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金秋十月,山上会飘来带满油香的山茶风。

  阵阵山风,沁人心脾,客家人都知道,一年一度摘茶籽的季节到了。

  阿妈一早就岀去了。

  她要找族长询问摘茶籽的准确时间。

  客家人的山茶籽都是野生的,无人施肥,也无人栽种,但漫山遍野都是高大的山茶树。

  茶树虽然是野生的,但却不可随便采摘。

  因为采摘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不行。

  过早,茶籽没有成熟,里面没有油,摘下来也没用。

  过晚,茶籽成了空壳,几乎不产油。

  最佳的时间是山里结霜后第二天。

  这时候的山茶籽经过风霜洗礼,颗粒饱满,油汁丰富,最合适采摘。

  当然,需要山寨族长下令。

  族长是统管山寨一切的人。

  没有他的下令,任何人不准进山,否则给予严厉的惩罚。

  这个惩罚有可能是开除族籍,赶出山寨。

  这样的后果非常严重。

  人都是群居性动物,需要抱团取暖,客家人也不例外。

  在高寒山区,被人赶出寨门生存概率极低。

  不久,阿妈回来了。

  她说,族长宣布了,明天统一上山采摘。

  说完之后,她开始做准备。

  她准备了一副竹萝筐,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准备书包、布袋。

  摘茶籽是一件大事,事关全家一年的用油,全家只要能动的,一律上山。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我们就出发了。

  阿妈带了一根竹拨子。

  就是用细竹竿制成一个结,用来勾住远的茶树枝,摘取上面的茶籽。

  阿妈要我带一根,我拒绝了。

  我说,我会爬树。

  我的确会爬树,再高的山茶树都能爬上去。

  山寨的人都往附近的山上走去,而我们去的地方却是五公里远的地方,叫金峰岭。

  这里山高林密,平时很少有人来。

  她说,这里的山茶籽很多。

  阿妈说的不假。

  这里的茶籽满山遍野都是,根本摘不完。

  唯一的缺点就是远,而且很累。

  内心上我是不愿意去的,但阿妈的话就是圣旨,我们无力反抗,只好乖乖地去了。

  我们去的金峰岭,全部是上坡的山路,特别不好走,走了几百米,我就不愿走了。

  阿妈见了,二话不说,一根竹棍子横扫过来,正中我的腰部。

  我忍住肿痛,只好无奈地往向爬。

  大约走了二个小时吧,终于到了。

  其实,摘茶籽也是很有讲究的。

  山上有很多的蚊虫毒蛇,尤其是一个叫青子蛇非常的毒,后来我们才知它的学名就是竹叶青。

  这家伙浑身绿色,跟茶树叶子一模一样,往往伏在茶叶上一动不动,如果你的手伸了过去,它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你的手臂上,狠狠咬一口,然后溜之大吉。

  还有一种虫子也很毒。

  它就是千足蜈蚣。

  它喜欢生活在茶树根部阴凉处,不注意的话,也很容易被它咬伤。

  邻村的吴嫂就是摘茶籽被蜈蚣咬了一口,整条腿漆黑一片,后来腿彻底废了。

  所以阿妈走在前面,都会用竹棍敲打着地面,把树下的蛇虫赶跑。

  我则早已瞄着一棵大茶树,"嗖"的一声爬了上去。

  这棵树大约有十五米高,这样的树应该是百年老茶树了,虽然年纪大,但硕果累累,尤其树顶上挂满了硕大的茶籽。

  这样的茶籽个大,产油率高,是客家人首先之物。

  从小在山上长大的孩子,个个会爬树,一会儿,我的书包就装满了茶籽。

  我爬下树,把茶籽到在路边的萝筐后,又返回树上采摘。

  阿妈则采摘旁边的小茶树。

  由于无人抢,不到一个小时,就装满了两萝筐。

  我的布袋也塞满了茶籽。

  结果是,我们早早回到家,而其他人还在山上。

  我们连续三天早早回家,终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他们得知金峰岭有很多茶籽后,立即拥蜂而去,不到二天,所有茶籽全部一扫而空。

  漫山遍野的茶籽也引起了学堂老师的注意。

  当然,他们不会去摘,而是学堂放假半个月,所有学生全部上山捡茶籽。

  学堂规定,每个学生须完成二十斤,否则通报批评。

  我是星期天放假帮阿妈摘茶籽,现在学堂放了假,我又帮学堂去摘了。

  可惜这时的山上基本被客家人扫荡一空,只有树梢上挂有几个零星的茶籽。

  我根本完不成任务,我又很害怕被批评,于是,我把阿妈摘回来的茶籽偷偷送给了学堂。

  老师说了,超额完成的学生给予表扬。

  我渴望表扬,每天都从家里带去三十斤茶籽,每天都超额完成任务,连续四五天都是如此。

  但是老师的表扬却迟迟没有到来。

  假期结束了,老师表扬的毛也没有见到。

  茶籽摘完了,开始晒茶籽。

  有的人家有晒坪,把茶籽倒在上面自然暴晒。

  此刻正是金秋时节,太阳高照,茶籽壳暴晒十天左右,全部自然爆裂,里面黑色的茶籽露了出来。

  这是制作茶油的基本原料。

  我们家没有晒坪,但西背凹有一个公共的晒坪,家家可以去晒。

  阿妈要我去,我不去。

  几百斤的茶籽搬上去,不把人累死才怪。

  阿妈也不愿意去,就随它了。

  其实,茶籽壳即使不晒也是会自然干的。

  在烈日下暴晒,干得快一些,放在萝筐也能干,只是慢一点。

  就像苹果,放在阳光下,一天有可能晒干,放在家里,四五天也能干。

  茶籽壳在家里放上一二个月后,也会自动裂开。

  这时,山区的严寒来临了。

  有时候会漫天大雪,山头田地上都是一片白雪皑皑。

  大雪封山封路了。

  客家人呆在家里没事做,开始剥茶籽。

  就是把茶籽从茶籽壳里剥离出来。

  这个很费时间,虽然茶壳裂开来了,但不彻底,要把茶籽从里面抠出来,还是需动一番脑筋的。

  有的人用锤子砸,有的人用菜刀吹,还有的人用脚踩,总之,各种方法齐上,就是把茶籽从里面抠出来。

  好在冬夜漫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烤火聊天,一边抠茶籽,到也其乐融融。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

  就是榨油。

  每个山寨都有一个榨油坊。

  这个油坊不属于个人,属于山寨公有,只是到了榨油时候,山寨就会来四五个男人,把这里打扫干净,开始榨油。

  这个榨油坊没有任何现代气息,实行的是流行千年的榨油工艺。

  就是土房里安装一个长长的圆形卡槽,上面有铁轮,与外面的一个巨形木制风叶轮相连,在山溪泉水的冲击下,带动风叶轮,进而带动铁轮。

  这个铁轮的作用就是把茶籽碾碎成粉末。

  已成粉末的茶籽还不能直接榨油,需要放在土坑上面烘烤。

  主要原因是粉末里面的水分太大,需要烤干。

  烤干后茶籽粉里面全部是油腻腻的,但也不能直接上机压榨,而是需要在里面加入稻草,固定其粉末。

  当然,固定稻草的方法就是用脚踩。

  用脚踩出来的茶籽叫茶箍。

  有没有脚气不知道,但用此法榨出来的茶油的确香。

  这种香气十分的香甜,让人神清气爽,入喉之后,浑身上下通透,精神倍增。

  客家有许多百岁老人,据说,与长期吃这种山茶油有关。

  油榨好后,我们就把油挑回家。

  这种油除了香,还金黄透明,是客家人过年炸果子及豆皮的上等油料。

  这种油炸出的果子,香气浓郁扑鼻,格外地香甜。

  用此油浸泡出来的霉豆腐,口味纯正,绵柔润滑,满口清香。

  让人十分欣慰的是,这种野生的山茶油至今仍被客家人保存得完好。

  浓香野生的山茶油一直在流传,成为客家人引以为傲的精神力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茶陵神秘客家往事,茶陵神秘客家往事最新章节,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