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医好年轻 025 病气传导

小说:这个中医好年轻 作者:洞庭赊月 更新时间:2024-09-27 16:45:1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仁泽堂中医诊所。

  上午的情况几乎如陈瑾所愿,贺敬松的病人并不多,而且都是看完一个过十几分钟才来另一个。

  刘宁宁抓完一个病人的中药还能歇会儿,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往来于药房和煎药区之间,抓药煎药两不误。

  十一点以后,由于天太热,就不再有病人来了,贺敬松一上午也就看了7个病人。

  十一点半左右,他让刘宁宁将西瓜切开,自己吃了两片后,就拿着手机钥匙开车走了。

  “陈瑾,中午吃什么?”

  上午的最后一份中药也开始熬了,刘宁宁调好武火和文火的时间后,就只需要坐等它熬好,再包装就行了。

  陈瑾将手里的那片西瓜吃完后,才说道:“嗯,要不到欣怡快餐店打两个菜回来?”

  “你中午不回去休息啊?”刘宁宁问道。

  “不回去了,晚点可能李雪兰过来艾灸。她如果不来,我就在理疗室里休息。”陈瑾说道,“你想吃什么?我出去买。”

  “那给我打一份木须肉吧,一个馒头,一份紫菜蛋花汤。”刘宁宁说道。

  “好!”陈瑾脱了白大褂拿了手机就出去了。

  没多久她就捎着饭菜回来了。把刘宁宁的放到药房柜台上,她自己的提回了二诊室。

  欣怡快餐店的饭菜很亲民,样式很多,味道不错,价格便宜,很适合不想做饭的小市民,以及普通收入的上班族。

  陈瑾给自己买了一份麻婆豆腐和一份米饭。

  天热没什么胃口,麻婆豆腐口感嫩滑味道偏重而微辣,既便宜又下饭。

  不到十分钟陈瑾就吃饱了,喝了些水,就开始做李雪兰脐灸所用到的面碗。

  李雪兰是一个在附近上班的青年女性,二十六七岁。第一次来仁泽堂只是路过,看到这家新开没多久的中医馆就好奇地进来看看。

  当时是中午十二点半左右,诊所里只有陈瑾和刘宁宁两个人。刘宁宁在煎药,陈瑾闲着,李雪兰就走到二诊室里咨询了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诊所都有什么理疗项目。

  见陈瑾虽然年轻,讲起中医知识来通俗易懂,又很有耐心,李雪兰就提出要调理一下月经不调的问题。

  李雪兰平时很忙,工作日要上班,周末不上班,住址离这儿又挺远的,所以没什么合适的时间来这儿看病治病。

  陈瑾了解她的情况后,给她推荐了脐灸,让她每周抽两个中午过来,完全不影响工作和休息时间。而且,治疗过程中还能睡一个午觉,下午精神更饱满。

  李雪兰有些心动,就向陈瑾咨询了关于脐灸的功效作用和主治病症等问题,之后才决定每周二和周五的中午过来脐灸。

  几分钟后,陈瑾就将脐灸用的面碗做好了。随后开始制作艾灸用的艾柱。

  脐灸用的是质量中等偏上的青艾绒。

  太好太细的陈艾绒捏成艾柱比较蓬松,烧得快,容易烫,火候太旺效果反而不好。

  质量太次的艾绒杂质多,烟雾大,气味呛人,也不合适。

  要做得专业,从材料上就得精挑细选。

  陈瑾从大二开始接触艾绒和艾条,在许承跃和孔仁杰师兄的影响下,对甄别艾绒的质量和选取合适的艾绒颇有经验。

  捏艾柱也有讲究,左右手拇指食指对搓,一般捏成一个正三棱锥体,四个面一样,每个面都是正三角形,不管哪一面朝下都能放稳,并且保证有一个尖端朝上。

  在济城市中医实习的时候,针灸二科的带教医师教实习生做艾柱时使用了一个比拇指稍微大点的圆锥体模具,只要把艾绒往里塞,用棍子往里挤压,就能做出大小形状统一的圆锥形艾柱。

  但是有一点是陈瑾不喜欢的,那就是塞艾绒的时候需要往里面加水,只有加了水再用棍子挤压,做出来的艾柱才比较结实,烧得慢。

  艾乃纯阳之性,干燥的艾绒被水湿润后再晾干,效果自然是要打折扣的。

  但用模具而不加水,做出来的艾柱又不够结实,很容易散。

  所以还是用指力捏出来的艾柱比较称心如意。

  自己捏艾柱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通过艾柱的大小和紧实程度控制艾灸时间。

  一般艾灸壮数(烧完一个艾柱为一壮)多为奇数,三壮、五壮、七壮等。

  当然也有不拘泥于奇偶的,如古书上三百壮、五百壮,只是一个大约的数。数量太多就没必要数了,数量少的就按奇数来灸。

  一次脐灸治疗时间在1.5-2小时之间,时间短了效果会打折扣。

  但李雪兰每天中午12点下班,匆忙吃完饭,走过来10分钟左右,再休息10分钟左右,下午1:50左右就得结束治疗赶回单位上班,只有80分钟左右的时间治疗。

  陈瑾就需要保证在75分钟里刚刚烧完三壮或五壮,然后温度比较适合的余热保持三四分钟(时间充裕的话可以适当延长),收尾清理工作一两分钟,整个过程刚好80分钟。

  陈瑾选择制作每个能烧25分钟左右的较大艾柱。

  如何能让一个艾柱刚好烧25分钟,那就得从艾绒的质地、量和捏成艾柱的紧实度来调控。

  对此,陈瑾是熟能生巧,做起来毫无难度。几分钟后,三个大艾柱就做好了。

  看看时间,才十二点零三分,陈瑾打算闭目养神片刻。

  快到十二点半的时候,李雪兰才缓缓来到仁泽堂。

  她中等身材,容颜姣好,淡妆施面,扎着丸子头,上身穿一件浅绿色的灯笼袖印花丝质衬衫,搭着一条白色百褶长裙,配一双白色坡跟凉鞋。

  这是李雪兰的第5次治疗,上一次是上周二。上周五刚好是在例假期间,没来。

  “吃完午饭多久了?”陈瑾习惯性地问道。

  针灸既不能空腹也不能在刚吃完饭后。

  如果刚好吃过饭,最好间隔半小时左右,给脾胃足够消化食物的时间,否则要么影响消化,要么影响针灸疗效。

  李雪兰时间紧迫,为了争取更多治疗时间,陈瑾要求她午饭后至少20分钟才开始艾灸。

  “十二点零三分就吃完了,今天自带的饭。”李雪兰说道。

  “好,那准备好开始脐灸吧!”陈瑾带着她到了理疗室里。

  李雪兰和往常一样选择了西侧靠墙的那张理疗床,中午没其他病人,她也没拉上帘子,躺在理疗床上,掀起上衣,把百褶裙的松紧带往下退了退,露出了肚脐。

  陈瑾熟练地在李雪兰腹部盖了一块有个小洞的白色毛巾,小洞正好将肚脐露出来。

  随后将面碗放在她的肚脐上,面碗底座的小洞与肚脐眼对齐,填上月经不调专用的脐灸药粉,放上艾柱,点燃,打开排烟扇……

  李雪兰看了看时间就将手机放在旁边,闭目休息。

  陈瑾则在旁边守候,以防她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一个翻身,艾柱跌落引发什么事故。

  实习期间意外出现的灸感同步感应,让陈瑾能够感觉到李雪兰身上的灸感。

  四五分钟后,李雪兰的肚脐下才微微出现一点温热。

  坐在她旁边的陈瑾肚脐处也出现了这种微弱的温热感。

  经过几次脐灸,她发现这温热感出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快。

  李雪兰第一次脐灸的时候差不多十五分钟肚脐处才感觉到温热,陈瑾也是十五分钟左右肚脐处出现温热感。

  陈瑾静静地体会着灸感,以及李雪兰身上的一些其他变化。

  又过了五六分钟,陈瑾的整个小肚子都开始温热起来。

  “看来她的寒气没那么重了。这次来例假肯定排出不少血块,晚点问问她。”陈瑾心里想着。

  之前做的四次脐灸,前两次温热感一直停留在肚脐周围。第三次做了一个小时左右小肚子才开始出现温热感。第四次做了三十多分钟才出现,这一次居然才十分钟左右就出现了。

  又过了十几分钟,陈瑾点上第二个艾柱没多久,忽然感觉到腰部发凉。

  “腰部又开始排寒气了……”

  陈瑾心里有一点点忧虑。

  以前她给人做艾灸,只能感觉到对方身上的灸感变化,能准确说出对方身上由于艾灸出现的温热感(灸感)传到哪儿了。

  可最近除了能感知对方灸感传导变化外,连艾灸过程中对方的其他症状也能感受到,这不由得让她有些担心——是不是病气入体?

  病气入体,或者说病气传导,这些词对于针灸科医师并不陌生。

  陈瑾在市中医针灸一科实习的时候,针灸一科的主任每次给病人扎完针都会甩一甩手。

  大四的时候在省中医东院针灸科跟诊,也见过带教老师有扎完针甩手的习惯。

  和许承跃关系很好的宋沁阳师兄,给人扎完针则有弹一弹手指的习惯。

  无论是甩甩手还是弹弹手指,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防止扎针过程中患者的病气通过针灸针沿着持针的手传导到自己身上。

  所以这些动作又称为“甩病气”“弹病气”。

  看似挺迷信挺可笑的,没什么科学依据,但信奉者不乏其人。

  如果给病人扎个针,病气就有可能传导至医者身上,那艾灸是不是也可能传导病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这个中医好年轻,这个中医好年轻最新章节,这个中医好年轻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