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坐在马上,目光齐齐投向已经离得很远的大青山。

  在视野的尽头,大青山的轮廓渐渐清晰,果然已经可以看到图案里的全貌,大小比例也几乎差不多了。

  春夏交替的季节,大青山上到处郁郁葱葱,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盘旋,几乎直达天际,外观非常巍峨。

  山间云雾缭绕,仿佛给这座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那边有座亭子。”

  一直盯着大青山那个方向看了许久,没人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小蛮早就忍不住东张西望了。看到大家开始回转神的时候,他往不远的一个方向指了指。

  大家才回过头来,注意到道路再往前大概也就十来丈的位置有座亭子。亭子上面草书三个大字,但是墨迹已经有点模糊,站着远看不清楚是什么字。

  “过去看看!”胥子泽说完马上策马往前,几个人也赶紧跟上。马蹄声哒哒作响,在宁静的乡村道路上显得格外清晰。随着亭子的靠近,上面模糊的字迹依稀可辨:“避雨亭”。

  三个字虽然有些斑驳,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书写时的豪迈与气魄。

  亭子静静矗立,整体结构简洁,却在细节处流露出应有的庄重与雅致。

  亭顶是单檐歇山式,青灰色的瓦片整齐排列,檐角微微上翘,带着一种古朴的灵动。亭柱选用的是未经雕琢的原木,质朴中透着自然之美,但柱础却雕刻着精美的卷草纹,粗犷中透着雅致。岁月的痕迹在这些柱础上留下了淡淡的青苔,增添了几分沧桑感。

  亭内地面用青石铺就,虽无奢华装饰,却因岁月的打磨而显得光洁温润。四周的栏杆简单却大气,几道横栏横贯其中,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种质朴的美感。

  亭子周围就是农民的土地,绿植摇曳与这座亭子相得益彰,仿佛是大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亭子不算小,遮风挡雨起码可以避进来十来人。

  几个人靠近亭子后下马,把缰绳丢给小蛮。

  站在亭子里往大青山的方向看,怎么都觉得那幅图案就是在亭子位置画的。

  甚至想象得出,一个老人手持画笔坐在石凳上,远眺着大青山,在前面的画板上一笔一画落笔的情形。那画笔在纸上舞动,每一笔都带着对大青山的敬畏与热爱,仿佛要把这座山的灵性都融入画中。

  “这个位置并不靠近官道,也不是村口,谁会浪费钱财建这么大一座亭子?”

  小蛮已经找棵树拴好了马,走过来的时候一面大声说话,声音有点大。他提出来的问题,这也是大家费解之处。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建一座如此气派的亭子,确实有些令人费解。

  没想小蛮的话却传到了旁边种地的一个老汉耳中。老汉干活累了,听到这话,又看见他们好几个人,也起了好奇之心。

  他干脆停下来歇歇,把小蛮的疑问接了过去:“江南一户有钱的人家建的,说是建个亭子路过好歇脚,都建了十几年了。

  老汉我记得清楚着呢!就是在大庆十一年建的,两年后就换了皇帝。”老汉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语气中带着一种岁月沉淀的从容。

  景春熙朝胥子泽看了过去,他一动不动也没有看过来,但老汉的话应该是听进去了,他此刻静静地看着大青山一动不动。

  大庆十一年,也就是十五年前。那时候胥子泽已经在娘胎里了。三年后,他们一家被迫去往岭南。

  景逸看着这座亭子出神了一会儿,又看向沉默不语的胥子泽,忽然用手肘捅了捅小蛮,说:“快去跟那老汉随便唠唠。”

  小蛮刚想上前,想想又往马匹的方向跑了过去,马头上挂的干粮他全部摘了下来。

  他朝老汉坐的那个田埂跑了过去,像个野孩子似的去到老汉旁边也不吭声,直接坐他旁边去。

  穿着干干净净的孩子,怎么都知道是家境不错的,也不嫌弃他这糟老头,还往他身边凑,老汉的心情好了不少。

  小蛮若无其事地跟老汉坐在畬地里,景春熙则凑过去在老汉旁边不远处蹲着,景逸则过去拿起了锄头帮老汉锄草。

  锄头在土地里发出“嚓嚓”的声音,显得格外清脆。

  小蛮朝布袋里一摸,两个肉包子自己嘴里叼一个,另一个递给了老汉:“爷爷!您吃。”一布袋的吃食也塞到了他怀里。

  老汉看了小蛮一眼,看向景逸和景春熙,最后看着亭子里一直盯着大青山看,一言不发的胥子泽。也不拒绝小蛮的善意,布袋他收下了,也没道谢,就是发出善意的微笑。

  “婆子,有吃的,快点过来。”老婆婆好像在种什么种子,离这边田埂不远,听到招呼也朝他们这边看了一眼,却没有动。

  “过来吧,歇会儿,有肉包子吃。”听到这话,老婆婆站起身,把脏污的手往自己的身上擦了擦,也朝他们走过了过来。

  老汉手上的肉包子一掰,一人一半,老婆婆也坐到了他旁边,包子还没入口,她就连声道谢:“真好吃,谢谢贵人!”

  看老汉吃了两口肉包子,小蛮才问:“那江南富户不会是钱烧口袋了吧?怎的这么浪费!”

  小蛮这话一出,老汉话闸子也打开了:“看你说的,有钱人家哪里像我们,还能吃进肚子才叫不浪费?

  那富商,说是老家就在这一带,后代回来寻亲的,那些日子往大青山的方向拉了不少材料。”老汉的脸上露出一丝回忆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热闹的场景。

  想想又说:“可能是建祖宅、修祖坟去了,也不知道是哪个庄子的可真幸运,说不定祠堂、村路、族学都建好了。”

  他咬了一口包子,又一脸羡慕地说:“都说大青山有灵性呢!有的庄子以前可是出过举人的,这富户那么有钱,肯定也是我们大青山的风水好。没准修了祖坟回去。还大发了呢。”

  再后来,小蛮还是尽量把话题往这亭子和大青山上面引,也一再问起江南富户的事。老汉倒是絮絮叨叨了不少话,但说的都是道听途说的前朝旧事,或是他个人和村子的回忆。

  看再问不出其他更多的信息,时间已经不早了,老婆婆吃完肉包子又转身继续回地里干活。他们才转身告辞,重新策马扬鞭回了青山庄。

  马蹄声在乡村道路上渐行渐远,只留下那座神秘的亭子,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

  接下来的三天爬山很累。

  四个人都是天不亮就出发,鸡鸣声还在远处隐隐传来,他们就已经踏上山路。

  景逸带路,几人背着水和干粮。图画里的连绵好几座山,山脚山顶都爬了个遍。

  山路崎岖,荆棘丛生,有时脚下的石头松动,让人不禁心惊胆战。

  有一天,由于走得太远,夜幕降临前还没能赶回,只能宿在了山里。他们在山林中找了一处相对平坦的地方,升起篝火,围坐在一起,烤着干粮,听着夜风中树叶的沙沙声,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但山还是山,土还是土,石头也见了不少,树木更是郁郁葱葱,几座连绵的山峰完全看不出什么不同的迹象,一点引他们往深处想的蹊跷之处都没有。

  他们仔细寻找,希望能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线索,但最终一无所获。每一次攀爬,每一次探索,都让他们感到疲惫,却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解惑的决心。

  “不找了,以后再说!”直到胥子泽最终发了声,才终于停止了继续寻找的脚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却也透着释然。

  从山上回来的路上,景春熙和胥子泽落在后头,胥子泽并没有表现得多沮丧,反而微微一笑,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结果。

  景春熙安慰说:“有些东西刻意去寻找答案,可能未必能如人所愿,万事需要的是一份机缘,就像上次看的这幅图画。”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在安慰自己,也在安慰胥子泽。

  “到了崖门村,我再问问外祖父外祖母,你回去也问一下你爹~~燕王,没准他们知道点什么。”

  她停了停,又接着说,“有些事情,或许需要时间去沉淀,去等待合适的时机。”

  胥子泽看着笑笑,被丫头超出自己年龄的人生感悟安慰到了。

  知道丫头是担心他,可能是自己长久的沉默,让她敏锐地感觉到了自己情绪的异样,连忙安慰说:“没事的,时间太久远,兴许有些痕迹早就抹去了。”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在安慰她,也像是在安慰自己:“如果不是熙儿,还不知道图案里面存在蹊跷呢!孝康哥哥不急,即使以后~~都不知道大青山到底存在什么秘密,孝康哥哥~~和燕王也只会有遗憾,不会死抓住不放的,我们本就不是爱纠结的人。”他微微一笑,眼神中透着一丝坦然。

  回到庄子的时候天也黑了,夜色如墨,星星点点的灯光在远处闪烁。饭菜虽然简单,可能是连续吃了几天干粮,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简单的饭菜也能抚慰他们疲惫的身心。

  站起身,胥子泽才说:“大家都累了,好好休息!”

  转头又跟景春熙说:“休息一天,后天我带熙儿去京城转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最新章节,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