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村子里就热闹起来。工程队的队员们纷纷从帐篷里钻出来,简单洗漱后,便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张志成站在营地中央,扯着嗓子喊道:“大伙都听好了,今天咱们就正式开工建蓄水池和引水渠了!这可是关系到乡亲们以后用水的大事儿,谁都不许掉链子,都把精神头给我提起来!”“是!”众人齐声回应。
大刘带着一组人来到蓄水池的施工现场,他们先在地上用石灰画出蓄水池的轮廓。大刘手持一根长杆,弯着腰,眼睛紧紧盯着地面,在石灰线上仔细地比画着,神情专注得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兄弟们,这线可不能画歪了,这关系到整个蓄水池的形状和大小,都给我盯紧咯!”。
有个年轻职工一不小心踩歪了一点石灰线,大刘立刻拿起工具,小心翼翼地一点点修正,“你看,这线就像房子的框架,歪一点,整个蓄水池的结构都可能受影响,咱们做工程,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小李则带着测量队,再次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复核。他稳稳地拿着水准仪,眼睛像鹰隼一般紧紧地盯着目镜,双手灵活地不停调整着仪器的旋钮,额头上因为专注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小张,你再往左边挪一点,对,就那儿,停!”他一边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助手,一边快速在本子上记录着数据。突然,一阵小风刮过,水准仪的支架晃了晃,小李眼疾手快,赶紧伸手扶住,嘴里忍不住念叨着:“这风可真会捣乱,大家稳住,数据要是错了,后面的工程可就全乱套了。”
阿米尔也早早地来到了施工现场,他对村子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主动给工程队当起了“编外顾问”。
施工正式开始,职工们挥动着铁锹,一锹一锹地挖着土。泥土被翻了起来,散发出阵阵土腥味。“嘿哟,这土还真结实!”一个职工憋足了劲儿,用力地铲着土,那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泥点。有个职工不小心被土里的石头绊了一下,身体猛地前倾,差点摔倒,旁边的工友眼疾手快,赶紧伸手扶住他,笑着打趣道:“兄弟,小心点,这土里的‘埋伏’可不少呢。”“大伙加把劲儿,争取今天多挖点!”大刘在一旁喊道,话音刚落,他就亲自拿起铁锹,加入到挖土的队伍中。
只见他双脚稳稳地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身体微微前倾,双手紧紧握住铁锹把,先将铁锹用力插入土中,然后借助腿部和腰部的力量,猛地一撬,一锹满满的土就被挖了起来,动作熟练而有力,每一锹都挖得很深。
有个年轻职工挖累了,动作渐渐慢了下来,大刘注意到后,立刻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坚持一下,咱们多挖一点,乡亲们就能早点用上水。来,你看,像我这样,双脚站稳,下锹的时候看准角度,借助身体的重量,这样能省不少力气。”说着,他又示范了一遍,年轻职工认真看着,学着大刘的姿势,试了几下,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果然感觉轻松了许多,干劲又十足起来。
随着挖掘工作不断推进,铁锹与泥土的撞击声,不再是起初那般清脆利落,而是沉闷又滞涩。大刘满脸凝重,缓缓蹲下,粗糙的大手轻轻拂开表层土块,仔细查看那掺杂其中的岩石碎块。这些碎块形状各异,有尖锐的棱角,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峻的光,仿佛在宣告着挖掘工作即将面临的艰难挑战。
“这情况不对劲啊,”大刘眉头紧锁,直起身子。“按正常地质,挖到这个深度,土早该松了,可现在全是硬邦邦的石头。咱们现有的挖掘设备,怕是啃不动这些家伙,施工方案也得重新琢磨琢磨,不然这工程进度得严重滞后。”其他职工们闻言,纷纷停下手中动作,扛着铁锹围拢过来,目光在四周探寻,似乎期望能从这片土地中寻到解决办法。
就在众人陷入僵局,满心无奈之时,阿米尔从人群中稳步走出,蹲下身,伸出手,轻轻捧起一把带着岩石碎块的泥土,放在掌心反复端详。随后缓缓站起身,从近处的坑洼,扫向远处的山峦,将整个周边地形尽收眼底。“大刘,我记着呢,”阿米尔不慌不忙地开口,就这跟前儿呢!之前有那么一回,想着弄个尕尕的仓库,结果好家伙,也撞上那硬得了。后来嘛,大家眼尖得很,瞅见往东北方向,大概两百米远的地方,有个天然的岩石缝缝。沿着那条缝缝的走势,地下就松泛得很,就跟刚出炉、还没完全晾凉,热馕似的。要是咱能麻溜儿地找到那地儿,把挖蓄水池的地方挪一挪,保不齐就能绕开这些硬得不像话的石头,顺顺溜溜地往下开挖啦,到时候这蓄水池肯定挖得又快又好,麻达没有!”
大刘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你确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真能行,那可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帮了大忙了。”阿米尔用力地点点头,斩钉截铁地说:“大刘,我确定。打小开始,我就在这一带跑,这片土地的每一处角落我都熟得很。那条缝隙附近的土嘛。颜色都跟这儿明显不一样!只要仔细瞧,绝对能认出来。”
大刘一路小跑,鞋底扬起的尘土在炽热的阳光下打着旋儿。好不容易跑到张志成身旁,他大口喘着粗气,胸脯剧烈起伏,抬手用满是尘土的袖子抹了把额头,赶忙说道:“张副指挥,阿米尔可立了大功,他找到一处新地方,特别适合挖蓄水池,能避开那些硬石头了。”
张志成正蹲在地上,手里摆弄着一块挖出来的硬石头,眉头拧成了个死结。听到大刘这话,他猛地站起身,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扯着嗓子下达命令:“快,通知测量队、施工组,全体马上集合!阿米尔寻到了新路子,大家都跟着他走!”
阿米尔边走边用牧羊棍敲击地面,棍头包铁的"叮叮"声忽而清脆忽而沉闷。遇到可疑处,他忽然趴下把耳朵贴地,冲后面摆摆手,众人屏息时,他狡黠一笑,对着身旁围拢过来、同样灰头土脸的队员们耐心讲解:“哎,你们看呐,这地儿的地势,就跟那波浪一样,稍微有点高低不平。这啥情况呢,这就是地下的岩石结构在捣鬼呢。再瞅瞅那边,那片草长得,跟别地儿完全不一样嘛,别的地儿草跟那没吃饱饭的娃娃一样,稀稀拉拉的,那片草却长得跟胖小子似的,郁郁葱葱。那下面,多半就是岩石缝缝的走向。”众人紧紧跟在他身后,有的微微前倾身体,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一个字。
没一会儿,队伍就到了阿米尔说的地儿。阿米尔快步上前,脚下扬起的尘土扑满了他的裤腿。他指着一处地面有点凹陷、土壤颜色深些的地方,激动得声音都拔高了几分,喊道:“就这儿,阿达西们,都仔细瞅瞅。这地儿的土,比周围的深得多,你们蹲下,然后嘛把手往地上一放,能感觉到地面在微微发抖呢!这就是岩石缝缝在地表留的记号。就……就跟人身上留的疤一样,虽说长好了,但是一看就知道不一样。”他蹲下身子,用手扒拉着泥土,抓起一把给大家看,“你们瞅瞅这土的样子,和旁边的完全不一样嘛。”队员们纷纷蹲下,学着他的样子感受地面,触摸泥土,嘴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测量队队员见状,麻溜地行动起来。其他队员则分工明确,一人拉着卷尺,那卷尺的刻度都有些模糊了,将其沿着地面拉直,另一个队员在一旁拿着泛黄的笔记本,用一支快没墨的圆珠笔认真记录数据。现场一片忙碌,每个人的动作紧凑而有序,只听得见卷尺拉伸的“沙沙”声和记录员写字的“刷刷”声,偶尔还夹杂着远处传来的几声驴叫。
一番紧张细致忙活后,测量结果出来了。果不其然,跟阿米尔说的一样,这儿地下岩石结构相对疏松,太适合开展挖掘工作了。张志成快步走到阿米尔身边,用力拍了拍阿米尔肩膀,声音因为兴奋都有点打颤:“阿米尔,你这个编外顾问可真是没白当!不然还不知道得在那些硬石头上浪费多少时间和力气呢!”
确定新挖掘位置后,施工工作又热热闹闹干起来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特有的气息,有人唱起了当地的劳动号子,“嘿哟嘿哟”其他人也跟着应和,气氛热烈极了。可好景不长……挖到一定深度时,新麻烦来了。只见坑底慢慢渗出丝丝缕缕的水,刚开始就星星点点的,就像天空中刚出现的几颗星星。没一会儿,就聚成一小片水洼,而且渗水越来越多,水洼面积不断扩大。张志成眉头又紧紧皱起来,他捡起一块石头,用力扔进水里,溅起一片水花,这水渗得越来越厉害。
张志成心里门儿清,这渗水问题要是解决不了,不光挖掘工作干不下去,整个蓄水池结构稳定性都得受影响……他眼睛死死地盯着不断渗出的水,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周围的职工们也都停下手中的活儿,目光纷纷投向他,眼神中带着焦急与期待。此时,施工现场一片寂静,只有那不断冒出的水泡破裂时发出的轻微“咕噜”声。
大刘走上前,神色凝重地说:“张副指挥,这渗水太棘手了,咱们得赶紧想办法,不然这坑再往下挖,怕是要被淹了。”张志成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大声喊道:“大伙先别慌,咱们一起想想办法。小李,你赶紧查一下我上次来这里的地质勘探报告,看看这附近的水文情况有没有记录。”
小李翻查了一番,说道:“从地质结构来看,这附近可能有地下暗河或者含水层,咱们挖到了水源通道,所以才会出现渗水。”阿米尔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着渗水的情况,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小时候听老人们说过,这片地底下有些古怪……说不定真有啥暗河啥的。”
张志成一时间也没了注意,叹了口气,“咱们也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得想个法子把水止住。”
“张副指挥,咱们要不试试用防水布?”一个年轻职工提议道。张志成摇了摇头说:“这渗水面积太大,防水布成本高,而且很难保证铺设的密封性,不是个好办法。”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张志成突然想起之塔河营地为了做豆腐,提炼出来的石灰,这玩意儿和沙子混合,加水搅拌成类似三合土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抗性,应该能来解决这样程度的渗水问题。石灰石虽然还有剩余,但都在营地,一来一回,就是大半天,要用这个方法的话,这边就得空等了,所以他还在纠结。
张志成咬了咬牙,心想眼下虽耽搁些时间,但总好过一直困在渗水难题前毫无进展。他定了定神,大声说道:“同志们,咱们先用三合土试试!大刘,你马上带几个人回营地,把剩余的石灰石都运过来,动作要快!其他人先在这儿做些准备工作,把渗水区域周边清理干净,估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用量。”
大刘得令后,立刻转身,对着几个年轻力壮的职工喊道:“你们几个,跟我走!咱们得赶紧去营地拉石灰石。”
张志成开始指挥留下的职工清理渗水区域周边。阿米尔也没闲着,他在渗水区域周围来回踱步,仔细观察着地面的情况。他蹲下身子,用手摸了摸地面,然后站起来对张志成说:“阿达西!我看这渗水好像是从几个特定的地方冒出来的,咱们是不是可以先重点处理这些地方?”张志成点了点头,说:“有道理,阿米尔,你观察得真仔细。小李,你按照阿米尔说的,重点标记一下这几个渗水点,等会儿咱们优先处理。”
临近傍晚,大刘带着人终于回来了。几辆板车上装满了石灰石,在颠簸的路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大刘跳下车,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大声说:“张副指挥,石灰石拉回来了,接下来咋整?”
张志成看了看石灰石,又看了看渗水区域,说:“大刘,你带几个人把石灰石砸碎,越碎越好。其他人去弄点沙子来,咱们准备搅拌。”
大刘立刻招呼几个职工开始砸石灰石。他们拿起锤子,用力地砸向石灰石,“砰砰”声不绝于耳。一个职工一锤子下去,石灰石溅起一些碎渣,溅到了他的脸上,揉了揉眼睛,笑着说:“这活儿看着简单,干起来还挺费劲。”另一个职工说:“别抱怨了,赶紧砸,等会儿还得搅拌呢。”
张志成指挥着大家把沙子、砸碎的石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适量的水,铁锹不停地搅拌着,三合土逐渐成型。
一处较大的渗水区域,这里的水已经汇聚成了一个小水洼,不断地冒着气泡。大刘用手将三合土压实,试图堵住渗水的源头。可刚一松手,水又从三合土的缝隙中渗了出来。只能再次用力压实,同时对身旁的职工说:“加大力度,多填一些,一定要把这些缝隙堵住。”
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天边泛起了一抹橙红色的晚霞。施工现场的气氛却愈发紧张,大家都在与时间赛跑。张志成也加入到了填堵渗水点的队伍中,他一边干活,一边不停地观察着地面的情况。突然,他发现一处渗水点周围的地面出现了轻微的下陷,连忙大声喊道:“大家小心,这边可能要塌陷!”职工们听到喊声,迅速往后退去。就在这时,地面“轰”的一声,出现了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坑洞,水从坑洞中汹涌而出,瞬间将周围的三合土冲散。
张志成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坑洞,心中明白,这渗水问题比想象中还要严重。略微思考,便说道:“同志们,大家不要慌。咱们先把周围的人疏散开,确保安全。然后立即会填,这个地方咱们不要了,重新选址!”
众人迅速按照张志成的指示行动起来,将周围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然后开始回填。随着土方量增加,水被牢牢的压在了下方。
张志成的目光在四周扫视,试图寻找一处合适的新地点。阿米尔再次来到他身边,眼神中带着思索:“我记着往西北方向嘛,有一片地势相对高些的地方。我以前放羊路过那达的时候,感觉那达的土质紧实得很,要不咱过去瞅一哈?那以前是个小土坡,后来叫雨水冲了哈,稍微平整了些。但我觉得它的地势和土质,对咱们建蓄水池来说,可能是个攒劲的选择。”
你这脑袋瓜就是灵光,不管成不成,咱们都得去试试。大刘,你带上测量队,跟着阿米尔去西北方向看看,尽快确定新地点是否合适。”
大刘二话不说,立刻招呼测量队队员,扛着仪器,跟着阿米尔匆匆出发了。张志成则留在原地,指挥剩下的队员继续回填坑洞,确保现场安全。
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阿米尔所说的地方。这里果然如阿米尔所说,地势相对较高,周围的土地看起来也比较坚实。
“大刘队长,从目前测量的数据来看,这里的地势和土质都非常适合建蓄水池。而且,根据初步判断,地下应该没有那些坚硬的岩石和复杂的暗河。”小李在勘测后兴奋的说道.
“太好了,看来咱们这次有戏了。小李,你再仔细测量几遍,我这就回去向张副指挥汇报。”
大刘脸上掩不住的兴奋劲儿,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张志成跟前,鞋底带起的沙土簌簌往下掉:"张副指挥,阿米尔说的地方真不赖!那儿的土攥在手里跟砖头似的,小李他们测了三遍,连个耗子洞都没找着!"
张志成正蹲在地上用树枝划拉引水渠路线图,拍着大刘的肩膀,震得对方衣领上的土渣扑簌簌往下落:"好!蓄水池就定在那儿!"
蓄水池这边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张志成已经开始思考起引水渠。因为改变了蓄水池的位置,所以引水渠的路线也要重新规划。按照现在的位置,引水渠绕不开一片沙土地。这样的地貌除了渗漏这个先天的劣势之外,还老鼠洞密布,很容易引起走水和小规模的塌陷。日积月累,水会沿着发达的老鼠洞一寸一寸“吃掉”引水渠的边坡,使得本来得以规束的水流,刹那间就会四散开来,像是一株从没被人修剪过的杂草一样。
张志成踩着满地碎石子咯吱作响,走到一处隆起的沙包前。他抬脚碾了碾,沙包顿时塌下去半边,露出几个黑黝黝的洞口。"引水渠要穿过这片沙土地,你们看——"他弯腰抓起把沙子,细碎的沙粒顺着指缝哗啦啦往下漏,"这地方跟筛子似的,更别说还有这些......"话音未落,一只灰老鼠"嗖"地从洞里窜出来,撞翻了立在旁边的坎土曼。
现场顿时安静得能听见沙粒滚动的声响。小李突然蹲到鼠洞前,鼻尖几乎要碰到地面。他伸出小拇指往洞里探了探,突然眼睛一亮:"你们快看!"他指甲缝里沾着些暗红色的黏土,"这老鼠打洞都晓得挑好土质,底下有胶泥层!"
张志成一个箭步冲过来,捏起那点黏土搓了搓,突然转身翻起测量包,泛黄的图纸哗啦展开:"怪不得!这带沙土层下两米就是胶泥层!"说着,他眉头渐渐舒展,"咱们来个反其道而行!不绕路,直接往下挖穿沙土层,用胶泥做天然防渗层!"
张志成的想法一经提出,众人都是一愣。
张志成蹲下身,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大伙看,咱们先沿着规划好的引水渠线路,用石灰撒出标记。然后从一端开始,分段挖掘。每段长度控制在 10米左右,这样便于施工和管理。挖掘的时候,先用铁锹把表层松散的沙土铲掉,挖到一定深度后,再用十字镐对付那些稍微紧实些的土层。挖到胶泥层后,咱们就把主河道的位置标记出来,开始重点深挖。”
小李在一旁听得认真,一边点头一边问道:“张副指挥,那挖到胶泥层后,主河道要挖多深呢?还有,怎么保证挖到的胶泥能起到防渗作用?”
张志成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目光坚定地说:“主河道深度初步定在 1.5米,这个深度既能保证水流有足够的空间,又能充分利用胶泥层的防渗特性。至于怎么保证胶泥的防渗效果,咱们挖到胶泥层后,要用工具把胶泥夯实,让它变得更加紧密。另外,在铺设胶泥防渗层之前,要先在底部铺上一层碎石子,起到过滤和排水的作用。”
不过沙土地质松软,挖掘过程中容易出现坍塌。一组职工正在挖掘,突然上方的沙土松动,一大片沙土滑落下来,差点把下面的人埋了。幸好大家反应迅速,及时撤离,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面对这个问题,张志成召集大家开了个现场会。他皱着眉头说:“这沙土地坍塌问题必须解决,不然施工安全无法保障。大家有什么好主意,都说说。”
大刘想了想说:“张副指挥,咱们能不能用木板或者铁板把挖好的沟渠两侧挡住,防止沙土坍塌?”
张志成点了点头:“这个办法可行,不过材料得尽快准备。另外,咱们在挖掘的时候,要控制好挖掘速度,不要挖得太快,给沟渠两侧足够的支撑时间。”
“木板子?村后头那片胡杨林,去年大风‘呼啦啦’一刮,倒下的枯树杆子现在还在老磨坊后头堆着呐!"他手舞足蹈地比划着,”那些个树干,粗的跟我的腰一样壮实嘛,劈成板子能用好久好久!“阿米尔手舞足蹈的说道。
大刘眼睛一亮:”太好了!张副指挥,我这就带人去拉木头。"他转身就要走,却被张志成一把拽住袖子。
"等等!"张志成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哗啦啦翻到某页,"胡杨木确实结实,但新砍的湿木头太重,运过来费时费力。阿米尔,那些倒下的枯树放了多久?"
“起码放了有大半年,不过早都被我们劈过好几茬了,剩下的都是些歪七扭八的枝桠杈子!早知道当初就该把直溜的留着了嘛!"阿米尔有些懊恼的说道。
现场顿时响起一片叹气声……小李举起测量用的标杆:"要不试试这个?咱们把标杆横着插进沙土里,像编篱笆那样......"他说着用标杆在沙地上划出几道平行线。
"不行,"大刘摇头,"这些细杆子撑不住沙土压力。"他忽然转身从工具堆里抽出把铁锹,"要我说,干脆把沟渠挖成梯形!上宽下窄,这样边坡自然就稳固了。"
张志成蹲下身,抓起把沙子任其从指缝流下:"梯形断面确实能增加稳定性,但会大幅增加土方量......"他忽然攥紧拳头,"有办法了!咱们分层开挖,先挖出梯形轮廓,再在内部修整成矩形渠道!"
方案既定,众人立即分组行动。大刘带着壮劳力负责外围梯形开挖,铁锹铲起的沙土在沟渠两侧堆成两道矮墙。小李则领着细心的队员用麻绳拉出笔直的基准线,每隔三米打下木桩标记高程。
"注意边坡坡度!“张志成沿着沟渠边走边喊,”沙土松散,放坡要缓!"
板车在沙窝里陷了三次,拉车的毛驴尥蹶子不肯走。天黑之前,第一批胡杨木终于运到。虽然都是些枝杈,但经过挑选后,笔直的枝干被削尖底部,像栅栏般密密匝匝钉入沟渠两侧。树皮上龟裂的纹路在夕阳中泛着青铜般的光泽,远远望去,整条沟渠仿佛镶了道古朴的花边。
"嘿,这老木头比铁板还顶用!"大刘用锤子把最后一根木桩夯实时,整个沟渠已经向前延伸了二十多米。木桩间的沙土被职工们用石夯层层压实,竟真止住了坍塌。
夜幕降临,工地燃起篝火。张志成借着火光检查施工图,铅笔在"沙土段"旁边重重画了个五角星。小李端着搪瓷缸凑过来:"张副指挥,明天就能挖到胶泥层了吧?"
"按今天进度没问题。"张志成用铅笔尾端点了点图纸,"你看,这段渠道转弯处正好对着风口。我在想,要不要把渠底再挖深半米?"
小李还没回答,阿米尔的声音从篝火那边传来:"不能挖太深!"他举着半个馕跑过来,"开春雪水下来时,这带会变成旋涡窝子哩!村里老人说,以前洪水就在这儿卷走过两头牛,十几只羊!"
这情报太重要了!张志成立马用红蓝铅笔在图纸上画了个箭头,"咱们在这里设个泄洪道,用石块砌成阶梯式!"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轰隆"闷响。所有人齐刷刷转头,只见月光下,刚挖好的某段渠道腾起一团沙尘。
"塌方了!"大刘抄起铁锹就往那边冲。众人赶到时,发现是段五米长的边坡整体滑塌。值得庆幸的是,塌方处恰好是准备明天开挖的段落,没有造成损失。
“好了,没什么大事,大家照常休息。今晚不留人守夜,就让渠道静置放着,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变化,明天咱们一并全部处理掉!”张志成大手一会安排道,走回自己帐篷中时,不自觉的回头看了眼村子的方向,心想林悦这时候应该还没休息,说不定还在给村民们瞧病呢。
大刘带着一组人来到蓄水池的施工现场,他们先在地上用石灰画出蓄水池的轮廓。大刘手持一根长杆,弯着腰,眼睛紧紧盯着地面,在石灰线上仔细地比画着,神情专注得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兄弟们,这线可不能画歪了,这关系到整个蓄水池的形状和大小,都给我盯紧咯!”。
有个年轻职工一不小心踩歪了一点石灰线,大刘立刻拿起工具,小心翼翼地一点点修正,“你看,这线就像房子的框架,歪一点,整个蓄水池的结构都可能受影响,咱们做工程,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小李则带着测量队,再次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复核。他稳稳地拿着水准仪,眼睛像鹰隼一般紧紧地盯着目镜,双手灵活地不停调整着仪器的旋钮,额头上因为专注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小张,你再往左边挪一点,对,就那儿,停!”他一边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助手,一边快速在本子上记录着数据。突然,一阵小风刮过,水准仪的支架晃了晃,小李眼疾手快,赶紧伸手扶住,嘴里忍不住念叨着:“这风可真会捣乱,大家稳住,数据要是错了,后面的工程可就全乱套了。”
阿米尔也早早地来到了施工现场,他对村子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主动给工程队当起了“编外顾问”。
施工正式开始,职工们挥动着铁锹,一锹一锹地挖着土。泥土被翻了起来,散发出阵阵土腥味。“嘿哟,这土还真结实!”一个职工憋足了劲儿,用力地铲着土,那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泥点。有个职工不小心被土里的石头绊了一下,身体猛地前倾,差点摔倒,旁边的工友眼疾手快,赶紧伸手扶住他,笑着打趣道:“兄弟,小心点,这土里的‘埋伏’可不少呢。”“大伙加把劲儿,争取今天多挖点!”大刘在一旁喊道,话音刚落,他就亲自拿起铁锹,加入到挖土的队伍中。
只见他双脚稳稳地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身体微微前倾,双手紧紧握住铁锹把,先将铁锹用力插入土中,然后借助腿部和腰部的力量,猛地一撬,一锹满满的土就被挖了起来,动作熟练而有力,每一锹都挖得很深。
有个年轻职工挖累了,动作渐渐慢了下来,大刘注意到后,立刻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坚持一下,咱们多挖一点,乡亲们就能早点用上水。来,你看,像我这样,双脚站稳,下锹的时候看准角度,借助身体的重量,这样能省不少力气。”说着,他又示范了一遍,年轻职工认真看着,学着大刘的姿势,试了几下,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果然感觉轻松了许多,干劲又十足起来。
随着挖掘工作不断推进,铁锹与泥土的撞击声,不再是起初那般清脆利落,而是沉闷又滞涩。大刘满脸凝重,缓缓蹲下,粗糙的大手轻轻拂开表层土块,仔细查看那掺杂其中的岩石碎块。这些碎块形状各异,有尖锐的棱角,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峻的光,仿佛在宣告着挖掘工作即将面临的艰难挑战。
“这情况不对劲啊,”大刘眉头紧锁,直起身子。“按正常地质,挖到这个深度,土早该松了,可现在全是硬邦邦的石头。咱们现有的挖掘设备,怕是啃不动这些家伙,施工方案也得重新琢磨琢磨,不然这工程进度得严重滞后。”其他职工们闻言,纷纷停下手中动作,扛着铁锹围拢过来,目光在四周探寻,似乎期望能从这片土地中寻到解决办法。
就在众人陷入僵局,满心无奈之时,阿米尔从人群中稳步走出,蹲下身,伸出手,轻轻捧起一把带着岩石碎块的泥土,放在掌心反复端详。随后缓缓站起身,从近处的坑洼,扫向远处的山峦,将整个周边地形尽收眼底。“大刘,我记着呢,”阿米尔不慌不忙地开口,就这跟前儿呢!之前有那么一回,想着弄个尕尕的仓库,结果好家伙,也撞上那硬得了。后来嘛,大家眼尖得很,瞅见往东北方向,大概两百米远的地方,有个天然的岩石缝缝。沿着那条缝缝的走势,地下就松泛得很,就跟刚出炉、还没完全晾凉,热馕似的。要是咱能麻溜儿地找到那地儿,把挖蓄水池的地方挪一挪,保不齐就能绕开这些硬得不像话的石头,顺顺溜溜地往下开挖啦,到时候这蓄水池肯定挖得又快又好,麻达没有!”
大刘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你确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真能行,那可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帮了大忙了。”阿米尔用力地点点头,斩钉截铁地说:“大刘,我确定。打小开始,我就在这一带跑,这片土地的每一处角落我都熟得很。那条缝隙附近的土嘛。颜色都跟这儿明显不一样!只要仔细瞧,绝对能认出来。”
大刘一路小跑,鞋底扬起的尘土在炽热的阳光下打着旋儿。好不容易跑到张志成身旁,他大口喘着粗气,胸脯剧烈起伏,抬手用满是尘土的袖子抹了把额头,赶忙说道:“张副指挥,阿米尔可立了大功,他找到一处新地方,特别适合挖蓄水池,能避开那些硬石头了。”
张志成正蹲在地上,手里摆弄着一块挖出来的硬石头,眉头拧成了个死结。听到大刘这话,他猛地站起身,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扯着嗓子下达命令:“快,通知测量队、施工组,全体马上集合!阿米尔寻到了新路子,大家都跟着他走!”
阿米尔边走边用牧羊棍敲击地面,棍头包铁的"叮叮"声忽而清脆忽而沉闷。遇到可疑处,他忽然趴下把耳朵贴地,冲后面摆摆手,众人屏息时,他狡黠一笑,对着身旁围拢过来、同样灰头土脸的队员们耐心讲解:“哎,你们看呐,这地儿的地势,就跟那波浪一样,稍微有点高低不平。这啥情况呢,这就是地下的岩石结构在捣鬼呢。再瞅瞅那边,那片草长得,跟别地儿完全不一样嘛,别的地儿草跟那没吃饱饭的娃娃一样,稀稀拉拉的,那片草却长得跟胖小子似的,郁郁葱葱。那下面,多半就是岩石缝缝的走向。”众人紧紧跟在他身后,有的微微前倾身体,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一个字。
没一会儿,队伍就到了阿米尔说的地儿。阿米尔快步上前,脚下扬起的尘土扑满了他的裤腿。他指着一处地面有点凹陷、土壤颜色深些的地方,激动得声音都拔高了几分,喊道:“就这儿,阿达西们,都仔细瞅瞅。这地儿的土,比周围的深得多,你们蹲下,然后嘛把手往地上一放,能感觉到地面在微微发抖呢!这就是岩石缝缝在地表留的记号。就……就跟人身上留的疤一样,虽说长好了,但是一看就知道不一样。”他蹲下身子,用手扒拉着泥土,抓起一把给大家看,“你们瞅瞅这土的样子,和旁边的完全不一样嘛。”队员们纷纷蹲下,学着他的样子感受地面,触摸泥土,嘴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测量队队员见状,麻溜地行动起来。其他队员则分工明确,一人拉着卷尺,那卷尺的刻度都有些模糊了,将其沿着地面拉直,另一个队员在一旁拿着泛黄的笔记本,用一支快没墨的圆珠笔认真记录数据。现场一片忙碌,每个人的动作紧凑而有序,只听得见卷尺拉伸的“沙沙”声和记录员写字的“刷刷”声,偶尔还夹杂着远处传来的几声驴叫。
一番紧张细致忙活后,测量结果出来了。果不其然,跟阿米尔说的一样,这儿地下岩石结构相对疏松,太适合开展挖掘工作了。张志成快步走到阿米尔身边,用力拍了拍阿米尔肩膀,声音因为兴奋都有点打颤:“阿米尔,你这个编外顾问可真是没白当!不然还不知道得在那些硬石头上浪费多少时间和力气呢!”
确定新挖掘位置后,施工工作又热热闹闹干起来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特有的气息,有人唱起了当地的劳动号子,“嘿哟嘿哟”其他人也跟着应和,气氛热烈极了。可好景不长……挖到一定深度时,新麻烦来了。只见坑底慢慢渗出丝丝缕缕的水,刚开始就星星点点的,就像天空中刚出现的几颗星星。没一会儿,就聚成一小片水洼,而且渗水越来越多,水洼面积不断扩大。张志成眉头又紧紧皱起来,他捡起一块石头,用力扔进水里,溅起一片水花,这水渗得越来越厉害。
张志成心里门儿清,这渗水问题要是解决不了,不光挖掘工作干不下去,整个蓄水池结构稳定性都得受影响……他眼睛死死地盯着不断渗出的水,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周围的职工们也都停下手中的活儿,目光纷纷投向他,眼神中带着焦急与期待。此时,施工现场一片寂静,只有那不断冒出的水泡破裂时发出的轻微“咕噜”声。
大刘走上前,神色凝重地说:“张副指挥,这渗水太棘手了,咱们得赶紧想办法,不然这坑再往下挖,怕是要被淹了。”张志成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大声喊道:“大伙先别慌,咱们一起想想办法。小李,你赶紧查一下我上次来这里的地质勘探报告,看看这附近的水文情况有没有记录。”
小李翻查了一番,说道:“从地质结构来看,这附近可能有地下暗河或者含水层,咱们挖到了水源通道,所以才会出现渗水。”阿米尔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着渗水的情况,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小时候听老人们说过,这片地底下有些古怪……说不定真有啥暗河啥的。”
张志成一时间也没了注意,叹了口气,“咱们也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得想个法子把水止住。”
“张副指挥,咱们要不试试用防水布?”一个年轻职工提议道。张志成摇了摇头说:“这渗水面积太大,防水布成本高,而且很难保证铺设的密封性,不是个好办法。”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张志成突然想起之塔河营地为了做豆腐,提炼出来的石灰,这玩意儿和沙子混合,加水搅拌成类似三合土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抗性,应该能来解决这样程度的渗水问题。石灰石虽然还有剩余,但都在营地,一来一回,就是大半天,要用这个方法的话,这边就得空等了,所以他还在纠结。
张志成咬了咬牙,心想眼下虽耽搁些时间,但总好过一直困在渗水难题前毫无进展。他定了定神,大声说道:“同志们,咱们先用三合土试试!大刘,你马上带几个人回营地,把剩余的石灰石都运过来,动作要快!其他人先在这儿做些准备工作,把渗水区域周边清理干净,估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用量。”
大刘得令后,立刻转身,对着几个年轻力壮的职工喊道:“你们几个,跟我走!咱们得赶紧去营地拉石灰石。”
张志成开始指挥留下的职工清理渗水区域周边。阿米尔也没闲着,他在渗水区域周围来回踱步,仔细观察着地面的情况。他蹲下身子,用手摸了摸地面,然后站起来对张志成说:“阿达西!我看这渗水好像是从几个特定的地方冒出来的,咱们是不是可以先重点处理这些地方?”张志成点了点头,说:“有道理,阿米尔,你观察得真仔细。小李,你按照阿米尔说的,重点标记一下这几个渗水点,等会儿咱们优先处理。”
临近傍晚,大刘带着人终于回来了。几辆板车上装满了石灰石,在颠簸的路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大刘跳下车,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大声说:“张副指挥,石灰石拉回来了,接下来咋整?”
张志成看了看石灰石,又看了看渗水区域,说:“大刘,你带几个人把石灰石砸碎,越碎越好。其他人去弄点沙子来,咱们准备搅拌。”
大刘立刻招呼几个职工开始砸石灰石。他们拿起锤子,用力地砸向石灰石,“砰砰”声不绝于耳。一个职工一锤子下去,石灰石溅起一些碎渣,溅到了他的脸上,揉了揉眼睛,笑着说:“这活儿看着简单,干起来还挺费劲。”另一个职工说:“别抱怨了,赶紧砸,等会儿还得搅拌呢。”
张志成指挥着大家把沙子、砸碎的石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适量的水,铁锹不停地搅拌着,三合土逐渐成型。
一处较大的渗水区域,这里的水已经汇聚成了一个小水洼,不断地冒着气泡。大刘用手将三合土压实,试图堵住渗水的源头。可刚一松手,水又从三合土的缝隙中渗了出来。只能再次用力压实,同时对身旁的职工说:“加大力度,多填一些,一定要把这些缝隙堵住。”
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天边泛起了一抹橙红色的晚霞。施工现场的气氛却愈发紧张,大家都在与时间赛跑。张志成也加入到了填堵渗水点的队伍中,他一边干活,一边不停地观察着地面的情况。突然,他发现一处渗水点周围的地面出现了轻微的下陷,连忙大声喊道:“大家小心,这边可能要塌陷!”职工们听到喊声,迅速往后退去。就在这时,地面“轰”的一声,出现了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坑洞,水从坑洞中汹涌而出,瞬间将周围的三合土冲散。
张志成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坑洞,心中明白,这渗水问题比想象中还要严重。略微思考,便说道:“同志们,大家不要慌。咱们先把周围的人疏散开,确保安全。然后立即会填,这个地方咱们不要了,重新选址!”
众人迅速按照张志成的指示行动起来,将周围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然后开始回填。随着土方量增加,水被牢牢的压在了下方。
张志成的目光在四周扫视,试图寻找一处合适的新地点。阿米尔再次来到他身边,眼神中带着思索:“我记着往西北方向嘛,有一片地势相对高些的地方。我以前放羊路过那达的时候,感觉那达的土质紧实得很,要不咱过去瞅一哈?那以前是个小土坡,后来叫雨水冲了哈,稍微平整了些。但我觉得它的地势和土质,对咱们建蓄水池来说,可能是个攒劲的选择。”
你这脑袋瓜就是灵光,不管成不成,咱们都得去试试。大刘,你带上测量队,跟着阿米尔去西北方向看看,尽快确定新地点是否合适。”
大刘二话不说,立刻招呼测量队队员,扛着仪器,跟着阿米尔匆匆出发了。张志成则留在原地,指挥剩下的队员继续回填坑洞,确保现场安全。
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阿米尔所说的地方。这里果然如阿米尔所说,地势相对较高,周围的土地看起来也比较坚实。
“大刘队长,从目前测量的数据来看,这里的地势和土质都非常适合建蓄水池。而且,根据初步判断,地下应该没有那些坚硬的岩石和复杂的暗河。”小李在勘测后兴奋的说道.
“太好了,看来咱们这次有戏了。小李,你再仔细测量几遍,我这就回去向张副指挥汇报。”
大刘脸上掩不住的兴奋劲儿,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张志成跟前,鞋底带起的沙土簌簌往下掉:"张副指挥,阿米尔说的地方真不赖!那儿的土攥在手里跟砖头似的,小李他们测了三遍,连个耗子洞都没找着!"
张志成正蹲在地上用树枝划拉引水渠路线图,拍着大刘的肩膀,震得对方衣领上的土渣扑簌簌往下落:"好!蓄水池就定在那儿!"
蓄水池这边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张志成已经开始思考起引水渠。因为改变了蓄水池的位置,所以引水渠的路线也要重新规划。按照现在的位置,引水渠绕不开一片沙土地。这样的地貌除了渗漏这个先天的劣势之外,还老鼠洞密布,很容易引起走水和小规模的塌陷。日积月累,水会沿着发达的老鼠洞一寸一寸“吃掉”引水渠的边坡,使得本来得以规束的水流,刹那间就会四散开来,像是一株从没被人修剪过的杂草一样。
张志成踩着满地碎石子咯吱作响,走到一处隆起的沙包前。他抬脚碾了碾,沙包顿时塌下去半边,露出几个黑黝黝的洞口。"引水渠要穿过这片沙土地,你们看——"他弯腰抓起把沙子,细碎的沙粒顺着指缝哗啦啦往下漏,"这地方跟筛子似的,更别说还有这些......"话音未落,一只灰老鼠"嗖"地从洞里窜出来,撞翻了立在旁边的坎土曼。
现场顿时安静得能听见沙粒滚动的声响。小李突然蹲到鼠洞前,鼻尖几乎要碰到地面。他伸出小拇指往洞里探了探,突然眼睛一亮:"你们快看!"他指甲缝里沾着些暗红色的黏土,"这老鼠打洞都晓得挑好土质,底下有胶泥层!"
张志成一个箭步冲过来,捏起那点黏土搓了搓,突然转身翻起测量包,泛黄的图纸哗啦展开:"怪不得!这带沙土层下两米就是胶泥层!"说着,他眉头渐渐舒展,"咱们来个反其道而行!不绕路,直接往下挖穿沙土层,用胶泥做天然防渗层!"
张志成的想法一经提出,众人都是一愣。
张志成蹲下身,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大伙看,咱们先沿着规划好的引水渠线路,用石灰撒出标记。然后从一端开始,分段挖掘。每段长度控制在 10米左右,这样便于施工和管理。挖掘的时候,先用铁锹把表层松散的沙土铲掉,挖到一定深度后,再用十字镐对付那些稍微紧实些的土层。挖到胶泥层后,咱们就把主河道的位置标记出来,开始重点深挖。”
小李在一旁听得认真,一边点头一边问道:“张副指挥,那挖到胶泥层后,主河道要挖多深呢?还有,怎么保证挖到的胶泥能起到防渗作用?”
张志成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目光坚定地说:“主河道深度初步定在 1.5米,这个深度既能保证水流有足够的空间,又能充分利用胶泥层的防渗特性。至于怎么保证胶泥的防渗效果,咱们挖到胶泥层后,要用工具把胶泥夯实,让它变得更加紧密。另外,在铺设胶泥防渗层之前,要先在底部铺上一层碎石子,起到过滤和排水的作用。”
不过沙土地质松软,挖掘过程中容易出现坍塌。一组职工正在挖掘,突然上方的沙土松动,一大片沙土滑落下来,差点把下面的人埋了。幸好大家反应迅速,及时撤离,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面对这个问题,张志成召集大家开了个现场会。他皱着眉头说:“这沙土地坍塌问题必须解决,不然施工安全无法保障。大家有什么好主意,都说说。”
大刘想了想说:“张副指挥,咱们能不能用木板或者铁板把挖好的沟渠两侧挡住,防止沙土坍塌?”
张志成点了点头:“这个办法可行,不过材料得尽快准备。另外,咱们在挖掘的时候,要控制好挖掘速度,不要挖得太快,给沟渠两侧足够的支撑时间。”
“木板子?村后头那片胡杨林,去年大风‘呼啦啦’一刮,倒下的枯树杆子现在还在老磨坊后头堆着呐!"他手舞足蹈地比划着,”那些个树干,粗的跟我的腰一样壮实嘛,劈成板子能用好久好久!“阿米尔手舞足蹈的说道。
大刘眼睛一亮:”太好了!张副指挥,我这就带人去拉木头。"他转身就要走,却被张志成一把拽住袖子。
"等等!"张志成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哗啦啦翻到某页,"胡杨木确实结实,但新砍的湿木头太重,运过来费时费力。阿米尔,那些倒下的枯树放了多久?"
“起码放了有大半年,不过早都被我们劈过好几茬了,剩下的都是些歪七扭八的枝桠杈子!早知道当初就该把直溜的留着了嘛!"阿米尔有些懊恼的说道。
现场顿时响起一片叹气声……小李举起测量用的标杆:"要不试试这个?咱们把标杆横着插进沙土里,像编篱笆那样......"他说着用标杆在沙地上划出几道平行线。
"不行,"大刘摇头,"这些细杆子撑不住沙土压力。"他忽然转身从工具堆里抽出把铁锹,"要我说,干脆把沟渠挖成梯形!上宽下窄,这样边坡自然就稳固了。"
张志成蹲下身,抓起把沙子任其从指缝流下:"梯形断面确实能增加稳定性,但会大幅增加土方量......"他忽然攥紧拳头,"有办法了!咱们分层开挖,先挖出梯形轮廓,再在内部修整成矩形渠道!"
方案既定,众人立即分组行动。大刘带着壮劳力负责外围梯形开挖,铁锹铲起的沙土在沟渠两侧堆成两道矮墙。小李则领着细心的队员用麻绳拉出笔直的基准线,每隔三米打下木桩标记高程。
"注意边坡坡度!“张志成沿着沟渠边走边喊,”沙土松散,放坡要缓!"
板车在沙窝里陷了三次,拉车的毛驴尥蹶子不肯走。天黑之前,第一批胡杨木终于运到。虽然都是些枝杈,但经过挑选后,笔直的枝干被削尖底部,像栅栏般密密匝匝钉入沟渠两侧。树皮上龟裂的纹路在夕阳中泛着青铜般的光泽,远远望去,整条沟渠仿佛镶了道古朴的花边。
"嘿,这老木头比铁板还顶用!"大刘用锤子把最后一根木桩夯实时,整个沟渠已经向前延伸了二十多米。木桩间的沙土被职工们用石夯层层压实,竟真止住了坍塌。
夜幕降临,工地燃起篝火。张志成借着火光检查施工图,铅笔在"沙土段"旁边重重画了个五角星。小李端着搪瓷缸凑过来:"张副指挥,明天就能挖到胶泥层了吧?"
"按今天进度没问题。"张志成用铅笔尾端点了点图纸,"你看,这段渠道转弯处正好对着风口。我在想,要不要把渠底再挖深半米?"
小李还没回答,阿米尔的声音从篝火那边传来:"不能挖太深!"他举着半个馕跑过来,"开春雪水下来时,这带会变成旋涡窝子哩!村里老人说,以前洪水就在这儿卷走过两头牛,十几只羊!"
这情报太重要了!张志成立马用红蓝铅笔在图纸上画了个箭头,"咱们在这里设个泄洪道,用石块砌成阶梯式!"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轰隆"闷响。所有人齐刷刷转头,只见月光下,刚挖好的某段渠道腾起一团沙尘。
"塌方了!"大刘抄起铁锹就往那边冲。众人赶到时,发现是段五米长的边坡整体滑塌。值得庆幸的是,塌方处恰好是准备明天开挖的段落,没有造成损失。
“好了,没什么大事,大家照常休息。今晚不留人守夜,就让渠道静置放着,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变化,明天咱们一并全部处理掉!”张志成大手一会安排道,走回自己帐篷中时,不自觉的回头看了眼村子的方向,心想林悦这时候应该还没休息,说不定还在给村民们瞧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