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晌午的时候,见远处驶来浩浩荡荡的车队,缓缓地进入镇子。镇子的街道两侧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李斯年他们也混在人群之中,开道的官吏大喊着:“所有人等立刻跪下,不准抬头,如有违令者,立刻枭首示众。”那人一连叫喊了三四遍,见街上所以人都跪下方止。
百姓们虽然趴在地上,却都悄悄地偷眼观瞧着。见车队走在前头的是护卫亲兵,军容整肃,十分气派。接着是随行官员坐的马车,大约有五六辆。在队伍最中央有一辆马车,由两匹纯色的白马牵着,车身宽大气派,四面皆是由精美的黄色丝绸装裹,镶金嵌玉的车窗被幽兰色的轻纱遮挡。整支车队如众星拱月一般,将它包围在中间,可见马车上的人地位之尊贵。
李斯年他们几人也跪在地上,李斯年小声问:“山崎大哥,你们国内见到皇族,也是要下跪的吗?”
山崎五郎低着头道:“我国本就是学着贵国的礼法,自然也是这样,只不过小姐是番主大名的女儿,自然是别人给她下跪,而不是她给别人下跪。”
秋山静子轻声道:“我以前见别人给自己下跪时,到没怎么觉得,可今日才知道这滋味并不好受,而且下跪人却也没有几人是心悦诚服的。”
李斯年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想要当皇帝的原因了,他们是不管下面人想法的,只要自己高高在上,便会有巨大的满足感。”
就在他们小声谈论之际。忽听有女人叫道:“小宝,快回来,不要乱跑!”
李斯年等人随着声音的方向看去,见一颗皮球不知为何滚到了路中央。一个七八岁大的孩童在后面追赶着,那孩子的母亲见孩子冲到路中,已吓得魂飞魄散,正大喊着让他回来。
那孩童眼中只顾着皮球,根本没有注意到母亲的呼喊声,皮球好巧不巧正滚到德王的马车前,那孩子拾起皮球,全然不知自己已冲撞了行辕。马车旁一名骑马的武官,气冲冲地下了马,走到那孩子前,将他一把提了起来。怒向街边跪着人群问道:“这是谁家的孩童?”
那孩子的母亲,赶紧扑到那军官的脚下,哀求道:“军爷,这孩子年纪太小,还不懂事,求您放过他。”
镇上所以人都看在眼里,心知这孩子名叫小宝,他父亲死的早,是他妈妈拉扯他长大。想着这小宝妈真是不注意,怎能在这节骨眼上没看住小宝,只怕今日要凶多吉少了。他们心里虽为她娘俩担心,可却没人敢开口。
此时孩子已被吓得脸色铁青,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她军官一脚将那妇人踢开,冷笑道:“冲撞皇子,以律当斩,你们这些乡野村民,不给你们些教训,是不会懂得皇家威严的。”说完,便将孩子高高举起,就要向地上摔去。
众人心惊胆战,眼见平日里看着长大的孩子,即将被摔死,都不忍直视,心中为这娘俩的苦命而悲伤。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人影一晃,那名军官竟然飞了出去,一下子摔到在地上。而众人惊奇地发现一名男子正抱着孩子站在原地。有些人看到了经过,竟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声,忽然意识到不对,于是赶紧低下头,怕被人发现。
刚才救下小孩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斯年。
那军官从地上爬起来,从腰间将长刀拔出来,愤怒叫喊道:“小子,你是什么人,难道想要造反么?”
李斯年将孩子放下,那孩子一下子钻进了母亲的怀中,嚎啕大哭起来。
李斯年嗔道:“这孩子虽然冲撞了行辕,可却罪不至死,你怎可下杀手。”
那军官道:“冒犯皇威,其罪当诛,你竟敢殴打皇子的卫官,我看你是活腻了。”
李斯年道:“想杀我,就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本事。”
那军官大喊道:“来人啊,将此逆贼乱认分尸。”话音刚落。周围的十几名官兵举着武器冲向了李斯年。
秋山静子见此情形,生怕李斯年有危险,便对山崎五郎道:“李大哥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山崎五郎笑道:“小姐放心,这几个人奈何不了他的。”
李斯年这些日子和山崎五郎学习秋山无色流的功夫,并与自己的武功相互印证,自感大有长进,他将五郎所教的招式和自己白猿掌法中一些招式巧妙融合,原本的掌法更具威力,心想着此时何不使出来,用这些人练练手。于是施展身形和这十几名官兵打在一起。李斯年并不急于将他们打倒,但见他在人群中闪转腾挪,步伐凌厉,这十几人竟连他衣襟都无法碰着,他们追着李斯年到处转圈,不一会已累的气喘吁吁。他觉得差不多时,便展开进攻,顷刻间将这些人手中武器击飞,然后顺势放倒了他们。
那军官看了气急败坏,赶紧叫更多兵士来助阵。这一下子惊动了整个车队,一百多名官兵将李斯年团团围住,百姓赶紧避让,唯恐一会儿被误伤。
山崎五郎见状,心想这回该得我上了。
但见李斯年被重兵团团包围,脸上却全然没有惧色。他掷地有声地说道:“今天的事是因我而起,你们要冲就冲我来,不关别人的事。”
李斯年脑子一热,血气上涌,竟也不考虑什么后果。此时数十名弓箭手已经将箭口对准了他,只待一声令下,便将箭射向李斯年。此时形势已经万分紧急。
这时,忽然听到德王的马车里传来极具威严的声音,道:“是何人在外喧哗?”
一名武官赶紧来到马车前,跪地答道:“回殿下的话,不知哪里的刁民,竟将咱们士兵打伤。”
德王道:“竟有这样的事,那我倒是要瞧瞧是什么样的人,居然这么大胆。”
但见马车帘门挑起,一位侍从赶紧趴在地上,充当垫脚石,只见从马车上出来一人,踩着那侍从的后背到走了下来。但见这人头戴珠冠,身着青色龙褂,上面绣着三爪金龙。中等身材,貌相十分英俊,双眼炯炯有神,全身散发着威严的气势,让人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这人就是德王,李斯年虽是儿时见过他一眼,可依然能认出是他,但德王却不知李斯年是谁。他面沉似水,款步走到李斯年面前,用平和的口吻问道:“刚才就是你打伤随行兵士的吧,你难道不知这是死罪吗?”
李斯年赶紧辩解道:“德王殿下,在下并不是有意冒犯于您,草民刚才只是将他们打倒,却并没有伤看他们中的一人,刚才也是事出有因,草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德王道:“什么缘由说来听听,或许我会网开一面。”
李斯年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德王讲述一遍。
德王听完后,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说。那名被李斯年打倒的军官在一旁道:“殿下,我刚才见一孩童冲撞了你的马车,便按着律法将这孩童处死,可这刁民竟然偷袭了我,又殴打了皇家亲卫,简直罪无可赦,殿下请您稍等片刻,待我将这恶贼抓了碎尸万段。”
德王漫不经心地拔出那军官腰间的佩刀,然后架在李斯年的脖子上。一旁的静子吓得险些晕了过去。山崎五郎也做好准备随时冲过去,帮助李斯年。
虽然刀已架在李斯年脖子上,他的脖颈也已感受到刀口传来寒气。可李斯年却丝毫没有慌张,只是静静地看着德王下一步的举动。德王手上加劲儿,那刀刃已贴紧李斯年肩膀上的肌肤。德王突然说道:“依据本朝礼法,那孩子却实该杀,而你殴打皇家亲卫,也是罪该万死。倘若我此时转动下手肘,你的人头就要搬家了。”
李斯年依然面不改色,反问道:“律法也是人定的,有何不能因人而改动?”
德王笑道:“好一句有何不能改动,当真是大胆。”
忽然德王将刀从李斯年脖颈之上拿开,转而刺入身旁那名军官的腹中,那军官万万没想到德王会要杀他,只见他瞪大双眼,一脸不可思议地表情,鲜血顺着嘴角流出,然后身子一仰,尸体倒在尘埃之中。
(本章完)
晌午的时候,见远处驶来浩浩荡荡的车队,缓缓地进入镇子。镇子的街道两侧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李斯年他们也混在人群之中,开道的官吏大喊着:“所有人等立刻跪下,不准抬头,如有违令者,立刻枭首示众。”那人一连叫喊了三四遍,见街上所以人都跪下方止。
百姓们虽然趴在地上,却都悄悄地偷眼观瞧着。见车队走在前头的是护卫亲兵,军容整肃,十分气派。接着是随行官员坐的马车,大约有五六辆。在队伍最中央有一辆马车,由两匹纯色的白马牵着,车身宽大气派,四面皆是由精美的黄色丝绸装裹,镶金嵌玉的车窗被幽兰色的轻纱遮挡。整支车队如众星拱月一般,将它包围在中间,可见马车上的人地位之尊贵。
李斯年他们几人也跪在地上,李斯年小声问:“山崎大哥,你们国内见到皇族,也是要下跪的吗?”
山崎五郎低着头道:“我国本就是学着贵国的礼法,自然也是这样,只不过小姐是番主大名的女儿,自然是别人给她下跪,而不是她给别人下跪。”
秋山静子轻声道:“我以前见别人给自己下跪时,到没怎么觉得,可今日才知道这滋味并不好受,而且下跪人却也没有几人是心悦诚服的。”
李斯年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想要当皇帝的原因了,他们是不管下面人想法的,只要自己高高在上,便会有巨大的满足感。”
就在他们小声谈论之际。忽听有女人叫道:“小宝,快回来,不要乱跑!”
李斯年等人随着声音的方向看去,见一颗皮球不知为何滚到了路中央。一个七八岁大的孩童在后面追赶着,那孩子的母亲见孩子冲到路中,已吓得魂飞魄散,正大喊着让他回来。
那孩童眼中只顾着皮球,根本没有注意到母亲的呼喊声,皮球好巧不巧正滚到德王的马车前,那孩子拾起皮球,全然不知自己已冲撞了行辕。马车旁一名骑马的武官,气冲冲地下了马,走到那孩子前,将他一把提了起来。怒向街边跪着人群问道:“这是谁家的孩童?”
那孩子的母亲,赶紧扑到那军官的脚下,哀求道:“军爷,这孩子年纪太小,还不懂事,求您放过他。”
镇上所以人都看在眼里,心知这孩子名叫小宝,他父亲死的早,是他妈妈拉扯他长大。想着这小宝妈真是不注意,怎能在这节骨眼上没看住小宝,只怕今日要凶多吉少了。他们心里虽为她娘俩担心,可却没人敢开口。
此时孩子已被吓得脸色铁青,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她军官一脚将那妇人踢开,冷笑道:“冲撞皇子,以律当斩,你们这些乡野村民,不给你们些教训,是不会懂得皇家威严的。”说完,便将孩子高高举起,就要向地上摔去。
众人心惊胆战,眼见平日里看着长大的孩子,即将被摔死,都不忍直视,心中为这娘俩的苦命而悲伤。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人影一晃,那名军官竟然飞了出去,一下子摔到在地上。而众人惊奇地发现一名男子正抱着孩子站在原地。有些人看到了经过,竟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声,忽然意识到不对,于是赶紧低下头,怕被人发现。
刚才救下小孩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斯年。
那军官从地上爬起来,从腰间将长刀拔出来,愤怒叫喊道:“小子,你是什么人,难道想要造反么?”
李斯年将孩子放下,那孩子一下子钻进了母亲的怀中,嚎啕大哭起来。
李斯年嗔道:“这孩子虽然冲撞了行辕,可却罪不至死,你怎可下杀手。”
那军官道:“冒犯皇威,其罪当诛,你竟敢殴打皇子的卫官,我看你是活腻了。”
李斯年道:“想杀我,就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本事。”
那军官大喊道:“来人啊,将此逆贼乱认分尸。”话音刚落。周围的十几名官兵举着武器冲向了李斯年。
秋山静子见此情形,生怕李斯年有危险,便对山崎五郎道:“李大哥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山崎五郎笑道:“小姐放心,这几个人奈何不了他的。”
李斯年这些日子和山崎五郎学习秋山无色流的功夫,并与自己的武功相互印证,自感大有长进,他将五郎所教的招式和自己白猿掌法中一些招式巧妙融合,原本的掌法更具威力,心想着此时何不使出来,用这些人练练手。于是施展身形和这十几名官兵打在一起。李斯年并不急于将他们打倒,但见他在人群中闪转腾挪,步伐凌厉,这十几人竟连他衣襟都无法碰着,他们追着李斯年到处转圈,不一会已累的气喘吁吁。他觉得差不多时,便展开进攻,顷刻间将这些人手中武器击飞,然后顺势放倒了他们。
那军官看了气急败坏,赶紧叫更多兵士来助阵。这一下子惊动了整个车队,一百多名官兵将李斯年团团围住,百姓赶紧避让,唯恐一会儿被误伤。
山崎五郎见状,心想这回该得我上了。
但见李斯年被重兵团团包围,脸上却全然没有惧色。他掷地有声地说道:“今天的事是因我而起,你们要冲就冲我来,不关别人的事。”
李斯年脑子一热,血气上涌,竟也不考虑什么后果。此时数十名弓箭手已经将箭口对准了他,只待一声令下,便将箭射向李斯年。此时形势已经万分紧急。
这时,忽然听到德王的马车里传来极具威严的声音,道:“是何人在外喧哗?”
一名武官赶紧来到马车前,跪地答道:“回殿下的话,不知哪里的刁民,竟将咱们士兵打伤。”
德王道:“竟有这样的事,那我倒是要瞧瞧是什么样的人,居然这么大胆。”
但见马车帘门挑起,一位侍从赶紧趴在地上,充当垫脚石,只见从马车上出来一人,踩着那侍从的后背到走了下来。但见这人头戴珠冠,身着青色龙褂,上面绣着三爪金龙。中等身材,貌相十分英俊,双眼炯炯有神,全身散发着威严的气势,让人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这人就是德王,李斯年虽是儿时见过他一眼,可依然能认出是他,但德王却不知李斯年是谁。他面沉似水,款步走到李斯年面前,用平和的口吻问道:“刚才就是你打伤随行兵士的吧,你难道不知这是死罪吗?”
李斯年赶紧辩解道:“德王殿下,在下并不是有意冒犯于您,草民刚才只是将他们打倒,却并没有伤看他们中的一人,刚才也是事出有因,草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德王道:“什么缘由说来听听,或许我会网开一面。”
李斯年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德王讲述一遍。
德王听完后,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说。那名被李斯年打倒的军官在一旁道:“殿下,我刚才见一孩童冲撞了你的马车,便按着律法将这孩童处死,可这刁民竟然偷袭了我,又殴打了皇家亲卫,简直罪无可赦,殿下请您稍等片刻,待我将这恶贼抓了碎尸万段。”
德王漫不经心地拔出那军官腰间的佩刀,然后架在李斯年的脖子上。一旁的静子吓得险些晕了过去。山崎五郎也做好准备随时冲过去,帮助李斯年。
虽然刀已架在李斯年脖子上,他的脖颈也已感受到刀口传来寒气。可李斯年却丝毫没有慌张,只是静静地看着德王下一步的举动。德王手上加劲儿,那刀刃已贴紧李斯年肩膀上的肌肤。德王突然说道:“依据本朝礼法,那孩子却实该杀,而你殴打皇家亲卫,也是罪该万死。倘若我此时转动下手肘,你的人头就要搬家了。”
李斯年依然面不改色,反问道:“律法也是人定的,有何不能因人而改动?”
德王笑道:“好一句有何不能改动,当真是大胆。”
忽然德王将刀从李斯年脖颈之上拿开,转而刺入身旁那名军官的腹中,那军官万万没想到德王会要杀他,只见他瞪大双眼,一脸不可思议地表情,鲜血顺着嘴角流出,然后身子一仰,尸体倒在尘埃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