以就只是抱怨几声。
来的快走的也快,最失落的是李青侠和杜春芳,不过他们老两口也清楚,每年能这样团圆几次已经是很不错了,至少现在每个儿女生活的都不错,比在口里老家强太多了。
这就行了。而且大儿子就在身边,孙子孙女也争气,李龙离的也近,时不时的就回来一趟,还要求什么呢?
老人已经习惯了自我开解,很快就没了情绪,专心致志的看着明明昊昊在院子里玩。
李龙是要早早把顾晓霞送到县里去上班,然后再返回来接顾博远和明明昊昊。今天收购站依然不上班,李龙回队里来后,一直等到吃过中午饭,大哥李建国开着拖拉机去犁地了,他才开车带着明明昊昊和顾博远回了县里。
上午的时间李青侠还带着明明昊昊去了趟小海子,撒了几网鱼,两个小家伙开心的不行。李建国担心小家伙的安全也跟了过去,全程没下网,就看着两个孩子不让掉水里,毕竟家庭有过教训的。
回到县里之后,顾博远去了收购站,说晚饭他不吃了,自己搞点就行了。
反正收购站那里东西也挺多,所以李龙也没说啥。今天明明昊昊早早的就睡觉了,晚上都没咋吃饭。
平时虽然在院子里也玩,玩的也挺疯,但说实话比这一天半在四小队玩的活动差远了,按杨大姐的说法,这是累坏了。
也挺好,好好的接一下地气,好好的和哥哥姐姐们相处一下,也是加深一下关系。
过了国庆节,李龙就开始做进山的准备。枪擦好,子弹备足,上一次余下的炸药和导火索用了一些,李龙又去供销社那里领了一些,顺便给李向前说一声。
“你干吧,社里人暂时就不参与了。”李向前有些遗憾,其实还是想带着人干一干的,但没办法,现在快到年底了,各方面的收购计划都在进行,人手实在不够,组织不起来。
“没事,反正我也是供销社的人,”李龙笑着说,“我就代表了。”
“行,你好好代表,有啥缺的尽管说。人不好提供,物资还是没问题的。”李向前也笑着回应。有这么一个能理解上级意图的下属,谁不高兴呢?
10月4号,李龙大清早吃过饭,就开着吉普车买了馕,又去百货大楼买了一坛红豆腐,然后就去了山里。
路过清水河子的时候,他看村子里内外静悄悄的,地里也没拖拉机声响,想着孟海应该是带着人进山干活去了。
一路开进山里,到已经修好的路那里的时候,就听到了前面拖拉机发动机的轰鸣声。
吉普车在修好的路上前进,虽然有些颠簸,但实打实的是能走得通的,路压的也不错。
等过了这十公里修好的路,再往前又走了一公里多,看到了正在砍树、捡石头、挖砂子的人群。
孟海这回没开拖拉机,他负责指挥着。
沿途的河道水很浅,李龙原担心孟海修路的时候会因为水浅把路修到河滩里,然后来年水深的时候把路给淹了,现在看路基依然很高,高出河滩至少一米左右,便放下心来。
吉普车的到来,不少人扭头观望,然后孟海吼了几嗓子,大家继续干活,他则向着吉普车这边走过来。
李龙把车停在了距离修路点还有五十米的地方,他主要是担心拖拉机往后拖木头的时候会往这边走,吉普车得给留出余量来。
“李龙同志你过来了,我们是前天开始修的。”孟海说了情况,“组织了七十多人,这两天多,修了有一千八百多米。”
“效率不错啊。”李龙赞叹着,“看着这路修的也挺好。”
“原来有路基,虽然是马道,但只要有路基,我拓宽就是了。这些地方树大都不算多,砍了拖到一边,然后沿着路往靠山里挖,也不是挖,拖拉机上去犁一道出来,推土机再铲一次,路基基本上就成形了,小四轮拉着砂石往上一铺,拖拉机再压几回,就差不多了。”
孟海现在对这套流程已经非常熟悉了,说起来侃侃而谈:
“就算有些地方犁不动,不是有你拿过来的炸药嘛,把那些石头炸碎掉就行了。放心,我们上去放炸药的都是受过训练的基干民兵,或者退伍回来的老兵,就算有哑炮,也直接用手榴弹给排掉了,不会伤人。”
他这么一说,李龙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问了其他的事情:
“那吃饭的事情?”
“吃饭你就不用操心了,来的时候各自都带着干粮,到开饭前烧几锅开水,冲上茶,各自喝就行了。咱们是过来赚钱的,不是来享受的。
以前人少的时候还行,现在人多了,李龙同志你就别费心打猎了,七十多个人呢,得打多少东西才够?我已经说过他们了,他们也知道了。”
这么一说,李龙也放心了,其实他也想过,的确如此,打猎多少不是自己能定的,真要只打到一头猎物,那七十多个人,最多分个肉汤。
干脆就别打了,他从吉普车里取出那坛红豆腐说道:“光吃干粮也不好下咽,这玩意儿就着吃吧,总好过干咽。”
“好哩。”一坛红豆腐一百块,足够这些人吃了。这玩意儿挺咸,还有味道,就着干粮吃正好。
李龙和孟海又聊了几句,孟海看前面有情况,就匆匆赶去处理了,李龙则背着背包提着枪往前走去,他依然是要在前面看看情况。
这回前面没派安全员,因为没必要了。最里面山上的积雪都增加了,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都是雪山了,以后只会越来越冷,没可能再有融雪性洪水了。
先前路过先前李龙发现那块巨大玉石的地方,那里河水都已经退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二,那块玉石上面的伪装完全露在外面,距离水线还有三五米的距离。
李龙继续往前也只是想看看有没有类似的资源。后世时不时的就能在新闻上看到有人发现了大家伙,他想着这山里肯定也不止自己发现的那一块。
而且因为水少了,更好找了。
当然,如果能打到猎物,李龙自然也不会放过,大不了煮一锅肉汤,每个人喝一碗也行。
这回过来干活的,大部份人李龙都没什么印象。可能最初收大扫把的时候见过,只不过那么久过去了,李龙还真就想不起来了。这些人看着他,他也就客气的点点头,然后穿过人群,往南而去。
沿着水往前看,李龙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只走出去不到一公里,就在河里发现了一块三四十公斤重的碧玉,只不过品相一般,黑点儿挺多,一半在水里一半露在外面。
让普通人看,这就是一块青色的石头,石皮比较多,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像玉的。李龙能看出来,也不过是因为玉接触多了,加上上一世参加过几次碧玉节,知道哪些石头哪种纹路皮色是玉的特征。
这块玉最值钱的部分是因为它是籽料且从外面看到没裂,放到后世,差不多能值个十几万块钱吧,毕竟那时候一个玛河碧玉手镯也就是几百块钱,玉料好点儿的上千,但有黑点,那价格就高不上去。
放现在,就是几百块钱,李龙看了看四周,把位置标记下来,没动它,想着等路修到这里之后,再拉到吉普车上带回去。
然后继续往山里走。
草木已经枯了,李龙在路边看到几枝子大党参,想着没事,干脆就挖了起来。
收购站能收是一回事,自己挖出来是另外一回事。
干活的人看着李龙大踏步往南而去,有人就开着玩笑:“要是今天能打着野物就好了,这干粮啃着让人噎得慌。”
“那呆会儿听听有没有枪声就知道了,有枪声说明打着了,没枪声说明没打着。”有经验的人说道。
“不好说吧,”有头一回过来修路的人说道,“碰到开枪不一定打着啊,李龙的枪法没那么好吧?”
来过的人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好好干活,光顾着说话了,手底下麻利点儿,不然扣你们工资了!”远处孟海冲着他们几个吼着。
这几个人立刻开始动作起来,不过争论却没停。
最终头一回过来修路的人都明白了,李龙但凡开枪,基本上就没有没打到猎物的时候。
所以这些人一边干活一边期盼着枪声出现。
党参枝子在夏天是非常好辩认的,但到了深秋,叶子落光只剩下一个独杆子,这就需要眼力了。
李龙眼力不错,经验也丰富,这党参长的地方下面主要是土,杂着一些小石块,并不影响生长。
他用砍刀当锹在挖着,这时候有些后悔没找李向前搞把小工具锹了,那玩意儿才是山里干活的利器。
好在下面土质不错,直接挖了大半米深,挖出一个小孩胳膊粗,三十多厘米的胖党参。
党参一挖出来,就开裂了,看得出来,营养丰富得很。
李龙很满意,看了看,到水边把这个党参冲洗一下,打算再挖下一枝。
然后就看到水对面的沟里,一只狍鹿子探出头来小心翼翼的走过来,正准备喝水,然后就看到了李龙。
李龙下意识抓起身边的砍刀就砸了过去,那只狍鹿子也是愣了一下才转身准备往沟里跑。
砍刀打着旋儿直接砸在了狍鹿子的后腿上,李龙这一下劲挺大,能看到那个狍鹿子一个踉跄,后半身倒在地上,然后又爬起来,一瘸一拐的往沟里跑。
既然打着了,哪还能让它跑掉,李龙提着枪三两步就跨过水面追了过去,路过砍刀的时候弯腰捡了起来,然后又一下砸了过去,这回把那狍鹿子直接砸倒在地,只叫着,显然是又断了一根骨头。
李龙走到跟前,看着这头倒霉的狍鹿子,没怎么犹豫,就拿刀割了它的喉咙。
虽然今天没打算追猎,但这玩意儿刚好撞枪口上了,也就别怪自己了。
那些修路的看着太阳已经快到南边的天空,南边的山谷里还没枪声响起,一个个都挺失望,看来今天只能吃干粮了。
孟海已经叫人去烧水了,李龙的那坛子红豆腐他没提,主要还是不想养成这些修路人的“娇气”,过来干活,有钱赚就行了,要求那么高怎么能行?这么好的活,隔壁村里的棒劳力都眼馋着,这边人还不知足,那怎么能行?
然后就有人眼尖,看着南面人影出现,立刻高声喊着:
“李龙回来了!”
“他提着的是啥东西?”
“野猪吗?”
“野猪哪有这么长,是不是野羊?”
“不像,好像是狍鹿子吧?”有人猜测着。
“刚才响枪了吗?”
“没听到啊?”
“那这东西是怎么打到的?该不会是捡到的吧?”
“你去捡一个试试来?”有人反驳,“李龙同志打猎厉害着呢,说不定就是空手逮到的。”
“嘿!中午有好吃的了!”有人只关注吃的。
孟海也看到了走过来的李龙,叹了口气。
自己好不容易想把这帮人憋一憋,要养一养艰苦朴素的习惯,李龙同志这一过来,看样子是不成了。
不过给不给大家吃还要看李龙的意见,他迎了上去,问道:
“李龙同志,没听到枪声啊,这是……”
“我挖党参,在水边洗着呢,这家伙冒出来,让我一砍刀给放翻了。”李龙解释了一句,把这头不到三十公斤的狍鹿子放下来:“呆会儿我剥皮,这玩意儿大家分肯定是不够的,弄一大锅煮成肉汤,一个人分一两小块肉,主要还是喝汤吧。”
“行呢行呢。”孟海应了一声,然后就叫人过来帮忙。
狍鹿子不大,剥皮很快,内脏处理这些事情也不用李龙来做,他只需要把皮子抹盐收了就行。
吉普车里有调料,倒也不怕做坏了,其实在山里,只要有盐,其他的不需要都行。
还是那句话,总比啃干粮强。
因为要吃肉,所以孟海把中午饭时间往后推了半个小时,倒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相比较能吃到好东西,多干一会儿算啥?
李龙到了吉普车那里,把党参放下,他想着下午不打猎,挖一些特大号的党参也行。
通常情况下,上面植株非常大的,下面党参一般也不会小。虽然收购站里收了不少党参,但和亲自挖出来的感觉还是不一样。
香味儿很快就在山谷里飘荡起来,不少人开始讨论这干粮怎么就着肉汤会比较香一些。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来,没带碗啊!
这玩意儿怎么吃?
有人带了喝水的老式军用水壶,想着用这个把肉汤灌进去,起码能喝。
那没有的呢?
这时候,李龙从后备箱里取出一撂搪瓷碗来交给孟海:
“没准备那么多,这里有三十个,轮换着吃吧。”
“没事,一家有两三个的,用一个碗就成。”孟海更直接,这时候没那么多讲究,一家人用一只碗,凑一起就行。如果还有落单的,那就等下一轮吧。
而喝酒喝多的却只有两个,陈兴邦和李安国。
他们两个在别人打通关的时候个个输,自己在打通关的时候也基本上输,喝的最多,喝到最后,陈兴邦都开始哭了,哭着说到了这边过上了好日子,他有空一定要回趟老家,让老家那边的人也知道,他出息了,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这算不算富不归乡如锦衣夜行?
李龙倒没笑话姐夫和二哥,只是觉得可能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可能也会压抑,也有释放不出来的郁闷,在家里喝了一顿酒之后,压力释放出来,就好了。
这很正常。
后世释放的渠道很多,这时候大概率就是一顿酒。
而且这时候男人的责任感还是很强的。哪怕压力再大,好面子也只是自己顶着,不能给妻子媳妇说,也就只有喝酒了。
好在房子多,这时候还不是很冷,很容易就把人安顿下来了。
陈兴邦喝多了,李霞倒没觉得啥,只是埋怨两句就去照顾了,而陈丽蓉就有些尴尬和不好意思。
顾晓霞过去说两句话宽了宽她的心,然后就安排住的地方。
这一顿酒从中午喝到下午,李龙虽然没醉但也喝了不少,送了顾博远回自家院子后,就没再开车,直接在自己家里休息了。
孩子们还在院子里玩着,一会儿跑到这里一会儿跑到那里,每个人都提供着自己会的喜欢的玩的游戏,在院子里玩了个遍,甚至把邻居的孩子都吸引了过来加入了进来,后来嫌院子面积小,干脆就去了外面的大路上。
这时候路上几乎没车,宽敞,所以玩起来格外畅快,加上十月初天气转凉已经没蚊子了,一直玩到天黑黑的,淡淡的月牙儿在天上显露不出来光芒,对面见人只有黑影子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散去——明明昊昊不在此例,他们俩个早早的就瞌睡了,被顾晓霞带着睡觉去了。
第二天陈兴邦和李安国两家人都要走,李建国一个拖拉机就把两家子都拉走了。三个女孩儿还想坐吉普车,只是坐不下,两家的父母也都管着,所以就只是抱怨几声。
来的快走的也快,最失落的是李青侠和杜春芳,不过他们老两口也清楚,每年能这样团圆几次已经是很不错了,至少现在每个儿女生活的都不错,比在口里老家强太多了。
这就行了。而且大儿子就在身边,孙子孙女也争气,李龙离的也近,时不时的就回来一趟,还要求什么呢?
老人已经习惯了自我开解,很快就没了情绪,专心致志的看着明明昊昊在院子里玩。
李龙是要早早把顾晓霞送到县里去上班,然后再返回来接顾博远和明明昊昊。今天收购站依然不上班,李龙回队里来后,一直等到吃过中午饭,大哥李建国开着拖拉机去犁地了,他才开车带着明明昊昊和顾博远回了县里。
上午的时间李青侠还带着明明昊昊去了趟小海子,撒了几网鱼,两个小家伙开心的不行。李建国担心小家伙的安全也跟了过去,全程没下网,就看着两个孩子不让掉水里,毕竟家庭有过教训的。
回到县里之后,顾博远去了收购站,说晚饭他不吃了,自己搞点就行了。
反正收购站那里东西也挺多,所以李龙也没说啥。今天明明昊昊早早的就睡觉了,晚上都没咋吃饭。
平时虽然在院子里也玩,玩的也挺疯,但说实话比这一天半在四小队玩的活动差远了,按杨大姐的说法,这是累坏了。
也挺好,好好的接一下地气,好好的和哥哥姐姐们相处一下,也是加深一下关系。
过了国庆节,李龙就开始做进山的准备。枪擦好,子弹备足,上一次余下的炸药和导火索用了一些,李龙又去供销社那里领了一些,顺便给李向前说一声。
“你干吧,社里人暂时就不参与了。”李向前有些遗憾,其实还是想带着人干一干的,但没办法,现在快到年底了,各方面的收购计划都在进行,人手实在不够,组织不起来。
“没事,反正我也是供销社的人,”李龙笑着说,“我就代表了。”
“行,你好好代表,有啥缺的尽管说。人不好提供,物资还是没问题的。”李向前也笑着回应。有这么一个能理解上级意图的下属,谁不高兴呢?
10月4号,李龙大清早吃过饭,就开着吉普车买了馕,又去百货大楼买了一坛红豆腐,然后就去了山里。
路过清水河子的时候,他看村子里内外静悄悄的,地里也没拖拉机声响,想着孟海应该是带着人进山干活去了。
一路开进山里,到已经修好的路那里的时候,就听到了前面拖拉机发动机的轰鸣声。
吉普车在修好的路上前进,虽然有些颠簸,但实打实的是能走得通的,路压的也不错。
等过了这十公里修好的路,再往前又走了一公里多,看到了正在砍树、捡石头、挖砂子的人群。
孟海这回没开拖拉机,他负责指挥着。
沿途的河道水很浅,李龙原担心孟海修路的时候会因为水浅把路修到河滩里,然后来年水深的时候把路给淹了,现在看路基依然很高,高出河滩至少一米左右,便放下心来。
吉普车的到来,不少人扭头观望,然后孟海吼了几嗓子,大家继续干活,他则向着吉普车这边走过来。
李龙把车停在了距离修路点还有五十米的地方,他主要是担心拖拉机往后拖木头的时候会往这边走,吉普车得给留出余量来。
“李龙同志你过来了,我们是前天开始修的。”孟海说了情况,“组织了七十多人,这两天多,修了有一千八百多米。”
“效率不错啊。”李龙赞叹着,“看着这路修的也挺好。”
“原来有路基,虽然是马道,但只要有路基,我拓宽就是了。这些地方树大都不算多,砍了拖到一边,然后沿着路往靠山里挖,也不是挖,拖拉机上去犁一道出来,推土机再铲一次,路基基本上就成形了,小四轮拉着砂石往上一铺,拖拉机再压几回,就差不多了。”
孟海现在对这套流程已经非常熟悉了,说起来侃侃而谈:
“就算有些地方犁不动,不是有你拿过来的炸药嘛,把那些石头炸碎掉就行了。放心,我们上去放炸药的都是受过训练的基干民兵,或者退伍回来的老兵,就算有哑炮,也直接用手榴弹给排掉了,不会伤人。”
他这么一说,李龙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问了其他的事情:
“那吃饭的事情?”
“吃饭你就不用操心了,来的时候各自都带着干粮,到开饭前烧几锅开水,冲上茶,各自喝就行了。咱们是过来赚钱的,不是来享受的。
以前人少的时候还行,现在人多了,李龙同志你就别费心打猎了,七十多个人呢,得打多少东西才够?我已经说过他们了,他们也知道了。”
这么一说,李龙也放心了,其实他也想过,的确如此,打猎多少不是自己能定的,真要只打到一头猎物,那七十多个人,最多分个肉汤。
干脆就别打了,他从吉普车里取出那坛红豆腐说道:“光吃干粮也不好下咽,这玩意儿就着吃吧,总好过干咽。”
“好哩。”一坛红豆腐一百块,足够这些人吃了。这玩意儿挺咸,还有味道,就着干粮吃正好。
李龙和孟海又聊了几句,孟海看前面有情况,就匆匆赶去处理了,李龙则背着背包提着枪往前走去,他依然是要在前面看看情况。
这回前面没派安全员,因为没必要了。最里面山上的积雪都增加了,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都是雪山了,以后只会越来越冷,没可能再有融雪性洪水了。
先前路过先前李龙发现那块巨大玉石的地方,那里河水都已经退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二,那块玉石上面的伪装完全露在外面,距离水线还有三五米的距离。
李龙继续往前也只是想看看有没有类似的资源。后世时不时的就能在新闻上看到有人发现了大家伙,他想着这山里肯定也不止自己发现的那一块。
而且因为水少了,更好找了。
当然,如果能打到猎物,李龙自然也不会放过,大不了煮一锅肉汤,每个人喝一碗也行。
这回过来干活的,大部份人李龙都没什么印象。可能最初收大扫把的时候见过,只不过那么久过去了,李龙还真就想不起来了。这些人看着他,他也就客气的点点头,然后穿过人群,往南而去。
沿着水往前看,李龙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只走出去不到一公里,就在河里发现了一块三四十公斤重的碧玉,只不过品相一般,黑点儿挺多,一半在水里一半露在外面。
让普通人看,这就是一块青色的石头,石皮比较多,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像玉的。李龙能看出来,也不过是因为玉接触多了,加上上一世参加过几次碧玉节,知道哪些石头哪种纹路皮色是玉的特征。
这块玉最值钱的部分是因为它是籽料且从外面看到没裂,放到后世,差不多能值个十几万块钱吧,毕竟那时候一个玛河碧玉手镯也就是几百块钱,玉料好点儿的上千,但有黑点,那价格就高不上去。
放现在,就是几百块钱,李龙看了看四周,把位置标记下来,没动它,想着等路修到这里之后,再拉到吉普车上带回去。
然后继续往山里走。
草木已经枯了,李龙在路边看到几枝子大党参,想着没事,干脆就挖了起来。
收购站能收是一回事,自己挖出来是另外一回事。
干活的人看着李龙大踏步往南而去,有人就开着玩笑:“要是今天能打着野物就好了,这干粮啃着让人噎得慌。”
“那呆会儿听听有没有枪声就知道了,有枪声说明打着了,没枪声说明没打着。”有经验的人说道。
“不好说吧,”有头一回过来修路的人说道,“碰到开枪不一定打着啊,李龙的枪法没那么好吧?”
来过的人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好好干活,光顾着说话了,手底下麻利点儿,不然扣你们工资了!”远处孟海冲着他们几个吼着。
这几个人立刻开始动作起来,不过争论却没停。
最终头一回过来修路的人都明白了,李龙但凡开枪,基本上就没有没打到猎物的时候。
所以这些人一边干活一边期盼着枪声出现。
党参枝子在夏天是非常好辩认的,但到了深秋,叶子落光只剩下一个独杆子,这就需要眼力了。
李龙眼力不错,经验也丰富,这党参长的地方下面主要是土,杂着一些小石块,并不影响生长。
他用砍刀当锹在挖着,这时候有些后悔没找李向前搞把小工具锹了,那玩意儿才是山里干活的利器。
好在下面土质不错,直接挖了大半米深,挖出一个小孩胳膊粗,三十多厘米的胖党参。
党参一挖出来,就开裂了,看得出来,营养丰富得很。
李龙很满意,看了看,到水边把这个党参冲洗一下,打算再挖下一枝。
然后就看到水对面的沟里,一只狍鹿子探出头来小心翼翼的走过来,正准备喝水,然后就看到了李龙。
李龙下意识抓起身边的砍刀就砸了过去,那只狍鹿子也是愣了一下才转身准备往沟里跑。
砍刀打着旋儿直接砸在了狍鹿子的后腿上,李龙这一下劲挺大,能看到那个狍鹿子一个踉跄,后半身倒在地上,然后又爬起来,一瘸一拐的往沟里跑。
既然打着了,哪还能让它跑掉,李龙提着枪三两步就跨过水面追了过去,路过砍刀的时候弯腰捡了起来,然后又一下砸了过去,这回把那狍鹿子直接砸倒在地,只叫着,显然是又断了一根骨头。
李龙走到跟前,看着这头倒霉的狍鹿子,没怎么犹豫,就拿刀割了它的喉咙。
虽然今天没打算追猎,但这玩意儿刚好撞枪口上了,也就别怪自己了。
那些修路的看着太阳已经快到南边的天空,南边的山谷里还没枪声响起,一个个都挺失望,看来今天只能吃干粮了。
孟海已经叫人去烧水了,李龙的那坛子红豆腐他没提,主要还是不想养成这些修路人的“娇气”,过来干活,有钱赚就行了,要求那么高怎么能行?这么好的活,隔壁村里的棒劳力都眼馋着,这边人还不知足,那怎么能行?
然后就有人眼尖,看着南面人影出现,立刻高声喊着:
“李龙回来了!”
“他提着的是啥东西?”
“野猪吗?”
“野猪哪有这么长,是不是野羊?”
“不像,好像是狍鹿子吧?”有人猜测着。
“刚才响枪了吗?”
“没听到啊?”
“那这东西是怎么打到的?该不会是捡到的吧?”
“你去捡一个试试来?”有人反驳,“李龙同志打猎厉害着呢,说不定就是空手逮到的。”
“嘿!中午有好吃的了!”有人只关注吃的。
孟海也看到了走过来的李龙,叹了口气。
自己好不容易想把这帮人憋一憋,要养一养艰苦朴素的习惯,李龙同志这一过来,看样子是不成了。
不过给不给大家吃还要看李龙的意见,他迎了上去,问道:
“李龙同志,没听到枪声啊,这是……”
“我挖党参,在水边洗着呢,这家伙冒出来,让我一砍刀给放翻了。”李龙解释了一句,把这头不到三十公斤的狍鹿子放下来:“呆会儿我剥皮,这玩意儿大家分肯定是不够的,弄一大锅煮成肉汤,一个人分一两小块肉,主要还是喝汤吧。”
“行呢行呢。”孟海应了一声,然后就叫人过来帮忙。
狍鹿子不大,剥皮很快,内脏处理这些事情也不用李龙来做,他只需要把皮子抹盐收了就行。
吉普车里有调料,倒也不怕做坏了,其实在山里,只要有盐,其他的不需要都行。
还是那句话,总比啃干粮强。
因为要吃肉,所以孟海把中午饭时间往后推了半个小时,倒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相比较能吃到好东西,多干一会儿算啥?
李龙到了吉普车那里,把党参放下,他想着下午不打猎,挖一些特大号的党参也行。
通常情况下,上面植株非常大的,下面党参一般也不会小。虽然收购站里收了不少党参,但和亲自挖出来的感觉还是不一样。
香味儿很快就在山谷里飘荡起来,不少人开始讨论这干粮怎么就着肉汤会比较香一些。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来,没带碗啊!
这玩意儿怎么吃?
有人带了喝水的老式军用水壶,想着用这个把肉汤灌进去,起码能喝。
那没有的呢?
这时候,李龙从后备箱里取出一撂搪瓷碗来交给孟海:
“没准备那么多,这里有三十个,轮换着吃吧。”
“没事,一家有两三个的,用一个碗就成。”孟海更直接,这时候没那么多讲究,一家人用一只碗,凑一起就行。如果还有落单的,那就等下一轮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