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十章一触即
抵达凡城一带后,蒋里并没有急忙带着远征军投入战斗,而是先让远征军暂时休整,以适应亚美尼亚的气候和环境。
毕竟是横跨万里,事实上现的远征军,已经有很多的军官和士兵因为水土不服的关系而呕吐或者是感到身体不适。对此尤登里奇也是相当理解,毕竟他也是军人出身。
何况现俄军亚美尼亚的处境虽然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困难,对国远征军这支力量还没有急切到迫不及待的地步。而且根据莫斯科方面传出来的消息,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尼古拉二世的叔父尼古拉大公,也就是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上将就会被降职任命为高加方面军的总司令。(原来是俄军总司令,现变成一个方面军的总司令,的确算是降职了,传说他对妖僧格利高里?拉斯普廷的蔑视是他被降职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国远征军的使用,还是等尼古拉到了再说比较好。
而蒋里本人,则趁着这个时间将远征军安置好,同时带着随军的张绍曾和孟恩远前往凡城前线,实地考察一下这里的情况。毕竟过去**官从没有参与过欧洲国家间的战争,对这里的战争实是陌生的很,不切实的考察一番就上了战场很有可能会吃了大亏。
只不过等到了凡城战场上观战了一番后,蒋里等人却突然现…
“原来欧洲的战争也没什么啊…”
看着眼前生的厮杀,张绍曾舔了舔舌头道。
而听到张绍曾的话,其他如孟恩远等人也都点了点头。
来之前,因为过往对欧洲的恐惧,虽然国防军也曾经击败过日本人的远征军,但还是不敢小瞧了欧洲军队。尤其是东西线战场传回来的情报,几万人的会战,数千门火炮的轰击和每天上万人的伤亡…
这些情报,让并没有到过欧洲战场的张绍曾等人很是幻想了一番,同时也让他们怀疑自己能不能适应欧洲战场。
不过如今一看…
“的确是不过如此…”
虽说现亚美尼亚战场上,俄国人和土耳其人斗的也很激烈。不过土耳其人和俄国人高加的全部兵力也不过才三十多万人,而山东战场的时候,日双方也有二十多万兵力。
而且山东战场,因为国防军重视炮兵的关系山东至少排列了近千门火炮,虽然其多是75口径的山炮和野炮,不过单论数量的话却比整个高加战场俄土两军的全部火炮都要多。
于是很自然的,高加战场上的一切,张绍曾和孟恩远等人眼里也就没什么了。何况单论悍勇的话,土耳其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日本人相比,他们连日本人都击败了,不用说土耳其人了…
不过相比张绍曾和孟恩远等人,蒋里则要谨慎的多,毕竟这次的机会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虽然蒋里表现的很谨慎,不过张绍曾和孟恩远等人都有些不以为然。
从军多年,现张绍曾和孟恩远都已经是将军衔,国内的时候都是各军的军长。这次会每个人都只带一个师来亚美尼亚,仅仅只是为了替将来的增兵做准备罢了。
虽然还不清楚东线和西线战场究竟如何,不过既然亚美尼亚这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很自然的张绍曾等人也就轻松了许多。
就连蒋里,虽然因为事情的关系依然谨慎,但表情上还是放松了一些。
这一切自然都落到了尤登里奇等人的眼,不过尤登里奇身旁的那些俄军将领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想着等上了战场再说。却没想过,虽然还无法和东线、西线两处战场相比,不过单论场面的话山东战场却绝对要比亚美尼亚这里来的大…
――――――――――
虽然亚美尼亚这里的一切都让张绍曾他们大失所望,不过做战前准备的时候张绍曾等人却并未因为这点而放松。毕竟打仗不是过家家,是要死人的。
因此,才刚刚洗去身上的疲惫,蒋里等人已经开始安排远征军的官兵进行一些恢复性的训练,让他们可能快的适应亚美尼亚的环境。毕竟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使战局有无,这样的理由说出去实是容易让人把牙给笑掉了。
好这次随蒋里远赴欧洲的都是一些极为精壮的小伙子,所以虽然这里距离老家东北相隔万里,不过只是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小伙子就已经再次变得生龙活虎了起来――――――其一些仗着懂些俄语,还和附近的俄国兵打成一团,甚至是跑到了凡城附近的窑子里去…
对此,蒋里等人也是没有办法。
毕竟国防军的军规只是明令禁止奸淫掳掠,却没有将这种事情也一块禁止了。
何况军内连军官都算上,几乎都是一些精壮的小伙子,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没有碰上同样是“如狼似虎”的妇女前,想禁也是禁不住的。
再者战争会使人的精神极压抑,要是没有宣泄的途径,恐怕反而会弄出什么大乱子来。而且蒋里他们也不能学俄军或者是土耳其军,任由手下的士兵祸害当地姓,虽然这些姓都是些外国人,怎么祸害都不心疼,可是等到战争结束部队回国的时候,要是这个习惯还保留身上那岂不是完蛋了?而且国内的舆论方面也是有很大压力的。
所以后,蒋里他们也只能放任自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亚美尼亚并不信奉伊斯兰教,亚美尼亚大屠杀时,土耳其士兵曾经查亚美尼亚村庄,并告诉亚美尼亚妇女如果她们和穆斯林男子结婚、改信伊斯兰教的话,就可以免遭被驱逐的命运――――――当然,管如此还是有数万名亚美尼亚妇女被迫踏上了迁徙之路,成千名亚美尼亚妇女途因饥饿、缺水和传染病而丧生。)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修整和恢复性训练后,远征军的官兵已经恢复到了原有的实力,而这个时候,已经被降职为“高加方面军总司令”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也终于抵达了亚美尼亚。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已经完全腐朽掉了的俄国算是一个异类,本身的能力极强,东线战场上如果不是有他的话,恐怕战争会失败的惨。
因此抵达亚美尼亚后,尼古拉大公并没有胡乱的干涉,而是让尤登里奇继续负责战场指挥,自己则积极参与计划的制定。
当然,作为高加方面军的总司令,尼古拉大公也到了国远征军的驻地巡视了一下。虽说国远征军和高加方面军是平级的,并不接受尼古拉的管辖,但是尼古拉正策划一场进攻,而这需要远征军的配合,因此尼古拉必须了解一下远征军的实力究竟像不像尤登里奇所说的那样。
考察的结果让尼古拉很满意,尼古拉看来这三个步兵师的远征军无论是装备上还是素质上都很精良,足以和俄军精良的步兵师媲美。尤其是重火力方面,虽然这次远征军并没有带炮兵旅或炮兵师来,炮兵团内口径大的也只是120的加农炮,不过三个炮兵团的216门各口径火炮高加这个战场上,也算是很强的火力了。
“看来可以对国人报以很大的期待呢…”
离开远征军驻地的时候,尼古拉自己的心这么想着。
只是这么想的同时,尼古拉的心也同样拥有着很大的忧虑。
尼古拉是从东线战场上下来的,因此很了解东线战场上的形势。东线战场上俄军根本就不敌德奥联军,低劣的指挥,武器、弹药和供给的缺乏加一起造成了俄军的失败。尤其是德军的行动富有条理而战果辉煌,优秀的参谋部通过惊人一致的努力,实施短促而密集的炮火准备为进攻创造条件,仅仅极短的时间内,通常是夜间就能将部队机动至预定的阵地,并常使德军行动达成忽然性,使得俄军经常遭受失败。
如果不是奥匈帝**队的作战行动质量低劣的,再加上奥匈帝**队较低的职业水准以及两军高层指挥间的摩擦,还有奥军对德军傲慢和自大极为不满,恐怕东线战场上俄军的损失会大。
虽然这样,但是东线战场上俄军还是损失了两万人,其一万被俘――――――相较而言,德奥联军只损失了不到一万。
虽然俄国一直都已“欧洲蒸汽压路机”闻名,数万灰色牲口是闻名于整个欧洲大陆。可是对俄国而言,两万人的损失依然是不可承受的,毕竟这不只是人员上的损失,也有装备上的损失其,而这对俄国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达达尼尔海峡,这个英法对俄输血线已经被同盟国关闭的情况下为致命。
到了这个时候尼古拉很清楚,为了挽回东线战场的命运,沙皇,也就是他的侄子尼古拉二世将高加集团军的一部分兵力抽调到东线并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这也没什么,毕竟和东线战场相比高加战场仅仅只是次要地区,可问题是,根据协约国和国的约定,国远征军派到高加的军队数量将不低于三十万,至多甚至有可能会达到五十万。
到了那个时候,高加战场究竟应该谁听谁的?
要知道目前虽然俄国人和远征军的地位理论上是平等的,可实际上因为国力、地理以及兵力上的种种原因,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俄国,毕竟兵力少的一方这方面总是要吃些亏的。可如果远征军的数量超过了俄国,甚至是高出高加方面军许多的话,那么双方的地位就有可能会出现逆转。
而且尼古拉也很清楚俄国上层对国领土的野心,对俄国人来说,疆、蒙古和东北都是俄国人想要的。甚至于,俄国人还想要多的领土,对这点尼古拉相当的清楚,因为尼古拉也是其的一份子。
尼古拉甚至明白,等到欧战结束的时候,就是俄国重将目光转向远东的时候。
只是刚刚尼古拉远征军驻地一行却现,这次远征军派出的三个步兵师,无论是装备上还是素质上都不次于俄**队。尤其是组织能力上,是要高于已经完全腐朽掉的俄**队之上。
何况俄国刚刚经历了东线战场上的惨败,现东线许多的军队都是刚刚成立和动员的,平均素质上原本不高的水平再次下降了许多。
如果说原本东线的都是俄军的精锐,素质方面要高于居于次等战场的高加集团军的话,那么现高加集团军的平均水平反而要高于东线的部队。
这种情势下,两者相对照,差距加明显。
所以如果**队的平均水平,都和远征军的三个步兵师一样的话,那么尼古拉不但需要担心战后俄军侵蚀国领土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干扰,甚至还要担心一下国会不会抢夺俄国西伯利亚地区领土的问题。
“稍后看看实战的情况下,**队的水平如何。如果**队的实际水平真的如自己想的那样,那一定要份电报给沙皇陛下…”
这么想着,尼古拉带着随从返回了高加方面军的司令部。
其实这到是尼古拉多虑了,因为是国第一次派兵出国作战,所以为了能够让远征军的第一炮打响,所以严光和国防部是特意抽调了三个甲种步兵师组成的远征军。
如张绍曾和孟恩远等人,都是已一军之长的身份,带着一个师远赴高加的。而且国国内,国防军的编制当像远征军这样的甲种步兵师,一共也只有三十三个,去除了这三个步兵师后是只剩下了三十个甲种步兵师。
至于乙种步兵师到是有很多,一共有十个之多,全部相加共有十个步兵师,再加上十一个骑兵师和十一个炮兵师,整个国防军共有骑、步、炮兵师一二十一个――――――当然,骑兵师和炮兵师是不需要分甲乙的。
――――――――――
蒋里并不知道尼古拉想些什么,或者说他根本不意尼古拉想什么,他目前意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做好战前的准备。
因为刚刚来远征军驻地的时候,尼古拉已经和蒋里商量过,明年1月份的时候,对当面的土耳其军队动一次总攻。
不过那之前,还是有几仗要打的,因为根据俄军的情报表示,土耳其军队已经再次集结起大军,准备夺回被俄军占领的凡城。本来尼古拉来之前是准备放弃凡城的,毕竟尼古拉没有必要用宝贵的兵力去和土耳其人死拼,不过见识过了远征军的实力后,尼古拉觉得未必不能守住凡城。既然如此,动总攻前,先要守住凡城再说。这场防御战,远征军也将作为联军的战力出战。
而作为远征军高加的第一仗,蒋里也不得不谨慎。
为此尼古拉离开了远征军驻地后,蒋里甚至将张绍曾等人都召集了起来,商讨作战方面的细节。
过了几天,当蒋里带着张绍曾等人赶到高加方面军司令部开联军的作战会议时,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目前我军抵达亚美尼亚已经快两个月了,对面的土耳其军队不可能不知道这点…”说着翻译的翻译,蒋里横视了场的俄国人一眼。“而出于欧洲人对亚洲军队的某种轻视,因此当我军也出战的时候,土耳其军队很有可能会从我军的方向寻找突破口。也就是说土耳其人很可能会将我军负责的防线作为主攻对象…”
听了翻译翻译出来的话,场的俄军将领或多或少都觉得有些尴尬。
不过蒋里说的也没错,处于对黄种人的轻视,虽然国远征军的训练水平和武器装备都是看他们眼里的,不过心里他们却依然轻视着蒋里一行。
至于蒋里,虽然说的让俄军将领都有些尴尬,不过蒋里稍稍停顿了一下后只是继续道。
“既然如此,那么本人建议当土耳其军我军防线前受挫的时候,由贵军从两翼出击甚至是包抄…”
蒋里的话还没说完,一个俄军将领听了翻译的翻译后已经站起来道。
“蒋将军,恕我直言,您怎么保证您的部队一定能守住你们负责的防线呢?”
这也是场俄军将领共同的心声,要知道这一个多月来远征军可一直都是休养、休养、休养,就连一次实战都没有参加过,这让战场的俄军将领很难相信远征军的战斗力――――――虽然远征军官兵的训练和装备他们都是看眼里的。
而蔡锷的回答也很简单。
“这就要看贵军对我军的信任有多少了…”
蒋里的一番话让场的俄军将领都沉默了下来,虽然他们都很轻视**队,可如今双方毕竟是盟友,总不好无缘无故的就双方之间造成摩擦。
要知道,现俄国的处境可不怎么好,而且现也只有国这么一个国家可以对俄国做出支援了。
司令部内一片沉寂,过了半响后,还是由尼古拉和尤登里奇作出了决定。
“就按照蒋的意思去办…”
尼古拉和尤登里奇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愿意相信他们眼睛看到的一切。虽然远征军抵达了高加地区后,还没有参与过任何一场战斗,可是他们远征军驻地看到的一切,还是让他们愿意相信远征军是一支值得信任的部队。
而既然尼古拉和尤登里奇已经做出决定了,那么场的俄军将领也只能点头承认。毕竟整个高加地区,尼古拉和尤登里奇的地位才是高的,尤其是尼古拉,要知道他不但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叔,同时也是高加方面军的总司令…
――――――――――
既然作战计划已经制定完了,蒋里一行也就离开了高加方面军的司令部。
其实这次的作战计划很简单,就是利用土耳其人对**队的轻视,让土耳其人远征军负责的防御阵地前吃了一个大亏后,利用土耳其人的吃惊心里,由俄军从两翼动攻击。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又会是一个卡拉基利塞之战。
而领得了作战任务后,蒋里也亲身带着两个步兵师进入了凡城一线的东线战场,剩下的一个步兵师则作为预备役留了后方。
同时远征军左翼的防线里,俄军也那里布置了一个步兵师,为的是如果远征军出现失败的迹象,那么这个步兵师就会替代上去,守住位于东面的防线――――――这个是一部分俄军将领强烈要求后,尼古拉和尤登里奇做出的决定。
对俄军将领这种不信任的太多,张绍曾等人也是相当不满,可是不满也没有办法。毕竟现高加的俄军是远征军数量的五倍以上,数量少的一方是很难占到优势地位的,何况远征军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拿出过一份让人信服的战绩。
为此,远征军从上到下都是憋了一口气,准备让俄军瞪大眼睛看清楚。
不过就远征军防线上做出准备的同时,对面的土耳其军队也通过各种途径得知,抵达亚美尼亚已经一个多月的国远征军这次也投入到了战斗。而且远征军还是脱离了俄军,独自负责一块防线。
得到了这份情报,土耳其军司令阿卜杜拉克里姆自然是极为兴奋。
因为他看来,他已经找到了一个绝好的突破口。
虽然土耳其欧洲是有名的“欧洲病夫”,不过出于欧洲人的骄傲,阿卜杜拉克里姆却将远征军视作极为好捏的柿子。同时土耳其军也将主攻方向改为了东线远征军负责的一方。
到了这个时候,大战已是一触即…
!#
抵达凡城一带后,蒋里并没有急忙带着远征军投入战斗,而是先让远征军暂时休整,以适应亚美尼亚的气候和环境。
毕竟是横跨万里,事实上现的远征军,已经有很多的军官和士兵因为水土不服的关系而呕吐或者是感到身体不适。对此尤登里奇也是相当理解,毕竟他也是军人出身。
何况现俄军亚美尼亚的处境虽然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困难,对国远征军这支力量还没有急切到迫不及待的地步。而且根据莫斯科方面传出来的消息,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尼古拉二世的叔父尼古拉大公,也就是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上将就会被降职任命为高加方面军的总司令。(原来是俄军总司令,现变成一个方面军的总司令,的确算是降职了,传说他对妖僧格利高里?拉斯普廷的蔑视是他被降职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国远征军的使用,还是等尼古拉到了再说比较好。
而蒋里本人,则趁着这个时间将远征军安置好,同时带着随军的张绍曾和孟恩远前往凡城前线,实地考察一下这里的情况。毕竟过去**官从没有参与过欧洲国家间的战争,对这里的战争实是陌生的很,不切实的考察一番就上了战场很有可能会吃了大亏。
只不过等到了凡城战场上观战了一番后,蒋里等人却突然现…
“原来欧洲的战争也没什么啊…”
看着眼前生的厮杀,张绍曾舔了舔舌头道。
而听到张绍曾的话,其他如孟恩远等人也都点了点头。
来之前,因为过往对欧洲的恐惧,虽然国防军也曾经击败过日本人的远征军,但还是不敢小瞧了欧洲军队。尤其是东西线战场传回来的情报,几万人的会战,数千门火炮的轰击和每天上万人的伤亡…
这些情报,让并没有到过欧洲战场的张绍曾等人很是幻想了一番,同时也让他们怀疑自己能不能适应欧洲战场。
不过如今一看…
“的确是不过如此…”
虽说现亚美尼亚战场上,俄国人和土耳其人斗的也很激烈。不过土耳其人和俄国人高加的全部兵力也不过才三十多万人,而山东战场的时候,日双方也有二十多万兵力。
而且山东战场,因为国防军重视炮兵的关系山东至少排列了近千门火炮,虽然其多是75口径的山炮和野炮,不过单论数量的话却比整个高加战场俄土两军的全部火炮都要多。
于是很自然的,高加战场上的一切,张绍曾和孟恩远等人眼里也就没什么了。何况单论悍勇的话,土耳其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日本人相比,他们连日本人都击败了,不用说土耳其人了…
不过相比张绍曾和孟恩远等人,蒋里则要谨慎的多,毕竟这次的机会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虽然蒋里表现的很谨慎,不过张绍曾和孟恩远等人都有些不以为然。
从军多年,现张绍曾和孟恩远都已经是将军衔,国内的时候都是各军的军长。这次会每个人都只带一个师来亚美尼亚,仅仅只是为了替将来的增兵做准备罢了。
虽然还不清楚东线和西线战场究竟如何,不过既然亚美尼亚这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很自然的张绍曾等人也就轻松了许多。
就连蒋里,虽然因为事情的关系依然谨慎,但表情上还是放松了一些。
这一切自然都落到了尤登里奇等人的眼,不过尤登里奇身旁的那些俄军将领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想着等上了战场再说。却没想过,虽然还无法和东线、西线两处战场相比,不过单论场面的话山东战场却绝对要比亚美尼亚这里来的大…
――――――――――
虽然亚美尼亚这里的一切都让张绍曾他们大失所望,不过做战前准备的时候张绍曾等人却并未因为这点而放松。毕竟打仗不是过家家,是要死人的。
因此,才刚刚洗去身上的疲惫,蒋里等人已经开始安排远征军的官兵进行一些恢复性的训练,让他们可能快的适应亚美尼亚的环境。毕竟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使战局有无,这样的理由说出去实是容易让人把牙给笑掉了。
好这次随蒋里远赴欧洲的都是一些极为精壮的小伙子,所以虽然这里距离老家东北相隔万里,不过只是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小伙子就已经再次变得生龙活虎了起来――――――其一些仗着懂些俄语,还和附近的俄国兵打成一团,甚至是跑到了凡城附近的窑子里去…
对此,蒋里等人也是没有办法。
毕竟国防军的军规只是明令禁止奸淫掳掠,却没有将这种事情也一块禁止了。
何况军内连军官都算上,几乎都是一些精壮的小伙子,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没有碰上同样是“如狼似虎”的妇女前,想禁也是禁不住的。
再者战争会使人的精神极压抑,要是没有宣泄的途径,恐怕反而会弄出什么大乱子来。而且蒋里他们也不能学俄军或者是土耳其军,任由手下的士兵祸害当地姓,虽然这些姓都是些外国人,怎么祸害都不心疼,可是等到战争结束部队回国的时候,要是这个习惯还保留身上那岂不是完蛋了?而且国内的舆论方面也是有很大压力的。
所以后,蒋里他们也只能放任自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亚美尼亚并不信奉伊斯兰教,亚美尼亚大屠杀时,土耳其士兵曾经查亚美尼亚村庄,并告诉亚美尼亚妇女如果她们和穆斯林男子结婚、改信伊斯兰教的话,就可以免遭被驱逐的命运――――――当然,管如此还是有数万名亚美尼亚妇女被迫踏上了迁徙之路,成千名亚美尼亚妇女途因饥饿、缺水和传染病而丧生。)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修整和恢复性训练后,远征军的官兵已经恢复到了原有的实力,而这个时候,已经被降职为“高加方面军总司令”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也终于抵达了亚美尼亚。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已经完全腐朽掉了的俄国算是一个异类,本身的能力极强,东线战场上如果不是有他的话,恐怕战争会失败的惨。
因此抵达亚美尼亚后,尼古拉大公并没有胡乱的干涉,而是让尤登里奇继续负责战场指挥,自己则积极参与计划的制定。
当然,作为高加方面军的总司令,尼古拉大公也到了国远征军的驻地巡视了一下。虽说国远征军和高加方面军是平级的,并不接受尼古拉的管辖,但是尼古拉正策划一场进攻,而这需要远征军的配合,因此尼古拉必须了解一下远征军的实力究竟像不像尤登里奇所说的那样。
考察的结果让尼古拉很满意,尼古拉看来这三个步兵师的远征军无论是装备上还是素质上都很精良,足以和俄军精良的步兵师媲美。尤其是重火力方面,虽然这次远征军并没有带炮兵旅或炮兵师来,炮兵团内口径大的也只是120的加农炮,不过三个炮兵团的216门各口径火炮高加这个战场上,也算是很强的火力了。
“看来可以对国人报以很大的期待呢…”
离开远征军驻地的时候,尼古拉自己的心这么想着。
只是这么想的同时,尼古拉的心也同样拥有着很大的忧虑。
尼古拉是从东线战场上下来的,因此很了解东线战场上的形势。东线战场上俄军根本就不敌德奥联军,低劣的指挥,武器、弹药和供给的缺乏加一起造成了俄军的失败。尤其是德军的行动富有条理而战果辉煌,优秀的参谋部通过惊人一致的努力,实施短促而密集的炮火准备为进攻创造条件,仅仅极短的时间内,通常是夜间就能将部队机动至预定的阵地,并常使德军行动达成忽然性,使得俄军经常遭受失败。
如果不是奥匈帝**队的作战行动质量低劣的,再加上奥匈帝**队较低的职业水准以及两军高层指挥间的摩擦,还有奥军对德军傲慢和自大极为不满,恐怕东线战场上俄军的损失会大。
虽然这样,但是东线战场上俄军还是损失了两万人,其一万被俘――――――相较而言,德奥联军只损失了不到一万。
虽然俄国一直都已“欧洲蒸汽压路机”闻名,数万灰色牲口是闻名于整个欧洲大陆。可是对俄国而言,两万人的损失依然是不可承受的,毕竟这不只是人员上的损失,也有装备上的损失其,而这对俄国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达达尼尔海峡,这个英法对俄输血线已经被同盟国关闭的情况下为致命。
到了这个时候尼古拉很清楚,为了挽回东线战场的命运,沙皇,也就是他的侄子尼古拉二世将高加集团军的一部分兵力抽调到东线并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这也没什么,毕竟和东线战场相比高加战场仅仅只是次要地区,可问题是,根据协约国和国的约定,国远征军派到高加的军队数量将不低于三十万,至多甚至有可能会达到五十万。
到了那个时候,高加战场究竟应该谁听谁的?
要知道目前虽然俄国人和远征军的地位理论上是平等的,可实际上因为国力、地理以及兵力上的种种原因,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俄国,毕竟兵力少的一方这方面总是要吃些亏的。可如果远征军的数量超过了俄国,甚至是高出高加方面军许多的话,那么双方的地位就有可能会出现逆转。
而且尼古拉也很清楚俄国上层对国领土的野心,对俄国人来说,疆、蒙古和东北都是俄国人想要的。甚至于,俄国人还想要多的领土,对这点尼古拉相当的清楚,因为尼古拉也是其的一份子。
尼古拉甚至明白,等到欧战结束的时候,就是俄国重将目光转向远东的时候。
只是刚刚尼古拉远征军驻地一行却现,这次远征军派出的三个步兵师,无论是装备上还是素质上都不次于俄**队。尤其是组织能力上,是要高于已经完全腐朽掉的俄**队之上。
何况俄国刚刚经历了东线战场上的惨败,现东线许多的军队都是刚刚成立和动员的,平均素质上原本不高的水平再次下降了许多。
如果说原本东线的都是俄军的精锐,素质方面要高于居于次等战场的高加集团军的话,那么现高加集团军的平均水平反而要高于东线的部队。
这种情势下,两者相对照,差距加明显。
所以如果**队的平均水平,都和远征军的三个步兵师一样的话,那么尼古拉不但需要担心战后俄军侵蚀国领土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干扰,甚至还要担心一下国会不会抢夺俄国西伯利亚地区领土的问题。
“稍后看看实战的情况下,**队的水平如何。如果**队的实际水平真的如自己想的那样,那一定要份电报给沙皇陛下…”
这么想着,尼古拉带着随从返回了高加方面军的司令部。
其实这到是尼古拉多虑了,因为是国第一次派兵出国作战,所以为了能够让远征军的第一炮打响,所以严光和国防部是特意抽调了三个甲种步兵师组成的远征军。
如张绍曾和孟恩远等人,都是已一军之长的身份,带着一个师远赴高加的。而且国国内,国防军的编制当像远征军这样的甲种步兵师,一共也只有三十三个,去除了这三个步兵师后是只剩下了三十个甲种步兵师。
至于乙种步兵师到是有很多,一共有十个之多,全部相加共有十个步兵师,再加上十一个骑兵师和十一个炮兵师,整个国防军共有骑、步、炮兵师一二十一个――――――当然,骑兵师和炮兵师是不需要分甲乙的。
――――――――――
蒋里并不知道尼古拉想些什么,或者说他根本不意尼古拉想什么,他目前意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做好战前的准备。
因为刚刚来远征军驻地的时候,尼古拉已经和蒋里商量过,明年1月份的时候,对当面的土耳其军队动一次总攻。
不过那之前,还是有几仗要打的,因为根据俄军的情报表示,土耳其军队已经再次集结起大军,准备夺回被俄军占领的凡城。本来尼古拉来之前是准备放弃凡城的,毕竟尼古拉没有必要用宝贵的兵力去和土耳其人死拼,不过见识过了远征军的实力后,尼古拉觉得未必不能守住凡城。既然如此,动总攻前,先要守住凡城再说。这场防御战,远征军也将作为联军的战力出战。
而作为远征军高加的第一仗,蒋里也不得不谨慎。
为此尼古拉离开了远征军驻地后,蒋里甚至将张绍曾等人都召集了起来,商讨作战方面的细节。
过了几天,当蒋里带着张绍曾等人赶到高加方面军司令部开联军的作战会议时,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目前我军抵达亚美尼亚已经快两个月了,对面的土耳其军队不可能不知道这点…”说着翻译的翻译,蒋里横视了场的俄国人一眼。“而出于欧洲人对亚洲军队的某种轻视,因此当我军也出战的时候,土耳其军队很有可能会从我军的方向寻找突破口。也就是说土耳其人很可能会将我军负责的防线作为主攻对象…”
听了翻译翻译出来的话,场的俄军将领或多或少都觉得有些尴尬。
不过蒋里说的也没错,处于对黄种人的轻视,虽然国远征军的训练水平和武器装备都是看他们眼里的,不过心里他们却依然轻视着蒋里一行。
至于蒋里,虽然说的让俄军将领都有些尴尬,不过蒋里稍稍停顿了一下后只是继续道。
“既然如此,那么本人建议当土耳其军我军防线前受挫的时候,由贵军从两翼出击甚至是包抄…”
蒋里的话还没说完,一个俄军将领听了翻译的翻译后已经站起来道。
“蒋将军,恕我直言,您怎么保证您的部队一定能守住你们负责的防线呢?”
这也是场俄军将领共同的心声,要知道这一个多月来远征军可一直都是休养、休养、休养,就连一次实战都没有参加过,这让战场的俄军将领很难相信远征军的战斗力――――――虽然远征军官兵的训练和装备他们都是看眼里的。
而蔡锷的回答也很简单。
“这就要看贵军对我军的信任有多少了…”
蒋里的一番话让场的俄军将领都沉默了下来,虽然他们都很轻视**队,可如今双方毕竟是盟友,总不好无缘无故的就双方之间造成摩擦。
要知道,现俄国的处境可不怎么好,而且现也只有国这么一个国家可以对俄国做出支援了。
司令部内一片沉寂,过了半响后,还是由尼古拉和尤登里奇作出了决定。
“就按照蒋的意思去办…”
尼古拉和尤登里奇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愿意相信他们眼睛看到的一切。虽然远征军抵达了高加地区后,还没有参与过任何一场战斗,可是他们远征军驻地看到的一切,还是让他们愿意相信远征军是一支值得信任的部队。
而既然尼古拉和尤登里奇已经做出决定了,那么场的俄军将领也只能点头承认。毕竟整个高加地区,尼古拉和尤登里奇的地位才是高的,尤其是尼古拉,要知道他不但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叔,同时也是高加方面军的总司令…
――――――――――
既然作战计划已经制定完了,蒋里一行也就离开了高加方面军的司令部。
其实这次的作战计划很简单,就是利用土耳其人对**队的轻视,让土耳其人远征军负责的防御阵地前吃了一个大亏后,利用土耳其人的吃惊心里,由俄军从两翼动攻击。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又会是一个卡拉基利塞之战。
而领得了作战任务后,蒋里也亲身带着两个步兵师进入了凡城一线的东线战场,剩下的一个步兵师则作为预备役留了后方。
同时远征军左翼的防线里,俄军也那里布置了一个步兵师,为的是如果远征军出现失败的迹象,那么这个步兵师就会替代上去,守住位于东面的防线――――――这个是一部分俄军将领强烈要求后,尼古拉和尤登里奇做出的决定。
对俄军将领这种不信任的太多,张绍曾等人也是相当不满,可是不满也没有办法。毕竟现高加的俄军是远征军数量的五倍以上,数量少的一方是很难占到优势地位的,何况远征军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拿出过一份让人信服的战绩。
为此,远征军从上到下都是憋了一口气,准备让俄军瞪大眼睛看清楚。
不过就远征军防线上做出准备的同时,对面的土耳其军队也通过各种途径得知,抵达亚美尼亚已经一个多月的国远征军这次也投入到了战斗。而且远征军还是脱离了俄军,独自负责一块防线。
得到了这份情报,土耳其军司令阿卜杜拉克里姆自然是极为兴奋。
因为他看来,他已经找到了一个绝好的突破口。
虽然土耳其欧洲是有名的“欧洲病夫”,不过出于欧洲人的骄傲,阿卜杜拉克里姆却将远征军视作极为好捏的柿子。同时土耳其军也将主攻方向改为了东线远征军负责的一方。
到了这个时候,大战已是一触即…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08之钢铁雄心,1908之钢铁雄心最新章节,1908之钢铁雄心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08之钢铁雄心,1908之钢铁雄心最新章节,1908之钢铁雄心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