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弦睡了个懒觉。
这段时间先搞《人民文摘》,又在国宴上出尽风头。
身心满足,也身心俱疲。
“哈欠。”
醒来以后,朱琳已经去剧组了,他伸胳膊踢腿,花了一段时间清醒,然后看一眼自己那块瑞士进口的帝舵手表。
“都1点了?”
“昨天晚上是做的有多激烈啊?”
伸个懒腰,浑身又元气满满,穿条大裤衩子,拿着脸盆和牙具,毛巾随便儿往脖子上一搭,去到院子里洗漱。
“江弦,怎么现在才醒?”
他妈饶月梅抱着他闺女,提醒道:“你张婶儿和李婶儿来了。”
“哟,小江醒了?”
“小江啊,怎么不多穿点衣服,着凉了怎么办啊?”
“是啊是啊,别觉着年轻就不注意,我们家那口子啊,就是年轻时候老爱光着,现在上了岁数,腰不行了吧。”
俩人都是江弦他妈的朋友,平日不常走动和联系,今天倒是稀罕,齐齐上门儿了,还对着江弦一顿嘘寒问暖,态度那叫一个恭敬。
“.”
江弦和这俩人寒暄几句,转头看到垂花门下冒出来个留着长头发的干瘦男人,个头很高。
“江弦同志,您好!”
“你是?”
那人一脸激动,“我是一名作家,笔名叫鲁金。”
“卤鸡同志,您有什么事儿么?”
“我受到了您那篇《高山下的花环》的启发,也写了一篇,名叫《高山上的青松》,自觉应该是一篇新时期军旅文学作品中的上乘佳作,想您帮我看看,顺便帮我发表一下。”
鲁金自信满满,说起话来也是理直气壮,仿佛一切都理所应当。
江弦则一脸无语,这不纯神经病么。
他也不敢激怒这人,语气平和道:“那个卤鸡同志,我不认识您啊,您先出去吧,稿子还是请杂志社帮您看,别让我给你看了,您这随便儿往人家里跑,属于是私闯民宅。”
徐晨辉从门口逛了过来,一脸警惕的看向这个鲁金,眼神中带着凶狠,好像这个家伙再有什么动作,他就要给他当场拿下。
“不行么?不行算了。”意外的是,鲁金也没过多纠缠,转头走了。
“这都啥事儿啊。”
“就是,这都啥人啊?”张婶儿、李婶儿俩人也一脸诧异的嘀咕。
江弦跟徐晨辉一块儿去门口看了一眼,确认这货真走了,这才回来,快速的刷个牙洗把脸,然后回屋里把衣服穿好,这才来得及去看看自己闺女。
“看看是谁来了?来,叫爸爸。”
“咿咿呀呀。”
生孩子就是用来玩儿的,江弦越玩越觉得自己闺女可爱,这摸摸那儿捏捏,玩儿的爱不释手。
他和陛下生的闺女咋就那么好看呢?
逗了好一会儿,成功把闺女弄哭了,他也心满意足,转头看向饶月梅。
“您今儿不去上班儿?”
“厂里给批假了。”
“不是不给批么?”江弦疑惑。
饶月梅挠挠头,“我也不知道为啥,今儿早上刚到单位,人就过去通知我说假批下来了,我干脆回来看我孙女儿。”
“.”
江弦不用想也知道,这事儿肯定跟他脱不开关系。
昨天她儿子刚在全国人民面前出了次风头,今天就给了假。
不难想到,是厂里给他面子,这才给了他妈这份特别照顾。
“唉,这下彻底成名人儿了。”
达成成就使得江弦颇有些人生满足之感。
但看着过来做客的张婶、李婶,他又有点儿头疼。
成了名人也烦呐。
就说后世那些名人吧,全红婵、大衣哥,家里天天都被人堵的水泄不通,不像住的地方,反倒像是旅游景点,都是过来直播、打卡,把家里闹得跟个展览馆似得。
这现象不光后世存在,再说赵振开那家吧。
作为文艺青年们的共同偶像,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青年去他家诉说自己的文艺梦想。
顺便还要蹭顿饭。
“多亏现在交通不发达。”江弦暗暗嘀咕。
要是交通够发达的话,今天家里来的,恐怕就不止张婶、李婶,也不止一个鲁金。
全国不知道得有多少好事之人得往他家赶。
吃过饭,来做客的都走了,江弦过去帮饶月梅洗碗。
说是帮忙,手上却也没什么动作,酝酿半天才道:
“妈,您要不回头就把工作给辞了吧。”
“辞了?”
饶月梅看他一眼,“我再干几年都退休了。”
“您孙女可等不了几年了。”
江弦笑道:“您说现在我忙朱琳也忙的,总不能真让人朱虹一个大学生天天来帮忙看孩子,人还有自己的学业呢。
再说了,您现在这天天请假,还不如干脆就把工作辞了,省的厂里有人说三道四的。”
“.”
饶月梅一想,觉得很有道理。
她早就想躺平摆烂了。
反正江弦多有钱她也知道,美国那大别墅说买就买,家里这条件,肯定不差她那点儿薪水。
而且她儿子现在也是名人了,她这厂干部在厂里面天天请假,不像话,这事儿传出去也不好听,她得帮她儿子爱惜着点儿羽毛。
“江弦呢?”
“江弦同志!”
俩人正聊着,院儿里传来嚷嚷声,江弦琢磨着别是走了个卤鸡,又来了个烧鸡,出去一看是街道委员会的大妈,胳膊上戴个红袖标。
“同志,怎么了?”
“是江弦同志吧?”
大妈看见江弦,一脸亲切的握住他的手,“我啊,是代表咱们街道过来看望您的!”
“哎呀,您太客气了。”江弦反握住她的手,“感谢街道的关心。”
“你的拍的那电影上阅兵仪式的事儿,我们都从报纸上看着了,光荣啊!太光荣了!委员会呢,特地给你们家准备了块儿锦旗!”
大妈从身后的工作人员手上取过一块儿红绸缎的旗子,交到江弦手上,江弦又交到饶月梅手上,饶月梅一张脸乐成了朵菊花。
“感谢街道。”
“是啊,感谢街道的照顾。”江弦热情的和大妈道谢。
“客气了、客气了。”大妈心里也乐。
握住的是写出《高山下的花环》的一双手啊!
沾沾人家的才气,回去以后写宣传口号估计都能利索许多。
“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和街道委员会说,我们就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大妈顺口就说出了这么一句。
江弦却马上当了真,握住猝不及防的老太太,“那太好了大妈,我现在就有个困难。”
“现在就有?”
大妈完全没想到,有人真是打蛇随棍上,“怎么了?”
“您说我这家里吧,这几天老有不认识的人上门儿,刚才还有个过来的,死乞白赖要我给他发表他的,我怕他带着什么武器,给劝走了,好在人也没什么歹意,您说要是碰上个这儿有点毛病的,那多吓人啊。”江弦指了指脑袋。
“哎呀,还有这种事儿?”
“是啊,我都觉得是不是不能住这儿了,得搬走换个去处。”
“别介!”
大妈急了。
他们这胡同里头,好不容易出这么一作家,要是搬走了,那不是少了一号名人么?
“这样,我让街道的同志啊,平时多帮你盯着点儿,一旦发现什么形迹可疑的人物,我们就立刻给他按下来。”
“这合适么,这多麻烦街道啊。”江弦一脸的不好意思,那表情凑在一块儿就是四个字:又当又立。
“不麻烦、不麻烦。”
大妈一脸无所谓,“你们自己呢,平时也注意着儿点,把门关好喽,别随便让人进来。”
“成。”
江弦的心头之患被解决,心情大好,帮他妈把锦旗挂起到墙上,然后披上衣服,准备去《人民文摘》那边看看。
“等他到了单位我再让他联系您。”刘蓓叹一口气,把电话挂断。
自打国庆以后的几天,《人民文摘》收发室的电话每天都被打个不停。
所有的电话,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不是要转载《高山下的花环》,就是约创作谈的。
“这稿费能赚多少钱啊?”刘蓓满眼羡慕的算着,甚至忍不住幻想,《花环》这篇要是她写的就好了,这篇赚的钱,够她吃一辈子。
“同志、同志,你让我进去。”
来到院儿里,刘蓓便瞥见自己的同事小周嚷嚷。
“你还山东电视台的?我还央视的呢?我告诉你,这两天来了十个人了,都特娘的说自己是电视台的,结果一见着我们主编,八个都是发疯来的,我奉劝你们这些人,别特么没事儿找事儿,我们这儿不用五分钟警察同志就能赶到,不是吓唬你,有几个不开眼的孙贼,现在都已经被崩了,麻溜给我走人!你走不走?你走不走?”
对方一脸苦涩,“同志,我们真是山东电视台的,坐了好久的火车过来的,我有介绍信。”
“哟,还真是。”小周拆开看了一眼,这人叫滕敬德,真是山东电视台的。
“登记一下吧。”
“怎么还要登记?我不都给你看介绍信了么?”
“那咋了?”
小周翻个白眼,“我们主编说了,最近来找他的人太多,严重影响社里正常工作,要登记好,提前预约时间。
你们先在我这儿登记,明天早上十点再过来吧。”
滕敬德和同事对视一眼,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忿忿不平的登记上,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位是山东电视台的导演滕敬德同志,这位是济南电视台的导演席与明同志。”
“你们好,你们好。”
江弦在办公室见到了滕敬德和席与明。
两人热情道:
“江弦同志,来的仓促,给你带了些山东的特产。”
“这是高粱饴。”
“这是无水蛋糕。”
“青岛食品厂的钙奶饼干。”
“泰安的扳倒井酒。”
“.”
又客套几句,滕敬德迫不及待的开口,“这次《花环》在阅兵仪式上被用作全国文艺界的代表彩车形象,真是件好事儿!我们山东文联都觉得脸上特别光彩!”
滕敬德说山东文联觉得光彩,江弦很理解,因为《花环》这篇,有太多地方涉及到了沂蒙山,涉及到了山东,与山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就跟《黑神话》大火以后山西文旅激动起来了一样,山东文联重视《花环》这篇,这并不奇怪。
“我们山东文联讨论以后,决心把《花环》这篇再拍成电视剧。”
“哦,你们是为了改编权而来?”
“正是!”
滕敬德诚意十足:“我们知道,有上影厂的珠玉在前,想拍好这篇不容易,但也请江弦同志你放心,这次我们山东文联下了决心,哪怕是集全山东之力,也要把《花环》的电视剧拍好。”
“.”
江弦想了想,“你们要电视剧的改编权,这个我没意见,但是我的价格很高。”
“你开个价。”
“两万块吧。”
“两两万”
滕敬德愣住了。
“您说的是改编价?不是剧本价?”
“对,改编价,剧本你们请人写吧。”江弦道。
他现在没那么多的精力搞剧本,再以剧本的价格卖,以他的身家地位,完全有资格脱离这样的模式。
滕敬德看了眼同行的席与明。
两人都是一脸难色。
两万块!
这还只是个改编价,不是剧本价。
要知道,这会儿的电影剧本,一般也就两三千块钱。
《花环》的这个改编价,都相当于一般电影十倍的剧本价了!
但是江弦确实有资格这么要,因为《花环》的电影,也是超出其他电影十倍的成功。
“江弦同志,两万嗯,这个价格还是太贵了,光是改编权就要花两万的话,电视剧后续的制作都会受到影响.”滕敬德为难道。
“太贵了么?”
江弦笑着看二人一眼,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开的这个价格离谱。
他顿了顿,一脸随和道:
“要是为难的话,这改编权我就免费送给山东文联的同志们吧。”
“免费?”
滕敬德又一次傻眼。
从两万块到免费,从山脚到云端,这谁能想的到呢?
他和席与明对视一眼。
两脸茫然。
不明白江弦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
这段时间先搞《人民文摘》,又在国宴上出尽风头。
身心满足,也身心俱疲。
“哈欠。”
醒来以后,朱琳已经去剧组了,他伸胳膊踢腿,花了一段时间清醒,然后看一眼自己那块瑞士进口的帝舵手表。
“都1点了?”
“昨天晚上是做的有多激烈啊?”
伸个懒腰,浑身又元气满满,穿条大裤衩子,拿着脸盆和牙具,毛巾随便儿往脖子上一搭,去到院子里洗漱。
“江弦,怎么现在才醒?”
他妈饶月梅抱着他闺女,提醒道:“你张婶儿和李婶儿来了。”
“哟,小江醒了?”
“小江啊,怎么不多穿点衣服,着凉了怎么办啊?”
“是啊是啊,别觉着年轻就不注意,我们家那口子啊,就是年轻时候老爱光着,现在上了岁数,腰不行了吧。”
俩人都是江弦他妈的朋友,平日不常走动和联系,今天倒是稀罕,齐齐上门儿了,还对着江弦一顿嘘寒问暖,态度那叫一个恭敬。
“.”
江弦和这俩人寒暄几句,转头看到垂花门下冒出来个留着长头发的干瘦男人,个头很高。
“江弦同志,您好!”
“你是?”
那人一脸激动,“我是一名作家,笔名叫鲁金。”
“卤鸡同志,您有什么事儿么?”
“我受到了您那篇《高山下的花环》的启发,也写了一篇,名叫《高山上的青松》,自觉应该是一篇新时期军旅文学作品中的上乘佳作,想您帮我看看,顺便帮我发表一下。”
鲁金自信满满,说起话来也是理直气壮,仿佛一切都理所应当。
江弦则一脸无语,这不纯神经病么。
他也不敢激怒这人,语气平和道:“那个卤鸡同志,我不认识您啊,您先出去吧,稿子还是请杂志社帮您看,别让我给你看了,您这随便儿往人家里跑,属于是私闯民宅。”
徐晨辉从门口逛了过来,一脸警惕的看向这个鲁金,眼神中带着凶狠,好像这个家伙再有什么动作,他就要给他当场拿下。
“不行么?不行算了。”意外的是,鲁金也没过多纠缠,转头走了。
“这都啥事儿啊。”
“就是,这都啥人啊?”张婶儿、李婶儿俩人也一脸诧异的嘀咕。
江弦跟徐晨辉一块儿去门口看了一眼,确认这货真走了,这才回来,快速的刷个牙洗把脸,然后回屋里把衣服穿好,这才来得及去看看自己闺女。
“看看是谁来了?来,叫爸爸。”
“咿咿呀呀。”
生孩子就是用来玩儿的,江弦越玩越觉得自己闺女可爱,这摸摸那儿捏捏,玩儿的爱不释手。
他和陛下生的闺女咋就那么好看呢?
逗了好一会儿,成功把闺女弄哭了,他也心满意足,转头看向饶月梅。
“您今儿不去上班儿?”
“厂里给批假了。”
“不是不给批么?”江弦疑惑。
饶月梅挠挠头,“我也不知道为啥,今儿早上刚到单位,人就过去通知我说假批下来了,我干脆回来看我孙女儿。”
“.”
江弦不用想也知道,这事儿肯定跟他脱不开关系。
昨天她儿子刚在全国人民面前出了次风头,今天就给了假。
不难想到,是厂里给他面子,这才给了他妈这份特别照顾。
“唉,这下彻底成名人儿了。”
达成成就使得江弦颇有些人生满足之感。
但看着过来做客的张婶、李婶,他又有点儿头疼。
成了名人也烦呐。
就说后世那些名人吧,全红婵、大衣哥,家里天天都被人堵的水泄不通,不像住的地方,反倒像是旅游景点,都是过来直播、打卡,把家里闹得跟个展览馆似得。
这现象不光后世存在,再说赵振开那家吧。
作为文艺青年们的共同偶像,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青年去他家诉说自己的文艺梦想。
顺便还要蹭顿饭。
“多亏现在交通不发达。”江弦暗暗嘀咕。
要是交通够发达的话,今天家里来的,恐怕就不止张婶、李婶,也不止一个鲁金。
全国不知道得有多少好事之人得往他家赶。
吃过饭,来做客的都走了,江弦过去帮饶月梅洗碗。
说是帮忙,手上却也没什么动作,酝酿半天才道:
“妈,您要不回头就把工作给辞了吧。”
“辞了?”
饶月梅看他一眼,“我再干几年都退休了。”
“您孙女可等不了几年了。”
江弦笑道:“您说现在我忙朱琳也忙的,总不能真让人朱虹一个大学生天天来帮忙看孩子,人还有自己的学业呢。
再说了,您现在这天天请假,还不如干脆就把工作辞了,省的厂里有人说三道四的。”
“.”
饶月梅一想,觉得很有道理。
她早就想躺平摆烂了。
反正江弦多有钱她也知道,美国那大别墅说买就买,家里这条件,肯定不差她那点儿薪水。
而且她儿子现在也是名人了,她这厂干部在厂里面天天请假,不像话,这事儿传出去也不好听,她得帮她儿子爱惜着点儿羽毛。
“江弦呢?”
“江弦同志!”
俩人正聊着,院儿里传来嚷嚷声,江弦琢磨着别是走了个卤鸡,又来了个烧鸡,出去一看是街道委员会的大妈,胳膊上戴个红袖标。
“同志,怎么了?”
“是江弦同志吧?”
大妈看见江弦,一脸亲切的握住他的手,“我啊,是代表咱们街道过来看望您的!”
“哎呀,您太客气了。”江弦反握住她的手,“感谢街道的关心。”
“你的拍的那电影上阅兵仪式的事儿,我们都从报纸上看着了,光荣啊!太光荣了!委员会呢,特地给你们家准备了块儿锦旗!”
大妈从身后的工作人员手上取过一块儿红绸缎的旗子,交到江弦手上,江弦又交到饶月梅手上,饶月梅一张脸乐成了朵菊花。
“感谢街道。”
“是啊,感谢街道的照顾。”江弦热情的和大妈道谢。
“客气了、客气了。”大妈心里也乐。
握住的是写出《高山下的花环》的一双手啊!
沾沾人家的才气,回去以后写宣传口号估计都能利索许多。
“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和街道委员会说,我们就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大妈顺口就说出了这么一句。
江弦却马上当了真,握住猝不及防的老太太,“那太好了大妈,我现在就有个困难。”
“现在就有?”
大妈完全没想到,有人真是打蛇随棍上,“怎么了?”
“您说我这家里吧,这几天老有不认识的人上门儿,刚才还有个过来的,死乞白赖要我给他发表他的,我怕他带着什么武器,给劝走了,好在人也没什么歹意,您说要是碰上个这儿有点毛病的,那多吓人啊。”江弦指了指脑袋。
“哎呀,还有这种事儿?”
“是啊,我都觉得是不是不能住这儿了,得搬走换个去处。”
“别介!”
大妈急了。
他们这胡同里头,好不容易出这么一作家,要是搬走了,那不是少了一号名人么?
“这样,我让街道的同志啊,平时多帮你盯着点儿,一旦发现什么形迹可疑的人物,我们就立刻给他按下来。”
“这合适么,这多麻烦街道啊。”江弦一脸的不好意思,那表情凑在一块儿就是四个字:又当又立。
“不麻烦、不麻烦。”
大妈一脸无所谓,“你们自己呢,平时也注意着儿点,把门关好喽,别随便让人进来。”
“成。”
江弦的心头之患被解决,心情大好,帮他妈把锦旗挂起到墙上,然后披上衣服,准备去《人民文摘》那边看看。
“等他到了单位我再让他联系您。”刘蓓叹一口气,把电话挂断。
自打国庆以后的几天,《人民文摘》收发室的电话每天都被打个不停。
所有的电话,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不是要转载《高山下的花环》,就是约创作谈的。
“这稿费能赚多少钱啊?”刘蓓满眼羡慕的算着,甚至忍不住幻想,《花环》这篇要是她写的就好了,这篇赚的钱,够她吃一辈子。
“同志、同志,你让我进去。”
来到院儿里,刘蓓便瞥见自己的同事小周嚷嚷。
“你还山东电视台的?我还央视的呢?我告诉你,这两天来了十个人了,都特娘的说自己是电视台的,结果一见着我们主编,八个都是发疯来的,我奉劝你们这些人,别特么没事儿找事儿,我们这儿不用五分钟警察同志就能赶到,不是吓唬你,有几个不开眼的孙贼,现在都已经被崩了,麻溜给我走人!你走不走?你走不走?”
对方一脸苦涩,“同志,我们真是山东电视台的,坐了好久的火车过来的,我有介绍信。”
“哟,还真是。”小周拆开看了一眼,这人叫滕敬德,真是山东电视台的。
“登记一下吧。”
“怎么还要登记?我不都给你看介绍信了么?”
“那咋了?”
小周翻个白眼,“我们主编说了,最近来找他的人太多,严重影响社里正常工作,要登记好,提前预约时间。
你们先在我这儿登记,明天早上十点再过来吧。”
滕敬德和同事对视一眼,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忿忿不平的登记上,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位是山东电视台的导演滕敬德同志,这位是济南电视台的导演席与明同志。”
“你们好,你们好。”
江弦在办公室见到了滕敬德和席与明。
两人热情道:
“江弦同志,来的仓促,给你带了些山东的特产。”
“这是高粱饴。”
“这是无水蛋糕。”
“青岛食品厂的钙奶饼干。”
“泰安的扳倒井酒。”
“.”
又客套几句,滕敬德迫不及待的开口,“这次《花环》在阅兵仪式上被用作全国文艺界的代表彩车形象,真是件好事儿!我们山东文联都觉得脸上特别光彩!”
滕敬德说山东文联觉得光彩,江弦很理解,因为《花环》这篇,有太多地方涉及到了沂蒙山,涉及到了山东,与山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就跟《黑神话》大火以后山西文旅激动起来了一样,山东文联重视《花环》这篇,这并不奇怪。
“我们山东文联讨论以后,决心把《花环》这篇再拍成电视剧。”
“哦,你们是为了改编权而来?”
“正是!”
滕敬德诚意十足:“我们知道,有上影厂的珠玉在前,想拍好这篇不容易,但也请江弦同志你放心,这次我们山东文联下了决心,哪怕是集全山东之力,也要把《花环》的电视剧拍好。”
“.”
江弦想了想,“你们要电视剧的改编权,这个我没意见,但是我的价格很高。”
“你开个价。”
“两万块吧。”
“两两万”
滕敬德愣住了。
“您说的是改编价?不是剧本价?”
“对,改编价,剧本你们请人写吧。”江弦道。
他现在没那么多的精力搞剧本,再以剧本的价格卖,以他的身家地位,完全有资格脱离这样的模式。
滕敬德看了眼同行的席与明。
两人都是一脸难色。
两万块!
这还只是个改编价,不是剧本价。
要知道,这会儿的电影剧本,一般也就两三千块钱。
《花环》的这个改编价,都相当于一般电影十倍的剧本价了!
但是江弦确实有资格这么要,因为《花环》的电影,也是超出其他电影十倍的成功。
“江弦同志,两万嗯,这个价格还是太贵了,光是改编权就要花两万的话,电视剧后续的制作都会受到影响.”滕敬德为难道。
“太贵了么?”
江弦笑着看二人一眼,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开的这个价格离谱。
他顿了顿,一脸随和道:
“要是为难的话,这改编权我就免费送给山东文联的同志们吧。”
“免费?”
滕敬德又一次傻眼。
从两万块到免费,从山脚到云端,这谁能想的到呢?
他和席与明对视一眼。
两脸茫然。
不明白江弦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