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577章 刘鑫武亲自校对

小说: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更新时间:2025-08-21 16:44:26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有那么好?”

  听到高行健如此之高的评价,刘鑫武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而成年人不知所措后的下一个标志性动作,就是掏出支烟点上。

  高行健话里的诚挚刘鑫武听的出来,他能给出这样高的评价,那就说明江弦的这篇,即便不是最高超的,也是质量相当不错的一篇。

  换句话说,江弦的这篇《小王子》绝不是毫无内涵被强行捧出的一篇,当中肯定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我想想”

  刘鑫武琢磨一阵儿,“我记得《儿童文学》的王一地向江弦约稿的,也不知道约到了没有,但如果真约到的话,他那里应该能看到带配图的版本。”

  “《儿童文学》.王一地.”高行健听得心动,可他毕竟是从事编剧和翻译工作那么多年,和王一地并不熟悉,在《儿童文学》也没什么认识的人。

  “这样吧。”

  此刻,刘鑫武也被高行健和马建俩人说的心痒,“我给《儿童文学》那边去一通电话问问,如果真被他们约到了,那就去借过来看一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年头,作品发表以前在圈子里到处流传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这也算是发表前的一种“野生”作品讨论会,是为作品造势,除非作者或者编辑部有专门的安排,希望作品秘密发表。

  因此,刘鑫武这么做,也不会被看做是坏了什么规矩。

  “那再好不过了!”

  马建和高行健俩人大喜过望。

  刘鑫武家住劲松小区,这里的中青年文化人几乎家里都没有安装电话,刘鑫武同样如此,打电话接电话都是利用公用传呼电话。

  而在劲松小区有个所谓的“劲松三刘”,也就是刘再复、刘湛秋和刘鑫武三个人。

  每次三个人打电话,都是到楼下的大自行车棚里去,在那里有一台宝贵的传呼电话。

  三人下楼,钻进大自行车棚,很快拨到《儿童文学》那边,告知身份以后,那边也非常激动。

  都是在文学圈工作的,刘鑫武谁不认识呢?

  这年头,打电话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基本没有骚扰电话这种事情,当然也没人会觉得这是什么恶作剧。

  而且《小王子》这本就不是什么广而周知的事情。

  对方能知道,这就说明确实是圈里人,如果是刘鑫武的话那就非常合理。

  “您消息可真灵通,您怎么知道江弦这部《小王子》约给我们《儿童文学》了。”对面喜滋滋的回答。

  “.”

  刘鑫武没有吭声,“是这样的,这篇的稿子我想借过来看一眼,不知道你们方不方便,方便的话我过一会儿就去取。”

  “那您过来取吧,今天晚上十点以前一直都有编辑在社里。”对方说。

  “你们够忙的。”

  “没招儿啊。”

  对方笑了笑,“不瞒您说,社里下个月就打算推出这篇《小王子》了,现在这都得加班加点的干,您多会儿过来?”

  “我们.”

  刘鑫武握着话筒想了想,“我现在就过去吧。”

  “成。”

  问了个位置,刘鑫武和马建、高行健仨人一块儿出了门,往中少社,也就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位置赶去。

  这会儿的京城就这么大,蹬着自行车溜溜达达过去其实也就一会儿工夫。

  “鑫武!”

  一到中少社,刘鑫武就碰上一名熟悉的中少社编辑顾静琪,之前在京城作协开会的时候就打过交道。

  “你怎么过来了?这是?”

  “哦,这位是马建,山东的作家,这位是高行健,人艺的编剧,以前写过《车站》。”

  “哦。”

  一听见大名鼎鼎的《车站》,顾静琪顿时肃然起敬,“久仰久仰。”

  “我们今天过来,是想看看《儿童文学》最近刚约下来的那份新稿子。”刘鑫武一边往里进一边儿解释说。

  “新稿子?”

  顾静琪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哦,你说的应该是江弦同志的那篇《小王子》吧。”

  “你知道?”

  “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对方笑了笑,“这稿子已经在我们社里传遍了,写的真好,真不愧是江弦,我相信这篇将是他在未来很长时间里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嗯?是么?”

  刘鑫武正惊诧间,就到了《儿童文学》所在的大办公室。

  “喂。”

  顾静琪往里嚷嚷一声,“小吴、小周,手里的事情先停停,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作家刘鑫武。”

  《儿童文学》的编辑们马上朝着门口的方向看来,一听见是文学明星刘鑫武,马上兴奋起来。

  “刘鑫武同志,你好、你好。”

  “你们好。”刘鑫武微笑和几名编辑握过手,很快有一个戴眼镜的编辑挤过来。

  “都让让。”

  戴眼镜编辑走到刘鑫武面前,伸出两只手和刘鑫武握了握,“鑫武同志,是过来看稿子的是吧,您先请坐。”

  “哎,不麻烦,不多打扰你们,看你们工作都挺忙的,我看看稿子就走。”

  “谈不上打扰,您来了我们都高兴。”对方笑了笑,给刘鑫武、马建、高行健分别倒一杯水,“没想到您对江弦同志这篇稿子这么感兴趣,发表前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看看了,我们还以为您和他关系不好呢。”

  “呃”

  刘鑫武正无语间,对方又开口:

  “不过江弦同志这篇写的真不错,真是不错,儿童文学能写到他这个水平,国内恐怕他也是独一份了,稿子我们正做校对工作呢,我给你取一份过来。”

  见对方也对江弦这份稿子充满赞誉之词,刘鑫武摩挲着下巴,难道这个《小王子》真的很好?

  他又不傻,目前凡是看过《小王子》这稿子的,竟然没一个说这份稿子差的,这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可但凡是人,就没一个想承认错误的。

  此前他对江弦这部《小王子》妄下定论,认为区区儿童文学作品不值一提,写出这样的文章是江弦在写作道路上的退步,也是他在文学抗争思想上的让步。

  如果《小王子》真的很好,那不是打他的脸么?

  所以直到现在,他心底都抱着那么一丝“自私”的念想,希冀着江弦这部并不如这些人口中所说的那样,至少不能是特别好。

  刘鑫武也不相信,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就算再好又能好到哪里去。

  正想着,刚才的编辑已经带来了一份《儿童文学》的稿子。

  一份稿子在发表前,往往要经过三审三校的流程。

  所谓三审,就是常说的初审、复审、终审。

  至于三校,这是在确定排版以后的校对工作。

  一校,校对人员对照原稿逐字逐句进行校对,重点检查文字、标点符号、排版格式等方面的错误,例如,检查错别字、漏字、多字、标点符号误用等情况。

  二校,在一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稿件的错误,同时会对一些一校过程中可能遗漏的问题进行补充校对,如统一术语、检查图表编号等。

  三校是在一校、二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确保稿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如果是一些高质量的出版作品,校对次数可能不止三次,还会更多,以达到作品精益求精的效果。

  而《儿童文学》拿给刘鑫武的,就是一份用作二校的稿子。

  文章的排版已经基本完成,作品看上去和在刊物上看到的效果基本一致。

  马建和高行健迫不及待的凑过头来,翻开一看,心里熨帖了。

  好嘛,是带着配图的!

  原来被蟒蛇吃进去的大象是这个样子,难怪大人们会说这是一顶帽子,已经读过的二人,此刻看到配图,脸上都浮现出会心的笑。

  而最让几人惊讶的一点就是,《儿童文学》居然给这些配图上了色!

  全彩!

  彩色的刊物在这个时候是很少见的,大部分刊物都是双色印刷。

  别说彩色的刊物了,就说彩色报纸都很少见,像是《人民X报》,第一份彩色报纸大概是1972年出了一期试刊号。

  后面几年陆陆续续也就出了大概几十份。

  成本太高!

  和刻板印象里的《儿童文学》不同,如今的《儿童文学》也和大部分刊物一样,都是双色印刷。

  而《儿童文学》居然给了《小王子》全彩印刷的待遇!

  可见对这部的重视程度。

  “这个,我就不打扰了,这份稿子,能否先取回去看看。”刘鑫武开口道。

  “可以可以,您带回去吧。”

  《儿童文学》的编辑非常痛快,全当是在三校的流程之外又加了一次“名人校对”——“作家刘鑫武亲校”,等发刊的时候还能当作一项工作宣传内容。

  等马建和高行健一脸享受的看过全文的六十多幅配图,刘鑫武便把《小王子》的校对稿从《儿童文学》带了回去。

  妻子吕晓歌见他回来便喊他吃晚饭,刘鑫武把饭桌上用倒扣的盆拢着的剩饭收拾干净,然后一头趴在书桌上,翻开了这册《小王子》。

  开篇的献语他看过一遍,此刻再读,仍旧佩服江弦,确实把这篇献语写的很有意境。

  “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但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记得这一点。”

  而这篇献语铺垫的,更是一种文字的氛围,因为这篇献语里江弦的文字读起来显得分外“可爱”。

  似乎是为了强调献语就是这篇的构成部分,所以到了正文部分,江弦的文字风格保持了和献语的统一。

  “六岁那年读过的一本书,让我记忆深刻。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书,它的名字是《丛林故事》.”

  这样一句开头让刘鑫武觉得意外,甚至没有分清楚这是否是的另一篇献语。

  因为江弦说的不是“从前从前有一个.”这种标准的讲故事的开头。

  他就好像在闲聊一样,说我以前看过什么,这东西怎么了.

  刘鑫武接着往下看,只有从下面的文字当中,他才些许的读出了些儿童文学的味道,因为这段文字写的充满童趣,而且是对儿时故事的记录。

  除此之外,在刘鑫武读来,这部的第一个正式章节,这其中对成年人辛辣的讽刺,读起来完全超出了儿童文学的概念,也从没有儿童文学会像江弦这样子去写,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都是怎么美好怎么来,不会把坏的写进里。

  因为现在的主张就是,儿童文学就是写给儿童,要以儿童为中心。

  所以江弦去写这些充满讽刺的段落,儿童肯定是看不懂的!

  可江弦这些文字的可爱,又让刘鑫武相信,如果是儿时的自己来读这篇,恐怕也会乐在其中,就算不会明白作者的讽刺,也不会对这个故事没兴趣。

  他接着往下看。

  刘鑫武自己都没意识到,从第一个章节开始,故事一点点的加大着“儿童性”。

  这就像是温水煮青蛙,当然了,温水煮青蛙这事儿已经辟过谣了,咱们只用这个词儿。

  一开始只是简单的记述儿时的事情,慢慢的,这个故事才开始有了幻想色彩。

  就仿佛是一点点的把你从正常的世界里拉进到儿童的幻想世界中来。

  等刘鑫武反应过来,这就更让他在怀疑,江弦这篇真的是写给儿童的?

  儿童不需要被拉进幻想世界。

  因为儿童本身就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里,他们看到什么都会幻想,听到什么也会信以为真。

  那是谁处于一个“正常”的世界当中呢。

  答案毫无疑问

  ——大人。

  刘鑫武忽的想起江弦在献语中是这样写的:“献给童年时代的江年年。”

  等一下,为什么献给自己女儿,却要强调是献给童年时代的自己女儿呢?

  作为一名作家,刘鑫武很快明白过来其中隐藏的含义。

  他说献给童年时代的江年年,其实是献给成年以后的江年年。

  “对。”

  “就是这样。”

  猜到江弦话中玄机的刘鑫武两眼放光。

  这献语写的真好!

  写在开头的献语统领了全书!

  与其说这部《小王子》是献给儿童,不如说它其实是写给成年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