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阵夏风轻拂,吹动了少女额间的碎发。
“说不定将来我还要借茵茵的英文一用呢。”
不得不说的是,沈昂成的英文能力很普通,远远达不到能够像苏茵茵读原版英文书的那般水平。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也需要好好学一下英文了……
“怎么说?”
“当然是把咱们的东西卖给外国人啊!大家一直都觉得外国的东西稀罕,现在是不是也该轮到他们买我们的东西了。”
对,改革开放,把咱自己的东西推向全世界,让外国也看看我们的好东西。
“那我可得再好好练习练习了。”刻在骨子里的民族精神被沈昂成的一句话点燃了。
又对着满满认真的说到,“满满听到叔叔的话了吗,你要好好学习哦,等将来咱就跟外国人做生意!”
“嗯嗯,好好学习。”小朋友的脑袋总是会比大人想象中的更有智慧,更会抓重点。
“宝宝真棒!”苏家全家都对这个目前唯一的小朋友实施鼓励式教育。
待到苏家其他人归家之后,又是一顿热热闹闹的晚饭,普通的饭菜却有着不一样的炙热温情。
苏家不知道的是,就是这天早上,天刚近黎明,月牙还晕着苍白的黄,整个南屏村还在沉睡中。
踏过挂满露珠的杂草丛和低矮的灌木,有一个人背着个大背篓正在凤凰山上步履蹒跚的前进着。脚下的泥土有些湿润松软,一个酿跄,差一点就要摔倒在地。他强撑着有些吃力的腰背,正了正背篓,又目光坚定的向前走去。
树木渐渐地密集了起来,他又开始左顾右盼的寻找着什么。突然,眼睛一亮,就是它了,没想到这里还有剩下这么多枇杷树,结的果子还不少!
原地站着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他无意识地搓了搓干燥的双手,就开始摘树上的枇杷果。
一个接着一个的,从最下面能够得到的,和爬上树才能摘得下来的。沉甸甸的,直到背篓再也没有一点空隙,临走前还往自己的兜兜里塞了几个。
这个人是刘伯。
昨天,他在村北的晾晒场扎稻子的时候,听到了几个妇女叽叽喳喳的闲谈。
“诶,前两天你们瞧见没,经常来运苏家西红柿的货车又过来了。”
“可我瞧着没往他家的菜地开呀。”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家男人那天闲着没事儿,就一路跟着那车去了后山。”
“后山,那么远?诶,不对,他们老苏家承包下来的荒地不就在后山嘛!”
“我也瞧见那车来的时候可是空的,走的时候盖着油布,藏得严严实实的,也不知道装着啥走了,还拉了好几趟……他家那果树不都刚种下吗?”
“可不嘛!”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家男人回到家跟我说,他们拉走了好多箱得枇杷果。”
“枇杷?”其他的几个女人震惊着放大了声音。
“拉那野果子干啥?还有人喜欢吃那果子呢?又不是没有人到县里去卖过,人家城里人看都不看一眼。他们能卖的出去?”穿着素色上衣的女人自以为是的说道。
其他人听她这么一说,也点头附和。
“可不是嘛,咱凤凰山上多得是那酸野果……”
话就听到了这里,刘伯手上的活已经干完了,就收收拾收拾回家了。
人老了,觉本就少,当晚他更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脑子里想着在晾晒场听到的那些话。
要不明早去一趟山上吧,苏家当时在山上找枇杷树的时候,自己也跟着一起去帮忙了。他们种了那么多,就说明是能卖出去的,肯定不是为了自己吃。
如果苏茵茵知道刘伯最后的想法的话,一定回来一句:刘伯你真相了,我就是为了自己吃才种的。
刘伯从山上下来后,回家拿了称,就又背着箩筐向县城的方向走去。
走路去县城啊,几十公里的路,还有那么重的枇杷果。一路走一路擦汗,脚下却并没有停歇,偶尔路过他的开往县城的客车会在他旁边停下来问一问要不要坐车。
我哪里有钱坐车啊?钱还要留着给老婆子买药呢。他在心里回答着车上售票员的话,面上却只是沉默着那张带着岁月痕迹的脸,摇摇头,表示拒绝。
终于在下午三多才走到了县城。
找了个人多热闹的地方,把背篓往地上一放,蹲下来望着人群,渴望着有人来买他的枇杷。他老实木衲,不善言辞,哪里懂得什么叫卖啊。
终于等来了一个牵着大约三四岁模样小女孩儿的年轻女人,穿着干净,精神奕奕的神情跟正蹲在地上看向她的刘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愚公门前的山,划开了两个世界,中间还有一道跨越不了的命运鸿沟。
“老伯,请问这是什么呀?怎么卖?”礼貌又尊敬。
“妈妈,我想要我想要。”小女儿只识得枇杷那圆圆可爱的外表。
刘伯干涩裂了口子的嘴唇张了张,不知道先回答她哪个问题。更何况他根本就忘记了想枇杷到底要卖几钱一斤。
“这是枇杷,在山上采的野果子。”
“枇杷?我好像有听人说过。老伯我能尝尝吗?”
“你尝你尝。”说着从里面挑出个模样最好的,往自己破旧的军绿外套上把表皮的泥土擦了干净后递给了年轻女人。
“这怎么吃,是剥皮吗?”
“对,把外面的皮剥下来就行。”
年轻女人听了,按照他的方法播下了外层的皮,咬了一口之后,“好甜,真好吃,感觉跟软桃挺像的。”
“妈妈,妈妈,我也要吃。”小女孩儿在一旁着了急。她又小小咬了一口后,放到了女儿的手上。
“老伯,多少钱一斤啊?”味道特别好,年轻女人决定要买了。
刘伯刚才听她说觉得味道跟软桃很像,既然这样,就卖跟桃子差不多的价吧。
“一……一毛四一斤。”刘伯说出这个略高于桃子的价格的时候,紧张的差点儿咬到自己的舌头。
“一毛四啊?还行,那你给我称……称个十斤吧。”年轻女人决定回家给婆婆还有自己娘家分一些。
“十斤?好,好的,稍等一下。”刘伯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卖出去了十斤,称斤数的时候手都有些颤抖。
“给这是一块五毛钱,不用找了。天这么热,老伯你买汽水儿喝。”她怎么看不出刘伯那疲倦的身体状态。
“谢……谢谢。”刘伯为了一毛钱心动了。
年轻女人牵着孩子走了之后,一直到天黑,都没有再卖出去一斤。倒是有人上前来问了问,却都很快被身边的人拉走了。“哎呀,见都没过,一看都不好吃。”
夜幕下垂,星星点点铺满了天空。刘伯摸着黑,踏上原路往南坪村的家走去。
半路上实在是又渴又饿,几乎快撑不住了,纠结了一会儿给自己剥了两个枇杷补充了一下体力。拍了拍被小心翼翼的装在上衣口袋中的一块五毛钱,又继续赶路了。
“说不定将来我还要借茵茵的英文一用呢。”
不得不说的是,沈昂成的英文能力很普通,远远达不到能够像苏茵茵读原版英文书的那般水平。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也需要好好学一下英文了……
“怎么说?”
“当然是把咱们的东西卖给外国人啊!大家一直都觉得外国的东西稀罕,现在是不是也该轮到他们买我们的东西了。”
对,改革开放,把咱自己的东西推向全世界,让外国也看看我们的好东西。
“那我可得再好好练习练习了。”刻在骨子里的民族精神被沈昂成的一句话点燃了。
又对着满满认真的说到,“满满听到叔叔的话了吗,你要好好学习哦,等将来咱就跟外国人做生意!”
“嗯嗯,好好学习。”小朋友的脑袋总是会比大人想象中的更有智慧,更会抓重点。
“宝宝真棒!”苏家全家都对这个目前唯一的小朋友实施鼓励式教育。
待到苏家其他人归家之后,又是一顿热热闹闹的晚饭,普通的饭菜却有着不一样的炙热温情。
苏家不知道的是,就是这天早上,天刚近黎明,月牙还晕着苍白的黄,整个南屏村还在沉睡中。
踏过挂满露珠的杂草丛和低矮的灌木,有一个人背着个大背篓正在凤凰山上步履蹒跚的前进着。脚下的泥土有些湿润松软,一个酿跄,差一点就要摔倒在地。他强撑着有些吃力的腰背,正了正背篓,又目光坚定的向前走去。
树木渐渐地密集了起来,他又开始左顾右盼的寻找着什么。突然,眼睛一亮,就是它了,没想到这里还有剩下这么多枇杷树,结的果子还不少!
原地站着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他无意识地搓了搓干燥的双手,就开始摘树上的枇杷果。
一个接着一个的,从最下面能够得到的,和爬上树才能摘得下来的。沉甸甸的,直到背篓再也没有一点空隙,临走前还往自己的兜兜里塞了几个。
这个人是刘伯。
昨天,他在村北的晾晒场扎稻子的时候,听到了几个妇女叽叽喳喳的闲谈。
“诶,前两天你们瞧见没,经常来运苏家西红柿的货车又过来了。”
“可我瞧着没往他家的菜地开呀。”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家男人那天闲着没事儿,就一路跟着那车去了后山。”
“后山,那么远?诶,不对,他们老苏家承包下来的荒地不就在后山嘛!”
“我也瞧见那车来的时候可是空的,走的时候盖着油布,藏得严严实实的,也不知道装着啥走了,还拉了好几趟……他家那果树不都刚种下吗?”
“可不嘛!”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家男人回到家跟我说,他们拉走了好多箱得枇杷果。”
“枇杷?”其他的几个女人震惊着放大了声音。
“拉那野果子干啥?还有人喜欢吃那果子呢?又不是没有人到县里去卖过,人家城里人看都不看一眼。他们能卖的出去?”穿着素色上衣的女人自以为是的说道。
其他人听她这么一说,也点头附和。
“可不是嘛,咱凤凰山上多得是那酸野果……”
话就听到了这里,刘伯手上的活已经干完了,就收收拾收拾回家了。
人老了,觉本就少,当晚他更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脑子里想着在晾晒场听到的那些话。
要不明早去一趟山上吧,苏家当时在山上找枇杷树的时候,自己也跟着一起去帮忙了。他们种了那么多,就说明是能卖出去的,肯定不是为了自己吃。
如果苏茵茵知道刘伯最后的想法的话,一定回来一句:刘伯你真相了,我就是为了自己吃才种的。
刘伯从山上下来后,回家拿了称,就又背着箩筐向县城的方向走去。
走路去县城啊,几十公里的路,还有那么重的枇杷果。一路走一路擦汗,脚下却并没有停歇,偶尔路过他的开往县城的客车会在他旁边停下来问一问要不要坐车。
我哪里有钱坐车啊?钱还要留着给老婆子买药呢。他在心里回答着车上售票员的话,面上却只是沉默着那张带着岁月痕迹的脸,摇摇头,表示拒绝。
终于在下午三多才走到了县城。
找了个人多热闹的地方,把背篓往地上一放,蹲下来望着人群,渴望着有人来买他的枇杷。他老实木衲,不善言辞,哪里懂得什么叫卖啊。
终于等来了一个牵着大约三四岁模样小女孩儿的年轻女人,穿着干净,精神奕奕的神情跟正蹲在地上看向她的刘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愚公门前的山,划开了两个世界,中间还有一道跨越不了的命运鸿沟。
“老伯,请问这是什么呀?怎么卖?”礼貌又尊敬。
“妈妈,我想要我想要。”小女儿只识得枇杷那圆圆可爱的外表。
刘伯干涩裂了口子的嘴唇张了张,不知道先回答她哪个问题。更何况他根本就忘记了想枇杷到底要卖几钱一斤。
“这是枇杷,在山上采的野果子。”
“枇杷?我好像有听人说过。老伯我能尝尝吗?”
“你尝你尝。”说着从里面挑出个模样最好的,往自己破旧的军绿外套上把表皮的泥土擦了干净后递给了年轻女人。
“这怎么吃,是剥皮吗?”
“对,把外面的皮剥下来就行。”
年轻女人听了,按照他的方法播下了外层的皮,咬了一口之后,“好甜,真好吃,感觉跟软桃挺像的。”
“妈妈,妈妈,我也要吃。”小女孩儿在一旁着了急。她又小小咬了一口后,放到了女儿的手上。
“老伯,多少钱一斤啊?”味道特别好,年轻女人决定要买了。
刘伯刚才听她说觉得味道跟软桃很像,既然这样,就卖跟桃子差不多的价吧。
“一……一毛四一斤。”刘伯说出这个略高于桃子的价格的时候,紧张的差点儿咬到自己的舌头。
“一毛四啊?还行,那你给我称……称个十斤吧。”年轻女人决定回家给婆婆还有自己娘家分一些。
“十斤?好,好的,稍等一下。”刘伯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卖出去了十斤,称斤数的时候手都有些颤抖。
“给这是一块五毛钱,不用找了。天这么热,老伯你买汽水儿喝。”她怎么看不出刘伯那疲倦的身体状态。
“谢……谢谢。”刘伯为了一毛钱心动了。
年轻女人牵着孩子走了之后,一直到天黑,都没有再卖出去一斤。倒是有人上前来问了问,却都很快被身边的人拉走了。“哎呀,见都没过,一看都不好吃。”
夜幕下垂,星星点点铺满了天空。刘伯摸着黑,踏上原路往南坪村的家走去。
半路上实在是又渴又饿,几乎快撑不住了,纠结了一会儿给自己剥了两个枇杷补充了一下体力。拍了拍被小心翼翼的装在上衣口袋中的一块五毛钱,又继续赶路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八零:我竟成了种植大户,重生八零:我竟成了种植大户最新章节,重生八零:我竟成了种植大户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八零:我竟成了种植大户,重生八零:我竟成了种植大户最新章节,重生八零:我竟成了种植大户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