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雨与朱小雪纯属闪恋。
遇见她大约是在两个月之前。
那时,他刚刚结束与江艳艳的恋情。
在那段恋情里,他陷得太深太深,全身心投入,结果遍体鳞伤。
他视她为惟一,愿为她付出所有。而但在她看来,他只是之一,可有可无。或许,他只是她寂寞时手边的一支烟。
结束了。终究结束了。
谁对谁错都已经不重要了。
深情也好,伤害也罢。甜蜜也好,屈辱也罢。
一切都结束了。
从此,各走各的道,各过各的桥。
她开不开心、快不快乐、幸不幸福,都与他无关。
今后她爱不爱谁,都随她。
就让往事随风而去吧。
终结一段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重新开始一段崭新的恋情。
忘记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迅速爱上另外一个人。
——这话是本报 “爱情大师”宋遥说的。
该大师性别女,爱好男。与夏大雨属同一部门,是他的异性哥们。
这异性哥们面容其实清秀,但着装打扮、性格脾气、为人处世颇有男子之风,又喜与爷们相处,以至于常让人忽略其性别。
至于被封“大师”,那是因为她把本社公认最帅的哥们——时政部主任赵明——给拿了下来。
也不见得她用了什么招数。所谓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不战而屈人之兵,决胜于千里之外。
一日上班,两人手挽手齐刷刷地出现,宣布将择日订婚,一起跑步进入新阶段,并希望诸位莫要再打歪主意。
弄得时政部一干老小大眼瞪小眼,小眼瞪大眼。
什么叫做迅雷不及盗铃儿响叮当之势?
这就是!
夏大雨私下向赵明和宋瑶这对准夫妇打听秘诀。
赵明长叹一声:“英雄一世,晚节不保啊。”
宋瑶一把揪住赵明的耳朵:“让你知道什么叫做上船容易下船难,上了我这趟船,概不退票!”
赵明一脸幸福状,说:“夫人说的是,我这辈子,上了你的贼‘船’就不准备下来了。”还特意把“船”字带了后鼻音,说得字正腔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宋瑶装作不知,顾左右而言他,作小鸟依人状。
自此,宋瑶放弃走中性美路线,头发由短而长,衣着开始亮丽,逐步离开男性圈子,渐有贤妻良母相。
到底是爱情让一个人有了改变啊。
那个曾经留着光头、平头、寸头、男式短发,与兄弟们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时不时点上一支细支香烟的哥们儿渐行渐远。
留在江湖里的只有她的传说,以及她亲手炮制的几碗心灵鸡汤……
“忘记一个人就要爱上另外一个人”就是她的著名论断之一。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闻得此言,夏大雨夸张地评价道,装作醐醍灌顶、茅塞顿开。
“要不,在本报发一个征婚启事。夏大雨,男,24岁,副‘处’级,别无所长,身体健康。”赵明打趣道。
这里所说的“副处”,那是在打趣夏大雨不再守身如玉,但又未曾婚娶。
“罢罢罢,本报收费太过合理,于心不忍,还是到论坛上发个帖子划算,就写可送货上门,免收邮费好了。”宋瑶接道。
纵有好友开导,夏大雨依然低迷、消沉、失落。
人前强颜欢笑。
至夜深人静,往事又来侵袭。
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独自一人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心里一片茫然。
夏大雨学会了抽烟。一支接一支。抽到嘴里发苦。
不仅在家里,办公室也被他弄得乌烟瘴气的。
几个女同事受不了,提出抗议:“想毒死我们?你知不知道二手烟危害,远超过一手烟的危害呀?”
他吐出一口烟,悠悠道:“既然都晓得二手烟的危害,大家何不像我一样改抽一手烟呢?”
又抽了一口烟,吐出来一句经典名言:“往事如烟哪。哥抽的不是烟哪,是往事。”
正抽着往事,主任赵明给他派了一单活。
夏大雨不想去,但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工作就不能停。
“去吧。出去散散心。就当疗伤好了。”赵明说。夏大雨便应了下来。
原来是河东县发生了地震。市里有关部门要求本报紧急派员,赶赴灾
(本章未完,请翻页)
区作采访报道。
地震发生在19时27分,5.7级,震级不高,伤害却不小,造成3人死亡,20余人重伤,1人失踪。
本报文字记者吴军、摄影记者陈阳接到通知,已随同市里的一组人马先行下去了。夏大雨要等省里的工作组一起走。
两个小时后,省里的工作组乘坐的飞机在闲城机场降落。市里其他人员早已候在机场。一行人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向灾区奔去。
工作组组长名潘萍,在省级序列排第六。
夏大雨那天和她坐同一张越野车。
这其中有点差错——潘组长坐错了车。
潘组长一行走出大厅时,夏大雨早已在车的后排坐好。坐的是第一张车,开道车。通常情况都会这么安排,主要是方便记者摄像摄影。
他正想着心事,车门打开了,上来一个约四十六七岁的女人,坐在了旁边。
前排驾驶座上的两人愣了一下。接着看见后边一群市里的人急急向这边跑来。
可能市里跟着的人也以为她只是上前跟开道车里的人象征性问候一下,就没有跟过来,哪想她直接坐上了车。急坏了一帮人!
夏大雨从电视上见过这组长。潘组长看到他也是一愣,随即说道:“出发!”
“他们以为我坐错了车,其实我是故意的。你是记者吧?跟你们坐一起,能了解到一些真实的情况。”潘组长说。
夏大雨心想:真是高明呀,明明自己坐错了车,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由于潘组长坐在旁边,车上另外三人都有些不自在。
很快,市里的大秘给发来了一条短信:“谨言慎微。”
“大秘发来的?是怕你乱说吧?”潘组长问道。
夏大雨点点头,不禁有些吃惊。
看这潘组长,虽是上级身份,倒也不高高在上。
而且,而且还有些风韵,想来年轻时候是个美人胚子。
这样想着,夏大雨心情似乎好转了很多。
看来,得慢慢从阴霾里走出来。
回到过去那种开朗、幽默的状态。
他甚至想:不知这位女组长家里是否有未嫁的闺女,要是能当个上门女婿,不就可以少奋斗若干年了吗?
(本章完)
遇见她大约是在两个月之前。
那时,他刚刚结束与江艳艳的恋情。
在那段恋情里,他陷得太深太深,全身心投入,结果遍体鳞伤。
他视她为惟一,愿为她付出所有。而但在她看来,他只是之一,可有可无。或许,他只是她寂寞时手边的一支烟。
结束了。终究结束了。
谁对谁错都已经不重要了。
深情也好,伤害也罢。甜蜜也好,屈辱也罢。
一切都结束了。
从此,各走各的道,各过各的桥。
她开不开心、快不快乐、幸不幸福,都与他无关。
今后她爱不爱谁,都随她。
就让往事随风而去吧。
终结一段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重新开始一段崭新的恋情。
忘记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迅速爱上另外一个人。
——这话是本报 “爱情大师”宋遥说的。
该大师性别女,爱好男。与夏大雨属同一部门,是他的异性哥们。
这异性哥们面容其实清秀,但着装打扮、性格脾气、为人处世颇有男子之风,又喜与爷们相处,以至于常让人忽略其性别。
至于被封“大师”,那是因为她把本社公认最帅的哥们——时政部主任赵明——给拿了下来。
也不见得她用了什么招数。所谓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不战而屈人之兵,决胜于千里之外。
一日上班,两人手挽手齐刷刷地出现,宣布将择日订婚,一起跑步进入新阶段,并希望诸位莫要再打歪主意。
弄得时政部一干老小大眼瞪小眼,小眼瞪大眼。
什么叫做迅雷不及盗铃儿响叮当之势?
这就是!
夏大雨私下向赵明和宋瑶这对准夫妇打听秘诀。
赵明长叹一声:“英雄一世,晚节不保啊。”
宋瑶一把揪住赵明的耳朵:“让你知道什么叫做上船容易下船难,上了我这趟船,概不退票!”
赵明一脸幸福状,说:“夫人说的是,我这辈子,上了你的贼‘船’就不准备下来了。”还特意把“船”字带了后鼻音,说得字正腔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宋瑶装作不知,顾左右而言他,作小鸟依人状。
自此,宋瑶放弃走中性美路线,头发由短而长,衣着开始亮丽,逐步离开男性圈子,渐有贤妻良母相。
到底是爱情让一个人有了改变啊。
那个曾经留着光头、平头、寸头、男式短发,与兄弟们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时不时点上一支细支香烟的哥们儿渐行渐远。
留在江湖里的只有她的传说,以及她亲手炮制的几碗心灵鸡汤……
“忘记一个人就要爱上另外一个人”就是她的著名论断之一。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闻得此言,夏大雨夸张地评价道,装作醐醍灌顶、茅塞顿开。
“要不,在本报发一个征婚启事。夏大雨,男,24岁,副‘处’级,别无所长,身体健康。”赵明打趣道。
这里所说的“副处”,那是在打趣夏大雨不再守身如玉,但又未曾婚娶。
“罢罢罢,本报收费太过合理,于心不忍,还是到论坛上发个帖子划算,就写可送货上门,免收邮费好了。”宋瑶接道。
纵有好友开导,夏大雨依然低迷、消沉、失落。
人前强颜欢笑。
至夜深人静,往事又来侵袭。
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独自一人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心里一片茫然。
夏大雨学会了抽烟。一支接一支。抽到嘴里发苦。
不仅在家里,办公室也被他弄得乌烟瘴气的。
几个女同事受不了,提出抗议:“想毒死我们?你知不知道二手烟危害,远超过一手烟的危害呀?”
他吐出一口烟,悠悠道:“既然都晓得二手烟的危害,大家何不像我一样改抽一手烟呢?”
又抽了一口烟,吐出来一句经典名言:“往事如烟哪。哥抽的不是烟哪,是往事。”
正抽着往事,主任赵明给他派了一单活。
夏大雨不想去,但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工作就不能停。
“去吧。出去散散心。就当疗伤好了。”赵明说。夏大雨便应了下来。
原来是河东县发生了地震。市里有关部门要求本报紧急派员,赶赴灾
(本章未完,请翻页)
区作采访报道。
地震发生在19时27分,5.7级,震级不高,伤害却不小,造成3人死亡,20余人重伤,1人失踪。
本报文字记者吴军、摄影记者陈阳接到通知,已随同市里的一组人马先行下去了。夏大雨要等省里的工作组一起走。
两个小时后,省里的工作组乘坐的飞机在闲城机场降落。市里其他人员早已候在机场。一行人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向灾区奔去。
工作组组长名潘萍,在省级序列排第六。
夏大雨那天和她坐同一张越野车。
这其中有点差错——潘组长坐错了车。
潘组长一行走出大厅时,夏大雨早已在车的后排坐好。坐的是第一张车,开道车。通常情况都会这么安排,主要是方便记者摄像摄影。
他正想着心事,车门打开了,上来一个约四十六七岁的女人,坐在了旁边。
前排驾驶座上的两人愣了一下。接着看见后边一群市里的人急急向这边跑来。
可能市里跟着的人也以为她只是上前跟开道车里的人象征性问候一下,就没有跟过来,哪想她直接坐上了车。急坏了一帮人!
夏大雨从电视上见过这组长。潘组长看到他也是一愣,随即说道:“出发!”
“他们以为我坐错了车,其实我是故意的。你是记者吧?跟你们坐一起,能了解到一些真实的情况。”潘组长说。
夏大雨心想:真是高明呀,明明自己坐错了车,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由于潘组长坐在旁边,车上另外三人都有些不自在。
很快,市里的大秘给发来了一条短信:“谨言慎微。”
“大秘发来的?是怕你乱说吧?”潘组长问道。
夏大雨点点头,不禁有些吃惊。
看这潘组长,虽是上级身份,倒也不高高在上。
而且,而且还有些风韵,想来年轻时候是个美人胚子。
这样想着,夏大雨心情似乎好转了很多。
看来,得慢慢从阴霾里走出来。
回到过去那种开朗、幽默的状态。
他甚至想:不知这位女组长家里是否有未嫁的闺女,要是能当个上门女婿,不就可以少奋斗若干年了吗?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本报记者夏大雨,本报记者夏大雨最新章节,本报记者夏大雨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本报记者夏大雨,本报记者夏大雨最新章节,本报记者夏大雨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