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阿美忽然对我说:"你去办一下执照吧,我们家开一个商店。"
其实,我们家已经有一个商店了,就是阿美开的。
阿美是供销社的员工,没去上班,而是在家开了一家商店,算是供销社的分店。
阿美想以我的名义去申请一个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进一些货,放在店里卖。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政治上有一些松动,允许吃国家粮的待业青年办个体工商户。
所谓的个体工商户就是现在的私营企业,但当时只有吃国家粮的才能办,吃农村粮的不行。
当年分农村粮和国家粮。
吃农村粮只能在农村修理地球,而吃国家粮可以招工、办商店等等,所以国家粮非常的金贵,也很少。
我们乡只有七、八户人家是国家粮,而我们家是其中之一。
为此,周围邻居很妒忌,每次与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你放心,马上会取消国家粮。
有一次,一位邻居大妈兴奋地跑到我面前,悄悄地说,你知不知道,政策下来了,要取消国家粮!
说完,她十分得意地笑了。
但是,我知道政策没有变,至少办个体工商户需要国家粮身份。
为什么要办这个证呢?
很简单,因为当年没有私业,进货需要到国营公司进,进货时需要出示营业执照。
没有执照不给进货。
当然,办证需要申请,需要写一个报告。
很多客家人不会写报告,我父亲回家后,他们会找父亲,要他帮忙写。
我父亲很乐意帮这个忙。
他往往会拿出纸和笔,站在家门口的柜台上,大声地说,你说吧。
写完后会仔细检查二遍,递过去,小心叮嘱,不要弄脏了,不然人家不高兴。
请托的人自然是千恩万谢,高兴得连连点头说,我晓得,我晓得。
父亲写的时候,我就站在旁边看,父亲的字写得很好,报告内容也写得不错。
不像有的客家人写报告,尤其向政府有关部门写报告,往往会用恶毒的文字骂他一顿,然后再提自己的要求。
我年纪虽然幼小,但从小喜欢看书写字,对文字的把控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我见了,总是暗自思忖,能这样写吗?
明明你求人家帮忙,把人家骂一顿,人家会帮吗?
不说对公,就是对私也不行呀。
求人办事,不是需要赔一张笑脸么?
所以写报告这事我记住了,不能骂人。
很奇怪,虽然是第一次写报告,但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写好了,就是强调了家庭困难,希望政府给予帮助之类。
报告写好之后,交给谁,我不知道,但还是本能地往乡政府跑,我感到这事应该归乡政府管。
结果,乡政府办公室的人看后说,需要盖章,你要先找居委会。
我们街上的居委会是由一位姓邱的人管着。
我找到他,他拒绝盖章。
我不甘心,一直磨,无奈之下,他说,你去找供销社主任吧,他签字同意,我再盖章。
我只好出了门。
找供销社主任,我不敢,我猜测,我即使找了,估计也不会理我。
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小少年,我的经验告诉我,大人们是不屑与少年来往的。
我很快想出了一个自以为绝妙的办法,就是冒充供销社主任的签字,说就是他的。
我在报告上签上了主任的名,又去找居委会邱主任。
邱主任接过报告,反复看了几遍,有点惊疑不定,因为他不能确定这个签字是不是真的。
恰好,我身边站有一个男人。
他姓朱,是我家隔壁邻居。
他一直在外做生意,跟供销社主任来往密切,听到他给我签了字,有点吃惊,忙说道,给我看看,我认得他的字。
他接过后,描了一眼,就知道是假的。
让我至今感动不已的是,他没有说破,而是选择了沉默。
站在一旁默默无语。
其实,作为大人是可以怒斥的,并且很多大人经常怒斥我,有的怒斥得莫名其妙,但他没有。
他选择了理解。
他家曾做过一件善事也是让我很感动。
一天,我家因久失修,后楼发生了倒塌,但没伤人。
半边屋都垮了,没有办法住人,我家只好拆了,打算重建。
拆完房屋才发现,我家一边墙是用木架子搭起来的,与姓朱的人家并不共墙。
也就是说,这个墙归朱家所有,与我家无关,如果我家新建房,需另砌一面墙,这样面积不仅小了,而且会有二面墙紧挨在一起。
如果朱家不同意,只能这样,没想到的是,他家不仅同意共墙,而且没提任何补偿。
其实,是可以提的,毕竟你占了我的墙,而且还需要拆除,补偿是应该的,但我家没钱。
真的没钱。
房子建好后,不说装修,就是二楼的楼板都没有,就这样住进去了。
我家穷,朱家是看在眼里,也就没提任何要求,让我家把房子建起来。
这件事让我一直念念不忘。
当然,老朱的沉默让邱主任知道了其中的答案,他没有盖章,我也转身走了。
不久,我就知道了,工商所是办理营执照的地方,不是乡政府。
桃坑乡没有工商所,归湖口工商所管。
我来到湖口工商所,但十分不顺利。
他们不同意,理由是什么不记得了,反正就是不同意。
我连续跑了几次都不同意。
无奈之下,我决定直接去县工商局。
我找到父亲,父亲没有出面,而且要我直接去找县局。
记忆中,当年的县工商局似乎在城关镇下面的一栋砖瓦房,当时办证的人很多,轮到我时,我把报告递了上去。
办事员看过之后,把报告递给了一个领导模样的人。
他似乎认出了我,忙问,你是不是苏会计的儿子?
我点点头,是的。
他有点吃惊地说,这个不行啊,你家吃农村粮,政策上不允许。
他知道我父亲的家在乡下,乡下人一般吃农村粮。
他推测我家应该吃农村粮。
我马上答道,我家吃国家粮,不信,你打电话问一下桃坑粮站。
他闻言立即拿起了桌上电话,跟桃坑粮站核实我家情况,结果证实我家的确是国家粮。
他放下电话,把报告递给办事员说,你给他办一下吧。
很快,一本红色的营业执照就到手了。
这次办证很顺利,凭一个报告办成了,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然而,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奇妙
其实,我们家已经有一个商店了,就是阿美开的。
阿美是供销社的员工,没去上班,而是在家开了一家商店,算是供销社的分店。
阿美想以我的名义去申请一个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进一些货,放在店里卖。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政治上有一些松动,允许吃国家粮的待业青年办个体工商户。
所谓的个体工商户就是现在的私营企业,但当时只有吃国家粮的才能办,吃农村粮的不行。
当年分农村粮和国家粮。
吃农村粮只能在农村修理地球,而吃国家粮可以招工、办商店等等,所以国家粮非常的金贵,也很少。
我们乡只有七、八户人家是国家粮,而我们家是其中之一。
为此,周围邻居很妒忌,每次与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你放心,马上会取消国家粮。
有一次,一位邻居大妈兴奋地跑到我面前,悄悄地说,你知不知道,政策下来了,要取消国家粮!
说完,她十分得意地笑了。
但是,我知道政策没有变,至少办个体工商户需要国家粮身份。
为什么要办这个证呢?
很简单,因为当年没有私业,进货需要到国营公司进,进货时需要出示营业执照。
没有执照不给进货。
当然,办证需要申请,需要写一个报告。
很多客家人不会写报告,我父亲回家后,他们会找父亲,要他帮忙写。
我父亲很乐意帮这个忙。
他往往会拿出纸和笔,站在家门口的柜台上,大声地说,你说吧。
写完后会仔细检查二遍,递过去,小心叮嘱,不要弄脏了,不然人家不高兴。
请托的人自然是千恩万谢,高兴得连连点头说,我晓得,我晓得。
父亲写的时候,我就站在旁边看,父亲的字写得很好,报告内容也写得不错。
不像有的客家人写报告,尤其向政府有关部门写报告,往往会用恶毒的文字骂他一顿,然后再提自己的要求。
我年纪虽然幼小,但从小喜欢看书写字,对文字的把控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我见了,总是暗自思忖,能这样写吗?
明明你求人家帮忙,把人家骂一顿,人家会帮吗?
不说对公,就是对私也不行呀。
求人办事,不是需要赔一张笑脸么?
所以写报告这事我记住了,不能骂人。
很奇怪,虽然是第一次写报告,但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写好了,就是强调了家庭困难,希望政府给予帮助之类。
报告写好之后,交给谁,我不知道,但还是本能地往乡政府跑,我感到这事应该归乡政府管。
结果,乡政府办公室的人看后说,需要盖章,你要先找居委会。
我们街上的居委会是由一位姓邱的人管着。
我找到他,他拒绝盖章。
我不甘心,一直磨,无奈之下,他说,你去找供销社主任吧,他签字同意,我再盖章。
我只好出了门。
找供销社主任,我不敢,我猜测,我即使找了,估计也不会理我。
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小少年,我的经验告诉我,大人们是不屑与少年来往的。
我很快想出了一个自以为绝妙的办法,就是冒充供销社主任的签字,说就是他的。
我在报告上签上了主任的名,又去找居委会邱主任。
邱主任接过报告,反复看了几遍,有点惊疑不定,因为他不能确定这个签字是不是真的。
恰好,我身边站有一个男人。
他姓朱,是我家隔壁邻居。
他一直在外做生意,跟供销社主任来往密切,听到他给我签了字,有点吃惊,忙说道,给我看看,我认得他的字。
他接过后,描了一眼,就知道是假的。
让我至今感动不已的是,他没有说破,而是选择了沉默。
站在一旁默默无语。
其实,作为大人是可以怒斥的,并且很多大人经常怒斥我,有的怒斥得莫名其妙,但他没有。
他选择了理解。
他家曾做过一件善事也是让我很感动。
一天,我家因久失修,后楼发生了倒塌,但没伤人。
半边屋都垮了,没有办法住人,我家只好拆了,打算重建。
拆完房屋才发现,我家一边墙是用木架子搭起来的,与姓朱的人家并不共墙。
也就是说,这个墙归朱家所有,与我家无关,如果我家新建房,需另砌一面墙,这样面积不仅小了,而且会有二面墙紧挨在一起。
如果朱家不同意,只能这样,没想到的是,他家不仅同意共墙,而且没提任何补偿。
其实,是可以提的,毕竟你占了我的墙,而且还需要拆除,补偿是应该的,但我家没钱。
真的没钱。
房子建好后,不说装修,就是二楼的楼板都没有,就这样住进去了。
我家穷,朱家是看在眼里,也就没提任何要求,让我家把房子建起来。
这件事让我一直念念不忘。
当然,老朱的沉默让邱主任知道了其中的答案,他没有盖章,我也转身走了。
不久,我就知道了,工商所是办理营执照的地方,不是乡政府。
桃坑乡没有工商所,归湖口工商所管。
我来到湖口工商所,但十分不顺利。
他们不同意,理由是什么不记得了,反正就是不同意。
我连续跑了几次都不同意。
无奈之下,我决定直接去县工商局。
我找到父亲,父亲没有出面,而且要我直接去找县局。
记忆中,当年的县工商局似乎在城关镇下面的一栋砖瓦房,当时办证的人很多,轮到我时,我把报告递了上去。
办事员看过之后,把报告递给了一个领导模样的人。
他似乎认出了我,忙问,你是不是苏会计的儿子?
我点点头,是的。
他有点吃惊地说,这个不行啊,你家吃农村粮,政策上不允许。
他知道我父亲的家在乡下,乡下人一般吃农村粮。
他推测我家应该吃农村粮。
我马上答道,我家吃国家粮,不信,你打电话问一下桃坑粮站。
他闻言立即拿起了桌上电话,跟桃坑粮站核实我家情况,结果证实我家的确是国家粮。
他放下电话,把报告递给办事员说,你给他办一下吧。
很快,一本红色的营业执照就到手了。
这次办证很顺利,凭一个报告办成了,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然而,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奇妙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茶陵神秘客家往事,茶陵神秘客家往事最新章节,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茶陵神秘客家往事,茶陵神秘客家往事最新章节,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