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老朱说得只是其中一种情况,但是国家信誉这个概念,老朱是完全吃透了。

  而且,

  能把朱雄英抽象的概念,举例说出来,这才是真明白了。

  老朱就是差在这,

  没人跟他讲这些,就算他自己想,也想不出来啊,

  只要有人一点透,不说全部明白,老朱也能明白了五六分。

  老朱眼睛越说越亮,

  老人家活了一辈子,就学了一辈子,始终有着对新知识的渴望,

  “咱这个国家信誉是明白了。

  你说得那个银本位,是不是也能这么想?

  妹子家里有银子,所以就算妹子跟咱几根树枝换米,咱也心里有数,

  因为咱知道,这树枝就是个媒介,这玩意代表着妹子家里的银子!”

  啪的一声,

  老朱一拍大腿,

  “纸币不就是这树枝吗?!

  妹子欠咱的米钱就那么多,这个数是不变的,

  所以,给咱一根树枝还是一把树枝,都是代表这个数。

  反而树枝越多,这个钱被分开的份数越多!

  他娘的!

  难怪,咱这纸币越发越不值钱!

  原来差在这啊!”

  朱元璋一通百通,彻底把纸币这事想明白了。

  老朱两眼放光的看向大孙,

  激动地问道,

  “大孙,咱说的对不对?”

  朱雄英心服口服的竖起大拇指,

  “爷爷,资本论这本书该换您写了。”

  虽然不知道大孙儿说得啥意思,但老朱听明白了,

  大孙儿已经被咱的聪明才智给折服了!

  老朱得意的哼了一声,如果有尾巴的话,现在尾巴已经转成螺旋桨了。

  这玩意就是这样,

  要是让常森来夸朱元璋,说一句,陛下您真聪明。

  朱元璋非但不高兴,还会觉得常森是在骂自己。

  而大孙儿夸可就不一样了,老朱肯定得意啊!

  马皇后说道,

  “雄英,你开日月岛银矿,就是为了这个?”

  朱雄英点点头。

  马皇后问道,

  “现在金子也够了,银子也够了,这玩意不能掺一起使吧。”

  马皇后这个问题一出,

  就知道,不仅老朱听明白了,马皇后也听明白了。

  不过,马皇后不像老朱那么能显摆就是了。

  朱雄英答道,

  “奶奶,也不是不行。

  咱们控制数量就行,不能一下子让这么多金银涌进市场,要一点点的往里挤。

  不过,有了这么多金银,孙儿倒是有个想法。”

  “啥想法,你说!”

  老朱说完之后,又觉得不对,

  现在咱手里玉玺、虎符都没有,在这装一副主事人的样子,是啥意思?

  老朱赶紧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

  嘴欠道,

  “陛下,有啥想法你就说,微臣朱重八给你参谋参谋!”

  老朱整这出,给马皇后逗得一乐。

  马皇后也来,

  “是啊,陛下,马氏也给您参谋一下。”

  朱雄英被臊得够呛,

  急道,

  “爷爷!奶奶!您们别这样啊!”

  看到大孙儿被自己逗得满脸通红,老朱和马皇后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能这么不把皇位当事的,除了朱元璋,找不出第二家。

  “爷爷,孙儿想着,能不能弄个银行。”

  “钱行呗就是?”

  朱雄英摇摇头,

  “不是钱行,比钱行更先进点。”

  钱行这玩意,基本都是大户经营,并不是官方建的。

  毕竟有代表性的就是宋朝人弄得钱行,

  因为来回转运大量银钱费劲,商人可以把钱运到自己所在地的钱行,一般这些钱行背靠某富商、某官员,

  之后钱行会给你张凭证,再拿着这凭证到指定地点换就是了。

  虽然,

  这钱行是非官方性质的,但确实能让商人更加省时省力,

  也难怪宋朝人挣钱,人家把细节都精细到了极点。

  “你说说。”

  “咱们这个大明银行,主要是两个业务,

  一个是储蓄,一个是借贷。

  储蓄这个业务应该一开始用不上,还是以向民间借贷为主。”

  储蓄这东西,前提是百姓有钱,现在百姓才吃上几年饱饭,哪来的多余钱储蓄?

  而且,

  古代老百姓存不住钱是其一,就算是存,也是攒在家里,不可能存在银行里。

  所以,要改变这个观念,还需要一些努力。

  但,只要把储蓄这事做成了,

  那就是朝廷调节国家朝政的利器,

  国家需要用钱了,就把利率调高一点,大伙都来存钱,国家也有钱用,

  而若是想刺激市场了,就把利率调低一点,百姓看到存银行也没啥赚头,就把钱取出来了。

  用银行政策,再加上税收政策,

  这两手,用来调控大明经济,是足够了。

  朱元璋眉头皱了起来,

  沉声道,

  “大孙儿,借贷这坑不好踩啊。

  那王安石都没干明白,元人也没弄明白,咱更没弄明白。

  整不好,就是动摇社稷啊。”

  老朱说得一点没夸张,

  王安石变法里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青苗法,

  由官府借贷,借钱给没钱的农商,农民可在秋收后还钱,而商人则需要在一个月两个月时间内还钱。

  这么看,青苗法确实是利民之策,看起来也没有任何问题,

  农民没钱买种了,朝官府借钱,总比找地主借钱强吧,

  而且青苗法设定的利率,要比民间借贷低的多,

  可为啥青苗法如此利国利民的政策,最后弄得农民也骂,地主也骂,就没有一方是不骂的。

  在这件事上王安石没啥问题,但是王安石最开始没想到,

  决策者和执行者完全就不是穿一条裤子的。

  王安石本以为中央政策一定,地方就自然而然的推行,

  王安石还怕农民不敢来借贷,特意还给地方下了指标,各地方要贷出多少钱才算完成任务。

  出发点是好的,可一推下去全变味了。

  地方官员强迫农民贷款,你不缺钱得贷,缺钱更得贷,而且他们还私自调高利率,上下其手的敛财,弄得百姓天怒人怨,

  大家伙分不出朝廷里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只能骂王安石,毕竟是他提出青苗法的。

  一来二去,王安石把这些锅全背了,名声都臭到家了,这变法自然就推不下去了。

  老朱担心的就是这个,

  啥玩意在中央想的挺好,一推到地方马上变味,还尤其是这样获利极大的政策,

  弄不好就是好事变成孬事!

  (礼物数破七百,

  加七更。

  加更:4 欠更:19

  加更规则:五星评价破两百加一更,礼物数破一百加一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最新章节,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