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芨芨草不算累活,但要想扎合格的大扫把,芨芨草要选的长,杆子要粗细均匀,还要配备着一定数量的红柳条子,避免因为芨芨草太脆而折断。
今年芨芨草大扫把的价格涨了,而且数量也多,各家都想着在收苞米油葵的间隙多挣点零花,不说别的,努力半个月时间,给一家老小挣套衣服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不光大人在干,七八岁以上的孩子同样也在忙碌着。
孩子们放学后做完作业会去红柳滩里折红柳枝子,天黑前抱上一抱子红柳枝子到家,准能听到父母的夸奖。
而有些大点儿的孩子就会把主意打到红柳滩里那些粗壮的杆子上,甚至会因为一根杆子发生争吵和推搡。
通常打不起来,因为这样的杆子,以孩子的能力是无法折断带回去的,得需要回去给大人说。
这是扎扫把的第三年,杆子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大家一开始割芨芨草,晒干,拿着栽桩和铁丝先把大扫把扎起来,然后再等杆子。
于是每天一大清早就能听到各家各户院子里“嘭嘭嘭”的钉栽桩的声音。
有些人觉得家里院子不够宽敞,会到大门口或者麦场上去扎扫把,扎完后再带回来。
通常是夫妻两个一起,妻子把芨芨草茎上多余的叶子刷掉,打下手,丈夫主扎。
有些年轻人不太会扎,就跟着父辈们学习。现在大家已经清楚,这是一项长久的活,李龙说的质量的八卦已经让许海军传遍了全村。
现在大家扎大扫把的时候会比较自豪,同时也会更加用心。毕竟如果质量不合格,那是打四小队的脸哩。
李龙在清水河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李建国开着拖拉机已经把人拉到了山里的木屋那里。
跟着李建国过来的除了陆英明外,还有陶建设、贾卫东、何建新、魏大海等五个人。
这五个人里除了贾卫东年轻一点儿,其他人都在三四十往上,和李建国他们算一拨的。
当时陆英明要和李建国一起砍杆子,李建国让他再叫几个人,陆英明就把这几个喊上了。贾卫东当时和陶大强在聊事情,适逢其会,刚好就跟着来了。
他进过山,知道山里有些沟里杆子很多,只要打着李龙的旗号,肯定是不会被护林员抓的。
一根杆子七八毛钱,一天砍个一百多根杆子是没问题的,比扎大扫把挣钱快多了。
主要还是队里附近的芨芨草竞争太激烈,他不想参与竞争,便干脆换条赛道。
让李建国没想到的是木屋这里竟然有人住了——住的人他不认识。
李建国知道李龙曾经让那个挖贝母的小孙住一段时间,不过现在这两个人明显不是。
这两个人看着李建国他们也有点懵,不过还强自镇定的拿着棒子问下车的李建国:
“你们干啥?”
“干啥?我们还问你们干啥哩?”陆英明几个都是知道孙家强的,一看这两个明显不是,再看门鼻子那里锁子是被撬掉的,拿着砍刀就跳下了拖拉机,大声问道:
“知道不知道这屋子是谁的你们就在这里住?还敢撬锁?我看你们是活的不耐烦了!”
李建国他们人多势众,况且又是占着理儿,一个个声气就很壮。
“那……那也不能证明是你们的!”那两个人虽然有点心虚,但却也不愿意就此放弃这么个好地方,最先开口的那个说道,“这里面又没有人……”
“没有人就能撬人家锁了?”李建国提着摇把子一脸怒意走过来,“把棍子放下,我看看里面让你们祸祸成啥了。要是把木炕啥搞坏了,东西糟塌了,你们就等着赔吧!”
他把两个人拨拉开进了大屋子,看着里面已经被使用的被褥、锅灶,和掀得乱七八糟的咸菜坛子和盛放油肉的搪瓷盆,眼神就不好看了。
“你们两个胆子大啊。”李建国又去看了看小房间,发现里面一些东西也用掉了,屋子里还放着两个麻袋,他弯腰翻了翻,发现里面是晒干的蘑菇之类的东西,不过不多。
想来那些护林员时不时的过来,这两个人住进来的时间也不长。
“给你们明说,这木屋是俺家的,你们用了里面的东西,浪费不少不说,还给弄脏了,以后不好用了。现在你们去把里面的东西给洗了,洗干净,不然打不死你们!”
陆英明说了好几句他们不承认,李建国压根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直接就把帽子扣上,这两个就老实了。
毕竟还有几个人拿着砍刀看着他们呢,不做的话,在这荒山野岭的,李建国要真带着人把他们砍了,报警都没地方报去。
两个人虽然一脸的不情愿,却也只能乖乖的扔掉棒子,一个收拾屋子一个去洗被褥,两个刚开始还要争一下,都不想洗,结果李建国捡起棒子扬起来的时候,立刻就不争执了。
其他人也没闲着,把拖拉机上的被褥取下来,六个人分成两拨,大房间住四个人,小房间两个人,反正是出来干活挣钱,挤一挤不影响啥。
李建国他们也没为难这两个人,让他们把被褥洗了,屋子里弄乱的东西打扫干净清洗干净,就让他们离开了。
走的时候李建国还吓唬了一下他们,告诉他们已经把他们记下了,还会告诉其他护林人员,以后如果他们再过来到这里搞破坏,就把他们抓起来。
那两个人立刻就带着自己的东西往林子里跑去,这两个人其实是有心想着报复的,不过听李建国这么一说,这两个人也就没再敢有其他想法。这些人中他看着李建国背着猎枪,而他们也知道那些护林员都带着枪,真要被抓了,跑都跑不掉。
李建国他们自己都带着干粮和馕,这一回就没专人做饭了。本身想着一个人一天好好砍,砍一百多根杆子,六个人一天能弄个七八百根,三五天就把全队需要的杆子搞差不多,就直接回了。
所以吃饭啥的就将就一点吧。好在附近草皮子上还有蘑菇,野菜也能采一些,烧开水简单烫一下,加上醋和油泼辣子凉拌着就着馒头也挺有滋味的。
当然红豆腐是不能少的。
李龙给李建国说过,他的本意是四小队扎个四千个,清水河扎个四千个,就够了。当然如果哪边质量高扎的快,那提前结束也没问题。
所以李建国想着这六个人三五天就能把杆子砍的差不多——毕竟队里本身附近也有能砍杆子的地方,整个近千根杆子应该问题不大。
讲究的就是快进快出,回去还能赶上扎大扫把。毕竟头几天主要是割芨芨草并且晒干,现在大家扎大扫把用的芨芨都是前面备用的。
李龙接下来就是要每天去收大扫把,这件事情比较麻烦一些。
但这也是不得不做的。他自己也想好了,上半天去清水河,下半天去四小队,都不用太早,就跟上班一样,早去早回,收多少是多少。
想着后面得开拖拉机跑,李龙就有点发愁。原想着搞一台汽车以后就能轻松一些了,现在看来,光有吉普车还不行,以自己目前的情况,最好是搞一台卡车。
目前卡车卖给私人的还没有,必须得挂靠单位,或者运输公司、汽车队,或者就是有运输业务的各大单位。
李龙想着是不是等这活忙完了,到时问问李向前或者钱主任,看看其他地方有没有二手卡车的门路。
毕竟自己每年光拉抬把子、拉贝母,拉大扫把还有糖渣这些活就很多了。
光找别人的汽车都是得利用下班之后,也挺麻烦的。
因为有了那个传言,李龙对这个大扫把也非常的重视。他不想因为一把两把大扫把的质量问题,导致后面再干不了这个活了——其实在上一世,这个活还真就没干几年就没有了。
所以李龙对这个挺相信,反到更加重视。他打算每天都把扫把检查完收回来放在自己家院子里,反正院子大,堆得起。堆不下的时候就往供销社一送完事。
清早吃过饭,顾晓霞和两个孩子玩了会儿就去上班,李龙则把吉普车放在一边,开着拖拉机去清水河收大扫把。
不得不说,清水河那边的效率的确要高,也更加珍惜今年这次机会,头一天就交上了三百多把扫把。
李龙检查过后,发现合格的有三百零一把,很多了。
拖拉机上绑着木头架子,不然的话这三百把扫把还真拉不走。
“要是天天这样,十来天我这任务就完成了。”李龙笑着对帮着检查的何玉清和孟海说道。
“哪有那么容易的。”孟海摇了摇头:“能扎这么多大扫把,是队里人提前准备了一些芨芨,这些芨芨两天就能用完,接下来还得备料。那芨芨草割下来得晒干,还有剥皮,后面肯定就慢了。”
李龙想想也对,急不来,不过这些大扫把合格率挺高,他还挺满意的。
钱是现场发的,队里人自然也很满意。
李龙是吃过中午饭才回去的,不然何玉清不放他走,走的时候还给他带了一些开剥好的高山泥鳅和两只公鸡两只母鸡。
“我们村子里没啥特产,也不知道送你些啥,这些东西你拿上给家里人补补身子,也算是我们队里人一番心意。”
李龙也没拒绝就带上了,他告诉何玉清明天一定是不吃中午饭了,下午还要去其他队里收大扫把,来不及。
他这么一说,何玉清和孟海两个对视一眼,都明白,自己队是有着强劲的竞争对手的。
不能掉以轻心啊!
李龙马不停蹄拉着大扫把回到大院子,卸下来后把鸡和鱼交给杨大姐,自己吃了两牙瓜,把大扫把卸掉后,来不及休息,又去了四小队。
他去到队长家里,许成军正在院子里扎大扫把,看着院子里已经有两把扎好的。那边戴着头巾的马红梅正把刚割来的芨芨草在院子里摊开晒上。
看李龙开着拖拉机过来,许成军也没起身,问道:“咋,这是干啥?”
“还能干啥,收大扫把啊。”李龙笑着说道,“这过一两天了,队里应该能扎不少吧?我得把扫把收回来,不然到时积累的多了,不好收。”
“也对。正好,今天我就扎了两把,你看看行不行。”许成军指了指旁边的两把扫把,“队里应该不会多,主要还是杆子太少了。”
“有多少算多少吧。”李龙指了指里屋说,“我先喊完,再看你的。”
“好。”
李龙进了屋子,打开大喇叭的电开关,试了试音之后喊了起来。
连说三遍,主要内容就是以后每天下午自己会在李家院子里等着收大扫把,两个小时的时间,扎好的大扫把就可以送过去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当场付钱。
说完李龙关了大喇叭,走出来到许成军跟前,半开玩笑的说道:
“队长,别看咱们关系好,你这个要是不合格,我可不收。”
“放心吧,好歹也是从部队里培养出来的,我才不会干那种事情,你好好检查,咱们四小队的名声重要。”
李龙拿起一个大扫把,使劲拽了拽中间的芨芨草,没拽下来。
他的劲大,所以就以自己的劲关来作为标准,拽下来就不合格,拽不下来就合格。
当然,一般人扎的大扫把,普通人都拽不下来中间的芨芨草,毕竟是用栽桩把芨芨草栽进去的。
哪怕不合格也不是普通人能拽出来的,只是扫地的时候那用的劲不一样,扎的不结实的可能三五天就开始掉芨芨,然后就废了。
李龙没拽下来,看着这大扫把扎的中规中矩,便笑着说道:
“这个合格,三块五。”
另外一把也一样,李龙把两把扫把放到拖拉机车斗子里,掏出钱数出七块钱递给许成军。
“嘿,不错。”许成军接过钱装到左上衣兜里,扣上扣子按了按,说道,“那你忙去吧,赶天黑我看能不能再扎两把。”
李龙开着拖拉机回到自己的前院,熄火后下车去到后院见见老娘。
大嫂不在,老娘杜春芳说她去打瓜地了。
“你大嫂说咱地头那块儿有芨芨草,她割一些回来,看到时能不能扎一些大扫把。”
李龙自然清楚,在大嫂眼里,扎大扫把是零碎活,虽然挣钱,但是没有打瓜地重要。
去年十亩地打瓜的收入给了她莫大的信心,原来包产到户分田到家后,种地竟然能挣这么多钱!
李龙和杜春芳聊了几句话后,便去了前院。
李龙在前院呆了不到二十分钟后,便有人牵着马车过来,拉了一车的大扫把。
李龙看了后有些意外,这货是张强啊。
他怎么有脸过来?
张强去年为了挣钱,想截李龙的胡,最后把一千五百把大扫把砸到自己的手里,最后没办法让老丈人逼着每天去石城卖大扫把。
后面李龙听说他卖扫把还是能挣两个钱的,不过这个也分淡季旺季,冬天在石城老街卖东西可不轻松,在那里一呆就是一天。
有钱的还能过去奶茶店喝个奶茶,不然那零下二十多度可不好受——晚上最低到零下三十多度,大清早过去能到零下三十度,在街面上站一会儿哪怕戴着帽子,那眉毛胡子都成白的了。
不说滴水成冰也差不多了。
原本李龙以为张强已经练出来了,没想到今天他竟然还拉过来大扫把了——这是转性了,还是来和好了?
只是李龙扫了一眼发现,这些大扫把真就是旧的,不是新的。
芨芨草已经变灰,有些上面已经有灰斑了。
而且因为长期堆放而不是靠墙竖放,大扫把已经变形了。
这一车大扫把能有二三十把,李龙没等张强到门口便对他说道:
“张强,你这扫把我不收,拉走吧。”
“不收?为啥不收?”张强刚堆起来的笑脸僵在了脸上,“这扫把可一把都没用过啊,都算新的,你看这杆子多直,扫把也都用红柳加固过,扎的也结实……”
“芨芨老了,脆了。”李龙摇了摇头说道,“去年扎的,放今年肯定不行。你还去市场上卖吧,我这里不收!”
这货想的倒挺好,去年他两块五收的,今年想着三块五卖到李龙这里,纯赚一块钱。
如果大扫把都是今年的,那还行,但这去年卖给自己,那不是骗傻子吗?
“你那扫把也是完成任务,成不成不是你说了算嘛?”张强今年可没去年的嚣张了,甚至有点低声下气,“小龙,你就高抬贵手,行行好,我这还有几百把哩,你就给我收了吧,大不了便宜一些……”
他实在是不想去石城摆摊了,虽然能挣钱,但一年四季都在那里,真就太辛苦了。当农民好歹冬天还能猫在家里休息呢,这卖东西不行啊。
而且他真就没卖掉多少,眼下是真不想去干了。
李龙摇头,没再理他,走进了院子。
“李龙,你真的一点情面都不讲吗?”张强有点恼羞成怒了,“好歹都是一个队的,还让我给你跪下吗?”
已经有几个过来送大扫把了,李龙猜出了张强的用心。
“你跪下我也不收。这扎大扫把的活我还想让大家多干几年,多挣几年的钱。我要把你的这个收了,到时砸了四队扎大扫把的招牌,明年就没活干了。就算我同意,队里人会愿意吗?”
道德绑架,谁不会啊?
第一:连霍高速公路高泉出口往西一公里有黄羊,两群。
第二:我上次说过,我带着家人到乌城过来看病了,心血管病,在WLMQ的人应该知道眼下几个大医院里有多挤,附近住的有多麻烦。这几章是临时用笔记本码的,能保证一天一章已经不错了,能多码我也会多码的,毕竟多码意味着多挣钱。
但我在不能两者兼顾的时候,只能管一头。
大家见谅,大约二十号前后应该能恢复正常更新。
抱歉。
今年芨芨草大扫把的价格涨了,而且数量也多,各家都想着在收苞米油葵的间隙多挣点零花,不说别的,努力半个月时间,给一家老小挣套衣服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不光大人在干,七八岁以上的孩子同样也在忙碌着。
孩子们放学后做完作业会去红柳滩里折红柳枝子,天黑前抱上一抱子红柳枝子到家,准能听到父母的夸奖。
而有些大点儿的孩子就会把主意打到红柳滩里那些粗壮的杆子上,甚至会因为一根杆子发生争吵和推搡。
通常打不起来,因为这样的杆子,以孩子的能力是无法折断带回去的,得需要回去给大人说。
这是扎扫把的第三年,杆子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大家一开始割芨芨草,晒干,拿着栽桩和铁丝先把大扫把扎起来,然后再等杆子。
于是每天一大清早就能听到各家各户院子里“嘭嘭嘭”的钉栽桩的声音。
有些人觉得家里院子不够宽敞,会到大门口或者麦场上去扎扫把,扎完后再带回来。
通常是夫妻两个一起,妻子把芨芨草茎上多余的叶子刷掉,打下手,丈夫主扎。
有些年轻人不太会扎,就跟着父辈们学习。现在大家已经清楚,这是一项长久的活,李龙说的质量的八卦已经让许海军传遍了全村。
现在大家扎大扫把的时候会比较自豪,同时也会更加用心。毕竟如果质量不合格,那是打四小队的脸哩。
李龙在清水河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李建国开着拖拉机已经把人拉到了山里的木屋那里。
跟着李建国过来的除了陆英明外,还有陶建设、贾卫东、何建新、魏大海等五个人。
这五个人里除了贾卫东年轻一点儿,其他人都在三四十往上,和李建国他们算一拨的。
当时陆英明要和李建国一起砍杆子,李建国让他再叫几个人,陆英明就把这几个喊上了。贾卫东当时和陶大强在聊事情,适逢其会,刚好就跟着来了。
他进过山,知道山里有些沟里杆子很多,只要打着李龙的旗号,肯定是不会被护林员抓的。
一根杆子七八毛钱,一天砍个一百多根杆子是没问题的,比扎大扫把挣钱快多了。
主要还是队里附近的芨芨草竞争太激烈,他不想参与竞争,便干脆换条赛道。
让李建国没想到的是木屋这里竟然有人住了——住的人他不认识。
李建国知道李龙曾经让那个挖贝母的小孙住一段时间,不过现在这两个人明显不是。
这两个人看着李建国他们也有点懵,不过还强自镇定的拿着棒子问下车的李建国:
“你们干啥?”
“干啥?我们还问你们干啥哩?”陆英明几个都是知道孙家强的,一看这两个明显不是,再看门鼻子那里锁子是被撬掉的,拿着砍刀就跳下了拖拉机,大声问道:
“知道不知道这屋子是谁的你们就在这里住?还敢撬锁?我看你们是活的不耐烦了!”
李建国他们人多势众,况且又是占着理儿,一个个声气就很壮。
“那……那也不能证明是你们的!”那两个人虽然有点心虚,但却也不愿意就此放弃这么个好地方,最先开口的那个说道,“这里面又没有人……”
“没有人就能撬人家锁了?”李建国提着摇把子一脸怒意走过来,“把棍子放下,我看看里面让你们祸祸成啥了。要是把木炕啥搞坏了,东西糟塌了,你们就等着赔吧!”
他把两个人拨拉开进了大屋子,看着里面已经被使用的被褥、锅灶,和掀得乱七八糟的咸菜坛子和盛放油肉的搪瓷盆,眼神就不好看了。
“你们两个胆子大啊。”李建国又去看了看小房间,发现里面一些东西也用掉了,屋子里还放着两个麻袋,他弯腰翻了翻,发现里面是晒干的蘑菇之类的东西,不过不多。
想来那些护林员时不时的过来,这两个人住进来的时间也不长。
“给你们明说,这木屋是俺家的,你们用了里面的东西,浪费不少不说,还给弄脏了,以后不好用了。现在你们去把里面的东西给洗了,洗干净,不然打不死你们!”
陆英明说了好几句他们不承认,李建国压根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直接就把帽子扣上,这两个就老实了。
毕竟还有几个人拿着砍刀看着他们呢,不做的话,在这荒山野岭的,李建国要真带着人把他们砍了,报警都没地方报去。
两个人虽然一脸的不情愿,却也只能乖乖的扔掉棒子,一个收拾屋子一个去洗被褥,两个刚开始还要争一下,都不想洗,结果李建国捡起棒子扬起来的时候,立刻就不争执了。
其他人也没闲着,把拖拉机上的被褥取下来,六个人分成两拨,大房间住四个人,小房间两个人,反正是出来干活挣钱,挤一挤不影响啥。
李建国他们也没为难这两个人,让他们把被褥洗了,屋子里弄乱的东西打扫干净清洗干净,就让他们离开了。
走的时候李建国还吓唬了一下他们,告诉他们已经把他们记下了,还会告诉其他护林人员,以后如果他们再过来到这里搞破坏,就把他们抓起来。
那两个人立刻就带着自己的东西往林子里跑去,这两个人其实是有心想着报复的,不过听李建国这么一说,这两个人也就没再敢有其他想法。这些人中他看着李建国背着猎枪,而他们也知道那些护林员都带着枪,真要被抓了,跑都跑不掉。
李建国他们自己都带着干粮和馕,这一回就没专人做饭了。本身想着一个人一天好好砍,砍一百多根杆子,六个人一天能弄个七八百根,三五天就把全队需要的杆子搞差不多,就直接回了。
所以吃饭啥的就将就一点吧。好在附近草皮子上还有蘑菇,野菜也能采一些,烧开水简单烫一下,加上醋和油泼辣子凉拌着就着馒头也挺有滋味的。
当然红豆腐是不能少的。
李龙给李建国说过,他的本意是四小队扎个四千个,清水河扎个四千个,就够了。当然如果哪边质量高扎的快,那提前结束也没问题。
所以李建国想着这六个人三五天就能把杆子砍的差不多——毕竟队里本身附近也有能砍杆子的地方,整个近千根杆子应该问题不大。
讲究的就是快进快出,回去还能赶上扎大扫把。毕竟头几天主要是割芨芨草并且晒干,现在大家扎大扫把用的芨芨都是前面备用的。
李龙接下来就是要每天去收大扫把,这件事情比较麻烦一些。
但这也是不得不做的。他自己也想好了,上半天去清水河,下半天去四小队,都不用太早,就跟上班一样,早去早回,收多少是多少。
想着后面得开拖拉机跑,李龙就有点发愁。原想着搞一台汽车以后就能轻松一些了,现在看来,光有吉普车还不行,以自己目前的情况,最好是搞一台卡车。
目前卡车卖给私人的还没有,必须得挂靠单位,或者运输公司、汽车队,或者就是有运输业务的各大单位。
李龙想着是不是等这活忙完了,到时问问李向前或者钱主任,看看其他地方有没有二手卡车的门路。
毕竟自己每年光拉抬把子、拉贝母,拉大扫把还有糖渣这些活就很多了。
光找别人的汽车都是得利用下班之后,也挺麻烦的。
因为有了那个传言,李龙对这个大扫把也非常的重视。他不想因为一把两把大扫把的质量问题,导致后面再干不了这个活了——其实在上一世,这个活还真就没干几年就没有了。
所以李龙对这个挺相信,反到更加重视。他打算每天都把扫把检查完收回来放在自己家院子里,反正院子大,堆得起。堆不下的时候就往供销社一送完事。
清早吃过饭,顾晓霞和两个孩子玩了会儿就去上班,李龙则把吉普车放在一边,开着拖拉机去清水河收大扫把。
不得不说,清水河那边的效率的确要高,也更加珍惜今年这次机会,头一天就交上了三百多把扫把。
李龙检查过后,发现合格的有三百零一把,很多了。
拖拉机上绑着木头架子,不然的话这三百把扫把还真拉不走。
“要是天天这样,十来天我这任务就完成了。”李龙笑着对帮着检查的何玉清和孟海说道。
“哪有那么容易的。”孟海摇了摇头:“能扎这么多大扫把,是队里人提前准备了一些芨芨,这些芨芨两天就能用完,接下来还得备料。那芨芨草割下来得晒干,还有剥皮,后面肯定就慢了。”
李龙想想也对,急不来,不过这些大扫把合格率挺高,他还挺满意的。
钱是现场发的,队里人自然也很满意。
李龙是吃过中午饭才回去的,不然何玉清不放他走,走的时候还给他带了一些开剥好的高山泥鳅和两只公鸡两只母鸡。
“我们村子里没啥特产,也不知道送你些啥,这些东西你拿上给家里人补补身子,也算是我们队里人一番心意。”
李龙也没拒绝就带上了,他告诉何玉清明天一定是不吃中午饭了,下午还要去其他队里收大扫把,来不及。
他这么一说,何玉清和孟海两个对视一眼,都明白,自己队是有着强劲的竞争对手的。
不能掉以轻心啊!
李龙马不停蹄拉着大扫把回到大院子,卸下来后把鸡和鱼交给杨大姐,自己吃了两牙瓜,把大扫把卸掉后,来不及休息,又去了四小队。
他去到队长家里,许成军正在院子里扎大扫把,看着院子里已经有两把扎好的。那边戴着头巾的马红梅正把刚割来的芨芨草在院子里摊开晒上。
看李龙开着拖拉机过来,许成军也没起身,问道:“咋,这是干啥?”
“还能干啥,收大扫把啊。”李龙笑着说道,“这过一两天了,队里应该能扎不少吧?我得把扫把收回来,不然到时积累的多了,不好收。”
“也对。正好,今天我就扎了两把,你看看行不行。”许成军指了指旁边的两把扫把,“队里应该不会多,主要还是杆子太少了。”
“有多少算多少吧。”李龙指了指里屋说,“我先喊完,再看你的。”
“好。”
李龙进了屋子,打开大喇叭的电开关,试了试音之后喊了起来。
连说三遍,主要内容就是以后每天下午自己会在李家院子里等着收大扫把,两个小时的时间,扎好的大扫把就可以送过去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当场付钱。
说完李龙关了大喇叭,走出来到许成军跟前,半开玩笑的说道:
“队长,别看咱们关系好,你这个要是不合格,我可不收。”
“放心吧,好歹也是从部队里培养出来的,我才不会干那种事情,你好好检查,咱们四小队的名声重要。”
李龙拿起一个大扫把,使劲拽了拽中间的芨芨草,没拽下来。
他的劲大,所以就以自己的劲关来作为标准,拽下来就不合格,拽不下来就合格。
当然,一般人扎的大扫把,普通人都拽不下来中间的芨芨草,毕竟是用栽桩把芨芨草栽进去的。
哪怕不合格也不是普通人能拽出来的,只是扫地的时候那用的劲不一样,扎的不结实的可能三五天就开始掉芨芨,然后就废了。
李龙没拽下来,看着这大扫把扎的中规中矩,便笑着说道:
“这个合格,三块五。”
另外一把也一样,李龙把两把扫把放到拖拉机车斗子里,掏出钱数出七块钱递给许成军。
“嘿,不错。”许成军接过钱装到左上衣兜里,扣上扣子按了按,说道,“那你忙去吧,赶天黑我看能不能再扎两把。”
李龙开着拖拉机回到自己的前院,熄火后下车去到后院见见老娘。
大嫂不在,老娘杜春芳说她去打瓜地了。
“你大嫂说咱地头那块儿有芨芨草,她割一些回来,看到时能不能扎一些大扫把。”
李龙自然清楚,在大嫂眼里,扎大扫把是零碎活,虽然挣钱,但是没有打瓜地重要。
去年十亩地打瓜的收入给了她莫大的信心,原来包产到户分田到家后,种地竟然能挣这么多钱!
李龙和杜春芳聊了几句话后,便去了前院。
李龙在前院呆了不到二十分钟后,便有人牵着马车过来,拉了一车的大扫把。
李龙看了后有些意外,这货是张强啊。
他怎么有脸过来?
张强去年为了挣钱,想截李龙的胡,最后把一千五百把大扫把砸到自己的手里,最后没办法让老丈人逼着每天去石城卖大扫把。
后面李龙听说他卖扫把还是能挣两个钱的,不过这个也分淡季旺季,冬天在石城老街卖东西可不轻松,在那里一呆就是一天。
有钱的还能过去奶茶店喝个奶茶,不然那零下二十多度可不好受——晚上最低到零下三十多度,大清早过去能到零下三十度,在街面上站一会儿哪怕戴着帽子,那眉毛胡子都成白的了。
不说滴水成冰也差不多了。
原本李龙以为张强已经练出来了,没想到今天他竟然还拉过来大扫把了——这是转性了,还是来和好了?
只是李龙扫了一眼发现,这些大扫把真就是旧的,不是新的。
芨芨草已经变灰,有些上面已经有灰斑了。
而且因为长期堆放而不是靠墙竖放,大扫把已经变形了。
这一车大扫把能有二三十把,李龙没等张强到门口便对他说道:
“张强,你这扫把我不收,拉走吧。”
“不收?为啥不收?”张强刚堆起来的笑脸僵在了脸上,“这扫把可一把都没用过啊,都算新的,你看这杆子多直,扫把也都用红柳加固过,扎的也结实……”
“芨芨老了,脆了。”李龙摇了摇头说道,“去年扎的,放今年肯定不行。你还去市场上卖吧,我这里不收!”
这货想的倒挺好,去年他两块五收的,今年想着三块五卖到李龙这里,纯赚一块钱。
如果大扫把都是今年的,那还行,但这去年卖给自己,那不是骗傻子吗?
“你那扫把也是完成任务,成不成不是你说了算嘛?”张强今年可没去年的嚣张了,甚至有点低声下气,“小龙,你就高抬贵手,行行好,我这还有几百把哩,你就给我收了吧,大不了便宜一些……”
他实在是不想去石城摆摊了,虽然能挣钱,但一年四季都在那里,真就太辛苦了。当农民好歹冬天还能猫在家里休息呢,这卖东西不行啊。
而且他真就没卖掉多少,眼下是真不想去干了。
李龙摇头,没再理他,走进了院子。
“李龙,你真的一点情面都不讲吗?”张强有点恼羞成怒了,“好歹都是一个队的,还让我给你跪下吗?”
已经有几个过来送大扫把了,李龙猜出了张强的用心。
“你跪下我也不收。这扎大扫把的活我还想让大家多干几年,多挣几年的钱。我要把你的这个收了,到时砸了四队扎大扫把的招牌,明年就没活干了。就算我同意,队里人会愿意吗?”
道德绑架,谁不会啊?
第一:连霍高速公路高泉出口往西一公里有黄羊,两群。
第二:我上次说过,我带着家人到乌城过来看病了,心血管病,在WLMQ的人应该知道眼下几个大医院里有多挤,附近住的有多麻烦。这几章是临时用笔记本码的,能保证一天一章已经不错了,能多码我也会多码的,毕竟多码意味着多挣钱。
但我在不能两者兼顾的时候,只能管一头。
大家见谅,大约二十号前后应该能恢复正常更新。
抱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