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拿着杨轩给的手令,开始查起资料来。

  他震惊的发现,大明立国以来,灾害是随着时间越往后就越多,水灾、旱灾、蝗灾、雪灾、地龙翻身等等。

  这灾害多的有些不正常。

  他不相信只有大明如此多灾多难,便开始查找前朝受灾的记录。

  他发现上一次多灾多难,是在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北宋初年。

  再上一次是在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时期。

  每一次多灾多难,持续的时间都很长。

  尤其是到了后面,天灾的规模极为庞大,遍及数省之地。

  赤地千里,饿殍遍地。

  简直是一副人间惨剧!

  徐有贞越看越是心惊,脊背发凉。

  根据以前两次的例子,大明的天灾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或许是几十年,又或许是上百年。

  想到镇国公交代自己的任务,恐怕镇国公早就发现此事了。

  再联想大明几十年来,每年都会在民生基建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恐怕早就已经有人开始在做准备了。

  徐有贞不得不佩服起之前的前辈来,这简直就是深谋远虑啊!

  采用以工代赈的模式,安置灾民的同时,也利用基建提高大明的抗灾能力。

  徐有贞又查了一下大明开始加大在基建上的投入的开始时间。

  是永乐朝。

  永乐时期,粮食产量相比于洪武时期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引进新作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

  这才使得大明有能力去进行大规模的基建,若是没有这个基础,大明就算想做,也是有心无力。

  时至今日,小规模的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已经不大了。

  但是中等规模以上的灾害,还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

  可偏偏,中等规模以上的灾害却是越来越多了。

  徐有贞根据自己子在地方上的见闻,和所查到的资料,奋笔疾书,写了一份多达万字的折子。

  他面见镇国公杨轩,亲自将折子呈给对方。

  徐有贞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杨轩一直在关注。

  对于徐有贞所写的这份折子,杨轩也是极为重视。

  他看了足足有一个时辰。

  徐有贞就在一旁静静的等候,也不打扰。

  终于,杨轩抬起头,看向了徐有贞。

  “你能发现这些问题,我很欣慰。”

  “事实上,你所说的这些,也正是我所担忧的。”

  “照如今的程度发展下去,我不敢想象百年之后的大明会是什么样子。”

  “尽管如今的粮食产量相比于洪武时期已经翻了不止一倍,我们也引进了新的作物,但是人口也是在逐年上升的。”

  “立国之初,天下人口只有六千万左右,而如今却已经有万万之数了。”

  “虽说人口清查还未结束,但我估计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百年之后,大明会有多少人?”

  “按照二十年为一代人算的话,百年就是五代人,就算期间前面两代人寿终正寝,可还有三代人活着呢。”

  “到那时,大明的粮食还能养得活这么多人吗?”

  “再加上越来越频发的天灾,粮食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你说到了那时,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大明恐怕也会像历代王朝一样,走到末年。”

  杨轩的话语中带着深深的担忧。

  别看大明现在发展的很好,但以后呢?

  谁也说不准!

  “虽说天命不可违,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坚信,人定胜天!”杨轩眼睛直直的看着徐有贞。

  后者被杨轩这么看着,浑身不自在。

  他能感受得到,杨轩对自己的期待。

  但同时心中又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是他一个权倾朝野的乱臣贼子该关心的事吗?

  这不应该是皇帝才关心的事吗?

  “玄玉,放手去做吧,这是关乎着大明国运的百年大计!”

  看着镇国公那信任的眼神,徐有贞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下意识就起身应道:“下官遵命!”

  “你先下去吧!”杨轩摆摆手,不知在想什么。

  “是,下官告退!”

  待徐有贞出去,杨轩又拿起了其写的万言疏看了起来。

  上面就大明所遇到的灾害提出了不少的应对方法。

  其中应对沙尘和风灾,徐有贞就建议要多种树,防风固沙。

  除了防风固沙,还能将雨水留下来,同时防止水土流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最新章节,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