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第三百一十六章 蓄势待发

小说:北明不南渡 作者:那日十月十 更新时间:2024-08-04 14:33:31 源网站:顶点小说
  孔家人坐不住了,但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和朝廷对着干。

  他们所代表的儒家,更像是一种宗教,只不过比大多数宗教理智一些的是,崇拜的不是虚无缥缈的神明,而是真实存在的圣人。

  儒家的特性,导致孔家人永远做不了皇帝,但是他们也没必要做皇帝。

  王朝更替,中原易主,对孔家人来说,都不足为虑,只要儒家还在,换一个皇帝,对孔家来说也只是换一个打工仔而已。

  孔家人在儒生之中,乃是超然的存在。

  当朝廷的政策触怒了孔家人的利益之后。

  他们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左右着政局。

  地方各地,形成越发巨大的舆论压力,兴起于各地的社团,成为制造舆论的主要场所。

  他们发书,专门,抨击朝廷的科举改制,乃是败坏朝纲的愚蠢行为。

  并将参与起草诏书的范景文,王家彦,孟兆详,方以智等人定性为败坏朝纲,蛊惑圣听的奸臣。

  当然,如果只是舆论压力,朱慈并不觉得有什么。

  舆论这种东西。

  对于脸皮薄的人,足以令其坐立难安。

  对于脸皮厚的人,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马蓉不还是活的好好的么。

  朱慈在皇宫里过的仍然很滋润,虽然从通政司那里,以及锦衣卫那里不断得来各地的舆论汇报。

  这还完全不能影响朱慈的生活,最主要的体现在于朱慈的房事一直保持着正常的水平。

  而男人房事的频率,与其所受到的压力成反比例关系。

  足以见得,各地的舆论发酵,基本在朱慈的预料范围之内。

  当然,朱慈之所以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实在是之前那让大臣背锅的招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或许下面的读书人,会有人意识到,这其中肯定夹杂着皇帝的意思,大臣或许只不过照办而已。

  但是,既然臭名昭著的科举改制,署名了大臣们的名讳,读书人还是遵循着固有的思想,宁骂奸臣,不骂昏君。

  攻诘奸臣,总没有错,辱骂皇帝,实在容易犯忌讳。

  所以朱慈仍然心安理得的过着他的小日子。

  从辽东返回京城也有几个月了。

  毛贵妃的肚子是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

  按理说,根据推算,朱慈的头一胎孩子预产期应当在辽宁元年的三月。

  这期间,也只能靠着宁皇后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在十月初的时候。

  朱慈向往常一样,来到坤宁宫,告诉昭仁后厨准备了蜜汁叉烧鸡,支开了公主。

  然后去做皇帝应该做的工作,造人。

  为大明的江山永固,后继有人,抛头颅,撒精血,义无反顾。

  大家都懂将要发生什么。

  不过这个时候的宁槿,却有些羞涩的把自己的贴身宫女推给了朱慈。

  “臣妾身子不便,望圣上赎罪。”

  “哦。”朱慈还以为是例假,不过宁槿例假,朱慈可还是记得的,似乎并不在这段时间

  “晌午的时候,皇后娘娘食欲不振,太医看过了之后,说是有囍了。”一旁的宫女笑嘻嘻的道。

  怀上了

  那还真是好事。

  毛龙儿早早就怀上,而作为皇后,宁槿的肚子却一直都没有动静,这一直都是宁槿心中的一块心病。

  朱慈也能感受到这点。

  皇后毕竟是后宫之主,如果下面的妃子有子嗣,甚至有皇子,而本人却下不了蛋的话,朱慈倒不回来觉得有什么。

  但她本人的心态肯定有安爆炸。

  朱慈并不想为后宫的事情太过于分神,大家都是一家人,还是以和谐为主。

  争风吃醋什么的,实在是弱爆了,大家一起为朱家的香火延续,撒水施粪,不好么。

  所以,宁槿怀上了,也算是了了她的一件心事。

  不过宁槿这一怀,自己仅有的两个妃子都不能碰了。

  不过皇帝想要解决生理需求,实在太过于容易,就说宁槿推送的宫女,也是颇为具有姿色。

  但是朱慈还是推脱掉了。

  晚上也只是抱着宁槿睡觉。

  这让怀孕的宁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圣上,真的不要紧么”只是宁槿对于无法满足朱慈,还是有一定的愧疚。

  “不要紧的。”

  “要不……这样”

  “这……”

  “哦……”

  ……

  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地的对于科举改制的舆论,最终攻入京城之中。

  原本平静的京城内,随着外地士子因各种原因进入京城,对于科举改制的批判,也随之增长。

  同时,处于京城之内的读书人发现原本对于言论控制的跟着严的朝廷,开始放松了起来。

  当时,在茶馆之中,有一个外地的士子,当着大家伙的面指责朝廷的不是,结果本应该拉出去将其刮了的锦衣卫,却默不作声的离开。

  一度让其他人以为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一样。

  “圣上,这样真的不要紧么”王德化对此表示了担忧。“如果放任那些腐儒胡作非为,京城怕是要乱起来。”

  “再等等,让你手下的番子,好好看着,暂时不要轻举妄动,还不到收网的时候。”

  科举改制,必将激化矛盾,但是在皇权很难下乡的前提下,想要强行推行,困难重重。

  想要推行科举,清洗儒家,那就不仅仅靠抓一两个小毛虾能够解决。

  朱慈要做的是,让大臣们吸收伤害的同时,误导各地的士子,引出更大的鱼出来,再一网打尽。

  一波流才是王道,下面闹,无所谓,京城闹那更好。

  当矛盾激化到了顶点,再一波推平。

  王德化,并没有意会朱慈的意思,但也只能按照朱慈的想法去办,让东厂的人暂时都去休假。

  等候朱慈的进一步指示。

  而在王德化离开后,朱慈让胡丰主传巩永固进来。

  王先通,因为弟弟的缘故,暂时被下放,巩永固基本成了军方的代表。

  皇卫营在这段时间抓紧着训练,扩充兵员。

  人数和实力上相比于当初刚组建的时候大有提升。

  不过最近休养生息,哪怕是南方左良玉之变,朱慈都没有调用皇卫营的主力。

  一来就是左良玉根本跳不了很久,二来,京城需要维持稳定,必然需要军队的力量。

  “磨好刀子,让皇卫营随时准备调用。”朱慈对巩永固吩咐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明不南渡,北明不南渡最新章节,北明不南渡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