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弟明算帐,这有什么不好开口的?”李长乐觉得葛昌发的处事方法也有问题。

  “我回家想想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去大哥家找他,想跟他说这事。”

  葛昌发沉声道,“我刚开口,我大嫂就说,那些鱼获本来就是我大哥捕捞起来的,我不过就是在船上帮忙打打下手,分一半给我,已是仁至义尽。

  我一气之下提出拆伙,我大哥说谁提出拆伙谁退出,最后我们吵了一架,我少拿一成钱退出。”

  李长乐听他说完,“阿发,我觉得不管是跟兄弟还是朋友,我们只能做到问心无愧,别的只能各凭良心。”

  他觉得李母没说错,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葛昌富也觉得那些钱都是他挣的,阿发只是帮他打打下手,分一半给他太亏,才会放任他老婆做那些事。

  “阿乐,我心里明白,大哥见那片水域的鱼口一天比一天好,跟我大嫂唱双簧,想把我踢出去单干。现在我退出,我做到问心无愧,是他们对不起我。”

  李长乐拍拍他肩膀,两人一起回了南山。

  到家,陈永威已经从涂下桥回来,跟他一同到的还有李长喜母子四个,还带来了定做的方糕。

  兄弟家第一次买大船,夫妻俩都很重视,一早就去做糕饼的店铺,定做了方糕送回娘家以示祝贺。

  周若楠妯娌几个把方糕装铜盘里,分给邻居和亲朋好友,一般一家两双,图个高兴、喜庆吉利。

  方糕是用糯米和晚米按比例泡发磨粉后制作而成,两块一双,作为庆祝的点心,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白色糕点上,印着祝福的话语。

  凉冷后的方糕跟年糕一样有点硬邦邦的,上饭甑蒸热就变得绵软,口感甜而不腻。

  陈永威掏出卖鱼获的钱给他,“哥,罐子收获不错,一百多斤八爪鱼、望潮有六七十只。

  地笼网不怎么好,收到两个海参,还有些虾蟹,一共卖了八十七块。”

  李长乐接过钱,“船我已经交给阿发了,等会儿分钱。”

  陈永威点点头,“哥,我跟阿城去吹圆岛收地笼的时候,看到有两个男的在那抓海鸭。

  我们撒了几网,送了二三十只海鸭到虎子岛,那座岛比吹圆岛大多了,上面还有几个大水坑,啥时候有空上去抽水坑去?”

  “行,过段时间去看看,那些海鸭在岛上安家没?”李长乐进屋把钱放好,又去找李长喜,打算把说好的抽成给她。

  李长喜嗔怪的把钱塞还给他,“拿我当外人是吧?要不我把手表钱,还有布料那些的钱也都算给你们。”

  李长乐见她这样说,只得作罢,想着过段时间把收录机,或是电视机给她一台补偿他们。

  晚上,陈家、葛家都去了南山凹,李家摆了三桌,把李三叔、李长水兄妹、金老头一家、还有陈会计请到家里庆祝明天接大船。

  李阿四的腿还不能走,许仙梅三天两头没在家,全靠李长水兄妹伺候,或许是良心发现,李阿四现在偶尔也会帮李玉芳绑绑吊钩,织地笼网网片、应应梭线。

  翌日凌晨,周若楠婆媳将两块袁大头放大锅里面,煮了一锅“银汤”装进锡制的银壶里,带到船上驱邪取正。

  吃过早饭,陈永威祖孙也来了,一家子把两担细篾篓搬到板车上面,里面装着祭船要用的碗头,香烛、纸钱,老酒、蜡台、鞭炮。

  接着就是渔具,还有船上吃用的粮食、油盐、酱醋还有肉菜,被褥,衣物等用品。

  陈阿奶买了一坛糟,还用五花肉做了满满一坛肉酱,给他们带船上吃。

  糟是制作老酒过程中产生的酒糟,在老酒制造的最后阶段,发酵完成后,筛滤出老酒后剩下的渣滓。

  制作老酒的红曲是由黄米酿成,有一种很独特的香味,营养价值很高。

  红糟具有防腐去腥,增加香味、鲜味和调色的作用,用红糟煮鱼,吃起来没有一点腥味,还有一股淡淡的酒香。

  周若楠婆媳和陈阿奶把他们送到路口,才转身往回走,几人还要准备去老爷殿祭拜的碗头。

  李长乐一行到了张家埠头,老张已经在那等着了,大伙儿把祭船要用的碗头搬到船上。

  吉时一到,李大哥拿出绣满了吉庆图案的大红桌围,将桌子围起来。

  李父将熟猪头、生豆面、豆腐干馒头、点心等碗头摆到了八仙桌上,敬献老酒,许过愿,烧过千岁(纸钱),李长乐点燃了鞭炮。

  李父、李大哥、李二哥、陈永威还有王新城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八仙桌前,膜拜船龙爷,祈求船龙爷庇佑。

  李长乐作为船老大是不用拜的,因为渔民认为船老大比船龙爷来得大。

  膜拜完后,李父提着装满“银汤”的锡制的银壶,淋浇船眼,俗称“开船眼”。

  开了船眼后,又提着“银汤”淋船头,然后依次将船的左右舷、帆、舵都淋了一遍,驱邪取正,大吉大利。

  一套做完后,李长乐和李大哥捧着五星红旗上船,庄重的将国旗悬挂在船尾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那一刻,李大哥和老张在岸上点燃了鞭炮。

  鞭炮声响过后,老张带着他们把帮忙买的柴油抬上船装入柴油舱,预备出海两天,以防万一,李长乐准备了三天柴油。

  陈永威带着王新城将柴油机加满油,大伙儿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船上,加满淡水和冰块。

  老张家有熟人,冰块都是今早才送到的,满满一大车。

  一切准备好后,李大哥带着陈永威把船上的渔具检查了一遍,把竹筐、橡皮桶、归置到一处。

  冲岸上老张一家挥手道别,李长乐发动渔船朝码头驶去。

  到了码头,大伙儿才发现陈会计、老陈、李三叔、李长清、葛昌发、李长水、阿根还有南山凹的几家都在那等着了。

  还有不少看热闹的,看到李长乐他们的大船过来,羡慕嫉妒的人都有。

  李大哥见快到码头了,担心李长乐第一次驾驶大船,不能平稳靠岸,打算上前帮忙的,看到他操控着大船平稳靠岸时,还有些惊讶。

  想说啥的,哪晓得船刚停稳,岸上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李长乐一行忙下船道谢,那边一堆人迎上来道喜。

  “阿乐,顺风顺水,鱼获满舱!”

  “大顺大吉……”

  “鱼随潮涌……”

  李长乐一行连声道谢,把准备好的方糕、馒头发给祝贺的亲朋好友。

  李父高兴的跟大伙儿寒暄,李长乐看着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的李父,心中也挺高兴。

  跟李长清、葛昌发几个闲聊几句后,一行人回到家,周若楠婆媳已经准备好了碗头。

  大伙儿将猪肉、老酒、豆腐、碗头装进细篾箩挑着去老爷殿,祭拜神明、烧完千岁,燃放了鞭炮,出了老爷殿,一起去了码头。

  “……万事小心!”周若楠看了他半响,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

  “放心!最多两三天就返航。”李长乐握了握她的手,温声说道。

  那边,陈阿奶、李母和李大嫂、李二嫂也在叮嘱陈永威和李父他们,几人挥挥手,大步上了船。

  李长乐驾驶渔船沿着以往的老航线,朝虎子岛海域驶去,到达虎子岛已是六点一刻。

  渔船驶过虎子岛,他冲连接船舱的喇叭喊了一嗓子:“准备下网。”

  李大哥最先从船舱出来,换下他后,李父几人也从船舱出来了,老头子照例先检查了一遍网囊底部的绳结,将拖网提起扔进海里。

  水流带着拖网往海里快速滑落,直到带着浮球的曳纲落入水中。

  李长乐站在船尾,看着拖网在水中越拉越长,渐渐沉入海里,心中充满了期待。

  东升号缓缓前行,海风吹过,淡淡的咸腥味迎面而来。

  忽然,远处一只海豚从水中一跃而起,来了个大转体后,又落入水中,紧接着又有一只跃起后又落入水中。

  一只落入水中后,紧跟着又有一只跃起,一只接着一只,就这样跃出水面然后再落入水中,玩得嗨极了。

  李长乐看着这群像孩子一样,在水中玩闹嬉戏的精灵,像是看到了大鱼群。

  “哥,又看到海豚了,这趟出海肯定会大丰收!”

  “一定会!”李长乐转身朝驾驶室走,“走,让大哥跟在海豚后面。”

  “好嘞!”

  两人到了驾驶室,李长乐指着海豚的方向,“大哥,跟着那群海兽后面。”

  李大哥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它们又不是虎子,跟它们后面做什么?”

  “阿平,以前听你阿爷说,海兽后面会有鱼群,就听阿乐的,我们跟上去看看。”李父在一旁说道。

  “行,那就跟上去看看。”李大哥开始转舵,渔船缓缓朝那群海豚靠近。

  李长乐几人这才发现这些海豚顶着只河豚在玩耍,鼓得像一只大皮球,被它们抛来抛去无处可逃。

  李父惊呼出声,“皇天,海豚咬河豚!”

  李长乐听后想到那句,大家都是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觉得把女人改成豚,用在它们身上很合适。

  “不是气鼓鱼,是有毒的那种!”陈永威两眼瞪得溜圆,“这些家伙连河豚都敢咬,不怕被毒死么?”

  李长乐看着这群露出一副陶醉表情的海豚,没想到自己还能亲眼看到一群海洋“瘾君子”。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