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智云集团先是发布了超大型生成式AI模型Yun AI,后续又发布了几个开源AI模型,包括生成式AI模型GTAI后。

  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生成式AI的超大浪潮!

  各大科技公司先后宣布了自家的生成式AI计划,这让诸多普通人看了都得感叹,是不是真的人工智能时代要大规模普及了。

  不过智云集团内部,对此这一次的生成式AI浪潮本身并没有太重视。

  虽然智云集团发布了Yun AI模型,并进行了商业化,但是因为高昂的算力成本,所以整个Yun AI项目其实是不赚钱,反而在持续亏损当中。

  相反,智云集团更加重视的是这一次生成式AI浪潮里所引起了的APO算力芯片订单量大涨!

  甚至,卖APO显卡,才是智云集团推动生成式AI浪潮的主要原因。

  毕竟一直以来,其实智云集团都是搞硬件的,它和益海科技,和谷狗,和微软等企业不一样……益海科技的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哪怕营收逐年增加,但是从来都不是智云集团里的核心业务。

  它的核心业务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各类智能硬件产品,如手机,笔记本,平板,VR眼镜,现在还得加上一个机器人。

  再就是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业务。

  智云集团里的诸多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其实都是为了给自家的各类硬件产品提供配套的,然后顺带赚点钱,不赚钱其实也无所谓。

  比如云计算业务,纯粹就是为了消化、支持自家的服务器芯片,甚至还专门开发了云电脑,表面卖电脑,实际卖算力,而更核心的则是卖芯片……可惜云电脑项目,没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各类设计软件,比如芯片用的EDA软件,这纯粹是为了支持自家的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业务,顺带也向其他半导体厂商供应。

  APP商城业务,是为了支持旗下各类智能终端的生态……内容生态才是最重要的,赚钱反倒是其次。

  哪怕是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为了给自家的硬件产品增加更多的竞争优势……顺带刺激人工智能市场然后卖算力芯片。

  所以哪怕智云集团里的软件以及服务类服务的营收不低,都已经达到了好几百亿美元的级别,但是这依旧不是智云集团的核心业务。

  真说起来,其实智云集团才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软件以及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乃至利润,都比国内第一大互联网企业益海科技的营收以及利润高……但依旧没人把智云集团当成互联网企业。

  这一次的Yun AI同样如此……智云集团从来没有指望过依靠它赚多少钱,实际上目前也赚不了什么钱,能够维持算力成本平衡就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

  智云集团之所以推动这一波的生成式AI浪潮,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卖APO显卡,顺带卖一卖机载或车载使用的PX算力平台。

  为什么非如此大的资源和精力进行推广AI,刺激算力芯片市场?

  因为这东西的毛利润超级高。

  智云集团旗下的GPU事业部门里用于服务器领域的APO显卡,以及用于终端领域的PX算力平台,EYQ算力平台,EYEQ算力平台,ZY算力平台,这些主打机器学习领域,也就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算力产品,总营收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一十六亿美元,但是其毛利润达到百分之八十,达到了九十二亿美元。

  算力芯片业务的增速以及高利润,是推动去年智云集团净利润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算力芯片的利润,可比民用常规显卡的利润高得多,同样属于GPU事业部旗下的民用显卡,也就是英伟达品牌的各类游戏显卡,毛利润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

  更关键的是游戏显卡业务的市场接近饱和,难有大规模的增长空间了:这年头电脑都卖不出去多少了,显卡自然也卖不出多少。

  ——————

  当下智云集团里的各业务经营情况是:智能终端业务的营收以及利润逐渐稳定,没有大幅度增长空间。

  机器人业务刚崛起,虽然前景非常好,但是短期内为了扩充市场,非但不赚钱反而还要持续亏损。

  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盘子有限,难以挑起大梁,很多东西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赚不了几个钱。

  哪怕是Yun AI也是如此……不前面几年里能亏损就不错了,要是这玩意能大把捞钱,智云集团早就发布Yun AI,更不会搞什么开源了……算力成本太高了。

  常规半导体产品的市场也比较固定,不管是CPU还是手机SOC,又或者是游戏显卡,各类辅助芯片,半导体传感器的营收以及利润都难以出现大规模的增长……这一领域竞争对手太多,英特尔以及AMD,高通等美国的半导体公司都是竞争对手,使得这些产品的市场扩充困难,更难以维持高毛利润。

  在上述各业务要么遇到了天花板,要么还没有到兑换潜力的时候。

  智云集团该如何破局,进一步提升营收,增加利润,以维持整个庞大的企业良性运转,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各研发领域里,这就成为了徐申学为首的智云管理层的考虑问题。

  智云集团的高层经过讨论后,决定了把重心放在了算力芯片上!

  因为在算力芯片领域里,智云集团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而且还是垄断式的优势。

  服务器GPU领域,智云旗下的APO显卡依靠强悍的性能以及生态支持,几乎垄断全球市场……没有竞争对手的。

  终端算力平台领域里,EYQ平台这种自用的东西就不纳入讨论了。

  市面上可以买到的终端算力平台,主要是智云半导体旗下的PX算力平台,此外还有同样属于智云半导体旗下的EYEQ算力平台。

  这两个算力平台垄断了全球几乎所有的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市场以及部分机器人市场。

  智云的这两个终端算力平台如果断货了,全球车企的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线都得停产。

  而智云集团之所以能够在这两个领域里都做到垄断,一方面依靠硬件优势,另外一方面则是依靠生态优势。

  智云集团在算力芯片领域里建立的技术以及生态壁垒,是非常高的。

  AMD玩了训练卡好几年,但是受限于生态问题,依旧没弄出什么浪花来,搞的现在AMD都躺平了。

  终端算力平台,虽然有高通等竞争对手,但是他们也都打不过智云集团……因为算力平台玩的可不仅仅是硬件,还有生态。

  对于智云集团而言,它卖的不仅仅是算力平台,同时还会为全球客户,甚至个人爱好者免费提供全套的开发软件。

  智云集团当年收购了英伟达后,把英伟达的GPU软件开发生态和自家的GPU软件开发生态,CPU开发生态进行了高度融合,然后形成了一整套无所不包的人工智能领域的软件开发平台。

  全球范围内,但凡学习,使用GPU开发的,甚至包括游戏制作在内,都在使用智云集团的这一套平台,就连全球各国的高校里相关专业的学生,学的都是这一套东西!

  由此可见智云集团在算力芯片这一领域里的巨大垄断优势。

  如此情况下,智云集团自然是想要进一步扩大算力芯片的市场容量,好赚取更多的钱!

  如今,随着生成式AI的浪潮形成,同时智云集团还发布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开源AI,包括生成式AI,机器人用AI以及其他领域的AI模型。

  最终彻底引爆了算力芯片的市场需求!

  四月十九日,徐申学在智云集团总部里,针对算力芯片市场大爆发,全球各地的客户踊跃下单,进而导致产能不足的情况。

  专门召开了一场算力芯片的供应链会议。

  会议中,集团高级副总裁,主管市场业务的季成河如此介绍目前的算力芯片的业务进展:“目前,我们的APO系列显卡,主要是APO4000型号以及APO4500型号,已经接到了价值五十亿美元的国内外订单,国内主要客户是BTA以及益海科技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海外客户则谷狗,微软,水果,特斯拉等高科技公司!”

  “而这只是暂时的,我们的业务部门还在和大量的客户进行沟通,未来几个月内我们还将会接到更多的数据中心GPU订单,预测总订单有望达到一百五十亿美元的级别。”

  “同时我们的终端算力芯片业务,也受到了影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PX平台以及EYEQ平台的销售会出现大幅度增加!”

  “并且受到整体GPU市场的爆发,我们的民用GPU业务也出现了增长等情况,尤其是被很多数字货币领域里选用的X系列显卡以及其他几款高端显卡,都出现了价格上涨,订单增多的情况。”

  “整个GPU业务,不包括CPU业务部门以及SOC业务部门的集成GPU,只计算独立GPU业务以及综合算力芯片业务,我们的GPU业务今年,甚至有望达到两百亿美元的营收!”

  “而上述业务,并不包括集团自用以及部分战略合作机构采购的AI系列芯片以及EYQ系列芯片,ZY系列芯片,如果加上去的话则是会更多。”

  AI系列芯片,目前在智云集团里依旧属于保密项目……虽然外界都知道智云集团有一款自用的数据中心GPU芯片,但是智云集团从来都没有对外公布过,该款芯片目前依旧只提供给集团自用以及供应给国防领域……哪怕是益海科技,海蓝汽车,南门航天这些企业都是拿不到这款芯片的。

  AI系列芯片的性能太强悍,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应该有的水准,其影响极为重大,不仅仅关乎智云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且关乎一大堆秘密国防项目。

  所以AI系列芯片,根本就不可能对外销售,更不可能对外出口……上头老早就把这系列芯片列入秘密技术,禁止公布,更别说出口了。

  这玩意可是保密技术,这说的不是智云对此进行保密,而是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保密。

  如果有人泄露相关技术信息的话,安全机构的人分分钟上门请他喝茶。

  EYQ算力平台以及ZY系列芯片倒不是什么保密项目,但是徐申学为了保持旗下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批准自用以及供给兄弟企业,如海蓝汽车,小疆科技。

  而且EYQ芯片方面,海蓝汽车也具备一定的话语权,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智云集团是不能把EYQ芯片供给其他汽车厂商使用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国防项目,在开发阶段也大量使用EYQ平台进行开发,测试,比如X1战斗机的原型机上使用的终端算力芯片,就是基于十二纳米工艺的EYQ3芯片。

  不过智云半导体部门,也按照合作机构的技术要求,开发国防专用的算力平台,项目代号为GF算力平台,第一代GF1芯片基于十纳米工艺,采用极为苛刻的设计要求、封装要求,要求芯片耐高低温、抗干扰、耐冲击、抗辐射等诸多要求。

  目前该芯片已经试片成功并小规模投产并使用在一些秘密项目上。

  该芯片的生产,甚至比S803芯片还要早……没办法,人家合作机构的一大堆项目都等着这个芯片用呢。

  而GF1芯片考虑到研发成本高,产量低,其价格会非常昂贵……远超过民用产品的单价,单价可能达到数百万元一枚。

  其价格高,并不是因为技术要求高,制造困难,而是因为产量低,无法摊薄巨大的研发成本以及生产成本。

  一款芯片,不管需求量是一百枚,还是一百万枚,其研发成本都一样的。

  生产过程里的一些硬件支出也不可或缺的,比如掩膜版的制作,哪怕你生产一枚芯片,都得制作一整套的掩膜版,这导致小产量的芯片,在制造成本上也非常昂贵。

  稀少的产量以及使用量,这是导致GF1芯片的价格贵上天的核心因素……而不是技术更加困难而导致的成本高昂。

  不过GF1芯片也不是什么战斗机专用的芯片,这是一种通用终端算力芯片,未来还可以用于其他人工智能终端领域,然后提升需求量,逐步降低成本。

  只是再怎么降低,也不可能降低大规模量产芯片的水准。

  ——————

  考虑到自用的局限性,这一次的人工智能浪潮引来的算力芯片的市场紧缺,其实并不会影响到这几个系列的产品。

  季成和他们如今讨论的,主要还是可以大规模外销的各种算力芯片。

  而短期内大量涌入的订单,也让智云集团旗下的智云微电子的产能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智云微电子的负责人丁成军道:“我们的算力芯片的工艺制程,集中在十四纳米工艺以及十二纳米工艺,我们在这两种工艺的产能,虽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高的,但是我们需要用到这两种工艺的产品也非常多。”

  “因为目前我们集团自用以及对外销售的主要核心逻辑芯片产品,基本都集中在这两个工艺里,包括手机SOC芯片,电脑CPU,服务器CPU,消费级GPU,部分功能芯片等等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工艺而设计并生产销售的!”

  “而数据中心GPU芯片以及终端算力芯片里的APO4000以及APO4500,EYQ3,EYEQ3/4,ZY系列芯片,还包括集团大规模自用的AI5500芯片等等,这些都大量占用了产能!”

  “而目前,我们的十四纳米工艺,包括十二纳米工艺在内,总产能每月只有二十八万片,目前产能已经满负荷运转了!”

  “考虑到S系列芯片里的S803芯片采用十纳米工艺,并在后续大规模大规模量产,同时采用十二纳米工艺的S703芯片以及采用十四纳米工艺的S603芯片的出货量持续降低,我们后续应该能陆续腾出来大约每月四万片的产能,转为用于APO系列芯片的扩产!”

  “同时,我们正在对第八厂进行技术升级,预计七月份将会提供五万片的十四纳米工艺产能。”

  “等到今年秋天,我们的十四纳米以及十二纳米工艺的产能,将会达到预期的每月三十三万片,初步缓解该工艺的产能紧张问题。”

  ”同时我们正在第三厂里建设第三产线,该产线为十二纳米工艺产线,设计产能为每月四万片,预计明年年中投产。”

  “同时我们还在推进第十七厂的技术改造工作,新扩充一部分十二纳米工艺的产能,扩充部分将会达到三万片,该项目预计在明年冬天投产!”

  “等到明年,我们的十四纳米以及十二纳米工艺的产能,将会达到每月四十万片,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并满足市场需求。”

  “这个产能我们认为已经能够达到初步要求,虽然潜在订单还有很多,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正在不断的推进工艺技术,而随着工艺技术的推进,很多先进半导体产品的工艺节点也会随着跟进。”

  “就如S系列芯片一样,今年上半年我们将会大规模推进十纳米工艺的S803芯片的生产,这一部分产能将会达到每月五万片以上,同时年底开始,我们还会推动W系列的旗舰芯片,AI系列芯片陆续向十纳米工艺迈进。”

  “到时候,十四纳米工艺以及十二纳米工艺的芯片订单将会逐渐降低!”

  “基于这一原因,我们规划的十四纳米工艺以及十二纳米工艺的产能维持在每月四十万片!”

  “进而把更多的资金以及技术人员投入到先进的七纳米工艺的扩产上!”

  “同时我们也还在持续扩充二十八纳米工艺的先进产能,因为大量终端设备,包括汽车在内的很多芯片,除了算力芯片外,其他常规芯片的工艺要求没那么高,普遍在二十八纳米工艺。”

  “我们准备逐步把二十八纳米工艺的产能,提升到每月三十万片的水平。”

  “至于更落后的四十纳米以及四十五纳米工艺,还有五十五纳米工艺,九十纳米工艺等成熟工艺,我们目前已经没有扩产计划,而是沿用目前的产能,这部分产能加起来约有每月四十万片的规模!”

  “主要是目前国内的其他半导体制造厂商跟进的非常快速,他们在二十八纳米工艺以上的成熟制程上,产能扩充非常快,导致代工价格持续下跌,我们继续投入已经得不偿失!”

  最近两年,尤其是国内的海湾科技的光刻机技术成熟,并大规模对外供货后,甚至智云集团都还开始对成熟工艺进行专利授权后,国内的半导体制造行业发展极为迅速。

  国内很多二线厂商都投资建设了五十五纳米工艺以上的成熟工艺,导致这一领域的产能扩充极为快速。

  同时国内的其他几家一线厂商,如中芯为首的几家厂商,则是加大力度扩充二十八,四十五纳米工艺的产能。

  然后中芯还在琢磨着搞十四纳米工艺,只不过他们一时半会的也搞不了,还需要时间……毕竟这一工艺节点是智云微电子的主要盈利节点,并没有对外进行工艺授权,他们得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搞,这难度可不小。

  纵观整个国内的半导体制造行业,基本上是智云微电子冲击更高领域的先进工艺,同时注重十四纳米以及二十八纳米这两个先进工艺上。

  国内其他几个一线厂商,则是集中在二十八纳米工艺以及四十五纳米工艺,五十五纳米工艺节点上。

  几个二线厂商则是集中在四十五纳米工艺,五十五纳米工艺,九十纳米工艺等成熟落后工艺上。

  层次非常的分明……

  如此大情况下,智云微电子也更倾向于先进工艺的推进和产能扩充上……成熟工艺现在内卷的厉害,利润降低了很多,智云微电子已经不太看得上这些成熟工艺的订单了。

  丁成军介绍着智云微电子的情况,而徐申学则是看着这个十二纳米工艺以及十四纳米工艺的每月四十万片的产能规划上。

  他稍微算了算,这个产能大体上是够用了,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投入了……现在真投入进行大规模扩充,过两年都得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不足了。

  重点还是现在的十纳米工艺以及未来的七纳米工艺。

  十纳米工艺的话,目前的产能规划不多,只有每月五万片的水平,前期是主要用于S803芯片的生产,然后适当生产一些GF1芯片,EYQ4芯片,但是后两者的产能占用是比较低的。

  这个是典型的过渡工艺,智云微电子也好,智云半导体也好,都没有打算在这一领域里投入太大的资源,等到S系列芯片的产能迁移更先进的等效七纳米工艺后,这一工艺节点将会用于生产其他算力芯片,包括更先进的APO显卡芯片等,也不用担心产能浪费。

  智云集团真正投入重大资源的乃是等效七纳米工艺!

  丁成军这个时候也介绍道:“我们智云微电子在等效七纳米工艺里投入甚大,除了原来的第二十五厂里的两条产线,规划产能每月五万片外。”

  “我们智云微电子去年底又正式启动了第二十八厂计划,计划在深城基地里建设一座月产能达到五万片,工艺水平达到等效七纳米工艺的芯片工厂,预计投资达到七十多亿美元。”

  “最终达到每月十万片的等效七纳米工艺,用于满足S系列芯片,W系列芯片以及更新一代的各类AI芯片的生产!”

  “不过采用DUV浸润式光刻机的等效七纳米工艺产能规划,到每月十万片已经是差不到到极限了,主要是因为采用DUV浸润式光刻机生产等效七纳米工艺芯片,成本将会非常昂贵,除了S系列芯片,W系列芯片还有AI芯片外,其他各类芯片其实是无法承担如此昂贵的成本的。”

  “盲目使用DUV浸润式光刻机扩充等效七纳米工艺的产能,未来可能会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

  “我们在等效七纳米工艺的产能规划上,更多的还是期望与海湾科技那边的EUV光刻机的技术突破。”

  “海湾科技那边,已经开始制造第一台EUV光刻机的原型机了,其设计参数就是用来制造等效七纳米工艺的芯片,虽然目前还是原型机阶段,但是预计三年内我们就能够拿到量产型号,然后用于等效七纳米工艺的大规模量产!”

  “到那个时候,等效七纳米工艺的成本才能大幅度降低,用于其他常规先进芯片的生产!”

  徐申学这个时候开口道:“这个产能规划问题不大,海湾科技那边已经多次向我报告了EUV光刻机项目的进度,整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年底拿出来原型机问题不大!”

  “因为EUV光刻机的所有核心技术都是我们自研可控,所以后续的商业化量产型号的推进工作也会比较顺利,三年内交付问题不大!”

  “按照EUV光刻机的进度来规划等效七纳米工艺的进度,整体可行!”

  “至于APO显卡以及其他几款采用先进工艺的GPU产品,目前产能受限也没办法,多向客户解释解释,让他们多等一段时间,等到明年就好了。”

  “客户方面的工作,市场部门要做好!”

  季成河当即道:“徐董放心,问题不大,反正现在也没有竞争对手,他们等也得等,不等也得等!”

  一场关于芯片产能的会议后,智云集团也陆续向客户们进行了通知。

  主要是告知客户,我们近期内又能腾出来一些产能,然后秋天的时候也还有一批产能,等到明年那就更多了,所以不用担心我们无法交货……虽然排队期久了点,但是货肯定能交的!

  同时为了尽可能的体现平衡,智云集团也尽可能的均衡对各主要客户的交货时间以及数量,不是完全的按照下单的时间表来的。

  那些客户们听了后,一个个也是想着各种办法试图尽早的获得更多的APO系列显卡,尤其是最先进的APO4500显卡。

  实在不行,APO4000显卡也行。

  而这个过程里,智云集团的业务部门,也陆续对APO显卡进行了价格上调,针对不同客户,不同订单上调幅度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间,售价价格在十万到十五万之间。

  原则上,交货期限越近,价格越贵,交货期限放宽松到明年的话,那么价格就相对便宜一些,十万就可以买到手,如果要近期交货,那么就是十五万……而且是要求高额定金。

  至于现货……没有现货,早就卖光了!

  别说其他公司,益海科技,海蓝汽车这些兄弟公司来了,也买不到APO显卡现货。

  APO显卡一卡难求,价格持续高涨,卡贩子手里的APO4500显卡,一度开出来二十多万一张的价格,就这,也被那些高科技公司直接哄抢一空。

  这事一开始只是在业内流传,但是很快就被科技媒体所关注,然后报道了出来。

  这个时候,普通人才发现,原来智云卖的显卡这么贵……

  一张显卡竟然卖十几万,这简直疯了!

  有些科技博主还咸蛋蛋疼,去详细分析了APO4500显卡的成本……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其成本撑死了也就一万五左右……但是这张显卡智云对那些大型客户的批发售价,每张达到了十五万!

  智云集团这是在成本上,直接加了个零往外卖……就这,一大堆高科技公司还屁颠屁颠,甚至哭着喊着求着智云集团卖给自己更多的APO4500显卡。

  有人这么形容智云集团的AI显卡生意:它明明可以直接抢钱,但是还送了张显卡给你,这人还怪好的……

  产能紧张,APO显卡涨价的同时,也影响了智云集团旗下的其他显卡产品的价格。

  如智云旗下的高端游戏显卡,实际上也可以勉强用来进行低端AI训练的X系列显卡里的X2显卡,价格竟然从一万出头,直接涨到了两万多……这部分其实智云自己没涨价那么多,主要是那些显卡制造商因为缺货,拿不到足够的X2芯片,最后导致X2显卡涨价。

  智云集团,在这些消费级显卡领域,并不直接生产显卡,只出售GPU核心,显卡都是其他显卡制造厂制造的。

  不仅仅高端,就连几千块的那些普通游戏显卡,竟然也大幅度涨价了……因为很多挖矿的矿老板们,以前还能购买APO系列显卡挖矿,但是现在的APO显卡和他们已经彻底绝缘了,根本就买不到,而且价格太贵了。

  所以他们就把目标瞄准到了X系列显卡上,这东西用来挖矿也挺好用的。

  还有一些矿老板,干脆直接用几千块的高性能游戏显卡来挖矿。

  这一层一层传递下来,就导致了显卡市场出现大幅度涨价,缺货的情况。

  然后……一大群普通人就开始骂了!

  好你个智云,本来以为你是国产半导体老大,收购了英伟达后,应该能够给国内玩家提供大白菜的显卡的……但是没有想到,显卡被你们卖的越来越贵。

  X2显卡从一万多涨到两万多……脸都不要了。

  对此,智云集团自然是不会进行正面回应的……毕竟产能紧张导致涨价,这对于智云集团本身有好处。

  不过为了解决市面上的游戏显卡缺货,避免被AMD偷家,抢占市场份额!

  智云集团也做出了应对措施:基于二十八纳米工艺的所有GPU产品,全线下调价格,也就是老款显卡降价!

  通过对老款显卡的降价,来避免用户的流逝……高端显卡你们买不起了,你们还可以买便宜的老款显卡嘛。

  对此,普通个人用户有人欢喜,有人发狂……

  各种想法的都有。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哪怕高端显卡国产了,一样死贵死贵的……什么白菜价那都是做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最新章节,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