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解网袋去。”李父两步路跑得轻快极了,像是又回到二三十岁,身强力壮的年纪。
“我帮你!”李长乐跟着上前,爷俩查看后,解开了绳结,堵在袋口的鱼货一涌而出。
靠触手蠕动的、横着爬的,蹦跶个不停的,像蛇一样扭动的……甲板上就像海底世界,五花八门的鱼货连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当吊臂将剩下的大半袋鱼获放出时,只见带鱼、黄鱼、墨鱼等等,以及平时趴在海底的鲽鱼、鳎鱼皮、海参、海胆……各种虾蟹瞬间堆成了鱼山。
“卧槽!”陈永威捡起一个手腕粗的大海参,扭头看向李长乐,“哥,我们的不是底层网啊,怎么把这些东西也网上来了?”
“海上起风下大雨的时候,水底闷得透不过气,鱼虾也会跑上来吸收氧气,刚好就被我们捞到。”
“管他怎么起来的,现在都到甲板上了,赶紧把海参和值钱的鱼获分拣出来。”
“我下去弄点冰块上来,把好货装橡皮桶里,其他的用冰块盖着,到码头也要找人分拣。”
“我抓鱼放气去。”李大哥抓住一条石斑鱼就朝活舱跑。
“别傻笑了,动作快一点,你阿娘他们在码头该等着急了。”李父说着提起水桶,就要打水。
“阿堂伯,我来!”陈永威提起那只大的水桶,接连打了三桶海水起来,倒进水桶里面,“哈哈,不要多的,只要那些海参把这只木桶装满就成。”
“木桶装满都不得了了,起码七八十斤。”李父也抓起一只大海参,往橡皮桶里扔,嘴里还不停念叨着,“伐得了,伐得了!”
“阿乐老大!”陈阿毛站在船舷边扯着大嗓门喊,“这一网全是好货,还有海胆、海参!石斑鱼也有几条。”
他们船上也有海参、海胆这些,他还是第一次用拖网捕捞到这些海珍,和三个船员看着甲板上的鱼获傻笑了半天。
跟着阿乐老大干果然没错,这一网是他十几年捕鱼生涯中,捕捞到的最值钱的一网。
李长乐扯着嗓门回道:“我们也有海参、海胆,石斑鱼!”
李父看了他一眼,“哎哟!看把这孩子高兴的!”
陈永威咧嘴,“阿堂伯,我们也高兴!”
“都高兴!回去给你们做好吃的。”
“阿城,到家叔给你发奖金!”
王新城欢喜的咧嘴,“谢谢阿乐叔!”
李长乐跟他一起把摞在一起的塑料桶、橡皮桶取出来,就忙着在鱼堆里扒拉,快速将海参捡起来朝桶里扔。
接着就是在甲板上嚣张的挥舞着大鳌乱跑的各种蟹。
王新城抓住一只浑身长满红褐色斑纹的花蟹,“看看,这只花蟹多好看!”
“我这里也有一只。”陈永威抓起来见大鳌已经断掉,连绑都懒得绑,直接扔进另一口塑料桶。
“我最喜欢的大黄鱼!”李长乐咧着嘴,抓住一条两三斤重的大黄鱼,高兴的朝橡皮桶里装。
李二哥提着冰块从货舱上到甲板,提起水桶将里面的黄鱼倒出来铺上冰块,“阿乐,这次的大黄鱼还是不卖啊?”
李长乐果断摇头,“不卖!鱼鳔晒鱼胶,鱼留着晒黄鱼鲞。”
“好,就听你的。”李二哥把冰块铺好,抄起一条鳗鱼就朝活舱跑。
几人忙了一个多钟头,才把船上的鱼货全都分拣好,剩下的杂鱼撒上一层冰块,并盖上棉絮。
李大哥启动渔船朝码头驶去,李长乐捶捶后腰,“哎哟,我的老腰,再来一会儿就快断了。”
李二哥捶捶腰窝,“阿爸都没喊呢,你还老腰上了。”
陈永威揉着肚子,“我的腰不累,就是肚子饿得咕咕叫。”
“我现在没胃口,就想早点下船,外海的浪太大了。”
“多去几次就习惯了。”李长乐提起一桶水,把甲板上的海草、和海货产生的垃圾冲下海。
刚把甲板清扫干净,李父就端着一锅米面出来,“来,先垫垫肚子,回家就吃好吃的。”
吃饱喝足后,坐在甲板上休息了一会儿,船就驶到了岩头山水域,码头近在咫尺。
李长乐几人都站到了甲板上,远远的就看到几个翘首望着这边的女人,孩子们也站在旁边眼巴巴的瞅着进出的船只,没一个人去打闹。
“孩子们怎么没有去上课,今天是礼拜天啊?”
“我们十八走的,今天二十一,刚好是礼拜天。”李长乐说着高兴冲岸上挥手,“我们回来喽!”
驾驶室的李大哥鸣响了汽笛,后面的顺风号也跟着鸣笛,其他的船只也鸣响了汽笛,悠扬嘹亮的汽笛声响彻码头上空。
“阿娘,他们回来了!”周若楠挽着李母,指着朝这边驶来的大船,忍不住眼泪双双滑落。
“回来了,回来了……”李母和陈阿奶看着渔船进来的方向,一边抹泪一边轻声念叨着。
“阿奶你看,大船来了,我们家的船回来了!”孩子们也看到了朝这边驶来的渔船。
“噢噢噢,我阿爸回来喽!”
“阿娘,我看到我们家的船了。”孩子们拉着自己的阿娘大声欢呼。
“看到了!看到了……”周若楠婆媳几个一迭连声的应着。
金蝉红着脸看向站在船头,显得愈发高大的陈永威,眼里满是喜悦。
李小洲指着大船扭头冲小伙伴喊:“你们看,我们家的大船!”
“哇!好大啊!”
“小洲,你家的船好高哦!”
李小洲获得一片惊呼声后,得意的挺着小胸脯,“我家的船上还有睡觉的,你们保证不瞎跑,等会儿我就带你们上船看大船。”
“好,我们不会瞎跑的。”
李大哥操控着渔船找位置泊岸,陈阿毛探头冲李长乐几人喊:“阿乐老大,哥,忙完了一起喝酒!”
“好嘞!”李长乐冲他挥手。
李大哥找到位置停好,一群孩子就欢呼着跑了过来,“阿爸,阿爸,我们等你们好久了!”
“三叔、二叔、阿威叔,表哥……”
岸上的船家见他们回来,全都放下手上的活围到渔船前,上前七嘴八舌的问:“阿堂,听说你们遇到大鱼群了,还是马鲛、沙丁鱼两种,真的假的啊?”
李父笑着点头,“真的,在外海遇到的。”
“哦哟,这么大的船肯定捕到不少大货回来吧?这一趟就挣得盆满钵满咯!”
有人一脸羡慕的接过去说道:“那是肯定的喽,沙基村周家兄弟才捕了半场,就捕到上万斤鱼货。”
“阿堂家老三的海运是真的好,走正道这几月都遇到几次鱼群了吧?”
“三四次了,连鱼翻塘,青蟹搬家都能遇到,附近几个村就没一个有他运道好的打渔郎。”
“阿堂家这几个儿子能干哦,你们看看,人家才多久就开上了大船,这一趟又是几万斤的鱼货。”
有人酸溜溜的说道:“想弄大货得有大船才行,人家捕几万斤、几十万斤跟你又有半文铜钿的关系?”
“跟我是没关系,大家都一个村的,以前就眼看着人家的大船去远海捕大货,现在我们村有了比别的村更大更好的渔船,走出去人家说起来,脸上也光。”
“就是,阿堂父子几个都是厚道人,以后我们有钱买大船了,也能跟他们讨教讨教。”
李父看着下面神色各异的船家,心情也是五味杂陈,他以前跟老大、老二经常一起出海,从来不晓得捕鱼还有这么容易的。
要是也像跟阿乐出海一样,三不五时的就遇到鱼群、大货、好货,他早就把新房给孩子们建好了。
“阿堂伯!”葛昌发笑着下了脚踏车,后面还跟着项小鱼兄弟俩,几人激动的冲他们挥手,“回来啦!”
“回来了!”李父有些不自在的看着下面赶来迎接的人,连连点头。
“二伯,哥,你们回来啦!”李长水也来了。
他们今早都来过几次了,昨晚的风雨大伙儿都在替他们担心。
李长乐和陈永威扛着跳板过来,“阿发,麻烦跟阿东说一声,让他多拉一些竹筐过来,有多少拉多少。”
“好嘞!”葛昌发蹬着脚踏车调头就走。
“阿水,”李长乐看向李长水,“你骑上三轮带我阿娘回去,把杀鱼的人都喊来上船分拣鱼获,叫上十几个人。”
“要十几个人啊?”赶到的李母听了一耳朵,在下面激动的问,“你们捕了很多鱼货回来吗?”
李长乐还没开口,李小海就拉着李母说道:“阿奶,他们说阿爸遇到大鱼群了,捕到几万斤鱼货。”
“哦哦,那我们这就回去。”李母坐上三轮跟着李长水走了。
几万斤鱼货,那是什么概念,换成家里以前的木船,可能要好几十趟才捕得回来。
周若楠妯娌跟金蝉对视一眼,都高兴的笑眯了眼,“家里还温着饭菜,你们回去吃饭,我们上船帮着分拣。”
“不用,回来的路上,阿爸煮了米面吃过了。”
李长乐冲周若楠笑笑,“阿楠,我回来了!”
“嗯!”周若楠满眼笑意的点头。
李大嫂拐了她一下,“阿楠,你跟阿乐结婚后,还是第一次分开这么久吧?”
周若楠红着脸点头,“这次最久!”
李大嫂笑嘻嘻的看看两人,“难怪你俩高兴成这样!”
“伯娘,我也高兴!”李小洲拉着她说道。
李长乐和陈永威搭好跳板,葛昌发就带着陈东父子,拉着两车堆成了山的竹筐到了船前。
(本章完)
“我帮你!”李长乐跟着上前,爷俩查看后,解开了绳结,堵在袋口的鱼货一涌而出。
靠触手蠕动的、横着爬的,蹦跶个不停的,像蛇一样扭动的……甲板上就像海底世界,五花八门的鱼货连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当吊臂将剩下的大半袋鱼获放出时,只见带鱼、黄鱼、墨鱼等等,以及平时趴在海底的鲽鱼、鳎鱼皮、海参、海胆……各种虾蟹瞬间堆成了鱼山。
“卧槽!”陈永威捡起一个手腕粗的大海参,扭头看向李长乐,“哥,我们的不是底层网啊,怎么把这些东西也网上来了?”
“海上起风下大雨的时候,水底闷得透不过气,鱼虾也会跑上来吸收氧气,刚好就被我们捞到。”
“管他怎么起来的,现在都到甲板上了,赶紧把海参和值钱的鱼获分拣出来。”
“我下去弄点冰块上来,把好货装橡皮桶里,其他的用冰块盖着,到码头也要找人分拣。”
“我抓鱼放气去。”李大哥抓住一条石斑鱼就朝活舱跑。
“别傻笑了,动作快一点,你阿娘他们在码头该等着急了。”李父说着提起水桶,就要打水。
“阿堂伯,我来!”陈永威提起那只大的水桶,接连打了三桶海水起来,倒进水桶里面,“哈哈,不要多的,只要那些海参把这只木桶装满就成。”
“木桶装满都不得了了,起码七八十斤。”李父也抓起一只大海参,往橡皮桶里扔,嘴里还不停念叨着,“伐得了,伐得了!”
“阿乐老大!”陈阿毛站在船舷边扯着大嗓门喊,“这一网全是好货,还有海胆、海参!石斑鱼也有几条。”
他们船上也有海参、海胆这些,他还是第一次用拖网捕捞到这些海珍,和三个船员看着甲板上的鱼获傻笑了半天。
跟着阿乐老大干果然没错,这一网是他十几年捕鱼生涯中,捕捞到的最值钱的一网。
李长乐扯着嗓门回道:“我们也有海参、海胆,石斑鱼!”
李父看了他一眼,“哎哟!看把这孩子高兴的!”
陈永威咧嘴,“阿堂伯,我们也高兴!”
“都高兴!回去给你们做好吃的。”
“阿城,到家叔给你发奖金!”
王新城欢喜的咧嘴,“谢谢阿乐叔!”
李长乐跟他一起把摞在一起的塑料桶、橡皮桶取出来,就忙着在鱼堆里扒拉,快速将海参捡起来朝桶里扔。
接着就是在甲板上嚣张的挥舞着大鳌乱跑的各种蟹。
王新城抓住一只浑身长满红褐色斑纹的花蟹,“看看,这只花蟹多好看!”
“我这里也有一只。”陈永威抓起来见大鳌已经断掉,连绑都懒得绑,直接扔进另一口塑料桶。
“我最喜欢的大黄鱼!”李长乐咧着嘴,抓住一条两三斤重的大黄鱼,高兴的朝橡皮桶里装。
李二哥提着冰块从货舱上到甲板,提起水桶将里面的黄鱼倒出来铺上冰块,“阿乐,这次的大黄鱼还是不卖啊?”
李长乐果断摇头,“不卖!鱼鳔晒鱼胶,鱼留着晒黄鱼鲞。”
“好,就听你的。”李二哥把冰块铺好,抄起一条鳗鱼就朝活舱跑。
几人忙了一个多钟头,才把船上的鱼货全都分拣好,剩下的杂鱼撒上一层冰块,并盖上棉絮。
李大哥启动渔船朝码头驶去,李长乐捶捶后腰,“哎哟,我的老腰,再来一会儿就快断了。”
李二哥捶捶腰窝,“阿爸都没喊呢,你还老腰上了。”
陈永威揉着肚子,“我的腰不累,就是肚子饿得咕咕叫。”
“我现在没胃口,就想早点下船,外海的浪太大了。”
“多去几次就习惯了。”李长乐提起一桶水,把甲板上的海草、和海货产生的垃圾冲下海。
刚把甲板清扫干净,李父就端着一锅米面出来,“来,先垫垫肚子,回家就吃好吃的。”
吃饱喝足后,坐在甲板上休息了一会儿,船就驶到了岩头山水域,码头近在咫尺。
李长乐几人都站到了甲板上,远远的就看到几个翘首望着这边的女人,孩子们也站在旁边眼巴巴的瞅着进出的船只,没一个人去打闹。
“孩子们怎么没有去上课,今天是礼拜天啊?”
“我们十八走的,今天二十一,刚好是礼拜天。”李长乐说着高兴冲岸上挥手,“我们回来喽!”
驾驶室的李大哥鸣响了汽笛,后面的顺风号也跟着鸣笛,其他的船只也鸣响了汽笛,悠扬嘹亮的汽笛声响彻码头上空。
“阿娘,他们回来了!”周若楠挽着李母,指着朝这边驶来的大船,忍不住眼泪双双滑落。
“回来了,回来了……”李母和陈阿奶看着渔船进来的方向,一边抹泪一边轻声念叨着。
“阿奶你看,大船来了,我们家的船回来了!”孩子们也看到了朝这边驶来的渔船。
“噢噢噢,我阿爸回来喽!”
“阿娘,我看到我们家的船了。”孩子们拉着自己的阿娘大声欢呼。
“看到了!看到了……”周若楠婆媳几个一迭连声的应着。
金蝉红着脸看向站在船头,显得愈发高大的陈永威,眼里满是喜悦。
李小洲指着大船扭头冲小伙伴喊:“你们看,我们家的大船!”
“哇!好大啊!”
“小洲,你家的船好高哦!”
李小洲获得一片惊呼声后,得意的挺着小胸脯,“我家的船上还有睡觉的,你们保证不瞎跑,等会儿我就带你们上船看大船。”
“好,我们不会瞎跑的。”
李大哥操控着渔船找位置泊岸,陈阿毛探头冲李长乐几人喊:“阿乐老大,哥,忙完了一起喝酒!”
“好嘞!”李长乐冲他挥手。
李大哥找到位置停好,一群孩子就欢呼着跑了过来,“阿爸,阿爸,我们等你们好久了!”
“三叔、二叔、阿威叔,表哥……”
岸上的船家见他们回来,全都放下手上的活围到渔船前,上前七嘴八舌的问:“阿堂,听说你们遇到大鱼群了,还是马鲛、沙丁鱼两种,真的假的啊?”
李父笑着点头,“真的,在外海遇到的。”
“哦哟,这么大的船肯定捕到不少大货回来吧?这一趟就挣得盆满钵满咯!”
有人一脸羡慕的接过去说道:“那是肯定的喽,沙基村周家兄弟才捕了半场,就捕到上万斤鱼货。”
“阿堂家老三的海运是真的好,走正道这几月都遇到几次鱼群了吧?”
“三四次了,连鱼翻塘,青蟹搬家都能遇到,附近几个村就没一个有他运道好的打渔郎。”
“阿堂家这几个儿子能干哦,你们看看,人家才多久就开上了大船,这一趟又是几万斤的鱼货。”
有人酸溜溜的说道:“想弄大货得有大船才行,人家捕几万斤、几十万斤跟你又有半文铜钿的关系?”
“跟我是没关系,大家都一个村的,以前就眼看着人家的大船去远海捕大货,现在我们村有了比别的村更大更好的渔船,走出去人家说起来,脸上也光。”
“就是,阿堂父子几个都是厚道人,以后我们有钱买大船了,也能跟他们讨教讨教。”
李父看着下面神色各异的船家,心情也是五味杂陈,他以前跟老大、老二经常一起出海,从来不晓得捕鱼还有这么容易的。
要是也像跟阿乐出海一样,三不五时的就遇到鱼群、大货、好货,他早就把新房给孩子们建好了。
“阿堂伯!”葛昌发笑着下了脚踏车,后面还跟着项小鱼兄弟俩,几人激动的冲他们挥手,“回来啦!”
“回来了!”李父有些不自在的看着下面赶来迎接的人,连连点头。
“二伯,哥,你们回来啦!”李长水也来了。
他们今早都来过几次了,昨晚的风雨大伙儿都在替他们担心。
李长乐和陈永威扛着跳板过来,“阿发,麻烦跟阿东说一声,让他多拉一些竹筐过来,有多少拉多少。”
“好嘞!”葛昌发蹬着脚踏车调头就走。
“阿水,”李长乐看向李长水,“你骑上三轮带我阿娘回去,把杀鱼的人都喊来上船分拣鱼获,叫上十几个人。”
“要十几个人啊?”赶到的李母听了一耳朵,在下面激动的问,“你们捕了很多鱼货回来吗?”
李长乐还没开口,李小海就拉着李母说道:“阿奶,他们说阿爸遇到大鱼群了,捕到几万斤鱼货。”
“哦哦,那我们这就回去。”李母坐上三轮跟着李长水走了。
几万斤鱼货,那是什么概念,换成家里以前的木船,可能要好几十趟才捕得回来。
周若楠妯娌跟金蝉对视一眼,都高兴的笑眯了眼,“家里还温着饭菜,你们回去吃饭,我们上船帮着分拣。”
“不用,回来的路上,阿爸煮了米面吃过了。”
李长乐冲周若楠笑笑,“阿楠,我回来了!”
“嗯!”周若楠满眼笑意的点头。
李大嫂拐了她一下,“阿楠,你跟阿乐结婚后,还是第一次分开这么久吧?”
周若楠红着脸点头,“这次最久!”
李大嫂笑嘻嘻的看看两人,“难怪你俩高兴成这样!”
“伯娘,我也高兴!”李小洲拉着她说道。
李长乐和陈永威搭好跳板,葛昌发就带着陈东父子,拉着两车堆成了山的竹筐到了船前。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