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耕耘上楼的时候,看见了周奕。

  笑呵呵地主动迎上来和周奕握手:“周奕同志,辛苦你们了啊。”

  梁卫和倪建荣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梁卫的眼神恢复了往日的淡泊,全然没有刚才打电话时的冷峻。

  周奕这才意识到,这位省厅总队专门负责重案大案的专家,平时和善的模样都是伪装。

  藏锋于鞘。

  “陈院长,辛苦辛苦,还麻烦你亲自跑一趟。”梁卫上前热情地和对方握手。

  “应该的应该的,配合你们的工作在所不辞嘛。”陈耕耘看看四周问道,“刘副校长呢?结束了?”

  “结束了,刚走。”梁卫笑呵呵地说,“咱们相谈甚欢。”

  “刘副校长这是在给全校师生做表率呢,那我也不能落后啊,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看着陈耕耘笑面虎的样子,周奕突然意识到了,这不单单只是他的伪装而已。

  专案组扩大调查范围这件事,等于是让陈耕耘确认了,樊天佑已经成功躲过了专案组的调查。

  否则也没有扩大范围的必要。

  所以他才会这么一副通情达理的样子。

  樊天佑确实是成功过了专案组的关,但可没有过他周奕这关。

  老家伙,你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而且陈耕耘的反应,对周奕来说是非常利好的。

  因为他不久前刚刺激过樊天佑,如果樊天佑马上就找陈耕耘说这件事,并商量对策的话,那现在陈耕耘就不是这副礼贤下士的样子了。

  樊天佑还没说,那吴队就可能会有发现。

  “辛苦陈院长了,来,请进。”梁卫做了个请的动作。

  倪建荣领着陈耕耘进了办公室。

  梁卫突然塞给周奕一张纸,然后也进了屋,关上了门。

  周奕低头,打开手里的纸条一看,是写有梁卫签名的批条,允许他查阅校领导档案资料的。

  周奕心头一喜,梁支队这是把刘保国和陈耕耘的线索交给自己查的意思啊。

  他赶紧招呼陈严去内勤组,找到王主任,把梁卫给的条交给他。

  见了批条,王主任才掏出钥匙打开了一个保险柜,里面都是昨晚从学校那边搬来的资料。

  “要找谁的?”

  周奕回答:“刘保国,陈耕耘。”

  王主任低头在保险柜里开始翻找,一边找一边说:“这些位可都是领导啊,最低都是副处级的,只能在这儿看啊,不能拿走,不能复印。”

  王主任找出两份档案袋递给周奕说:“可不是我不让,是人学校的要求,说校领导的资料都是机密,如果外泄要追究我们的责任。”

  陈严不解地问:“我们公安机关依法办案,还得受他们制约啊?”

  王主任拍拍陈严的肩膀,笑着说:“小陈,没听说过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谢谢王主任。”周奕立刻打开两份档案袋。

  这时兜里的电话响了,周奕拿起来一看,是安远打来的。

  他把资料递给陈严,让他先看,因为王主任说了资料不能出这间办公室。

  所以他跑到了外面去接电话。

  “周警官,我是夏宇。”电话那头夏宇说道。

  “夏警官,有消息了?”

  “嗯,我们联系了冯强,他亲口承认了自己是徐柳的表哥,他说徐柳考上大学的时候,他还托他妈给了徐柳三百块钱。他们兄妹之间关系还挺好的,但他说自从自己出去打工后,就只有逢年过节能见面了。”

  果然没错!

  “那冯强最后一次联系徐柳是什么时候?”周奕忙问。

  “具体时间冯强记不清了,他只记得是三月底的时候,当时他还在安远给郑光明开车,电话是打到公司给他配的手机上的。”

  “徐柳在电话里说了什么?”

  “好像说她下半年就要出国留学了,还说是学校安排的。”

  下半年要出国留学?还是学校安排?

  夏宇问道:“不知道这个信息对你们有用吗?”

  “当然,至关重要,辛苦夏警官了。”

  一听自己能帮到周奕,夏宇由衷地感到高兴,“要是还有什么要我们帮忙的,你随时找我。”

  挂上电话,周奕脑子里飞速思考着这条信息的因果。

  首先信息应该不可能是假的,因为按照冯强的意思,他应该是亲戚里唯一一个徐柳愿意说说话,聊聊心事的人。

  徐柳特意打电话给他说这件事,就说明,她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地方。

  也就是说,她应该刚得到确认不久。

  她还说是学校安排的,那就是公费留学了。

  下半年,指的应该是大二吧。

  大二就能被安排公费留学?这得是非常出色的同学了吧。

  可徐柳的各科成绩都很一般啊。

  而且,经过了这么多的调查,如果徐柳真的被学校选中安排明年出国留学,专案组早就应该知道了。

  可是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说明出国留学这件事不是公开的。

  既然不公开,可徐柳又急于和表哥分享,那就说明,有人向她做出了送她出国留学的承诺,而且这个承诺的人手里有权力,说出这话可以让徐柳完全相信。

  学校的清洁工大爷说可以送她公费留学,换了谁都不可能相信。

  周奕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刚才大发雷霆的那位刘保国。

  他是副校长,如果他的分管范围里刚好覆盖这块业务的话,那他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

  再加上那通电话,难道徐柳的金主真的是他?

  可他刚才大发雷霆的样子属实和他这个段位的人不符啊。

  他想糊弄过去,应该说自己拨错了,呼叫之后才反应过来。

  而且周奕还想起了一个人,樊天佑。

  樊天佑一个大山里出来的孩子,自费留学是肯定不可能的。

  九十年代自费留学就是天价,普通人砸锅卖铁都供不起,得是钱红星这样的家庭才有这个实力。

  所以摆在他面前的应该只有公费出国这一条路可走。

  难道也是刘保国安排的?

  可樊天佑跟刘保国没发现有什么关系啊。

  周奕回到办公室,对陈严说了这条线索,顺便请教下大学里如果出国的话,会是个怎样的流程。

  毕竟他就读的省警高可没有这样的安排。

  “公派留学啊,公安类院校,这种情况很少的,不光是你们学校没有,就算公安大学也不多,因为专业特殊性嘛。”陈严说。

  周奕点点头,确实,毕竟公安类院校毕业以后都是要进入公安系统工作的,出国也没这必要,何况搞不好还会被境外势力策反成间谍。

  周奕记得上一世后来就看过一个新闻,就是讲一个学者出国求学,后来被外部势力策反成了间谍,回国后为敌对势力提供情报,最后导致我国不少机密研究资料外泄。

  “一般大学,应该是国际交流更多。”陈严说。

  “国际交流?”

  “对,也叫交换生。就是跟国外的大学定向换人,这种是最常见的,一般就是半年到一年,最长也不会超过两年。而且交换生虽然可以免学费,但签证护照、往返机票、住宿和生活费还是要自理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去得了的。”

  陈严继续补充道:“如果是经国家审核通过的公派留学项目,则是会有定期补助的,差不多能覆盖基本的住宿交通和生活成本。不过外国物价太高,还是会有不小的负担。”

  这种问题还得是陈严这样的高材生才清楚。

  周奕问:“那公派留学一般是谁来管理?”

  “最终审核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到学校层面的话,一般归口会在负责学生管理的部门,然后各个学院的院长有权力申报自己学院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名额。”

  “院长?”周奕立刻想到了陈耕耘,“院长有权力跨学院申报吗?”

  “应该不能吧。”

  “严哥,把刘保国的资料给我。”

  陈严闻言,把已经从档案袋里拿出来的资料递了过去。

  目前只有户籍资料和履历资料,还没有调查记录,因为梁卫那边才刚刚开始。

  户籍资料很简单,履历资料就很复杂了,厚厚一摞,周奕翻了翻,基本上都是学术方面的成果、主持或参与了什么什么项目,在某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什么主题的论文之类的。

  感觉意义不大,或许这些在学校眼里是机密,但在专案组这里可能并不重要。

  周奕想看的,主要这两人的职业履历,想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果然,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都是刘保国的分管范围,怪不得学校会让他来对接专案组。

  很快,周奕在资料里发现了一个东西,有一个叫做“宏大国际学术交流研究会”的东西,刘保国是会长。

  听起来,是个很虚的东西。

  周奕往后翻学术方面的成果,果然找到了这个什么研究会的资料。

  这是一个由刘保国牵头组织的项目,九四年开始搞的,反正主题和目的写了一大堆,但周奕就抓住了几个关键词:提高国际学术发展水平,大力培养多元化国际性复合型人才。

  他让陈严看下,看这个研究会是不是有可能搞公派留学。

  陈严仔仔细细看完后点点头说:“这个研究会虽然叫研究会,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长期的学术研究项目,你看这上面写了,第一期研究是五年。学术研究项目都会有专项资金的,确实有权力基于项目研究纲领搞留学。”

  “等等,我刚才好像看到过这个项目。”陈严说着,翻自己手里陈耕耘的资料,然后指着其中一页说,“你看,陈耕耘的资料上也有这个项目。”

  周奕凑过去一看,果然!

  陈耕耘的学术履历上,也有这么一条,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是,刘保国这边写的职务是会长,而陈耕耘这里是副会长。

  看来就是这个了!

  完全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把徐柳送出去。

  而且有这个能力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刘保国和陈耕耘,其中之一。

  表面上来看,肯定是刘保国更可疑,但周奕却更怀疑陈耕耘。

  因为他包庇了樊天佑,甚至可能就是凶手。

  樊天佑和陆小霜之间的关联,虽然比较隐蔽,但现在反向推导还是有迹可循的。

  陆小霜能在课后找他请教,说明在潜意识里她对樊天佑不设防,对他是有一定信任的。

  郑建新借的那本书,说是樊天佑奖励第一名的,但理论上他作为老师应该是知道谁能考第一名的,这或许本来就是他想拉近和陆小霜之间关系的手段。

  郑建新跟踪陆小霜被识破,可能是因为樊天佑是那只黄雀,只有跟踪的人才能一眼识破谁在跟踪。

  但樊天佑和徐柳之间,找不到任何关联,连反向推导都推导不出来。

  如果包养徐柳的人是樊天佑,那就不会有陆小霜什么事了。

  因为陆小霜根本没有和这两人产生过情感纠葛。

  但陈耕耘就不同了,徐柳最大的执念就是出国,而陈耕耘完全有这个能力把她送出去。

  徐柳在张文华的事情上吃了亏,在选择下一个金主时肯定会变得更加谨慎。

  樊天佑当然不差,三十出头的副教授已经是人中龙凤了,但终归没法和陈耕耘比。

  对徐柳而言,她可能等不了,也不愿意等。

  就算樊天佑出得起钱送她出国,她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男人的持续供养会让她永远陷入被动。何况一旦出国,没了肉体上的吸引力,金主可以随时断供,那她就麻烦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花公家的钱,只有那一纸批文,才是她的护身符。

  而且她能出国,中间金主肯定是有违规行为在里面的,这样两人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她不怕遭到抛弃或背刺。

  徐柳果然是曾经的学霸,这如意算盘打得太好了。

  从她去年八月第一次被张文华算计,坠入深渊,到她被害,也就仅仅八个多月。

  她以惊人的速度在成长,她在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后,不断洞悉社会上那些黑暗的游戏规则,利用自己的身体把利益最大化。

  所以只有刘保国、陈耕耘这样,手里掌握着资源、权限,同时又珍惜自己名誉的人,才能符合她的要求。

  那大概率,她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自己的聪明给害死了。

  因为周奕想到了那个传单,四月十二号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导致陈耕耘对徐柳产生了杀意。

  这件事会和陆小霜有关吗?或者说……和自己有关。

  因为四月十三号这天,自己来宏大找了陆小霜,去了福利院。

  也正是这天,徐柳突然就对陆小霜表现出了敌意,甚至剪坏了毛衣,导致矛盾爆发。

  这个变化的背后,会不会就是两世案情不一样的原因呢?

  回头还得找梁卫,问问刘保国和陈耕耘的不在场证明情况问的怎么样。

  “王主任,这两人的照片我们能复印吗?”周奕问道。

  正在埋头伏案的王主任抬头说:“有,已经冲洗了照片,你们自己拿。”

  除了蒋彪那里,他还需要让陆小霜和莫优优也辨认一下,看陈耕耘或者刘保国平时有没有在她们的视野里出现过。

  周奕看资料的速度非常快,明明刚刚还接了个电话,可陈严还没看完,周奕就全都看完了。

  陈严惊讶地看着他问:“这么快?”

  周奕笑笑,自己看了整整八年案卷了,能不快么。

  刘保国的资料里,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可能印证了之前周奕的推测。

  刘保国八一年调任到宏大的时候,职务是教务处副处长,八三年就升任了处长。

  八八年的时候,他被安排临时兼任研究生院的工作。

  也就是说,董露出事的时候,和陈耕耘刘保国两个人都有关系,专业教学上归社会学院管,行政上归研究生院管。

  然后,九零年的时候,刘保国就升任了副校长。

  周奕让陈严仔细看了,陈严从里面分析了几个信息。

  第一,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院,其实不是实体化的,而是在行政和学籍上负责管理全校研究生的部门。但社会学院这种教研部门是实打实的。

  第二,临时兼任,一般是原本的负责人退休了、病退了,或者进去了,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先找个合适的人兼任。

  第三,八八年兼任,九零年就升了副校长,那就说明是组织有意提拔的,之前的兼任工作就是为了给他刷履历和资历,过渡一下。

  所以,董露当年被烧伤的事,如果闹起来,其实对刘保国的影响会更大。

  因为刚好卡在了要提拔他的这个考察期内。

  于他而言自然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周奕记得很清楚,自己和梁卫去刘保国办公室的时候,刘保国起身时拍了拍陈耕耘的肩膀,然后陈耕耘就从兜里摸出了董露签字的责任确认书和退学申请。

  这个行为语言的意思,明摆着就是让陈耕耘自己处理。

  不知道为什么,周奕一下子就想起了樊天佑。

  董露被人纵火烧伤,属于谋杀。

  纵火犯和杀人碎尸犯都属于是有极端暴力倾向的人,心理上有严重的病态倾向。

  所以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干的。

  只不过樊天佑的资料上写的是他八九年八月就出国留学了,而董露的事发生在八九年的十一月,中间差了好几个月,理论上不可能。

  但宏大案发展至今,周奕已经不相信这些表象的东西了。

  在没有全国联网之前,只要有权限,资料是很容易被篡改的。

  他要给肖冰讨个公道,也要还董露一个真相!

  陈耕耘的资料上,整体似乎没什么问题。

  他比刘保国还大一岁,陈严说按照他的履历,明年就应该卸任院长了,因为明年他离退休就两年了,高校一般一届任期是四到五年,临近退休的除非特批,不然不会做实职。

  陈耕耘是宏城本地人,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和爱人育有一女,就是陈霖,就读的学校就是宏大,专业是社会心理学,也就是在她父亲陈耕耘自己的学院里。

  这点不足为奇,让周奕好奇的是,一个会计学院的樊天佑,是怎么和社会学院的陈霖搞上对象的?

  而且一个院长千金,是怎么看上一个大山里来的穷小子的?

  论学识?有个院长父亲陈霖还会被别人的学识惊讶?

  论长相?樊天佑长相并不出众,只是很有知识分子的气质而已。

  这点可能得查一下,而且陈霖的死因还不清楚。

  另外周奕在陈耕耘的履历里发现了一个信息模糊的地方,就是一九六三和六四这两年,陈耕耘的履历记录是空缺的。

  虽说鉴于年代久远,有一定缺失也很正常,但资料上的很多信息是手写的,就算不是陈耕耘自己写的,也是别人照本人说的抄的,陈耕耘自己不说么?

  而且樊天佑和陈霖,都是六四年出生的。

  周奕找王主任帮忙,请他调取一下樊天佑和陈霖读本科时的学籍档案。

  这个不属于校领导范畴,王主任立刻安排人去找。

  他把刘陈二人的资料还给王主任后,和陈严拿着复制的照片走出了内勤组的办公室,楼上的办公室门还关着,说明梁卫还没有问完。

  “那我先把照片交给彪哥?”陈严问。

  周奕点点头:“还有两件事,严哥得辛苦你去办一下。”

  “你说。”

  “去交警大队查一下,陈耕耘或者樊天佑有没有交过罚单的记录。如果查到有车,立刻找邱科长去核对石队在新北镇发现的车轮印。”名下没有车,并不代表平时没有用车,找朋友借的,或者是单位的公车,都有可能,如果被拦截吃了罚单,一般都会登记驾驶员的信息。

  “好。”

  “然后再去房管局,查一查陈耕耘和樊天佑名下,有没有其他房产。”两人虽然都住学校提供的宿舍,但不代表就没有房子。

  宿舍是不可能具备碎尸和烹尸条件的,根本不用搜。

  但两人名下如果有其他房产,那就很有可能是杀人碎尸的第一案发现场!

  “我这就去。”

  陈严对周奕的话毫不迟疑,他不傻,知道周奕在怀疑樊天佑和陈耕耘是凶手,虽然这次周奕并没有把自己的怀疑和分析侃侃而谈说出来。

  但是他去找了师父,而且师父显然也认同周奕的判断。

  这就足够了,尤其师父都相信了,他就更不需要了解细节的理由了,照办就行。

  他唯一疑惑的就是,周奕为什么没和专案组汇报。

  陈严前脚离开,周奕也没闲着。

  立刻去找了邱志勇,先把自己兜里后来一直没再碰过的警官证夹出来,让他提取上面的指纹。

  邱志勇问这是要确认谁的指纹?

  周奕回答,凶手的。

  邱志勇愣了下,二话没说开始提取。

  很快就提取到了两组指纹,周奕当场核验,把自己的指纹排除掉了,剩下的就是樊天佑的。

  周奕让邱志勇把这组指纹留好,搞不好后面有用。

  然后他又请教了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那个四分之一个脚印的,如果凶手把当时穿的那双鞋丢了,或者销毁了,利用凶手其他鞋的脚印,能不能匹配上。

  邱志勇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不行,最多只能确认脚印尺码是匹配的,鞋底花纹对不上,精确度就不够,而且脚印的确认还有一些别的关键技术证据,比如血迹残留和土壤分析,不是单单比对一个大小就行的。”

  周奕听完,知道脚印这条线索等于是废了,这么久了,樊天佑当天穿的那双鞋肯定早就被他处理掉了。

  甚至他足够谨慎的话,连那天的衣服和裤子应该都已经扔了或者烧了。

  然后周奕又问了烟头的情况,邱志勇说开完会马上就把烟头送回局里做技术处理了,因为专案组这边没有这么多设备,今天会派专人送去省厅做DNA检测。

  邱志勇又感慨又羡慕地说:“要是咱们宏城自己有DNA实验室就好了。”

  “放心,邱科长,会有的。”

  “希望吧。”

  “哦,对了,烟头的牌子查出来了。”

  周奕忙问:“是什么牌子?”

  “熊猫。”

  周奕一惊:“特供烟?”

  邱志勇点了点头。

  九七年港岛回归之前,熊猫香烟一直都是特供卷烟,九七之后市场上才买得到特别纪念版,后来特供烟制度取消,一些特供烟品牌才开始走市场化销售。

  这个物证还真是把普通人给排除在外了啊,指向性未免有些太明显了。

  樊天佑和陈耕耘怎么会露出这么大的破绽来?

  谢过邱志勇后,周奕再次去找了莫优优。

  拿出两张照片让莫优优辨认,今年二月十四号之后到案发之前,有没有在附近见过这两个人。

  莫优优看了又看,还是摇了摇头,说没见过。

  大一的女生校长可能认得出来,但一个副校长,还有一个另一个学院的院长,大概率是不认识的。

  “等一下。”莫优优突然指着陈耕耘的照片说,“这个人我好像看见过。”

  “在哪儿?”周奕忙问,“是在徐柳附近吗?”

  莫优优摇了摇头,“不是……那时候徐柳已经请假了。”

  “请假了?所以是二十八号之后的事?”

  “嗯,就是徐柳请假的第二天,二十九号的晚上,应该是八点出头吧。我当时嘴馋,好想吃烤猪蹄,所以就一个人从学校后门溜了出去。买完往回走的时候,我看见马路对方有辆车停了下来,路边还站着个戴帽子的老头。”

  “戴帽子?什么样的帽子?”

  “不……不知道,后门那条路上的路灯是最暗的,我看不清,反正就是个很常见的鸭舌帽。”

  周奕问:“那你怎么知道是老头?”

  戴着帽子,光线不佳,而且还隔着马路,理论上很难分清是不是老头。

  “他后面把帽子摘下来了啊。我以为他是等车,结果车来了,开车的司机下来了,路边那人就把帽子给了那个司机,然后自己上车了。我当时多看了两眼,因为他们换帽子这举动感觉好奇怪。”

  “然后呢?”

  “然后那老头就开车走了啊。”

  “车上下来戴帽子的那个人呢?”

  “他一路小跑就进校门了啊。”

  “你确定是这个人吗?”周奕指着照片上的陈耕耘问。

  莫优优双眉紧蹙地想了又想,摇摇头说:“本来看着有点像,现在我也不能确定了。”

  当时的情况,看清确实有难度,但没关系,如果事后调查下来发现这两个人确实就是陈耕耘和樊天佑的话,莫优优照样能作为证人。

  “莫优优,那个下车的人,进校门的时候,没有看见你吧?”周奕问,他要为对方的安全着想。

  “应该没有吧,我这边路灯是坏的,黑咕隆咚的,我就是因为怕黑才纠结了好久要不要出来买。”

  “你当时没喊小霜陪你?”

  莫优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之前让她监督我减肥呢,所以……没敢让她知道,嘿嘿。而且我跟她说我是出去跑步了,所以买完回了学校后是找了个凉亭吃完了才回去的。”

  周奕哭笑不得,没想到因为她的嘴馋,居然无意间看到了关键性的一幕。

  这件事对莫优优来说很小,从出去买猪蹄到吃完回寝室,大概也就半个小时不到,而且她跟室友说的还是去跑步。

  没交代很正常,而且就算交代了,也就是去买个吃的,专案组也不会留意。

  何况他并没有在车上看到徐柳或其他熟人,自然不会特意去提起这件事。

  如果不是周奕拿着陈耕耘的照片来问她,她大概率自己都忘了这件事。

  而且她没认出下车的司机,说明对方刻意藏匿了容貌,否则从没见过的陈耕耘的脸她都有印象,教了自己大半年的樊天佑怎么可能认不出来。

  那个帽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可能和蒋彪之前查到的买油老头的帽子是同一顶。

  周奕让她仔细回忆了下当时的细节,发现确实如自己所料。

  司机下车的时候,是面朝老头的,老头朝她这边,所以司机是背对她,她只看见两人身高差不了太多。然后老头就把帽子摘下来递给了司机,司机戴上帽子后就低头穿过马路,一路小跑进了校门。

  她还确认了,车是黑色的,但她没有看到车标。

  但起码车身颜色和新北镇两个老太太看到的是一样的。

  希望陈严在交警大队那边能查出点眉目来。

  莫优优的目击,属于是印证了周奕之前对于樊天佑和陈耕耘倒班轮流碎尸烹尸的猜测。

  樊天佑的不在场证明里说,自己二十九号晚上因为忙着做学术研究错过了饭点,八点多去食堂吃了东西,有刷卡记录。

  这距离他上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大概有两个小时的空档。

  莫优优的目击线索,充分说明了,这两个小时里,“所谓独处”的樊天佑,其实正在第一案发现场里处理尸体。

  等时间差不多了,他开车赶回来,再出现在公众场合,留下证据和目击者。

  至于驾照的问题,周奕后面想过,他出国留学多年,如果是在国外考的驾照,那国内系统里自然就不会有记录。

  没有驾照不等于不会开车。

  接下来只要看陈耕耘二十九号这天的不在场证明就行了。

  如果他和樊天佑的不在场证明的空白时间刚好契合,那持续性处理尸体的时间就对得上了。

  当然只有人证还不够,需要和物证结合才行。

  以防万一,周奕离开时告诫莫优优,让她注意安全,最近就不要再干这种大晚上偷偷跑出去买东西吃的事情了,如果发现不对劲,立刻去专案组找自己。

  虽然她说没被对方注意到,可是万一呢,万一樊天佑想起了她这个目击者,狗急跳墙呢。

  莫优优见他说得很认真,又想想徐柳的死,还有陆小霜,她顿时觉得脊背发凉,连连点头。

  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戒了这嘴馋的毛病。

  从教学楼出来,周奕站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居然感觉到了一丝茫然。

  现在他已经确定了,宏大案的凶手有两个,樊天佑和陈耕耘。

  樊天佑是主犯,陈耕耘是从犯。

  现在线索很多,但是很散,也很碎。

  而且不少线索还无法成为关键性线索,就比如轮胎印,就算找到了那辆黑色的小汽车,可如果他们换过胎呢。

  哪怕找到旧轮胎,怎么证明这就是从那辆车上换下来的?

  必须得有决定性的证据才行,起码能把这两人给扣下来一个,得让专案组意识到,他们是嫌疑人!

  得发动组织的力量,往死里查他们,那就一定有突破的办法。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人。

  肖冰。

  肖冰的尸检结果是不是应该出来了。

  他决定直接回局里找宋义明和许念。

  因为尸检工作只能在局里展开,专案组这边的条件只允许办文职工作。

  由于从莫优优这边得到了一些线索,所以他决定,暂时不去找陆小霜辨认刘保国和陈耕耘的照片了。

  凶手已经浮出水面了,得赶紧收网才行。

  回到市局,来到法医室找人,结果发现三位法医都在,似乎是刚从解剖室出来,还来不及换衣服。

  打了个招呼后,周奕迫不及待地询问尸检结果。

  宋义明说我们这连报告都来不及写,细节的就不跟你说了。就说几个你关心的结论。

  周奕点头说好,细节不重要,报告也不重要,他只想知道,肖冰有没有留下什么信息,传递给他。

  他只希望,守护了董露这么多年的肖冰不要白死了!

  宋义明说:“经过解剖确认了,肖冰的确是溺亡的,而非死后抛尸。”

  这个结果周奕已经料到了,但溺亡并不代表不是他杀。

  “然后,我们提取了肖冰身上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化验。这个要不是王老师,我们还真没法确认里面的药物成份。”

  周奕一听,立刻直起了腰,果然查到药物成份了!

  “王老师,要不这个您说?”

  王尧点点头说:“从肖冰的血液里检测出的药物成份,叫做非苯二氮卓类。”

  “非……”周奕摇摇头说,“没听过,是安眠药的一种吗?”

  “没错,是一种催眠类的精神药品,但是和我们平时常见的安眠药有所不同,我们平时常见的安眠药一般是地西泮,也叫安定,成份是有苯二氮类。而这个非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名叫唑吡坦,是一种进口药物,目前国内还没有此类药物的生产。”

  “进口药?”这就意味着普通人根本搞不到这种药。

  “秦老师之前去海外考察学习的时候,买了很多海外的药物回来,交给我们做成份研究,其中就有这个唑吡坦。”

  “这种药物和我们常见的安眠药最大的区别就是,代谢快,半衰期短,通常两到三个小时就会被人体正常代谢掉,超过三个小时血药浓度就会大幅度降低,以国内常规的检测方法很难发现药物残留成份。”

  “当然,代谢快的代价就是药效短,所以国外一般都是搭配其他镇静类药物一起服用的。”

  周奕脱口而出:“就是他了!凶手给陆小霜喂的肯定就是这个进口药,怪不得陆小霜的血液里查不到安眠药成份。”

  宋义明点点头:“嗯,你最开始问我的那个问题思路是对的。肖冰死亡后,身体的代谢机能就停止了,所以药物才残留在了他的血液里,没有完全分解。”

  也就是说,肖冰喝了凶手递给他的水,是樊天佑还是陈耕耘?

  不过不管是谁,就冲肖冰的死亡时间和安眠药的发现,已经可以让梁卫再开启十号晚上不在场证明的调查了,因为体内有安眠药,就说明肖冰不是自杀不是意外,而是他杀!

  是命案!

  得并案调查!

  谁没有不在场证明,谁就会被重点调查。

  如果樊天佑和陈耕耘故技重施,找理由相互证明,那自己就对两人的关系提出质疑,毕竟反复在关键案发时间出现互相证明的行为,不查你都不行了。

  “还有吗?”周奕问。

  宋义明表情严肃地说:“有!我们在肖冰的胃里,发现了一点东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97,我在市局破悬案,重生97,我在市局破悬案最新章节,重生97,我在市局破悬案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