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锁浪 第五十五章 顺利召开

小说:长河锁浪 作者:奕辰辰 更新时间:2025-04-21 00:25:06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上午十点,阳光洒满塔河营地,现场彩旗飘扬,气氛热烈。营地入口处,战士们身姿挺拔,组成整齐的队列,持枪肃立,目光坚定地注视着远方。一辆辆吉普车缓缓驶入,车轮扬起淡淡的沙尘。

  第一辆车上,下来的是林师长,张志成、郑指导员等人立刻迎上前去,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同志们辛苦了!”林师长回礼后,紧紧握住张志成的手,关切地问道,“昨晚的事都处理好了?”张志成挺直腰杆,大声汇报:“报告师长,一切就绪!现场会可以按时举行。”林师长微微点头,目光扫过周围忙碌而有序的场景,满意地说:“好,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

  紧接着,水利部部长和兵团司令员的车也抵达了。林师长陪同水利部部长和兵团司令员走上主席台。

  “全体起立!“郑指导员一声令下,战士们齐刷刷站起来,动作整齐划一。

  林师长、水利部部长和兵团司令员依次走上主席台。郑指导员站在主席台一侧,扫视着整个会场。林师长清了清嗓子,高声宣布:“工程现场会,现在开始!首先,由司令员致辞!”

  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塔河之畔隆重召开工程现场会。首先,我谨代表新疆军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远道而来的水利部领导、兄弟单位代表,向日夜奋战在工程一线的全体指战员、技术人员和各族群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

  塔河干渠工程是新疆重点的水利建设重点项目,是落实“屯垦戍边”伟大战略的关键举措。自动工以来,全体建设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这片亘古荒原上创造了奇迹。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一条蜿蜒的水渠,更是边疆军民团结一心、改天换地的精神丰碑!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干旱少雨、风沙肆虐,水利建设是民生之基、发展之本。兵团成立时,我就说过:“没有水利,就没有新疆的农业,更没有边疆的稳定。”塔河灌区建成后,可灌溉30万亩耕地,养活5万军垦战士和群众,让戈壁滩变成“塞外江南”!彻底改变南疆“十年九旱”的历史,使戈壁变绿洲、荒漠成粮仓。这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巩固边防、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工程!

  同志们,塔河工程的胜利来之不易。三年来,广大指战员“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用坎土曼、铁锹劈开坚硬的戈壁滩,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我们的战士白天施工,夜晚巡逻,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破冰取水,在摄氏五十度的酷暑下挥汗如雨。更令人感动的是,当地各族群众主动送来馕饼、羊肉,与我们并肩作战。这种军民鱼水情,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然而,敌人从未停止破坏!就在昨夜,一小撮帝国主义走狗、反动派的残渣余孽,妄图用炸药炸毁主席台、瘫痪干渠。但他们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的战士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用生命捍卫了工程安全——大刘同志为了阻止敌特引爆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血肉之躯守护了干渠的每一寸土地!

  大刘同志是好战士,是屯垦戍边的英雄楷模!他的牺牲,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粉碎一切反革命阴谋!

  同志们,今天的现场会既是庆功会,更是动员会。我们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干渠配套设施尚未完善,敌特分子仍在伺机而动。为此,我代表兵团党委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确保工程质量:要像十八团大渠的建设者那样,“把每一块石头都当成战斗堡垒”,坚决杜绝假大空工程;第二,加强军民联防:各连队要与当地公社成立“联防小组”,做到“村村有岗哨、户户有民兵”,让敌人插翅难飞!

  同志们,塔河干渠的通水,是“人定胜天”的又一伟大胜利!它标志着南疆的农业生产将进入新纪元,标志着边疆军民的团结将更加巩固。让我们以大刘同志为榜样,继承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在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继续向沙漠进军,向荒原要粮!

  最后,我宣布:塔河干渠工程现场会——正式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水利部部长讲话!

  部长起身,对大家点头致意,随后走到扩音器后,开口说道:

  同志们、战友们、各族父老乡亲们:

  站在这塔河之畔,望着这条即将润泽南疆大地的生命之渠,我的心情与同志们一样澎湃。站在这里,便想起了二十年前在绥远河套治水的日子。那时我们用十字镐和铁锨劈开冻土,用柳条筐运送砂石,硬是在黄河边上造出了百万亩良田。今天,看到你们用同样的精神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创造奇迹,我更加坚信:有边疆军民的钢铁意志,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改天换地的步伐!

  塔河工程的历史功勋塔河干渠不是普通的水利工程,它是新中国屯垦戍边战略的“主动脉”。三年来,同志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破冰施工,在五十度的酷暑下挥汗如雨,用血肉之躯筑起了这条“沙漠长城”。我在水利部看过工程图纸,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让我想起当年治理黄河时,我们在三门峡工地喊出的口号:“锁住黄龙兴水利,誓把山河重安排!”

  更让我感动的是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当地维吾尔族老乡送来的馕饼还带着体温,大家还前往附近的村落,帮着乡亲们修蓄水池,看病!这种水乳交融的情谊,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水利建设的科学方向同志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更是边疆稳定的基石。塔河干渠不仅要通水,更要成为“科学治水”的典范。我带来了两件“法宝”:

  第一件法宝是工程质量。我在黄河治水时,要求“每块石头都要经得起洪水考验”。今天我要强调,塔河干渠的每一寸混凝土都要达到“军工标准”!去年我在三门峡工地检查时,发现一处混凝土标号不达标,当场要求返工。同志们,我们修的不是普通水渠,而是“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

  第二件法宝是生态保护。塔河下游的胡杨林是“沙漠卫士”,我们在设计时特意保留了 12处生态补水口。水利建设既要“改天换地”,也要“天人合一”,这才是主席教导我们的“全面发展”!

  边疆治水的政治担当同志们,昨夜的敌特破坏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我在绥远抗战时,曾与日本特务机关斗智斗勇。解放后在水利部,又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较量。事实证明,敌人越是疯狂,越说明我们的事业伟大!

  在这里,我代表水利部宣布两项决定:第一,组建“塔河水利联防队”。由水利专家、解放军战士、各族民兵组成,既是施工队,也是战斗队,让敌人无处藏身!第二,设立“边疆水利红旗奖”。每年表彰 5个先进集体、10名模范个人,让英雄的名字刻在塔河大堤上!

  面向未来的治水蓝图同志们,塔河干渠只是第一步。根据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指示,水利部正在制定《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十年规划》。三年内建成 10座山区水库,彻底解决春旱秋涝问题。五年内实现全疆 500万亩耕地高效节水,让“大水漫灌”成为历史。十年内建成“南疆水网”,把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的水引到最缺水的地方!

  1952年我陪同主席视察黄河时,他老人家说:“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今天,我们同样要把塔里木河的事情办好!让我们沿着主席指引的方向,继续向沙漠进军,向荒原要粮,让南疆大地永远成为“塞外江南”!

  林师长缓缓走到主席台中央,他身后的塔河干渠护坡在骄阳下泛着青灰色光泽,台下数千名指战员和各族群众整齐端坐,远处的胡杨林在热浪中摇曳。

  “同志们!“林师长突然提高音量,声如洪钟,“刚才司令员和部长的讲话,字字千钧!“他转身指向干渠护坡,“大家看这护坡——每一块石头都经过三遍敲击检验!

  林师长抬手示意安静,展开手中的图纸,继续说道:“大家看这个生态补水口设计,不仅能调节下游胡杨林的生态用水,还能在汛期分流洪水,防止渠道淤塞——这正是部长强调的‘天人合一’治水理念!“一阵狂风卷着黄沙掠过会场,主席台的彩旗猎猎作响。林师长岿然不动,继续说道:“敌人亡我之心不死!昨夜的爆炸案再次证明,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焦黑的铁皮,“这是敌特拉响的雷管残骸,同志们,大刘同志用身体挡住了爆炸冲击波,他的鲜血染红了这 127公里干渠!“

  台下瞬间肃静,数百双眼睛紧紧盯着那块铁皮。

  “但是敌人打错了算盘!“林师长突然振臂高呼,“我们的联防队已经在全线设立了 32个哨卡!

  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夹杂着维吾尔族老乡的“亚克西“欢呼声。林师长转身看向张志成,“接下来,请塔河营地副指挥长,技术总负责人,张志成同志汇报工程情况!”

  站在主席台上,张志成黝黑的面庞刻满风霜,粗糙的双手紧握报告,目光如炬地扫视台下。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而坚定:“尊敬的林师长、水利部部长、兵团司令员,各位领导、战友们!今天,我们在这片曾经荒芜的戈壁滩上,向党和人民汇报我们工程的阶段性胜利!“

  声音微微颤抖,不是出于紧张,而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同志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年降水量仅有3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80毫米,是真正的‘滴水贵如油’。

  停顿片刻,似是为了让这组数字深深印入每个人的脑海。

  “当年,1300多名十八团指战员用坎土曼、铁锹、十字镐,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挖出了这条66公里的引水渠。没有机械,他们肩挑背扛;没有住处,就挖地窝子。没有水喝,就用大车到几十里外驮水。台下年长的建设者们频频点头,眼中泛起泪光。他们中不少人正是当年那场“人定胜天“战斗的亲历者。张志成的声音低沉下来:“农一师工程大队的老沈班长曾告诉我,龙口段土质坚硬如铁,一镐下去只能凿出个白点。战士们手上磨出血泡,粗布鞋磨破了露出脚趾,却没人喊苦喊累。因为他们知道,这条渠关系着千万亩良田,关系着边疆各族群众的温饱!”

  “去年春天,我们接到任务时,面临的困难不比当年小。“张志成话锋一转,开始详细汇报工程建设情况。“运输是第一道难关。“张志成回忆道,“大型机械设备根本进不来,我们只能靠人拉肩扛。记得运石灰石的时候遇上沙尘暴,在没膝的沙地里一走就是十几里路。“

  讲到渠道挖掘时,张志成特意提到了维吾尔族老乡艾克拜江和阿米尔贡献:“是这两位阿达西教我们用红柳枝编成‘井’字形护坡,再糊上粘土,解决了沙质渠岸坍塌的难题。这种土办法比钢筋水泥还管用,成本却不到十分之一!这就是民族团结的力量,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汇报接近尾声,张志成的声音越发铿锵有力:“同志们,这项工程的成功,归功于党的英明领导,归功于兵团‘不与民争利’的崇高精神,归功于每一位建设者的无私奉献!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双赢!”

  最后,他举起右拳,带领全场高呼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十六个字在戈壁滩上久久回荡,如同新时代的进军号角。

  张志成汇报结束后,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水利部部长起身与他紧紧握手。

  林师长快步登上讲台,清脆的嗓音瞬间盖过了台下的声浪:“全体肃静!现在进行大会的下一项议程——水利部专家讲解节水灌溉技术!有请水利部陈工程师!”

  陈工程师带着一股书卷气快步上台,摘下眼镜擦了擦,声音不高却透着股沉稳劲儿:“同志们,咱这节水灌溉技术,说白了就是要把每一滴水都用到刀刃上!在吐鲁番试点的时候,葡萄地里埋上指头粗细的滴水管,水直接输送到葡萄根儿旁,蒸发浪费少了九成!这技术要是铺开,南疆这寸土寸金的水,能浇出双倍的粮!”

  台下不少老兵交头接耳起来,刘工程师眼疾手快拍了拍桌子:“我知道大伙儿要问,这技术难不难?咱兵团战士能学会不?我跟大伙儿讲,去年在石河子推广时,识字班的女战士们硬是用竹签子在戈壁滩上扎出上万个滴水孔!咱兵团人,只要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水利部部长听了拊掌大笑:“好!这就是咱兵团的作风!现在我宣布,水利部无偿提供设备和技术手册,各师以及兵团直属工程单位选派精干力量参加培训班!我们要让塔里木盆地开满节水灌溉的‘科技花’!”

  会场上空突然传来雄壮的军乐声,抬头望去,一面面绣着“水利英雄”字样的锦旗在战士们的托举下缓缓入场。林师长眼眶微微泛红:“这每一面锦旗,都沾着战士们的血汗!现在进行下一项议程——对塔河总干渠工程通水仪式进行现场观摩!”

  话音刚落,会场西侧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八名战士扛着漆成朱红色的木制闸门模型,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主席台。“全体注意!“郑指导员举起信号旗,“向通水仪式现场——前进!“

  数千人的队伍如潮水般向干渠枢纽移动。张志成走在队伍最前列,汗水顺着他的安全帽带往下淌。转过最后一个沙丘时,他忽然停住脚步——十米高的闸门巍然矗立,闸门上方“锁住黄龙润边疆“的鲜红标语刺痛了他的眼睛。

  “司令员,您看这一段,土层,比刚开工时湿润多了。”兵团司令员俯身细看,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摩挲着草方格,不住点头,“这办法好!既解决了流沙地段的难题,又兼顾了生态,咱们兵团战士就是有办法!当年进疆的时候,我带着战士们用坎土曼挖地窝子,现在你们用草方格治流沙,都是了不起的创举!”

  “有了这渠水,以后这戈壁滩上,说不定能长出成片的绿洲。”水利部部长也饶有兴致地询问:“这草方格的使用寿命大概多久?后续维护方便吗?”

  “部长,经过我们这段时间的观察,只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损坏的芦苇,草方格能稳定发挥作用。”张志成自信满满地回答,“而且维护工作并不复杂,连队战士们都已经熟练掌握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手上全是被芦苇划破的口子,现在闭着眼都能扎出规整的方格。”

  “只要渠水能通,一切都值了。”说话间,众人已来到通水闸口。

  闸口处,巨大的钢制闸门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峻的光泽,两侧的红旗迎风烈烈作响,在黄沙的映衬下格外鲜艳。闸门旁的标语“人定胜天,誓让荒原变绿洲”被风沙侵蚀得有些模糊,却依然遒劲有力。林师长站在闸口旁的平台上,军装上的尘土与汗水交织。

  “现在,进行塔河干渠通水仪式!请张志成同志开启闸口!”林师长的声音穿透风沙,铿锵有力。

  张志成大步走到操作台前,双手握住启动杆,掌心微微出汗。他深吸一口气,眼前浮现出无数个日夜奋战的场景……战士们顶着烈日搬运石块,维吾尔族老乡送来馕饼,以林悦为首的女同志们在工地上为大家解暑包扎……随后用力拉下启动杆。

  随着一阵低沉的轰鸣声,闸门缓缓升起,塔河水如一条挣脱束缚的巨龙,汹涌奔腾着涌入干渠。刹那间,水花四溅,阳光洒在水面上,折射出万道金光,水珠飞溅在众人脸上,带来丝丝凉意。

  “通水啦!通水啦!”台下的战士和各族群众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维吾尔族老乡们激动地跳起了麦西来甫,手鼓和热瓦普的声音响彻云霄,战士们也纷纷挥舞着手中的红旗,有的摘下军帽抛向空中,有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水利部部长感慨万千,声音有些颤抖,“塔河干渠的通水,是边疆军民团结奋斗的伟大胜利,它将彻底改写南疆的农业和生态格局!当年苏联专家说这里建不成大型水利工程,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打破了这个预言!”

  兵团司令员目光坚定,望着奔涌的河水,大声说道:“这只是我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益,把南疆真正变成塞外江南!同志们,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就是要在这戈壁滩上,给南疆人民开出一条生命之渠!”

  在欢呼声中,林师长转身对身边的郑指导员说:“通知沿途各场、各团、各营连队,从现在起,进入 24小时值班状态,确保干渠运行安全。同时,组织宣传队,把今天的喜讯传遍整个塔河营地,让每一个战士、每一位老乡都知道我们的胜利!另外,给炊事班说一声,今晚加菜,就着渠水,好好庆祝一番!”

  人群中爆发出的欢呼声还在耳边回荡,张志成从通水闸口的操作台前转过身,就看见司令员和水利部部长满脸笑意地朝他走来。

  “志成同志,干得漂亮!”司令员洪亮的声音在嘈杂中格外清晰,他伸出宽厚的手掌,重重地拍了拍张志成的肩膀,“这通水仪式,办得气势恢宏,你们前期的准备工作扎实到位,为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立了大功!”

  张志成赶忙立正,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谦逊地说道:“司令员,这都是全体战士和各族群众齐心协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水利部部长也走上前,握住张志成的手,眼中满是赞赏:“小张啊,听了你的工程汇报,又亲眼见证了这通水的壮观场面,我深感欣慰。你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不仅保障了工程进度,还在技术创新、生态保护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为全国的水利工程树立了榜样!”

  张志成微微红了脸,说道:“部长,您过奖了。其实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太多难题,每一次都是靠着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才闯了过来。”

  王力和孙专员也快步走了过来。王力满脸兴奋,大声说道:“老张,今天这通水,可真是扬了咱们塔河营地的威风!咱们的努力总算没白费,往后南疆的土地,就要靠这条干渠焕发生机了!”

  孙专员笑着点头:“是啊,这一路太不容易,小张你作为技术总负责人,担子最重,功劳也最大。”

  张志成连忙摆手:“孙专员、老王,你们可别这么说。没有你们在后勤保障、协调各方上的支持,我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咱们是一个团队,缺一不可。”

  司令员看着几人相互谦逊、团结一心的模样,笑道:“好啊,看到你们这样默契协作,我对南疆水利建设的未来更有信心了。”他转身看向奔腾的渠水,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不过,同志们,通水只是第一步,后续的配套设施建设、维护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可不能有丝毫懈怠。”

  “请司令员放心!”几人齐声应道,声音坚定有力。

  正说着,人群中一阵骚动,只见林悦带着卫生队的几个女兵匆匆赶来。林悦的脸颊因为奔跑泛起红晕,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贴在脸上,但这丝毫掩盖不住她眼中的喜悦。她径直走到张志成身边,说道:“志成,通水成功了,太好了!”

  张志成看着眼前的林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是啊,林悦同志,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司令员看着这一幕,当然知晓其中的端倪,笑着问:“林师长,这是……”

  林师长笑着介绍道:“司令员,这是我们师医院的护士的林悦同志,正儿八经上海那边的大学生,喝过洋墨水的!后面塔河营地成立,抽调她来当了卫生队队长,和卫生队的同志们可立下了汗马功劳!”

  司令员听了,赞许地点点头:“好啊,巾帼不让须眉!林悦同志,你们卫生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守岗位,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辛苦了!”

  林悦连忙敬礼,声音清脆地回答:“司令员,不辛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看着工程一步步推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我们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水利部部长也笑着说:“是啊,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后勤保障和医疗救护至关重要。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司令员爽朗地笑了起来,目光在张志成和林悦之间来回扫视,饶有兴致地说:“林悦同志啊,你看你工作这么出色,生活上的事儿也得抓紧嘛。咱们部队里优秀的小伙子可不少,有没有心仪的呀?”

  林悦的脸“唰”地一下红到了耳根,微微低下头,小声说道:“司令员,我……我目前还是想先把工作干好。”

  司令员哪肯罢休,故意提高音量,看向张志成:“志成啊,咱们林悦同志可是才貌双全,上海来的大学生,到咱们这艰苦的边疆,毫无怨言,一心扑在工作上,这样的好同志可不多见。你可得多关心关心。”

  张志成也没想到司令员会突然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整个人瞬间紧张起来,原本黝黑的脸此刻也泛起了红晕,他结结巴巴地说:“司令员,林悦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卫生队在她的带领下,……大家都很敬佩她。包括我!”

  司令员一听,哈哈大笑起来:“我看你们俩都别害羞了,咱们都是革命同志,有啥不好意思说的。在艰苦的边疆建设中,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携手共进,那可是好事儿。”

  水利部部长也笑着打趣道:“看来是我们这些老同志后知后觉了,你们年轻人藏得够深啊。这要是发展起来,那就是咱们工程建设中的一段佳话。以后你们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照顾,肯定能为南疆的水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围的人也纷纷露出善意的笑容,王力捅了捅张志成的胳膊,低声笑道:“老张,没想到啊,你这闷葫芦,还有这等福气。”孙专员也点头微笑。

  林悦偷偷抬眼瞥了张志成一眼,恰好张志成也正看向她,两人目光交汇,又迅速慌乱地移开,周围响起了一阵轻轻的笑声。

  林师长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司令员、部长,这俩孩子确实都不错。在工程建设期间,他们一个在技术一线攻坚克难,一个在医疗保障上守护大家的健康,都吃了不少苦。要是他们能走到一起,我这个当领导的,也为他们高兴。”

  司令员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在边疆建设,条件艰苦,可越是这样,越需要同志们之间相互扶持。你们的感情要是能开花结果,那就是给全体战士们树立了榜样。让大家知道,我们不仅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伟大的工程,也能收获美好的生活。”

  张志成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司令员、部长、林师长,感谢你们的关心。其实我和林悦同志在工作中,确实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很欣赏对方。只是一直忙着工程,没来得及考虑个人的事情。既然今天大家都说到这儿了,我想……我想找个合适的机会,正式向林悦同志表明心意。”

  林悦听了,心跳如鼓,她轻轻咬着嘴唇,小声说道:“我……我也愿意多了解志成同志。”

  众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中既有对两人的祝福,也有对未来工程建设的期许。在这塔河之畔,奔腾的渠水见证着工程的伟大胜利,也见证着一段美好感情的悄然萌芽。

  在人群的另一边,宣传队的队员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在临时搭建的宣传台前,张贴着工程建设中的照片,照片上有战士们挥汗如雨施工的场景,有各族群众齐心协力运送物资的画面,还有技术人员在图纸前认真钻研的身影。

  林师长看着热闹的场景,转身对身边的郑指导员说:“今晚的庆祝活动一定要组织好,好好犒劳一下大家。同时,要加强安保工作,防止敌特分子趁机捣乱。虽然干渠通水了,但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后续的任务还很艰巨。”

  郑指导员立正敬礼,坚定地回答:“是,师长!我马上安排。”

  工地上的探照灯此刻全部打开,将整个营地照得如同白昼,灯光与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交相辉映。营地中央,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灯笼,红色的绸缎随风飘动,营造出一片喜庆而热烈的氛围。

  远处,一群维吾尔族老乡正朝着营地走来,艾克拜江和阿米尔赶忙过去相迎,牵着村里的孩子们,进入了营地里。司令员看到老乡们来了,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糖果,递给每一个孩子。“孩子们,拿着,今天是个好日子!”孩子们接过糖果,开心地笑了起来,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司令员爷爷!”

  营地里,战士们和各族群众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还有刚从渠里打来的清水,在灯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王力一把拉住张志成,笑着说:“老张,今天可一定要好好喝几杯,这通水的功劳,你可是头一份!”张志成拗不过,只好跟着王力来到酒桌旁。

  起初,张志成端着缸子坐在酒桌旁,目光不时扫过喧闹的营地,看见宣传队员们正踮着脚挂彩灯,几个女兵被夜风掀起的红绸缠住了手臂,立刻起身帮忙整理。又瞥见艾克拜江带着孩子们围在篝火旁,赶忙招呼炊事班多添几盘馕饼。

  直到确认每个角落都安顿妥当,他才重新落座,接过王力递来的酒杯。“老张,今天可得敞开了喝!“王力晃着酒壶,往两个粗瓷碗里倒满琥珀色的酒液,“你知道他们私下都怎么说?说张副指挥长连石头都能说动让路,这酒还能把你喝倒?“

  张志成笑着摇头,指尖摩挲着碗沿的粗粝纹路:“王副指挥又拿我打趣。要说能说动石头,咱们也不用这么下死力气了!“仰头饮下半碗。

  酒过三巡,王力的脸涨得通红,帽子歪戴在头上:“我不服!“他拍着桌子震得碗碟叮当响,“上次营里会餐,我一人喝倒三个连长,今天...“

  话音未落,张志成已经又斟满两碗,酒液在碗里荡起细小的涟漪。“这杯,敬那些……那些没看到今天通水的同志!”

  王力被这番话呛得眼眶发热,抓起酒碗猛灌一口,却呛得直咳嗽。抹了把嘴角的酒渍,嘟囔道:“你这家伙,喝酒就喝酒,说这些做什么...“话没说完,又被张志成续满的酒碗堵住了嘴。

  随着夜色渐深,酒桌上的吆喝声愈发响亮。王力的话语开始打结,却仍梗着脖子要拼酒。张志成的眼神也变得朦胧,可每当有战士过来敬酒,他依然能精准地说出对方参与过的工程节点:“小李,你在塌方段连续三天没合眼!最后拿枪打的也真准!这杯该我敬你。“

  直到王力第五次抓着酒壶要倒酒时,手抖得把酒全洒在了衣襟上,茫然地看着胸前的酒渍,突然“噗嗤“笑出声:“老张...我...我认输还不行吗...“

  话音未落,整个人像座倾倒的铁塔,“咚“地栽倒在戈壁滩的沙土地上,鼾声瞬间响起。

  张志成望着酣睡的战友,自己也忍不住笑起来。他试图起身去拿毯子给王力盖上,却发现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眼前的篝火渐渐模糊成跳动的光斑,耳畔的欢声笑语也变得遥远。

  踉跄着后退两步,后背撞上结实的胡杨树干,随后顺着粗糙的树皮缓缓滑坐在地,仰头望着缀满星辰的夜空,在酒香与疲惫交织中,沉沉睡去。意识在黑暗中沉浮,突然,一阵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他缓缓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塔河干渠尚未完工的工地上,月光洒在未干的水泥面上泛着冷光。远处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他顺着声音望去,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弯着腰加固闸门支架。

  “大刘!”张志成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那个身影直起身,转身露出带着憨厚笑容的脸。

  “张副指挥,你咋来了?”大刘笑着迎上来,张志成喉咙发紧,“我……我来看看你。”

  大刘爽朗地笑起来,声音在戈壁滩上回荡:“我好着呢!你看这渠水!”

  张志成顺着他的手势望去,干涸的渠道突然奔涌出水,清澈的渠水漫过两人的脚踝。大刘的身影在波光中变得透明,却依然紧紧握着坎土曼,仿佛要将自己钉在这片土地上。“张副指挥……他的声音渐渐模糊,“替我多看看这水,看它能浇出多少亩地来!”

  没人知道张志成在梦中经历了什么,在场的所有人都因为两名副指挥拼酒拼到同归于尽而笑得前仰后合!欢快的音乐声、人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整个营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长河锁浪,长河锁浪最新章节,长河锁浪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