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闲着也是闲着,挣点钱买零嘴吃,还省得问父母要钱了呢!”李长乐想着他们要是能把活干完,下次还可以给钱让他们干别的。
童工,这年头家家都有两三个,五六岁的孩子就背着大背篓,上山找猪草砍柴,干的好没表扬,干得不好,可能还会请吃一顿竹片炒肉。
等李长乐和陈永威拉着板车回来,拉第二趟海水的时候,还特意走到路口往里面看了看。
只见屋旁的空地上的杂草已经割了小半出来,看样子天黑前就能收工。
两人拉着几桶海水走到巷口,李玉芳就挑着竹筐过来了,“阿乐哥,地笼网做好了。”
李长乐看了一眼,“行,挑去放屋里。”
“我做了两组,嫂子说,剩下的网线不用还回来,让我再织几张网片,你们晒鮳头用。”
“织好了送南山交给你二伯。”李长乐想想道,“有空就多织一些,网线不够就来家取。”
网片织好后,还要用竹片夹起来,绑上渔绳,用的时候直接拉直绑在竹架上。
晒虾干、虾仁或是鮳头的时候直接铺在上面,比用竹扁晾晒干起来更快,收回家也不占地方。
“晓得了。”李玉芳把地笼网从竹筐里抱出来,放在竹筐里,又去帮着杀鱼。
那两包东西的事她已经晓得了,阿哥让她记着二伯家的好,有空来看看,搭一把手,帮着干点活,伯娘和嫂子也能轻省一点。
不说她也记得,他们能分家出来,全靠二伯和三伯帮忙。
“玉芳,你阿娘去医院伺候你阿爸没?”李母早上跟妯娌去医院看李阿四的时候,还是李长水在那,许仙梅连个人影都没有。
“去看了一眼又回来了,她说要把船卖了给我阿爸治腿,我跟我哥、还有大姐二姐都不同意,说她敢卖船,以后她死了都不送她上山。”
“那她怎么说?”
“啥都没说就走了,我从医院回来,家里也没人。”李玉芳气呼呼的说,“许家这几天挖番薯,她肯定去许家帮忙去了。”
“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看到你阿娘这样,连儿女都不顾,只顾娘家的。”
一旁帮忙的妇人笑道:“老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不顾家的男人,肯定就有不顾家的女人。”
“是啊,我娘家就有一个男的……”
李长乐几人站在洗衣板前,听着一帮妇人叽里呱啦的八卦,觉得就跟站在鸭棚边上一样。
想到鸭子,他忽然想起一事,“哥,我答应给阿冬伯弄鸭子的,忙了一通,忘得一干二净。”
“没事,明天过去抓两只就是。”李大哥将劈好的鳗鱼平铺在石板上,用蘸了酒的帕子擦拭了一遍。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十来个人才把所有的海货都杀好。
李长乐几人刚准备将鳗鲞,还有墨鱼鲞送到陈家晾晒起来,李小洋就蹬着脚踏车来到老宅。
“三叔,我们都把活干完了,小光头他们都在那儿,等着你拿工钱呢!”
李大哥听后两眼一瞪,“拿啥工钱?你又哄着你三叔弄啥钱了?”
“……我三叔又不傻!”李小洋气呼呼的应了一句。
就是,还哄钱,说的他像个二傻子似的!
大哥大嫂这种不问青红皂白,就骂孩子的习惯真的不好。
“哥,不关小洋的事。”李长乐在水桶里洗了洗手,接过脚踏车,“走,老子给你们发工钱去。”
李小洋委屈的看了李大哥一眼,“我又没错,每次都是不问清楚就骂我。”
自知理亏的李大哥横了他一眼,挑起水桶就朝陈永威家走。
李长乐带着李小洋去了南山,刚到路口就看到路边蹲着一排孩子,看到他都围了上来。
“阿爸、三叔、(阿乐叔)我们已经把活干完了,不信你去检查。”一群孩子都望着他,生怕他耍赖。
“好,我先看看,看了就给你们发工钱。”
李长乐捞起小儿子,放到前杠,蹬着脚踏车进了山凹,一群孩子跟在后面跑。
到那后,只见屋旁那块地果然已经清理干净,超出他预想的干净。
小光头望着他说道:“干净吧,我们把石头都捡了的。”
“不错,都是好孩子。”李长乐一人撸了一把,“等着,立马发钱给你们。”
他回屋从军挎里抓了一把零钱出来,看到一群孩子都跟着他守在门口了,“说话算话,加上奖励一人一角五。”
“来,小光头的,我家老大的、王阿飞的……”
“噢噢!我有钱喽!”小光头捏着钱,高兴的一跳八丈高,“阿乐叔,以后还有挣钱的活么?”
“有,明天下午可以来帮着剪虾须,剥虾壳,前提是先把作业和家务活做完,不然你爹娘该骂我了。”
李长乐笑眯眯的看着他,勤快的小孩最招人喜欢了。
“哦哦!还是干得快就给五分奖励么?”
“不但要快,还要干好才有奖励,到时候还给你们弄薄荷糖水喝!”李长乐把大饼画的有大又甜。
“放心,我最会干活了。”一群孩子点头如捣蒜。
“小光头,天都黑了,赶紧带弟妹回家吃饭。”金辉嫂在院门口喊道。
“晓得了,马上就来。”小光头兄妹仨赶紧把钱藏好,捂着裤兜朝家跑。
“马上、马上,吃饭都要人喊,信不信老娘拿棍子来请你。”金辉嫂横了他一眼,转身往回走。
王家的三个孩子,也忙藏好钱回家吃饭。
张得金和工匠吃过饭走了,李母一行才挑着竹筐从老宅回来,里面全是皮皮虾和大虾。
吃饭的时候,李父对李长乐说道:“你哥说,赖老大那猢狲,一大早就在码头等着你们找碴。
我觉得他八成是晓得你们弄到东西的事了,我担心他去派出所举报我们。”
“你放心,他不敢!”李长乐毫不在意的说道,“村里那么多人家弄到东西,他敢去,到时候饶不了他的就不止我们家。”
看李父担心的样子,他想起前世帮船的老大家,几百吨的远洋轮都是二三十艘,鹿城直接买了整栋房屋,门面房都是十七八间,一年光租金都吃不完。
用他的话说,海里多的是的财富,胆大的找到门道的用麻袋搂钱,胆小又没门道的,只能是吃饱穿暖而已。
他们又没干亏心事,不过是瞅准机会发了点小财,还带着别的村民也小发了一笔,有啥好怕的。
陈永威接过去说道:“我哥今天在码头已经把赖大干的事跟大伙儿说了,大伙儿都骂他呢!”
“明天我们在村里也说说。”陈阿奶说道,“对那种欺软怕硬的东西,就不能给他脸。”
“对,好好宣扬一下,不然还以为我们怕他了呢。”
“今天还有件好事,坤叔说……”李长乐又把酒楼也要干货的事,跟大伙儿说了说。
李母听后高兴的笑了起来,“学校要的一百多斤虾仁还没晒出来,酒楼又要干货了,人家是愁晒了卖不出去,我们是愁做不出来。”
“阿娘,”李大哥笑嘻嘻的看着她,“这话你千万别到外面说,别人听了又要眼红我们了。”
“放心,我就在家里说说。”李母说着又道,“一百多斤虾仁,起码要四五百斤大虾才晒的出来,你们还得收一些才行。”
李大哥:“我今天收了两百多斤,加上我们带回来的,大概有三百斤,明天再收一些就够了。”
“再收一些可不行,从明天起要多收货准备囤货了。”
李长乐想了一下,看向周若楠,“阿楠,你明天去学校的时候,去大队部打个电话去鹿城,问问阿娘,林老师看了皮皮虾虾仁么?”
“好!”周若楠应下后,就帮着烧火焯虾子去了。
李长乐几人回屋分了钱,李父和李母就带着两个孙女,跟着陈阿奶祖孙一起回老宅,那边还有不少虾子要处理。
今晚还要出海,李长乐兄弟仨帮着干了一会儿,就回去睡下了,时间一到就被周若楠叫醒了。
“阿乐,起风了,天上连星星都没一颗,要不还是别去算了?”
“我出去问问大哥,不去的话,还要去码头跟阿威说一声。”李长乐刚穿好背心和裤子,李大哥的声音就在外面响了起来。
“阿乐,风挺大的,看样子今晚不能出海了。”
李长乐拉开房门,“阿威已经去码头了,不去的话,得去跟他说一声。”
“也行,到那顺便找阿东家再买一点冰块回来,不然饵料得臭了。”李大哥说着去厨房拿了装冰块的木箱出来。
走出山凹,到海边,只听得海风吹得呼呼作响,远处的海浪翻滚,临近中秋,浪头愈发大了起来。
起风了也好,走在路上连蚊子都没一个。
李大哥看了看黑漆漆的天,“看样子今晚要下雨。”
“一晃晴了好几天了,下一场也是正常的。”
李长乐只盼着十四、十五这两晚别下雨就成,不然这么大的浪,他们的船根本不敢出海。
钱重要,但命更重要。
“也是,下一场雨,也凉快一些。”
刚从山脚转过去,就看到陈永威拿着手电朝这边走来,“哥,起风了,我看到两艘出海的渔船,开出去几分钟就回来了,我们还出海么?”
“不去了。”李长乐想到院子里晒的鱼鲞,“你出来的时候,把鳗鲞和墨鱼鲞收进去了没?”
“收了的,阿奶见星星都没一个,就让我把架子抬廊檐下了。”
“那就好,你先回家,我跟大哥去买点冰块回去。”
陈永威点了点头,朝岔路口走去。
(本章完)
童工,这年头家家都有两三个,五六岁的孩子就背着大背篓,上山找猪草砍柴,干的好没表扬,干得不好,可能还会请吃一顿竹片炒肉。
等李长乐和陈永威拉着板车回来,拉第二趟海水的时候,还特意走到路口往里面看了看。
只见屋旁的空地上的杂草已经割了小半出来,看样子天黑前就能收工。
两人拉着几桶海水走到巷口,李玉芳就挑着竹筐过来了,“阿乐哥,地笼网做好了。”
李长乐看了一眼,“行,挑去放屋里。”
“我做了两组,嫂子说,剩下的网线不用还回来,让我再织几张网片,你们晒鮳头用。”
“织好了送南山交给你二伯。”李长乐想想道,“有空就多织一些,网线不够就来家取。”
网片织好后,还要用竹片夹起来,绑上渔绳,用的时候直接拉直绑在竹架上。
晒虾干、虾仁或是鮳头的时候直接铺在上面,比用竹扁晾晒干起来更快,收回家也不占地方。
“晓得了。”李玉芳把地笼网从竹筐里抱出来,放在竹筐里,又去帮着杀鱼。
那两包东西的事她已经晓得了,阿哥让她记着二伯家的好,有空来看看,搭一把手,帮着干点活,伯娘和嫂子也能轻省一点。
不说她也记得,他们能分家出来,全靠二伯和三伯帮忙。
“玉芳,你阿娘去医院伺候你阿爸没?”李母早上跟妯娌去医院看李阿四的时候,还是李长水在那,许仙梅连个人影都没有。
“去看了一眼又回来了,她说要把船卖了给我阿爸治腿,我跟我哥、还有大姐二姐都不同意,说她敢卖船,以后她死了都不送她上山。”
“那她怎么说?”
“啥都没说就走了,我从医院回来,家里也没人。”李玉芳气呼呼的说,“许家这几天挖番薯,她肯定去许家帮忙去了。”
“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看到你阿娘这样,连儿女都不顾,只顾娘家的。”
一旁帮忙的妇人笑道:“老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不顾家的男人,肯定就有不顾家的女人。”
“是啊,我娘家就有一个男的……”
李长乐几人站在洗衣板前,听着一帮妇人叽里呱啦的八卦,觉得就跟站在鸭棚边上一样。
想到鸭子,他忽然想起一事,“哥,我答应给阿冬伯弄鸭子的,忙了一通,忘得一干二净。”
“没事,明天过去抓两只就是。”李大哥将劈好的鳗鱼平铺在石板上,用蘸了酒的帕子擦拭了一遍。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十来个人才把所有的海货都杀好。
李长乐几人刚准备将鳗鲞,还有墨鱼鲞送到陈家晾晒起来,李小洋就蹬着脚踏车来到老宅。
“三叔,我们都把活干完了,小光头他们都在那儿,等着你拿工钱呢!”
李大哥听后两眼一瞪,“拿啥工钱?你又哄着你三叔弄啥钱了?”
“……我三叔又不傻!”李小洋气呼呼的应了一句。
就是,还哄钱,说的他像个二傻子似的!
大哥大嫂这种不问青红皂白,就骂孩子的习惯真的不好。
“哥,不关小洋的事。”李长乐在水桶里洗了洗手,接过脚踏车,“走,老子给你们发工钱去。”
李小洋委屈的看了李大哥一眼,“我又没错,每次都是不问清楚就骂我。”
自知理亏的李大哥横了他一眼,挑起水桶就朝陈永威家走。
李长乐带着李小洋去了南山,刚到路口就看到路边蹲着一排孩子,看到他都围了上来。
“阿爸、三叔、(阿乐叔)我们已经把活干完了,不信你去检查。”一群孩子都望着他,生怕他耍赖。
“好,我先看看,看了就给你们发工钱。”
李长乐捞起小儿子,放到前杠,蹬着脚踏车进了山凹,一群孩子跟在后面跑。
到那后,只见屋旁那块地果然已经清理干净,超出他预想的干净。
小光头望着他说道:“干净吧,我们把石头都捡了的。”
“不错,都是好孩子。”李长乐一人撸了一把,“等着,立马发钱给你们。”
他回屋从军挎里抓了一把零钱出来,看到一群孩子都跟着他守在门口了,“说话算话,加上奖励一人一角五。”
“来,小光头的,我家老大的、王阿飞的……”
“噢噢!我有钱喽!”小光头捏着钱,高兴的一跳八丈高,“阿乐叔,以后还有挣钱的活么?”
“有,明天下午可以来帮着剪虾须,剥虾壳,前提是先把作业和家务活做完,不然你爹娘该骂我了。”
李长乐笑眯眯的看着他,勤快的小孩最招人喜欢了。
“哦哦!还是干得快就给五分奖励么?”
“不但要快,还要干好才有奖励,到时候还给你们弄薄荷糖水喝!”李长乐把大饼画的有大又甜。
“放心,我最会干活了。”一群孩子点头如捣蒜。
“小光头,天都黑了,赶紧带弟妹回家吃饭。”金辉嫂在院门口喊道。
“晓得了,马上就来。”小光头兄妹仨赶紧把钱藏好,捂着裤兜朝家跑。
“马上、马上,吃饭都要人喊,信不信老娘拿棍子来请你。”金辉嫂横了他一眼,转身往回走。
王家的三个孩子,也忙藏好钱回家吃饭。
张得金和工匠吃过饭走了,李母一行才挑着竹筐从老宅回来,里面全是皮皮虾和大虾。
吃饭的时候,李父对李长乐说道:“你哥说,赖老大那猢狲,一大早就在码头等着你们找碴。
我觉得他八成是晓得你们弄到东西的事了,我担心他去派出所举报我们。”
“你放心,他不敢!”李长乐毫不在意的说道,“村里那么多人家弄到东西,他敢去,到时候饶不了他的就不止我们家。”
看李父担心的样子,他想起前世帮船的老大家,几百吨的远洋轮都是二三十艘,鹿城直接买了整栋房屋,门面房都是十七八间,一年光租金都吃不完。
用他的话说,海里多的是的财富,胆大的找到门道的用麻袋搂钱,胆小又没门道的,只能是吃饱穿暖而已。
他们又没干亏心事,不过是瞅准机会发了点小财,还带着别的村民也小发了一笔,有啥好怕的。
陈永威接过去说道:“我哥今天在码头已经把赖大干的事跟大伙儿说了,大伙儿都骂他呢!”
“明天我们在村里也说说。”陈阿奶说道,“对那种欺软怕硬的东西,就不能给他脸。”
“对,好好宣扬一下,不然还以为我们怕他了呢。”
“今天还有件好事,坤叔说……”李长乐又把酒楼也要干货的事,跟大伙儿说了说。
李母听后高兴的笑了起来,“学校要的一百多斤虾仁还没晒出来,酒楼又要干货了,人家是愁晒了卖不出去,我们是愁做不出来。”
“阿娘,”李大哥笑嘻嘻的看着她,“这话你千万别到外面说,别人听了又要眼红我们了。”
“放心,我就在家里说说。”李母说着又道,“一百多斤虾仁,起码要四五百斤大虾才晒的出来,你们还得收一些才行。”
李大哥:“我今天收了两百多斤,加上我们带回来的,大概有三百斤,明天再收一些就够了。”
“再收一些可不行,从明天起要多收货准备囤货了。”
李长乐想了一下,看向周若楠,“阿楠,你明天去学校的时候,去大队部打个电话去鹿城,问问阿娘,林老师看了皮皮虾虾仁么?”
“好!”周若楠应下后,就帮着烧火焯虾子去了。
李长乐几人回屋分了钱,李父和李母就带着两个孙女,跟着陈阿奶祖孙一起回老宅,那边还有不少虾子要处理。
今晚还要出海,李长乐兄弟仨帮着干了一会儿,就回去睡下了,时间一到就被周若楠叫醒了。
“阿乐,起风了,天上连星星都没一颗,要不还是别去算了?”
“我出去问问大哥,不去的话,还要去码头跟阿威说一声。”李长乐刚穿好背心和裤子,李大哥的声音就在外面响了起来。
“阿乐,风挺大的,看样子今晚不能出海了。”
李长乐拉开房门,“阿威已经去码头了,不去的话,得去跟他说一声。”
“也行,到那顺便找阿东家再买一点冰块回来,不然饵料得臭了。”李大哥说着去厨房拿了装冰块的木箱出来。
走出山凹,到海边,只听得海风吹得呼呼作响,远处的海浪翻滚,临近中秋,浪头愈发大了起来。
起风了也好,走在路上连蚊子都没一个。
李大哥看了看黑漆漆的天,“看样子今晚要下雨。”
“一晃晴了好几天了,下一场也是正常的。”
李长乐只盼着十四、十五这两晚别下雨就成,不然这么大的浪,他们的船根本不敢出海。
钱重要,但命更重要。
“也是,下一场雨,也凉快一些。”
刚从山脚转过去,就看到陈永威拿着手电朝这边走来,“哥,起风了,我看到两艘出海的渔船,开出去几分钟就回来了,我们还出海么?”
“不去了。”李长乐想到院子里晒的鱼鲞,“你出来的时候,把鳗鲞和墨鱼鲞收进去了没?”
“收了的,阿奶见星星都没一个,就让我把架子抬廊檐下了。”
“那就好,你先回家,我跟大哥去买点冰块回去。”
陈永威点了点头,朝岔路口走去。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