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层之上。
一架庞大的三叉戟客机突破平流层,将北京城上空乌压压的云层压在身下。
斜上方一盏月亮,滢滢如水,将银银明光倾泻而下。
落在三叉戟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机身,笼罩上一层淡淡的银色光晕。
一对巨大的白色金属两翼上,烙印着国际航空特有的国旗标志,红色金色相间的国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银月皎皎,云层漫漫,此景堪称绝色。”
程开颜侧着头靠在通透明亮的舷窗玻璃上,静静将这一幕幕画面收入眼中。
“唰!”
他伸手拉下窗帘,遮挡一半视线与银色月光,随后转头看向机舱内。
机舱内部呈银白色,被嵌合在机舱顶部的一排排白炽灯,照亮整个机舱。
整个客舱是四座和六座混编,总计载客人数为75人,远远没有达到极限载客人数的145人,因此空间极为宽敞。
程开颜的位置在右侧靠窗,位置很不错。
就是身边坐着一个他不想招惹的美妇人——
宁秋月。
一身简单干练的长裤衬衣,手中握着一把扇子扇风。
或许是察觉到程开颜若有若无的视线,在整个飞机内好奇的打量。
宁秋月转头嫣然一笑,自得的介绍道:“程副组长觉得如何?这架三叉戟飞机,我特意让人安排的,这可是目前国际上最安全,最先进的大型载客飞机之一,即便是我们国航也只有寥寥几架。”
“……安全?宁组长怕是在说笑话吧?”
程开颜无语至极的扫了宁秋月一眼,原来是你故意安排的?
三叉戟这玩意儿,可不兴坐啊!
在临近上机之前,程开颜才发现这次安排的居然是三叉戟飞机,差点没吓他一跳。
直到刚才飞机结束颠簸,平顺的进入平流层,他这才松了口气。
这辆三叉戟客机,最初被哈维兰公司命名编号为.121,后改为三叉戟(Trident)。
给飞机取名三叉戟,是因为飞机有三套独立的飞行控制系统和三台发动机。
照这样说三叉戟应该很安全吧?
理论上来说的确如此。
这款三叉戟改进款2E,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具有全自动着陆能力的民航客机。
1964年3月5日,第二架生产型三叉戟客机在英国皇家飞机研究院完成了首次全自动着陆试验,而后又多次实验成功。
在国际上,被誉为目前最安全,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以至于中国,在七十年代花费巨资,购置了三十三架三叉戟2E。
但三叉戟在国际上多次发生事故坠毁,71年国内一次,72年在英国发生坠毁造成118人遇难,是英国航空史上最大的灾难。
而距离现在时间最近的,则是去年二月份发生在国内京郊机场的一起坠毁,造成四十五人伤亡。
空难这种事情,即便放在高度发达的四十年后,依旧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只要坐飞机就有概率发生。
这次还是阴天起飞,好在没出事故。
不然真就乌鸦嘴了。
程开颜自认从万米高空掉下去,应该也是不能活的。
“是不够安全,但足够快,足够舒适,不是吗?
总比挤火车强得多,人又多又杂,还慢的要死,坐几天人还不馊了?”
宁秋月瞥了他一眼,想到火车那恶劣的环境,她有些嫌弃的说道。
自从入职国航后,她出远门基本就是坐飞机了,火车她都看不上。
重要是飞机票昂贵一张六十四块钱,而且数量稀缺,一票难求。
一般的干部子弟根本没资格插手。
而她想坐就坐,越发显得她在贵妇圈子里的地位特殊。
“这倒也是。”
程开颜点点头,不欲多言。
此时客舱门打开。
两名身着制服的乘务员各自推着小推车进来,是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同志。
“同志,这是我们国际航空赠予您的一些小礼物,还请笑纳。”
二人停在宽敞的过道中,其中一个空乘同志从小推车中取出零碎的小礼品,分发给两侧的乘客以及参加本次采风工作的作家们。
另一个成熟一点的女同志则推着摆放有酒水饮料,香烟口香糖等东西的小推车,耐心询问乘客。
大概过了十分钟,两名空姐就挪步到了程开颜与宁秋月身边。
为首的女同志,面相看着更成熟一些。
她早早就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了这二人的身份,二人是这次采风工作小组的组长。
这位漂亮的宁领导背景不凡,还是国航总公司的领导。
至于这位年轻的男同志,则是有名才子,作家,程开颜同志。
她非常喜欢这位大才子写的《情书》,那样含蓄的纯真的爱恋,实在太过美好。
于是这位女同志轻轻俯身,恭敬的低下头,柔声问道:“二位领导好,这是一些小礼品,二位想要什么可以随意挑选,另外可有什么想喝的,吃的东西?”
程开颜大概看了眼,赠送的多是钥匙扣、扑克牌、梳子、扇子、胸针、领带夹、记事簿等各式各样的小礼品。
他想了想,说道:“拿个扇子,再来瓶可乐吧,有可乐吗?”
其实1978年中美建交的第二天,可口可乐公司就和中粮达成了进出口协议,正式进入中国。
据说可口可乐在BJ丰台五里店的生产工厂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明年四月正式投产。
这会儿,绝对有可乐。
“扇子您先拿着,可乐有的。”
女同志点了点头,又看向宁秋月。
后者表示来杯热咖啡,不加糖。
“请稍等。”。
过了一会儿,空乘带着一听可乐和一杯咖啡送到二人手上。
程开颜扯开易拉罐的拉环,嗤的一声,可乐的泡沫泛起。
“呼……还是这个味道。”
他喝了口,熟悉的气泡感席卷口腔,让其很是怀念感慨。
“那个,程开颜同志能不能请您给我签个名?我很喜欢您的《情书》。”
女同志脸蛋粉扑扑的问,接着从怀里抽出一本书。
看样子是刚才去拿东西时带上的。
“没问题。”
程开颜从领口抽出自家对象送给自己的钢笔,在书上的扉页上签下名字。
“谢谢,就不打搅您休息了,晚安。”
女空乘兴奋的推着车子走了,临走前还不忘道一声晚安。
“晚安~现在的小姑娘真不害臊。”
宁秋月冷笑着对程开颜说,阴阳怪气的。
“怎么你吃醋了?”
“滚!我这是替嘉嘉看着你!”
被他怼了句,宁秋月冷哼一声,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休息。
宁绾嘉关我什么事?
程开颜无语,他没什么睡意,看向舷窗外的天空。
平流层之上的天空总给人一种神奇,瑰丽的视觉享受。
夜晚能看到毫无阻挡的月亮与繁星。
白天能看到被阳光染成赤色的无边云层。
不知道看了多久,程开颜靠在舷窗上,昏昏沉沉的睡去。
等到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天亮了?”
这一觉没睡好,程开颜搓了搓困倦的脸,低头看了眼手表,发现才五点半。
再一看,飞机已经停在地面机场的跑道上。
显然飞机已经抵达了昆明巫家坝机场,这是这里唯一民用的机场。
云南这地方,山区、半山区占据了全部面积的90%以上。
建国前,这里就是最重要的空军军事基地。
全面对日抗战时,这里最多修建了五十二个机场,几乎每个县都有机场,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
建国后就取消了很多机场,数量少了许多。
当时机场虽多,但都比较简陋粗糙,有些机场的跑道甚至是用石碾子压成的。
世界上最大的航天航空博物馆,美国俄亥俄州的空军博物馆就存放着一块来自中国云南的巨大石碾,纪念此事。
思绪闪过,程开颜转头看了眼宁秋月,她还在休息。
于是将她推醒。
“到了?”
“嗯。”
“整理一下,先去找机场负责人打个电话。”
宁秋月清醒过来,又将几个跟随过来的工作小组干事叫醒。
然后有条不紊的安排起来,众人先去找机场负责人,给军区打了个电话。
在机场等了半个小时。
几辆军用大卡车驶进机场跑道,车门咔嚓一声打开,下来一个身穿笔直军装的负责人。
“宁组长,程副组长,我是叶永胜,废话就不多说了,先带你们回去休整。”
负责人见到宁群体和程开颜二人,挥手敬礼。
他多看了程开颜一眼,随后简单做了个介绍。
据介绍这位是大校军衔,主管军政工作,以前在总政工作后来调到这里。
简单寒暄两句后,他带着众人在机场里坐上车,去军区驻地。
半个小时后。
众人在山路颠簸中,总算到达一座坐落在市郊山脚下的军事基地。
放眼看去,绵延不绝的建筑物躲在茂密的植被下,将大片的山头覆盖。
随着栏杆抬起,车辆驶入。
三米高的大铁门,通往内部那一排排的云南松,以及巨大校场上在空中飘扬的红旗……
记忆中的熟悉的场景出现在眼前。
程开颜眼帘低垂看着,他的心情有些微妙。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在这里留下的生活痕迹,要比北京四合院多一点,这里是他度过大半个青春时期的地方。
时隔一年,再次回到这里。
算是近乡情怯。
他已经从一个文工团战士演员,摇身一变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才子,甚至还担任了本次采风工作小组的副组长。
变化不可谓不大。
程开颜深吸一口气,眼神平静下来。
车辆路过军区参谋部,战地总医院,新兵训练基地,军事学校等众多部门,以及校场上正在例行训练的驻守战士。
他们这些在和平社会成长的文艺工作者,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平日里难以见到的一幕。
整个军区驻地俨然是一个成体系,自给自足运转的小社会。
程开颜原先所在文工团也在这里,南疆国防文工团。
BJ的叫“战友”文工团,江城的叫“胜利”文工团。
“到了,大家先下车。”
叶永胜叫来几个后勤的战士,带着大家进宿舍,安排了衣食住行。
众人先行休息,等到其他省市的采风作家们到来,再开会统一安排行程。
军区宿舍楼,301号房间。
“我都整理好了,需要我帮忙吗?”
程开颜看着正在整理床铺的三人,随口问了声。
和蒋子龙以及叶辛分到一个宿舍,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不用了,马上就搞好了。”
蒋子龙摇摇头。
“那我出去转转。”
程开颜心情有些微妙,像是紧张和激动,又或者是忐忑。
“等等,虽然你是副组长,但你别乱跑啊!万一犯了什么忌讳就不好了。”
蒋子龙像个老大哥一样,不厌其烦的叮嘱。
毕竟在他眼里,二十岁的程开颜和孩子没什么差别。
“没事,我以前就在这里待了好几年,我可太熟悉了。”
程开颜失笑一声。
“去吧去吧,早点回来。”
蒋子龙明白了,这小子是要去见以前的朋友。
“嗯。找不到我就去军区医院找我。”
程开颜说了声,然后走到宿舍洗手台的镜子前。
他洗了把脸,整理了下自己的着装。
“等下就要见到清水姐了……不会还是那么瘦吧?”
记忆中冒出一个清瘦的身影,几乎是皮包骨头那种。
穿着一件不合身的白大褂,留着一头齐耳短发,小巧的鼻梁上架着厚厚的眼镜片,底下露出一张清秀苍白的脸,神情木讷。
只有在面对他时,眼中才会流露出些许神采。
那么纤瘦,娇小的身子究竟是怎么把他从山上里背出来的?
程开颜都记不清,也弄不清楚。
他问林清水,可对方从不回答。
“哎……”
程开颜叹了口气,甩开复杂沉重的心思出门了。
军区总医院位于基地靠后的位置,在一片树林旁,较为僻静,便于受伤的战士们在这里养伤。
步行过去,要走不少时间。
不过他也不急,一边打量着熟悉的建筑物,一边朝着医院而去。
到了后却扑了个空,那间坐落在走廊尽头的小办公室里依旧挂着她的名字,但人去楼空。
就连桌面都落了一层灰。
程开颜问了一圈,都不知道,只好无奈返回。
在路过文工团的火柴盒子四层大楼时,程开颜停下脚步多看了两眼。
记忆中,自己在这里度过了许多时间。
正要离去,一个声音喊住了他。
“程开颜?”
“是你吗?程开颜?你怎么回来了?”
程开颜回头,一个穿着夏季军装的女人,手中提着水壶站在原地,不可置信的看着他惊呼道。
“卓纭,是你?”
卓纭,文工团舞蹈队的演员。
她和程开颜的关系一般,只算得上认识。
不过有件事情却将两人联系在一起。
她就是那个被干部子弟欺负的女孩,程开颜帮过她,却也让她名节扫地。
不过对方并不在乎,她是个很直爽的人。
两人简单聊了聊。
“小卓,你知道我清水姐去哪儿了吗?”
“清水姐?就是那个戴眼镜留着短发的?我听说……我只是听说啊。”
卓纭想了想记起来什么,神情有些迟疑。
“怎么了?!”
程开颜连忙握着她的肩膀追问起来。
一架庞大的三叉戟客机突破平流层,将北京城上空乌压压的云层压在身下。
斜上方一盏月亮,滢滢如水,将银银明光倾泻而下。
落在三叉戟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机身,笼罩上一层淡淡的银色光晕。
一对巨大的白色金属两翼上,烙印着国际航空特有的国旗标志,红色金色相间的国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银月皎皎,云层漫漫,此景堪称绝色。”
程开颜侧着头靠在通透明亮的舷窗玻璃上,静静将这一幕幕画面收入眼中。
“唰!”
他伸手拉下窗帘,遮挡一半视线与银色月光,随后转头看向机舱内。
机舱内部呈银白色,被嵌合在机舱顶部的一排排白炽灯,照亮整个机舱。
整个客舱是四座和六座混编,总计载客人数为75人,远远没有达到极限载客人数的145人,因此空间极为宽敞。
程开颜的位置在右侧靠窗,位置很不错。
就是身边坐着一个他不想招惹的美妇人——
宁秋月。
一身简单干练的长裤衬衣,手中握着一把扇子扇风。
或许是察觉到程开颜若有若无的视线,在整个飞机内好奇的打量。
宁秋月转头嫣然一笑,自得的介绍道:“程副组长觉得如何?这架三叉戟飞机,我特意让人安排的,这可是目前国际上最安全,最先进的大型载客飞机之一,即便是我们国航也只有寥寥几架。”
“……安全?宁组长怕是在说笑话吧?”
程开颜无语至极的扫了宁秋月一眼,原来是你故意安排的?
三叉戟这玩意儿,可不兴坐啊!
在临近上机之前,程开颜才发现这次安排的居然是三叉戟飞机,差点没吓他一跳。
直到刚才飞机结束颠簸,平顺的进入平流层,他这才松了口气。
这辆三叉戟客机,最初被哈维兰公司命名编号为.121,后改为三叉戟(Trident)。
给飞机取名三叉戟,是因为飞机有三套独立的飞行控制系统和三台发动机。
照这样说三叉戟应该很安全吧?
理论上来说的确如此。
这款三叉戟改进款2E,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具有全自动着陆能力的民航客机。
1964年3月5日,第二架生产型三叉戟客机在英国皇家飞机研究院完成了首次全自动着陆试验,而后又多次实验成功。
在国际上,被誉为目前最安全,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以至于中国,在七十年代花费巨资,购置了三十三架三叉戟2E。
但三叉戟在国际上多次发生事故坠毁,71年国内一次,72年在英国发生坠毁造成118人遇难,是英国航空史上最大的灾难。
而距离现在时间最近的,则是去年二月份发生在国内京郊机场的一起坠毁,造成四十五人伤亡。
空难这种事情,即便放在高度发达的四十年后,依旧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只要坐飞机就有概率发生。
这次还是阴天起飞,好在没出事故。
不然真就乌鸦嘴了。
程开颜自认从万米高空掉下去,应该也是不能活的。
“是不够安全,但足够快,足够舒适,不是吗?
总比挤火车强得多,人又多又杂,还慢的要死,坐几天人还不馊了?”
宁秋月瞥了他一眼,想到火车那恶劣的环境,她有些嫌弃的说道。
自从入职国航后,她出远门基本就是坐飞机了,火车她都看不上。
重要是飞机票昂贵一张六十四块钱,而且数量稀缺,一票难求。
一般的干部子弟根本没资格插手。
而她想坐就坐,越发显得她在贵妇圈子里的地位特殊。
“这倒也是。”
程开颜点点头,不欲多言。
此时客舱门打开。
两名身着制服的乘务员各自推着小推车进来,是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同志。
“同志,这是我们国际航空赠予您的一些小礼物,还请笑纳。”
二人停在宽敞的过道中,其中一个空乘同志从小推车中取出零碎的小礼品,分发给两侧的乘客以及参加本次采风工作的作家们。
另一个成熟一点的女同志则推着摆放有酒水饮料,香烟口香糖等东西的小推车,耐心询问乘客。
大概过了十分钟,两名空姐就挪步到了程开颜与宁秋月身边。
为首的女同志,面相看着更成熟一些。
她早早就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了这二人的身份,二人是这次采风工作小组的组长。
这位漂亮的宁领导背景不凡,还是国航总公司的领导。
至于这位年轻的男同志,则是有名才子,作家,程开颜同志。
她非常喜欢这位大才子写的《情书》,那样含蓄的纯真的爱恋,实在太过美好。
于是这位女同志轻轻俯身,恭敬的低下头,柔声问道:“二位领导好,这是一些小礼品,二位想要什么可以随意挑选,另外可有什么想喝的,吃的东西?”
程开颜大概看了眼,赠送的多是钥匙扣、扑克牌、梳子、扇子、胸针、领带夹、记事簿等各式各样的小礼品。
他想了想,说道:“拿个扇子,再来瓶可乐吧,有可乐吗?”
其实1978年中美建交的第二天,可口可乐公司就和中粮达成了进出口协议,正式进入中国。
据说可口可乐在BJ丰台五里店的生产工厂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明年四月正式投产。
这会儿,绝对有可乐。
“扇子您先拿着,可乐有的。”
女同志点了点头,又看向宁秋月。
后者表示来杯热咖啡,不加糖。
“请稍等。”。
过了一会儿,空乘带着一听可乐和一杯咖啡送到二人手上。
程开颜扯开易拉罐的拉环,嗤的一声,可乐的泡沫泛起。
“呼……还是这个味道。”
他喝了口,熟悉的气泡感席卷口腔,让其很是怀念感慨。
“那个,程开颜同志能不能请您给我签个名?我很喜欢您的《情书》。”
女同志脸蛋粉扑扑的问,接着从怀里抽出一本书。
看样子是刚才去拿东西时带上的。
“没问题。”
程开颜从领口抽出自家对象送给自己的钢笔,在书上的扉页上签下名字。
“谢谢,就不打搅您休息了,晚安。”
女空乘兴奋的推着车子走了,临走前还不忘道一声晚安。
“晚安~现在的小姑娘真不害臊。”
宁秋月冷笑着对程开颜说,阴阳怪气的。
“怎么你吃醋了?”
“滚!我这是替嘉嘉看着你!”
被他怼了句,宁秋月冷哼一声,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休息。
宁绾嘉关我什么事?
程开颜无语,他没什么睡意,看向舷窗外的天空。
平流层之上的天空总给人一种神奇,瑰丽的视觉享受。
夜晚能看到毫无阻挡的月亮与繁星。
白天能看到被阳光染成赤色的无边云层。
不知道看了多久,程开颜靠在舷窗上,昏昏沉沉的睡去。
等到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天亮了?”
这一觉没睡好,程开颜搓了搓困倦的脸,低头看了眼手表,发现才五点半。
再一看,飞机已经停在地面机场的跑道上。
显然飞机已经抵达了昆明巫家坝机场,这是这里唯一民用的机场。
云南这地方,山区、半山区占据了全部面积的90%以上。
建国前,这里就是最重要的空军军事基地。
全面对日抗战时,这里最多修建了五十二个机场,几乎每个县都有机场,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
建国后就取消了很多机场,数量少了许多。
当时机场虽多,但都比较简陋粗糙,有些机场的跑道甚至是用石碾子压成的。
世界上最大的航天航空博物馆,美国俄亥俄州的空军博物馆就存放着一块来自中国云南的巨大石碾,纪念此事。
思绪闪过,程开颜转头看了眼宁秋月,她还在休息。
于是将她推醒。
“到了?”
“嗯。”
“整理一下,先去找机场负责人打个电话。”
宁秋月清醒过来,又将几个跟随过来的工作小组干事叫醒。
然后有条不紊的安排起来,众人先去找机场负责人,给军区打了个电话。
在机场等了半个小时。
几辆军用大卡车驶进机场跑道,车门咔嚓一声打开,下来一个身穿笔直军装的负责人。
“宁组长,程副组长,我是叶永胜,废话就不多说了,先带你们回去休整。”
负责人见到宁群体和程开颜二人,挥手敬礼。
他多看了程开颜一眼,随后简单做了个介绍。
据介绍这位是大校军衔,主管军政工作,以前在总政工作后来调到这里。
简单寒暄两句后,他带着众人在机场里坐上车,去军区驻地。
半个小时后。
众人在山路颠簸中,总算到达一座坐落在市郊山脚下的军事基地。
放眼看去,绵延不绝的建筑物躲在茂密的植被下,将大片的山头覆盖。
随着栏杆抬起,车辆驶入。
三米高的大铁门,通往内部那一排排的云南松,以及巨大校场上在空中飘扬的红旗……
记忆中的熟悉的场景出现在眼前。
程开颜眼帘低垂看着,他的心情有些微妙。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在这里留下的生活痕迹,要比北京四合院多一点,这里是他度过大半个青春时期的地方。
时隔一年,再次回到这里。
算是近乡情怯。
他已经从一个文工团战士演员,摇身一变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才子,甚至还担任了本次采风工作小组的副组长。
变化不可谓不大。
程开颜深吸一口气,眼神平静下来。
车辆路过军区参谋部,战地总医院,新兵训练基地,军事学校等众多部门,以及校场上正在例行训练的驻守战士。
他们这些在和平社会成长的文艺工作者,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平日里难以见到的一幕。
整个军区驻地俨然是一个成体系,自给自足运转的小社会。
程开颜原先所在文工团也在这里,南疆国防文工团。
BJ的叫“战友”文工团,江城的叫“胜利”文工团。
“到了,大家先下车。”
叶永胜叫来几个后勤的战士,带着大家进宿舍,安排了衣食住行。
众人先行休息,等到其他省市的采风作家们到来,再开会统一安排行程。
军区宿舍楼,301号房间。
“我都整理好了,需要我帮忙吗?”
程开颜看着正在整理床铺的三人,随口问了声。
和蒋子龙以及叶辛分到一个宿舍,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不用了,马上就搞好了。”
蒋子龙摇摇头。
“那我出去转转。”
程开颜心情有些微妙,像是紧张和激动,又或者是忐忑。
“等等,虽然你是副组长,但你别乱跑啊!万一犯了什么忌讳就不好了。”
蒋子龙像个老大哥一样,不厌其烦的叮嘱。
毕竟在他眼里,二十岁的程开颜和孩子没什么差别。
“没事,我以前就在这里待了好几年,我可太熟悉了。”
程开颜失笑一声。
“去吧去吧,早点回来。”
蒋子龙明白了,这小子是要去见以前的朋友。
“嗯。找不到我就去军区医院找我。”
程开颜说了声,然后走到宿舍洗手台的镜子前。
他洗了把脸,整理了下自己的着装。
“等下就要见到清水姐了……不会还是那么瘦吧?”
记忆中冒出一个清瘦的身影,几乎是皮包骨头那种。
穿着一件不合身的白大褂,留着一头齐耳短发,小巧的鼻梁上架着厚厚的眼镜片,底下露出一张清秀苍白的脸,神情木讷。
只有在面对他时,眼中才会流露出些许神采。
那么纤瘦,娇小的身子究竟是怎么把他从山上里背出来的?
程开颜都记不清,也弄不清楚。
他问林清水,可对方从不回答。
“哎……”
程开颜叹了口气,甩开复杂沉重的心思出门了。
军区总医院位于基地靠后的位置,在一片树林旁,较为僻静,便于受伤的战士们在这里养伤。
步行过去,要走不少时间。
不过他也不急,一边打量着熟悉的建筑物,一边朝着医院而去。
到了后却扑了个空,那间坐落在走廊尽头的小办公室里依旧挂着她的名字,但人去楼空。
就连桌面都落了一层灰。
程开颜问了一圈,都不知道,只好无奈返回。
在路过文工团的火柴盒子四层大楼时,程开颜停下脚步多看了两眼。
记忆中,自己在这里度过了许多时间。
正要离去,一个声音喊住了他。
“程开颜?”
“是你吗?程开颜?你怎么回来了?”
程开颜回头,一个穿着夏季军装的女人,手中提着水壶站在原地,不可置信的看着他惊呼道。
“卓纭,是你?”
卓纭,文工团舞蹈队的演员。
她和程开颜的关系一般,只算得上认识。
不过有件事情却将两人联系在一起。
她就是那个被干部子弟欺负的女孩,程开颜帮过她,却也让她名节扫地。
不过对方并不在乎,她是个很直爽的人。
两人简单聊了聊。
“小卓,你知道我清水姐去哪儿了吗?”
“清水姐?就是那个戴眼镜留着短发的?我听说……我只是听说啊。”
卓纭想了想记起来什么,神情有些迟疑。
“怎么了?!”
程开颜连忙握着她的肩膀追问起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最新章节,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最新章节,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