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孙家,兵圣之后裔,人皆知孙家无子,有四女,俱雄于男儿。
长女孙福春,嫁与杏林世家马家幼子马从义,长于针灸之术,生得皓齿蛾眉,温婉之姿,绝世出尘,众人皆言其有慈悲之像,加上她悬壶济世,素有仙姑美名,是孙家姐妹中翘楚,所有大事必决于她。
次女孙慕夏,辛弃疾母亲,温文尔雅,风姿绰约,知书达理,善诗词,未出阁时,就有“小易安”之称,后嫁与辛文郁,不显名声。
三女孙念秋,辛无病之母,温柔贤惠,秀外慧中,亦善杏林之术,奈何掩于大姐之名下,世人不甚了解,辛无病亲近草药,辛家无人意外,皆因母亲之故。
幺女孙晓东,齐鲁女侠,常年行侠于江湖,如鹤无影,云无踪,仗义之事流传于坊间,却少有人见过其庐山真面。
此次辛家遭遇变故,孙家两姐妹回母族求助,大姐富春找到夫家商议,马家长女马芮嫁与登州刺史卓如松,此事还要马家大姐出面才行。
马芮对这个弟妹打心底喜欢,甚至有点崇拜,医术高超不说,还心慈善目,道法精湛,遇事冷静,性格温婉。
见孙富春来访,马芮殷勤看茶,拉着孙富春的手家长里短的问着。
“大姐,今日小妹来是有事求姐夫的。”孙福春知道救人如救火,现在没必要与马芮客套。
“弟妹,你有话直说。”马芮问道。
孙富春把辛氏父子被捕一事告知马芮,请马芮找到卓如松想办法搭救。
现在孙家所知之事只是,辛巍举报,历城县令潘泉和猛安沾合罕拿人,至于背后是否还有人指使,不得而知。
卓如松在齐鲁之地为官多年,见识过官场复杂,再加上山东东路所属复杂,多股势力都统治过,卓如松能在如此环境下生存下来,不得不说着实有一套生存本领。
马芮见识过自家官人本事,虽有时也不满其行,但为了在这乱世保住全家老小性命,不得不学会圆滑世故,见风使舵。
“弟妹,你所托之事我已记下,明日就答复于你。”马芮说到。
“如此就多谢大姐了,奴还要回去看着富义堂,明日再来找大姐。”孙富春轻轻屈膝低首,口称万福,再次道谢后,离开了卓府。
辛无病连日随母亲、伯母等人辗转于途中,两腿早就疼得厉害,到了孙家后,大姨给他和辛弃疾各施几针后,两个小子顿时觉得腿上轻松许多,口中大呼“大姨针法神奇!”都嚷着要学。
孙富春膝下无子,见两兄弟都生得器宇不凡,心中甚是喜欢,又觉二人家中遭遇如此变故,原本的富家子弟,现在要寄人篱下,心中忍不住也多了几分怜爱。
两兄弟提出要学杏林之法,孙富春也欣然同意。
孙富春与马从义开有一家医馆名曰富义堂,若遇灾荒之年,富义堂还会施粥救助流民,平日与家贫之人,富义堂也一律不收诊金,还会送上药草。
马从义善观色诊脉,孙富春长于针灸,而两人对用药都有独到之处。
辛无病一到这里就有一股亲近感,各种中药味倒不觉得刺鼻,此时孙富春只能教他简单的辨别药物,看着自己施针。
今日,孙富春从马府回来,看到病人都已坐满大厅,三妹念秋已经忙得满头大汗,两个侄子都帮着跑堂,扶人,维持秩序,兼而送药收钱。
正在纳闷,平日都没有恁多病人,今日为何都一窝蜂的跑来诊疗,而且看这些病人皆面有菜色,一问才知是金国翰林张钧族人,因得罪金主,张钧被杀,族人流放登州蓬莱等地,充为奴隶事采蚌,划归卓如松登州府管辖。
这些人不适应采蚌之苦,大多生病,卓如松与张钧有旧,见其族人可怜,准其就医。
自从祖父、父亲被金人捉拿,辛弃疾变得沉闷许多,今又听闻张钧极其族人之事,对金人之恨又深了一分。
直到戌时末才送走最后一名病人。
孙念秋终于能歇口气,向姐姐问到:“大姐,马安人如何回复?”
“安人应下了,明日便会有回复。”孙富春说完听到后堂药库有抽屉拉出的滋啦声,就往内堂奔去。
只见辛弃疾和辛无病两兄弟正拉开抽屉辨别药材,白天忙了一整天,两人都无闲时,此时空了,两人又开始按照药柜排列一个个的翻看药材。
孙家姐妹见此情形不由得相视微微一笑。
兵圣之后,孙家大多不再谈兵论证,让子孙皆学黄老之道,杏林之术。
兵者,危也!医者,治也!
天地之道,盈损互补,阴阳更迭,安危相辅,祸福相依。
兵家之后十不存一,医者于乱世盛世皆可立身,宋有不杀士大夫之说,古有不杀医者之言。
孙念秋见二子对此有兴趣,顿时安心不少,随后又叹了口气。
二人父、伯皆从行伍,姐妹俩从来没有放下过担心,这次之事也因辛文郁、辛文亮有从军抗金之举而入狱,若非如此,一家人也该是其乐融融,哪至于斯!
孙福春见妹妹又开始唉声叹气,安慰道:“三姐,不必如此,明日马安人定会有好消息,我见无病有悬壶之志,这是好事,弃疾也不错,文思敏捷,也是得了二姐的好,过几日我就可以教他们一些医理,再传他们内丹筑基之法,他们这个年岁也正合适。”
“嗯,大姐,若无你在,妹妹早就乱了方寸。”孙念秋轻声说道。
翌日,马芮果然来了富义堂,孙家姐妹将其请到后堂安坐,马从义与大姐打了个招呼后,自去坐诊,他平时是讷言而敏行,空谈打诨从不见他。
待马芮坐定后,孙念秋赶紧倒茶,便问道:“安人可是有甚消息?”
马芮微微点头到:“你姐夫已经打听过,此事确是历城县令潘泉和猛安沾合罕听信辛巍之言而拿人,而今辛家父子被囚于济南府大牢中,尚未吃甚苦头,不过……此事还有刘麟、郦琼参与,他们皆为贰臣,你家官人手里有他们帅旗将印,这就捏着人家痛处,那是二人之耻,朝堂上也会被人笑话,更会引来金主不喜,难怪他们会买通沾合罕,这也是说得通的。”
“姐夫可有搭救之法?”孙念秋又追问到。
“唉!”马芮叹了口气到:“本可求助于蔡松年,不过…太师已于去岁冬日薨了,蔡松年失势,你家姐夫也无甚把握,今晨倒也修书让人带去上京,但是这路途遥远,一去一来可能要费些时日。”
见孙念秋脸上有些失望,马芮宽慰道:“现今虽不能救出他们,不过你姐夫也派人去打点过,定不会让他们在牢中吃亏的,你姐夫也让我给你们带话,你家大人乃前朝进士,无金主允许,他们不敢擅杀,这会得罪天下士人。”
听了马芮的话后,孙念秋的脸色又稍好一点,不过仍是闷闷不乐,老大人和官人他们已经被带走数月,不知现在他们是个什么样子,想到此,不由得轻叹口气,对马芮道了谢。
姐妹二人送走马安人后,孙富春也觉得此事难办,思忖半晌后,又找到丈夫商量。
此时堂中进来一青年男子,此人身材魁梧健硕,器宇轩昂,身穿素色儒袍,头戴儒巾,丹凤长眼,眉飞入鬓,髭朗而俊秀,须长而飘逸。
来人对孙富春长揖问到:“敢问小娘子,可是孙家大姐?”
长女孙福春,嫁与杏林世家马家幼子马从义,长于针灸之术,生得皓齿蛾眉,温婉之姿,绝世出尘,众人皆言其有慈悲之像,加上她悬壶济世,素有仙姑美名,是孙家姐妹中翘楚,所有大事必决于她。
次女孙慕夏,辛弃疾母亲,温文尔雅,风姿绰约,知书达理,善诗词,未出阁时,就有“小易安”之称,后嫁与辛文郁,不显名声。
三女孙念秋,辛无病之母,温柔贤惠,秀外慧中,亦善杏林之术,奈何掩于大姐之名下,世人不甚了解,辛无病亲近草药,辛家无人意外,皆因母亲之故。
幺女孙晓东,齐鲁女侠,常年行侠于江湖,如鹤无影,云无踪,仗义之事流传于坊间,却少有人见过其庐山真面。
此次辛家遭遇变故,孙家两姐妹回母族求助,大姐富春找到夫家商议,马家长女马芮嫁与登州刺史卓如松,此事还要马家大姐出面才行。
马芮对这个弟妹打心底喜欢,甚至有点崇拜,医术高超不说,还心慈善目,道法精湛,遇事冷静,性格温婉。
见孙富春来访,马芮殷勤看茶,拉着孙富春的手家长里短的问着。
“大姐,今日小妹来是有事求姐夫的。”孙福春知道救人如救火,现在没必要与马芮客套。
“弟妹,你有话直说。”马芮问道。
孙富春把辛氏父子被捕一事告知马芮,请马芮找到卓如松想办法搭救。
现在孙家所知之事只是,辛巍举报,历城县令潘泉和猛安沾合罕拿人,至于背后是否还有人指使,不得而知。
卓如松在齐鲁之地为官多年,见识过官场复杂,再加上山东东路所属复杂,多股势力都统治过,卓如松能在如此环境下生存下来,不得不说着实有一套生存本领。
马芮见识过自家官人本事,虽有时也不满其行,但为了在这乱世保住全家老小性命,不得不学会圆滑世故,见风使舵。
“弟妹,你所托之事我已记下,明日就答复于你。”马芮说到。
“如此就多谢大姐了,奴还要回去看着富义堂,明日再来找大姐。”孙富春轻轻屈膝低首,口称万福,再次道谢后,离开了卓府。
辛无病连日随母亲、伯母等人辗转于途中,两腿早就疼得厉害,到了孙家后,大姨给他和辛弃疾各施几针后,两个小子顿时觉得腿上轻松许多,口中大呼“大姨针法神奇!”都嚷着要学。
孙富春膝下无子,见两兄弟都生得器宇不凡,心中甚是喜欢,又觉二人家中遭遇如此变故,原本的富家子弟,现在要寄人篱下,心中忍不住也多了几分怜爱。
两兄弟提出要学杏林之法,孙富春也欣然同意。
孙富春与马从义开有一家医馆名曰富义堂,若遇灾荒之年,富义堂还会施粥救助流民,平日与家贫之人,富义堂也一律不收诊金,还会送上药草。
马从义善观色诊脉,孙富春长于针灸,而两人对用药都有独到之处。
辛无病一到这里就有一股亲近感,各种中药味倒不觉得刺鼻,此时孙富春只能教他简单的辨别药物,看着自己施针。
今日,孙富春从马府回来,看到病人都已坐满大厅,三妹念秋已经忙得满头大汗,两个侄子都帮着跑堂,扶人,维持秩序,兼而送药收钱。
正在纳闷,平日都没有恁多病人,今日为何都一窝蜂的跑来诊疗,而且看这些病人皆面有菜色,一问才知是金国翰林张钧族人,因得罪金主,张钧被杀,族人流放登州蓬莱等地,充为奴隶事采蚌,划归卓如松登州府管辖。
这些人不适应采蚌之苦,大多生病,卓如松与张钧有旧,见其族人可怜,准其就医。
自从祖父、父亲被金人捉拿,辛弃疾变得沉闷许多,今又听闻张钧极其族人之事,对金人之恨又深了一分。
直到戌时末才送走最后一名病人。
孙念秋终于能歇口气,向姐姐问到:“大姐,马安人如何回复?”
“安人应下了,明日便会有回复。”孙富春说完听到后堂药库有抽屉拉出的滋啦声,就往内堂奔去。
只见辛弃疾和辛无病两兄弟正拉开抽屉辨别药材,白天忙了一整天,两人都无闲时,此时空了,两人又开始按照药柜排列一个个的翻看药材。
孙家姐妹见此情形不由得相视微微一笑。
兵圣之后,孙家大多不再谈兵论证,让子孙皆学黄老之道,杏林之术。
兵者,危也!医者,治也!
天地之道,盈损互补,阴阳更迭,安危相辅,祸福相依。
兵家之后十不存一,医者于乱世盛世皆可立身,宋有不杀士大夫之说,古有不杀医者之言。
孙念秋见二子对此有兴趣,顿时安心不少,随后又叹了口气。
二人父、伯皆从行伍,姐妹俩从来没有放下过担心,这次之事也因辛文郁、辛文亮有从军抗金之举而入狱,若非如此,一家人也该是其乐融融,哪至于斯!
孙福春见妹妹又开始唉声叹气,安慰道:“三姐,不必如此,明日马安人定会有好消息,我见无病有悬壶之志,这是好事,弃疾也不错,文思敏捷,也是得了二姐的好,过几日我就可以教他们一些医理,再传他们内丹筑基之法,他们这个年岁也正合适。”
“嗯,大姐,若无你在,妹妹早就乱了方寸。”孙念秋轻声说道。
翌日,马芮果然来了富义堂,孙家姐妹将其请到后堂安坐,马从义与大姐打了个招呼后,自去坐诊,他平时是讷言而敏行,空谈打诨从不见他。
待马芮坐定后,孙念秋赶紧倒茶,便问道:“安人可是有甚消息?”
马芮微微点头到:“你姐夫已经打听过,此事确是历城县令潘泉和猛安沾合罕听信辛巍之言而拿人,而今辛家父子被囚于济南府大牢中,尚未吃甚苦头,不过……此事还有刘麟、郦琼参与,他们皆为贰臣,你家官人手里有他们帅旗将印,这就捏着人家痛处,那是二人之耻,朝堂上也会被人笑话,更会引来金主不喜,难怪他们会买通沾合罕,这也是说得通的。”
“姐夫可有搭救之法?”孙念秋又追问到。
“唉!”马芮叹了口气到:“本可求助于蔡松年,不过…太师已于去岁冬日薨了,蔡松年失势,你家姐夫也无甚把握,今晨倒也修书让人带去上京,但是这路途遥远,一去一来可能要费些时日。”
见孙念秋脸上有些失望,马芮宽慰道:“现今虽不能救出他们,不过你姐夫也派人去打点过,定不会让他们在牢中吃亏的,你姐夫也让我给你们带话,你家大人乃前朝进士,无金主允许,他们不敢擅杀,这会得罪天下士人。”
听了马芮的话后,孙念秋的脸色又稍好一点,不过仍是闷闷不乐,老大人和官人他们已经被带走数月,不知现在他们是个什么样子,想到此,不由得轻叹口气,对马芮道了谢。
姐妹二人送走马安人后,孙富春也觉得此事难办,思忖半晌后,又找到丈夫商量。
此时堂中进来一青年男子,此人身材魁梧健硕,器宇轩昂,身穿素色儒袍,头戴儒巾,丹凤长眼,眉飞入鬓,髭朗而俊秀,须长而飘逸。
来人对孙富春长揖问到:“敢问小娘子,可是孙家大姐?”