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圈:走进走出 第3章 花刘真辉煌

小说:阴阳圈:走进走出 作者:书剑醉兵 更新时间:2024-08-14 13:48:20 源网站:顶点小说
  东岳城西南百五十里有个美丽的泰西湖,湖边有个不大点的村,村名就叫花刘村,猛一听以为是难听的“花柳”,其实是花刘村。

  村里花家刘家两大家族,其他包括姓杨、郭、李、余等几家,人都不多,算是小门小户。

  村里有句老话流传了好几辈,大家千万别喷我。

  原话是这样流传的:“花刘两大姓,其他干巴腚”!意思就是从古至今花家、刘家乃正统大家族,以后我再呈官方证据。

  花刘村小村不大,却很美。20里外有座山,村边靠着泰西湖,山清水秀,鱼米之乡。

  全村800多人口,进来出去,生生死死,一直保持至今还是800多人口的老样子,都维持30几年了。(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村的人很争气,走出去的人几乎都很成功地把户口带出去了。)

  老辈人讲,明清至今几个世纪以来,花家和刘家两大家族的祖坟都冒了青烟,不,简直是着了大火了!

  为啥这么讲?

  因为花刘两家祖祖辈辈的明清大员、商贸巨贾接连出现。比如花家明朝有礼部三品左侍郎1人(相当于教育部或外交部副部长),刘家有兵部(国f部)左右侍郎(省部副职)2人、户部(财政部)左右侍郎1人共计3大员。

  其他知府(也叫太守,五品,相当于地市正职)知县(也叫知事或者知县事,南北方叫法不一,类似正县)级别官员,这都是双方家谱上记载的。而从五品到七品,大概相当于地市书记市长或者县委书记县长啥的。还有做买卖的,混大发了家有几十万家财(类似现在的百万富翁)的富裕家庭两姓都有不少。

  这在当地算是闻名全县、民间排名第2的名门望族。

  如今花千城的哥哥花千树从乡镇委员一路小跑着到了主抓经济和工业的副县长。

  以至于后来我和花千城当兵期间,花大哥先是到了l省|政府里当了一段处长,后来官至燕赵省副厅长退休。

  我们当地市电视台有个《天南地北东岳人》栏目,有一期对花大哥做了专访和15分钟的电视报道。

  花家那族人看了,好像自己脸上镶了金钻,一个个趾高气扬的,都觉得可荣耀了!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抽时间再说。

  而刘家一直戎马生涯的多,从士兵到将军。我5服(5辈在农村属近)的一个近门叔叫刘庆功,从国f科工医院当政委、从军40多年,官至少将正军退休。

  据说《天南地北东岳人》栏目原本也打算报道他,他以官身不便为由婉言谢绝了,村里人都夸他低调。

  我哥刘三孩(刘繁荣)跟他当兵3年,因为文化低而退伍回家,当过一任村长。

  那个一二十年,从村里“呼呼啦啦”走出去50多人吃了“皇粮军饷”,也包括我4叔刘庆河家的小弟刘凡尼。

  他部队连级干部转业进了城市警务系统,如今已成为正科级。他在哪个城市呢?我给大家说个笑话就知。

  他所在的城市很牛,在l省以香肠闻名,以搞笑出彩,网上段子常年不断。

  一次有个米国旅游团一大早到了他们一个小山村去玩,恰逢一个80岁老太在与猫一起耍。

  人家老外友好地笑着给老人家打招呼:“hellohow are you !(你好)”老人家用豁齿漏风的当地普通话回了句“鼓捣猫捏”,老外听成了叫我“good morning”(早上好),心里可高兴了,随手拿出了一包火腿肠表示要送给老太太。

  谁知老太太不接火腿,对着老外双手一摊说“俺莱w有”,老外听成了“i love you”!老太竟说“我爱你”,整个老外旅游团的人都被震惊到了!

  这还得了,中国80的老太太说英语说得这么厉害,给点礼物就表示爱我们,太棒了!想一想我们米国80岁的老太有几个会说流利的中文?

  回米国后,一个好事之徒(看来哪国都有好事者)把这段见闻发给了《纽约时报》,在88版头条刊登了这段新闻趣事,名字就叫《the old lady of the mountain village said she loved me》(山村老太说爱我)!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证。

  说完我那小弟,再说说我4叔刘庆河,在村里算个人物。他5年兵退伍后在村里当民兵连长兼联防队长20年,大小算村官,为乡村治安工作常年做贡献。

  我3叔刘庆仁副连长转业进了乡镇武装部,从干事、部长到副镇长,直到按部就班退了休,至今健健康康,无病无灾,也算功德圆满。

  3婶名叫潘美,普通镇干部,无需多言。叔家大姐刘帆大学毕业后,在中学当上“人类灵魂工程师”,连年能评上“先进教师”;小弟叫刘凡斌,近视眼,不愿当兵,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府当公务员,由科员逐级提拔,如今为县招商局办公室主任。

  而花家几个县处级干部,前期很风光,可到了后期不太好。

  有在位时出了车祸成植物人的;

  有孩子惹官司吃“牢饭”的;

  有刚退休就脑部“烟雾病”(病很奇怪吧?大概相当于脑栓塞,平时很少听说过,我真搞不懂)“头开瓢”的;

  有做完手术就成了“一手划6一手7,一个肩高一个低,一个脚画圆一个脚踢1”的残疾人;

  还有个得了癌症不久就去世的……或许风水不太好吧,总之结局令人唏嘘。

  想一想,真是一场荣华一场梦,荣华富贵顶蛋用?!

  人都没了,那些虚头巴脑的名利瞬间就失去了原有价值。

  人,还是健康平安点好。

  对此我总结:舍过得过,平安就好;哭过乐过,健康就好,爱过恨过,经历就好!穷过富过,活着就好!

  只要人开心活着,一切好说。

  我父亲叫刘庆山,奶奶说他在水坑地出生,因为潮湿得了关节炎,膝盖处往里弯,每条旧裤子都是膝盖内侧坏,磨的。

  他因为腿疾,没能当兵,就在家给爷爷奶奶尽孝。

  父亲读过5年书,后招工当了工人,工作期间因为腿疾严重拿掉了半月板,走路更加蹒跚了。

  一次村里不知谁家狗疯了,见人就撵、就咬,吓得人们像疯狗样乱窜。我父亲也想跑,可他腿疼跑不动,眼看疯狗张着大嘴、呲着大牙想咬人,我父亲索性合眼停在那儿。

  谁知那疯狗“噌”一声从他身边跑过,去追别人了,把他吓得满头大汗!

  他37岁时因为腿部手术便从工厂司务长位置内退,成了拿半拉工资的农民。

  因为村子靠湖近,农闲时他贩卖鱼,因为买卖实诚,成为当地闻名的鱼贩子。

  听老辈文化人讲,我们老刘家近20辈是这样排列的:兴毓(yu)传吉广,昭宪庆凡祥,令德维垂佑,钦少念显扬。

  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轮流的老规矩,曾祖那代人字里带金,曾祖叫刘昭钰,我爷爷字里带木,叫刘宪楥,父辈们本该带水,比如庆波庆湖庆涛啥的。

  可我父亲和三叔都算新时代的文化人,不太信这个,说就叫庆山、庆仁,老4叫庆河随他。

  父亲和3叔说自个做人得有“山的气度”,得“仁义礼智信”,爷爷说那好吧,就“温良恭俭让”随他哥两心愿吧。

  不然三叔得叫个气吐血的名字“刘庆澡”,我父亲原名叫个“刘庆洋”,爷爷说洋比河大,父亲却不怎么喜欢这个名,就自作主张挑字叫“庆山”了。

  然后爷爷很高兴地说,也罢,咱刘家有山有水又有仁,下辈人丁旺了名里带“火”,火克金,钱跟身。

  可是爷爷错了!

  为啥呢?因为我们这辈人名字都缺“火”,却一门有6军人:2个叔是,我家3哥和我,4叔家2个儿,相当于3代人里出了6个兵,1个模范民兵,算是卫国奉献的“军人世家”,因此在村里名声很好。

  爷爷当年在刘邓大军渡黄河时,曾担任“铁血担架队”民兵队长,因为救人有功,得过部队大红花,还被奖励50斤地瓜干。

  解放后,陈毅老总一次在回忆“淮海战役”胜利时,曾无比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里面就有爷爷1948年11月推车“送军粮”的贡献。

  后来徐州战友邀请我们去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我在那里看到有个爷爷曾讲过的独轮小推车,和他描述那辆的很像。

  不知朋友们是否参观过淮海战役纪念馆?有没有看到过那个小推车。

  回来我就问纪念馆里的小车是爷爷推过的不?爷爷只说那小车是“功臣车”,也没说是,也没否定。从此再没提过,我也没问过。

  后来3叔证实“不是”,因为1949年大旱逃荒时爷爷还推着小车去了利津(l省东营市利津县),转年光景好了才回老家。解放后大集体吃食堂时,我们家那辆小车充公了。

  多说几句3叔这个人。

  3叔人很好,心地善良,就是以前脾气很冲。他打小取名时,村里“老秀才”说:洗澡的“洗”字有人用了“澡”字没人用,为了不重名,3叔上小学时叫刘庆澡。

  初中时女同学故意管他叫“青枣”,他嫌难听,一生气自个改成了庆仁!

  部队转业后,他被分到武装部,当副部长,平时住镇上机关房,以至于周末回老家时,总有老辈人喊他“庆澡回来了”,他直接回人家“大爷,嗯!”从不多解释,他的被动默认也算很搞笑。

  他因为正直脾气冲,哪怕人再有本事,也不顶用,人家官场不稀罕你,不用你!把你挂起来“晾一晾”,一来二去年龄到了杠,无法升迁。

  所以本该达到县级干部的他不听劝,吃了大亏,副镇长(副科)到头,就退休了。

  后来问他这事时,他说自己问心无愧不后悔,我说实在可惜。

  到了我们这一辈,假如要继续沿袭五行的老传承,起名得带火,像带火字边的字,比如灿烂,爆炸、灯、炮、烟、炒、秋、伙等,可是这些字无论放名字前后都不好听呐。

  倘若我起名叫刘凡炮或者刘凡炸,不好听,还尴尬。

  于是,我们这辈正赶上了新时代的人,就坚决抵制名里带“火”,都说“火大爆炸,让人害怕”。

  老族长就生气,气得白胡子一撅一撅的,说不带火字的人不给上“家谱”。

  而我们凡字辈的这代人大都长了“逆鳞”,都像孙悟空一样爱反抗,就跟串通说好了一样,300多个凡字辈的人,就几十个带火的,其他都是挑字起的名。

  比如有人叫刘凡秋,刘凡烟,刘凡煜的,还在坚守祖训,规矩起名。比如说我刘乐本人,字里没火吧,但我开心。

  因为“罚不责众”嘛,老族长爷爷见自己下的令凡字辈的人几乎都不爱听,一下子就没了脾气,立竿见影地苍老了。

  我父亲为此专程提着鸡蛋、点心去看他,族长爷爷哭了,对他说,“庆山啊,要变天啦!老家伙说话不中用了!”父亲一个劲地安慰老人家想开些。

  后来老族长死了,换了新族长3爷爷。

  他说“哪有这么多陈年旧规,该上家谱就上家谱!新社会了新时代,不能再揭旧锅盖,现在新锅上新菜!”

  我们凡字辈大胜,先是“呜呼哀哉、想魂灵兮”地纪念了老族长,再就是互相“莞尔一笑、心满意足”了。

  父母亲告诉我:不图我穿金戴银,只要我开心健康就好,所以起名“刘乐”,寓意一生快乐。

  我读书后感觉这名起得很好,很有文化味,我很喜欢。

  你想:人一生快乐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

  起码得:有吃有喝有钱花,家中得有漂亮的她!无病无灾无烦恼,最好当个小领导!

  这些就会逐一应验的,各位友别急,听我道来。

  所以起名嘛,很关键,大意不得!

  毕竟,寓意不同,影响心情。

  比如我一个同学叫刘凡灶,人送外号“刘烦躁”,结果长大了精神抑郁,每年得在济n戴庄医院瞧病,年年看病花好几万,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经济压力不小。(有知道j宁戴庄医院的不?可以留言。)

  因此,起名嘛,必须得有忌讳,得有敬畏之心,可别乱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阴阳圈:走进走出,阴阳圈:走进走出最新章节,阴阳圈:走进走出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