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收拾好碗筷,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收地笼。

  李长乐拿起铁钩将浮球钩上船,拉起渔绳,把地笼网拉到船上。

  第一笼的鱼获就不好,值钱的就一大一小两只青蟹,加起来有三四斤重,两三斤蛤蜊,一斤多大虾。

  船舱里已经有了上千斤鱼获,几人对地笼的收获也没看那么重,把大个头活虾挑出来,倒进木桶里,继续捞第二口地笼。

  这一笼更差,就一些蛤蜊、几只龙虾,还有几个海螺,连螃蟹影子都没看到一只。

  李长乐收的地笼网不好,李二哥的更差,连龙虾都不见,就几个蛤蜊在里面,跟空网差不多。

  “呸呸呸!”李二哥一连啐了几口,“这么差还是第一次看到,八成是被赖老大那龟孙触了霉头,要不是虎子兄弟送鱼给我们,今天可能是最差的一天。”

  李长乐看了一圈,指着吹圆岛西面说道:“哥,下次换到那里下地笼。”

  李二哥想到聪明的虎鲸,“对,这位置都下了好久了,那些机灵的鱼虾蟹,可能已经晓得这东西是抓它们的陷阱了。”

  李大哥笑道:“你以为它们跟虎子兄弟一样机灵啊?”

  李长乐听后想起以前听说的,“说不定哦,据说有的鱼记性也很好的,能记住三个月前事。”

  “那我们是得换个地方下地笼了。”李大哥几个现在是李长乐怎么说,他们就怎么信。

  到最后,六组地笼一共才收了十二三斤虾子,七斤多青蟹,十来斤兰花蟹,几条黑鲷和一些杂鱼。

  将收起来的地笼抖干净装入饵料,把船开到吹圆岛西面海域,把地笼下了下去。

  李大哥对李长乐说道:“阿乐,拖网放下去后,我们把鱼获分好,等到了码头,我和阿安下船送鱼获去阿东家,你跟阿威开船去涂下桥送货。”

  “晓得了大哥。”李长乐和陈永威将拖网放下水,一人开船一人分拣鱼获。

  船航行到竹山岛海域,绕一圈后就往回开,到岩头山海域就开始收网,海鳗有五六十斤,白虾七八斤、还有七八十斤鲈鱼、青占、马鲛,其他的就是些杂鱼。

  杂鱼留一桶,今晚要出海放延绳钓用,七八两到一斤的鱼获挑一部分起来做菜,其他的留着晒鮳头。

  李大哥和李二哥把橡皮桶,塑料桶都抬到李长乐船上,兄弟俩发动渔船,朝码头驶去。

  半个小时后,李长乐和陈永威就到了涂下桥码头,拿了抄网将活舱里的鱼捞起来装橡皮桶里。

  陈永威看着甲板上的鳎鱼,“哥,大鱼怎么办?”

  “用棉絮包着,再用渔绳绑起来,抬到板车上拉过去。”

  李长乐说着将跳板搭好,帮忙送过几次鱼获的板车大叔,见他们来了,忙拉着板车到了船头。

  “小后生,今天要板车么?”

  “要的!”李长乐将盖在大鱼身上的棉絮掀开,比门板还宽的大鱼露了出来。

  板车大叔猛地一下瞪大了眼,看着甲板上的大鱼,“我的乖乖,在码头拉了几年货,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鳎鱼?”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鱼。”

  陈永威和李长乐用凉悠悠的棉絮把鱼包裹好,再用渔绳绑起来,板车大叔也上前帮忙朝岸上抬。

  三人上岸把鱼放到板车,就有几个鱼贩围了上来,一人掀开棉絮,刚好看到鳎鱼那一对几乎挤在一起的鱼眼。

  “杀甲,这么大的鱼,得两百来斤了吧?”

  另一人看了看比门板还宽的鱼身,“小后生,这鱼是你的,要卖么?”

  “凤凰酒楼定了的。”李长乐简短的应了一句,三人又上船抬鱼获去了。

  码头上的鱼贩都围了上来,掀开棉絮看那条鳎鱼,又看看李长乐家的木船,都觉得奇怪,这么大的鳎鱼平常都在海底卧着,他们是怎么弄上来的?

  李长乐两人当然不会告诉他们,是虎子兄弟送的,只说凑巧遇到搁浅的大鱼,捡了个大便宜。

  围观的鱼贩,看到橡皮桶里的红甘鱼、鳎鱼、还有大马鲛时,拉着李长乐说道:“小兄弟,分几条给我们,价钱保证不比酒楼给的便宜。”

  “对不住,你们要买的话,就去找凤凰酒楼的坤叔,这些鱼都是他定下了的。”

  “小后生,把棉絮解开我们看看,这鱼到底啥样的?”

  “抱歉,棉絮里面裹着冰块,拆开融化的快,鱼就不新鲜了。”

  李长乐见围上来看鳎鱼的人越来越多,觉得失策了,该先抬橡皮桶,不该先抬大鱼。

  忙让陈永威和板车大叔上船搬鱼,他得守着板车,以防有人浑水摸鱼。

  等他们把剩下的橡皮桶抬到板车上,用绳子固定好,拉着板车走了,看热闹的人才慢慢散了。

  李长乐帮忙推着板车,“徐大叔,你每天都在码头等货啊?”

  老徐点了点头,“是啊,三个儿子,两个成家了,小的还在读初中,还得攒钱给他读书建房子。”

  李长乐雇了他几次,觉得他做事挺有眼色的,“以后我来就找你拉货!”

  老徐高兴的说:“好嘞!我今天看到你来了,就忙来找你了。”

  李长乐和老徐到酒楼后厨,敲开门,对阿雨说道:“坤叔呢?”

  阿雨笑道:“有几个老食客来找坤叔,他们在楼上说话。”说着又道,“阿乐哥,红甘鱼价钱我晓得的。”

  “今天这个你肯定不晓得,麻烦你去喊一声,有一条大鱼让他看看。”

  “大鱼,有多大啊?”阿雨伸着脖子看到板车上的鱼后,急忙转身朝里面跑。

  李长乐和板车大叔将橡皮桶和塑料桶抬进院子,而那条大鱼因为太大,直接抬不进门。

  正在犯愁的时候,阿坤跟着阿雨急匆匆的来了。

  “阿乐,弄到啥大家伙了?”

  “大鳎鱼一条。”李长乐笑眯眯指着板车上的鱼,“坤叔,鱼身太宽了,麻烦你喊两个小后生来,咱们竖着把鱼抬进去。”

  阿坤掀开棉絮看了一眼,激动的拍拍李长乐肩膀,“好小子,小船就弄到这么多大货,我都想象不出你开大船出去,能弄到啥好货。”

  李长乐心里也很高兴,“坤叔你过奖了,运道好,刚巧遇到了。”

  他觉得自己重生后的运道真的很好,能得到海洋街溜子的青睐,可能也是运道好的缘故吧!

  老徐在一旁帮李长乐说好话,“老板,在码头就有不少人,拉着阿乐买鱼,还要给高价,他都让人来找你,说是你定了的。”

  “好小子,坤叔没看错你。”阿坤脑子里闪过一个主意,冲李长乐说道:“阿乐你把棉絮拆开。”

  说着又看向阿雨,“你去喊三个人出来,赶紧让前台把前门打开两扇,我们抬着鱼从前门进。”

  “哦哦!”阿雨转身就朝里面跑。

  李长乐不解的看了看阿坤,想了一下,好像明白他的用意,好像也没怎么想明白,就忙着去解绑着鳎鱼的绳子和棉絮去了。

  棉絮解开后,阿坤看着大鱼笑得合不拢嘴,吆喝着几个小后生,抬着鱼从酒楼前门转了进来,引得不少食客围观。

  李长乐看后,一下就明白过来了,一脸佩服的看向坤叔。

  果然有两把刷子,难怪能稳坐大总管的位置。

  “杀甲,真的有比门板还宽的鱼啊……”

  “是啊,门小点都抬不进门。”

  阿坤乐呵呵的冲围观的食客说道:“各位老板,今天刚捕捞上来的大鳎鱼,这种鱼又叫比目鱼。

  小渔船很难捕捞到,平时吃的都是大船冻库里冻了好几天的,当天捕捞到的鲜鱼,几年也难得遇到一次哦!”

  “啧啧啧,太大了,不晓得鱼肉吃起来会不会老?”

  “放心,鳎鱼肉白嫩细腻,炖豆腐更是美味……”

  他们抬着鱼进了走进后厨,还听到围观的食客点菜,指名要吃大鳎鱼炖豆腐,有的又说要吃红烧鳎鱼……

  鱼抬进后厨院子后,阿坤高兴的拍了拍大鳎鱼,“阿乐,要好东西,果然还得靠你,这么大这么鲜的鳎鱼,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

  阿坤听着外面的热闹,高兴的说道:“这条大鱼我给你四块五一斤。”

  李长乐心里一喜,立马爽快的点头,“好,你说了算。”

  阿坤高兴的看了看那桶里的活鱼,冲阿雨说道:“赶紧把这些活虾,活鱼过秤,送到鱼池养起来。”

  “好的!”李长乐忙帮着他们把李大哥那船鱼获分开过秤,三条大红甘一共89斤,依旧十块一斤。

  两条马鲛和两条金枪鱼一共92斤,阿坤说照老价钱一块五一斤算,两条鳎鱼75斤,也是照四块五一斤算的。

  五斤以上十斤以下的红甘鱼有46斤,3块一斤,十斤以上有73斤,5块钱一斤,加上虾蟹,李大哥那船鱼获一共卖了1965块。

  李大哥那边过完秤,又开始称李长乐他们的鱼获。

  二十斤以上的大红甘就有123斤,加上十来斤重的和五六斤的,还有大鲈鱼、马鲛和虾蟹,一共卖了2130。

  活的鱼虾过完秤后,李长乐和两个小后生将鱼抬到磅秤上,一连加了几次砝码,才称出这条鳎鱼的重量,217斤,卖了976块5。

  一天进账三千多,李长乐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想着下次遇到虎子兄弟,一定弄点好的给它们吃。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