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手上的文件,真想不通,要是文件内容里面的条款成立了,新西伯利亚州跟独立有什么区别,但里面的有一条条款直接写明不能独立新西伯利亚州,否则条款无效。
本来自己需要暗中发展军工和武器装备,看到这些条件后,已经完全可以在俄罗斯当合法的军火商了,竟然允许新西伯利亚周成立军工装备公司,特别是不限制武器出口。或许叶俐倾是想效仿美国的几大财团一样,几大财团下面都有自己的军工企业,分别担任全世界前几大军火商。
特别是最后一条,罗天成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怎么可能会有这么脑残的条例写在这上面,任命伊诺万为俄罗斯上将,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军队!这不让罗天成成军阀了么,摇摇头。其实本身罗天成已经拥有军事武装,但没有法律化罢了。难道这总统位置这么诱人?
现在的新西伯利亚应该是属于资本主义社会,毕竟内部的市场自由化,但这自由自然是在罗天成的控制之下。
正在当天,即9月28号,莫斯科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事件,叶俐倾在跟罗天成谈完条件之后,能够调动周边的部队,由此可见现在罗天成在俄罗斯军方的影响有多大。
从1992年初叶俐倾推行激进的改革政策以来,以叶俐倾为首的一方和以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副总统鲁茨科伊为首的另一方之间,在改革政策、国内经济形势评估、新宪法内容、俄罗斯政体以及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双方互相攻讦,各自为政,以致发展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北极熊解体之后,俄罗斯政权分裂成两个权力机构,罗天成的新西伯利亚并没有介入权力纷争。
一方是总统叶俐倾掌控的国家权力,有人称之为“总统派”,其实,它与西方的总统体制有很大差别,莫如称之为“克林姆林宫派”。另一方是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立法机关,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委员会,有人把它称为“议会派”,更是与西方的议会大相迳庭,因为它与“最高苏维埃”配合的立法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这是1978年北极熊宪法规定的最高权力机构。
在1993年10月,这还是个旧宪法,所以,这个“最高苏维埃”就是最高权力机构,叫它“议会派”有点容易混淆,莫如用它当时的办公地莫斯科“白宫”将之称为“白宫派”。两个权力在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出现了巨大分歧,主要集中在经济上是否执行叶俐倾的“休克疗法”,政治上是否走总统权力高于立法机构的总统制。
由于叶俐倾的“休克”改革造成俄罗斯经济的极度困乏,最高苏维埃的领导人从1991年“8?19”事件叶俐倾的支持者,渐渐变成叶俐倾的反对者。到了1993年,昔日的战友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
叶俐倾为了自己的总统的权利不受限制,在9月21号签署的1400号法令。这成为时间的导火索。
1400法令名称是“关于俄罗斯联邦宪法改革期”,名字有点怪,看法令的前言,才可以明白为何法令是关于一个“时期”:
1、该法令以1993年4月25日人民公决同意修改宪法的意愿为基础;
2、1993年4月25日全民公决决定制订新宪法;
3、新宪法制宪期间最高苏维埃和人民代表大会严重阻碍了改革进程,阻碍了制宪进程,已经成了“非建设性的反对派的总部”;
4、为了维护俄罗斯的统一和完整,为了国家走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等等。
实际上,这是强调在旧宪法已经被公投决定重写、新宪法尚在制定的“特别时期”,旧宪法已经不适用这一法理要素,因此,总统才有权解散最高苏维埃和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相反。
1400法令的第一条就是“在新的两院制议会建立之前,取消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行政和控制国家的功能。
21日晚8点,叶俐倾在电视上发表了讲话,宣布1400法令。一个小时之后,时任最高苏维埃主席的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在白宫召开全体成员的紧急会议,宣布叶俐倾的讲话是一个政变。
晚10点,紧急会议主席团通过一项“关于立即终止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俐倾的权力”的决议。同时,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宣布叶俐倾违反宪法,因此罢免其总统职位,任命亚历山大?鲁茨科伊代行总统权力。
从这一天开始,俄罗斯的两个权力的矛盾迅速升级。
从9月24日开始,议会大厦已被政府军警包围,与外界电话联系被切断,所有通往议会大厦的道路亦被政府军警封锁。接着,政府停止了对议会大厦的供电、供水。新成立的议会武装小组则向议会警卫部门和志愿保卫人员分发了武器弹药,准备抵抗。武装冲突一触即发。
在双方对峙加剧的形势下,俄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9月24日提出了解决俄政治危机的零点方案,建议总统撤销9月21日解散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命令,议会也撤销有关决定,使局势恢复到9月21日前的状态;同时建议在12月21日同时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这一建议得到了一些政治力量的支持。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也奔走于叶俐倾和议会领导人之间。呼吁双方举行和谈。
在各方压力下,对立双方于10月1日重新举行谈判寻求妥协。但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和一部分议员坚决拒绝叶俐倾提出的“必须无条件交出武器”的条件,10月3日,局势进一步尖锐化。数千名支持议会的莫斯科市民冲破了由警察和特种部队在议会大厦附近设置的层层防线,并在议会大厦前举行了集会,接着他们又企图占领莫斯科市政府大厦、国家广播电视大楼和莫斯科广播电视大楼。
3日白天,罗天成以伊诺万的身份发布支持叶俐倾的声明,支持总统解散议会。伊诺万的声明导致莫斯科市民陷入迟疑中,看到伊诺万亲自站在叶俐倾周围的时候,除了组织者,被鼓动的市民纷纷散去。
没有市民支持的议会,只能选择投降,至此时,莫斯科两大权力结构只剩下一个以叶俐倾为主导的“总统派”!
历史上10月4号,叶俐倾炮轰白宫的事情并未发生。
此次伊诺万的公开露面,解决纷争,致使伊诺万的在俄罗斯民众之间的威望更高。现在的民众已经清楚谁能真正的拯救俄罗斯,谁能真正的带动俄罗斯发展,俄罗斯的民众对在私有化中成为寡头的人深恶痛绝,唯独没有伊诺万,伊诺万在这些年新西伯利亚的所作所为被有心民众传播开来。
但叶俐倾主导的政府,并没有按照伊诺万的方式来,毕竟他不想控制那批寡头,自己手下还有大量的特权阶层呢,想去动他们,自己手下估计都不愿意,就这样,叶俐倾在此方面只能默不吭声,守着一个科学家和工程师由于没有资金一个个不在俄罗斯政府手下,钱被瓜分干净的俄罗斯政府。
十月政变,获利最大的就是伊诺万,此时罗天成还在暗地里偷偷发笑。
本来自己需要暗中发展军工和武器装备,看到这些条件后,已经完全可以在俄罗斯当合法的军火商了,竟然允许新西伯利亚周成立军工装备公司,特别是不限制武器出口。或许叶俐倾是想效仿美国的几大财团一样,几大财团下面都有自己的军工企业,分别担任全世界前几大军火商。
特别是最后一条,罗天成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怎么可能会有这么脑残的条例写在这上面,任命伊诺万为俄罗斯上将,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军队!这不让罗天成成军阀了么,摇摇头。其实本身罗天成已经拥有军事武装,但没有法律化罢了。难道这总统位置这么诱人?
现在的新西伯利亚应该是属于资本主义社会,毕竟内部的市场自由化,但这自由自然是在罗天成的控制之下。
正在当天,即9月28号,莫斯科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事件,叶俐倾在跟罗天成谈完条件之后,能够调动周边的部队,由此可见现在罗天成在俄罗斯军方的影响有多大。
从1992年初叶俐倾推行激进的改革政策以来,以叶俐倾为首的一方和以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副总统鲁茨科伊为首的另一方之间,在改革政策、国内经济形势评估、新宪法内容、俄罗斯政体以及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双方互相攻讦,各自为政,以致发展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北极熊解体之后,俄罗斯政权分裂成两个权力机构,罗天成的新西伯利亚并没有介入权力纷争。
一方是总统叶俐倾掌控的国家权力,有人称之为“总统派”,其实,它与西方的总统体制有很大差别,莫如称之为“克林姆林宫派”。另一方是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立法机关,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委员会,有人把它称为“议会派”,更是与西方的议会大相迳庭,因为它与“最高苏维埃”配合的立法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这是1978年北极熊宪法规定的最高权力机构。
在1993年10月,这还是个旧宪法,所以,这个“最高苏维埃”就是最高权力机构,叫它“议会派”有点容易混淆,莫如用它当时的办公地莫斯科“白宫”将之称为“白宫派”。两个权力在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出现了巨大分歧,主要集中在经济上是否执行叶俐倾的“休克疗法”,政治上是否走总统权力高于立法机构的总统制。
由于叶俐倾的“休克”改革造成俄罗斯经济的极度困乏,最高苏维埃的领导人从1991年“8?19”事件叶俐倾的支持者,渐渐变成叶俐倾的反对者。到了1993年,昔日的战友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
叶俐倾为了自己的总统的权利不受限制,在9月21号签署的1400号法令。这成为时间的导火索。
1400法令名称是“关于俄罗斯联邦宪法改革期”,名字有点怪,看法令的前言,才可以明白为何法令是关于一个“时期”:
1、该法令以1993年4月25日人民公决同意修改宪法的意愿为基础;
2、1993年4月25日全民公决决定制订新宪法;
3、新宪法制宪期间最高苏维埃和人民代表大会严重阻碍了改革进程,阻碍了制宪进程,已经成了“非建设性的反对派的总部”;
4、为了维护俄罗斯的统一和完整,为了国家走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等等。
实际上,这是强调在旧宪法已经被公投决定重写、新宪法尚在制定的“特别时期”,旧宪法已经不适用这一法理要素,因此,总统才有权解散最高苏维埃和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相反。
1400法令的第一条就是“在新的两院制议会建立之前,取消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行政和控制国家的功能。
21日晚8点,叶俐倾在电视上发表了讲话,宣布1400法令。一个小时之后,时任最高苏维埃主席的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在白宫召开全体成员的紧急会议,宣布叶俐倾的讲话是一个政变。
晚10点,紧急会议主席团通过一项“关于立即终止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俐倾的权力”的决议。同时,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宣布叶俐倾违反宪法,因此罢免其总统职位,任命亚历山大?鲁茨科伊代行总统权力。
从这一天开始,俄罗斯的两个权力的矛盾迅速升级。
从9月24日开始,议会大厦已被政府军警包围,与外界电话联系被切断,所有通往议会大厦的道路亦被政府军警封锁。接着,政府停止了对议会大厦的供电、供水。新成立的议会武装小组则向议会警卫部门和志愿保卫人员分发了武器弹药,准备抵抗。武装冲突一触即发。
在双方对峙加剧的形势下,俄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9月24日提出了解决俄政治危机的零点方案,建议总统撤销9月21日解散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命令,议会也撤销有关决定,使局势恢复到9月21日前的状态;同时建议在12月21日同时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这一建议得到了一些政治力量的支持。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也奔走于叶俐倾和议会领导人之间。呼吁双方举行和谈。
在各方压力下,对立双方于10月1日重新举行谈判寻求妥协。但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和一部分议员坚决拒绝叶俐倾提出的“必须无条件交出武器”的条件,10月3日,局势进一步尖锐化。数千名支持议会的莫斯科市民冲破了由警察和特种部队在议会大厦附近设置的层层防线,并在议会大厦前举行了集会,接着他们又企图占领莫斯科市政府大厦、国家广播电视大楼和莫斯科广播电视大楼。
3日白天,罗天成以伊诺万的身份发布支持叶俐倾的声明,支持总统解散议会。伊诺万的声明导致莫斯科市民陷入迟疑中,看到伊诺万亲自站在叶俐倾周围的时候,除了组织者,被鼓动的市民纷纷散去。
没有市民支持的议会,只能选择投降,至此时,莫斯科两大权力结构只剩下一个以叶俐倾为主导的“总统派”!
历史上10月4号,叶俐倾炮轰白宫的事情并未发生。
此次伊诺万的公开露面,解决纷争,致使伊诺万的在俄罗斯民众之间的威望更高。现在的民众已经清楚谁能真正的拯救俄罗斯,谁能真正的带动俄罗斯发展,俄罗斯的民众对在私有化中成为寡头的人深恶痛绝,唯独没有伊诺万,伊诺万在这些年新西伯利亚的所作所为被有心民众传播开来。
但叶俐倾主导的政府,并没有按照伊诺万的方式来,毕竟他不想控制那批寡头,自己手下还有大量的特权阶层呢,想去动他们,自己手下估计都不愿意,就这样,叶俐倾在此方面只能默不吭声,守着一个科学家和工程师由于没有资金一个个不在俄罗斯政府手下,钱被瓜分干净的俄罗斯政府。
十月政变,获利最大的就是伊诺万,此时罗天成还在暗地里偷偷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