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小说已经写到了即将与阿森纳开启的对战。qiuyelou阿萌于是特意从虎扑摘抄来的长篇论题与球迷读者朋友分享。总四期的大话阿森纳系列,敬请期待!)

  -----------------------------------------

  ☆☆☆☆☆☆☆☆☆☆☆☆☆☆☆☆

  【缘起——启蒙教练希尓德和理论导师弗朗茨】

  启蒙教练希尔德在温格十几岁时发现了他,带他一起越过法德边境看球,少年温格不仅有了个极好的导师,还可以一起讨论,乐趣自然更大。

  回程路上他们通常会在加油站吃点东西,不停地讨论看过的比赛。

  “我们的讨论总是围绕技术,战术,教练策略和比赛组织,”希尔德说道,“阿尔塞纳总在寻找什么东西,他的接受能力又特别强,我还发现他对球员个人能力的分析非常准确。”

  弗朗茨是温格毕生最尊敬的导师,此人任教于斯特拉斯堡体育学院整整30年,是法国足协的高级讲师,每个夏天都要担任年轻教练培训的讲师。他的学生当中包括雅凯,勒梅尔等。

  弗朗茨无疑是一个比他的时代领先至少20年的天才。1967年他带领斯特拉斯堡在欧洲联盟杯淘汰AC米兰后,米兰邀请他出任主教练,竟然被弗朗茨以不通意大利语为由拒绝。1974年冬天,弗朗茨正在撰写一本足球教练手册,温格和他一道的火车旅行成了交流教练心得的最佳讨论场。

  “他是个十分聪明的学生,”老师弗朗茨说,“有一次我有些数据,花了一个小时没能理清楚,阿尔塞纳只花了5分钟就帮我解决了,真是绝顶聪明!”

  弗朗茨毕生心得化为了一本专著,书名就叫《足球》。其中他论述了一个重要足球观点:一支球队的能量不是11个球员从1到11的数字累积,而是11个球员能力相加之后,再添加上一个变数N,这个N指的就是教练的能力。这一足球理论帮助温格形成了自己的足球思想——由教练通过战术把11个球员组成的整体发扬光大。

  -----------------------------------------

  ☆☆☆☆☆☆☆☆☆☆☆☆☆☆☆☆

  【扬名立万——双冠王】

  1996年的秋冬时节,在伦敦瑟瑟的寒风中,阿森纳从遥远的日本请来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教练——阿尔塞纳·温格。

  “阿森纳先生”托尼-亚当斯谈到他对此事的感想时傲气逼人:“这个法国人对足球懂点啥呢?他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就像个教书的。他肯定不会比乔治(格拉汉姆)还要好。对了,他英语说的溜不溜啊?”

  当时的执教环境无法乐观,温格是英国以外第一个执教阿森纳的人。英格兰人都没听过他的名字;很多人觉得董事会已经彻底纱布了。《标准晚报》率先用了将来各大体育圈包括NBA都乐此不疲的句式做标题《Arsene,Who?》,来“欢迎”他的到来。

  他们很快就能知道了。

  这样一个一副书呆子表情的高瘦法国人在各个方面开始改变阿森纳。

  首先做的一件事便是把阿尔塞纳的大旗插在阿森纳更衣室的山头。qiuyelou

  当时阿森纳的更衣室是一个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式的氏族,族长就是亚当斯。队内的大佬们都嗜好饮酒,拿训练不当回事,周末几乎大半个球队都是从酒馆走进球场。但温格改变了这一切。

  他先说服了队长亚当斯,带头禁酒,让更衣室里逐渐走向了他设计中的道路。而在训练场上,他又将科目细分,将每个项目细化到分秒和运动员所消耗的能量值,量化、科学化让训练效率大增。训练外,他又彻底改变了球队饮食,废除了从前一系列的英式菜谱,把诸如炸鱼薯条变成了意大利面和蔬菜沙拉。特别是在比赛日,在开赛前的五六个小时,他又要求全队一齐进餐,从此改变了球队下半场体能不足的痼疾。

  当然,最重大的转变还是在球场上的表现。在温格上任以前,阿森纳是英格兰有名的丑陋球队,尤其是在格拉汉姆时代,“闷蛋,闷蛋,阿森纳”,枪手是全英格兰的笑柄。温格也承认之前对此有所耳闻,但也没有放在心上。从此他把阿森纳引向了截然相反的一条路。攻势、流畅、精彩,成为他未来数年内的目标风格。

  他发扬了同年加盟的冰王子博格坎普的独特天赋,让这位身高1米85的强壮前锋反“木桶理论”而行,丝毫不弥补其有身高却不擅长头球攻门的弱点(可以想象一下之后的前锋都是虽高但不擅头球的类型),反而把他可以策应前后左右的队友特别是大禁区线内外完成最后一传的天赋无限扩大。这不但让防守博格坎普的中后卫提心吊胆于其接球后的每一脚触球,更盘活了以前铁板一块的攻击线(后来在夺取双冠的赛季里。

  博格坎普被评为球员联盟的年度最佳球员和记者协会评出的最佳)。

  然后教授又先后召来维埃拉和佩蒂特,皮雷,阿内尔卡,包括之后的亨利、维尔托德等等,持续数年在阿森纳构建起了强大的法国帮。在给球队战术树立法国DNA的过程中,温格实现了阿森纳的技术化、华丽化。

  与年轻教练大多喜欢全面改造球队的攻防以树立个人印记不同(想想智利工程师甫一上任就心急火燎的把曼城的区域防守改成盯人防守在卡迪夫的狼狈不堪吧),对后防线,温格展现了耐心和温和。格兰汉姆时代的后防五老全部保留,尊重他们,收获他们回报给教练的尊重。

  于是在技术化改造的同时,成绩并没有丝毫的退步,相反,在仅仅入主不到2年之后,一个毫无争议的双冠王让温格扬名四海。

  标准晚报,现在知道谁是阿尔塞纳了吗?

  -----------------------------------------

  ☆☆☆☆☆☆☆☆☆☆☆☆☆☆☆☆

  【危机降临——既生瑜,何生亮】

  弗格森——这个教授一生中最大的敌人造成了第一次危机。

  温格童年际遇要比弗格森更幸福,所以不会经常性的情绪失控,也没有弗格森式的不安全感,因此不会有那样强烈的侵犯他人的心理趋向。而弗格森则不然,他要打败所有的敌手。但就在他放弃退休计划不久,温格再夺双冠王,曼联两手空空。在成绩对比上,温格似乎占了上风,因此在随后的2002年秋天,骄傲的情绪让温格对局势判断发生了错误,他声称“百分百”相信阿森纳能卫冕联赛冠军,这是温格平生第一次作出如此肯定的判断。

  弗格森开始指出温格和阿森纳“过度骄傲”,这次弗格森终于一剑刺中了温格的软肋。

  温格仍然不在意弗格森的批评,然而这次弗格森没有说错。如果阿森纳能在2003年夺取联赛冠军,那么在温格入主海布里的前6个赛季,他和弗格森各拿3个联赛冠军,彼此打平。2002-03赛季,阿森纳打出惊艳开局,人们纷纷谈论2003年夏天如果欧洲冠军杯决赛在阿森纳和皇马之间进行将多么精彩。可到了11月,阿森纳进入习惯性的低迷期,4连败让他们从巅峰跌落。

  温格53岁生日那天,阿森纳在冠军杯小组赛输给欧塞尔,他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拒绝参加戴恩为他主办的生日派对。在冠军杯第二轮小组赛上,亨利在罗马上演帽子戏法,可阿森纳随后5连平,再度过早地被淘汰出局。

  “过度自信只会伤害你自己。”弗格森说道。

  从2003年3月到5月,阿森纳葬送联赛8分领先优势。4月中旬曼联客场挑战阿森纳,成功地逼平对手,尤其是吉格斯顶入的第二球,让温格在场边完全失态。而弗格森赛后居然主动走上球场,做出双手握拳的胜利姿态,苏格兰人终于在心理上第一次全面战胜了温格。

  精神上的打击让温格继续失态,在曼联冠军杯被皇马淘汰出局后,他评价道:“在整个180分钟的比赛中,可以看出曼联没有任何机会过关,没有1分钟的机会。”这种言辞是很缺乏“温格风范”的。此后亨利成为球员工会和记者协会双料最佳球员,压倒了在联赛后半程表现出色的范尼,温格又说:“这是最有价值的个人奖项,比金靴奖更有价值。”这句话说得同样没有意义。

  阿森纳在联赛倒数第二轮主场输给保级球队利兹联,将冠军送给曼联,而温格此时走到了一个心理的低潮。

  “我竭尽全力,几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去争取联赛冠军,如果我们成功了,我将是这个世界上最骄傲的人。”这番话说出来很有些天鹅泣血的滋味,人们感觉到在2002-03赛季这令阿森纳大喜大悲的一年里,温格已经失去了他冷静的头脑。

  在2002-03赛季的最后一个月里,温格又让许多自以为了解他的人开始迷惑了。欧洲冠军杯里一场接一场的平局,联赛里一场接一场的丢分,冷静淡定得温格开始在场边焦躁不安地踱步,开始脱下领带,解开衬衣纽扣,开始用手狠力揉捏矿泉水瓶,甚至开始为球队的失败寻找借口。温格对足球、对阿森纳的激情没有减退半分,但现实,为何如此不公?

  决定一个人一生成败的,往往是他在逆境中给不公平命运的强力回应。

  温格决定坚持技术流的华丽路线,同时,大刀阔斧的对战术——包括防守和攻击两端——进行前无古人的革命。

  -----------------------------------------

  ☆☆☆☆☆☆☆☆☆☆☆☆☆☆☆☆

  【名动天下——不败赛季的战术密码】

  49场不败,其中亨利和皮雷均出战40余场,亨利恐怖的39球掩盖了皮雷的23球,而整个过程中英超各路诸侯面对温格的阿森纳束手无策、丢盔卸甲。在战术上的秘密,如今可以试评如下:

  之前传统意义上的4-4-2分两种,一种是曼联式的菱形4-4-2,前腰后腰分管攻防;二是阿森纳的碟形4-4-2,双后腰防守,不设前腰。这两种4-4-2特别是前一种大行其道,被广为接受并使用。

  不败赛季开始之前,温格,打着4-4-2的招牌,开始了我认为人类足球史上第一次4-2-3-1的革命。

  真正的442,边前卫的重要职责是坐镇中场边路,或利用Giggs式的突破或利用Beckham式的传中,为双前锋制造机会,而防守时协助边后卫防范对方两翼的双边下底战术。温格治下的阿森纳,摒弃了这一思路,最标志性的改变就是——主要辅助边后卫防守的不再是边前卫,而是能力极强的后腰。维埃拉这样的奇才和佩蒂特、吉尔伯托的先后出现促成了这一战术成果。与此同时,前锋不再如巴蒂斯图塔、希勒、克林斯曼、约克一样呆在禁区里等待中场的炮弹,大纵深机动掩护开始了。。。。。。

  由于双后腰补位保障了边路后防,“左前卫”皮雷开始频繁甚至疯狂的内切,内切传球、内切远射、内切单刀,博格坎普在中路随时等候,利用超高的球商和技术策应,而本应在最前端的前锋——那位被意甲认为是废柴的左前卫——开始在一望无垠如科尔沁草原般的左路走廊狂飙突进,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从阿森纳对手的角度考虑更为真切的感受到这种变化在当时造成的绝望:进攻阿森纳时,右前卫和前腰遇到的是铁塔般不可逾越的阿森纳双后腰。左路则是基本不攻上来就等着防守断球的2个硬汉。而防守时更是叫苦不迭,从边路内切的皮雷能传、能射、能切入,而且根本不像传统前腰从中场接球正面推进,让对方后腰极为不习惯(像不像如今的卡索拉、马塔等),中后卫必须有一个人随时紧贴博格坎普,另一个则不敢跟着亨利直到中场,这样就放纵亨利屡屡从对方的右前卫身后开始带球先屠右后卫再诛中后卫。更痛苦的是如果防线过分****协助防守亨利,留出来左肋的空档又会被永贝里斜插进来突袭。。。。。。在两大前锋后撤至不同区域并且双后腰拱卫后防的战术安排下,整个球队由最锋利刀刃担任4231的左翼,最会传球配合且攻击力同样强大的2位技术性团队型选手轮流担任3的中间和1,完美实现了11个人能力相加再乘以变数N的战术革命。“左前卫”皮雷出战40余场攻入23球这一被埋没了的数据即使放在当今的所有中场球员里也只有用恐怖来形容。

  诚然,在如今来看,这种不懈的跑位并非为了自己的个人突击,而是牵扯走对方的防守兵力,为后插上的3人进攻组创造空间,以及用边前腰攻击对方的中场和后卫线之间的区域已经屡见不鲜,但在当时来说犹如一股清新的风拂过了英伦三岛,而温格治下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快速流畅,以及各种眼花缭乱的突破与传切结合,让阿森纳形成了水银泻地般进攻的风格,也让习惯了中场在禁区外组织 锋线在禁区内轰炸模式的英超球迷们惊为天人。这就是温格的名动天下阶段。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第二次危机,降临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逐鹿欧罗巴,逐鹿欧罗巴最新章节,逐鹿欧罗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